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明德笃志格物创新、还有“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字体谁有?

您当前的位置:&&>&&
成都:“李宁杯”中氪笱闱蚰锨鋈袢赵谖髂鲜痛笱Э
手机看新闻: 短信看新闻:
  相关链接:
  西南石油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二所石油本科院校,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经过50多年的建设,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石油天然气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石油主干学科专业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 西南石油大学大学精神: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
  伴随着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前进的步伐,西南石油大学也于2008年走过了50华诞。在西南石油大学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优良的传统、文化、理念和价值导向,这些是构成“西南石大精神”的基础和元素。“西南石大精神”的生成经历了孕育期、发展期、形成期三个阶段,现将之提炼为“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这是对若干元素概括、总结和升华的结晶,是从西南石大厚重的人文积淀中提炼出来的最宝贵的精神品质。
  微言大义,独特表达:立足于学校在石油、天然气方面的办学特色,尤其是在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所独具的鲜明特色,有别于其他高校,也同样有别于石油兄弟院校,巧妙地将其与学校核心价值理念、独特精神气质融合,匠心独具,凝炼和展示了意境深远的思想文化精神,体现出博大的胸襟、宽广的视野和远大的志向,彰显了我校一以贯之的办学特色和育人理念,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内涵丰富,厚重博大:作为价值理念的集合,“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既包涵了我校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还体现了广大西南石大学子“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豪迈气概。它以无形的控制力、感召力、凝聚力,激励师生传承“为祖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国家繁荣昌盛而刻苦学习的远大志向,自觉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相连,始终保持不断进取、敢于争先的良好精神状态,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绩,不断为国家、为民族做出新贡献。
  与时俱进,时代感强:“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内涵。在建校初期,“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就是为早日摘掉国家“贫油帽子”做贡献;在上个世纪,“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就是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健康发展做贡献;在划转地方后,“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就是为国家能源战略和国家能源安全做贡献,就是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作贡献;随着我校向多科性研究教学型大学建设目标的迈进,“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还包括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
  西南石油大学校训:明德笃志 博学创新
  “明德”,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乃为《大学》三纲要之首纲,也是三纲要之核心和根本,意谓为大学之中最高的为学之道,在于使人们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使天下人去旧从新,处于内心清明的最高的、善的境界。意即学校办学要以德为先,要发扬人们天赋的善良美德,以达到才德完美无缺的最高境界。“明德”旨在强调大学教育中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意在引导西南石大人以高尚的道德立身,以高尚的道德承载天下重任。无论是传授和创造知识,还是治学育人、成人成才,皆应达到至高境界,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发展。“明德”反映了西南石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
  “笃志”,出自《荀子?修身》中“笃志而体,君子也”。笃,固也,厚也,充实而有恒;笃者,勤勉不怠谓也;笃为志之坚也,是为好学之固;笃志,坚定谓之也,意即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笃志”意思是具有坚定意志并能付诸实践的人,才是君子。“笃志”是西南石大人在石油行业背景下成长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勤奋务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特质,反映了西南石大人特有的精神面貌和行动理念。
  “博学”,出自《礼记?中庸》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论语》亦云:“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博”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博学”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广泛学习,创新学习,博采众长,丰富自我,方能集成大家。“博学”还意在倡导学生通过刻苦学习和实践,获得广博的知识,不仅本学科的知识要广博精深,还要涉猎和掌握更多其他学科相关的知识,文理兼容,百科兼纳,更要有远大的抱负和广博的胸怀,在生命途中永无止息地学习和充实自己。同时倡导教师要广泛学习,专心致志探求真理,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
  “创新”,源自《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有日新”。创,开始、开创,象征着人类向未知世界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新,初生之物,与旧相对。 “创新”就是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见解或方法,就是不墨守成规,不懈开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所大学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倡导西南石大人要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发明或提出前所未有的新见解、新方法。
  “明德笃志、博学创新” 从德、志、知、行四个方面对西南石大人提出了要求,“明德”、“笃志”强调做人,“博学”强调做学问,“创新”强调做事。只有明白为人的道理,才能做好学问,才能成就大业。“明德笃志、博学创新”就是要求西南石大人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志存高远,踏踏实实做人;就是要求西南石大人不断追求广博学识,学而不倦,勤勤恳恳做学问;就是要求西南石大人不断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发展,与时俱进,认认真真干事业。概而言之,“明德笃志、博学创新”就是要求西南石大人树立远大理想,追求广博学识,不断开拓创新,以脚踏实地的精神和科学严谨的态度,为西南石大学子的成才成功打下基础,为祖国的持续发展做出不懈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领导班子:现任校领导
&&& 院系设置:经过50年的建设,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石油天然气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石油主干学科专业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学校的在这方面也着重建设。电气信息学院的通信工程与电子信息工程发展迅速,适应当代的社会。特别是被誉为未来8大金饭碗的王牌专业通信工程在国内遥遥领先,目前获得多项大奖。
  学校现有18个教学学院(中心)。学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艺术8个学科门类,有55个本科专业,8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四川省特色专业, 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11个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和8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有3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7600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0800余人,硕士研究生3100余人,博士研究生565人,外国留学生8人。另有在职工程硕士700余人。
教职工:学校现有教职工2246人,专任教师1419人,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0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82人。 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8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36人,博士生导师8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5人,全国优秀教师8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老教授科教工作优秀奖获得者1人,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1人,四川省“百人计划”引进人才3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5人,省部优秀教师8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6人次,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奖获得者16人。
  科学研究:学校拥有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石油天然气装备重点实验室、天然气开发工程研究中心、油田化学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天然气开发与开采研究实验基地、天然气发展研究中心等44个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横向联合研究中心。“十一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支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等各类科研项目5717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16项;获国家专利434项,其中发明专利110项。2010年科研总经费3.7亿元。
  成绩成就:学校在近三届教学成果评奖中,获国家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3项,其中一等奖11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15项。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5门,编写出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5部和国家级规划教材24部。 2001年和2008年,学校两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均被评为“优秀”。 今日的西南石油大学将弘扬“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精神,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术兴校,突出特色,科学发展”的“二次创业”发展战略,力争一流,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多科性研究教学型大学。
  学校建有成都、南充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2889亩,建筑面积8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1万余台件,总价值2.33亿元;图书馆文献总量267万余册。在四川峨眉和重庆北碚建有两个野外地质实习专用基地,在四川南充市建有占地近百亩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学生实习基地,在成都市建有科技交流中心。
  合作交流: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俄、英、德、日、法、加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相关学术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学校具有高度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光荣传统,多次被评为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高校领导班子开展“四好”活动先进单位。教职工党员比例达到54.18%,毕业生党员比例多年保持在35%以上。
建校50年来,学校坚持以不断提高育人质量为核心,以不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富有特色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根本保证,各项工作蒸蒸日上。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技管理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全国引进国外智力先进单位”、“全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等称号。2001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结论为“优秀”。2008年,学校再次被评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学校毕业生思想素质好、团队精神强,扎根基层、踏实肯干、基础扎实、勇于创新、上手快、后劲足、业绩突出,受到用人单位广泛赞誉,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7万余名毕业生,他们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科技专家、教授、学者,一大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一大批优秀企业家,一大批各条战线的技术和管理骨干。
今日的西南石油大学将继续秉承“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弘扬“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精神,践行“明德笃志,博学创新”的校训,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术兴校,突出特色,科学发展”的“二次创业”发展战略,力争一流,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以石油天然气为特色和优势,以工为主,理、工、管、经、文、法、教多学科协调发展,优势学科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多科性研究教学型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校歌:《飞翔》
  辽阔的天空,飘荡着彩云,无边的沙漠有美丽的绿舟,
  我们在难忘的青春中奋发,为我加油,为你争气!
  期待那一天,远方的召唤,让我们一起,一起飞翔;
  期待那一天,远方的召唤,让我们一起,一起飞翔!
  飞翔,飞翔
  嘉陵江的朝阳拥抱着欢笑,桂湖的花朵绽放着希望,
  我们从前辈的梦想中启航,有我同行,有你相伴,
  期待那一天,远方的召唤,让我们一起,一起飞翔;
  期待那一天,远方的召唤,让我们一起,一起飞翔!
  古往今来多少俊杰,少年立壮志,立壮志!
  东西南北四海为家,风雪何所惧,何所惧!
  历史讲着你我们写下的历史,未来在等着我们开辟未来!
  期待那一天,远方的召唤,让我们一起,一起飞翔;
  期待那一天,远方的召唤,让我们一起,一起飞翔,飞翔!
  让我们一起飞翔!让我们一起飞翔!让我们一起飞翔!飞翔,飞翔,飞翔!
  西南石油大学校歌《飞翔》吕继宏、李丹阳领唱,校师生合唱团合唱。
  发展历史:西南石油大学位于成都市新都区,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二所石油本科院校,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成立于1958年初,初期命名为四川石油学院。1970年7月,学校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西南石油学院。2000年3月,学校划转四川省,由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大学,2005年12月正式更名为西南石油大学,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与三大石油公司签署共建西南石油大学协议。
  学校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油气田开发工程(联合石油机械工程)成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89年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批准建设,1991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孕育期: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石油工业相当落后,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引起党和国家高度关注,毛泽东主席亲临四川隆昌气矿视察,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亲自主持四川油气田勘探开发。1958年3月,位于南充东观、广安武胜、遂宁大英的三口探井喷出高产油流,震动全国,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将军坐镇南充,打响了新中国第一次石油大会战。为了加快开发四川石油天然气资源,也为西南协作区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培养技术干部,国家决定成立第二所石油高校,校址就设在川中石油会战指挥部所在地川北重镇南充市。
  1958年8月,石油工业部先期在成都招收643名首届学生,随后委派基建司司长马载同志率领一批年轻专家和干部职工奔赴南充,筹划学院的创建工作。9月20日,石油工业部会同教育部报经国务院同意,正式批准成立四川石油学院。从此,学校伴随着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建设发展,开始了先有学生后建学校的破常规办学实践。
  面对洋专家的“中国贫油论”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困难以及四川石油大会战的急需,首任院长马载率领的一批来自清华大学、北京石油学院等单位的年轻教师怀着“为石油而生,为石油而息”的“兴油报国”愿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为石油工业培养人才这项光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创建了新中国第二所石油高等院校。
  学校创建伊始,百业待兴,艰难困苦,玉汝与成。创业先驱们白手起家,安营扎寨于荒野之中,拓荒创业于困难年代,用“立大志、干大事、创大业”的创业精神书写了一部超常规办学的艰难创业史。艰苦创业、“三老四严”由此成为了“西南石大精神”最本色的精神底蕴和发展的精神因子。“兴油报国”精神,尤其是“把祖国石油落后帽子甩到太平洋去”的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在第一代西南石油人身上得以体现,促进了“西南石大精神”的孕育和初成。
  发展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迅速恢复、发展、壮大和超越,学校已由建校之初的单一学科逐步形成以工科为主,向理、工、管等多学科发展,在全国高校中较早获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取得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等标志性建设成果,拥有联合国援建的“油井完井技术中心”和加拿大援建“中加天然气勘探开发培训中心”,学校已发展成为中国石油工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肩负“我为祖国献石油、我为石油献人才”的特殊使命,始终心系人民、胸怀祖国,以服务人民、服务祖国为理想追求,党委一班人带领全校教职工发愤图强,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克服了地处四川南充交通不便、地域优势缺乏、人才引进较难等诸多困难,使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在同类高校中堪称独树一帜。
  由于石油行业所特有的艰苦性,学校始终不渝地在学生中开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和“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教育,学校每届毕业生中的赴边生的比例至少在25%以上,我校学生积极赴边的先进事迹曾得到中央和四川省政府高度评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成为那个时代毕业生中的最强音,一代又一代的西南石大学子竞相奔赴祖国的大漠边疆、戈壁荒滩、雪域高原,他们用青春与智慧谱写出了一曲又一曲“为国分忧、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壮歌。发愤图强、自力更生、以实际行动为中国人民争气的民族主义精神和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分担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西南石大人身上得以升华,促进了“西南石大精神”的进一步发展。
  形成期:2000年学校划转后,学校党委审时度势,作出了“建设成都新校区、二次创业”的宏大战略。
  在“二次创业”的进程中,面对全球化环境下科技和教育的竞争,面对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挑战,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全校师生员工继续传承和弘扬“为国分忧、为民争气”的民族情怀,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紧紧依托大都市的优势资源,牢牢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石油工业由东向西战略大转移和四川省跨越式发展的有利契机,以石油天然气及其配套学科为特色和优势,以为国家石油工业和地方经济服务为己任,进一步加大了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的力度,取得了卓然不群的办学成就。学校现有在校生23000多人、3个博士后流动站、17个博士点、53个硕士点、44个本科专业,形成了理、工、管、经、文、法、教多学科的办学格局,学科布局更加合理,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目前,学校已初步完成了“办学重心由南充向成都转移”、“学科结构由单一工科向多科并存转化”、“办学层次由学院升格为大学”的三大转变。“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已不再是仅仅指一种行业意识教育,而升华为一种西南石大人的精神,凝炼为一种全校师生员工的品质,内化为一种多学科各团队的胸怀。
  西南石油大学赋:天地混沌,问何物聚能含热,点燃中华复兴百年梦想?岁月莽苍,靠谁人叩古问今,启开人类幸福千秋伟业?沧海桑田变幻中,沉睡石油破洪荒;长天大地翻覆处,猛醒雄狮惊寰宇。是谁说?油乃国脉,气为民生!
  当铭记,嘉陵江畔,数千热血志士,艰辛建校为国忧;长怀想,燕儿窝里,五十酷暑寒冬,奋发创业图国强。培育多少英才俊彦,桃李连心,让壮美神州流光溢彩;成就无数功绩荣光,师生同幸,为古老华夏映月辉星。有院系众环,学科林立,教研皆优,泱泱大校傲立杏坛;看院士领军,名师云集,学子数万,铮铮赤胆报效先辈。曾从乱困中全面恢复,抢占高地得广阔;又在改革中抓住机遇,超常发展创佳绩,更开桂湖新园,锐意二次创业。携手海外,交流天下。工理文齐备,产学研共进;博硕本并重,德智体同修。往昔得失,风雷铁火已是碑,如今成败,江山锦绣重迈步。
  一缕燃气,与民生祸福有关;几滴石油,和经济兴衰相连。求知时,勿忘百年耻辱,曾有列强欺我贫油;学成后,永葆一生壮志,要教四方贺我繁昌。下得深功夫,方可明德笃志;吃得大辛苦,才能博学创新。油藏岩地,纵青春与江海共寥廓;气在山川,任理想同日月竞风流。数代师生相勉,五十华诞齐诵: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
编辑:周刚
| 专家顾问团
| 网站招聘 |西南石油大学学生工作部
- 坚持机电创新精神,谱写未来宏伟篇章>>>
坚持机电创新精神,谱写未来宏伟篇章
上一条:下一条: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 联系电话:
网站统计信息[悦音录制]为祖国加油 为民族争气_找好声音,上悦音网
找好声音,上悦音网
[悦音录制]为祖国加油 为民族争气
出处:悦音网发布时间: 10:27:41 点击:1136
悦音网更多配音文稿欣赏:
配音网站样音在线试听:
配音网合作流程:
第一篇为祖国加油 为民族争气――西南石油大学掠影西南石油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新中国第二所石油本科院校。2000年,学校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转到四川省,经过十年跨越式发展,实现了“办学重心从南充到成都”、“学科结构从单一学科到多学科”、“学院升格为大学”的三大转变,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石油天然气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石油主干学科专业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五十年沧海桑田。如今,西南石油大学已经从建校初期的3个系,7个专业,643名学生,发展到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0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联合研究中心,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5个本科专业,500多名博士生,3000多名硕士生,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到27000余人。这一串串数字,凝聚着几代人的汗水和心血,确立了西南石油大学在石油行业、地方经济建设和中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有专任教师1400余人,教授、副教授近700人,博士生导师90余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两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四川省院士培养工程1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组部“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等70多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等150余人。学校坚持“质量立校”战略,深入推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近三届教学成果评奖中,获国家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两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6项。近五年来,学生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奖600多项,公开发表论文300多篇,获得授权专利60多项。年,学校两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均获得“优秀”。学校坚持“学术兴校”战略,以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石油天然气装备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天然气发展研究中心等50多个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横向联合研究中心为依托,形成了100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在突出石油天然气特色学科的同时,学校大力扶持和发展机械、化工、电子信息、经济、管理等发展中学科和新兴学科,成立了新能源研究中心,组建了大学科技园,形成了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十一五”以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5000多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近百项;获国家专利400多项,近几年年均科研经费超过2亿元。学校高度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多次被评为四川省高校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四川省高校“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教学、科研、学生工作、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博士后工作、就业工作等多次获得全国先进。
第二篇军训育人 筑我长城――西南石油大学军训与国防教育巡礼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军训和军事理论教育工作。自1985年被确立为全国首批学生军训试点单位以来,学校站在国防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学生军训是国家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举措,始终做到学生军训工作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学校建立健全了一套完善的学生军训组织机构。党委武装部下设办公室和军事教研室,承担学生军事技能训练、军事理论教学、大学生射击训练和征兵、预备役登记等工作。在长期的军训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学生军训管理制度。学校将军事技能训练作为新生入学第一堂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3周时间,3个学分。武装部与具有资质的8740武警部队和成都军区78108部队合作,精心准备,科学施训,确保安全,形成了一套具有我校特色和亮点的校内自训模式。学校在开展军事训练的同时,坚持进行军事理论教育。自1995年起,在大二年级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安排军事理论教学,进行“军事思想”、“军事地形学”、“现代军事科学知识”、“高技术战争”等国防军事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学校紧密结合办学实际,自编教材《军事学基础教程》,并于1998年正式投入使用。2007年,军事理论课列入大一新生必修课,36个学时,两个学分。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组建了一支较强的军事师资队伍,由7名专职教师和5名兼职教师担任授课任务。学校还开设有“孙子兵法与应用”等军事理论选修课,在实践中初步探索出了“两个学期,三个阶段”的授课模式。军事教研室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内容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加入石油天然气安全形势和国家能源安全形势模块,把“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大学精神融入国防军事教育,把理想、信念与国情教育融入“兴油报国”的行业精神教育,培养学生为石油天然气事业献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思考,撰写出许多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小论文,充分展示了军事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魅力。学校对这些成果加以总结,公开出版了《军事思维新论――大学生国防教育启迪》一书。多年来,学校坚持扎实开展学生军训工作和军事理论教育,成效显著,受到社会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1998年5月,四川省教委向全省推广我校学生军训工作经验,军事教学项目获得四川省哲学社科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11月,学校被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表彰为全国学生军训先进单位。在国内大学生射击比赛中,我校学生屡创佳绩,2000年夺得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运动会军用枪比赛团体亚军;年,分别获得全国大学生射击比赛团体及个人冠军;2010年获得全国大学生射击比赛团体第一名。年,我校教师撰写的学术论文先后在全国高校第五届国防教育学术研讨会获得二、三等奖,在四川省首届学生军训工作理论研讨会获得一等奖。2011年学校获得四川省学生军训优秀单位。
第三篇 报效祖国& 英才辈出――西南石油大学学子风采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在人才培养中产生了特殊作用。通过军训,大一新生达到了“三个转变”、“四个提高”和“一个养成”的基本目标。在思想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新生逐年增多,近年来达到90%以上。学生踊跃报名参军,10来年先后有300余名毕业生、120多名在校生应征入伍。 在2008年的抗震救灾中,退伍复学的邓先伟、李刚等人在第一时间深入重灾区,积极抗震救灾,被四川省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西南石油大学毕业生思想素质好、团队精神强,扎根基层、踏实肯干、基础扎实、勇于创新、上手快、后劲足、业绩突出,受到用人单位广泛赞誉。多年来,西南石油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左右。从“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的精神感召升华为“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精神品质,一批批莘莘学子铭记“明德笃志、博学创新”的校训,德智体全面发展,形成了鲜明的西南石大学子精神风貌。5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9万多名毕业生,培养出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平亚、周守为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教育家,以刘宏斌、李华林、焦方正、陈壁为代表的企业家,以周新建为代表的一批人民公仆,以江同文为代表的一批科技精英,一大批奉献在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为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以及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海外,校友分布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苏丹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铁肩担道义,壮心著华章。今天,西南石油大学已经站在新的战略起点上,朝气蓬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正带领西南石大人,为建设特色鲜明的研究教学型大学而努力奋斗,用智慧和信念、心血和汗水书写着更加灿烂的篇章,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 悦音网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德至善 格物致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