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赚钱快的路子有没有年赚三百万烧饼大姐在哪里?

舌尖上的定襄县,忻州市定襄县小吃美食介绍是什么?

定襄蒸肉,传统名吃,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原为宫廷御膳秘方配置,历代宫廷御苑将它视为珍品。后流入民间,遂成筵席佳肴。食材主要以精瘦猪肉为主,辅以淀粉、植物油及各种调味品制成。具有肉香扑鼻,多食不腻等特点。

黄烧饼是定襄县地方风味食品之一,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它是一种面制炉烤的实心扁圆形饼子,直径约三寸,厚半寸,整体厚薄均匀,油而不腻,酥而不硬,软而不紧,甜而不淡,嚼而不粘,具有独特的香、甜、软、脆,以及利口等特点。

定襄甜瓜是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的特产。定襄县产出的甜瓜皮薄肉厚,香甜脆嫩,多汁爽口,颇受百姓喜爱。定襄甜瓜是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定襄荞面河捞,除具有汤清味美,浓香宜人、冷热均可,四季皆宜等特点外;还有利口开胃、增强食欲的功效。

东峪柿子主要以磨盘柿著称,该区共有柿树1万余株,年产量增加到850吨,该地的柿果色泽美观,味甜汁多,鲜美,是高产的木本粮食,富有较高营养价值。

舌尖上的定襄县,忻州市定襄县小吃美食介绍?

定襄蒸肉是山西定襄塞北的一种特色名吃,相传为当地进贡宫廷之贡品,现在也是当地民间宴席必备佳肴之一。

食材主要以精瘦猪肉为主,辅以淀粉、植物油及各种调味品制成。具有肉香扑鼻,多食不腻等特点。

定襄黄烧饼隶属山西十大特色名饼之一。它是一种面制炉烤的实心扁圆形饼子。

直径约三寸,厚半寸,整体厚薄均匀,油而不腻,酥而不硬,软而不紧,甜而不淡,嚼而不粘,具有独特的香、甜、软、脆,以及利口等特点。

定襄荞面河捞定襄荞面河捞,具有汤清味美,浓香宜人、冷热均可,四季皆宜等特点。

自古以来便有“闻香下马,知味停车”吸引远近顾客之说。

忻州市定襄县小吃美食介绍有哪些?

忻州市定襄县小吃美食介绍有:

莜面鱼鱼是一道山西比较出名的莜面做成的面食,在山西的不少地方都比较流行,制作简单、营养丰富,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可以汤食,也可以炒面鱼鱼,味道都很不错。

黄烧饼是定襄县地方风味食品之一,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它是一种面制炉烤的实心扁圆形饼子,直径约三寸,厚半寸,整体厚薄均匀,油而不腻,酥而不硬,软而不紧,甜而不淡,嚼而不粘,具有独特的香、甜、软、脆,以及利口等特点。

定襄甜瓜是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的特产。定襄县产出的甜瓜皮薄肉厚,香甜脆嫩,多汁爽口,颇受百姓喜爱。定襄甜瓜是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定襄荞面河捞,除具有汤清味美,浓香宜人、冷热均可,四季皆宜等特点外;还有利口开胃、增强食欲的功效。

东峪柿子主要以磨盘柿著称,该区共有柿树1万余株,年产量增加到850吨,该地的柿果色泽美观,味甜汁多,鲜美,是高产的木本粮食,富有较高营养价值。

定襄蒸肉是山西定襄塞北的一种汉族名吃,相传为当地进贡宫廷之贡品,也是当地民间宴席必备佳肴之一。食材主要以精瘦猪肉为主,辅以淀粉、植物油及各种调味品制成。具有肉香扑鼻,多食不腻等特点。

莜面栲栳栳,是山西十大面食之一。其中忻州的做法最典型:将莜面加一倍开水或冷水和制,用手掌在光滑的板面上推一个,食指卷一个,做成如“猫耳朵”似的筒状形,长寸许、薄如叶、色淡黄。

保德碗托是山西省忻州保德县的一种汉族传统小吃。风味独特,为小吃之上品。碗托,顾名思义是将荞麦面制成的糊放入碗中,上笼蒸熟晾凉后,拔出一个和碗形状相似的“托”来。

高梁面鱼鱼在晋北的忻州、定襄、五台、原平、代县一带是家常饭。主妇们将和好的面挤成枣样大小的剂子,两手同时从大案两头搓起,成细若香头的小鱼,蒸好浇上汤菜食之。

忻州瓦酥形状似瓦,故名"瓦酥"。瓦酥制作历史悠久,始于明末清初。在清朝时,慈禧太后品尝后,龙颜大开,赐名为"龙凤瓦酥"。瓦酥以其质酥脆,味香郁,堪称炉食中一绝。

50种忻州本地美食,你吃过哪几种?

面食制作精巧、花样众多

忻州小吃丰富,种类较多

吃过五十种,才算是忻州人!

忻州的瓦酥名声大振,成为山西地地道道的名特产品。瓦酥以其质酥脆,味香郁,堪称炉食一绝。常食有建胃壮身的功用,且物美价廉,久存而色味不变,成为广大食客喜食的饼类之一。

原平锅魁因在 历史 夺当地炉食之魁而得名,其状若块,约三寸长,寸许宽,卷边滚圆。不包馅的称空心锅魁,包馅的另有名称。应市的多是甜馅锅魁,最上乘的是玫澄锅魁。锅魁饼面橙黄色,具有香、甜、酥、脆的特点,加之包馅的不同,又各具风味,使人久食不厌。

“高粱面鱼鱼”是高粱面团放在案板上用手搓制成光滑如“小鱼”般的形体,是山西晋中、吕梁、晋北忻州地区百姓粗粮细做的经典面食,尤其是忻州一带,这是人们招待客人的“佳肴”。因山西人叫“高粱面”为“红面”,因此,“高粱面鱼鱼”也叫“红面鱼鱼”。

酸粥能开胃健脾,护肤美容,妙不可言。相传河曲这一带的妇女即使不用化妆品,皮肤也白嫩细腻的原因就在于此。

保德碗托又名灌肠。是用荞麦面制成的荞面碗托,分白面碗托和荞面碗托,以特殊的加工方法蒸制而成。其晶莹光亮,粉白微青,质地精细、柔软、光滑、细嫩,清香利口,风味独特,是忻州地区风味小吃之上品。

代县麻片是一种美味可口的特色传统名点。在清代颇有名声,并有面铺专营此业,生意兴隆。其片有二寸长,半寸宽,色淡黄,薄如叶,质脆味香,驰誉省内外。暇时小食三片五片,美口止饥,耐人寻味。

疤饼,是山西别具一格的特色风味饼食,名闻遐迩。因饼上遍布疤痕而得名,亦名籽饼,圆饼呈金黄色,面皮上均匀地布满圆形小坑,状若疤痕,其味香甜,其质酥脆。

制作方法是取猪的红熟肉,加土豆、粉条、豆腐和调味作料。在高压锅里炖足够长时间,直到肉和土豆炖烂为止,老幼皆宜食用。 

神池麻花是山西省神池县特色传统名点,色泽金黄,香甜酥脆,根大股匀。看去色鲜美,闻之香扑鼻,吃起来脆而不硬,酥而不散,香甜耐嚼,回味无穷。神池麻花在食品业中著称甚久,蜚声北方各地。

代县特产多,尤以黄酒最为出名。早在宋代酒业专著,《西游记》中就有代州黄酒的记载,上世纪90年代代州黄酒曾畅销华北市场,成为当时酒类消费 时尚 。2008年,代县黄酒酿造技术成功入选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定襄蒸肉是山西定襄塞北的一种特色名吃,相传为当地进贡宫廷之贡品,现在也是当地民间宴席必备佳肴之一。食材主要以精瘦猪肉为主,辅以淀粉、植物油及各种调味品制成。具有肉香扑鼻,多食不腻等特点。

忻州香瓜是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的特产。忻府区种植香瓜 历史 悠久,据县志记载,民国24 年开始种植,因其甜、脆、沙而名声在外,有“瓜田十里香”“知味停车,闻香下马”的美誉。忻州香瓜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黄米本是北方一种粮食,照字典的解释,是去了壳的黍子的果实,比小米稍大,颜色淡黄,煮熟后很黏。黄米、小米同出北方,主要产于黄土高原,但在北方人眼里,黄米是要高于小米的。人们拿它当江米使,有些地方还拿它做糕待客。初加工时就能做出许多花样,再细加工,或煎,或炸。黄米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有营养的粗粮。

神池羊肉具有香味浓郁的特点,其肉质鲜嫩、肥瘦相间、肥而不腻、食之爽口。煮沸后肉汤透明澄清,脂肪具有清香之味,食而不腻。

神池胡麻籽粒扁平,前端鸟嘴状,表面平滑,色泽紫黑光亮、较肥大(长3-5mm,千粒重6.8-7克,比异地胡麻高0.83g左右),耐贮藏,脱水快,抗虫蛀,出油率高,所以神池胡麻籽品质独特,清光绪《神池县志》载:“胡麻,子肥大,其色紫黑,甚佳”。

忻州糯玉米,山西省忻州市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忻州地处山西省北中部,是中国最早引进种植糯玉米并加工的地区,忻州又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其温度和光照条件极适宜于甜糯玉米的生长发育所需气象条件,同时忻州昼夜温差大形成甜糯玉米糖份积累多,香甜软糯,品质极佳。忻州甜糯玉米集杂粮、蔬菜、水果三性为一体,倍受人们青睐,在全国享盛誉。

用柏籽羊肉做成的肉菜、肉馅,不膻不腻,而且有一种柏树的馨香,风味独特,回味无穷。“柏籽羊肉”,除具有一般羊肉所包含的营养成分外,还含有八种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吃了这种肉,能调血理气,安神补心。

走进孙家湾村,只见大街小巷和家家户户的院落里,都生长了一种全市少见的树种——香椿。香椿树自古有之,香椿菜从来都是一道上等的 美食 。虽然无籍可查,但据孙家湾人说,他们村的香椿曾经还是专供宫庭制膳的贡品。香椿的“香”是一种特别的香,究竟怎样特别呐?吃过的都知道,实在无法形容,孙家湾香椿一比就明白了。

红芸豆为山西特产,颗粒硕大、色泽鲜艳,兼有营养药用价值,历来是国际贸易市场上的畅销货;岢岚县地处晋西北高寒山区,

代县金酥梨,是由原忻县地区果树站从安徽砀山县良梨公社引进酥梨,植于代县。由于生长环境的变换,酥梨的品种特性亦发生了明显变化,梨形比原产地美观,梨质比原产地好吃,果肉变得松脆,汁多味甜。司保存到第二年梨花盛开的季节。代县全县金酥梨有5000多亩10万余株,年产量50吨,远销澳门等地。

偏关县牧草资源丰富,当地山羊主要靠吃含有高蛋白的苜蓿草和天然药材植物,羊肉品质不言而喻,肉质细嫩,红白分明,营养丰富,味鲜而不腻,质嫩而不膻,具有壮阳、补血、治虚之功效。

宁武人吃“一窝丝” 历史 悠久。近几年来,农村的富裕程度越来越高,白面、胡油家家不缺,“一窝丝”在全县农村兴盛起来,成为人们迎宾待客的佳品。由此,又创造了与此相似的“一窝酥”,与“一窝丝”号称食品中的双绝。

20世纪80代初,河曲县被评为“海红果之乡”“海红果故里“。据《河曲县志》记载,海红果已有800余年种植 历史 ,现存200余年树龄的果树,果实色泽鲜艳、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海红果是国内的稀有果类,它主要含有钙、铁、锌、硒、总黄酮等18中有益余人体 健康 的微量元素,河曲当地人称“长寿果”、“钙果。

神池月饼是山西省忻州市神池县中秋节传统特产,以香鲜酥甜闻名忻州乃至整个山西。神池月饼被认定为“山西名小吃”、“山西名点”,以其“皮酥馅香、口味浓郁、松软不腻、久存不变”的特色赢得了晋陕蒙一带民众的喜爱。其制作技艺入选山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

保德羊杂碎首先在选羊上很讲究,要选上等的山羊。在配料上也很有一套,据说烧羊杂碎都是在夜间,老板要偷偷的放十几味中药和数种调料,至于加的什么,那绝对是秘密。在煮的火候上也要掌握的非常好,过了有些腻,欠了不适口,要不温不火,恰到好处。

 河曲开河鱼是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的特产。开河鱼不仅色泽明亮,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更是晋西北九曲十八弯河曲县著名特色菜。

宁武油炸糕是山西省宁武地区一道传统特色糕点。山西多数地区都产黍子。黍子上碾去壳成黄米,磨成面谓之糕面,用此做此油糕便是晋北各地的风味食品,亦是逢年过节待客的好茶饭。

万卷酥,山西五台山的传统特色糕点, 历史 悠久,凡来五台山游览的人们,都要品尝的糕点,负有盛名。吃起来酥脆绵润,香味四溢。

天越来越冷的时候,五台山的人们忙了一天,回到家,最常吃的菜之一就是豆腐丸子.热乎乎的豆腐丸子跟烩菜炖在一起,加上一杯好酒,可以驱寒保暖。

保德油枣已有380多年的栽培 历史 。传说在该县潘家乡有棵老油枣树,清代康熙皇帝出巡时曾吃过这棵树上结的枣,并留言:“一穷二白的保德州,唯有鲤鱼大油枣”。自此,保德油枣便成了贡品,每到秋季收枣的时候,地方官就向老百姓征收鲜枣进京上贡。

莜面栲栳栳,工艺讲究,成形美观与口感劲道完美结合,加上“羊肉臊子台蘑汤,一家吃着十家香”,便成了地地道道的 美食 ,就连康熙皇帝朝拜五台山时,也以品此为人生快事。

忻州西张豆腐干闻名北方地区,其制作工艺独特,精选黄土高原无污染地区优质黄豆为原料,采用忻州西张村流传上百年的传统制作方法,结合现代工艺精制而成,其咸香爽口,硬中带韧,营养丰富,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还含有钙、磷、铁等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特别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静乐银盘蘑菇 是静乐天然野生食用菇中的娇娇者,它生长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管岑山、金字山、草冒山、万花山等深山老林中,在毫无污染的环境中生长,其质脆味美,营养丰富,具有防衰老、抗病变、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功能,尤其有益儿童智体发育和老年人疾病的预防。

豆制品加工历来是五寨人的拿手好戏,而在繁多的豆制品中,又最数豆腐。其制作精细,已有几百年的 历史 。加上境内清涟河水顺山而下,芦芽山野生植物诸好黄芪、党参、灵芝草等随水流冲刷汇入河流,使水质甘甜清纯,此水用来加工豆腐,洁白细嫩,富有多种营养。

莜麦饺饺是宁武人民十分喜欢的一种传统食品。此饺子包馅不同,风味也各异,但莜面固有的醇香不变。其做法是用刚烧开的滚水将莜面和成盆光、面光、手光的三光面团,用两手搓成直径7-8cm薄如饺皮的圆形面片,菜料包入其内,用手指捏好口封,放在蒸笼,上锅蒸15-20分钟,即可食用。

北芪黄酒产于代县酒厂,为山西省地方名酒。1984年、1988年连续两届被评为山西省优质产品,产品销往山西、内蒙等地。北芪黄酒距今已有千余年的 历史 。金代名士礼部尚书赵秉文(号闲闲老人),在其《代州书事》中有“金波沉醉雁门州,端有人间六月秋”之诗句描述代州黄酒。那时的酒,只是初级黄酒,生产规模小,属于家庭酿制。

“磨盘柿” 历史 悠久,相传,明代洪武年间(公元年)房山就有柿树栽培。以果实个头大,形状似“磨盘”而得名,

代县核桃生产 历史 悠久,品质尤佳,以其果型美观、个头大、皮薄、脱壳利、出仁率高、口感好的特点,畅销四海,享有较高声誉。素有“智力神”、“长寿果”、“万岁子”之美称。

定襄荞面河捞,除具有汤清味美,浓香宜人、冷热均可,四季皆宜等特点外;还有利口开胃、增强食欲、润肤乌发、清火去郁、强肾健脾、秘等特殊功效。自古以来便有“闻香下马,知味停车”吸引远近顾客之说。

定襄黄烧饼隶属山西十大特色名饼之一。它是一种面制炉烤的实心扁圆形饼子。直径约三寸,厚半寸,整体厚薄均匀,油而不腻,酥而不硬,软而不紧,甜而不淡,嚼而不粘,具有独特的香、甜、软、脆,以及利口等特点。

白水杏,又名赵庄白水杏,多生长于山西省繁峙县赵庄村。以个头大而闻名,大的有四五两的,小的也在一两以上,平均也在二两五以上。杏淡黄透白,略缀红色,皮薄肉厚,质细汁多,含纤维少,味甜醇香。被选为繁峙论坛吉祥物。

代县熬鱼的的鱼骨酥软、鱼肉鲜美软滑,口味极佳。一般情况是一进代县熬鱼馆,就能看见一口大锅,里面热汤嘟嘟,横七竖八地熬着肥大的草鱼,令人即刻垂涎欲滴!!!

山西静乐县求证获知,藜麦是唯一可满足人类全部营养需求的珍稀粮食,因种植环境独特,全球产量仅70000吨,人均仅10克。我国目前只在静乐试种成功,种植面积两年翻了10倍,也不过3000吨。

中国人食用香椿久已成习,汉代就遍布大江南北。椿芽营养丰富,并具有食疗作用,主治外感风寒、风湿痹痛、胃痛、痢疾等。

南庄花椒不同于晋东南一带的小花椒,它皮厚、个头大、味灵。品种主要有黄金椒、大红袍和老笨椒。南庄花椒味灵无杂味,又易储运,晒干后三、五年味道不变,是调味品中的主料。除此之外,还具有温中散寒、除温、止痛和配治积食停饮、心腹冷痛、疮疥等药用价值。

茴子白即卷心菜、甘蓝。五寨茴子白久负盛名,有“五寨的茴子白,岢岚的葱”之美称,它不仅个头大、包头紧,而且味甜质脆,营养价值高,其维生素C的含量仅次于辣椒,而高于菠菜、萝卜等一般蔬菜,多年来一直被当地百姓做为冬季蔬菜。

涔山芥菜质细而坚实,味辣而酸甜,外形光滑美观,白绿相间,无蛆无虫,个大块重,品质优良,营养丰富,闻名于晋北一带。

河曲冻西瓜,瓜瓤似晶莹的冰块,瓜味尚存,甜性已经很微,按当地说法,冻西瓜主要是吃皮的。

原平紫皮蒜,是蒜中上品,紫皮蒜产于原平磨头村一带,当地群众在滹沱河畔肥沃的沙土地精心种植,培育出的蒜,蒜皮紫红,头肥瓣大,辛辣味浓,包衣紧密,品质上乘。

 张村茄子磨头蒜,东营的葫芦不用看。这首顺口溜,在原平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张村茄子好在哪里?一个个黑里透紫。匀丢丢尺数长短,大而不重,老且皮薄。蒜拌茄子,三摇两搅自成泥,荤炒素烧也适宜。想当年,内蒙、大同一听说是张村茄子,不问价格抢着买。

以上50种 你吃过哪几种?

最爱哪一种 美食 说出你的理由

忻州最出名的是烂腌菜!

用怀白、红萝卜丝、花椒、泡椒、咸盐等浸泡腌制九九八十一天,汲取地窖里的日月精华而成!

初闻一股子粑粑味道,吃起来却是香的很。

有一种烂腌菜,里头的蛆虫越多证明腌烂了,大家就不要吃了!

}

打算从宋出生讲到死亡。所以是生命长河流水账预警。第一章就是小时候。

[本章已校对,如果还有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错误,可以评论里告诉我,感谢!]

重庆慈安县霜河镇宋家新过门一年的俏媳妇生了个娃娃。

这可把四十七岁的宋老爷给高兴坏了。大烟也不抽了,人精神了不少。

宋家小少爷的满月酒热闹极了,宋老爷大手一挥,在宋家祖宅前大坝子里摆了三十三只大圆桌,九大碗分量也实诚,乡里乡亲们都吃得喜气洋洋的。

娃娃是个可爱的娃娃,抓周礼的时候却慌乱了一场。娃娃面前摆了一堆物件,有胭脂,有珠玉,有算盘,有银元,有笔杆子,还有宋老爷的大烟杆子。娃娃却死活不抓那些个物件,只伸着手在空中一捞一捞地,把宋老爷看急眼了。好在小夫人动作利索,给娃娃手里塞了只狼毫笔这抓周才算顺当吉利地过去了。

宋家老爷给孩子取名字中规中矩,按着辈份,叫宋亚轩。宋亚轩前头有个比他大十六岁的哥哥,叫宋亚辙,可惜前年被土匪撸了去拿枪子给崩了。宋老爷的原配因此悲伤过度病逝了,自那起,宋老爷就颓了,吸上了大烟。宋亚轩的到来,无疑是给这颓唐的宋家大院带来了生机。

可惜,宋亚轩身子骨不大康健,大小病症不断,约莫是小宋夫人——也就是宋亚轩的母亲——身子骨弱的缘故。这孩子三天两头地病,三天两头地请郎中,把宋老爷给愁煞了。

宋家老爷需要一个继承人,一个健康的继承人,把祖上的基业守住,把香火烧下去。但亚轩这小小年纪病灾不断的模样,倒让宋老爷想起村里那些个早夭的婴孩,当他是个活不长的,为此每日提心吊胆,憔悴不堪。宋亚轩一病,宋老爷就唉声叹气,忍不住摸烟杆子,宋家大院里刚冒出生机的苗苗,就这么给灰暗了下去。

宋亚轩三岁的时候,小宋夫人又生了个娃娃,这一胎是个女孩儿。宋老爷看了新生儿一眼,便拿起了自己的烟杆子,到院子里抽上了。当时宋亚轩年纪虽小,却已经能说连贯的话了,精神头好了就会说要帮娘亲照看妹妹。妹妹名叫宋瑞年,是他爹随意给起的,说是瑞雪兆丰年的意思。

宋亚轩五岁那年的春天,病魔再一次席卷而来,而这一次,它尤其地来势汹汹。只见他白生生的脸蛋上长起了可怕的红疹子,连日高烧,人都快糊涂了。宋老爷请来了慈安最大的医馆里、最有声望的老大夫。老人家看了看,抚着山羊胡子摇着头说:“只能开点药,别的听天由命。”

就在宋家夫妇为儿子愁得寝食难安的当口,家里来了个传信的乡亲,说是镇上张家肉铺那个张屠户家里添了第九个儿子,不日请乡里乡亲吃满月酒。张家和宋家倒是认识很多年:宋家生意做得大,清朝年间掌着慈安的盐业,和慈安各行各业的人家都打过交道,如今大清虽然亡了,但宋家偌大的产业还在,慈安县城里半边的街巷都是宋家的铺子,是以宋老爷还有着大把的钱抽大烟,还想着把那金山银山传个世世代代。

宋亚轩病着,宋老爷哪里有心情吃那满月酒。小宋夫人也学了老爷唉声叹气的。传信的人看着这一家那愁困的样子,便好心开口说道:“我看那张家夫妇是有福气的,多子多孙,都第九个儿子了,让你家小子认他们做个干爹干娘,福气便也来了。”

宋家老爷闻言没什么表态,只望着天空发呆,不知在想什么,而小宋夫人听了这话,像是落水的人好不容易抓了根岸边的草,也不管牢不牢靠,也不管有没有道理,便要拼命抓住了。她谢过那传信的乡亲,给了点赏钱,便急匆匆地去后院亲自逮了只鸡,三两下处理了用荷叶包好,将宋亚轩穿戴严实了,背背篓里出门了。

张真源六岁半,坐在自家的土门口玩耍。男孩的胳膊上站了一只鸽子,他对着鸽子发出“咕咕咕”地声音,应该是在和鸽子说话。

小宋夫人是认得张真源的,准确地说,霜河镇周边的村民们都认识张屠户家那个上房揭瓦、下河捞鱼、养蚊子喂蜘蛛的张老五。宋夫人也不好直接进张家的门,怕带生病的孩子进有新生儿的人家,惹主人家不高兴,于是她让门口的老五给带个话:“真源!你爹娘在吗?我能请他们出来说个话吗?”

真源歪着脑袋看着面前漂亮的婶婶,笑得很灿烂,他说话声音中气十足的:“在的!在的!我这就去喊!” 说着就放了手上的鸽子,人一阵风般地跑进屋去,一边跑一边喊:“娘!有人找!有个漂亮婶婶找!可漂亮了!”

额,张家老五就是这样,灿烂得生机得有点过头了。

小宋夫人望着那孩子,忍不住地想:要是我家娃娃能这么撒丫子跑,没病没灾地该多好。

背篓里的宋亚轩醒了,昏昏沉沉地叫了声娘。

张家夫人被真源拉了出来,见来客是宋家的夫人,倒是很热情,把宋亚轩母子俩迎进了屋子。

宋夫人把背篓拿了下来,坐着让背篓靠着自己。张真源过去瞧那背篓里的小孩,惊呼一声:“他好小!”

张家夫人知道自家小子是个动作多且调皮的崽,生怕他把人地主家的少爷给弄伤了,连忙把他扯走,屁股上给了两巴掌:“ 一边玩儿去!不要在这吵到小少爷!”

张真源遇见稀奇的事物,哪里肯走,连忙赌咒发誓:“我不会欺负他的,我就看看!”

“让他呆着吧!小孩子说不定能说到一起去。” 小宋夫人很柔弱,连说话也是温温柔柔的,与张家夫人那气吞山河的模样完全是村东头和村西头那么远的差距。

“那你就别伸手去摸少爷!你就站在一边看着!不然明天就让你去看你爹杀猪!” 张家夫人知道自家小子的脾性,一边同意真源呆在堂屋里,一边使着惯用的伎俩威胁他。

真源得了赦令,便老老实实地背着手弯着腰在背篼边上往里看。巧了,背篓里的娃娃也瞪着双乌溜溜的眼睛把他望着。

“你叫什么名字?” 张真源问。

“宋亚轩。” 娃娃老实地回答。

“我叫张真源!” 张真源高兴地自我介绍道,他又指了指背篓问宋亚轩,“你为什么要呆在里面。”

“我病了,阿娘很着急。” 宋亚轩说。

“你是说你脸上的痘痘吗?” 张真源问。

“不疼。” 亚轩说话糯糯地,很好听。

张真源冲他眨眨眼睛:“那就是你病快好了!”

“嗯?”宋亚轩晕乎乎的,也没什么气力,而真源那精神头很足的模样凑在他面前,格外地明朗。

“你会好的!” 真源说,“你知道吗?你身体里有很多个孙大圣,他们拿着金箍棒,在把那些邪祟都敲得粉碎,但因为这些都是在你身子里发生的事,所以也就把你敲得难受了。“

“真的吗?” 宋亚轩很喜欢孙大圣,宋老爷经常给他念西游记的故事。

“千真万确!” 真源竖起四根手指头,信誓旦旦地说道,“骗你我是小狗!”

另一头宋夫人给张家夫人交代了想要让宋亚轩拜干爹干娘的事情。张家夫人倒也没多想,很爽快地就答应了:“嗨!这是我们夫妇和少爷的缘分!您也不必专门提只鸡来啊!” 张家夫人乐呵呵地,“ 咱们就这么说定了,小少爷治病要紧,今天我这干妈就当上了,那些礼节啊仪式啊啥的,等少爷病好了再办也行,但愿我这福气能庇佑这孩子一二!”

小宋夫人很是感动,说无论如何让小宋给张夫人磕个头,算是认了干娘了,之后再把干爹的补上,又说请干娘给起个小名,好让阎王爷爷知道。

张夫人想了想,正好瞧见门口那株巨大的桂花树,便说:“宋夫人您瞧那棵桂花树,茂盛得紧。它在那里守护老张家也有百年了,想来也愿意庇佑我干儿子的。这样!我以后就叫亚轩树立好了,像那棵树一样,屹立百年。”

“好!好!好!” 小宋夫人一颗心踏实了下来,连说了三个好。

“我娘是干娘?那我就是亚轩,哦,是树立的干哥哥了?” 张真源竖着耳朵听见大人的谈话内容,自己转了个弯,也插话进来。

“就你聪明!” 张家夫人瞪着眼睛拍了拍自家儿子的脑袋,又和颜悦色地对着小宋夫人怀里的亚轩说:“树立啊!这是干娘家的浑小子,以后就是你哥哥了!”

“哥哥!” 宋亚轩礼貌地冲他挤了个笑脸,不知什么原因,自从得知自己身体里有很多个孙大圣在帮他战斗,他就觉得自己精神头好了许多,没有那么难受了。

“嘿嘿!树立,病好了我带你去抓鱼啊!”

走的时候,小宋夫人又把背篓背了起来,张家母子把宋家母子送到门口。张真源趁母亲不注意跑走把自己那只鸽子抓了来,塞给了小宋夫人,并要求小宋夫人弯腰,他有悄悄话要讲。宋夫人便依了他,弯腰听他说话。

男孩踮起脚,在小宋夫人耳边压着嗓子说:“我抓的,给弟弟炖汤喝。补身子。别让我娘发现咯!”

说起宋亚轩的病,也不知道是慈安县那位老大夫开的药有效,还是拜了干妈有了福气,总之就是缠缠绵绵地渐渐好转了。病好的那段时间,前线传来消息说,日本人投降了,整个慈安都笼罩在一片喜气当中。

宋亚轩六岁半的时候,已经可以跟在张真源后面满村跑了。那个时候张真源刚上小学,宋亚轩就在小学隔壁的私塾念什么《千字文》啊,《三字经》啊,《弟子规》的。

午后,放了课,张真源通常会带着宋亚轩玩一阵子再回家。张真源在上游挖了田梗放水,宋亚轩就在下游抓鱼;张真源在树上掏桑果,宋亚轩就在树下兜果子;张真源上山打鸟,宋亚轩就在荒地支火堆。总之就是,真的如了小宋夫人的愿望,她家树立,真的生机勃勃地长大了。

宋亚轩这孩子骨子里像他娘,是温和的,没有真源那么野。他知道打了果子给妹妹带点儿,去了别人的婚宴,喜糖一颗不吃也留给妹妹。而张真源就不一样,有糖他就一股脑塞嘴里,还含糊地同宋亚轩说:“你吃啊!再不吃给你妹妹抢了去可咋整!”

“妹妹想吃,给妹妹。” 宋亚轩说,“你也给你弟弟留点儿。”

张真源翻了个白眼,跺了跺脚,满不在乎地说:“我有四个弟弟,东西不够分他们会打起来。不如我自己吃了,他们不知道,还安生点。”

亚轩便把自己的糖都给了真源,说:“给你弟弟们吃。” 他知道,真源家里九个男孩一个女孩,吃饭都要抢的,不然就饿着自己了。

“哎!不给带不给带!你妹妹多可爱啊!以后哥有吃的都给瑞年啊!才不要给那帮臭小子带的。” 张真源才不接受,连着自己的糖一股脑都塞给宋亚轩。宋亚轩争不过他,只好把糖揣着。于是,亚轩家里三岁半大的宋瑞年,在还不知道什么果珍李奈,什么菜重芥姜的年岁,就晓得张家的真源哥哥,和来自真源哥哥的糖果、鸟蛋、草莓、桑葚还有桂花花。

一九四七,宋亚轩上刚小学的那一年,宋家发生了一件大事:宋老爷离家出走了。乡亲们说他吸大烟吸得六亲不认了,还染上了赌,变卖了家产拿钱跑了。

宋老爷出走时什么都音讯没留下,就那么干巴巴地消失了。没过多久,镇上太和当铺的人就来宋家要钱了。小宋夫人拿着字条,瞧着那字迹那手印,差点没晕过去。

顶梁柱走了,面对讨债的人,宋夫人是硬撑着精神打开了家里的库房,任那些五大三粗的当铺伙计将宋家世代积累了的财物一箱一箱地抬走。宋亚轩知道家里遭难了,日子不好过了,他站在母亲身侧,伸出小小的手努力想将母亲颤抖的手握住:“娘,还有我,我是男子汉。”

小宋夫人的眼泪控制不住地淌了下来,她摸了摸宋亚轩的脑袋,母子就这么对望着没说话。宋夫人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她长到十二三岁,被急着娶媳妇的哥哥卖给了地主当养媳。地主婆打人打得厉害,她给逃了出来。跑了几匹山又被个富裕的老爷看上,嫁了填房。后来生了个儿子本以为有了个依仗,儿子却一直病怏怏的。等到老天爷开眼让她儿子的病好了,丈夫却抽大烟上了瘾。家里这根朽烂的顶梁柱跑得不见踪影,顺带着祖宗基业一眨眼就没了。

生活有多苦?没有人能预料得到。人来世间走一遭,怎么,你也得受着。宋亚轩彼时虽然年少,却也狠狠地感受到了活着的艰辛。

太和当铺浩浩荡荡的队伍招摇过市,霜河镇的人都在传:宋家老爷抽大烟把家里的金山银山都抽空。张真源本来在街上帮他爹卖猪肉,听说宋家的事,立马跑了一路去宋家宅子。

“树立!” 张真源还没进屋就大声喊他。

宋亚轩坐得直直地在院子里写作业,他低着头,看不清表情,拿支毛笔一笔一画地在写着。张真源站在一旁,支支吾吾:“ 树立……”

宋亚轩放下笔,吸了吸鼻子,然后望向真源:“真源哥哥,你能带我去抓鱼吗?”

亚轩的眼睛雾蒙蒙的,真源只觉心里堵得慌,哪有不答应的道理,直接拉了他就说:“走!哥给抓最大的鲤鱼!”

宋亚轩哪里是想抓鱼,他只是躺在小溪里,从头到脚搞得湿漉漉的,泪水就不会被母亲和妹妹看见了。抓鱼的真源看见宋亚轩红了眼睛,但他好心没有戳穿他,他只是指着不远处坝子里晒得金灿灿的谷子对亚轩说:“树立!你别担心!今后哥罩着你!有哥一口饭,你就不能饿着!”

宋亚轩揉了揉眼睛,看着金灿灿的谷堆有些呆滞:“你自己别饿着就不错了。”

“你不信我?!” 张真源一把揽过宋亚轩的肩膀,另一只手立了四个指头起来指着天,“哥哥我指天发誓!”

“我信你,我信你。” 宋亚轩说。

没了顶梁柱的日子,很难。小宋夫人一边托人寻找宋老爷的下落,一边承担起了整个家的重量。由于霜河镇上的店铺都被宋老爷抵押了出去,小宋夫人用仅有的一些现钱打发了家里的长工。好在家里还有一些田地,秋收之后,她便从佃农手上收了一些回来,来年自己耕种。她本来就是穷苦人家的女子,会过精打细算的日子。

冬天,准确地说是一九四八年的除夕夜,宋家夫人带着两个孩子才吃过年夜饭,宋亚轩带着妹妹剪窗花,虽然冷清,却还算是温馨的。突然有人拍门捎回消息说:宋家老爷死在了重庆城的一家大烟馆里,被同乡拉去乱坟岗给埋了。这消息是一记枪响,整碎了这个家最后的希望,烟灰散尽留下无尽的绝望。

不过,人的承受能力是很强的,只要你度了过去,日子再苦,你也就麻木了,甚至还能品出一丝甜来。宋家老爷去世的消息在宋亚轩的印象里逐渐就蜕化成了春天里的白布衣服,母亲额间的白花,和堂屋里那一只木刻牌位前燃着的白色蜡烛。当然,还有每天上学路上真源哥从怀里掏出来的白面馒头。

“我知道你家田去年都是佃户在种,现在吃的都是买的粮食。” 张真源第一次给宋亚轩递馒头的时候,只说了前半句,宋亚轩自然就明白他的意思了。可是,亚轩也知道,张家夫妇要养十个孩子,真源每日和兄弟一同吃饭的口粮也是定额的。他不愿意接,也不想让真源哥挨饿。

张五哥从来都是倔强而固执的,他要给的东西,就没有拿回来的道理。从小到大,张真源习惯说的几句话就是:“相信我。我可以。你放心。你别管。我来就可以。”

“我这么抠门的人,怎么可能教自己饿着!” 真源这么说,“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哪个不能吃?”

如此宋亚轩才勉强接受了张真源的馒头。不过他会特意去摘野菜,或者碰见了慈安特有的香菌,分给真源一些。这样他才心安。

有的时候,人觉得自己已经在低谷了,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便天不怕地不怕,光脚不怕穿鞋了。然而老天爷马上就会让你明白,还有更荒唐的日子等在后面。

一九四八年的夏天,一场轰轰烈烈的打地主分田地运动随着霜河镇的解放席卷而来。

宋家虽然没了镇上和县城里的店铺,没了祖上积累下来的财产。但是那些田地,那修得颇为讲究的三进大宅院,无一不是地主的标签。

对接二连三到来的厄运,宋亚轩已经麻木了,他只是心疼才五岁的妹妹和连日操劳的母亲要遭此劫难。他们跪在大院里,膝盖下面是冷冰冰的青石砖,听新上任的村长念 “压迫”,“剥削” 和 “封建 ”。那会儿他并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就有罪了,明明几百年来大家都是这么生活的。

村民们也是懵懂的,他们大概觉得,这些田产多的富户的田可以分了,自家的日子该是要好过许多,于是纷纷跟着嚷嚷 “推到封建”,“打倒地主”,“分田地”。既然大家都这么做了,那应该就没有什么不对的了。

整个霜河,乃至整个慈安县,都笼罩在分田地的喜气当中。继一九四七年初秋,家里的世代积累的财物被一箱箱抬走之后,宋亚轩又目睹了一番宋家产业被瓜分的全过程。村长告诉小宋夫人,他们家的成分是地主,而这间清朝年间建的房屋是公家的财产,他们只可以使用其中的一部分维系生活。

而张真源得知消息和张家母亲一起从家里跑来宋家祖宅的时候,那批分田地的村民才从宋家离开。张家属于富农,算是自给自足,勉强在这场风波里避开了浪头,没有分田地,也没有什么好被瓜分的。张家母亲能说会道的,她劝慰宋夫人,教她看开,日子还是要过,娃还是要养大。

张真源坐到宋家兄妹面前。宋亚轩怀里抱着哭鼻子的妹妹,抚着她的背,顺着气息,没说话,看着就叫人觉得揪心。这回张真源嘴笨了起来,不知道说什么,只掏出两颗大水蜜桃,悄悄地塞到宋亚轩手里:“我家后院那棵桃子树上结的果子。我护了好久,没让鸟给啄了,也没让我那几个弟兄给抢了。”

“谢谢你。” 宋亚轩也不知道说什么,他知道真源也帮不上什么忙,这个时候,他能来看他就很感激了。

“说什么谢谢!” 张真源一拍大腿,“永远不要和我说谢谢!”

生活好像没有什么巨大的变化,还是住在大院里,可是不是自己家了;母亲还是每日耕作,可是种的不是自家的田了;还是在学校里上学,可是同学看自己的眼光却变了。从那时起,宋亚轩和宋瑞年被扣上了一顶地主的帽子,大半辈子,摘不掉,也摆不脱。

同年秋天,有媒婆上门来说亲。是给年轻寡居的小宋夫人陈氏说亲。据说是陈氏的哥哥嫂嫂给寻的媒婆,说的对象是隔壁钟翔县的一位木匠,那木匠死了老婆,鳏居。

媒婆说:“你一个成分不好的寡妇,带两个孩子,家里没一个男人怎么能行?”

那媒婆还说:“你一个死了丈夫的地主婆,能有人要就不错了,生活还是得过不是?活人不能被尿憋死。”

那媒婆又说:“你哥哥嫂嫂说可以帮带一个孩子,免得嫁过去带两个孩子遭人嫌弃。”

陈氏想了一段时间,最后答应了这门亲事。至于带哪个孩子嫁过去,陈氏犹豫了,她觉得儿子是个依靠,但女儿又年纪太小。

亚轩并不知道母亲心里的矛盾,他觉得妹妹不能给舅舅家,因为舅舅也是曾经把母亲卖给别人的舅舅,于是他说:“娘,妹妹年纪小,你带着她,我去舅舅家,我会很乖,你不用操心我。”

陈氏泪眼婆娑,舍不得儿子,却也知道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十月,陈氏再次穿了嫁衣,嫁到了临县的木匠家,而宋亚轩打包了自己不多的物件,离开了宋家传了两三百年的祖宅,告别了他的家乡,舅舅背着他走了整整一天,到了一个叫凉中的镇子。

走之前那晚,张真源抱着宋亚轩哇哇大哭了一晚上。宋亚轩没见过平常爽朗的哥哥这么外放的悲伤,更不知道怎么安慰,只能自己跟着摸眼泪。

“你就不可以住我家吗?我娘那天都跟你娘说好了啊!”

“我娘说,你家也不容易,不能麻烦你们。”

“可是我舍不得你走,你走了我只能跟真浩那傻小子玩了。” 真浩是张家排行老六的弟弟。

“我们还会再见面的, ” 宋亚轩说 ,“我会给你写信的。”

“ 那你可不能忘了!” 张真源说,“一定要给我写!”

一九四八年,宋亚轩才八岁,他才学会写 “天地玄黄”,才会算二十以内的加减法, 本该没心没肺地在田野上疯跑,担心作业没写被老师罚抄,却早已晓得:人会离开,家会垮掉,父亲会出走,母亲会改嫁,就像天要下雨,河要决堤,弱小如他,想拦也拦不住。但他也明白,这些都不是过错,这些只是每个人为了让各自的生活稍微有些起色而作出的一些取舍罢了。

至于那个从生命一开始就让宋亚轩的生活有些起色的人,对他来讲,就像烧砖的厂子里运出来的煤渣,在寒夜里只有微弱的红光,却能给衣不蔽体的他带去直达心底的热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杭州赚钱快的路子有没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