国家司法考试中专业这一行没有法律的,填其他的白血病会不会传染有影响的?

2009年司法考试:2003司法考试的总结报告:考试经验-2009年百考试题网
2009年-2010年 &
& 2003司法考试的总结报告
相关试题下载
2003司法考试的总结报告
来源 百考试题网
  司法考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职业资格就意味着从事法律工作的必迈门槛,学习专业知识并不能直接入行从事法律工作,这条经营之路的终点早已提前被设定好,你需要的只是如何分析、投资、规划,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司考背景透析
  苦战司考人憔悴,其间酸甜谁人知。世人无知哂相向,无奈横眉冷对之。履试履败又如何,执著追求为中华。只叹年岁不我待,回首一切成蹉跎。
         
 ——网友小诗
  2000年,应该是所有法律专业的新生们感到最为兴奋的一年。在这一年,当律师资格考试最后一场的交卷铃声响起的时候,持续了15年的全国律师资格考试寿终正寝,完成了她最后的历史使命。
  此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司法职业准入制度——“国家统一司法考试”。这项制度的施行,使得法律专业和对法律有浓厚兴趣的非法律专业站在了同一个起点上。
  以前你说别人有关系、有背景、有后台,能进法院、检察院、律所,现在不同了,想当法官、检察官、律师?好,请先参加司法考试。
  三年一晃过去了,入学时的激情已经随着日子慢慢褪去。大三的你该开始想严肃的前途问题了,实习如何安排?毕业论文选什么题目?考研么?工作么?但无论你作出什么样的选择,司考都是一道你终将不能回避的门槛。除非——放弃专业、放弃爱好。
必须明确的概念:“一试圆四梦”
  法学上有一个概念“渊源”,它有两种分类:实质的渊源和形式上的渊源。在这里我们做一个不恰当但很形象的比喻,律师资格考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统一司法考试的“渊源”,这种渊源性体现为试题体系和风格的沿袭,而这也是我们每一个要参加司考的人最为关注的话题。
  因此说司考,不得不说律考。
  日、28日,我国首次举办了律师资格考试,当年共2.9万人报名,1134人成绩合格。截至到最后一届,共有150万人参加了这项公开的、国家级职业资格考试。考试时间从原来的两年一考到后来的一年一考,定在每年的十月。参加的人员包括大专以上学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参加过我国法律培训的港、澳、台人士及外国公民。那时候的律考是可以允许在校的大学生报名参加考试的。
  所有通过律师资格考试的人,经过一年的实习可以成为一名执业律师,一名纯粹的法律应用者。与此相反的是,进入国家审判机关的人,如法院、检察院,则不需要如此严格的准入条件,他们通过系统内部的法官、检察官考试,或者按照工龄的长短而成为一名法律裁判者。如此以来,造成了同为法律工作者的法官、律师、检察官在选拔过程中的不平衡与脱节,相同职业的三个分支各走各门。
  在这样的情况下,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两法的修正案。修正案在附则里作出规定:“国家对初任法官、检察官和取得律师资格实行统一的司法考试制度”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修正案也作出规定:“取得律师资格应当经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这三部法律的修改及修正案的通过,标志着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
  于是,大学毕业生今后要想成为律师、法官、检察官、公证员首先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可谓“一试圆四梦”。参加司法考试,成为了从事法律工作的最主要、最重要的途径。首届统一司法考试在、31举行,并作为一项长期的司法制度保留下来。
必须了解的数据:谁在和你竞争?
  2002年首届司考的合格分数线为240分,放宽地区为235分四张卷子分摊到的平均分数为60分,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司考也是“60分万岁”?
  司考的分数线每年都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字,年度的通过数额及分数线的确定,涉及到用人部门对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涉及到法、检、司三机关,因此,司法行政部门在《司法考试实施办法》中规定,每年确定数额时,先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沟通协商,以大于法官、检察官、律师队伍的需求量为准确定出录取数额,划定合格分数线。那么如此以来,其实分数线的确定是由所有的考生共同来决定的。大家都考的高,分数线自然就会高。
  但以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参加司考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分数线应该会被保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再加上理论测试的分量加大,对与在校的学生来讲是一个不小的优势(你们就偷着乐吧)。但是兵家常言:战术上藐视,战略上重视。以往的律师资格考试有一个奇怪的现象:“硕士考不过本科,本科考不过专科,专科考不过业余”,尽管是一个笑话,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道理:对任何人都不能小视。从思想上重视你的对手。
  编者搜集了司法部对年司法考试人员、学历构成的统计数据,或许对了解对手有一定的帮助:
  2003年国家统一司法考试
  ☆参加人数:19.7万。平均年龄28岁
  ☆人员构成:大学应届毕业生、在读硕士、在读博士、检察院工作人员、法院工作人员、现役军人、社会人士、持外国学历的本科以上人士、法律大专、自考法律本科
  ☆专业构成比例:法律专业74%
非法律专业26%
  ☆学历构成比例:本科以上学历88% 法律专科12%
  ☆职业构成比例:法律工作者34%、 应届毕业生10%以上、 在校研究生6%以上 其他社会人员50%
  2002首届司法考试
  ★参加人数:36万
  ★人员构成:应届本科、在读硕博、在职人员、社会人员
  ★专业构成比例:法律本科、专科80%以上
  ★学历构成比例:专科55.25% 本科44.75%
  ★职业构成比例:法律工作者1/3
  从上两年的资料中不难看出,两次司法考试,虽然报名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报考人员的素质却呈上升趋势。由于2002年首届司法考试是最后一次允许专科学历报名参加,因此使得专科学历的人数占到了55.25%。当年通过考试的人数为2.4万人,比率不到7%,竞争的激烈程度甚至可以和20多年前的高考相媲美。估计今后的录取比列也不会出其左右,因此,摆在大家面前的可以说是竞争激烈,通过率极低的一道高门槛。
必须投入的成本:你需要花多少钱?
  如今任何的考试都需要一定的物质作为基础,考研、托福、GRE,我想司考也不例外。这笔支出对于大部分在校的大学生来讲,并不是一笔小数目。
  以2003年为例,笔者询问了一位刚参加完司法考试的朋友,他给我列出了复习到参加司法考试需要的基本的开销,供大家参考:
  官方指定用书:法律出版社的《司法考试-大纲》7元;《司法考试辅导用书》240元;《司法考试法律法规汇编》78元,共325元。
  这四本教材每年都有一套新的版本,新版本比旧版本的价格要高,从另外的一个角度说,司考的费用一年比一年高,要想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考试,最好的方法就是一次通过。
  辅导用书:从以往的律师资格考试和这两届司法考试来看,考查知识点的频繁出现使得历年真题及答疑成为不可或缺的复习资料,一般的价格都在50元上下;一套各章节的配套单元测试题,价格100元左右;一本主观案例分析题,价格50元左右;一本考前模拟综合题,价格30元左右。
  这几种复习资料都是按照最少的种类来列举的,并且每种以一本为限。据我所知大部分考生的复习资料往往是一个种类至少两本,由此统计配套的辅导资料花销在230元;
  报名费:报名参加司考的费用,司法部在每年发布考试通知的时候会规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各地区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制定相应的浮动。以北京为例,报名费人均220元。
  培训班:司考培训班名目众多,大都费用不菲,动辄在千元以上,但仍有不少考生趋之若鹜,如果你要参加这类的考前辅导,这部分的费用也要计算进去。
  总而言之,参加一次司法考试,在不参加辅导班的情况下自己复习,最基本的投入为800元左右,参加辅导班费用更高。此外,在成本的计算中,个人还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好时间成本的规划。
必须了解的职场行情:你的路
  近几年,公务员考试的异常火爆说明大部分的应届毕业生还是比较向往寻求一份收入稳定、生活有保障的工作。因此,法官、检察官、公证员就成了法律专业的学生最渴望从事的职业。
  法官、检察官属于国家审判、监督机关的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稳定的收入。这种地位和福利保障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在《法官法》和《检察官法》中加以确定:法官、检察官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根据审判、监察工作特点由国家制定,与公务员相同实行定期增资制。经考核确定为优秀、称职的,可以按照规定晋升工资;有特殊贡献的,可以按照规定提前晋升工资;此外,法官和检察官还享受国家规定的审判津贴、检察津贴、地区津贴、其他津贴以及保险和福利待遇。因此,大部分法律专业的学生都视法官、检察官为法律专业的“金饭碗”。
  大学毕业后想当法官,第一步必须进入法院、检察院。法律专业不通过司法考试也不能当然地成为法官,不享有审判人员的职业待遇和审判津贴。通常的情况是先在行政部门做一些实习和锻炼,如收取诉讼费、编写政策法规、具体的人事工作、最好的可能就是书记员。
  有些同学可能会问,先做律师有没有可能成为法官?如一个代理经验丰富的资深律师在若干年后被法院吸收成为法官?这种现象在有些国家已经存在,但我国并没有如此的制度规定和先例,我们国家的法官都是从法院内部通过司考的工作人员中择优录取。
  律师应该能称得上法律行业的SOHO族,不用朝九晚五,不用打卡上班。这种职业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和竞争性,经济学上说“高风险,高利润”,尽管目前并没有关于律师平均收入的统计,但在国家税务机关公布的个人所得税缴纳人群中,律师收入的情况可见一斑,较高的风险和较强的专业性服务使得律师已经成为我国目前的高收入人群,这也是许多人进入这一行的原因。
  大学毕业后想当律师,可以在领到毕业证书后报名参加司考,成绩合格就可以申请领取司法部颁发的《法律资格证书》和当地司法行政部门颁发的《实习证》,自己联系律师事务所进行实习,满一年后由律师事务所开具证明,再向当地司法行政部门申请领取《律师执业资格证书》,从而成为一名真正的律师。
  那么,成为法官后能不能再成为律师呢?我国《法官法》、《检察官法》中都有规定,具体的内容大家可以登陆中律网司法考试频道了解相关规定。
  掀起司考的“盖头”
  司考≠期末考
经常听到刚毕业的一些法律专业本科的学生抱怨司考的怪圈,所谓的“研究生考不过本科,本科考不过专科,专科考不过非专业”,这句话并不表明法律专业真的比非法律专业的差,但从侧面反映了一种现象,一种法学教育制度与司法考试脱节的现象。我们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都是注重理论,忽视应用。试问有几个学校的法律课以案例方式教学?有几所大学不是把法理课安排在大一刚入学的时候学习?法学课的学习几乎大部分都是概念、性质、分类等等,每个学期的期末考试,学期论文全部都是法学理论的考察,我们拿着课本,背背名词解释,背背概念异同可能就会拿到一个不错的分数。如此养成的理论性思维在参加司法考试的时候往往看到一道题就会联想起许多的法律概念,而司考中大部分的题目是针对具体的法条进行设计的,因此想得越多越胡涂,错误就越多。
  司考≠律考
把考试摸透了,知道题型、考法、范围的人,大都只捧着法条翻来覆去的看,拿着厚厚的练习题翻来覆去的做,这是通过律考的师兄、师姐的过关心得,他们也算是找对了复习的方法。专业的学生考不过非专业的可能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非专业的学生不去多想概念、理论,和法条一样就选,不一样就不选。但从今年的趋势来看,最后一道30分的论述题对这样的备考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司法考试的难度大于律师资格考试。
  司考=法律应用+理论素养
《国家司法考试实施办法》规定:司法考试的考试内容为理论法学、应用法学、现行法律规定、法律实务和法律执业道德。是应用和理论的结合。司法考试刚刚走过两年,尽管从总的考题中还是偏重对应用的考察,但是将来的趋势一定会是应用和理论各占半壁江山。具体的看03年司法考试,最后一道行政法合理性和合法性的论述太能吸引人的眼球,仅此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占到了30分之多!不能不让人感到意外,因为在以往的考试中,即使是案例题,每一个知识点的最大分值也没有超过3分。
  2003司法考试的四大变化
  一大变化:报名方式的改革
  2003年司法部把报名者的条件提高到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部分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地区仍放宽为法律专业专科。这项规定直接导致了考试人数的下降,从36万多人到今年的19.7万,人数减少差不多将近一半,参加者的学历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此外在北京地区采取网上报名审查,节省了排队等候的时间,估计这种方式以后将会在比较大的范围内推广。
  二大变化:对法律文书的考查方法
  以往的法律文书都是最后一题,题目中交代案情相关情况,要求考生自己写一份起诉状、判决书等等。而今年的司法文书考查方法为改错题,内容不仅仅涉及了格式,而且文书的内容部分也有要求,将文书写作和法律实体内容结合在一起无疑增加了文书考查的难度。
  三大变化:论述的出现
  这道30分的论述题可谓一大亮点,引起了众多的争议,不仅在考生中,在整个法律界都是沸沸扬扬,这道题可以说是实效性、应用性和理论性的最大结合,综合考察应试者的全面法律素质,包括基本的法律知识,严密的法律思维,甚至基本的文字功底、对世俗社会的关注等等。显然,那些法律素质低下者依靠短时间内突击的方法想通过司法考试是很困难的。法律不是高高再上,司法考试更不是上冲刺班,狂背法条就能够搞定的“速成考试”。
  四大变化:阅卷的方式
  03年司法考试首次实行统一阅卷、双线评卷。对主观试题部分,每份答卷均由两位老师分别独立评分,取其平均值。如果两位老师评分差距超过5分,交由专家组重新评定。
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法律人的“板砖”
  这样的一本证书,是全中国成千上万的年轻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可以说“敲门砖”,可以说“钥匙”,为什么称他为“板砖”?是不是有些暴力?我想参加过律考和司法考试的人可能都明白,大家谁不是头悬梁,锥刺股般费劲的砸开那扇金色的大门呢。
  如果你参加完考试后想知道成绩,不能像高考那样,被动的在家等待录取通知书。法律上讲究“时效”,除了自己通过网站、声讯电话查询分数以外,证书的领取也要在一定的时期内自己申请,否则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啦!查分网站和声讯电话每年都会在查分前提前公布,或者干脆就在你的准考证上。
  什么是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她的定义为何?
  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是指持有人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具有申请从事法律职业的资格凭证。由司法部统一制作、颁发。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负责本省(区、市)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申请材料的复审、报批和证书的发放。地(市)司法局负责本地区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申请材料的受理、初审、报送及证书的发放。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地(市)司法局可以委托县司法局接收申请材料,转交地(市)司法局进行初审。
  ①申请《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时间:
  自收到成绩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提出申请,无正当理由逾期提出申请的不予受理;
  ②受理申请的司法行政部门:
  考生所在地(市)司法局;
  ③申请需要的材料:
  填写《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申领表》,提交本年度国家司法考试成绩通知书、申请人身份、学历证
  明原件及复印件。
  ④证书效力:
  司法部统一编号,分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效力。证书应当妥善保管,不得涂改、出借、出租和
  转让。
  ⑤不予颁发证书的情况:
  (一)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曾被国家机关开除公职,或曾被吊销律师执业证的;
  (三)应试人员有作弊等违纪行为,曾被处以2年内或终身不得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处理的;
  具有前述情形,已经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其已经取得的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无效;
  ⑥复议:
  申请人对司法行政机关作出的不予受理申请、不予颁发证书或确认证书无效等处理决定有异议
  的,可以在收到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上一级司法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推荐网站:
本站只接受 PR&3 的网站连接 交换连接请先做好本站连接
|& 站点地图& |& 友情连接
- 版权所有
页面执行时间:1.900毫秒法学专业怎么样?
按投票排序
谢邀。不敢误人子弟,只想谈谈个人体会。“法学专业怎么样?”我个人很喜欢,这个专业的课程和很多学科都有联系:历史(法制史)、哲学(法理学)、政治学(宪法和行政法)、经济学(商法、经济法)、社会学(法社会学)……。我不是那种做学问的人,但对很多社会现象都有好奇心,法学是一个有容量的学科。但是,我也想强调的是,法学有非常枯燥的一面。我一直信奉一句话(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说过):“一件事在变得真正有趣之前都会经过很枯燥的阶段”。所有见过我或读过我文字的人应该都能看出我对法学的热爱,也有很多人说:“听你讲法律好像挺有意思的啊”,但我自己知道法学在我面前变得宽广、有趣、还能谋生之前,我忍受了多少枯燥琐细的工作,不管是在法学院还是在律所里。如果你不打算忍受这种枯燥,那你仍然可以读法学,但也许不会从事法律职业。最后,一所大学的法学专业值不值得读完全取决于有没有好的教授,这个专业成为所有专业里就业率最低的之一我一点也不惊讶,因为自己见过或听说过太多不合格的教授了。我很感谢母校和那些可爱可敬的教授,他们都让我为自己读过法学感到深深的骄傲。
谢邀~法学不是我第一志愿的专业,但也是当初我填报志愿时选报了的专业(填报母校的时候,专业也分4个志愿,我把法学放第3个)。我也不是什么“五院四系”出身的孩子,我的母校是一所比较出名的财经院校,所以法学专业并不是特别突出,好吧,我承认,法学院在我的母校其实是一个很地位很尴尬的院系——**财经大学,法学专业——多别扭啊。即使这样,我也抱着极大的热情去学习,因为我知道无论我学不学这4年都必须待这儿了,还不如好好学呢,至少它还是一门专业啊。【枯燥的一面】——背背背!!“背多分”~~~想必大家都会有这样一个印象吧——法学院的学生几乎要整本整本的去背书。事实上确实也是这样的,无论是每学期的期末考试还是最后的司法考试,我都是把课本、资料什么的整本整本的背下来。每次考完,看到法条真心有想吐的感觉。我本人很不喜欢法制史、宪法学这些课程,因为法制史要背古代的刑具、古代的乱七八糟的罪名,宪法学就更多了,什么三个代表、国家机构啊都要背,太冗杂了,根本就记不住嘛。司法考试的时候就更恶劣了,这些原本就不怎么记得住的东西,全部要清晰得记在大脑里,因为司考第一卷几乎一半都在考这些细节。如果记不住就完蛋啦~~~【有趣的一面】——案例!!在四年的法学专业学习中,我最爱的一部分就是案例了。无论是刑法、民商法的案例,还是国际法的案例,我都喜欢。法学专业并不是单单的去学习法条,而是要明白,这每一条到底都说明什么权利、义务和责任,最终都要落实在法条的适用上。法条用在哪里呢?当然是大大小小的案例里。大家应该看得出来,我在知乎上回答的关于法律方面的问题,基本都会引用法条来作为法律依据,再去分析案例,这样有理有据,大家才会相信。案例学习很有趣的。虽然我国不是案例法的国家,但本科法学专业教学的时候,老师都会选择运用案例教学,好点的老师会把最近最新的网络上、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的事件作为案例在课堂上呈现,激起大家课堂学习讨论的积极性。例如,社会上很轰动的许霆案,刑法老师就把这个案件搬上了课堂,大家一顿讨论,到底应不应该判盗窃罪?判17年是否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特别有意思。案例也分大小,小到张三家的狗把李四给咬了,大到中美贸易争端,都需要我们去分析,在分析案例的同时,我们认识了法律,同时也认识了这个世界。法学的世界里,光明的一面我们会看到,黑暗的一面也不会错过。四年后你会觉得自己比别人更深刻的认识了这个复杂的社会。【我的法学生活】——写给真正想在大学里学习专业知识的学弟学妹们。我说过,我是一所财经院校的学生,所以就不指望法学专业的老师们有多好多优秀了。我必须要说明,普通院校的法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一定要有自学的能力。如果没有自学能力的话,大学四年下来,你会发现自己什么也没学到,脑子里的专业知识很散很乱(留存在脑子里的东西估计就剩每学期期末考试前,突击强行记忆的那点了)。大二时候,我仍然有些不甘心在财经院校学习法学,于是硬着头皮修了第二专业——会计学(这个专业是我母校的王牌专业)。可是这两个专业几乎没有联系,我学得很吃力,但最后还是拿到了双学位。我想说的是,如果在填报志愿后,被录取时没有进入自己想去的那个专业,不要紧,可以选修第二专业的。不管你们是否选择了法学这个专业,都希望你们能在大学校园里学到知识。大一、大二的时候我都在枯燥与快乐地学习中矛盾地度过了,大三的时候就开始考虑准备司法考试还是考研,最后我选择了司法考试,当时的原因是我不想再经历一次“高考”,想早一点进入社会。准备司法考试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要背的东西确实很多很多,每天都在自习室里泡14个小时。但是当我读到各种奇奇怪怪的案例(司法考试卷二、卷三、卷四基本每道题都是一个案例)时,又喜欢得不得了。最后我以当年我们学校参考人员中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司法考试。那个成就感,简直就是一个字“爽”!都说法学院的孩子就业率低,我来澄清一下哈,不是这样的。因为我没有考研,所以参加了各种校园招聘,经验丰富。首先,通过司法考试的孩子可以直接去律所实习,第二年领律师证。即使没有通过司法考试,我发现很多公司都很喜欢法学专业的学生,HR经常说我们看上去比较沉稳。记得当时我当时去应聘四大银行的时候,面试环节,HR看着我的简历,听完我的回答,都会说法学院的学生回答问题就是不一样。我想可能是思维方式的不一样吧。我那一届毕业的同学,读研的读研,工作的工作,几乎没有在家待业的。有进公检法的,有作律师的,有在公司法务部的,有做市场营销的,有进银行的,有出国深造的,还有在北京新东方做老师的(英语那个新东方哈)。。。。。。。。。大家都花枝招展的,生活还是很美好的。
法学是典型的先苦后甜、胜者通吃的长线专业。你们必须经受各种痛苦的经历,无法承受的人趁早出局。入学第一天你们就应该知道,这个专业要背最厚的书,参加最难的考试,忍受最低的一次就业率,更重要的是,必须在精神上脱胎换骨。法学是成年人的工作,如果不快点毁掉你们的童年,你们怎么真正成熟!法学是统治者的事业,如果不毁掉你们的平民心态,怎么能进入领导者的行列! 法学是研究人性恶的科学,如果不深刻的直面邪恶,你们又怎么能彻底的明白正义! 业界传闻出自张明楷老师,深以为然。
上面说了那么多,就个人从政法院校学习的情况,就说一个问题:法学专业≠法律专业。只有法学专业才是正统的法律人教育模式,这个关系对于外行人很难区分,但是一旦毕业以后,法学圈内的人,看到法律专业这四个字的时候,印象会打很大的折扣。这是众多不负责任的学校为了生源而玩弄的手段,最终结果只能是害了学生终生。很多现在很多学校不管资质如何,都要开所谓的法律相关的学员或者系,甚至一个教授或者旅游的老师也敢堂而皇之的教授法律课程,上一次一个朋友和我说他们学校的法律课程的老师是旅游学的,他说民法没有什么复杂的,看看书就会了。你觉得这种人能够教出来什么样的学生?这样的学生,会不会让我们法律人士看得起?上面发了半天牢骚,道一声抱歉。
我喜欢知乎,我跟大家说说实话——学了七年法学,目前在毕业前夕找工作的法学学生对法学专业的感受。上周五去了国展,七百多家单位在招聘,8个大展馆,非常壮观。之前我拿着前一天查好的单位编码(头天晚上我看了哪些单位招收法学,并把目标单位的代码记在纸上),后来我发现我多此一举了,呵呵,只要是队伍排的巨长无比的一定是招收法学的。这个专业怎么样?我分为两个方面分析一、所学知识对自身发展的作用
一个好的专业最基本的要为学习该专业的人提供一技之长,更高的要求是能为人格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法学这个专业可以同时满足以上要求,就一技之长来看,我本科阶段学习了全部的十四门部门法,虽然现在看来只是皮毛,但这种整体架构系统的学习方式对于法学思维的培养还是很有帮助的;就人格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形成来看,由于法学这个综合性人文学科的特点,对于人格塑造和价值观的形成推动作用很大,加上法大有许多极具人格魅力的教授,他们的一言一行,他们在课上也许是不经意地一句话,有时候都能很深的触动我的内心。二、专业的前景
专业的前景首先和国家的法制化进程挂钩,从这方面说,法学前景大大的好……无论是国家层面的立法,还是百姓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都发展极快。其次,专业前景和职业发展挂钩,法学如同医学,熬年头看资历,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从这点上来看,法学的专业前景似乎也很好,但是!!!!!(此处强转折),就业市场供需矛盾太大了%&_&%,高校法学专业设置门槛低导致几乎所有大学都有法学专业,我隐约记得我上大一的时候,2007年,已经有600万法学学生了,每年的律所、检察院法院、公司哪里消化的了这么多学生呢??所以,大家不得不考研,不得不考博,寄希望于通过学历增加身价,今年又到毕业季,我又悲哀的发现身价没有增加,反而用人单位的门槛由本科提成至研究生……相对于国外法学精英式教育(可参考美国LLM或JD之类),我国法学太平民了,这“得益于”高校扩招吧,法学专业的设置不需要花钱,不用买设备建实验室,弄几个老师就行了……综上,法学专业的前景,金字塔尖上的那几人是非常好的,金字塔本身庞大,多数人不是塔尖,为生活为生计奔波。我这段时间太累了,宿舍其他三名姑娘一样情况,大家都在找饭碗。男朋友时常安慰我,带我去吃好吃的,缓解我的压力。我招聘那天晚上无奈地说,孩子上大学的时候,打死不能学法。真心是心真实想法,大家在电视上看到的律师的庭辩风采(说到这我很气愤,为什么好多影视剧不能找一个法务来审剧本呢,大陆律师是那个样子的吗,那是香港好吗)往往不是实际的情况,真实的情况是,确有律师潇洒的承接标的几个亿的并购,确有法学专家参与立法,改变中国法律进程,可是,更多地人在跑法院立案庭,求着执行庭,或者苦口婆心的和当事人讲道理,没日没夜的写审理报告,加班加点的审合同……就业的压力,一些不能说的“潜规则”,行业内部的混乱,小律师的辛苦,工作的繁冗……这些,大家平时都看不到。法学是好专业,中国法学不是好专业。
法学是一个很好的学科,但我国的法学教育却薄弱得很。教学跟实践有一定程度的脱节。再加上法律更新很快,导致知识储备必须跟随着不断更新,可能你刚拿到教材,就得知相关法律已经修订了。又或者你大二学的东西,到毕业时已经修改了。所以,你必须在学业之余大量地实践,才能保证不会陷入一毕业就失业的境地。
作为一个不是很优秀的综合性大学的法学专业应届毕业生,还是忍不住想回答。我今年毕业大四一年低分飘过司法考试,没有找关系没有靠门路有了一份大家听起来都还比较羡慕的工作,看似和法律有关,其实每天做的都是财会,从头开始学起。所以工作中实在没有感受到法学专业带来的什么优势。
但因为工作还不错,最近也常常有人问我法学专业怎么样。切身感受,在读感觉很痛苦,走过觉得很骄傲。全国的大学只要有法学专业,想必学校里自习室也会被法学专业的孩子们占据一脚江山,基本可以说法学专业的学生"学风都很浓厚",当然这一定是被逼出来的,几乎每一门都必有一本不低于200页的教科书,以及上千条的法条。有些老师讲课偏理论,有些老师讲课偏实践,偏实践的基本都会比较受用,大家会喜欢点儿,因为有法条,剩下的貌似都不太受宠。
但是作为一个女孩,学习法律同样带给我相当大的优势:1、清晰的条理性,学习法律的孩纸基本都会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去理清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样的能力就好像是空姐四年训练之后自然而然变得有”空姐范儿“一样,这是一种深入骨子里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更有利于法学专业的学生去处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无论这种工作是什么样的挑战,都能够一步一步的找到问题的源头,然后解决它;2、良好的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法学专业的王牌就是辩论,正如1中所述,清晰的调理性为语言表达及文字表达都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且不说法学专业的学生会读多少本专著,单单是每次考试答题纸上的字数都会强迫大家下笔,写的多自然熟能生巧;而法学专业的学习中也少不了模拟法庭等特色的课程,这样的课程都会为大家的语言表达能力带来很多的锻炼机会3、女孩子学法律会有比较强的保护自我的意识,这种意识对于女孩子来说非常重要。法学专业的课程中会有很多案例等涉及人身财产安全问题,也会有如证据法等的课程,这些课程会让我习惯于简单有效的自我保护以及有一个良好的保存证据的意识。这对于个人人身安全,甚至适应工作都很有帮助;4,、知识面更广,更加严谨。这点前述颇多,故不赘述。5、如果家人中有从事法律相关行业的,优势更大,如果没有,学习法律同样会结识很多法律人,中国这个人情社会的条件下, 优势自然不必言喻(虽然我个人大学离家太远,更多的同学可能以后再也没机会见到,但是不排除毕业后会留在大学城市成家立业的孩子)
总之,虽然我现在从头开始学习财会方面的课程,但法律所带给我的优势仍不可估量。
接着 @高萌Goal 的回答往下说。我不太清楚哪里的本科有“法律”专业和法学专业之分。我们学校没有法学院,只有法律系,我们自称是“法律专业”,学位证上写的是“法学”。法律与法学的区分只是硕士研究生阶段才有的吧。“法律硕士(法学)”是因为法学学士人数太多,就业率太低,于是教育部门就想出了这么个“对策”。“ 法律硕士 (法学)”的招生对象是本科法学专业毕业,教学内容以法律事务为主。法学硕士招生对象不限,教学内容以学术研究为主。法律硕士只招收本科非法学专业的学生。五院四系 当然不同凡响,但也不是说这里出来的法律就跟法学一样好。现如今混个学位不难,名校也都有掏钱买学位的事,官老爷干的就更多了。用人单位接触应聘者后自有专业评价,对于想入这行的人还是自己掂量吧。
法学怎么样?我想这个问题不应该从价值判断上来回答,任何专业都有人喜欢和讨厌,不应该从个案分析,任何专业都有人混的风生水起,有人混的什么都不是。我认为应该尽量从客观的角度让人了解这个专业。各院校设置状况:这是一个很大众的专业,几乎是各个大学都有法学专业。好处是,想学法学的话,门槛不高。缺点:很多大学的教学质量值得怀疑(额 整个中国的大学教育都一直被怀疑)。每年法学专业的毕业人还是很多的。主要学习内容:开的科目大概有《法理学》《民法学》《刑法学》《行政法学》《西方法制史》《法律文书》《法律逻辑》等等。各个大学用的课本可能不是一个版本,但是内容差别还是不大的。理论内容上你会学到:什么是法,法的起源和发展、法的现实运行、法的价值、法与社会的关系等。现实制度上:中国现行的所有法律法规你都会学到,比如民法让你懂得什么是违约和侵权以及需要承担的责任;刑法让你懂得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犯罪需要承担的责任和受到的惩罚;商法让你懂得公司设立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和程序,股东有什么权利和义务等等。思维方面:相对于普通人法律人具体更加理性和严谨的思考方式。这个是大众普遍认可的,就不细说了。就业前景:也许路是漫长的,但是我国走向法治的脚步是不可逆的。这是大背景,这意味着法律人还是有前途和钱途的。主要就业方向有:律师、公检法系统、公司企业法务人员、大学老师。整体来讲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不高,一方面是因为人多,一方面因为没有通过司法考试。做律师和初任检察官、法官都需要通过司法考试。司法考试A证通过率现在是10%左右,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适合人群:从事实务方面的工作的话,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同时需要很强的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酒量(这个虽然不是绝对,但在中国办事情就是这个现状)。从事理论研究的话,因为法学的包容性,所以最好有很宽的知识面,对所有社会科学的知识最好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个人观点:有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法学需要背很多法条,反正我是一条没背过,要求死记硬背的几乎没有,更多的是理解记忆。因为法律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学过法学就算不从事和法学有关的工作,对你还是很有帮助的。
法学专业出身的PM忍不住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一、国内大学的法学专业是个不错的基础性专业法学可以培养你良好的记忆力、不错的逻辑,以及良好的调理性和冷静现实的头脑,为今后的职业和生活、发展打下一个好基础,这个跟是否做法学无关,是对一个人基础素质的培养。美国的本科都是没有法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念完一个本科才能去考法律博士,博士出来还得做四年左右法律工作才可以考律师。这也许跟美帝跟大陆不是一个法系有关,但总体来说4年本科毕业出来,也不能算法律专业人士,距离还是挺大的。因为法律是个实践学科,需要大量的社会经验和司法实践,以及必要的人脉关系。不是上完学,考过司法考试只是基础的准备。二、法学不是一个有良好就业前景的专业我是07年法学专业毕业的,民商法比较强的一个大学,在北京。(业内人士能猜到是哪个学校)毕业求职的时候感觉这个专业的就业面不算很大,说起来可能很多地方都需要,但实际上的人员需求量很小。同期毕业的同学,从事法律相关工作的乐观估计能有30%多,包括考研保研留校的。做法律相关工作的主要有:公、检、法、海关、税务、银行、会计师事务所、企业法务及相关领域、律所、知识产权代理机构...1、去前四者的寥寥,而且基本是靠关系居多,比如父母在同系统。当然在法院压力也比较大,北京这边的基层法院案件非常多,经常加班,而且还得考司法考试,不过司法考试就没法升审判员。2、去税务、银行、会计师事务所、企业法务、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的多还能够比较长久稳定地做下去,尤其英语比较好进了四大的,虽然比较累,但是薪水跟其他同学相比算高了。3、去律所的很多同学,尤其小律所多是1-2年就坚持不下去了,因为没有案源,没过司法考试。剩下70%做啥的都有:HR、村官、居委会、秘书、网站运营、据说最邪乎还有在做编程的......不过这也好几年了,可能现在HR的眼光变了,比较稀罕这个专业的学生?反正当年我毕业那会儿,法学还不算一个比较受待见的专业,很多HR都觉得学这个的怎么不去律所呀,干别的多可惜啊......
取决于你的兴趣,有难度,但是可以很厉害。
法律职业的从业资格与你念什么专业无关,跟司法考试有关。不过这不代表大学本科就没必要念法学了,本科就念法学专业的优势在于:①未来的同学都基本在这一行就业,至少未来人脉的圈子雏形有了;②法学专业大四就可以去考司法考试,而其他专业只能本科毕业了再考(看评论这个政策现在应该改掉了),只要够努力,可以比别专业的早一年拿到法律职业资格证书;题目上【律师】这个标签如果是题主自己选的,那么在“未来想要成为一名律师”的情况下:①选法学专业更有优势;②名校更有优势;③以上只是构成优势不是决定因素,关键还是自己。PS:我虽然念的法学,但路走歪了,祝题主好运气。
如果不是真心很喜欢这个,不建议报考法学专业,这个行业由于各高校的滥开,人数大范围增加~~~等毕业时就业你会发现就业范围很狭窄。公务员招考,律所,法务,就这么多了~~~~~加上司法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同样低下~~~~我的本科同学 毕业5年后 从事本专业对口的行业 不到四成~~~~~当然,如果你真心喜欢,那就报一所知名法学院吧~~~你会觉得不遗憾的~~当然,司法资格考试是你高考后必须要跨越的一座大山,学法学,拿不到这个资格意味着被淘汰~~~这个考试很难(我不想故作轻松说我过了真没觉得什么难的这种装逼格的话,我同学中有5年未考过的经历~~~他们当年同样是高考的佼佼者)
题外话,我很喜欢法学
但有点奇特的是,因为经历过这个专业的教育,我发现我看事的观念和思维 总和身边人有那么一点点不一样~~~很多地方
除了@Raymond Wang
和@ 高萌Goal
的回答,其他答案让人深为震动。
在回答问题前,首先说明一点,凡事切勿妖魔化。法学学科如此,就业如此,司法考试也是如此。从前几年至今,法学都是热门专业,法学本身是一门显学,包容度很大,与政治、经济、社会学、历史、哲学都有交集。有人说法学无聊,其实是没找到兴趣点;有人说法学要背背背,其实方法不对,这个认识也肤浅了;有人说就业难,其实是自己没学好。不论哪个专业,兴趣是老师,好好学了才有可能学好。就我的认识而言,在大法学框架内找到兴趣点其实不难,如上述,大部分的人文学科在法学皆有体现。本人就偏爱法律史与法律思想。如果是选择专业前,不妨多考虑职业规划,毕竟一来要司法考试,二来本专业的就业面相对比较固定。去哪个学校也很重要,不管阿猫阿狗,好多院校开设的法学院,其实是很水的。老牌的自然好,一些后起之秀也不容忽视。
个人觉得法学是个前途很光明,但道路十分曲折的专业。因为法制社会,具备法律知识是必须的,肯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是这个完善的法制社会到底会何时到来,谁也不能给个准数,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时间肯定不短。之前看到一个调查报告,里面是说法学就业率倒数第二。就业率相对于其他实用性强的学科来说的话,法学的就业率确实不太好。如果是填报志愿的话,我觉得在考虑就业率的同时也是要结合个人的兴趣的。外人看来学法律就是拿着本厚的可以砸死人的法条背背背。其实不是这样的。学法不止只是背法条,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这个法条它之所以这样规定背后所蕴含的法理等,这样学起来就比较有趣了。不过也不可否认法学确实要记忆很多东西。个人对法理,民刑比较感兴趣,这主要跟老师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有能力的话还是去知名的法学院吧,一般大学的法学院除非你有比较强的自学能力,不然可能学不到太多的东西。(这是个人经历,我去过我同学的法学院,国内知名法学院,那种学术的氛围以及专业性真的比我这种一般学校的好的太多了,当然我自己不好学也是个很大的原因)。再说回就业的问题,法学专业通过司法考试是必须的,这过程又堪比高考了,痛苦程度自行想象。除了立志当律师的,法学生会去律所的工作的不多,他们反映说都是做一些琐碎的事,而且待遇也不高。更重要的是你要想独立办案,起码得5年,不仅要能力还要人脉,总之不是太简单。我同学大部分还是选择考公检法单位。
当初法学并不是我的第一志愿,但是在四年的本科学习中,慢慢找到了法学的乐趣。有时候跟其他专业的人谈起法学,他们都会误解成我们需要背很多的法条,其实不然,法学更注重的是逻辑思维,还有理解分析能力。关于司考,这虽然说是很有难度的考试,不过只要是法学专业的同学,并且为之努力过的,很多都会通过,我身边很多同学都这样。至于就业方面,如果对口就业的话,就业面确实有点窄。首先,公检法的公务员比不容易考,我有一个西政的朋友跟我说,每一年到公务员考试的时候,都是从北向南,一路考下来,巡回考试。律所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进入律所的门槛,相对比较低,只要过了司考,基本都可以进来,当然,入行后关键还是靠自己。我现在就是在律所做实习律师,这一行,要熬下来并不容易。律师助理,实习律师,还有成为律师的前五年,都并不容易,也没有外行人看起来那么好。律师越来越多,而且案源都掌握在少数律师手上,很难开发新的案源,而且卖命工作却得不到对等的报酬,有时候会让自己感到很无奈~~
法学本科刚刚毕业,考了自家当地的公安局,等待上班中。其实好坏也都是看个人观点,我本科读的只是一个普通的三本独立院校,说实在的师资是真的寒碜,但是有幸在我学法之初遇到了一位好的老师。大一学法理学的时候,主讲的老师是本部学校来的,气场十足,认真严谨。我觉得法理学和法制史都是学习法律最重要的基石,很多法的理念,法的逻辑和思维都蕴含其中。也是她带我认识了贺卫方、朱苏力等人,至此贺老成了我大学四年里无限崇敬的偶像。可惜之后就没机会上她的课了,听说调去了浙大。是她领我进了法的殿堂,不至于在往后的日子里浑浑噩噩。所以,如果你想要选择法学专业,必须要打听清楚师资。接下来说一下法学对个人完善的作用。1.对逻辑思维的锻炼。逻辑在法学里是贯始至终的,不仅是案件证据上的逻辑,犯罪心理上的逻辑,还有法的设立,法的发展等等,学习法理,能让思维更加有条理。2.更大的视角。这是我在学习中的一个很明显的感触,和很多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的同学比起来,我们看待问题会从更宏观的角度思考,有一段时间法的书看得太多,以至于什么事情都扯上政治、国家、人性和社会学。所以,读了四年后,发现自己每天看新闻都能读出各种利害关系了。3.人性是恶的。法的起源就是因为人性本恶,犯罪里极端的人性会让你有更深刻的体悟,认识这些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其实很多身边的朋友会后悔报了法学,司考足够变态,就业率又很低。司考确实很难的,以后如果从事法律执业也是异常艰辛。但是,如果你认真习法,它给你带来的收益将会是一辈子。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说,法学出来的人看问题和一般人是会有差别的,他们看得更透,其实是更理性客观公正。
帝都在校法学生现身说法一下。法学专业跟所有的专业一样,有让你倾心的一面,也有让你捶足顿胸的一面。关键点不在于它“怎么样”而是“是否适合你”。结合自己的体会来聊一下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最初和法学结缘还得回溯到高中时期政治的一本选修:法律生活。这本书里把基础的法律概念,主要是民法领域的较为系统但浅显的介绍了一遍。因为是选修,排课量不大,老师也不怎么在意,但我自己却像是一下子进入了一个新世界,能说一见钟情么 = =,穷追不舍得缠着老师想要探究概念背后的法律关系,还自己乐呵乐呵得把现实中的问题往里套,感觉挺有意思呀。但高考填报志愿也是被各种排名、就业情况什么的蒙住了心,第一第二志愿里并没有选择法律。冥冥中有天意或者造化弄人?实际情况却是被手抖不小心填上的提前批给录了,第一专业没进,调剂到了法学。我们学校可能稍微有些特殊,尽管是法学专业,但是英语学习却占了大半时间,同学们都戏称是英语专业法律方向 - -。好吧,在半打酱油状态中好歹也是学过了三年,对法律的感觉,真真跟过山车一样,爱过也纠结过。关于这一点,对于@
所说的“一件事在变得真正有趣之前都会经过很枯燥的阶段”挺有体会。法律也是一样,要真正体会到其中的精妙,或者运用得得心应手,前期打基础阶段是必不可少的,过程也是艰辛的。对法条的记忆、法理的理解、法律关系的理清等等都是要下狠功夫的。分析现实案例的时候,一开始时常感到脑容量不够 = = 。再后来,开始慢慢的接触稍现实的法律。坐班法律援助中心、接待上访群众、模拟法庭、打比赛、律所实习、代理整容案等等。有过对自己法律基础不扎实的懊恼、有过现实与理论差距的不适应、也有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个中滋味,不真正自己经历过,很难体会。但对“法律是否适合自己”这一点的认识趋于理性。尽管还有担心,仍然决定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今年大四,正在申请美国的LLM。就好像小马过河一样,别人说的总归只能是个借鉴,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条件的话,自己查查法条、注意一些相关新闻,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也是极好的。
受父辈影响法学是我从小就想学的,所以在国内一本的法学专业学了一年...也在院内的学科研究部门当了干事(艾玛,真的就是干事啊)感觉法学很有趣,特别是要学逻辑方面的,可是法学教育考试非常的不有趣。另外实在不爱背书,考试基本靠逻辑分析,不高不低70来分。对于各种奇怪的案例很有兴趣,可是有些时候接触德法系会觉得实在忧虑。因为德国法系完善,对司法的独立性保护也很完善,看完人家的再看自个的,深感绝望。中国的法系结构和逻辑分析其实都是以90年代日本为参照,日本其实是以先前德国参照。但问题是德国已经在不停的进步完善了,中国却还没跟上。然后中国的逻辑分析趋向于结果论,首先有一个主观结果事实判定,再去找理由原因去佐证,佐证不成功再推翻......但个人觉得德系的金字塔式逻辑更好,根据事实搜集证据,再通过客观一般性分析得出结论。不过这种逻辑也有一个弊端,就是较为程式化,刻板。可法律,本来就应当是程式化大于人情主观,还是打住这个论断,否则说多了就不可收拾了。总之,按国情需要也没错,要有中国特色嘛哈。总之因为觉得不完善没动力,加之想想根本没怎么背书的何学法?遂收拾包裹准备出国读经济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今夜你会不会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