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境,情境,意境的意思各是什么意思

您还可以输入字
.客服电话
&&8:00-11:30,13:00-17:00(工作日)游客你可以选择到
姜宝林官方网站
物境?情境?意境 物象?心象?图象
作者:姜宝林发布时间:12-06-16 01:24
  中国绘画史中20 世纪的100 年,可以说是中国画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换并取得卓越成就的历史时期。与千年历史相比,这100 年中国绘画发展的变化以及创作观念、形式和语言技法的成果之大超出了历史上任何时期。如果把这个阶段的中国画创作稍加归类,我们可以将画家和艺术样式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继承传统,为接续并进而创新传统不懈努力的画家,例如像、、、、潘天寿等。他们执著坚持传统绘画的艺术精神、笔墨造型,其作品与传统一脉相承,渊源有自,保持着内涵丰富、诗书画印多元素一体的艺术图式,又各出机抒,并非简单地沿袭重复古人;第二类:是接受西方文化艺术浸染,又致力于东西方文化艺术兼容并蓄的一批。诸如、刘海粟、林凤眠、高剑父等。他们的作品注重现代形式感,借鉴吸引西方绘画的某些技术语言,移步换形,突破传统笔墨的格律限制,手段方法趋于自由而面貌趋于多样;第三类, 是敢于探索创新、致力于全方位绘画形式革命的画家。比如、等一批实验水墨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游离于传统形式的中国画与非中国画、水墨画样式之外,创作观念、审美价值取向与风格技巧,更多的融入西洋画的某些基本元素,而与一般意义上的中国画拉开了距离。  与以上三者相比,画家的艺术似乎都无法归入哪一类。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中国艺术风格,但不属于古典的、传统的面貌。他在中西兼融的实践中作出了富有智慧的选择和扬弃、强化与吸收,但却少有生涩怪异的毛病。他的创作观念无疑是现代且富有创造性,但却没有脱离中国民族艺术的根脉。其人&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在当代画家中,他是一位表现出众、成绩斐然的画家。相对来说,他的作品从倾向第一类出发吸收了第二类的某些特质,同时又表现出第三类大胆的优长。他一方面受到以上三类大师们的艺术影响,但又在不断超越他们,回归自我。其作品生活气息更为朴茂,情境内涵更为苍郁,意境图象更为鲜明。唐代诗人王昌龄在其《诗格》中论说诗的境界时,认为有三种境界,既物境、情境与意境,三境俱佳者乃为好诗。中国诗画一律,姜宝林的艺术之所以受到专家同行好评,我想也许正是其经过多年苦修造就的驾驭物境&物象&情境&心象&意境&图象三境界、三层次所表现出非凡的艺术感悟力和艺术功力所致。  &非取物境、夫求物象其真  和一切造型艺术同理,中国画历来重视造型,甚至善于运用独特方式来营构造型。它不同于西方古典绘画和现实主义绘画刻意表现对象的&视觉真实&和&自然形态的真实&。但对作为对象的&物&之基本结构形态的把握和表现仍是十分重视的。所以才有&应物象形&,&形神兼备&之说。历代中对于&物&与&物境&的表现是作品追求的第一境界和首要标准。早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姜宝林熟谙画史,当然深知其重要所在。他师从、顾坤伯门下学习的山水画,既重视写生师造化,也重视笔墨师造化,不断提高表现自然山川的造型结构能力,也日益理解笔墨作为语言的丰富性。他&长期在四明山区剡溪两岸、象山港畔走村串户、饱览了浙东的明山秀水,丰富了胸中丘壑,同时在辅导农民作画的过程中汲取了不少民间艺术的营养&。生活经历使姜宝林在乡间体验人与自然、人与土地山川互为依存的关系,这对一个艺术家的成长影响、积累和在艺术中追求&物境& &&物象&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历代名家重视&物境&的表现,皆借助于&目识心记&而获得,即所谓今天的意念在先,景物于后。无论是观察抑或记取,都服从于画家的创作理念,理念影响着对于&物境&、&物象&的取舍度量。然而在感受自然山川过程中。既定的理念也会不断得以调适。这样,诉诸画面所表现的内容,仍然与自然之境中的&真实&保持着距离。有些画家甚至干脆把&自然&稍加整理直接重合在前辈大师笔下的&自然&之中,而热衷于笔墨趣味的表达。&物境&、&物象&在此时成为可有可无之物,这在过去的百年中国画创作中,是一个应当引起画家关注、并予以纠正的问题。而事实上,那些真正具有代表性价值的画家,无不是重视&物境&、&物象&又善于表现&物象&的高手。从黄宾虹到、从傅抱石到陆俨少&&,无不例外。姜宝林考取中央美术学院以后,即由师法南陆转而师从北李,由精研一两家转而博采众家。转益多师和广取兼收的结果是使他眼界开阔,识见拓展,进而引发了他的潜力。&借其识而发其所受,知其受而发其所识&,姜宝林真切感受到其同时代师长学友的作品之所以能生趣盎然,乃为艺术精诣浸润催发所致。年少时代曾有接触的木刻版画,民间美术的滋养,历代壁画艺术的启迪,都成为日后姜宝林出入师门,感悟自然情境,营造自然物象、酝酿艺术心象的原创力。  &非乎情境、而后发人心象  在中国艺术史上,举凡优秀作品,尽皆传情达意,不光表现为技艺、表现为形式。舞台艺术作品做唱念打,以情动人;绘画艺术笔墨色彩,以意悦人;因此,表达&物象&的最终目的在于传情。一如白居易诗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由情生意,由意而生&心象&,而生抒写欲望。优秀的画家不管做何种题材内容的创作,勾划山水、人物故事,登山观海、情满意溢;描写花鸟虫鱼、言情道意,尽发自灵府心声。姜宝林不仅是&物象&&心象&传写的能手,亦是一位&造情&、&造境&高手。&造&,乃是无中生有,将世间万物众生相,吸纳眼底,经过过滤取舍,酝酿为&心之形象&。此形象撷取一般,又经浓缩概括,去粗取精,由表及里而高于一般,其中倾注了画家的智慧才情和生活积累。姜宝林创作虽然选取的物象极为平凡、质朴,但是这些平凡、质朴的物象一经提炼酿造为&心象&,则就是情感化、抽象化、符号化了的艺术形象。处于&心象&状态的艺术形象可以似是而非,恍兮惚兮,甚至捉摸不定,但却鲜活异常,直取本真。  70年代,姜宝林的山水画创作走的是写实但不忽视笔墨的路子,十分注意从江浙奉化等地的自然山川中取意造象,用学自浙美的传统笔墨表现江南实景,意韵清新,笔墨情灵动,绘画语言与物、与景、与心的交构十分契合。从师李可染后,他由描绘江南实境转为歌诵北国风光,景物由秀润而雄阔,笔调由舒缓转而为方斫,不光笔法多变,同时吸收了师友的泼墨、渍墨技法,版画概括整体的画面形式处理、壁画色彩斑斓浑厚的用色特点,大大的丰富了他&心象&的营造和笔墨语言转换为视觉语言的组合能力。姜  宝林山水画作品所呈现出的&情境&饱满的特点,来源与其艺术&心象&的丰富,不管是江南水乡的妩媚明秀,还是北地莽川的苍凉浑茫,都在作品中流露出他充溢的情怀。在他多年来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丰润华滋的青山绿水,也能读到沉郁雄强的峰峦崖塬;既可以领略其简而又简的白描山水,又可以观赏到以点线交叠、墨色层次丰富的积墨山水,既有笔调明快的《山乡一角》、《畲乡秋》这样富有特色的作品,又有笔墨森然的《风欲起》、《贺兰山一截》那样风格鲜明的作品。姜宝林受过较好的教育,后天有得到了极好的艺术熏陶,加上其天资聪颖,勤学努力,同时在对古代大师作品的研究学习中,他无不以一种虔诚的、敬畏的心态与先人们进行着心灵的对话。这既是一种徜徉在同一文化传统源流中,不同时代艺术家的心之交流,也是文人艺术家情怀得以提升的最佳方式。画内画外、情、心融通。  &非臻意境、难为创新图象  由&物象&而&心象&,由&意&得&境&,姜宝林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其对画理画法的同透参悟。笔墨作为语言手段,是为&心象&的仆役,其目的是为营造新的&图象&。这里所指的&图象&应是不同既往的传统格式,而是精心设计,苦心营造而成的新&图象&。而作为语言的笔墨功能,艺术审美趣味,形式组成方式也将是不同以往的既成范式。作品画面的形式变异,笔墨架构的重新整合,都成为新&图象&的砖石元素。姜宝林运用笔墨的自信和驾驭画面的机敏,不光使他的每一幅作品难以重复,而且在不同的&图象&的呈现过程中始终寻求着不同的笔墨表现技法,这确实是一个永无止境,但却富有意义的&变&的过程。  80年代,姜宝林重返杭州治艺。经历了中国画大讨论之后,他毅然抛弃了已为社会认同的原有面貌,开始了新的突进。他由从国内的广取博采,转而为向西方绘画艺术寻求攻玉之石,曾一度致力于&造境&打破时空、超越古今名家的章规理法和笔墨程式,吸收西方现代立体主义流派和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某些元素,寻求新境、新意、新象的突围,风格随之大变。继而又在出国交流举办作品展览中。进一步反省东西方古今艺术;检讨艺术由传统走向现代演变的关系,汲古更新,走上了一条艺术语言兼融中西,艺术精神回归传统的新路。90 年代初期,姜宝林即在已经成熟的艺术风格基础上,重塑构成了其新的&图象&语言:即以偏走极端的方式,将某种新创的风格化作品图式推向了极至。他的白描山水以简驭繁,更趋单纯,表现物象的描绘性因素大为减弱,整体律动获得强化,符号化特征更为突出,又与西方抽象绘画相比,保持着不舍弃物象的视觉差异。而与白描山水反差鲜明的是:他的积墨山水不以笔胜,而以墨长,整体开阖,夸大对比,兼取平面构成营造全幅布局促迫而张力弥满之感;又取短线点墨,层层交错复加;姜宝林多年以来兼作花卉蔬果、巨至丈幅,小品盈尺。其一反写意花鸟画的传统程式,以文人大写意的山水画技法旁涉其间,造型取势不拘形似,色墨交糅,笔墨酣畅,且其乐此不疲,每出新抒,形成别样视觉效果,令人称奇。就绘画而言,不论中外,画理相同,而中国画不论科类有别,但技艺相通。在探新求变中,打乱、打破、重组原有物象形式的密码元素,进而把握其内在规律,必然给绘画基因载体带来变异,甚而引发化学连锁反应。写意画《明珠大写》、《丝瓜老》、《好秋》等就属于这一类型的佳作。姜宝林由此强化了&图象&的视觉冲击力,凸显出作品的新面貌。  姜宝林山水画作品三境、三象创新品格的确立和获得,来源于他的敏思好学,勤奋敬业,当然更离不开他对中国画艺术的沉迷与执著。&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孔子语)姜宝林的中国画作品包含着他认识体察自然物境,抒写描绘自然物象;倾注情感,融通心境,酿造心象;追求意境创造新的&图象&的探索实践。在这里,三境、三象的相互关联,既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同时通过充满张力的形式,呈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格。值得嘉许的是,他在运用艺术素材,创造形式与图象方面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与中国传统艺术根脉的联系,既保持着某种一致,又体现出一种执着于向现代延伸的努力价值。姜宝林尚值盛年,且艺术业绩卓然,虽然他的实践还有不断出现的新课题在等待他去一一研究、突破,但是他的艺术探求无疑标示着一个方向,寻求传统文化的精粹资源与现代文化革新精神的最佳融合方式,营造现代中国艺术的视觉图象,将是当代有理想的中国画家应当主动承担的历史责任。  癸未年十月于京华六合堂&
(新闻来源:环球收藏网)
艺术家客服电话:010-
客服邮箱:视频: 人生的物境、情境与意境--司马南 2012_标清
分享给好友
您需要先安装&,才能下载视频哦
用优酷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人生的物境、情境与意境--司马南 2012_标清
分享给站外好友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flash地址:
<input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id="link3" value=''>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稍后补充视频简介
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670号
京公网安备号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论文】物境?情境?意境――读郑泽仁山水画有感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165;1.00
&&&#165;2.00
&&&#165;3.00
&&&#165;2.00
&&&#165;0.50
&&&#165;1.00
&&&#165;1.00
&&&#165;2.00
&&&#165;0.50
&&&#165;1.00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物境?情境?意境――读郑泽仁山水画有感
山&#8203;水&#8203;画&#8203;作&#8203;为&#8203;中&#8203;国&#8203;传&#8203;统&#8203;绘&#8203;画&#8203;艺&#8203;术&#8203;的&#8203;三&#8203;大&#8203;画&#8203;科&#8203;之&#8203;一&#8203;.&#8203;有&#8203;着&#8203;非&#8203;常&#8203;悠&#8203;久&#8203;的&#8203;历&#8203;史&#8203;。&#8203;它&#8203;萌&#8203;芽&#8203;于&#8203;两&#8203;汉&#8203;时&#8203;期&#8203;.&#8203;确&#8203;立&#8203;于&#8203;魏&#8203;晋&#8203;南&#8203;北&#8203;朝&#8203;.&#8203;成&#8203;熟&#8203;于&#8203;隋&#8203;唐&#8203;,&#8203;兴&#8203;旺&#8203;于&#8203;两&#8203;宋&#8203;,&#8203;并&#8203;在&#8203;此&#8203;后&#8203;的&#8203;不&#8203;同&#8203;历&#8203;史&#8203;阶&#8203;段&#8203;不&#8203;断&#8203;嬗&#8203;变&#8203;完&#8203;善&#8203;,&#8203;承&#8203;前&#8203;启&#8203;后&#8203;,&#8203;形&#8203;成&#8203;一&#8203;整&#8203;套&#8203;完&#8203;整&#8203;的&#8203;审&#8203;美&#8203;价&#8203;值&#8203;体&#8203;系&#8203;。&#8203;它&#8203;与&#8203;人&#8203;物&#8203;画&#8203;、&#8203;花&#8203;鸟&#8203;画&#8203;一&#8203;同&#8203;构&#8203;建&#8203;了&#8203;独&#8203;具&#8203;东&#8203;方&#8203;特&#8203;色&#8203;和&#8203;深&#8203;厚&#8203;人&#8203;文&#8203;底&#8203;蕴&#8203;的&#8203;绘&#8203;画&#8203;艺&#8203;术&#8203;形&#8203;态&#8203;。
该文档仅有一页,您已阅读完毕,如需下载请购买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同期刊文献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绝妙意境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