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浮远堂这首诗用了什么能不忆江南的修辞手法法?

古诗鉴赏专题资料汇编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古诗鉴赏专题资料汇编
简​要​介​绍​资​料​的​主​要​内​容​,​以​获​得​更​多​的​关​注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高考专题 诗歌鉴赏系列 2005年高考诗歌鉴赏解密06-第6页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高考专题 诗歌鉴赏系列 2005年高考诗歌鉴赏解密06-6
写的是绿荷之恨,实则物中见我,写的是诗人之恨,表;[参考答案];(1)傍晚西风;(2)拟人表现手法;九、反常情沉痛语;――2005年山东卷诗歌赏析题解析;江阴浮远堂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诗文解析]本诗借登高望远表达诗人的爱国之痛;金人已占领淮河以北地区;汉末王粲“
写的是绿荷之恨,实则物中见我,写的是诗人之恨,表现了一种芳时不再、美人迟暮之恨。杨万里的诗则充满生活气息,新鲜、轻松,写的是热,透露出的是“清爽”之情。在一个酷暑的傍晚,诗人来到荷池上渴望饱尝一阵快风,表面写热,细嚼其巧妙,似乎一付清凉剂,回味无穷。天已入暮,但暑气未减,连池塘里的荷花也为酷热犯愁,她把脸庞深藏在圆如伞盖的荷叶下面,深怕烈日的余威毁坏了她娇美的面容。诗人观察细致,联想丰富,并且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清池之中碧绿的荷叶掩映着荷花的动人景象,而且借“荷叶畏热”的描写表现出了诗人对暑热的真实感受。[参考答案](1)傍晚西风(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九、反常情沉痛语――2005年山东卷诗歌赏析题解析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诗文解析]本诗借登高望远表达诗人的爱国之痛。诗人作此诗时,金人已占领淮河以北地区。江阴以北,为江淮平原,南宋与金议和,划淮为界。故由长江南岸的江阴北望中原,要从淮南看过去。诗人登高一望,万里江山,尽收眼底,国土沦丧之感,油然而生。“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戴复古登上了君山浮远堂,向北望去,望过长江不远就是淮河。南宋小朝庭偏于江南一隅,以淮水为界,中原沦陷于敌手。北望时,心情能好得起来吗?“万里愁”是对国耻不报、国土不归感到悲愤。“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最使人痛苦的是没有山峰遮住双眼,望尽淮南,俱是中原故土。向北望,望之则不忍,不望,又是不能不望,他很后悔登上这君山的浮远堂,情感在矛盾地碰撞。这两句虽似口语,但亦经巧妙构思:由于“无山”,故能“极目”;由于“极目”,故能望“尽神州”,因此他感到“最苦”。诗意宛转相生,感情沉挚深刻,同他《盱眙北望》诗中所说的“难禁满目中原泪,莫上都梁第一山”,可谓异曲而同工。后两句以无山遮眼、使人望北国而生憾恨来表达内心的痛苦,立意显得很巧妙。汉末王粲“家本秦川,贵公子孙”,遭乱流寓荆州,依靠刘表,曾登当阳城楼作《登楼赋》,有云:“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那是“最苦有山遮望眼”,而戴复古则是“最苦无山遮望眼”,所以其情更为可伤。又刘克庄《治城》云:“断镞遗枪不可求,西风古意满原头。孙刘数子如春梦,王谢千年有旧游。高塔不知何代作,暮笳似说昔人愁。神州只在兰干北,几度来时怕上楼。”前六句吊古,后二句转入伤今。其言北望神州使人难堪之意亦同,而从正面说出,都不及戴语之耐人寻味。[原题回放]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的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地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心理。十、看似单一,实则丰富――评析2005年江西高考卷诗歌鉴赏题[诗句解析]吴涛是宋代诗人,这首七绝见于其弟吴沆的《环溪诗话》中。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这两句写气侯乍暖,并点出春夏之交的季节。诗人很善于选择人与物的典型形象。先写“游子春衫”。游子长年在外,对气候冷暖的变化最易感知,此时游子脱去冬服而换上单薄的“春衫”,这个视觉形象反映出气候的暖煦,又给人一种舒适、轻松的美感。一个“试”字写出游子的心理状态,寓有因气温不稳定而尝试之意,也为后文埋下伏笔。次写“桃花”与“野梅”。桃花于仲春开放,但此时已“飞尽”,梅花于初春开放,夏初结梅子,此时则“野梅酸”,二物皆足以显示江南三四月的特征。写桃花,后从视觉角度,不仅“桃花”二字有色彩感,“尽”前冠以“飞”又显示了动态美。写梅从味觉角度,一个“酸”字足使口舌生津。“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这两句写气候忽冷。诗人很会捕捉典型的细节:先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因前两天气温乍暖,青蛙也为之欢欣歌唱,陡然增添了暖意,但忽然“一夜蛙声歇”,确令人感到“怪”;后是从触觉角度落墨,原来是气温又变寒,青蛙于气候变化极为敏感,它们躲进洞里,声息全无,正显示着“东风十日寒”。“十日”与“一夜”相对,时间更长,但毕竟已是“东风”,此“寒”自是强弩之末,不必为之生畏。这首诗纯然写春夏之交人们对乍暖还寒气候的体验,未必有什么寓意寄托。但选材精到,体验细致,有跌宕曲折之致。特别是注意全面调动各种审美感觉,从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角度进行描写,使诗的意境显出多层次,多侧面,具有立体感,给人以更丰富的美感。正如钱钟书评述的“写春深夏浅,乍暖还寒的情味”,语句清晰,体验真切。[原题回放]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侯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试题评析与思路点拨]江西今年的诗歌鉴赏题,易中有难,平中见奇,看似单一,实则丰富。“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侯特点?”这道题不但要考查考生的文学知识,还考查考生的天文地理知识,只有积累了对物侯观察的生活经验,才能快速准确的答题。例如桃花于二月开放,此时已飞尽,梅花于初春开放,夏初结梅子,此时则“野梅酸”,绿肥红瘦,二物皆足以显示江南三四月的节令。再如从青蛙的叫声和东风吹寒的变化上也可以看出,这分明是“春深夏浅”的季侯。答这道题,不但要指出是什么季侯,而且还要回答这个季侯的特点,这个特点从游子前后感觉上可以得出。答第二题,应从诗句的分析中作出客观的回答:一者不要随意拔高,穿凿附会,加上什么重大的政治思想含义,二者也不要见物不见人,见景不见情,只说是对这个季节的景物描写。这些景物的特征和变化都是通过游子来感知的,特别是一个“试”字和一个“怪”字,足以表现游子对乍暖还寒的气候变化的敏感心理。[参考答案]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侯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春夏之交乍暖忽寒。通过典型细节和景物描写,表现游子对季侯变化特别敏感的某种心理。十一、远近高低各不同――评析2005年上海高考卷诗歌赏析题[诗句解析]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首句描写出,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峰,徐徐地升起了团团的白烟,飘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了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很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第二句诗人才把眼光移向山壁上的瀑布,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高等教育、专业论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行业资料、高考专题 诗歌鉴赏系列 2005年高考诗歌鉴赏解密06等内容。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2005~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部分(杨建民整理) 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2005...  江西高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诗歌鉴赏及名句填空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05-14 年江西语文高考诗歌鉴赏及名句填空(含答案解析) 2005 年阅读下面这首诗,...  关键词:复习专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诗歌鉴赏8高考复习 1/2 同系列文档 人教版高一...2006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真... 3页 2财富值 2005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真... 3...  年江西高考语文专题汇编 诗歌鉴赏_高考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年江西高考语文专题汇编 诗歌鉴赏 附答案 年高考语文试题(江西卷) ――诗歌...  贡献于 0.0分 (0人评价)暂无...2008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 9页 10财富值 2010年高考复习...高考专题 诗歌鉴赏系列高考专题 诗歌鉴赏系列隐藏&&...  2013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和小说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破解来源:学科网,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2011 年、2012 年湖南省高考语文,在古诗鉴赏和小说阅读中出现了这样...  贡献于 0.0分 (0人评价)暂无用户评价 我要评价 ...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巩固... 9页 免费 高考专题 诗歌鉴赏系列 古... 33页 ...  2005 年 16 套高考题分类汇编之古诗鉴赏 (一)福建卷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卫风·氓》)如箪瓢屡空,晏如也(《五柳先生传..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古诗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2.00
&&¥2.00
高​三​古​诗​文​文​阅​读​复​习​专​题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442.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高考语文知识点之古诗词鉴赏31-第3页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高考语文知识点之古诗词鉴赏31-3
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参考答案]驿站秋夜难眠图;(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答题示例4:;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
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参考答案]驿站秋夜难眠图(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答题示例4:溪亭
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参考答案]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参考答案]“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3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答题示例1: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答题示例2: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步骤一)。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步骤二)。 答题示例3:山行即事
王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苹①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注]①: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1)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3分)[参考答案]拟人手法(1分)。由首联浮云不定议“阴晴”领起,颔联写“荷雨”、“湿”――下起雨来;颈联写“日出”――太阳又出来了。(2分,合情理即可给分)。(2)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参考答案]借喜鹊的喧声表现对“日出”的喜悦;雨霁日出,波平如镜,爱水的“鸥”尽情地玩乐。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2分)。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3.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答题示例1:南柯子 王炎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参考答案]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 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1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2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3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4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答题示例: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1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2答题思路:(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答题示例: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分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答案参考][特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例如第五种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内容和主旨两方面的内容,如果加上“?折柳?运用了双关修辞,既指听到的折柳曲,又指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场景”,那么就万无一失了。这是诗歌的答题方法①先答这个字 词 在文中的意思(若答题的空很长还要描绘画面)②运用了什么手法③达到了什么表达效果 (有什么好处)④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归类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5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各类资格考试、外语学习资料、中学教育、高考语文知识点之古诗词鉴赏31等内容。 
 2014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诗歌鉴赏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2014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诗歌鉴赏意象 诗人往往选择日常生活中可见可闻可感的事物入诗,根据事物的特性兴怀...  高考之古诗鉴赏知识 暂无评价 46页 1下载券 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提优... 暂无...高考古诗词如何鉴赏 1 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古诗词寓意顺口溜_高考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古诗词寓意顺口溜诗词鉴赏题在高考语文卷中所占的分值越来越大。 考试大纲对诗词...  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百度文库投诉中心;如要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建议,请点击此处进行反馈。 加入阅读会员!获取下载券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知识点-古诗词鉴赏之词汇总 ...  关键词:专题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同系列文档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知识点....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百度文库投诉中心;如要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建议,请点击此处...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_高三语文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 1 , 如何区分古体诗和近体诗?如何区分律诗和绝句?如何理解...  高考语文之古诗词的鉴赏技巧 古诗词鉴赏 一、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韵律和表达技巧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如何确定诗词写了什么...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古诗词鉴赏_高考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2014 年高考语文试题--古诗阅读题 (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①阮郎归 无名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修辞手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