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们辨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谈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期号:
&&&&作者:
&&&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带有奠基性的第一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持续发展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不仅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和逻辑上的密切联系。两者在继承发展、与时俱进的基础上,相映生辉,共同构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事业在中国的新篇章。
  一根相连的关系。两者都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哲学基础: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两者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两者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以新的理论形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一脉相承的关系。两者理论灵魂一脉相承。坚持实事求是,认清中国的基本国情,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历史阶段的任务和奋斗目标,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思想依据。两者理论内容一脉相承。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基本矛盾、根本任务、现代化道路等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探索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两者理论风格一脉相承。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都是开放的科学理论体系,都具有鲜明的实践性,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体相依的关系。毛泽东思想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制度和理论基础。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根本制度基础和理论基础。毛泽东思想是被中国共产党人发展了的、赋予了新内涵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沿着毛泽东思想开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道路,充分吸收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财富,又根据新的时代特点和人民群众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实现了党和国家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发展。
  一帜相随的关系。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两者都高扬共产主义的旗帜,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己任。党在成立之日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取得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果。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开拓创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不懈奋斗。两者都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引。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科学社会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吸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两者都将继续为科学社会主义飞跃发展作贡献。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解决当代社会主义在建设与改革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领域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必将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继续飞跃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根本上的继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对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对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以及党的建设的一些重大问题的坚持和继承,是根本上的继承。
  第一,坚持和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事求是的产物。正是我们党恢复了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开创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正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群众路线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集中表现和具体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走和平发展道路等,都渗透着毛泽东同志坚持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和平共处的重要思想。
  第二,坚持和继承了毛泽东同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所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和观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国防、外交等各个领域和方面。从理论渊源上说,这些探索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思想先导和理论生长点。比如,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毛泽东同志指出可以把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我们党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这一观点,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上,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这一正确分析,进一步提出了用改革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毛泽东同志强调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了这一积极成果,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等等。
  第三,坚持和继承了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思想理论。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提出“两个务必”,坚持思想建党,努力保持党和国家的性质永不变色;强调端正学风,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紧密围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继续坚持“两个务必”,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纯洁性水平不断提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飞跃式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是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发生的又一次重大理论飞跃。
  第一,关于发展时期的认识飞跃:由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跃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毛泽东思想对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作了初步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提出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科学地回答了新时期的时代特征、国际格局、开放战略、外交战略、国防战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第二,关于发展指导思想上的认识飞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着力发展生产力。但由于主观、客观、国内、国外的诸多原因,特别是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左”的错误,“以阶级斗争为纲”,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严重挫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并实施“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使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发生重大转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党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
  第三,关于发展空间上的认识飞跃:由关门搞建设变为打开国门开放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虽然认识到要与世界上一切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开展平等互利的经济贸易交流,但由于西方大国对我国实施孤立封锁,再加上对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认识不清楚,导致我们不得不关起门来搞建设。邓小平同志在深刻总结关门搞建设的严重教训基础上,作出了实行全面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江泽民、胡锦涛同志继续深入推动中国对外开放进程,最终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极大拓展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空间。
  第四,关于发展动力上的认识飞跃:由以阶级斗争为动力转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同志曾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巨大动力,但随着他晚年“左”的思想影响,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沉痛历史教训。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科学揭示了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提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的是“具体的体制”而非“社会主义制度”,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转折。江泽民同志提出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胡锦涛同志强调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科技、开放的动力作用,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党对于社会发展动力规律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突破性的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出发,从世情国情党情出发,创造性地回答了三个重大问题。
  第一,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吸取超越发展阶段的严重教训,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建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制定了基本纲领,总结了基本经验,明确了基本要求。
  第二,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分析了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认为随着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也要有所扩大,对党的性质和宗旨作出了新的规定和表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党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加强群众路线教育,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第三,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发展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上,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十六大以后,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了发展内涵、创新了发展理念、提高了发展质量。在“实现什么样的发展”问题上,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体现了发展的世界观;在“怎样发展”的问题上,科学发展观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做到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体现了发展的方法论,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
  三、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不忘老祖宗,把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经典著作放在重要位置。要按照习近平同志关于重视学习经典著作的要求,认认真真、原原本本地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和毛泽东的著作或文献,学习党史、国史,加强理论研究,力求学得深一些、专一些,做到“厚积薄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卷帙浩繁,要精选精学,重点学习经典作家的经典篇目。同时,还要紧密联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现实问题学习经典,加深对经典著作的理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当前,对于正在深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围绕活动主题,自觉加强学习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提高宗旨意识,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增强教育实践活动实效。
  深入学习、系统把握、认真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整体上全面把握这一理论体系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与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学习、系统把握、认真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根本的是要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决克服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在实际工作中自觉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张和要求,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决策,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卓越能力。
  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要善于分析和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科学回答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领域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要在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进行理论研究和思想创新,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的、开放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思想保证。
  (作者: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
&&网站编辑: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09-01-14 & 发布
首先,“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其次,“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 第三,“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规律。 最后,“求真务实”是实事求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机构成,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历史的、逻辑的展开、丰富和发展。它们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依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刻揭示了党的思想路线所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实现条件、内在规律和必然要求,从而更为完整、充分地体现了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惧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1)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2)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3)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与时俱进强化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创新内涵,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变化对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富于创造性的新要求。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进俱进,必须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第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首先,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其次,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要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 一是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必须正确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根据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客观事物。 二是做到科学的创新精神与求真务实精神的统一。解放思想是为了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没有勇于探索、大胆试验的敢闯敢干精神,就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一番新的事业。敢闯是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上,脱离实际的“闯”就会到处碰壁。 三是尊重实践与尊重群众的统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二者统一的基础在于社会的实践,实践是沟通主观与客观的桥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也是在实践过程中实现的,要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不断的实践达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尊重实践就必须尊重人民群众。只有尊重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尊重群众在实践中的首创精神,倾听群众的呼声,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新的经验,才能保持思想的活力,防止思想僵化,才能发现新的规律,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第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与时俱进的前提和基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使思想和实际、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实现这一根本要求,达到主客观相统一,是做到与时俱进的前提与基础。所谓与时俱进,就是我们的理论和实践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化,顺应时势,开拓创新,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如果不能从时代变化的实际出发,科学地审时度势,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发展规律,就会把握不到“时”。因为“时”在本质上是客观事物发展中的状态。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科学认识变化中的事物。因此,坚持实事求是是把握“时”的基本方法和基础条件。 由于“时”是发展的、动态的。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跟上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与时俱进。就必须解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只有思想解放了,才能充分看到时代、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才敢于在新的变化面前创造新的适合时代发展的理论,才会主动地和积极地应对变化,才能与时代“同步”,才能使解放思想成为与时俱进的基础。 其次,与时俱进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和进一步深化的表现。 1.与时俱进反映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时代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在走向新世纪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从努力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开创党和国家未来发展新局面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与时俱进的理念,就是要使我们的思想“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当今世界的变化剧烈而深刻,“形势逼人,不进则退”,与时俱进就是着眼于发展了的社会实际、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出来的。其根本用意就在于必须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只有始终处于时代潮流的前头,用不断发展着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开拓新局面,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从思想方法上提出与时俱进,赋予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鲜明的时代特性。 2.与时俱进深刻揭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品质 与时俱进突出了不断发展的社会实际,强调了用发展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深刻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深刻揭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品格和科学精神。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没有止境,这就决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个永无休止的过程。要始终如一的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也就是说,解放思想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也要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不可缺少的品质。与时俱进的思想实际上已经逻辑地蕴涵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精神之中,但我们党把它明确的提出来,就更加完整地表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是对思想路线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的表现。 3.与时俱进突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创新精神 与时俱进思想的提出,其根本目的在于创新,这是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内在目的相一致的。与时俱进则进一步突出了创新在思想路线中的地位。一方面,它强调通过创新来应对时代变化和新的实践的发展要求,通过创新来解决实践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凸显了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它强调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揭示了以理论创新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创新的创新规律,使思想路线的创新精神和内容更加鲜明,更加系统化、理论化。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在理解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时,邓小平用简洁朴实的语言深刻地道出了这些科学理论的真谛。他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用“实事求是”来概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种新认识。它反映了思想方法在理论体系中的地位。邓小平理论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因此,中国共产党人也从方法论的高度来概括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江泽民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全面把握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必须弄清楚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而弄清楚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进俱进,必须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第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首先,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其次,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要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 一是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必须正确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根据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客观事物。 二是做到科学的创新精神与求真务实精神的统一。解放思想是为了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没有勇于探索、大胆试验的敢闯敢干精神,就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一番新的事业。敢闯是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上,脱离实际的“闯”就会到处碰壁。 三是尊重实践与尊重群众的统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二者统一的基础在于社会的实践,实践是沟通主观与客观的桥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也是在实践过程中实现的,要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不断的实践达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尊重实践就必须尊重人民群众。只有尊重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尊重群众在实践中的首创精神,倾听群众的呼声,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新的经验,才能保持思想的活力,防止思想僵化,才能发现新的规律,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第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与时俱进的前提和基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使思想和实际、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实现这一根本要求,达到主客观相统一,是做到与时俱进的前提与基础。所谓与时俱进,就是我们的理论和实践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化,顺应时势,开拓创新,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如果不能从时代变化的实际出发,科学地审时度势,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发展规律,就会把握不到“时”。因为“时”在本质上是客观事物发展中的状态。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科学认识变化中的事物。因此,坚持实事求是是把握“时”的基本方法和基础条件。 由于“时”是发展的、动态的。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跟上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与时俱进。就必须解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只有思想解放了,才能充分看到时代、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才敢于在新的变化面前创造新的适合时代发展的理论,才会主动地和积极地应对变化,才能与时代“同步”,才能使解放思想成为与时俱进的基础。 其次,与时俱进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和进一步深化的表现。 1.与时俱进反映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时代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在走向新世纪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从努力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开创党和国家未来发展新局面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与时俱进的理念,就是要使我们的思想“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当今世界的变化剧烈而深刻,“形势逼人,不进则退”,与时俱进就是着眼于发展了的社会实际、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出来的。其根本用意就在于必须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只有始终处于时代潮流的前头,用不断发展着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开拓新局面,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从思想方法上提出与时俱进,赋予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鲜明的时代特性。 2.与时俱进深刻揭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品质 与时俱进突出了不断发展的社会实际,强调了用发展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深刻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深刻揭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品格和科学精神。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没有止境,这就决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个永无休止的过程。要始终如一的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也就是说,解放思想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也要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不可缺少的品质。与时俱进的思想实际上已经逻辑地蕴涵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精神之中,但我们党把它明确的提出来,就更加完整地表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是对思想路线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的表现。 3.与时俱进突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创新精神 与时俱进思想的提出,其根本目的在于创新,这是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内在目的相一致的。与时俱进则进一步突出了创新在思想路线中的地位。一方面,它强调通过创新来应对时代变化和新的实践的发展要求,通过创新来解决实践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凸显了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它强调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揭示了以理论创新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创新的创新规律,使思想路线的创新精神和内容更加鲜明,更加系统化、理论化。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在理解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时,邓小平用简洁朴实的语言深刻地道出了这些科学理论的真谛。他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用“实事求是”来概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种新认识。它反映了思想方法在理论体系中的地位。邓小平理论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因此,中国共产党人也从方法论的高度来概括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江泽民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党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与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的内在联系,反映了我们党在实践过程中对党的思想路线认识的深化,对于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增强党的创造力,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指导自己行动的总的思想原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党的思想建设中的创造性运用,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世界观、价值观。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对待自己的理论、事业和党的自身的根本态度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党的全部活动中的生动反映,集中体现了我们党把握历史前进方向、站在时代发展前列的本质特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内在地统一于我们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历史活动中。  一方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的前提和基础。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4页)这表明,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密不可分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就是使思想和实际、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实现这一根本要求,是做到与时俱进的前提和基础。所谓与时俱进,就是我们的理论和实践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化,不断开拓创新,顺应时势,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不能科学地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甚至会变成“冒进”、“乱进”。“时”是动态的、发展的、不可逆的,要真正做到审时度势,就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解放思想,不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会在时代变化、时势转换面前停滞不前,抱残守缺而不能合“时”;不实事求是,不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认识事物的特征和发展规律,解决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的矛盾,就会在时代变化、时势转换面前囿于个人主观偏见的困扰,脱离实际而不能适“时”。所以,与时俱进必先科学审时,科学审时必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与时俱进的前提和基础,就能够保证科学准确地审时度势,从而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另一方面,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必然要求和结果。客观世界总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也必须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我们随时随地根据变化了的客观世界确定解放思想的新任务,提出实事求是的新课题。实践的发展没有止境,解放思想的任务也不可能一次完成。在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同时,明确地强调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以与时俱进作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目的和归宿,用以检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程度和效果,这就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的落脚点在于“进”,这里的“进”,是继承和发展相统一的互相促进,反映事物的全局和本质的整体推进,适应时代最新变化要求的有序前进。有了与时俱进这样包容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局部与全局、目前与长远多方面要求的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能够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可以保证解放思想永远没有止境,实事求是始终一以贯之。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离不开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与时俱进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和结果。  恩格斯在论述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所作的变革时曾经指出,在彻底的唯物主义辩证法这种无限发展的思想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217页)马克思主义正是体现了这种无限发展的本质,把每一个阶段取得的理论成果视为“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我们党对思想路线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过程,是一个积累经验、探索规律、追求真理的过程。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相联系,反映了我们党对思想路线认识的深化。  毛泽东是我们党的正确思想路线的创立者和倡导者。毛泽东在同党内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斗争中,为解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问题,首次提出了“思想路线”的科学概念。他在《反对本本主义》这篇著名的文章中,明确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称之为同本本主义即教条主义相对立的“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毛泽东领导我们党总结了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克服了党内曾经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逐步在全党形成和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延安整风中,他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借用中国的一句古语,把党的思想路线高度精辟地概括为“实事求是”,并从哲学的高度对党的思想路线作出了阐释,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01页)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在党的思想路线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之所以能够起到巨大的指导作用,正是在于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结果。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粉碎“四人帮”后,当时的实际情况是,长期形成的“左”的指导思想并未从根本上得到纠正,“两个凡是”又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的新的枷锁,党和国家的事业处于徘徊的局面。对此,邓小平明确指出,必须首先解决思想路线问题。因为“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91页)要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必须大胆解放思想,破除思想僵化。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拨乱反正,真正做到实事求是。邓小平在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同时,把解放思想鲜明地提到了突出的位置。他为解放思想确定了明确的科学内涵,指出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同上,第279页)他还反复强调了解放思想在党的思想路线中的地位,认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同上,第141、143页)解放思想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思想不解放,思想一僵化,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也就严重起来了,就做不到实事求是。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起来,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发展的一大贡献。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具有重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这一正确的思想路线指引下,我们党解决了过去遗留的历史问题,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和执行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江泽民同志把党的思想路线丰富提高到了新的认识水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局势和国内形势的变化呈现出许多前所未有的特点。从国际来看,政治多极化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日益加速,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人类的社会生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时期,我国生产力在迅速发展,经济体制在深刻变革,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任务既鼓舞人心又十分艰巨;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党的建设都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国内外这种迅速深刻发展的形势,既给我们提供了机遇,也向我们提出了挑战。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江泽民同志站在时代发展的历史高度,总结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深刻思考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新的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等一系列重大课题,强调提出弘扬与时俱进精神的问题,并把与时俱进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联系起来。他明确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见日《人民日报》)在&5·31&讲话中,他又特别强调,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这些论述表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是相互贯通、密不可分的,同样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一理论概括在党的思想路线中彻底地贯彻了实践第一的观点,更加深刻、完整地揭示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的本质和规律,标志着我们党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我们党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既内在统一、前后传承,又各有特点、不断创新。江泽民同志把与时俱进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联系起来的论述,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特征的深刻把握,体现了我们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新境界的重要成果。我们要积极回应时代提出的挑战,适应实践的发展,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自觉地运用这一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我们党新时期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典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这一重要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对什么是党的先进性以及怎样保持党的先进性,如何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一致性,如何坚持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统一,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如何加强新形势下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如何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作出了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符合当代中国实际的科学回答。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是弘扬与时俱进精神的产物。这一重要思想高瞻远瞩,鉴往通今,深刻看到了《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看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看到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并且充分估计了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品格,已经成为引导我们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科学思想方法。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进俱进,必须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第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首先,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其次,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要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 一是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必须正确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根据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客观事物。 二是做到科学的创新精神与求真务实精神的统一。解放思想是为了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没有勇于探索、大胆试验的敢闯敢干精神,就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一番新的事业。敢闯是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上,脱离实际的“闯”就会到处碰壁。 三是尊重实践与尊重群众的统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二者统一的基础在于社会的实践,实践是沟通主观与客观的桥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也是在实践过程中实现的,要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不断的实践达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尊重实践就必须尊重人民群众。只有尊重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尊重群众在实践中的首创精神,倾听群众的呼声,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新的经验,才能保持思想的活力,防止思想僵化,才能发现新的规律,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第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与时俱进的前提和基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使思想和实际、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实现这一根本要求,达到主客观相统一,是做到与时俱进的前提与基础。所谓与时俱进,就是我们的理论和实践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化,顺应时势,开拓创新,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如果不能从时代变化的实际出发,科学地审时度势,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发展规律,就会把握不到“时”。因为“时”在本质上是客观事物发展中的状态。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科学认识变化中的事物。因此,坚持实事求是是把握“时”的基本方法和基础条件。 由于“时”是发展的、动态的。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跟上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与时俱进。就必须解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只有思想解放了,才能充分看到时代、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才敢于在新的变化面前创造新的适合时代发展的理论,才会主动地和积极地应对变化,才能与时代“同步”,才能使解放思想成为与时俱进的基础。 其次,与时俱进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和进一步深化的表现。 1.与时俱进反映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时代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在走向新世纪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从努力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开创党和国家未来发展新局面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与时俱进的理念,就是要使我们的思想“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当今世界的变化剧烈而深刻,“形势逼人,不进则退”,与时俱进就是着眼于发展了的社会实际、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出来的。其根本用意就在于必须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只有始终处于时代潮流的前头,用不断发展着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开拓新局面,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从思想方法上提出与时俱进,赋予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鲜明的时代特性。 2.与时俱进深刻揭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品质 与时俱进突出了不断发展的社会实际,强调了用发展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深刻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深刻揭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品格和科学精神。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没有止境,这就决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个永无休止的过程。要始终如一的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也就是说,解放思想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也要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不可缺少的品质。与时俱进的思想实际上已经逻辑地蕴涵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精神之中,但我们党把它明确的提出来,就更加完整地表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是对思想路线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的表现。 3.与时俱进突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创新精神 与时俱进思想的提出,其根本目的在于创新,这是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内在目的相一致的。与时俱进则进一步突出了创新在思想路线中的地位。一方面,它强调通过创新来应对时代变化和新的实践的发展要求,通过创新来解决实践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凸显了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它强调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揭示了以理论创新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创新的创新规律,使思想路线的创新精神和内容更加鲜明,更加系统化、理论化。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在理解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时,邓小平用简洁朴实的语言深刻地道出了这些科学理论的真谛。他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用“实事求是”来概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种新认识。它反映了思想方法在理论体系中的地位。邓小平理论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因此,中国共产党人也从方法论的高度来概括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江泽民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首先,“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其次,“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 第三,“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规律。 最后,“求真务实”是实事求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机构成,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历史的、逻辑的展开、丰富和发展。它们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依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刻揭示了党的思想路线所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实现条件、内在规律和必然要求,从而更为完整、充分地体现了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求真务实”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对其认识论的精神实质的精辟概括。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所要求的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所谓“求真”,就是“求是”,也就是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去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所谓“务实”,则是要在这种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去行、去实践。求真与务实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必然要求和本质体现。求真务实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贯坚持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求真务实就是要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掌握规律;就是要严谨扎实,时时处处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就是必须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0[好评] [差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金融危机急速冲击就业市场 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就业冲击同样不可避免。中国金融行业处于全球金融危机的最前沿,所受到的就业冲击最直接也最严重。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也会受到巨大的冲击。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导致进口需求降低,从而导致了我国外贸行业的萎缩并引发就业需求大幅下降。 国家统计局日前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如果这种局面持续发展,金融危机引发的实体经济动荡会大大影响我国就业的增长空间。 大学生就业属于新的增量就业,因此,宏观与微观经济环境变化对其影响很大。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学毕业生成为企业应对外部环境的“雇佣调节器”。这场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滑坡导致消费需求下降,投资需求萎缩,从而引起对新增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减少,企业的首要决策是降低增量就业。 同时,为有效应对外部快速变化的环境,企业也在不断地计算现有人员工作时间与新增人员替代选择的成本收益关系,这也会降低增量就业。在我国,金融行业、外贸行业、与出口相关的制造业受到巨大冲击而降低对新增人员的需求,因此,大学毕业生将会成为受冲击最大的就业群体。 提振就业需求根本在扩大经济需求 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我国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等。根据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研究新情况,分析解决社会实践中所提出的新问题。解放思想要求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和观点,又不能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根据他们当时所处的实际得出的个别理论观点和个别结论,不能以教条主义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勇于开拓和创新,并进一步用理论创新的成果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们新的实践。  实事求是是指,我们在从事革命和建设、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不唯书、不唯上,自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在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时,既要坚持基本原理,又要反对教条主义,既要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又要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尤其不能用那些已被实践证明是过时的、错误的个别理论观点来束缚实践的发展,而是必须要用实践的成果去推动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列 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和邓 小平理论得以确立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马克思列 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伟大理论成果。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必然要求我们不断地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求我们抛弃那些传统的观念、教条和模式,大胆地试验大胆地闯,勇于开拓和创新,这本身就是解放思想的表现。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也才能真正领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的。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也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总之,实事求是必然要求解放思想,而解放思想又恰恰是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正是由于坚持了两者的统一,才有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才有中国革命的胜利,也才能不断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胜利前进。  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归根到底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然要求尊重实践、尊重群众,全心全意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以毛 泽东、邓 小平、江 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倡导和发扬光大了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强调“一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正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出发,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解放思想,就必然要求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从人民群众的实践成果中吸取开拓创新的动力。总之,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真正掌握和实践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也就真正掌握和实践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进程中,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标准。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基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要以生产力发展为前提。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根本目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更好地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结论之一,正确理解把握“三个有利于”标准,应把握以下几点:①“三个有利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理论,是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对生产力标准的进一步具体化;②“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的提出,正是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③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从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出发所必然得出的结论;④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有助于反对姓“资”姓“社”的抽象争论,更好地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道理所在。  我们党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了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战胜挫折,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只有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又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不断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然要求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贯彻“三个代表”的关键在于与时俱进。我们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因素,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坚持与时俱进,就是要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就是要正确地回答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中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等重大问题。就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先导。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做出新概括。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是我们长期要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