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日本目的时间贡献

&&&&&&&&&&&&&&&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开放与交流》课件 北师大版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国际性大都会长安课堂探究第6课
开放与交流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国际性大都会长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历史》下册课堂探究玄奘西行小小影院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国际性大都会长安课堂探究玄奘从哪座城市出发?目的地是哪里?要经过现在中南亚哪些国家?你能说一说玄奘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吗?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国际性大都会长安课堂探究玄奘西行2005年8月央视发起考察活动“玄奘之路”。分为国内国外两个部分:国内主要对西安、玉门关——哈密、天山古驿道、楼兰古道等路段进行探险考察,国外考察重点是唐朝诗人李白的故乡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中亚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商业中心撒马尔罕(乌兹别克斯坦)、玄奘作过详尽记载的巴米扬大佛(阿富汗境内)、健驮罗艺术的发源地白沙瓦(巴基斯坦)、佛陀的诞生地蓝毗尼(尼泊尔)、古印度最重要的佛教中心那烂陀(印度)等地……
——冯其庸《重走玄奘之路》你认为央视发起重走“玄奘之路”有什么现实意义?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国际性大都会长安课堂探究鉴真东渡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读诗,看小影片,结合课文内容思考: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什么贡献?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国际性大都会长安课堂探究鉴真东渡小小影院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国际性大都会长安课堂探究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国际性大都会长安课堂探究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的异同点想一想说一说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国际性大都会长安课堂探究遣唐使什么是遣唐使?“遣唐使”给日本社会带去了什么?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国际性大都会长安课堂探究①衔命还国作诗:摘自《全唐诗》七百三十二卷。 ②望乡诗:译自《古今和歌集》406。 ③天中:指中国唐朝。 ④蓬莱:指日本。《衔命还国作诗》 ① 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 天中③恋明主,海外忆慈亲。 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 蓬莱④乡路远,若木故园林。 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 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望乡诗》② 翘首望长天,神驰奈良边。 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哭晁卿衡》李白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悟。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国际性大都会长安课堂探究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国际性大都会长安课堂探究国际性大都会长安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国际性大都会长安课堂探究国际性大都会长安小小影院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国际性大都会长安课堂探究国际性大都会长安西安大唐芙蓉园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国际性大都会长安课堂探究课堂探究自秦汉以来,种稻、植桑、养蚕、纺织、冶炼等生产技术相继从中国传到日本,汉字、儒学、佛教、典章和艺术也为日本所吸纳与借鉴。日本先后十多次派出遣唐使,阿倍仲麻吕便是其中杰出的一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五次渡海失败,以至双目失明,但仍矢志不渝。……他为发展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为了友谊与合作》 2007年4月12日温家宝在日本国国会的演讲
历史上中日两国和人民长期有着友好往来的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该怎么做才能把中日关系推向新的历史阶段,实现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遣唐使国际性大都会长安课堂探究再见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是什么意思?
鉴真东渡,日本向中国派遣的留学生叫做遣唐使,回去的时候很受欢迎。搞笑的是,在中国待遇还不错,在中国混的也不错,鉴真一开始去中国的时候是偷渡的,是鉴真到中国学习佛学知识的, 不过他本人也很有水瓶唐朝时候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6条回答
第6次东渡日本终于成功。唐天宝12年即公元日,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在5次东渡失败后,是一个重要历史事件遣唐使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踏上了日本的国土,在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一行的陪同下,66岁高龄并且双目失明的鉴真和尚,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鉴真东渡鉴真东渡日本,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
遣唐使:隋唐时期,中日交往密切,隋朝时,已有日本遣隋使到来。
唐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遣唐使多次来唐,并互赠礼品,这实际是两国的贸易。
日本受唐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
朝人的某些风格。鉴真东渡:唐朝赴日本的使者也不少,其中著名的是高僧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第六次才成
功)。他精欣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遣唐使,是日本国向大唐帝国派的使者,向中国学习的。鉴真东渡,是佛教的传播。
唐朝时候,日本向中国派遣的留学生叫做遣唐使。鉴真是偷渡的,给了日本很多好东西。
遣唐使:拿现在的话来说,是指外国皇帝派遣到大唐考察访问的大使或使团。使团的目的或来学习考察,或是来臣服的......更多的鉴真东渡:又是指唐朝的鉴真和尚受到日本国的邀请,坐船度过大海,到日本传经授道。那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去日本做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多方面的学术交流方面的报告而已,当然更多的是佛学方面的报告......
七年级历史书上有
鉴真东渡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目前可用积分:1277615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转帖]遣唐使
2524 次点击
20:32:23 发布在
转载:遣唐使 Qiantangshi遣唐使  唐代日本派赴中国的使节团。唐朝代隋以后,日本沿袭遣使入隋的旧制,继续派出遣唐使。630年(日本舒明天皇二年,唐贞观四年)第一次遣使,最后一次在838年(即日本承和五年,唐开成五年)。894年(日本宽平六年,唐乾宁元年)又准备派遣,已经任命,由于菅原道真谏阻,遂从此正式停止遣唐使。从630年到894年,二百六十余年间,除三次任命而未成行外,抵达长安的日本使臣,两次是送唐使臣回国,一次迎遣唐使归日本,正式的遣唐使计有十二次。使团官员是正使、副使、判官、录事。使团成员除约半数的舵师、水手之外,还有主神、卜部、阴阳师、医师、画师、乐师、译语、史生, 以及造舶都匠、船师、 船匠、木工、铸工、锻工、玉工等各行工匠。随行有长期居留的留学僧、留学生和短期入唐、将随同一使团回国的还学僧、还学生。还有从事保卫的射手。初期使团共二百余人,乘船两艘,以后增为四艘,人数增至五百余人,但其中只有少数主要成员被允许进入长安。  唐使渡海图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藏鉴真传绘卷  遣唐使在难波(今日本大阪)登舟,通过濑户内海,从博多(今日本福冈)出发。从 7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约四十年间,航线采取北路,即沿朝鲜半岛西岸北行,再沿辽东半岛南岸西行,跨过渤海,在山东半岛登陆,再由陆路西赴洛阳、长安。这条航线大部分是沿海岸航行,比较安全,船只遇难情况较少。以后新罗灭百济、高句丽,统一半岛,与日本关系一度不甚融洽。于是遣唐使船在7世纪70年代到8世纪60年代这一百年间,改取南岛路,即由九州南下,沿南方的种子岛、屋久岛、奄美诸岛,向西北横跨中国东海,在长江口登陆,再由运河北上。这条航线主要航行于渺茫无边的东海上,难以靠岸,危险较大。北路和南岛路都需航行三十天左右,甚至更长时间。8世纪70年代以后,直到停止遣唐使前,航线改取南路,即由九州西边的五岛列岛径向西南,横渡东海,在长江口的苏州、明州一带登陆, 转由运河北上。这条航线所需时间较短,一般十天左右,甚至三天可达,但风涛之险基本上与南岛路相同。  遣唐使的目的在于向中国学习,吸取唐朝文化,因而很重视使团人员的选拔,特别是大使、副使、判官、录事等官员。如高向玄理、吉备真备曾长期在中国留学;不少成员是文章博士,山上忆良、小野篁、菅原道真更是有名的文学之士(后二人受命而未成行)。有两家父子先后被任命为使臣,也是由于具有教养和经验,利于向唐朝学习。随行的留学生,如阿倍仲麻吕(晁衡)与诗人李白、王维结下深厚友谊,归航受阻,留唐官至秘书监。桔逸势被唐人目为秀才。入唐的医师、乐师、画师,和各行业的工匠,也都在自己行业中具有根柢,受到唐人推重,同时也从唐人获益。遣唐使大量输入中国经史子集各类典籍,中国文化风靡日本封建社会上层,渗透到思想、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正仓院所藏大量唐代文物,是遣唐使输入的中国物质文化。遣唐使对唐的赠品,和唐朝的答礼,实际是两国之间互通有无的贸易。  入唐留学生姓名可考的只二十余人,而随遣唐使及商船入唐僧人,见于文献的达九十余人。他们在中国巡礼名山,求师问法,带回大量佛经、佛像、佛具等,同时传入与佛教相关联的绘画、雕刻等,对促进日本文化的发展起了作用。最澄、空海分别创立了日本的天台宗和真言宗,并且仿效唐朝,开创了日本佛教在山岳建寺的风气。空海所著《文镜秘府论》、《篆隶万象名义》,圆仁留唐十年的日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是研究中国和日本的文艺批评、文字学和历史的重要文献。  遣唐使回日,唐朝有时派遣“送使” 同去。由于航行艰险,他们往往居留下来,归化日本。如沈惟岳、袁晋卿等,见于日本史书的有十余人,都在日本朝廷任职。唐朝僧人也有随遣唐使赴日的,最著名的是东渡传授戒律的鉴真。随遣唐使船到日本的,还有天竺、西域、南海的人,不少受波斯、印度影响的唐朝文物,也输入日本。丝绸之路东端延至日本,遣唐使也是有作用的。  日本派遣遣唐使,财力负担很重。从任命使臣到出发,需准备两三年,包括造船,筹办礼品、衣粮、药物、薪俸、留学生和留学僧在唐费用等等。采取南岛路和南路时,还不掌握季候风规律,海上惊涛骇浪,随时会把船裂为两截。几乎往返途中总有船只遇难,只有一次来去平安。因此,遣唐使不仅出发前祷告神佛,航行中还祈祷佛教的观音、神道的住吉大神以至新罗神。受命为遣唐使虽是荣誉,也有人怕危险而畏缩不前。采取北路时,遣唐使平均约七年半一次,以后由十二年半到二十年一次。 838年以后,经过五十五年才考虑派遣,最后终于停止。这固然与日本吸取唐文化趋于饱和,和唐朝之日益衰落有关,同时,也由于负担沉重和航行艰险。9世纪以后,往来中日之间的唐朝和新罗商船大为增多。唐朝商船掌握季候风规律,一般七月间乘西南风赴日,三、四月或八月乘东北风返回。这些商船航程需时较短,遇难可能较少,往来的间隔也较短。因此出现不少短期勾留的还学生,如日僧惠萼在 9世纪中叶曾三次来往中日之间。遣唐使虽然停止,并没有妨碍中日文化继续交流。  参考书目 木宫泰彦著,胡锡年译:《日中文化交流史》,商务印书馆,北京,1980。   (周一良)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江海寄余生]
[戈壁街坊]
[粪气冲天]
[小丑秋水]
[北极风雪]
[蟋蟀他哥]
已获打赏(0)
还没有人打赏此帖,觉得帖文写的好,点击右边的按钮打赏。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33:06 &&
&&&&&&&&日本天皇&&&&求助编辑百科名片&&&&日本国徽和皇家纹章天皇是日本国君主的称号,日本国家的象征。天皇制是世界历史上最长的君主制度(书籍记载于前660年)。由于被认为不同于普通的日本人(在神道教中,天皇是天照大神后裔,故具有神性),天皇与其家族没有姓(历史学上称其为天皇氏),日本宪法也未赋予其公民权。虽然裕仁以后的日本天皇已宣布完全放弃历史上其被赋予的“神性”,但多数日本人仍认为天皇代表着“国家”。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37:47 &&
转载:中国学者遣唐使研究综述楼主:靓生 时间: 00:03:00 点击:759 回复:4 字体:       遣唐使是古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历来备受中日两国学者的关注,研究成果累累。据不完全统计,建国以来共出版专著三部(池步洲《日本遣唐使简史》、姚嶂剑《遣唐使》、武安隆《遣唐使》),发表文章100余篇。此外,一些中日关系专史中,遣唐使也是重点叙述的章节。早期研究偏重于全面而概括地介绍,大多重复或主要依据日本学者研究成果,而且内容雷同,缺乏独创,但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后斯研究则趋于深入,较多地提出了中国人自己的观点。   下面就从几个方面介绍中国学者遣唐使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关于遣唐使的派遣经过。      遣唐使的派遣经过是遣唐使研究最基本的问题。它包括派遣目的、起讫时间,废止原因,派遣次数、各次使者的姓名、身份、往返时间和航路,搭载人员以及唐朝派人伴送遣唐使回国次数等等。   早期概述遣唐使经过的文章有王立达《七至九世纪日本“遣隋使”、“遣唐使”的派遣经过及影响》(《新史学通讯》56、11)、王仁波的《遣唐使和中日文化交流》(《西北大学学报》75、4)和王金林《隋唐时期的中日友好往来》(《历史教学》79、1)。这三篇文章对上述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的回答,由于发表时间较早,因而更多地带有介绍性质。他们关于遣唐使经过的基本研究成果多为后来学者所采纳,如王立达关于遣唐使分期的4分法一直延用至今。   80年代以后,研究渐趋深入,并出现了一些争论。   (一)关于次数之争   宋锡民,宋百川在《日本遣唐使小考》(《文史哲》1980)中指出日本文献记载的成行的15次遣唐使中,,见于中国文献的只有12次。此外,中国文献还记载了六次非正式来唐使节。戴禾《高宗、睿宗朝日使来唐事考》(《文史哲》1982)对非正式来使说提出质疑,认为景云二年(711)的日使应为开元5年(717);总章2年11月 (669)与咸亨元年(670)3月两次应是同一使节。因为首先,根据日本遣唐使归国后的奏言或报告书可看出日本使者抵唐后一般都先进献贡物,临行前再朝见皇帝,因此把一次使节间隔数日的行动错记为不同的两次使节是可能的,这样的误记在《册府元龟?朝贡篇》中不只一处。其次总章2年11月 到咸亨元年3月只有4个月左右的间隔,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两次遣使也不太可能。我觉得戴禾的考证较有说服力。   (二)关于来华路线   李峰在《日本遣唐使来华路线之我见》《历史知识》1983年一文中指出,除传统认为的北路,南路,南岛路三条路线之外,还应加上第四条路线。即唐王朝属国“渤海国”与日本交往的日本道或称渤海路。王金林,武安隆亦持此说。   (三)关于国书问题  传统的观点认为,因隋朝国书事件引起隋炀帝不满,故有唐一代,遣唐使来华不再携带国书。石晓军《日本遣唐使来华不携国书说献疑》(《人文杂志》1989、2)认为此说可疑。他指出日使遗唐的目的不外是摄取中国先进文化,并寻求唐朝的支持借以巩固国内统治,故有求于唐朝的地方甚多。如果违反惯例,遗使而不携国书,不仅唐政府难以接受,而且于常理亦欠妥,石晓军还举例证明遣唐使是携带国书的,国书采取了“表”的形式。      二、关于遗唐留学生      留学生是遣唐使研究的一个重点,发表时间最早的朱梓荣《唐代的日本留学生》(《史学月刊》1958、4)一文全面考察了28名主要留学生的姓名、往返年代、派遣目的、留学时间长短的原因,生活费用来源等问题,对后来的研究者影响很大。郗百民在《日本遗唐留学生事略》(《西北大学学报》1981)一文中考证了从高祖至僖宗期间的留学生状况。汪向荣《日本遣唐留学生》《人民教育》1980、7指出平安时期入唐的,除了留学生外,还有还学生(僧)、请益生(僧),他们与前期留学生不同之处在于有选择,有目地吸取中国文化。戴禾《唐代来长安日本人的生活、活动和学习》(《陕师大学报》85、1)一文考察了遣唐使节,留学生在唐期间所受待遇、日使的外交活动及其使命、留学生汲取唐文化的情况等,是迄今为止最为详细地介绍来唐日人生活、学习情况的文章。胡锡年《唐代的日本留学生》(《阮师大学报》1981)分析了为什么日本派来的留学僧大大超过留学生的原因,在史学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他驳斥了日本学者认为留学生派遣少主要只出于经济上的考虑,指出唐接受留学的机构国子监名额有限,是不能多派留学生的主要原因。此外,少数世家豪族垄断了日本的统治权,他们不愿意培养出身不同但可能参与政权的高级人材以至为他们的特权造成潜在的危胁,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谭汝谦十分赞同胡的上述观点,并进一步指出与当时僧侣所起政治作用有关,他引用了汪向荣的话,僧侣不“仅仅只诵经造寺等宗教活动的人,应把他们视作和政府官吏相似的政府工作人员。”胡锡年是研究遣唐使的大家,他还在78年撰写的《隋唐时代中日关系二三事》(《陕西师大学报》中就提出了一系列值得研究的问题,如日本的留学生(僧)很多,留唐时间自三、四年至长达三、四十年。他们带来的物品有限,回时却大多满载而归,他们在中国期间靠什么生活;日本留学生入学以后的行踪及生活亦所知不详,他们时间住久了,如有婚娶等事,是怎样处理的等等。但由于史料的限制这方面的研究难度颇大,至今尚未有完满的回答。      三、关于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关于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中国学者普遍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从各个角度如社会制度、科技、教育、文学、艺术乃至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方面考察了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深远影响。这样的文章是很多的。如陈志贵《试记唐代中日关系》(《齐齐哈尔师范大学院》)易民《隋唐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文史哲》78、5)程万里《隋唐时代的中日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亚非问题研究》1979、1)等文章,吴廷琴、郑彭平《隋唐时代日本与中国文化》(《世界历史》1992、6)史迪《唐时期中国文化向日本传入》(《史学月刊》1990、3)两文强调日本的封建化是以中国社会和文化为模式进行的,当它脱离中国模式而独创自己的社会和文化时就意味着其封建化的完成。在移植中国文化的成效方面,日人远著于他国人。此种现象令人深思。戴禾《唐代来长安日本人的生活、活动和学习》一文指出日本政府用人得当和遣唐使者本身的勤奋努力是最主要的因素。胡锡年针对部分学者忽视日本文化对唐文化的影响这一问题,在《隋唐时代中日关系二、三事》、《古代日本对中国的文化影响》(《阮师大学报》1979、1)两篇文章中强调日本对隋唐也有文化逆输出,当然这种逆输出在程度和范围上毕竟是有限的,隋唐时期文化交流的主流还是中国对日本文化的输出。杨辄《中国唐朝遣日使考》(《大庆社会科学》1990、4)和李海镜,张会甫《有关日本“遣唐使”的几个问题》(《日本问题研究》1990、2)分别记述了唐使遣日、日使遣唐情况,两文都强调遣唐使的派遣是互利的。      四、关于人物往来       中国学者对留学生(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空海、园仁、荣睿等人,这些研究的大多数停留在记述家世,来华留学活动以及回国以后的业绩上,属于普及性质的介绍,其中黄道立《空海――中日友好的先驱》(《华中师院学报》84、2)对空海作了较深入的评论。他指出简单地把空海评价成高僧是不够的,空海更突出的表现应是促进中日两国的友好,是一位中日友好的先驱。他从历史背景,成长道路,留学要求和表现,空海晚年的办法措施等方面来证明这一观点。   武陵子《中日文化交流的伟大先驱――空海》(《人物》1985、1)和陈玉龙《拓荒功自在,垂范有先贤――从弘法大师之业绩看中日文化交流》(《东北亚研究》1992、4)的文章从书法、佛学、语言文学三个角度更为详细地介绍空海的业绩,把空海评介为“杰出 的文字学家、诗人、卓越的书法家,富于开创性的宗教家,”陈文还指出“空海生当中日文化交流的活跃时期”,故“考察他一生的全部活动可以看出唐文化对日本濡染之深。”  关于阿倍仲麻吕即晁衡的生平事迹,胡锡年指出要重新研究,史料既过于简单且真伪难辩,晁衡遗作,仅有诗三首,真假都很难说。其中《望乡诗》又叫《三立原之歌》,据近人杉木直次郎考证,仅七成可靠。唐人直接提到晁衡的诗,现知共有六首,李白二首,储光羲、王维,包佶、赵骅各一首,作为旁证材料,价值极高。   另外,这一时期的中日交往中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值得研究,那就是鉴真。有关鉴真的文章很多,60多篇,专著也有8本左右。比较有新意的是汪向荣《鉴真在日本》(《社会会科学战线》78、2)和《邀聘鉴真东渡的历史背景》(《世界历史》79、4)孙蔚民《鉴真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杰出作用》(《扬州师院学报》1989、2)、陈垣《鉴真和上失明事质疑》(《社会科学战线》80、4)何爱华《鉴真东渡与〈黄帝内经太素〉传日考辩》(《世界史研究动态》1992、9)许凤仪《“六次鉴真东渡,五次失败”考》(《扬州师院学报》1989、2)等文章。   国内学术界对鉴真东渡日本之事均持肯定态度,认为鉴真把唐朝的先进文化带到了日本,架起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于奈良时代天平文化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然而关于鉴真在日期间是否受到排挤和冷遇的问题,中国学者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汪向荣《鉴真在日本》及其专著《鉴真》中认为鉴真到日本后,开始受到圣武天皇为代表的贵族势力的尊重和优遇,但后来随着贵族势力的减退,鉴真和以他为中心的新教团势力,受到日本统治阶级中保守贵族所支持的“奈良旧教团势力”的排挤和冷遇,在经济上和传教条件上受到限制。王金林在《日本情况参考资料》80年第4期上发表文章《鉴真在日本受到过“奈良旧教团”的排挤打击吗?》对汪向荣的上述观点提出商榷,认为日本佛教界在奈良时代并不存在着相互对立的新旧教团,鉴真在日期间不曾受到朝廷的冷遇,也没有受到过“奈良旧教团势力”的排挤和打击。对此,汪向荣在其《鉴真在日本佛教史的作用》一文中侧面作了回答并重新阐述了他的关于鉴真在日期间曾受排挤和冷遇的论点及其依据。汪向荣还在《邀聘鉴真东渡的历史背景》中指出日本佛教传入约2000年后仍要到中国招聘传戒师,荣睿和普照在已经邀请了道睿赴日而且又屡遭打击的情况下始终坚持要请鉴真东渡,其原因应从研究日本国内当时佛教的情况入手。他分析力聘鉴真东渡可能主要只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即配合日本统治阶级利用佛教巩固统治,而不是单纯从佛教立场出发。上述孙蔚民的文章认为鉴真和他的弟子们,除了在弘通戒律,为日本的佛教树立了严整的规范外,更重要的是把唐代各方面的最新成果如建筑技术等传入日本。陈恒遗文对鉴真失明后渡海的传统说法提出疑问,认为鉴真到日本后晚年失明是有可能的,但说鉴真来到日本前已失明则不太可信,因为后人据以为证的仅《东征传》的一句话。而这是孤证,应找同时代或者当时人的话作为证据。《东征传》中的这句原文说鉴真天宝九载(750)由广州到韶州,“频经狂热,眼光暗昧,爰有胡人言能治目,请加疗治,眼遂失明”,说“眼遂失明”于文理上不通,既然胡人能治目,请加疗治,应是眼遂复明。无论是“眼遂失明”还是“眼遂复明”,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鉴真的一定失明过。何爱华一文批驳了认为《黄帝内经太素》由遣唐人员携归的论点,指出鉴真抵日后,该书才出现于日本,因此与鉴真东渡密切有关。   对鉴真六次东渡五次失败这一传统观点质疑,认为应是五次东渡四次失败,理由是研究鉴真最为可信最具权威的著作《唐大和尚东征传》未提到上述传统定论。其次没有做好渡海航只,物质,人员准备,只是口头上说说,不能算作一次东渡。      五、近年来研究新角度和新动向。      例举数例以说明。胡如雷《唐代中日文化交流高度发展的社会政治条件》分析了日本历次遣使间隔时间的变化同其国内政局发展的关系。  王金林《日本奈良时代对唐文化的输入,改造和创新》(《日本研究》1988、2)和《唐代的开放政策与日本的奈良文化》(《天津社会科学》1989、2)两文从东亚唐文化圈的广阔角度研究唐代中日文化交流。他指出7世纪以后以唐为中心的东亚各国进行了频繁交流,形成了东亚唐文化圈。包含的地域北自渤海国、西至安南,东临日本。东亚唐文化圈形成的原因,主要在唐朝的强盛以及东亚各国与唐之间的差距,正是这种差距激发了东亚各国的奋进,产生了对唐文化的向心力。东亚文化圈的意义在于,它使东亚各国摆脱孤居东亚一隅的闭锁状态,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环节中的一环,极大地提高了东西各民族的文化素质。沈仁安《唐日关系的若干问题》(《日本研究》1994、3)对贞观唐使高表仁不宣朝命而归,永徽出兵援新罗令以及天宝争长事件作了史实性探讨,并得出结论在以唐为中心的东亚格局中日本的国际地位高于新罗是不对的。   韩N《唐朝到日本的移民及在文化方面的影响》从移民的角度来研究中日文化交流,角度很新。作者从研究移民个案入手,考察了他们的赐姓问题,官位官职以及经济情况,并得出结论,唐朝移民总的来说,在日本所起的作用和被重视的程度不如早期移民,移民主要靠个人的才能各自谋 生,其杰出人物鉴真等对于日本社会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崔永东《唐朝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启示》(《南都学坛》88、4)和何乃英《日本怎样吸收我国古代文化》(《现代日本经济》1990、5)二文是从当前现实出发提出问题的,崔文宗旨是要从“当年日本学习唐文化的态度和吸收唐文化步骤”中,得到“有益的历史启示”何文则是要探索“日本政治社会何以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   冯兴盛《试述佛教僧侣在中日古代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外国问题研究》1987、1)和于长敏《佛教在日本文化史上的作用》(《现代日本经济》1990、5)文章,探讨了佛教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他们指出由于中日两国的历史条件,佛教僧侣在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并具体考察了两国僧侣不仅在佛教领域里互相学习和借鉴,而且在文化、教育、科学技术以及日常生活领域里都发挥了传播者的作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上述例子反映了遣唐使研究的深入化和具体化,学者们较多地开辟了研究的新角度,提出了新观点。但从总体而言,我国遣唐使研究在史料、观点上还缺乏自身的特色。      1998年5月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39:33 &&
真成墓志显示 日本国名来自中国    转载自:马来西亚《光华日报》          2004年,中国西安发现日本遣唐使井真成墓志。墓志称井真成:“国号日本,才称天纵,故能衔命远邦,驰骋上国。”墓志铭显示“日本”国号至少在公元734年以前出现。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唯一有关遣唐使的实物资料,也是最早体现日本国名国号和日本作为国家被承认的国宝级文物,对研究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历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英文“China”:既是“中国”,又是“瓷器”。“Japan”既是“日本”,又是“漆器”。由此可见,瓷器和漆器是中国和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经典工艺。        7000多年前,中国人用漆树汁美化器物,这就是漆器。两千多年前,漆器传入日本,大放光彩。日本漆器精湛,纹饰精美,独创莳绘术和描金漆,逐渐被世界所知,Japan成为漆器的英文名,运用来代替日本。日本人喜欢日语发音,使用英文“Nippon”或“Nihon”来称呼日本,这一发音据说带有古代汉语对“日本”的读音。        战国时代,中国最早称日本为“倭”,古代中国还常以“扶桑”来表示日本。另外,东夷、海东、东洋、东瀛、蓬莱、瀛洲、蓬瀛等称呼也散见于中国典籍之中,可见日本各种名字与中国渊源之深。        自古以来,东方独大的中国自以为“世界中心”、“天下第一”,就自称“中华”、“中国”、“上国”、“***大国”,但以“华夷之辨”观念视外族为“禽-兽”,名字用“兽”或“虫”修饰,如“狄”、“蛮”、“戎”。惟独称日本为“夷”、“倭”,带个“人”旁,使得当时景仰中国的日本人十分高兴,认为中国毕竟把自己当人看。        何以最初称日本为“倭”?有人解释为,“倭”字带有“人”、“禾”、“女”字,因为倭人素以稻米为主食,女多男少。而一些学者认为,称日本为“倭”只是一种音译,因为日本民族也称“大和”,“和”为“倭”的谐音字。        日本,汉字词意是“日出之国”,“太阳升起来的地方”。逻辑上分析,在日本本土看太阳是在东方海上升起的,因此最初日本人不可能称呼自己的土地为“日本”。这应该是古代中国人观看东方岛屿的感觉和称呼,被对自身知之甚少的日本人借鉴。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48:51 &&
《后汉书》东夷列传    倭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居,凡百余国。自武帝灭朝鲜,使驿通于汉者三十许国,国皆称王,世世传统。其大倭王居邪马台国。乐浪郡徼,去其国万二千里,去其西北界拘邪韩国七千余里。其地大较在会稽东冶之东,与朱崖、儋耳相近,故其法俗多同。土宜禾稻、麻、蚕桑,知织绩为缣布。出白珠、青玉。其山有丹土。气温暖,冬夏生菜茹。无牛、马、虎、豹、羊、鹊。其兵有矛、木弓、竹矢,或以骨为镞。男子皆黥面文身,以其文左右大小别尊卑之差。其男衣皆横幅,结束相连。女人被发屈纟介,衣如单被,贯头而着之;并以丹朱坌身,如中国之用粉也。有城栅屋室。父母兄弟异处,唯会同男女无别。饮食以手,而用笾豆。俗皆徒跣,以蹲踞为恭敬。人性嗜酒。多寿考,至百余岁者甚众。国多女子,大人皆有四五妻,其余或两或三。女人不淫不妒。又俗不盗窃,少争讼。犯法者没其妻子,重者灭其门族。其死停丧十余日,家人哭泣,不进酒食,而等类就歌舞为乐。灼骨以卜,用决吉凶。行来度海,令一人不栉沐,不食肉,不近妇人,名曰“持衰”。若在涂吉利,则雇以财物;如病疾遭害,以为持衰不谨,便共杀之。    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安帝永初元年,倭国王帅升等献生口百六十人,愿请见。    桓、灵间,倭国大乱,更相攻伐,历年无主。有一女子各曰卑弥呼,年长不嫁,事鬼神道,能以妖惑众,于是共立为王。侍婢千人,少有见者,唯有男子一人给饮食,传辞语。居处宫室、楼观城栅,皆持兵守卫。法俗严峻。    自女王国东度海千余里,至拘奴国,虽皆倭种,而不属女王。自女王国南四千余里,至朱儒国,人长三四尺。自朱儒东南行船一年,至裸国、黑齿国,使驿所传,极于此矣。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53:02 &&
&&&&日本学者认可日本文化和建国源于中国(转载)&&&&楼主:niruichuan 时间: 16:25:00 点击:3325 回复:33 字体: &&&&环球网2月1日消息,1月30日,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中方委员会在北京公布了《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中日学者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有所接近。&&&&&&&&据日本共同社报道说,中日历史共同研究报告通过研究长达两千年的中日关系得出结论:日本的文化和国家形成深受中国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另一方面,对于日本究竟是在以中国为核心的“册封体制”下以臣下身份建国,还是双方处于一种对等的关系,两国学者见解有所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将周边诸国作为册封国,接受朝鲜三国和琉球的朝贡。日本也不例外,在汉朝获赐“汉委奴国王”金印,公元七到九世纪派遣遣唐使与遣唐留学生,学习中国先进的制度、文化、宗教和思想。&&&&&&&&文章称,日本学者对于“日本这个国家依靠中国大陆传来的文化得以诞生”的观点予以认同,但同时指出日本从隋朝开始就有了“进行朝贡但不接受册封”的独立意愿,而中国对此也表示接受。日方强调从废除遣唐使至江户时代,中国的影响力和轮廓逐渐淡薄,日本的独立自主性与日俱增。&&&&&&&&中方学者讨论认为,日本虽然曾尝试摆脱册封体制但却未能实现,并列举明朝时以臣下礼节进行朝贡贸易的室町幕府3代将军及足利义满为例。中方认为日本部分学者妄图否定日本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大陆文明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这一事实,抨击这是寻求强调日本文明独立性的“孤岛文明”的幻影。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55:36 &&
转载:《坂上之云》片头摘录    “这确实是个非常小的国家,她正在迎来自己的改革期。说她小,可能没有比明治元年的日本更小的国家了吧,说到她的产业,只有农业;说到她的人才,也仅有300年来读得起书的贵族们。”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人首次有了近代意义的自己的国家,每个人都成了国民,尽管尚不习惯于这一称呼,但是成为国民的日本人作为日本史上最初的体验者,也为这样的新鲜感而激动亢奋。倘若你不能理解这种过于强烈的亢奋,那你也无从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无论是什么社会阶层,什么家庭出生的孩子,只要你有为取得一定资格而必须具备的记忆力和耐力,就可以成为博士、官吏、军人、教师中的一员。”    “这个时代的乐观豁达,正是来自这种乐天主义。现在想来可能是非常滑稽的事情,一个除了米和绢布以外没有其他主要产业的国家,竟想和欧洲先进国家一般,拥有自己的海军,还想拥有同样的陆军,财政收支当然不可能持平。可是,无论如何也要建造一个近代国家的想法,正是明治维新的最大目的,也是维新后的新国民们的少年般的崇高理想。”    “这个故事正是讲述这个小小的国家,如何与欧洲最古老的大国之一的俄罗斯对抗的故事,所谓主人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小国――日本吧。”    “总之,我们暂且来追溯一下这三个人。在四国的伊予松山,有这样三个男人:出生于这古城的下城区的秋山真之,他策划并实施了毁灭被称为日俄战争中几近不可战胜的波罗的海舰队的战斗;而他的哥哥,秋山好古,培养了日本的骑兵,实现了打败被称为史上最强的骑兵的哥萨克骑兵团的奇迹;另一个人,就是被称为给日本古老的短诗型俳句短歌带来新风潮的中兴之祖的俳人,正冈子规。”    “他们三人,秉承着明治这一时代的脉搏,永远注视着前方大步前进。登高,坡顶自有青云;倘若正有一朵白云闪耀,那就望云爬坡吧!”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59:51 &&
&&&&转载:&&&&井真成墓志铭&&&&&&&&井真成墓志全文:&&&&赠尚衣奉御井公墓志文并序&&&&公姓井,字真成。国号日本,才称天纵。故能衔命远邦,驰聘上国。蹈礼乐,袭衣冠;束带立朝,难与俦矣。岂图强学不倦,问道未终;壑遇移舟,隙逢奔驷。以开元廿二年正月□日,乃终於官弟,春秋卅六。皇上哀伤,追崇有典;诏赠尚衣奉御,葬令官给。即以其年二月四日,窆於万年县I水东原,礼也。呜呼!素车晓引,丹硇邪В秽翟度速馔悄喝眨盖罱假獗固āF浯窃唬骸笆倌颂斐#ё仍斗剑恍渭嚷耢兑焱粒晔殪豆氏纭!&&&&&&&&墓志全图&&&&<img SRC="/photo//88024.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墓志盖&&&&<img SRC="/photo//88024.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墓志盖拓片&&&&<img SRC="/photo//88024.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墓志拓片&&&&<img SRC="/photo//88024.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举报 回复 &&&&作者:zhyg_239 时间: 17:53:00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1:13:43 &&
&&&&改变日本的遣唐使(转载)&&&&日,唯一一个日本遣唐使墓志在日本东京展出,日本天皇亲临参观。这方墓志重见天日之后,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遣唐使的研究热潮。墓志的主人是井真成,当年他随着日本第九次遣唐使的船队来到中国的时候,还是个19岁的青年。&&&&与井真成一道而来的还有日后成为李白挚友的阿倍仲麻吕,以及下道真备和大和长冈等人。他们都是日本中层官僚的子女,经过严格挑选,学识、样貌都达到才俊的标准。井真成在这方墓志上被形容为"才称天纵"。然而天才总被老天妒,公元734年,这位才能出众的遣唐使,因病死于长安,享年36岁。&&&&公元623年,也就是唐高祖武德六年,隋朝时来中国留学的日本学问僧惠齐、惠光,药师惠日、福因等人从中国经朝鲜半岛回到日本。归国后,他们上奏推古天皇:"留于唐国学者,皆学以成业,应唤。""大唐国者法式备定之珍国也,常须达。"意思是说留学于唐国的学者,都已经学习有成,应该召唤回国。而且大唐国是一个少有的法律完备的国家,我国应该常派人去学习。&&&&在这些学问僧的不断建议与努力下,公元630年,即唐贞观四年,日本舒明天皇向唐王朝第一次派出了遣唐使。从这年开始到895年的260多年间,日本一共任命了19次遣唐使,其中任命后因故没有成行的有3次,实际成行的16次。但是有一次遣唐使只到了朝鲜半岛,而其中有两次是作为送回唐朝专使的"送唐客使",另有一次是因遣唐使久久未归而特派使团前往迎接的"迎入唐使"。因此实际上名副其实的遣唐使一共12次。&&&&日本第一次派出的遣唐使团由正使犬上御田锹和副使惠日率领,这两个人都曾有入隋的经历,对中土事务非常熟悉。遣唐使团于631年11月抵达唐朝首都长安,唐太宗接见了使团成员,并于第二年派新州刺史高表仁为使臣护送回日本并进行回访。隋朝时留在中国的学问僧灵云、僧F、留学生胜鸟养等人也随使团返回阔别已久的故乡。&&&&得知唐使回访的消息后,舒明天皇非常重视,马上组织了一个盛大的欢迎团,率32艘船只,在难波津欢迎唐使的到来。然而,高表仁登岸后却与舒明天皇为礼节问题发生了争执。高表仁要求"天皇下御座,面北接受唐使国书",舒明天皇无法接受这个要求,双方相持不下,最后高表仁没有递交唐太宗的国书,而是立刻回国。回国后高表仁受到了唐太宗的严厉处分,不仅被罢免了官职,而且被罚没两年俸禄。史书评价他"无绥远才"。&&&&653年,孝德天皇派出了120人的赴唐使团前往唐朝。在这艘船上,有著名的学问僧道昭。道昭来到中国,拜玄奘法师为师,学习佛教的经、律、论,后成为日本的一代高僧。次年,孝德天皇又派去遣唐使经朝鲜半岛到长安朝贡。这次使团的副使依然由第一次遣唐使副使惠日担任,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惠日是一位很有贡献的人物。&&&&659年9月15日,齐明天皇派出的遣唐使团中由正使率领的船队在海上遭遇暴风,漂到中国南海的一个岛上。这次暴风夺去了大部分人的生命,只有5个人偷了岛上渔民的渔船到了中国的括州(今浙江温州一带)。而由副使率领的船队于9月22日顺利抵达中国,并于10月15日乘坐驿站的车辆驶往京城长安。途中得知唐高宗正在洛阳,便掉转方向来到洛阳向唐高宗朝贡。与这位副使同来的还有北海道一男一女两个阿依努人。阿依努人向唐高宗敬献了一张白鹿皮、三张弓、八十枝箭。&&&&早期遣唐使到中国的航海路线主要是沿朝鲜半岛的西岸北行,再沿辽东半岛东南岸南行,跨过渤海湾后在山东半岛的登州登陆,再由陆路前往长安。这条航线大部分是沿海岸航行,比较安全。公元670年到760年这近百年间改由从九州岛南下,沿种子岛、屋久岛、奄美诸岛,然后向西北横跨东海,最后在扬州登陆。这条航线主要航行于渺茫无边的东海上,危险性较大。从760年以后到停止派遣遣唐使前,航行路线改由九州西边的五岛列岛西南横渡东海,在明州(今宁波)登陆,然后转由大运河北上。&&&&遣唐使团的规模初期只有一二百人,到了中后期,人员增至500余人,最多一次曾达到651人。遣唐使团除了大使、副使等官员外,还有各类随从,而且每次都会带有若干名留学生和学问僧,这些人大多是日本通晓经史、才干出众的第一流人才。尤其是留学生和学问僧,均为国内的优秀人物。遣唐使团抵达唐境后,地方官员马上安排他们的食宿,然后上奏朝廷,而后派专差护送使团正、副使进长安,由内侍引导面见皇帝,呈上贡物,唐皇下诏嘉奖,给使臣授爵赏赐。&&&&260多年的遣唐使活动,推动了日本社会制度的革新,也深刻影响了日本人的文化与生活。遣唐使归国后,参与枢要,仿行唐制,如《大宝法令》就是以唐律令为规范制定的。还仿效唐朝教育制度,开设各类学校教授汉学,培养人才。818年,嵯峨天皇根据遣唐使菅啻原清公的建议,下诏改革礼仪,命"男女衣服皆依唐制",连历法、节令也积极仿效中国。&&&&公元895年,菅原道真向宇多天皇呈上《请令诸公卿议定遣唐使进止状》,请求停止派遣遣唐使团。宇多天皇采纳了他的建议。&&&&日本终止派遣遣唐使,这其中的原因除了遣唐使耗费巨大,唐朝政局动荡不安以外,经过近300年对唐文化的吸收与消化,日本已经基本上完成了自身的改革,对大唐文化学习的需求已不像最初那样迫切。在摆脱了来自中国的文化影响后,日本逐渐形成了具有日本本土特色的国风文化。&&&&原文地址: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1:20:00 &&
<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64707.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1:27:12 &&
&&&&&&&&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618年由李渊建立,定都长安(今西安)。627年,李世民登基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以后,武则天一度迁都洛阳15年以周代唐(690-705年),史称武周,705年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还都长安。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开创了全盛的“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后,国力日趋衰败。907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唐朝共历289年,20位皇帝。唐朝声誉远及海外,与南亚、西亚和欧洲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唐诗、科技、文化艺术极其繁盛,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1:39:53 &&
&&&&百度文库中有《新编日本通史》,后有附表时代 西历 天皇&#8226;年号 日本史先土器时代(?~1万年前)&& 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日本列岛形成。本全域出现原始人类活动。石器开始制作和使用。绳纹时代(1万年前~公元前三世纪)&& 绳纹土器、瓮棺出现。竖穴居住。陶制或木制的工艺品及屈葬、拔牙习俗盛行。母系氏族形成,出现原始农耕。弥生时代(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 稻作文传入、金属器出现、弥生土器发达。大陆系统的磨制石器、铁制工具、木制农具出现。稻作波及中国、四国、近畿、关东、东北等地区。大陆青铜技术和青铜器传入。公元前后,倭人分为百余国,来汉朝贡。 57&&汉光武帝赐倭奴国王印绶 “汉委奴国王”金印。 107&&倭国王帅升等献生口于汉安帝。 184前后&&倭国大乱,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以“事鬼道,能惑众”立,尊卑有差,收租税。 239&&卑弥呼遣使朝魏。魏赐号亲魏倭王。后倭女王壹与遣使朝晋,至413年为止中国史籍未见记载。古坟时代(4世纪初~6世纪中叶) 四世纪中期&&大和政权成立,在大和地区出现,埋葬有三角缘神兽镜等铜镜的大型古坟。须惠器制作及马具使用普及。博士王仁及阿知使主、弓月君等渡日。 404&&侵入朝鲜,与高句丽争战败北。 413 仁德 倭王{遣使贡方物。 425 仁德 倭王{遣司马曹达赴宋朝贡。 460 雄略 雄略天皇劝皇妃养蚕、诸国植桑。 478 雄略 倭国王武上表要求除正,宋顺帝封其为“安东大将军”等号。 527 继体&#8226;继体21 筑紫国造磐井之乱,翌年被平定。飞鸟时代(6世纪中叶~8世纪初) 538 钦明&#8226;钦明8 百济圣明王赠佛像、佛经于日。 562 钦明23 加罗(任那)被新罗灭。 587 用明2 苏我马子与圣德太子等合力灭物部守屋。 588 用明3 着手建立法兴寺(飞鸟寺)建立。 593 推古&#8226;推古2 4月圣德太子摄政,翌年颁行佛教兴隆之诏。 600 推古8 日本攻占新罗五城。初次遣使赴隋朝贡。 603 推古11 12月制定冠位12阶。翌年4月制定宪法17条。 607 推古15 7月遣小野妹子赴隋朝贡。法隆寺建立。 608 推古16 9月小野妹子送裴世清回国,留学生(僧)高向玄理等8人随行。 614 推古22 6月遣犬上御田秋使于隋。 618 推古26 6月高句丽遣使于日。 620 推古28 圣德太子与苏我马子等编《天皇记》、《国记》。 630 舒明&#8226;舒明2 8月第一次遣唐使派遣。 645 孝德&#8226;大化元 6月中大兄皇子、中臣镰足等杀苏我入鹿,孝德天皇即位,改元大化。翌年1月颁布改新之诏。 663 天智&#8226;天智2 日与百济联军被唐与新罗联军大败于白村江。 672 弘文&#8226;弘文2 壬申之乱。 684 天武&#8226;天武12 制定八色之姓。 694 持统&#8226;持统8 6月迁都藤原宫 701 文武&#8226;大宝元 完成《大宝律令》,翌年颁行。奈良时代(8世纪初~8世纪末) 710 元明&#8226;和铜3 3月迁都平城京。 712 和铜5 1月太安万侣等撰上《古事记》。 718 元正&#8226;养老2 制定《养老律令》(757年颁行)。 720 养老4 5月舍人亲王撰上《日本书纪》。 727 圣武&#8226;神龟4 12月渤海使首次来日至出羽。 740 天平12 9月藤原广嗣变乱被杀。 741 天平13 3月国分寺、国分尼寺建立之诏颁布。 753 孝谦&#8226;天平胜宝5 12月鉴真至日,传律宗。 759 淳仁&#8226;天平宝字3 8月鉴真建唐招提寺及药师如来像。时大伴家持编《万叶集》。 764 天平宝字8 9月惠美押胜之乱。10月天皇被流放淡路。 765 天平宝字9 8月禁止新垦田私有。10月道镜为太政大臣禅师。平安时代(8世纪末~12世纪末) 794 桓武&#8226;延历13 10月迁都平安京。 797 延历16 藤原继绳等撰上《续日本纪》。 810 嵯峨&#8226;弘仁元 3月设藏人所。10月藤原药子之变。 842 仁明&#8226;承和9 承和之乱。 858 清和&#8226;贞观元 8月藤原良房行摄政职务。至1086年止为藤原氏摄关政治时期。 866 贞观8 9月应天门之变。 894 宇多&#8226;宽平6 8月以菅原道真为遣唐大使,9月派遣中止。 902 醍醐&#8226;延喜2 3月颁布《延喜庄园整理令》。 927 延长5 12月《延喜式》完成。 935 朱雀&#8226;承平5 2月平将门之乱。 1003 一条&#8226;长保5 紫式部完成《源氏物语》。 1086 堀河&#8226;应德3 11月白河上皇开始院政,院政登台。 1156 后白河&#8226;保元元 7月保元之乱。 1185 后鸟羽&#8226;文治元 3月坛之浦之战,平氏灭亡。镰仓时代(12世纪末~14世纪30年代) 1192 建久2 7月源赖朝任征夷大将军。 1219 顺德&#8226;承久元 1月源实朝被杀,源氏亡。 1221 仲恭&#8226;承久3 5月承久之乱,后鸟羽等三上皇被流放。 1232 西条&#8226;贞永元 8月制定《御成败式目》(即《贞永式目》)。 1252 后深草&#8226;建长4 2月幕府以宗尊亲王为将军。 1267 龟山&#8226;文永5 1月蒙古使节至大宰府。3月北条时宗任执权。 1274 文永11 10月文永之役。 1279 后宇多&#8226;弘安2 6月宋僧无学祖元应招赴日。7月斩元使于博多。 1281 弘安4 7月弘安之役。 1285 弘安8 11月霜月骚动。得宗专制化。 1292 伏见&#8226;正应5 10月日商船至元求贸易。高丽使带来国书。 1293 正应6 3月镇西探题设置。4月平禅门之乱。 1317 花园&#8226;文保元 4月文保和谈,提案皇位两统迭立。 1325 后醍醐&#8226;元亨元 12月院政废止,天皇亲政。 1331 元弘元 5月元弘之变。 1333 元弘3 5月镰仓被攻略,镰仓幕府灭亡。室町时代(14世纪30年代~16世纪70年代) 1336 延元元 11月《建武式目》制定,室町幕府成立。12月天皇巡幸吉野,南北朝分立。 1338 延元3 8月足利尊氏任征夷大将军。 1392 后小松&#8226;明德3 10月南北朝统一。 1401 应永8 5月义满遣肥富某、僧祖阿等赴明,是为第一次遣明船。世阿弥作《风姿花传》。 1404 应永18 与明勘合贸易开始。 1432 后花园&#8226;永享4 8月足利义教至兵库观赏遣明船,明日国交恢复 1467 后土御门&#8226;应仁元 5月应仁之乱开始(1477年结束)。 1485 文明17 12月山城国一揆。翌年,雪舟作《山水长卷》。 1543 后奈良&#8226;天文12 8月葡萄牙人来种子岛,传来铁炮。时狩野元信作《花鸟山水图》。 1560 正亲町&#8226;永禄3 5月桶狭间之战。 1573 天正元 织田信长追放将军足利义昭,室町幕府灭亡。安土桃山时代(16世纪70年代~17世纪) 1576 天正4 2月织田信长筑安土城居住。 1582 天正10 6月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自杀。 1590 后阳成&#8226;天正18 7月丰臣秀吉统一全国。印刷机传入。 1592 文禄元 文禄之役。3月颁行人扫令(全国人口调查)。 1597 庆长2 庆长之役。翌年丰臣秀吉死,日军退出朝鲜。 1600 庆长5 9月关原之战。颁行《贞观政要》江户时代(17世纪初~19世纪60年代) 1603 庆长8 2月德川家康任征夷大将军,江户幕府成立。 1609 庆长14 在平户置商馆,开始与荷兰贸易。 1612 后水尾&#8226;庆长17 3月幕府禁止基督教。 1613 庆长18 9月庆长派遣赴欧使节。 1615 元和元 4月大坂夏之阵,丰臣氏灭亡。7月制定《武家诸法度》、《禁中并公家诸法度》。 1616 元和2 8月中国以外的外国船来航限定于平户和长崎。 1624 宽永元 3月与西班牙断交,12月朝鲜使谒见德川家光。 1633 明正&#8226;宽永10 2月禁止奉书船以外的日本船渡航,禁止在外5年以上的日本人归国。 1635 宽永12 5月禁止海外渡航合海外日本人归国。朱印船贸易终止。6月改定《武家诸法度》。 1636 宽永13 5月在长崎筑出岛,移葡萄牙人居住。 1637 宽永14 10月岛原之乱,翌年结束。 1639 宽永16 7月禁止葡萄牙人船来航。 1641 宽永18 4月荷兰商馆移往长崎出岛。 1657 后西&#8226;明历3 1月明历大火。德川光国开始编篡《大日本史》。 1665 灵元&#8226;宽文5 7月废止大名人质制,并制定《诸宗寺院诸法度》。 1715 中御门&#8226;正德5 1月制定《海舶互市新例》(即《长崎新令》)。 1716 享保元 享保改革开始。 1720 享保5 12月置浦贺奉行。基督教以外的洋书输入解禁。 1749 桃园&#8226;宽延2 1月增加长崎的中国船贸易。 1758 宝历8 7月宝历事件。长州、熊本等藩实施藩政改革。 1778 后桃园&#8226;安永7 6月俄船来航,至松前藩要求通商(翌年12月拒绝)。时,本居宣长《古事记传》上卷刊行。 1787 光格&#8226;天明7 5月天明饥荒暴动。 1790 宽政2 5月宽政异学之禁。9月限制荷兰贸易。 1792 宽政4 9月俄使腊克斯曼至根室要求通商。11月命诸国加强海防。 1804 文化元 9月俄使至长崎要求通商。 1833 仁孝&#8226;天保4 天保大饥谨。 1837 天保8 2月大盐平八郎起义。 1841 天保12 5月天保改革开始。 1844 弘化元 7月荷兰国王劝告幕府开国(翌年谢绝)。 1853 孝明&#8226;嘉永6 6美国使培理率舰至浦贺。7月俄国使节璞查廷率舰至长崎。 1854 安政元 1月培理再度来航。3月《日美亲善条约》、8月《日英亲善条约》、12月《日俄亲善条约》签订。 1858 安政5 1月奏请《日美亲善条》敕许。6月《日美修好通商条约》调印。9月安政大狱。 1860 万延元 3月樱田门外之变。 1863 文久3 7月萨英战争。8月八月十八日政变。 1867 庆应3 10月德川庆喜大政奉还。12月(阳历1868年1月)颁布《王政复古大号令》。明治时代(19世纪60年代~20世纪10代初) 1868 明治&#8226;明治元 1月鸟羽伏见之战(戊辰战争)。3月颁布五条誓文、五榜揭示。9月明治改元,定一世一元之制。颁行《神佛分离令》(后开展废佛毁释运动)。 1869 明治2 6月允许诸藩主版籍奉还,任命各知藩事。 1871 明治4 4月颁布户籍法(壬申户籍,翌年实施)。7月废藩置县。11月岩仓具视一行欧美考察。 1873 明治6 1月征兵令布告。9月岩仓全权大使一行归国。10月征韩派败北,西乡隆盛下野。明六社成立。 1875 明治8 5月签订《桦太千岛交换条约》。9月江华岛事件。 1876 明治9 2月签订《江华岛条约》。10月神风连之乱。 1877 明治10 2月西南战争。4月东京大学成立。莫尔斯发现大森贝冢。 1881 明治14 10月明治十四年政变。敕谕开设国会。自由党结成。民权结社的设立和宪法案起草活跃。 1885 明治18 4月《天津条约》。11月大阪事件。12月废太政官制,采用内阁制。 1889 明治22 2月公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和《皇室典范》。 1890 明治23 10月发布《教育敕语》。11月第一次帝国会议。 1894 明治27 8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895 明治28 4月《马关条约》签订。德法俄三国干涉。 1900 明治33 3月公布《治安警察法》。6月决定派兵镇压清义和团运动。 1904 明治37 2月日俄战争爆发。5月政府发表社会主义取缔强化方针。 1905 明治38 9月日俄签订《朴茨茅斯条约》。9月日比谷事件。 1910 明治43 8月吞并韩国,改称朝鲜。10月设置朝鲜总督。 1911 明治44 1月大逆事件判决12名执行死刑。大正时代(20世纪10代初~20世纪20年代) 1912 大正&#8226;大正元 9月明治天皇大葬,乃木希典夫妻殉死。嘉仁亲王继位,改元大正。12月第一次护宪运动。首次参加奥林匹克大会(第5届)。 1913 大正2 2月大正政变。10月承认中华民国。 1914 大正3 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8月对德宣战。 1915 大正4 1月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 1917 大正6 1月西原借款。11月《石井&#8226;蓝石协定》签订。 1921 大正10 12月华盛顿会议签订日美英法四国条约。 1923 大正12 9月关东大地震。12月虎之门事件。 1925 大正14 4月公布《治安维持法》。5月公布《普通选举法》。昭和时代(20世纪20年代~20世纪80年代末) 1927 昭和&#8226;昭和2 3月金融恐慌爆发。6月东方会议召开。 1930 昭和5 1月参加伦敦海军军缩会议。实施金解禁。 1931 昭和6 9月柳条湖事件(九&#8226;一八事变)。 1932 昭和7 1月上海事变(一&#8226;二八事变)。5月五月事件。 1933 昭和8 3月宣告退出国际联盟。 1936 昭和11 2月二&#8226;二六事件。 1937 昭和12 7月卢沟桥事件。12月南京大屠杀。 1938 昭和13 1月近卫发表声明。4月公布《国家总动员法》。 1940 昭和15 10月大政赞翼会成立。11月大日本产业报国会创立。 1941 昭和16 10月东条英机内阁成立。12月奇袭珍珠港,对美宣战。 1944 昭和19 7月东条英机内阁辞职。10月神风突击队编成。发表军事教育全面强化方案。 1945 昭和20 4月美军登陆冲绳。8月原子弹在广岛、长崎爆炸。苏联对日宣战。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9月签订投降文书。10月废止治安维持法。 1946 昭和21 1月天皇发表《人间宣言》。11月《日本国宪法》公布。 1947 昭和22 3月《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公布。4月《劳动基本法》公布。5月《日本国宪法》施行。 1948 昭和23 3月民主自由党成立。11月远东国际军事裁判。 1950 昭和25 8月设置警察预备队。公布《文化财保护法》。特需经济景气。 1951 昭和26 9月《对日和平条约》、《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签订。 1955 昭和30 5月《中日民间贸易协定》签订。12月《原子力基本法》公布。神武景经济气。 1960 昭和35 1月《日美新安保条约》签订。9月政府发表所得倍增、高度增长政策。 1964 昭和39 2月《日苏贸易协定》签订。10月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东京举行。 1970 昭和45 2月签订《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6月声明《日美安保条约》自动延长。日本万国博览会举行。 1972 昭和47 9月田中首相访问中国,发表中日共同声明。田中首相发表《日本列岛改造论》。 1973 昭和48 10月爆发石油危机。 1974 昭和49 1月签订《中日贸易协定》。佐藤荣作获诺贝尔和平奖。 1978 昭和53 8月在北京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稻荷山古坟出土铁剑。 1982 昭和57 7月中国政府认为日本历史教科书的记述违反中日共同声明而提出抗议。 1984 昭和59 1月作为现职首相二战后中曾根首相最初参拜靖国神社。 1987 昭和62 3月国铁民营化。11月日本航空完全民营化。平成时代(20纪80年代末~) 1989 平成&#8226;平成元 1月裕仁天皇逝世。明仁皇太子继位。改年号为“平成”。4月联合国军缩会议在京都举行。 1992 平成4 1月宫泽首相访韩,就从军慰安妇问题正式道歉。5月外国人入境法改正案成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01:04 &&
QQYWF空间 > 建武知识 > 正文建武东汉光武帝刘秀…西晋惠帝中国日本历史年号 - 建武知识大全   105 次浏览  搜搜百科-建武在历史上被多个政权用作年号名称。目录1东汉光武帝刘秀…2西晋惠帝司马衷…3东晋元帝司马睿…4后赵武帝石虎的…5西燕帝慕容忠的…6南朝齐明帝萧鸾…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年号  建武(元年:25年六月 - 末年:56年四月)是东汉皇帝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一个年号,也是东汉的第一个年号。共计32年。  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建武只到三十一年。次年写为中元元年,后面又写有“改年为中元”。司马彪《续汉书?祭祀志》“以建武三十二年为建武中元元年”。  更始三年(25年)九月,赤眉军攻入长安,汉更始帝逃走,该政权灭亡。十月,投降赤眉,将玺绶送给赤眉拥立的皇帝刘盆子。同年六月,刘秀称帝,国号汉,是为东汉,年号建武。  纪年  建武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七年 八年 九年 十年  公元 25年 26年 27年 28年 29年 30年 31年 32年 33年 34年  干支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建武 十一年 十二年 十三年 十四年 十五年 十六年 十七年 十八年 十九年 二十年  公元 35年 36年 37年 38年 39年 40年 41年 42年 43年 44年  干支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建武 二十一年 二十二年 二十三年 二十四年 二十五年 二十六年 二十七年 二十八年 二十九年 三十年  公元 45年 46年 47年 48年 49年 50年 51年 52年 53年 54年  干支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建武 三十一年 三十二年  公元 55年 56年  干支 乙卯 丙辰  同一时期存在的其他年号  更始:汉更始帝刘玄年号,23年二月-25年九月  汉复:隗嚣年号,23年七月-34年十月  龙兴:公孙述年号:25年四月-36年十一月  建世:刘盆子年号,25年六月-27年闰正月西晋惠帝司马衷的年号  建武(304年七月-十一月)是西晋皇帝晋惠帝司马衷的第八个年号。共计5个月。  永安元年七月改元建武元年,同年十一月复称永安。  纪年  建武 元年  公元 304年  干支 甲子  同一时期存在的其他政权的年号  建初(303年-304年九月):成汉政权李特的年号  建兴(304年十月-306年六月):成汉政权李雄的年号  元熙(304年十月-308年九月):前赵政权刘渊的年号东晋元帝司马睿的年号  建武(317年三月-318年三月)是东晋皇帝晋元帝司马睿的第一个年号,共计2年。这也是东晋的第一个年号。  317年三月晋元帝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改元建武。二年三月司马睿才正式登基,同时改元大兴元年。  纪年  建武 元年 二年  公元 317年 318年  干支 丁丑 戊寅  同一时期存在的其他政权的年号  玉衡(311年-334年):成汉政权李雄的年号  麟嘉(316年十一月-318年六月):前赵政权刘聪的年号  建兴:前凉政权年号后赵武帝石虎的年号  建武(335年-348年)是十六国时期后赵政权后赵武帝石虎的第一个年号,共计14年。  纪年  建武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七年 八年 九年 十年  公元 335年 336年 337年 338年 339年 340年 341年 342年 343年 344年  干支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建武 十一年 十二年 十三年 十四年  公元 345年 346年 347年 348年  干支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  咸康(335年-342年):东晋皇帝晋成帝司马衍的年号  建元(343年-344年):东晋皇帝晋康帝司马岳的年号  永和(345年-356年):东晋皇帝晋穆帝司马聃的年号  建兴:前凉政权年号  玉恒(335年-338年三月):成汉政权李期年号  汉兴(338年四月-343年):成汉政权李寿年号  太和(344年-346年九月):成汉政权李势年号  嘉宁(346年十月-347年三月):成汉政权李势年号  龙兴(337年七月):后赵时期农民起义领袖侯子光年号  建国(338年十一月-376年):代政权拓跋什翼犍年号西燕帝慕容忠的年号  建武(386年三月―386年九月)是西燕君主慕容忠的年号,共计7个月。  纪年  建武 元年  公元 386年  干支 丙戌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  凤凰(386年二月-十一月):张大豫自立年号  太元(376年正月-396年十二月):东晋皇帝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年号  太安(385年八月-386年十月):前秦政权苻丕年号  白雀(384年四月-386年四月):后秦政权姚苌年号  建初(386年四月-394年四月):后秦政权姚苌年号  建义(385年九月-388年六月):西秦政权乞伏国仁年号  建兴(386年二月-396年四月):后燕政权慕容垂年号  登国(386年-396年六月):北魏政权拓跋圭年号南朝齐明帝萧鸾的年号  建武(494年十月―498年四月)是南朝齐齐明帝萧鸾的年号,共5年。  纪年  建武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公元 494年 495年 496年 497年 498年  干支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  太和(477年正月-499年十二月):北魏政权北魏孝文帝元宏年号  太安(492年-505年):柔然政权候其伏代库者可汗郁久闾那盖年号北魏北海王元颢的年号  建武(529年五月―闰六月)是北魏北海王元颢的年号,共计三个月。  纪年  建武 元年  公元 529年  干支 己酉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  大通(527年三月―529年九月):南朝梁梁武帝萧衍的年号  永安(528年九月―530年十月):北魏政权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年号  神嘉(525年十二月―535年三月):北魏时期领导刘蠡升年号  神兽(528年七月―530年四月):北魏时期领导万俟丑奴年号  甘露:高昌政权麴光年号日本后醍醐天皇的年号   建武(1334年一月二十九日至1338年八月二十八日)是日本的年号之一。这个时代的天皇是后醍醐天皇与光明天皇。  改元  元弘四年(正庆三年)一月二十九日(日)改元建武  建武三年二月二十九日(日)改元延元  建武五年(延元三年)八月二十八日(日)改元历应  出处  《后汉书》  纪年  建武 南朝年号 公元 干支  元年 1334年 甲戌  二年 1335年 乙亥  三年 延元元年 1336年 丙子  四年 延元二年 1337年 丁丑  五年 延元三年 1338年 戊寅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之纪年  延元(1336年二月二十九日至1340年四月二十八日):后醍醐天皇与后村上天皇之年号  元统(1333年十月―1335年十一月):元―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之年号  至元(1335年十一月―1340年十二月):元―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之年号  赤符(1337年正月―七月):元朝时期―朱光卿之年号  开v(1329年―1341年):陈朝―陈宪宗陈旺之年号本文由
提供,原文地址: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07:00 &&
&&&&转载:日本历史大事年表简短版(中国历史纪年对照)&&&& 07:53:18 &&&&# 大和时代(250年-710年)&&&&&&又分为古坟时代( 250C538年)(三国魏少帝嘉平二年-南朝梁武帝大同四年)和飞鸟时代 (538C710年)。&&&&&&日本本土还没形成一个集权式或分权式的政府体系,仍是以部落为中心。&&&&&&佛教传入日本&&&&&&圣德太子(574年-622年)(南朝陈宣帝太建六年-唐高祖武德五年)模拟隋朝提出十七条宪法。# 奈良时代(710年―794年)(唐睿宗景云元年-唐德宗贞元十年)&&&&&&710年(元明天皇和铜三年): 元明天皇w都至平城京(奈良)。&&&&&&753年(孝谦天皇天平胜宝五年/唐玄宗天宝十二年): 鉴真第六次东渡。&&&&&&794年(桓武天皇延历十三年): 桓武天皇w都至平安京(京都)。# 平安时代 (794年C1185年)(唐德宗贞元十年-南宋孝宗淳熙十二年)&&&&&&日本古代最后一个时代。&&&&&&1001年至1008年(一条天皇长保三年至一条天皇宽弘五年/北宋真宗咸平四年至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源氏物语》成书。&&&&&&1167年:(六条天皇仁安二年/南宋孝宗乾道三年):平清盛任太政大臣〈平氏全盛期〉。&&&&&&1180年至1185年(南宋孝宗淳熙七年至十二年):源平合战,平家灭亡。# 镰仓时代(1185年―1333年)(南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元文宗至顺四年)&&&&&&1192年(南宋光宗绍熙三年):源赖朝任征夷大将军,镰仓幕府政权开始。日本幕府政治制度开始,并绵延700余年。&&&&&&1203年(南宋宁宗嘉泰三年):源赖家被北条时政所杀。北条时政任执权。&&&&&&1333年(元文宗至顺四年):足利高氏倒戈,攻下镰仓,最后一代执权北条高时自杀,镰仓幕府〈北条氏〉灭亡。后醍醐天皇返回京都。# 建武新政 (年)# 室町时代(1336年-1573年)(元惠宗至元二年-明神宗万历元年)&&&&&&又分为两个阶段:南北朝时代(1336年-1392年)和战国时代(年)。&&&&&&1336年:足利尊氏任征夷大将军,北朝建立。&&&&&&1392年(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南北朝统一〈北朝胜〉。&&&&&&1467年(明宪宗成化三年):应仁之乱,战国时代开始。&&&&&&1560年(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桶狭间之役〈织田信长讨伐今川义元〉。&&&&&&1573年(明神宗万历元年):织田信长追击足利义昭,室町幕府灭亡。# 安土桃山时代(1573年-1603年)(明神宗万历元年-明神宗万历三十一年)&&&&&&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称霸日本。&&&&&&1582年(明神宗万历十年):本能寺之变〈明智光秀杀织田信长〉。&&&&&&1600年(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关原之战。德川家康取得统治权。# 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明神宗万历三十一年-清同治帝同治六年)&&&&&&1603年(明神宗万历三十一年):德川家康任征夷大将军〈江户幕府确立〉。&&&&&&1867年(清同治帝同治六年):大政奉还。幕府时代结束。# 近现代(1868年-现在)(清同治帝同治七年-现在)&&&&&&1868年至1912年:明治时代。&&&&&&1868年(清同治帝同治七年):明治维新开始。&&&&&&1912年至1926年:大正时代。&&&&&&1926年至1989年:昭和时代。&&&&&&1989年至今:平成时代。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13:12 &&
&&&&鉴真东渡&&&&&&&&求助编辑百科名片&&&&唐代赴日传法名僧。日本常称为“过海大师”p“唐大和尚”。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十四岁(一说十六岁)于扬州大明寺出家。曾巡游长安p洛阳。回扬州后,修崇福寺p奉法寺等大殿,造塔塑像,宣讲律藏。四十余年间,为俗人剃度,传授戒律,先后达四万余人,江淮间尊为授戒大师。 &&&&当时,日本佛教戒律不完备,僧人不能按照律仪受戒。733年(日本天平五年),僧人荣p普照随遣唐使入唐,邀请高僧去传授戒律。访求十年,决定邀请鉴真。742年(唐天宝元年)鉴真不顾弟子们劝阻,毅然应请,决心东渡。由于地方官阻挠和海上风涛险恶,先后四次都未能成行。第五次漂流到海南岛,荣病死,鉴真双目失明,751年(唐天宝十载)又回到扬州。&&&&名垂青史&&&&鉴真请经墨迹经过十二年努力,鉴真终于在753年(唐天宝十二载)冬搭乘日本遣唐使团的船东渡,同行弟子中包括尼三人和胡人安如宝p昆仑人军法力p占婆人善所。鉴真所乘船于754年1月17日(日本天平胜宝五年十二月二十)到达萨摩国川边郡秋妻屋浦(今鹿儿岛县川边郡秋目浦),一个多月后(754年3月2日)在盛大隆重的欢迎下进入首都奈良。 &&&&当年(日本天平胜宝六年),鉴真在奈良东大寺设立戒坛,日本僧人在称为“三师七证”的十位和尚参加下出唐招提寺鉴真墓塔 日本奈良家受戒,此为日本正规受戒之始。天皇任命鉴真为大僧都,成为日本律宗始祖。759年(日本天平宝字三年)他建立的唐招提寺开基。鉴真携带不少佛经p佛像p佛具等到日本,虽已双目失明,还能协助校订写本佛经的讹误,用嗅觉鉴定草药。同行弟子有的擅长雕塑p绘画p建筑等,传播了唐朝文化。 &&&&763年(日本天平宝字七年p唐广德元年)鉴真圆寂。他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弟子为他所塑干漆夹像,一千二百余年来,始终受到日本人民的景仰。1980年,日本曾送这座塑像短期来华,成为中日友好关系史上的佳话。
共 2524 次点击,19 个回复& 1
本版块主题总数:39494 / 帖子总数:489489
今日论坛共发帖:7961 / 昨日发帖:34461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凯迪海南&&├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重庆会馆&&├猫眼观渝&&├山城拍客&&├重庆教育&&├巴渝情缘&&├猫人游记&&├健康养生&&├重庆车友&&├两江房产&&├渝民新婚&&├麻辣吃货&&├渝财有道&&├时尚渝女&&├公益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帖]遣唐使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鉴真东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