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得青须碧藓花苔藓是什么么意思?

全 部
书 名
作 者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文化思想
&&&西湖寻梅
&&&11.第三节 南宋时期西湖寻梅(5)
11.第三节 南宋时期西湖寻梅(5)
在《梅谱》中,范成大特别提到了钱塘湖上早梅,较他处尤早。一般梅花烂漫于晚春二月,早梅则在冬至前,而钱塘的早梅有在重阳节开放的,竟与菊花同时。他有一首诗记此事:"五斗留连首屡回,来寻南涧濯尘埃。春风只恐渊明去,借与横枝对菊开。"当时临安城卖花的人为了争奇,在初冬时节便将未开的梅花放在浴室里熏蒸,令其提前开放,这样的所谓"早梅"外观猥琐,也无香气,就像今天催熟的瓜果一样没有味道。不过,此事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临安人对梅花的追捧。
范成大是位爱梅人,晚年在苏州石湖玉雪坡建梅园,里面也有德寿宫中的那种苔梅,"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梅谱》便是创作于此园。范成大有位忘年交,即著名词人姜夔(白石),他们都是张镃桂隐斋的常客。绍熙二年(1191)冬,姜夔访石湖,住了一个月,应范成大之请写了两首著名的梅花词,名曰"暗香"、"疏影"。范成大非常喜欢,把玩不已。宋人张炎曾经叹曰:"词之赋梅,惟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太白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诚哉是言也!"其褒奖如此。其中《暗香》一词,由眼前的石湖梅花回忆起昔日西湖的梅花及同赏的知己,有人推测,这位知己便是姜夔在合肥结识的那位琵琶女,二人分别正是梅开之时,故白石词中谈及梅花,多有此琵琶女之意向。其词曰: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姜夔对西湖的梅花很熟悉,他常携朋友、家妓于孤山之西村、西泠桥一带赏梅,那里有"十亩梅花作飞雪"。此外,他还有《卜算子·吏部梅花八咏》,又可见当年杭州各处梅花情状。其一:
江左咏梅人,梦绕青青路。因向凌风台下看,心事还将与。
忆别庾郎时,又过林逋处。万古西湖寂寞春,惆怅谁能赋。
月上海云沉,鸥去吴波迥。行过西泠有一枝,竹暗人家静。
又见水沉亭,举目悲风景。花下铺毡把一杯,缓饮春风影。(西泠桥,在孤山之西。水沉亭,在孤山之北,亭废。)
藓干石斜妨,玉蕊松低覆。日暮冥冥一见来,略比年时瘦。
凉观酒初醒,竹阁吟才就。犹恨幽香作许悭,小迟春心透。(凉观在孤山之麓,南北梅最奇。竹阁在凉观西,今废。)
家在马城西,曾赋梅屏雪。梅雪相兼不见花,月影玲珑彻。
前度带愁看,一晌和愁折。若使逋仙及见之,定自成愁绝。(马城,在都城西北,梅屏甚见珍爱。)
摘蕊暝禽飞,倚树悬冰落。下竺桥边浅立时,香已漂流却。
空径晚烟平,古寺春寒恶。老子寻花第一番,常恐吴儿觉。(下竺寺前涧石上,风景甚妙。)
绿萼更横枝,多少梅花样。惆怅西村一坞春,开过无人赏。
细草藉金舆,岁岁长吟想。枝上么禽一两声,犹似宫娥唱。(绿萼、横枝,皆梅别种,凡二十许名。西村,在孤山后,梅皆阜陵时所种。)
象笔带香题,龙笛吟春咽。杨柳娇痴未觉愁,花管人离别?
路出古昌源,石瘦冰霜洁。折得青须碧藓花,持向人间说。(越之昌源古梅妙天下。)
御苑接湖波,松下春风细。云绿峨峨玉万枝,别有仙风味。
长信昨来看,忆共东皇醉。此树娑娑一惘然,苔藓生春意。(聚景官梅皆植之高松之下,花荫岁久,萼尽绿。夔旧观梅于彼,所闻于园官者如此。末章及之。)
这八首词中所咏梅花大多在孤山、西泠一带,他在杭州赏梅之地还有城西北的马城、下天竺寺、御园聚景园等地。当然,张镃的桂隐斋玉照堂虽未见于这几首词中,从姜夔同张镃的关系,及他写的《喜迁莺慢·功父新第落成》看,玉照堂的梅花他也一定是领略过的。
从姜夔的第六首词可知,孝宗时曾在孤山后之西村种了很多梅花,这些梅花当然是有纪念林和靖的意思。其实,不仅孝宗皇帝,他前面的宋高宗对林和靖也尊敬有加。绍兴十六年,高宗建四圣延祥观于孤山,尽徙院刹及士民之墓。独处士墓,诏勿徙。咸淳间,贾似道题石"和靖先生墓",金华王庭书,林泳为记。可以说,孤山林和靖墓在南宋时期一直受到来自官方的保护。
当时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突然出来一位姓林名洪字龙发号可山的人,自称是林和靖七世孙,也隐居孤山,并与不少士人唱和往来。姜夔得知此事,颇不以为意,认为此人一定是个冒牌货。据陈世崇《随隐漫录》卷三:"林可山称和靖七世孙,不知和靖不娶,已见梅圣俞序中矣。姜石帚嘲之曰:'和靖当年不娶妻,因何七世有孙儿。盖非鹤种并龙种,定是瓜皮搭李皮。'"姜夔的讽刺实在是太辛辣了,这大抵也是他爱林和靖太深的缘故。林可山既然以林和靖后人的名义出现,应该不会不知道林和靖不娶无子吧!陈世崇所谓"不知和靖不娶"的可能性不大。更奇怪的是,陈世崇的父亲陈郁倒是林可山的好友,他有一首《题林可山为倪龙辅所作梅村图后》:"当年一句月黄昏,香到梅边七世孙。应爱君诗似和靖,为君依样画西村。"看来他是相信林可山为林和靖后人的。今人从王德毅等编《宋人传记资料索引》(第一册第331页)上查到:"王时敏,上饶人,林逋弟子。逋卒,时敏为立后。"以此证林逋后人为王时敏立林逋之兄之子或孙为其后,果如此,林可山应为林逋之兄的后人。浅论姜夔词中梅花意象的独创性
摘要:梅花是“四君子”之一,素为国人喜爱。吟咏梅花的诗词层出不穷。但梅花意象在一个词家的作品中最早被广泛且大量涉及的,是南宋姜夔词的独创。这些作品中既包括《暗香》、《疏影》、《一萼红》、《清波引》等自度曲,也包括《卜算子》、《浣溪沙》等小令作品。姜夔大量运用赋比兴之法,以江西诗派的笔法,以清虚峭拔骚雅刚健的格调,演绎梅花意象,感发家国情怀,抒写个人情志,为后世词家所称颂。
主题词:姜夔词& 梅花意象& 独创性
  意象,在辞海中解释为:意,指心意;象,指物象。意象即对象的感性形象与自己的心意状态融合而成的蕴于胸中的具体形象。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首次将其用于艺术创造,指出“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⑴,说明构思时须将外物形象与意趣、情感融合起来,以形成审美意象。所以,梅花意象,就是指梅花的物象,包括梅花的形、色、香以及相关联的环境、节候、背景物态如东风、冰雪等,和作者的心意,包括作者的情绪、感慨、怀抱等,在作品中相融合而形成的审美形象和审美感受。
梅花是“四君子”之一,也是“岁寒三友”之一,素为国人喜爱,成为我国的国花。《诗经》国风《摽有梅》就有梅的形象出现,南朝鲍照《梅花落》是最早出现梅花意象的古诗。唐宋以后,吟咏梅花的诗词不胜枚举。南宋初年的黄大舆还特意编辑一部咏梅专辑《梅苑》,收录了400多首唐宋梅花词,反映宋人崇雅尚意的审美特征。但梅花意象在一个词家的作品中最早被广泛且大量涉及的,却是南宋姜夔的白石词。检点姜夔80余篇词作,以梅花为主题,或出现梅花意象的作品,竟然有30首之多。这些作品中既包括《暗香》、《疏影》、《一萼红》、《清波引》等自度曲,也包括《卜算子》、《浣溪沙》等常见的小令作品,大多为后世传诵。姜夔的梅花词,以其清刚峭拔的风格,清苦骚雅的情志,开创了宋人咏梅词的高度,其词集中所展示的梅花意象和他之前的作品相比,不仅格调不同,而且内涵更为丰富,具有独创性,富于自家面貌。正如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云:“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为琴,在花则梅也。”恰巧这两项比喻,姜夔词都具备了。
一、梅花意象的功能更为丰富、放大
梅花,是中国的传统花果,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和应用历史。梅花开于冬春之际,有白、红、粉红等多种颜色,品种繁多,其形清疏,其香清幽,其质清丽,其韵清雅。清是梅花形质的典型特征。自汉以后,随着植梅、赏梅、艺梅、咏梅风气大盛,梅花意象逐步形成、发展并完善。南朝鲍照《梅花落》,借梅花因风雨易凋落,抒发了志士易老易残的悲壮情怀。陆凯《赠范哗》“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折梅的意象,表达高洁的友情,《西洲曲》“折梅寄江北”进而引申为男女爱情。宋人林逋“梅妻鹤子”的生活态度和“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梅花形态,给梅花意象注入了隐士情趣。总的看来,梅花意象可以归结为坚贞、清雅、隐逸等方面审美共识。词这种文学形式出现以后,这些意象逐步被吸收到其中。随着词的调式、风格和题材的不断发展,梅花意象由侧重闲情、个人情怀和向家国身世之情拓展,其功能在姜夔词中得到前所未有的集中放大。主要有四个方面。
家国之感特色鲜明。经历靖康之变后,南宋成为一个特殊朝代,偏安江南一隅,广大中原被金占领。文人志士多有锥心之痛。“姜夔一生经历南宋高、孝、光、宁四个朝代。”⑵无疑,南宋经历的家国磨难,姜是深有体会的。他在自度曲《扬州慢》小序中说“四顾萧然”、“予怀怆然”、“黍离之悲”,就表达了这种感慨。而在他的咏梅名作《暗香》、《疏影》、《一萼红》等词中,也曲折隐晦地反映了家国身世的感伤。先看《暗香》(序略):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起二韵,写旧时梅开情景。何逊往后写当下之景,由人及物。过片往后反复言盛衰之情景,极尽沧桑之感,梅花意象和情绪极其丰满。“周济所谓‘想其盛时,感其衰时’也。”词中江国曲折见用心。此盛衰当和家国之衰有关,不大可能是一般意义上的儿女情感。
在《疏影》自度曲中,“兴亡之悲”更见端倪。词为: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起三句极些梅花闲适之情,客里三句写作者之心境,昭君往下隐约写二帝被掠、故国难归之事。换头三句,承上结写靖康之难前深宫之事,莫似三句有惜花忠爱之心。还教二句抒写花落无可奈何之感。结处以画幅喻陈迹,表达怅惘之情,可谓余音渺渺。宋徽宗北行作《眼儿媚》词,中有句“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梅花意象指家国之变,当为可信。
姜夔的《一萼红》也抒发了一种羁旅伤怀、漂泊不定的身世之感。在序中言:“亟命驾登定王台,乱湘流,入麓山,湘云低昂,湘波容与,兴尽悲来,醉吟成调。”此作以梅花起兴,写游赏心情,多以乐境衬托悲情,互相表里,写尽世事无常、时序侵寻的悲感,应是别有怀抱。
宋人用梅花词写家国之感的作品,李清照的《清平乐》比较有名:“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这篇词和姜词味道显然不同。它运用对比和白描的手法,写出对梅花的期待之情,极大的表现了南渡后作者国破家亡的苍凉晚景。而姜词梅花意象的寄托是通过典故和比兴手法实现的。
&&&相思之意充分演绎。相思之意就是儿女之情,这是词传统的表现题材。词自唐朝产生,本是依声而作,合乐而歌,“唐宋时,一般宴会,都有歌妓唱曲劝酒,尤其是在官场中,更为盛行。”⑶因而,词表现儿女之情、靡绮之音、享乐之风较为普遍。南唐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大多收录这样题材和风格的作品。可以说,宋词内容的源流,就是从爱情、儿女情开始的。但宋人以梅花为意象的词作,抒发儿女情感的并不多,比较著名的比如李煜的《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落梅烘托作者撩乱的心情、愁思。再如,程垓《江城梅花引》:“娟娟霜月冷侵门。怕黄昏,又黄昏。手撚一枝,独自对芳尊。酒又不禁花又恼,漏声远,一更更、总断魂。&&
断魂,断魂,不堪闻。被半温,香半熏。睡也睡也,睡不稳、谁与温存。惟有床前,银烛照啼痕。一夜为花憔悴损,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
这里把梅花比喻成美人,写得婉转温柔缠绵之极。又如,周邦彦《瑞龙吟》“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捎,试花桃树”、《解连环》“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欧阳修《踏莎行》“侯馆梅残”、李清照《孤雁儿》“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等。但总体上看,梅花在情词中只是一种起兴陪衬,并非主体意象。相思之意到了姜夔的梅花词中才被充分演绎,成为意象主体。
比如,我们看他的《小重山令 赋潭州红梅》:
人绕湘皋月坠时。斜横花树小,浸愁漪。一春幽事有谁知。东风冷、香远茜裙归。  鸥去昔游非。遥怜花可可,梦依依。九疑云杳断魂啼。相思血,都沁绿筠枝。
据夏承焘先生在《合肥词事》里考证,姜夔“合肥所遇,以词语揣之,似是勾栏中姊妹二人”。⑷此词作于丙午年,或是初别合肥来长沙后作,“关合怀人之意”。此作首句点人,点出地点;斜横句写梅;一春往后三句,因景述情。过片回忆。“花可可,梦依依”写尽梅之神韵。九疑三句用湘妃典故,以竹之红斑比梅花之红,更见相思之意,梅人一体,凄艳之极。这种赋予梅花意象以浓烈相思之情的作品,姜夔最为擅长。他在《江梅引》词序中说:“将诣淮而不得,因梦思以述志。”
词的起几句为:“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化用了卢仝的“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诗句,表达了对合肥情人的思念。《莺声绕红楼》也以冷艳唯美的梅花意象起兴:“十亩梅花作雪飞。冷香下、携手多时。”同样书写了相思情怀。
姜夔的《鬲溪梅令》也曲折记述了合肥情事:
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
词前小序云“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和《江梅引》一词作于同年,情感的基调也是一样的。作者的情人幻化成梅花意象,而自己作为殢香人,被水所隔,却不能与之相遇相守,又怕春风归去,梅花落尽,无处追寻。于是,作者就幻想在梦中木兰舟上相遇,失意不得,就到孤山山下去寻觅,却被翠禽啼醒。作者把相思之情,通过梅花演绎得淋漓尽致,可谓“美人如花隔云端”,如痴如梦。白石梅花意象的相思,是唯美的,也是高洁的,展示一种清冷绝俗的审美趣味。
清苦之志申述颇多。夏承焘在《论姜白石的词风》中说:“姜夔一生不曾仕宦,他除了卖字之外,大都是依靠他人的周济过活的。”⑸他“与试不第”,晚景尤为苍凉,“萧寥牢落之况,已非惜比”,“殁后举殡,至仗助于友生”。⑹这样的生活局面,不可能不对姜夔的性格和词风产生影响,清苦的志趣往往和其生活的状况相联系的。在他的梅花词中,这种别样的清苦之志也被深刻的表现出来。以《清波引》为例:
冷云迷浦。倩谁唤、玉妃起舞。岁华如许。野梅弄眉妩。屐齿印苍藓,渐为寻花来去。自随秋雁南来,望江国,渺何处。&&&&
新诗漫与,好风景、长是暗度。故人知否。抱幽恨难语。何时共渔艇,莫负沧浪烟雨。况有清夜啼猿,怨人良苦。
词前有小序,序中有云:“羯来湘浦,岁晚凄然,步绕园梅,摛笔以赋。”可知此词以梅兴感。玉妃亦雪亦梅,然此处当指梅花。起舞之梅,当是拟落英状。其时正值岁晚,梅方盛,故未起舞,方可云倩谁唤。盖岁华如许,乃感慨意。野梅句正面写梅,眉妩姿态摇曳。以物拟人。屐齿往下写寻花之态度,扣序中怀念古沔胜友之情。字句多深情。过片后,暗用杜诗“老去诗篇浑漫与”之典,致“好风景长是暗度”,年华虚度,见心态清苦也。故人往下,纯是写友情深挚之状,“抱幽恨难语”尤见自家头绪众多,无限不得意。结处暗用孔稚圭《北山移文》鹤怨猿惊之故实,表达回古沔栖隐甘守清苦之志向。这篇词紧扣梅花于冬日幽寂清冷盛开的状态,曲折表达自己愿得一二胜友,不随俗,不从大流,甘抱清苦的志趣。描写梅花的目的,就是为了申述志趣。
姜之前,宋人中以梅花述高志述坚贞的词有很多,比如,晁补之《盐角儿
亳社观梅》,赞美梅花“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直用比赋之法寄托了自己的情操;晁冲之《汉宫春
梅》“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以梅花象征自己甘受寂寞的志趣;李清照《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人格化写梅花幽香、意态,可谓慧思独运;陆游《卜算子
咏梅》:“辗转作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也借梅花表达了作者的操守。和姜夔不同的是,这些词多运用“比”之法,以梅花作比,把梅花人格化。而姜夔的清苦之志,却多是以梅花起兴,通过兴象来反映出来,一般不直接作比。
姜夔有两首《浣溪沙》,写的是腊梅花的情致,细腻动人,而结处又多清苦之韵。词为:“花里春风未觉时。美人呵蕊缀横枝。隔帘飞过蜜蜂儿。&
书寄岭头封不到,影浮杯面误人吹。寂寥惟有夜寒知。”“翦翦寒花小更垂。阿琼愁里弄妆迟。东风烧烛夜深归。&
落蕊半黏钗上燕,露黄斜映鬓边犀。老夫无味已多时。”“寂寥惟有夜寒知”、“老夫无味已多时”,都突出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和况味。在《鹧鸪天·丁巳元日》中,姜夔写到“慵对客,缓开门。梅花闲伴老来身。娇儿学作人间字,郁垒神荼写未真”,虽见心态日趋澹泊,但清苦的味道却萦绕其中。
&&&骚雅之情余韵不绝。姜夔是南宋文人雅词的集大成者。他的词“接受了周邦彦的影响,讲究音律和炼句,刻意求工而不流于浮艳轻靡”⑺,陈廷焯云:“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清真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⑻他出入当时一些名门豪胄,萧德藻把侄女嫁给了他,带他寓居湖州;他在苏州主要依附范成大,在杭州依靠名将张俊的后裔张鑑,他和杨万里、辛弃疾都有交往,这些决定了他制曲填词必须符合士大夫的审美趣味,不仅温厚含蓄,而且骚雅清虚,姜夔的梅花词也同样体现了这种情怀。我们先看一首他的《玉梅令》:
疏疏雪片。散入溪南苑。春寒锁、旧家亭馆。有玉梅几树,背立怨东风,高花未吐,暗香已远。&&&&
公来领略,梅花能劝。花长好、愿公更健。便揉春为酒,剪雪作新诗,拚一日、绕花千转。
此词是送给范成大的,词序中有云:“梅开雪落,竹院深静,而石湖畏寒不出,故戏及之。”可见,此词以梅花作引,以梅的风标,写人的风雅,词气悠然而有韵致,可谓得骚雅之正宗。词以雪起,背面设笔。起三句写出冬日特点。“有玉梅几树”往下,写出梅花的风致余韵。背立怨东风,指石湖病事。下片邀石湖赏梅,梅花作劝语,是为痴绝。结处三句,揉春为酒,剪雪新诗,绕花千转,道人之未道语,犹见风神姿态,骚雅之情令人绝倒。
在宋人咏梅词中,骚雅之情也多有涉及。最著名的当属周邦彦的《花犯
梅花》:“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同宴喜。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
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见、脆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此词写梅花,时间跨度大,以今年为中心,贯串去年和明年,把梅花和自己融合在一起,委婉曲折,如同长卷,供人把玩。而白石之作,如同小品,只取一日之事,聚焦风雅。吕本中《踏莎行》写道:“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破空切入,梅雪互比,又引月出,风味戛然。比白石的词多出些斩截,却少了些迂曲之美。&&
白石有一组《卜算子》,是八首别致的梅花词,为次韵曾无逸的梅花八咏,词随意赋形,因景感慨,多有骚雅之意趣,如“花下铺毡把一杯,缓饮春风影”、“犹恨幽香作许悭,小迟春心透”、“枝上么禽一两声,犹似宫娥唱”、“折得青须碧藓花,持向人间说”、“御苑接湖波,松下春风细”等,皆可品可诵。
二、梅花意象的表达具有独创性
如上文所述,姜夔的梅花词开掘了梅花意象的内涵,充分而又曲折地表达了家国之感和个人情志,无论直接咏物还是借题发挥,都能融入梅花意象的特质,使词的境界更为深入细致,风格更为刚健清雅,观一斑而窥全豹,无怪乎后世词家对其推崇备至,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六:“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清·朱彝尊《词综》序:“词莫善于姜夔,宗之者张辑、卢祖皋、吴文英、蒋捷、王沂孙、张炎、周密、陈允平、张翥、杨基,皆具夔之一体,基之后,得其门者寡矣。”以至于形成“家白石而户玉田”的创作滥觞。考察姜夔词梅花意象的运用,我们至少能够从以下四个方面感受到一种独创的精神:
1、造境清虚。对于词这种文学形式而言,必须营造意境。以梅花意象为例,宋人早期的词作,大多以闲情或寄人为主,意境实在,这是和梅花物态相关联的。梅花凌寒而开,冷艳清绝,可以品赏;后来又因为折梅赠远的典故,所以文人们自然赋予梅花闲情寄托,在词中也多有反映。到了姜夔以后,由于家国之变,以及其个人的身世、抱负和审美趣味的不同,梅花在作者心中形成的审美感受也发生变化。于是,梅花意象不断丰富,表现力日益提高,题材空间进一步拓展,意境的发掘深而细致,形成了独特的清虚之境。所谓的清虚,是从意境的质态上来讲的。清则意味着深澈而素净,虚则意味着空灵不着力。
陈廷焯说:“白石词,以清虚为体,而时有阴冷处,格调最高。”⑼观白石梅花词,多有清冷境界的描写。就拿上文所举《暗香》词来说,这篇咏梅花的名作,可谓句句不离梅花,但用意造境却极深,后世欣赏者曾有“雾中看花”之叹,大抵原因如陈廷焯所言“特感慨全在虚处,无迹可寻,人自不察耳”。⑽然而联系词中极写梅花盛衰之意看,此词不可作一般情爱之词看待,此中之情爱正所谓可以有但也未尝必须有。沈祖棻先生对这首词的解读,就极有见地,认为其“多写身世之感”、“托物喻志”。这片作品的清虚境描写,沈先生认为“月色笛声,花光人影,融成一片”,“香冷入瑶席”、“千树压西湖寒碧”都让人生泠泠寒意。到结尾“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乃“千回百转而后出之,如瓶落井,一去不回,意极沉痛”。⑾
清虚境界的营造,在姜夔梅花词中比比皆是,比如这首《夜行船》:
略彴横溪人不度。听流澌、佩环无数。屋角垂枝,船头生影,算唯有、春知处。&
回首江南天欲暮。折寒香、倩谁传语。玉笛无声,诗人有句,花休道、轻分付。
水声清越,梅影疏淡,寒香悠远,花语缥缈,都是清灵飘逸的意境。循之北宋词作,其清虚之境多取法东坡老仙,而又胜之,其余诸人作品虽有佳妙处,多以沉着痛快或温柔敦厚取胜。
2、诗法入词。词,也称诗余,曾是诗歌正统文学的补充。经过唐民间词、五代花间词、北宋令词和慢词发展等几个阶段以后,到了南宋开始真正进入文人词局面,如李清照所言“词别是一家”,已经不是诗的附属物。姜夔是江西人,少年有诗名,他对当时流行的江西诗派,下过极深功夫。他所接触的人物,无一不是当时鼎鼎有名的诗人前辈,如萧德藻、杨万里、范成大、尤袤曾经都是江西诗派的诗人,彼此多有唱和。他后来追慕的晚唐名家号天随子的陆龟蒙,也是因诗闻名。这也是姜夔诗写得好的原因。钱钟书说:“词家常常不会作诗,陆游曾经诧异过为什么‘能此不能彼’,姜夔是极少数的例外之一。”⑿所以,诗的手法、技巧必然会对姜夔的词产生影响。事实上,姜夔也有意用江西诗法改造温、韦、柳、周、秦一派温软无力的词风,“拿江西诗风入词的是姜白石”⒀,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词风。这在之前的宋人中是没有过的。
我们知道,江西诗法强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宋人惠洪《冷斋夜话》载:“山谷云:诗意无穷,而人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崇尚瘦硬奇拗的诗风,句法多作峭拔。追求字字有出处,活用虚字,使句法灵活。这些特点都被充分运用到姜夔的梅花词中,真暗合了梅花意象的清冷不群的格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在用典上,他把“夺胎换骨”、“点铁成金”运用到极致,他的《暗香》、《疏影》等词,通篇全部是典故,表达梅花的形态、神韵、气质以及词人的感怀,而不觉其累赘,显然有诗法入词的功劳。
在词法和句法上,姜夔“用辞多是自铸自创”,“意境和格局和北宋词人不同”⒁,所以,我们读姜夔的词,时不时会觉得有生新瘦硬之感,因为,那正是他在有意回避北宋那种婉转流利爽口无力的词法和句法。我们试着比较两句词:
红萼无言耿相忆(姜夔《暗香》)
独自风流独自香(朱敦儒《卜算子》)
两句都拟人化写梅花,但读起来,我们会觉得音色的感觉完全不同,前一句本是拗句,江西诗派常用的句法,声音拗怒,有力,象嚼牛筋;后一句是很流利的律句,读来滑溜,但很无力,象喝粥。从词法上看,红萼,无言、相忆,虽非新词,但中间着一耿字,则味道全然变了,此为健笔写柔情。而独自、风流,是很熟悉的常用词汇,组合上也属于正常文法。句法、词法差别由此可见。
在虚字上,江西诗派善用虚字,比如“花径不从缘客扫”(杜甫《客至》)、“不用书来细作行”(黄庭坚《新喻道中寄元明》)等,都是律诗中虚字很多的名句,却不觉得羸弱,而是觉得贴切、朴实。姜夔词对虚字运用得更见手段,使瘦硬的词句灵活起来,清虚刚健的意象串成一体。比如对《疏影》词,沈祖棻先生认为:
此词善用虚字,周济谓“‘相逢’、‘化作’、‘莫似’六字作骨”,是也。他如“还教”、“又却”、“已入”,亦转折翻腾,莫不入妙。⒂
可谓至论。又如“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姜夔《长亭怨慢》)句,把虚字用得恰到好处,真乃沉着痛快之极。
3、创调增多。我们知道,姜夔长于音律,是南宋著名的音乐家,“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他作大乐议及琴瑟考古图上政府,五年,又上圣宋铙歌十二章,得到‘免解’的待遇”。⒃姜夔在《长亭怨慢》小序云:“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所以,龙榆生先生认为:“但就协律方面来说,也只有柳永、周邦彦、姜夔三家发挥过一些创造性,为填词家开辟了不少田地。”⒄姜夔对制曲填词的贡献是明显的。那么,姜夔音乐的风格又是如何呢?他在《夜过垂虹》的绝句里说:“自琢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可见,他是用管乐来伴奏的,而非北宋的弦乐,因此乐声比较清越深远。他在音乐上的审美追求,也正好和他词句的风格很相似,不仅清越,而且骚雅,是正声,和柳周比,他的音乐和词曲,显然不是靡靡之音。可以说,他对梅花意象的理解,对梅花词的处理,恰好和他的制曲无形中发生了暗合。
在夏承焘先生所著的《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中,收录的姜夔词共有84篇。其中,咏梅词和涉及梅花意象的词,共有32篇。这中间,《虞美人
赋牡丹》“西园曾为梅花醉”、《念奴娇&
谢人惠竹榻》“梅风吹溽”都是借梅的意象来咏他物。其余30篇中有22篇以梅花意象为主体,或咏物,或抒怀,或记游,或酬赠;此外的8篇,都是用含梅花意象的句子,营造一种清冷环境,衬托或表达一种狷傲情绪、耿介情怀。
考察以梅花意象为主体的22篇词作,我们发现姜夔多有创调之举。其中,自制曲6篇,为《暗香》、《疏影》、《清波引》、《莺声绕红楼》、《角招》、《鬲溪梅令》;旧曲自制词1篇,为《玉梅令》;改仄为平词1篇,为《一萼红》;沿用旧调14篇。另外,在8篇含有梅花意象的词中,自制曲有2篇,为《探春慢》、《长亭怨慢》;其余6篇均为旧调。由此可见,自制曲、旧曲自制词、改仄为平的词作合计达到10篇,构成了姜夔梅花词的主体。更值得注意的是,姜夔那些史上流传的咏梅名篇,均来源于创调或变调之作,不能不说是姜夔对于词律的贡献。
姜夔梅花词的曲调和辞章一样,具有骚雅清远的格调,对此,姜夔自己也是颇为自得的。在《角招》词的小序里,他说:“商卿善歌舞,稍以儒雅缘饰;予每自度曲,吟洞箫,商卿辄歌而和之,极有山林缥缈之思。今予离忧,商卿一行作吏,殆无复此乐矣。”在《暗香》词序里,姜夔云:“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只,音节谐婉,乃名之暗香、疏影。”可谓调、名、词三者完美统一。
4、风格自铸。姜夔是南宋雅词的发端,上承周邦彦,所以世称“周、姜”。而周又是承温、韦、柳的,他们这一派词,如夏承焘先生所云:“内容十之八九是宫体和恋情,它的色泽格调十九是绮丽婉弱的,不如此便被视为‘别调’,这风气牢笼几百年,两宋名家只有少数例外。”⒅但经历了靖康之难,到姜夔的时代,家国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词境的土壤已经大大不同,诗词之间互为影响的情况也悄然进行着。如果继续沿袭周氏的风格,不仅不符合时代的特点,也不能曲尽其妙。姜夔在《诗说》中说:“喜词锐,怒词戾,哀词伤,乐词荒,爱词结,恶词绝,欲词屑。”以之对比温韦周一派的词风,姜夔显然不能满意。所以,他在《诗说》中提出了自己的诗歌美学追求:
意格欲高,句法欲响,只求工于句、字,亦末矣。故始于意格,成于句、字。句意欲深、欲远,句调欲清、欲古、欲和,是为作者。
应该说,这正是姜夔词的美学追求,在实践中得到极大的发挥。
&&&&对姜夔的词风,后人也多有评价,张炎在《词源》里拈出“清空”作为总评,沈义父《乐府指迷》中认为是“清劲知音”,陈廷焯认为是“清虚骚雅”,夏承焘先生认为是“清刚”,今人袁向彤认为是“清雅”,等等,不一而足。笔者无意对此提出新的看法,但不管如何评价,最终都不离开清虚、骚雅,峭拔、刚健等美学特征。可以说,姜夔词是在豪放和婉约之外另辟蹊径,独创一家。他消化了北宋婉约词的特点,又用苏辛一派清旷气质熔铸词风,加之运用了晚唐、江西诗派的诗法入词,从而,比较鲜明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词学风格。
姜夔的词风,在他的梅花词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甚至可以说,梅花词也成就了姜夔词风的形成和完善。这种影响是相互的,也是内在的。在上文的论述中已多有涉及。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姜夔词对梅花意象的理解和把握,多着眼于神韵,而不拘泥于形态,如缪钺所云:“非从实际上写其形态,乃从空灵中摄其神理”。⒆这颇有点隔空取物之感。这和北宋的许多词家的手法是不同的。比如,我们看一首苏轼的《定风波
红梅》词: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余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上片以把红梅比喻成美人,多以梅的物象进行描写、生发和联想,下片仍然围绕梅的气质和神态,作些许议论和感慨。这首词是东坡被贬黄州后作的,显然以梅自比,托物寓志。无疑是一篇好词。我们在欣赏时,会很自然地和梅对照起来,作者的眼中的梅花已经人格化了。而姜夔的梅花词,却不是这种手法,他多运用比兴之法,以典故直探梅花之神,把立意大多隐藏在典故之中。正因为如此,这也引起了王国维的不满,他认为:“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终落第二手。其志清峻则有之,其旨遥深则未也。”⒇王氏崇尚写境,标举无我之境,欣赏北宋词风,对南宋诸词家多有微词。但事实上,正是词的风格和手段各有变化,有所侧重,不断发展,才成就了宋词一代辉煌,万万不能偏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姜夔词对于梅花意象的选择和驾驭,具有独创性的精神。他不仅爱梅赏梅,更是用清健的词笔抒写对梅花的认识和感怀。他在梅花词中寄托了对人生、对家国、对爱情、对朋友等诸多情感的理解和领会,他把自己狷介不群、甘于隐逸的人生理想和人生趣味,深深地融入词的气韵之中。和他的前辈以及同时代的词人相比,他的梅花词显然具有卓荦清绝的气质。首先,在梅花意象的处理上,他吸收了周邦彦等北宋词家的影响,更多地突出身世和家国之感,更集中地书写相思之情,更充分地表达清苦骚雅的意趣,使梅花词的境界进一步拓宽。其次,在词的手法运用上,他的梅花词推陈出新,用江西诗法入词,句法、词法求新求变,峭拔瘦劲,形成了“健笔写柔情”的独特韵味。再次,在词的面貌展示上,他以丰富而不拘一格的创调,使梅花意象和词的音乐性、词牌的内容格调,在形式和内容结合上形成了完美的统一,不可分割。第四,在词的风格铸造上,他继承了北宋婉约和豪放词家的特点,又运用比兴之法和独特的审美感受,创造了清虚、骚雅,峭拔、刚健等美学特征,并在梅花词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姜夔的梅花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制的新调,不仅为后人欣赏追捧,也成为历代词人咏梅首选。他高妙独特的词风,别开生面,开启了南宋后期清虚骚雅词的途径,影响了王沂孙、史达祖、张炎等一大批南宋词家,并在清中后期形成鼎盛的局面,以至于
“家白石而户玉田”(朱彝尊《曹溶静惕堂词序》)。可以这样说,梅花之魂和姜夔之痴合二为一,化为词章,泠然百世,沁人心脾,不可阻遏。
—————————————
⑴&&&
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中华书局,1986年12月版,第247页。
⑵&&&
夏承焘:《月轮山词论集》之《姜夔的词风》,中华书局,1979年9月版,第49页。
⑶&&&
龙榆生:《词曲概论》,北京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29页。
⑷&&&
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之《合肥词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1月版,第271页。
⑸&&&
夏承焘:《月轮山词论集》,同上,第49页。
⑹&&&
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之《合肥词事》,同上,第237页。
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唐宋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1月版,第371页。
⑻&&&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10月版,第28页。
⑼&&&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同上,第29页。
⑽&&&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同上,第28页。
⑾&&&
沈祖棻:《宋词赏析》,中华书局,2008年8月版,第210页、211页。
⑿&&&
钱钟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9月版,第241页
⒀&&&
夏承焘:《月轮山词论集》之《姜夔的词风》,同上,第53页。
⒁&&&
夏承焘:《月轮山词论集》之《姜夔的词风》,同上,第54页。
⒂&&&
沈祖棻:《宋词赏析》,中华书局,2008年8月版,第213页。
⒃&&&
夏承焘:《月轮山词论集》,同上,第49页
⒄&&&
龙榆生:《词曲概论》,同上,第69页。
⒅&&&
夏承焘:《月轮山词论集》,同上,第54页。
⒆&&&
缪钺:《诗词散论》之《姜白石之文学批评及其作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87页。
⒇&&&
王国维:《人间词话》,齐鲁书社,1986年8月版,第24页。
参考文献:
1、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中华书局,1986年12月版。
2、夏承焘:《月轮山词论集》,中华书局,1979年9月版。
3、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1月版。
4、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唐宋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1月版。
5、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10月版。
6、沈祖棻:《宋词赏析》,中华书局,2008年8月版。
7、钱钟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9月版。
8、缪钺:《诗词散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9、王国维:《人间词话》,齐鲁书社,1986年8月版。
10、龙榆生:《词曲概论》,北京出版社,2004年1月版。
11、袁向彤:《姜夔与宋韵研究》,齐鲁书社,2007年8月版。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扁平苔藓是什么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