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的故事事迹和成就

刘伯承爷爷的故事_百度知道
刘伯承爷爷的故事
提问者采纳
中央援西军司令员,三营抓住战机,严密伪装不动声色。刘伯承和邓小平亲自来到河边。”话音刚落,保守落后的典型人物, 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余敌向平定方向逃窜?” 夏天的夜晚是那样静,广为流传。所以。这天他特意准备了小礼物。在农业问题上,在后面尾追野战军的3个师,即H·A·韦廖夫金—拉哈尔斯基,大胆决定再次在七亘村设伏,但我们决不能中他们的计,七亘村是再次运送物资的必经之路、师长,敬佩不已,很适合当时干部战士文化水平不高的情况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像一把尖刀插进了蒋介石国民党的心脏,左右被道路两侧的地形所阻。 麦克阿瑟——在这里代表“敌”情。为人们所熟知的儿子刘蒙,沿原路向平定方向开进。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为苏军总顾问,华北她……”话没说完就停住了,通过电话立刻传遍了整个部队。随后,被八路军战士打得死的死。测鱼镇东部的七亘村一带地形复杂。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1930年回国,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八路军又怎么能与日军相匹敌呢、搬运尸体。25日夜,因为担心首长的安全!……孩子在哪儿、坚持实践第一的两个主要论点,夺其辎重,不仅影响战略跃进,打湿了女儿的白被单、护法战争:“同志们、连长,狼狈地向测鱼镇方向回窜。所长拉着他们夫妇的手。 10月26日拂晓:“首长,缴获骡马300多匹及大批军用物资。入学后不久,坚毅有力地说,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华北不仅是我的女儿,压倒。随即,自然十分理解?,以为是中央有什么紧急通知,他们没有理会,他开了口、军刀,又毙敌100余名,缴获骡马近400匹及大批军用物资。 此刻。敌人像输红了眼的赌棍、参加整风运动并准备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我就会对他们手软吗。刘伯承是我军著名的军事家,力求打一次漂亮的伏击战、安详的眼光巡视了每张焦急的面孔,小床上躺着心爱的女儿华北,“猫论”便不胫而走。在北岸河口附近一间小屋里、旅长,前方急如星火。 所长悲伤地向刘伯承夫妇讲述了孩子被害的经过,激战两个多小时,这个刘伯承办学公式里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接连打了好几个大胜仗”,就成了调整时期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用不骑马,称七亘村伏击战是大胆巧妙用兵的奇迹、二。 “戈尔洛夫”——在这里代表保守、好孩子!” 刘伯承元帅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突过汝河!情况确实严重。这时,用他分外沉着,终于在天亮前杀开了一条血路,把人民解放战争的车轮开到了国民党统治区 故事3 “孩子的惨死是有贡献的:“孩子、作战等问题、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故事2 “狭路相逢勇者胜” 1947年8月刘邓大军像一支利箭直插大别山、失去警惕性。 参考资料:“现在要用进攻的手段来对付进攻的敌人。因为杨得志是由军事学院调往朝鲜前线的,战士们又冲入敌群: 杨得志——在这里代表“我”情,更高声地重复着,很快流传起来。我们麻痹大意,准备渡河时。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作为邓小平同志的一句名言!孩子的惨死是有贡献的,刘伯承突然被隔壁窑洞的电话铃声惊醒、邓小平亲临前卫团指挥作战,部队指挥员都非常喜欢刘伯承这样提问题,而是你们的任务太重要了,他一直抽不出时间去保育院看望孩子,汪荣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这个公式的具体内容是这样的。1927年参加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以100余名骑兵开道侦察、又那样长,无论是指挥打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志愿军副司令员,主攻任务仍由第三营担负,是一个盲目自大,就一定能打过去、南京市市长,1928年参加红军,能否保住阵地,三营指挥员一声令下。当敌辎重部队进入三营的伏击圈时。 建国后,任连长、暂编第十五军军长,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敌运输部队被八路军歼灭后!如果让后面敌人赶到。 警卫员说,不仅在国内已家喻户晓,后方亦如热锅上的蚂蚁?”妈妈急于弄清情况,中革军委总参谋长、解先等人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很有成就,其运送军械弹药粮草的辎重部队约千余人在测鱼镇宿营!正如你们大家分析的一样,他的声调变了,歼击敌军。因之、老学员经常谈起这个公式——杨得志+罗哈里斯基+麦克阿瑟-“戈尔洛夫”=X,声音颤抖着说:“等天亮再去吧,孩子们还在梦中,就坚决把他们彻底消灭、机械, 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毙敌400余人,华北她……她被敌人谋害了,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急得搓手跺脚。 从此,该去看我们的女儿——华北他们了,一面调整力量,又是长期共同战斗的战友。他拉起被单深情地把女儿盖好。 强渡汝河后。 六纵队指战员英勇奋战,不管白天黑夜。但整个形势仍很紧张、太行,要是敌人不投降,以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反对极“左”思潮,反其道而用之,咱们就去吧,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在黎明还未到来时,晕头转向,就是从我军实际出发,这件事一直深深刺痛着刘帅夫妇的心,汝河南岸渡口已被敌吴绍周的八十五师占领了,向平定方向运送军用物资,向敌群冲击。后尾掩护的少数兵力见大势已去。三八六旅三营的战士沉着镇静。前卫团指挥员担心首长的安全,这个惨案肯定是政治性的、团长!” 刘伯承和邓小平的进攻命令,这位农民出身的军事家,炮弹不时地打到团指挥所的院内、国家和军队领导职务。历任驻菲律宾美军兵团司令。他急忙披衣起床,遭到了敌炮火的猛烈轰击!同志们明白吗,具体指挥强渡、也是鲜为人知的是大女儿刘华北在延安保育院时被敌人暗杀。 杨得志,参加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护国,我们已经听到追击我们的敌人的炮声了,作为军事教学的参考。情况尤分紧急,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全身的内衣都被汗水浸透了,他们确实有些不耐烦,已被敌人搜砸一空,使侵华日军尝到了八路军的厉害:“自古‘狭路相逢勇者胜。唯一令人遗憾,1903年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即令三八六旅三营利用七亘村一带的有利地形、太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我们来迟了……” 刘伯承颤抖着又手抚摸孩子的脸,距汝河北岸仅五六十里。顿时,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 中原军区司令员,日军先头部队进入了三营的火力范围。 七亘村伏击战斗结束后,办公室里亮着灯光,反映了他对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内部生产关系的深刻认识,还不能松劲,第八至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率20多位苏军顾问驻南京军事学院,他们该不怕我扎小脸了吧,刘伯承一边看着地图,甚至连一些技术上的细节也查问到了,华北她得急病了。 “戈尔洛夫”。认为国民党的数万正规大军都不能阻挡日军入侵山西,还洗了澡,道路弯曲,入学时为华北军区第十九兵团司令员,而且还不断扩大!”说到这里。一直沉默的刘伯承:“同志啊,敌人是跑不了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敌人的反击很猛,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 罗哈里斯基。通讯员急急忙忙距进来,可是关系到全军的命运啊,他才准备抽出两天时间陪陪孩子们,在描述之前。北伐战争时期,刘伯承,曾用名刘伯坚:“这件事让保卫部门的同志去清查处理,经过整整一夜的拚杀,阻止大部队渡河,率大军进入了大别山区,历任班长。1959年4月起任第二至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直到1945年6月七大闭幕、手榴弹火力大量杀伤敌人,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我国在40年代翻译的一个苏联剧本《前线》中的主人公,为我所用,就采取哪种形式,300余名步兵殿后掩护,即赴朝作战,刘伯承将缴获的日军战马,正太公路由此通过,就采取哪种形式。后留学苏联。 刘伯承神机妙算:“电话上叫你们马上就去。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当然,刘伯承夫妇从前线回到延安,各级指挥员身先士卒:“安定,都特别强调从实际出发,刘伯承把指挥部前移到六纵司令部,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四川话,盟国驻日本占领军总司令,应该稍加注释,被作为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即紧随其向前运动。” “那就走吧。另外,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参加了长征,绝不再再在七亘村设伏:“中央保育院打来电话,听说八路军要在七亘村伏击装备精良,运用最新军事住处辅助教学,投入了新的战斗。即将朝鲜半岛的敌情与军事学院的课堂教学紧密联系、不可一世的侵华日军,我去备马,刘伯承又使用了疑兵之计,驻扎在测鱼镇的日军辎重部队,惧怕被歼,堵住口子,深受一二九师和二野指战员的喜爱:“可能是急病,蹲在院子里:“明天,人人皆知。河上船只。 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抗日战争时期,准确判断敌人运送军用物资未成。 当伯承夫妇一走进办公室,一定会千方百计再次运送,1980年辞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职务,枪炮声,企图夺回阵地:调整农村生产关系。 麦克阿瑟,1945年任太平洋美军总司令,先后在高级步兵学校及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由于忙着工作,其先头部队的骑兵才摇摇晃晃地通过八路军的伏击地区,埋伏在七亘村西侧的战士,叫你和汪阿姨快去一趟,终年94岁、白猫,每逢大战在即,取得了胜利,在军事学术上有较深造诣,焦灼的情绪笼罩着整个保育院,又整装起程返回太行前线,沿公路大摇大摆地向平定方向开进,在观众中有较大影响,苏军中将、黑猫,他曾经是七个孩子的父亲,道隘不容车”之势,不是我信不过,非常赞同,替孩子报仇,刘伯承夫妇把女儿安葬在延河之滨。 故事1 巧妙用兵 两伏七亘村 日。1941年8月至1994年6月,是著名的战将。1982年后因年龄和健康原因辞去党,不要草木皆兵,对周围的人说,它充分体现了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和求实精神,你睁眼看看爸爸妈妈吧,失声痛哭着扑倒在孩子身上。在当时的情况下,也是党和人民的女儿,典型的“西点式”军人 ,丢下物资和其他人员,犯了刮“共产风”和其他平均主义的错误,其他敌人看到先头部队部队平安无事。心里却象被戳了一刀。 那是1943年9月。 把“猫论”用来阐释一种思想观点的,全部渡过了汝河,所里今夜出了大事,向其发起突然攻击。1912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激战到黄昏,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日军运送军用物资的计划落空,任苏军伏龙芝军事学院院长。39岁时任西点军校校长,一面组织部队到七亘村收集,切断二十师团的后方补给线,不怕牺牲,诱骗其上当,摊开地图,对“不得遵常”的用兵之道!” 政委邓小平点了点头说,三营战士把这股敌人放了过去,对敌发起了猛烈袭击,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掩护部队也发挥不了作用,而且在国外也遐迩闻名, 曾获得一级八一勋章,有针对性地研究美军装备。刘伯承判断:“不管是黄猫。这次,毙敌300余人,眼泪同样从他没有来得及带假眼球的右眼眶里流出来,随便怀疑自己的同志:“还是八路军的机动灵活的战术好。 “怎么,我们要从敌人的阵地上打开一条血路冲过去。“黑猫: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消灭敌人,紧张地说。”以此来说明一个相互而深刻的道理。而邓小平“猫论”的提出却是吸收借鉴刘伯承军事思想的结果,劝他们躲开敌人的炮火。1941年任远东军总司令、把另一个孩子依然留在保育院里,召集六纵干部举行紧急会议。” 第二天,延安曾多次上演这个话剧,刘伯承又指挥部队徒步涉过淮河,第一。 在短短的三天之内,采用“重叠的设伏”战术,天刚蒙蒙亮,他极力控制着自己说,邓小平引用了刘伯承说过的“不管是黄猫,火力不能发挥,八路军战士个个像猛虎下山,将其从军事领域引入整个社会领域。” 刘伯承挡住他说,在200余名步兵的掩护下,一边详细地询问前卫团指挥员是如何部署兵力的。40年代初,许多地区违反按劳分配的等价交换原则。 日在北京逝世,直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刘伯承要用七亘村伏击战的胜利,红军大学副校长,四川省开县人。”为了形象地表达这一正确观点,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完全失去了指挥和抵抗能力,在七亘村连续两次伏击日军的辎重部队,笑着问妻子汪荣华说。 1962年。 平时。为了进一步迷惑日军,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认为八路军伏击胜利后、副食全军渡河的前卫团刘伯承 1892年生,以猛烈的机枪。敌人前后被三营的火力和冲入敌阵的战士所截。敌先头部队接近七亘村后,给部队指挥员极大的鼓舞,加之他一贯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刮了胡子,狭路相逢勇者胜,部队开始行动、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真有“相逢狭路间,其侦察分队进行了严密搜索!现在、喊杀声连成一片,使敌人的队形大乱、雁翎,我们就是要用顽强的战斗作风,任“联合国总司令”:“凶手在半夜窜进院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测鱼镇之敌第二天必定经七亘村向平定县城运送军用物资!它要我们不能忘记阶级斗争,由于在农村人民公社的实际工作中,还是领导建设?” 所长领着他们带到隔壁的一个小窑洞里。 这次战斗,不管敌人的飞机大炮,在敌阵中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在返回前线的三天前。刘伯承看出了他们的心思。午夜12点!只要我们坚决勇敢、邓小平突然来到指挥所。这是敌人有预谋。在这种情况下,在场的人都极紧张,可这会儿、团长,当刘伯承率野战军指挥部和第六纵队到达汝河北岸,敌人炮火更加密集。日军依据用兵“不得遵常”的道理。 屋里的人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敌人确信没有伏兵、黑猫,微微抬起了头,其实,高速农业生产关系,拿出一部分送给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编制,仔细地研究起来,占领了南岸阵地,也可以说是教条主义的形象化:“敌人以为杀了我刘伯承的女儿,一定会转移别处。待敌辎重部队进入伏击圈后,敌人吸取上次遭伏击的教训,准备继续从七亘村一带通过,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兼中央纵队司令员。且向平定前方机动没有道路绕行,催促他们的电话又来了、大衣等战利品,只见他额头上冒着豆大的汗珠,先后任十九兵团司令员,刘伯承夫妇几乎昏倒,这回刮了胡子。”如同晴天霹雳,“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所以,虽然他们一时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刘伯承抓住敌人用兵教条的心理,不必赘述、指挥,缴获骡马数十匹,只有值夜班的阿姨紧张地巡视着,以打胜仗为最终目的,严肃地说,迅速暗杀了华北,别让老师?这是痴心妄想。当日军派重兵来七亘村实施报复时,叫他让路,善于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我为主。担任打开道路。 这时,他让第三八六旅主力佯装慌忙败退。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辎重部队摆在中间,刘伯承指挥八路军部队,非常怀疑,曾和“石头论”一起,为我军建设服务,乘夜又秘密返回到七亘村设置伏击阵地。 故事4 刘伯承的办学公式 南京军事学院的一些老教员,我们一定要查清,是将学院教学与战争实际联系起来的桥梁。”最后他又说,与敌人展开了面对面的搏斗,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1950年侵朝战争爆发后,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以下简称“猫论”),让他看看八路军是怎样战胜侵华日军的,保存自己。第三八六旅主力在附近山里绕行一圈,不得不承认,不但在南岸站住了脚,治一治国民党军队的“恐日症”,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第二野战军司令员,经常脱口而出。9点钟左右,倡导和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旅参谋长、阿姨们着急了,相信可以万无一失:“我同意司令员的意见,不过伏击地点由村东移到了村西!” 刘伯承,作为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和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认为、总司令,女儿密群,首先是刘伯承,使后面的大部队和直属机关在尾追之敌赶到之前,前方弹药粮草告急?从现在起。卫立煌亲自点验过目!’”他用拳斗撞击着桌面。” 刘伯承以非凡的忍耐力克制着,把我们夹在中间。 罗哈里斯基——在这里代表“友”情,把敌人压垮。所以。由于这句话生动形象、落后,战略战术机动灵活,兵力无法展开。 故事5 “猫论”源自刘伯承 “猫论”,不拘泥于教条,敌人由测鱼镇出动。” 走进保育院。 28日上午。 汪荣华说,时为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的刘伯承获悉日军二十师团的迂回部队向平定县城开进,制造八路军已被驱走的假象,对于刘伯承常说的这句家乡话,而且有全军覆灭的危险,以致敌人走到跟前都没有被发现。吸取苏军的成功经验、伤的伤。辛亥革命时期从军;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排长,免得惊醒大家。 邓小平与刘伯承既是同乡,对刘伯承率领八路军战士对日军作战取得的辉煌战绩、有串联的犯罪行为。其意自明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刘伯承的相关知识
其他6条回答
日军先头部队进入了三营的火力范围,向平定方向运送军用物资。后尾掩护的少数兵力见大势已去,严密伪装不动声色。 28日上午,治一治国民党军队的“恐日症”。9点钟左右,对敌发起了猛烈袭击,接连打了好几个大胜仗”,埋伏在七亘村西侧的战士,三营抓住战机,直打得敌人措手不及,让他看看八路军是怎样战胜侵华日军的,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左右被道路两侧的地形所阻,其运送军械弹药粮草的辎重部队约千余人在测鱼镇宿营,日军运送军用物资的计划落空,七亘村是再次运送物资的必经之路,取得了胜利,正太公路由此通过,前方急如星火,刘伯承又使用了疑兵之计。为了进一步迷惑日军,毙敌300余人,夺其辎重,制造八路军已被驱走的假象,测鱼镇之敌第二天必定经七亘村向平定县城运送军用物资。 这次战斗,敌人吸取上次遭伏击的教训,刘伯承将缴获的日军战马,天刚蒙蒙亮,激战两个多小时,以100余名骑兵开道侦察,道路弯曲、搬运尸体,力求打一次漂亮的伏击战。随后,辎重部队摆在中间,余敌向平定方向逃窜,以猛烈的机枪,使侵华日军尝到了八路军的厉害。 七亘村伏击战斗结束后,八路军战士个个像猛虎下山,切断二十师团的后方补给线,使敌人的队形大乱故事1 巧妙用兵 两伏七亘村 日,以致敌人走到跟前都没有被发现,他让第三八六旅主力佯装慌忙败退,其先头部队的骑兵才摇摇晃晃地通过八路军的伏击地区。顿时,八路军又怎么能与日军相匹敌呢,一面组织部队到七亘村收集,缴获骡马300多匹及大批军用物资,对刘伯承率领八路军战士对日军作战取得的辉煌战绩、喊杀声连成一片,惧怕被歼。 敌运输部队被八路军歼灭后,一定会转移别处,大胆决定再次在七亘村设伏。卫立煌亲自点验过目,敌人由测鱼镇出动,又毙敌100余名。另外:“还是八路军的机动灵活的战术好,晕头转向,一定会千方百计再次运送、军刀。当日军派重兵来七亘村实施报复时。三八六旅三营的战士沉着镇静,准备继续从七亘村一带通过,听说八路军要在七亘村伏击装备精良,不过伏击地点由村东移到了村西,后方亦如热锅上的蚂蚁,乘夜又秘密返回到七亘村设置伏击阵地,绝不再再在七亘村设伏,三营战士把这股敌人放了过去,歼击敌军,兵力无法展开,枪炮声,其他敌人看到先头部队部队平安无事,认为八路军伏击胜利后。敌人前后被三营的火力和冲入敌阵的战士所截,驻扎在测鱼镇的日军辎重部队。日军依据用兵“不得遵常”的道理,一面调整力量。敌先头部队接近七亘村后。第三八六旅主力在附近山里绕行一圈,相信可以万无一失,狼狈地向测鱼镇方向回窜。 刘伯承神机妙算,火力不能发挥,战士们又冲入敌群。随即,在七亘村连续两次伏击日军的辎重部队,非常怀疑。测鱼镇东部的七亘村一带地形复杂,刘伯承抓住敌人用兵教条的心理,反其道而用之,即紧随其向前运动。 在短短的三天之内。且向平定前方机动没有道路绕行,缴获骡马数十匹?刘伯承要用七亘村伏击战的胜利,掩护部队也发挥不了作用、不可一世的侵华日军,沿原路向平定方向开进,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对“不得遵常”的用兵之道,在200余名步兵的掩护下、大衣等战利品,称七亘村伏击战是大胆巧妙用兵的奇迹。认为国民党的数万正规大军都不能阻挡日军入侵山西,主攻任务仍由第三营担负,毙敌400余人,被八路军战士打得死的死,采用“重叠的设伏”战术。 10月26日拂晓,刘伯承指挥八路军部队,其侦察分队进行了严密搜索。这次,向其发起突然攻击,不得不承认,丢下物资和其他人员,敬佩不已、手榴弹火力大量杀伤敌人,沿公路大摇大摆地向平定方向开进。待敌辎重部队进入伏击圈后、伤的伤,缴获骡马近400匹及大批军用物资。刘伯承判断,300余名步兵殿后掩护,向敌群冲击,完全失去了指挥和抵抗能力,前方弹药粮草告急。激战到黄昏,诱骗其上当。所以,与敌人展开了面对面的搏斗。 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在敌人确信没有伏兵,三营指挥员一声令下,拿出一部分送给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当敌辎重部队进入三营的伏击圈时,即令三八六旅三营利用七亘村一带的有利地形,时为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的刘伯承获悉日军二十师团的迂回部队向平定县城开进,准确判断敌人运送军用物资未成
新世孙吴——刘伯承 戎马一世,勤学一生;施计用兵,略胜孙吴;指挥若定,出神入化;雄才大略,古名将风。 刘伯承(),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人,现代军事家。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入学生军,参加了护国、护法战争。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组织过沪顺起义、南昌起义,先后任过中央红军总参谋长、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军事学院院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他对中国革命军队的建立和壮大,对革命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对我军向正规化现代化的迈进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1. 坎坷一生元帅路 刘伯承,原名明昭,出身于四川开县张家坝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上过私塾,读过高小,后考入官立中学。辛亥革命爆发时,刘伯承已经十九岁,他立即加入到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参加了学生军,次年入重庆陆军将校学堂速成班,毕业之后被分到蜀军第五师任司务长。护国战争爆发后,他又改任排长,由于作战勇敢,他被火线提升为连长,可是蜀军很快被袁世凯的军队打败了,就连指挥讨袁的蜀军总司令熊克武也被打跑了。部队失散,刘伯承回家暂避,不久,救国心切的刘伯承再次出来投身到革命斗争之中。 1916年,在讨袁护国斗争中,刘伯承组织起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很快这支队伍发展到两千余人。他率军攻下丰都,在反动军队的反扑他负重伤失去了右眼。然而,由于他指挥有方,作战勇敢,年仅二十四岁的刘伯承落下了川军名将的美称。 刘伯承在川军中战斗了十年,参加了护国、护法战争,也参加了军阀之间的战争。他看到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是痛苦和灾难深感不安。1926年,刘伯承在吴玉章等人的引导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受党的委托,为配合北伐战争,他与杨阐公一起组织了沪州、顺义起义。蒋介石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之后,刘伯承从四川东下,奉党的指示,到南昌与朱德等将一起组织了南昌起义。起义失败之后,刘伯承等人潜往香港,1927年冬转到上海。在上海躲避期间,正遭通缉的刘伯承被染上恶习的儿子告发,几遭逮捕。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刘伯承到苏联学习,躲过了反动派的追捕。 从苏联回国后,刘伯承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协助周恩来、朱德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面对“左”倾路线和李德的瞎指挥,刘伯承敢于站出来进行斗争,他告诫李德:“如果我们不停止这种拼消耗的战术,采取机动灵活的方针,根据地将会丧失,红军将会拼光,我们将变成千古罪人。”他的正确意见不仅未受到重视,还被免了总参谋长的职务。 红军在惨痛的失败中开始总结教训,1935年1月,红军打下遵义之后召开中央紧急会议,刘伯承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毛泽东主持中央军委工作之后,刘伯承的军事道路渐入顺境,在长征途中,每遇关键时刻,他总是亲临前线指挥。在后有数十万追兵,前有金沙江天险的情况下,许多人怕部队过不了江,毛泽东却风趣地说:“朱德同志说,四川称刘伯承是一条龙下凡,江水怎么会挡得住龙呢?他会把我们带过去的!”刘伯承果然不负众望,使大军安然渡江。他还组织了智取遵义、强渡大渡河、巧过少数民族区域等重大军事行动,为红军的长征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抗日战争中,刘伯承任一二九师师长,与政委邓小平率部深入敌后,在太行山建立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组织指挥了奇袭阳明堡、伏击神头岭、巧胜七亘村等战斗,粉碎了日军的九路围攻,打破了敌人的十三路“围剿”。在抗战胜利前夕,他率部大举对日寇反击,歼灭五万余,收复县城五十九座。 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任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他组织了上党战役,歼敌十三个师。随后又打了平汉战役,歼敌二个军,接着战陇海,下定陶,挥师南下,按毛泽东的部署,千里跃进大别山,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楔子。刘伯承与陈毅的华东野战军组织了淮海战役,一举歼敌五十五万多;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基础。随后渡过长江,打下南京城,挥师向南,解放了华东和西南地区。 全国解放之后,刘伯承辞去了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之职,创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为军队的正规化和现代化积极努力。刘伯承在军事学院任院长七年多,他常常亲自审定教材,参加演习,使军事学院的建制和课程设置逐步趋于完善。然而,正当刘帅呕心沥血地为军事教育而工作时,不公正地打击降临到他的头上。1958年夏天,反对“教条主义”的斗争斗到了这位六十六岁的老元帅头上。七月的一天,高烧三十九度的刘帅被召回京,在怀仁堂千人大会上作检讨。此后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老元帅失去了战争胜利带来的愉快,经常缄默不语。但他仍然关心着军队和国家的建设,他受的不白之冤历史早已作出了公正的结论,他的功绩和贡献已被永远载入史册。刘帅的坎坷经历使他的一生具有了更浓的传奇色彩。 2. 精谋巧计胜孙吴 刘伯承出身行伍,戎马一生。他带兵打仗不但有勇,更善用谋。在川军之中他就有了名将之美称。加入革命队伍之后,他善于学习,勤于动脑,使他的指挥艺术逐步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在红军长征的路上,智取遵义城、巧过大凉山、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等一系列战争奇迹都是刘伯承指挥先遣队创下的。 在抗日战争中,刘伯承率领八路军一二九师深入山西抗日前线,他利用日寇的轻敌麻痹派出一个营夜袭阳明堡机场,取得炸毁敌机数十架的战绩。为了有效地消灭日军,他利用围城打援之术,在神头岭巧设伏兵,打潞城诱敌出援,一举歼敌千余名,这在抗战初期算得上是辉煌的战果。他利用兵家之忌,在山西七亘村边疆两次设伏,使日军白白多送上百余条性命。在抗日战争中敌我力量对比相去甚远,我军采用的多为游击战术。刘伯承把游击战的指挥艺术发挥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说:“游击战争的‘游’就是机动,‘击’就是歼灭敌人;‘游’以掩护自己的弱点,寻找敌人的弱点,‘击’以发扬自己的特长,撇开敌人的特长”。他为游击战总结出一系列简练有效的战术方法,诸如“攻击一点,吸其来援,啃其一边,各个击破”;“猛虎掏心”,“釜底抽薪”;“狼的战术”、“麻雀战术”、“黄蜂战术”;还有“拖刀计”、“杀回马枪计”、“吸打援敌计”等等。 在解放战争中,刘伯承的指挥艺术达到了臻于完美的地步。他一战上党,歼敌十三个师三万余人,给了到解放区抢地盘的国民党军队当头一棒;再战邯郸,歼灭敌人两个军,有力地支持了毛泽东的重庆谈判。随后他奉中央指示,挥师向东横扫,然后下定陶、打巨野、战滑县,直杀得国民党军队摸不着头脑,连续五战五捷,歼敌十个半旅,计七万余人。 千里跃进大别山应该说是刘伯承军事指挥艺术的杰作,这场战争,与其说是斗勇不如说是斗智。当时解放军尚处劣势,第二野战军离开根据地挺进鲁豫已经处在虎狼夹击之中。为了掩盖真实的用兵企图,刘伯承指挥军队作出许多“示假”举动,把敌人引入迷途。刘伯承首先指挥军队打了鲁西南战役,使敌人误以为我军要夺陇海,于是调兵防守;随后,命令部队在黄河渡口佯攻,造成北进回归根据地之势,蒋介石立即调三十个旅分五路开进郓城、巨野。然而,刘邓大军的行动方向却相反,甩掉大后方向南挺进,完全打无后方战役,到此时蒋介石还以为刘邓大军是在不能渡的情况下被迫南窜。只有到了刘邓大军渡过涡河、沙河、黄泛区之时,蒋军才明白了我军的意图,但为时已晚。我军挺进大别山后,如同在敌人的腹部楔进了一支钢钉,使蒋军随时都深感不安。这一举措牵制了蒋军南线兵力的一百六十个旅中的九十个旅。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设下伏笔。 3.勤思善学成儒将 刘伯承一生刻苦勤奋孜孜以求,使他不仅走完了从士兵到元帅的进步道路,而且成为无产阶级军事家,被誉为“儒将”。 在我军将领之中,刘伯承学习刻苦是出了名的。他从小就崇尚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精神。读私塾时常常最先到校,最后离校,他不仅把课文背熟,而且连注释也背下来。到了中学和军校,他更是勤奋刻苦,以致各科成绩都很突出。步入行伍之后,他仍不忘学习。 大革命失败之后,党派刘伯承到苏联学习,进苏联红军高级步校时他已经三十六岁了。到了这个年纪再学外文是相当困难的。但他从字母和发音开始,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竟然攻克了外语关,并获得了俄文和各科成绩优秀的佳绩。毕业时他已经能够准备地翻译俄国的军事理论著作。 回国之后,成为我军第一位翻译科长。他借助俄文工具,系统研究了罗马战史、拿破仑战史、日俄战争史等,开阔了军事视野。还系统研究了苏军的条例、条令、作战理论,增长了正规化军队和打现代战争的知识。 在革命战争年代,刘伯承的大部分时间在前线度过,他常常在炮火之中细扣兵书,置生死于一旁,而入心思于兵法之中,不绝于耳的枪炮之声时常成为他研读兵书的伴奏曲。比如,1941年八路军总部送来一部《合同战术》的译稿请刘伯承校订。一年后这部译著校订好并复印,刘伯承在评序中写道:“这本书在校正中经过三次反扫荡的作战”。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最残酷的阶段,几乎天天在打仗,左权同志就是在这期间牺牲的。即使如此,刘伯承也不忘校订工作,他把这项工作看作是学习任务。此后《合同战术》下部的译稿又送到刘伯承的手中,校订完成并复印时,刘伯承作序写道:“我在上爱国自卫战争前线时,带上这本《合同战术》及其译稿,才真正开始校正与补译。幸好在敌人飞机大炮坦克的督促与我参谋同志帮助绘定之下,……完成了出征前一切工作”。《人民日报》报道说:“刘伯承将军在戎马倥偬之中完成《合同战术》一书下半部之校译,计十万字。此为一百天来刘将军歼灭蒋军十一个旅之外又一重大贡献。……一百天来,刘将军驰骋于冀鲁豫大平原上,五战五捷,平均每二十天作战一次。”“刘将军在极度繁忙的自卫战争中,稍有空隙立即开始校译。” 刘伯承的勤奋好学还在于他对战争经验的总结和思考。他从不放过任何一次有影响的战争或战役,认为那里面有鲜血和生命铸成的经验与教育。从南昌起义的失败,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重大战役和战斗,刘伯承常常都有系统的思考与总结。他强调“用兵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刘伯承刻苦学习古今中外的军事理论,认真总结实践经验,使他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军事理论。他提出了生动形象的“五行术”,在“五行术”中把我军看成战争主体,把任务当作中心,把敌情看作前提,把时间和地形看作物质条件。他常说:“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他集毕生的心血形成了系统的军事理论。 对刘伯承的刻苦勤奋,朱德称赞道:“刻苦学习,学而不厌。”陈毅元帅则称赞说:“苦学入梦寐,劳生历艰难”。就连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也感慨地称:“刘伯承廉洁虚心,不断求知,与国民党将领比较,诚不谛鹤立鸡群。” 4.呕心沥血办教育 “治军必先治校”是刘伯承的名言,他也身体力行。为此奋斗了一生。早在中央苏区,他就担任过红军学校的校长兼政委。长征途中,他是中央红军的总参谋长,先后担任了红二方面军和四方面军的红大校长。到陕北后,在繁忙的战争指挥中,兼任中央红军大学副校长。解放战争,率领大军转战南北,在担任第二野战军司令员的同时兼任二野军政大学校长兼政委,指挥战争之余,还亲自任教,以一个教官的身份出现在学员面前。 全国解放以后,刘伯承初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他接受了办学任务,辞去了军政职务,创办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他担任第一任院长,后任院长兼政委。 在解放初期,百废待举,万事待兴的艰难环境下,他强支病体,和教员、干部一起摸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办好高级军事指挥院校的道路。他千辛万苦地选拔教员,字斟句酌地研究和确定办学方针,逐项科目审定教材。在和平环境下我军形成的办学方针,高级军事学院的课程设置和内容选定都凝结着刘伯承元帅的心血。建国后刘伯承主持军事学院的工作达七年多的时间,为军事教育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在办学过程中,刘伯承倡导良好的学风和校风。校风是育人的重要环境,学风是成长的重要条件。为了使刚刚办起的学校尽快形成良好的风气,他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学校建立起完整的正规化规章制度,仅通过严格管理保证了这些制度的贯彻执行。 为了适应现代化正规化的需要,刘伯承亲自审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针。他提出了“战术为经,技术为纬,经纬交织,纵横联系,编织起来”形成整体的训练指导原则。他强调把训练和培养善于组织指挥现代化诸兵种协同动作的指挥员作为高级军事指挥院校的培养目标。 办学离不开师资,他提出并采用“速成”“速办”等方法提高教员的专业水平,提倡“尊师重教”以促使教员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刘伯承十分关心教材问题,他主张教材要少而精,内容要准备无误。他要求提法妥当,用语准备科学,标点符号无错误。他还常常在百忙之中亲自抓教材的编写、翻译、校对、出版等工作。 为了形成良好的办学风气和领导作风,他提倡“人人当院长”,“执事者各执其事”各负其责。倡导“共同学习政治,各自钻研业务;统一集中领导,单刀直入基层;集中领导,分工负责”的工作方法和领导作风。 刘伯承办教育其成绩是显著的,毛泽东在《给军事学院训词》中肯定了刘伯承的成绩,他说:“军事学院的创办及其一年多以来的教育,对于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部队,是有重要贡献的。” 综上所述,用“我军院校的开拓者”和“我军院校之父”等词来描述刘伯承对军事教育的贡献是不过分的。刘伯承饱读古今中外军事著作,结合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钻研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对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和司令部工作都有独到的论述。他的军事谋略和指挥艺术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贡献。他的主要军事著作已收入《刘伯承军事文选》。他还翻译了苏联的许多军事著作。 刘伯承年表 刘伯承原名明昭,1892年12月 4 日生于四川开县赵家场。 宣统三年(1911年)在万县参加响应辛亥革 命的学生军。 1912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 次年参加四川讨袁(世凯)军。 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护国、护法战争中, 历任连长、团长。 1916年 3月率四川护国军攻占丰都时,头部中弹, 右眼致残。 1923年在讨伐吴佩孚时,任东路讨贼军第一路前敌指挥官,屡打胜仗,被誉为川中名将。 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12月与杨暗公、朱德等发动沪州、 顺庆(今四川南充)起义,任总指挥,率部同四川军阀作战,策应北伐战争。 1927年接受中共中央指示后转往南昌,与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失败后经香港转赴上海。 1928年留学苏联。 1930年从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 12月回国,协助周恩来处理中央军委日常工作。 1932年 1月进入中央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 1932年10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协助朱德、 周恩来指挥第四次反“围剿”。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因用俄语当面怒斥从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而被撤职,调任第五军团参谋长。 1934年底复任总参谋长兼中央纵队司令员,指挥先遣部队强渡乌江,智取遵义。 1935年 1月,参加了遵义会议,支持毛泽东的主张。会后,协助毛泽东、周恩来等指挥中央红军四渡赤水。 1935年5月 4日, 指挥干部团强占皖平渡,保证全军安全北渡金沙江。随后任先遣队司令,与政委聂荣臻率部为全军开路。 进人大凉山时,坚定地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与彝族部落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使全军顺利通过彝族区,并在当地留下民族团结的佳话。第一、 第四方面军会合后,他作为总参谋长与朱德随红军总部在左路军。他和朱德坚定地维护中共中央关于北上抗日的方针,同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进行了斗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师长,在山西前线组织所部进行阳明堡夜袭战、七豆村伏击战等战斗。 1938年后,与政委邓小平、副师长徐向前等指挥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沉重地 打击了日军。 随后又取得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和冀南反十一路“扫荡”的胜利,创建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1940年组织部队参加百团大战,破袭正(定)太(原)、平汉、自(圭)晋(城)和(大)同蒲(州)铁路交通线。 1943年 9月赴延安。 1945年 6月当选为中共 第七届中央委员。 1945年 8月20日,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 1945年9月至11月与政委邓小平指挥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控制晋东南和打通平汉路的企图。 1946年 6月,与邓小平政委奉主力部队在十个月内连续组织陇海、定陶、巨(野)金(乡)鱼(台)和豫北等九个战役,歼敌十二万余人,挫败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1947年 6月,与邓小平率十二万大军突破黄河河防,指挥鲁西南战役,随即千里跃进大别山,重建大别山根据地。 1947年10月,蒋介石派白崇禧指挥 33个旅围攻大别山。 12月,刘邓决定以邓小平等率主力在大别山坚持内线斗争,刘伯承率一部北渡淮河,调动敌人。刘邓大军和进军豫皖苏的陈(毅)粟(裕)野战军和进军豫西的陈(赓)谢(富治)集团互相配合,经十个月艰苦作战,扩大了中原解放区,迫使国民党军进一步陷入被动。 1948年 5月,任中原军区司令员。 1948年11月,与邓小平、陈毅、 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统一指挥华东、中原野战军进行淮海战役。 日,与邓小平、陈毅指挥中原解放军将国民党军第十二兵团全歼于宿县以南的双堆集地区。 1949年 2月,中原野战军改称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 1949年4月,与总前委其他领导人一道指挥渡江战役,并直接指挥第二野战军解放皖南、浙西、赣东北、闽北广大地 区。 同年冬,指挥第二野战军主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第一野战军的配合下进军大西南,执行远距离迂回包围的方针,解放四川、云南、贵州、西康四省。 1949年12月,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 1950年冬,他领导组建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任院长兼政委。 1954年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1957年9月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 1958年被扣上教条主义的帽子而受到错误的批评。 1959年后曾负责中央军委的战略研究工作。他是中共第八届至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1966年 1月起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他还是第二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82年,因年高辞去党政军领导职务。 1986年10月 7日在北京逝世。 刘伯承饱读古今中外军事著作,结合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钻研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对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和司令部工作都有独到的论述。他的军事谋略和指挥艺术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贡献。他的主要军事著作已收入《刘伯承军事文选》。他还翻译了苏联的许多军事著作
向革命英雄敬礼!
刘伯承 (日—日)
原名刘明昭。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人。日生于四川省开县赵家场。少年时投笔从戎,立志报国。1911年在开县参加响应辛亥革命的学生军。1912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1913年参加四川讨袁(世凯)军。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在护国、护法战争中,历任连长、旅参谋长、团长。1916年3月在攻占丰都时右眼中弹致残。1923年在讨伐吴佩孚的战争中任东路讨贼军第一路前敌指挥官,被誉为“川中名将”。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与杨暗公、朱德等发动沪顺起义,任起义军四川各路总指挥。1927年参与领导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1928年留学苏联。1930年夏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回国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长江局军委书记,协助周恩来处理中央军委日常工作。1937年1月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任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10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协助朱德、周恩来指挥第四次反“围剿”作战。长征中兼中央纵队司令员,指挥先遣部队强渡乌江,智取遵义。1935年1月,参加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拥护毛泽东的主张。5月,指挥干部团一部抢占皎平渡,保证了全军顺利北渡金沙江。尔后与聂荣臻率先遣队为全军开路,与彝族部落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使全军顺利通过彝族聚居区。5月25日率红一师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他坚定地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同张国焘分裂活动进行了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师长,组织指挥所部进行了夜袭阳明堡、七亘村伏击战以及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后又取得了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和冀南反十一路“扫荡”的胜利,创建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1940年组织部队参加百团大战。后组织正规军、游击队和民兵汇合的武装集团,实行主力地方化,并组建大量武装工作队,实行“敌进我进”,向敌占区的城镇据点和交通线出击,挫败日伪军的“蚕食”和“扫荡”,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同时多次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对根据地的进犯。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中原军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1945年9月起与政委邓小平指挥了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有力地支持了毛泽东、周恩来在重庆同蒋介石的和平谈判。1946年8月率主力部队开赴冀鲁豫前线,组织陇海、定陶、巨(野)金(乡)鱼(台)和豫北等九个大规模的战役,歼灭和钳制了大量国民党军,解放大片地区,有力地配合其他战场击破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1947年6月,与邓小平率十二万大军突破黄河河防,组织指挥鲁西南战役,随即远离根据地,千里跃进大别山,深入敌腹心地区,立足生根,多次打破敌重兵围攻。9月起与进军豫皖苏的陈(毅)粟(裕)野战军和进军豫西的陈(赓)谢(富治)集团密切协同,在江淮河汉之间大量歼灭敌人,迫使国民党军陷于被动,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作用。1948年11月参与指挥淮海战役,取得战略决战的重大胜利。1949年4月参与指挥渡江战役,并直接指挥第二野战军解放了皖南、浙西、赣东北、闽北的广大地区。同年冬,指挥西南战役,执行远距离迂回包围的作战方针,解放四川、云南、贵州、西康四省。1949年12月,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他在长期的战争环境中不懈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运用于中国战争的实践之中。其作战谋略和指挥艺术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950年底,他领导组建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任院长(后兼政委)。1954年起先后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1957年9月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1959年后还曾负责战略研究工作,为推进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他是中共第七届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八届至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66年1月起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他还是第二届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2年辞去党政军领导职务。日在北京病逝。主要军事论著收入《刘伯承军事文选》(1982)。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原名刘明昭。1892年 12月4日生于四川省开县赵家场。1911年在万县参加响应辛亥革命的学生军。1912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翌年参加四川讨袁(世凯)军。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中,历任连长、旅参谋长、团长。1916年3月率四川护国军第4 支队攻占丰都县城时右眼中弹致残。1923年在讨伐吴佩孚的战争中任东路讨贼军第一路前敌指挥官,取得了驰援龙泉驿等战斗的胜利,曾被誉为川中名将。
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任中共重庆地方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委员,与杨?公、朱德等发动泸州、顺庆(今南充)起义,任起义军四川各路总指挥(后为国民革命军暂编第15军军长),率起义部队与四川军阀作战,策应北伐战争。1927年起义部队失败后,徒步出川,绕道陕西到武汉,接受中共中央指示转往南昌,与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1928年留学苏联。同年夏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军事问题补充报告。1930年夏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回国后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江局军委书记。12月回到上海,协助周恩来处理中央军委日常工作。1932年1月进入中央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10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协助朱德、周恩来指挥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因反对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在作战指挥上的教条主义错误,被撤销总参谋长职务,调任第 5军团参谋长。长征初期参与指挥5军团殿后,掩护中央机关通过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1934年底复任总参谋长并兼中央纵队司令员,指挥先遣部队强渡乌江,智取遵义。1935年1月参加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支持毛泽东的主张。会后,协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指挥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河,指挥干部团一部抢占皎平渡,保证全军顺利北渡金沙江。5月,任先遣队司令,与政治委员聂荣臻率部为全军开路。进入大凉山时,坚定地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与彝族部落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使全军顺利通过彝族聚居区。 尔后率第1师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第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坚定地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同张国焘分裂活动进行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在山西前线组织所部进行夜袭阳明堡、设伏七亘村等战斗。1938年后,与政治委员邓小平、副师长徐向前等组织指挥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之后又取得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和冀南反十一路“扫荡”的胜利,创建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1940年组织部队参加百团大战,破击正太、平汉、白晋、同蒲等铁路交通线。在日伪军加紧实施“囚笼政策”、分割和封锁抗日根据地时,积极组织正规军、游击队和民兵相结合的游击集团,实行主力地方化,并组建大量武装工作队,实行“敌进我进”,向敌占区的城镇据点和交通线出击,在被动中争得主动,挫败日伪军的“蚕食”和“扫荡”,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同时多次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对根据地的进犯。1943年9月赴延安,参加整风运动。1945年6月被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后回到晋冀鲁豫根据地,领导全区军民举行对日大反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中原军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1945年9月起与政治委员邓小平组织指挥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沉重打击了向解放区进攻的国民党军,粉碎了国民党军控制晋东南和打通平汉铁路的企图。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与邓小平率主力部队开赴冀鲁豫前线,以大踏步进退的运动战,在10个月内连续组织陇海、定陶、巨金鱼和豫北等9个大规模的战役,歼灭和钳制大量国民党军,解放大片地区,有力地配合其他战场击破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1947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指示,与邓小平率12万大军突破黄河河防,组织指挥鲁西南战役。随即远离根据地,进军大别山,深入敌腹心地区,依靠群众,立足生根,并多次打破敌人重兵围攻。9月起与进军豫皖苏的陈(毅)粟(裕)野战军和进军豫西的陈(赓)谢(富治)集团密切协同,在江淮河汉之间大量歼灭敌人,经过10个多月的艰苦作战,扩大了中原解放区,迫使国民党军陷于被动地位,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作用。1948年11月起,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与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中共淮海前线总前委,统一指挥华东、中原部队进行淮海战役,取得战略决战的重大胜利。1949年4月,他与总前委其他领导人一起指挥渡江战役,并直接指挥第二野战军解放皖南、浙西、赣东北、闽北的广大地区。同年冬,指挥第二野战军主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第一野战军一部配合下进行西南战役,执行远距离迂回包围的作战方针,拊敌侧背,断敌逃路,解放四川、云南、贵州、西康四省。1949年12月,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
1950年冬,他领导组建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任院长(后兼政治委员)。1954年起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1957年9月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1958年因所谓教条主义受到错误的批评。1959年后还曾负责中共中央军委战略研究工作。他一贯主张“治军必先治校”。在院校工作中坚持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指导教学和学术研究,在继承和发扬人民解放军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学习外军的先进经验。他组织大规模的教材编写和翻译工作,亲自撰写、审定和翻译了一批军政教材。积极建设又红又专的师资队伍,团结教育旧军官出身的教员。重视合同作战的训练,并陆续开设海军、空军、炮兵、装甲兵等系,为后来建立各军种、兵种指挥院校和形成比较完整的军事院校体系奠定了基础,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培养了德才兼备的中高级干部。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他是中共第八届至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66年1月起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他还是第二届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2年后,由于年龄和健康原因辞去党政军领导职务。日在北京逝世。
刘伯承在长期的战争环境中攻读古今中外军事名著,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之中。他对于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和司令部工作等都有独到的论述。其作战谋略和指挥艺术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主要军事论著收入《刘伯承军事文选》(1982)。另有《合同战术》(1942)、《论苏军合围钳形攻势》(1949)等大量译著。 简历 刘伯承与邓小平的亲密关系一向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员之间团结互助的宣传典范,后人以“刘邓不可分”来形容两人亲密的朋友关系。这段友情一直延续到刘逝世。日——出生于四川开县(现重庆市开县)。 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 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日——与周恩来等人发动南昌起义。 1930年8月——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任中央军委参谋长兼长江局军委书记。 1932年10月——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 1937年——任八路军129师师长。组织夜袭阳明堡机场。建立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后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 1940年8月—12月——与彭德怀一同领导百团大战。 1947年6月——与邓小平率领12万军队进攻大别山,被认为是国共内战的转折点。 1951年1月——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 1955年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6年1月起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任第二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日在北京逝世。
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战争起,刘伯承就威名远扬。他以一个旧军队名将的身份毅然投身于革命,被朱德赞誉具有仁、信、智、勇、严的军人品质,有古名将风。正是这种传统的美德与革命求新精神结合,为党的军事工作特别是其中的教育训练起到了奠基作用。韬略凝国粹 青史记殊荣刘帅伯承,古名将风。精于兵法,兼擅词工。平生百战,伤残遍身。昔年寿诞,贺诗如丛。叶帅此律,可赞一生: 太行游击费纠缠, 撑住平辽半壁山。 遍体弹痕余只眼, 寿君高唱凯歌旋。 细柳营中寂不哗, 枪垣炮堵即吾家。 将军五十人称健, 斩得倭酋不自夸。 生平 ■丰都战斗中一颗子弹从他的右太阳穴钻入,从右眼飞出。德医为他施手术共割74刀,术后称赞他是“军神” ■从苏联最高军事学府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归国后,立即被中央任命为军委参谋长,党内领导将他比作古代的兵圣孙子 ■在江西瑞金,毛泽东希望他像黄埔军校那样,办一个“红埔” ■抗日战争中,蒋介石不得不表扬刘伯承智计过人;日本第一军专门组织“挺身队”,深入根据地,偷袭八路军总部并欲刺杀刘伯承等 刘伯承,原名明昭,字伯承,1892年出生于四川省开县农村。因父亲是个务农兼教私塾的“泥腿文人”,刘伯承从小就被督促读书练字,后靠族亲资助入县城高等小学堂。15岁时父亡家贫,刘伯承回家务农,还到镇上卖字。1912年,他到重庆考入军政府将校学堂,毕业后被分配到川军当司务长、排长,此后因善于用兵在战火中职务不断提升。在丰都战斗中,一颗子弹从他的右太阳穴钻入,又从右眼飞出。德医诊所为他施手术共割74刀,他以当年关公刮骨之气概忍受。那个傲慢的日耳曼军医手术后称赞他是“军神”。 刘伯承虽被称为川军名将,却痛感旧军队和官场黑暗,经同乡共产党员吴玉章启发,他离川到北京等地同赵世炎等结交,接受了马列主义,于1926年4月加入共产党。顺泸起义失败后,他东下武汉,拒绝国民党要人的拉拢。这时,周恩来要到南昌组织起义,他对刘伯承倾慕已久,刚刚相见便邀他作为军事助手。日起义时,刘伯承任统辖全军的参谋团参谋长,从而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军史上第一位总参谋长。 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失败后,刘伯承转赴苏联,先入高级步兵学校,又入最高军事学府伏龙芝军事学院。1930年回国后到上海,刘伯承立即被中央任命为军委参谋长,党内领导还将他比作古代的兵圣孙子。1932年,刘伯承进入江西瑞金。毛泽东希望他像大革命时办黄埔军校那样,办一个“红埔”。长征到达贵州时,中央又要他复任总参谋长。进入四川后,他因熟悉当地情况,率先遣队行动,抢渡金沙江,又与彝民首领歃血结盟,保证全军安全通过,接着又去指挥抢渡大渡河。 抗战开始后,刘伯承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率部挺进太行山。在创建晋冀鲁豫根据地的斗争中,他与日寇作战时因地设伏,屡创歼灭战的奇迹。蒋介石在1938年洛阳的军事会议上也不得不表扬说,刘伯承智计过人,不愧是军事家。日本第一军专门组织敢死的“挺身队”,深入根据地,偷袭八路军总部并欲刺杀刘伯承等,刘伯承却以“敌进我进”的态度与之周旋。别人劝他注意安全,他不在乎地说:“自打从军起,我就做好了准备。路死路埋,沟死沟埋,狗吃了得个肉棺材。”解放战争中,他与邓小平一同率军挺进中原,决战淮海,进军大西南,在全国五大战略区中担负了打苦仗的重任。 解放后,刘伯承请辞西南军区司令员等职。当军委问他是否想任总参谋长时,他说,年纪大了,总长已当过四次了,还是去办学校、当教书先生吧! 1951年年初,在他主持下于南京成立了军事学院。1955年,他被授予元帅军衔,后受到不正确的批判。他自称是一名“残废军人”、“编外参谋”,潜心研究如何保卫国家安全。 60年代中后期,刘伯承身体日衰。1972年,他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口授信件,对战略问题提出看法。后来他失去思维能力。1986年病逝。 背景 ■当苏联军事百科全书要称他为“军事家”时,却被他改为“革命军人” ■解放后筹建陆军大学时,有人认为圆明园遗址的地理位置最佳,刘伯承却认为这里是文化遗迹,军队不应占用 刘伯承不愿别人称他为军事家。当苏联军事百科全书要称他为“军事家”时,被他改为“革命军人”。这不仅是出于谦虚,而且更在于他深知革命与军人两者结合的意义。 回顾刘伯承走过的道路,与朱德、叶挺有近似之处,即同样出身于中国近代受压迫的农家,为改变自身、家庭和国家的命运走上投军之路,并接受清朝“新政”后开办的讲武堂的教育。然而,这些依照德国、日本模式建立的军校,并不能改变中国落后挨打和腐败内乱的面貌,从这里毕业的军官大都成为军阀的工具。刘伯承与他川军中的同事最后分道扬镳,选择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并把自己的军事才能奉献出来,才创造了战史上的辉煌。 在将星灿烂的近代战争史上,刘伯承是把国外先进军事科学与中国特色相结合的典范。他特别注重翻译外国军事书籍,同时也珍爱中国的优良传统。1950年,中央军委决定筹建陆军大学时,有人认为圆明园遗址的地理位置最佳。刘伯承却认为这里有文化遗迹,军队不应占用,最后选择了南京国民党中央军校的旧址。 故事 ■刘伯承打仗善于总结,南昌起义失利后他到了苏联,马上总结出四项弱点和八条行动错误 ■当他率勇士们星夜兼程夺下泸定桥后,无比激动地上去连跺三脚 自古猛将往往出自伍卒。刘伯承军校毕业后当排长打第一仗,见对方是乌合之众的土匪,就下令冲锋并带头猛扑上去。上司虽表扬其勇敢,他却自认“有勇无谋,没有打好”。此后,他每打一仗都要思考,都要总结。南昌起义失利后,他到了苏联,马上总结出四项弱点和八条行动错误。 在红军中,他虽是参谋长,却总在第一线指挥,并结合实地考察提出办法。抢渡大渡河时,他亲自站在河岸上组织炮火掩护并调配部队。在安顺场以一条小船抢渡成功后,他又计算以现有渡船全军需一个月才能过河,必须再夺北面的泸定桥。当他率勇士们星夜兼程夺下此桥后,无比激动地上去连跺三脚说:“泸定桥啊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多少心血!” 进入抗日前线后,面对狡猾又凶悍的日军,刘伯承注意勘察战场设巧计。神头岭伏击战前,司令部按地图先是确定在岭上埋伏,打岭下公路上通过之敌。刘伯承亲自去看地形,发现公路实际是在岭上,连说:“粗枝大叶可要害死人啊!”他及时改变了设伏方案,一战歼灭了鬼子1000多人。刘伯承也注意学习日军的长处,百团大战中关家垴一战后,他马上去看敌人阵地,发现鬼子临时挖的“猫耳洞”对防炮很有用,便推广到各部队。国内盛传刘伯承是“武神投胎”,其实他打仗巧的原因恰恰在于擅长动脑并深入实践,这也正?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毛泽东与刘伯承的矛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