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金东区发现3例阳性肉联厂搬家到哪里了?

八月,一年中最酷热的时候,热浪滚滚,迎面袭来。

婺城区高铁新城区块征迁现场,一派忙碌,拆迁废墟里,挖掘机响声隆隆,一派繁忙中百废待兴。不久的将来,一座活力新城将在这里崛起,这里也将成为金华城市建设的新地标。

每一位生活在此和参与房屋征迁工作的人,都充满期待。

对征迁干部方炳禄来说,征迁工作的点点滴滴还清晰记得。

方炳禄的工作包里总是放着一份名单,上面密密麻麻写着被征迁户的家庭情况。这是方炳禄参加拆迁工作多年来形成的习惯,细致摸清情况是征迁工作的基础。

婺城区高铁新城区块旧城改造(一期)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红线范围面积约2120亩,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涉及被征收住宅1075户、企事业单位78家,是金华市区有史以来征收改造面积最大、征收投入最高、涉及征收企业最多、征收情况最复杂、征收难度最大的城市有机更新项目。

方炳禄负责的肉联厂区块第一组共有176户,是此次房屋征迁工作中户数最多的组,肉联厂区块历史遗留问题多、空巢老人多、房屋双证不齐的多……

方炳禄心里有一本“账”,启动征迁后,他每天关注组内被征迁户的情况,哪些是老党员、哪些是楼道长,哪些居民在外居住,哪些居民对征迁持观望态度。

方炳禄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手机,刷征迁工作的各个微信群。他在群里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关注每一户被征迁户的思想动态,牢记“加、减、乘、除”四字工作法,加就是加强与被征迁户的沟通联系,减就是减轻被征迁户的顾虑,乘就是在做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同时做到乘势而上乘势而为,除就是除去工作中的旧思想创新工作方法。

四字工作法在实践中赢得了被征迁户的支持,一大批老党员、楼道长告诉工作人员:“就冲着你们工作的这股子劲,我们一定帮你们一把。”

方炳禄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走访被征迁户,他每天到居民区,和老人们坐在一起,细心询问,了解情况。

“家里有什么困难吗?”

“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

这样的走访,方炳禄和工作人员日复一日,不厌其烦。

从征迁工作一启动,方炳禄连轴上班,几乎没在家好好待过。清晨,从家里出发,天色刚刚破晓;等傍晚回家,已是夜色朦胧,星星闪烁。

方炳禄的老娘年近八十,这些年,儿子几乎都在征迁一线,老人想儿子回来一起吃顿饭都成了奢望。方炳禄想隔三差五多回去陪陪母亲,却都力不从心。

老人虽然是地道的农民,但她支持儿子:“共产党培养了你,你要老老实实做事,多为人民服务。”

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一个农民对儿子的殷切期盼。

方炳禄有些惭愧,是啊,这些年,每天奔波在征迁一线,和被征迁户打成一片,他成了广大被征迁户的儿子,原二七区块征迁时的一位被征迁户,是独居老人,一开始,老人怎么也不肯支持征迁,直到方炳禄上门,老人才解开了心里的疙瘩。

那天,方炳禄买了一块猪肉、一块豆腐和一点鸡蛋上门了,“老人家,我不是拆迁工作人员,我是了解你一个人独居,腿脚不方便,专程来看看你的。”老人心有疑惑,但看到方炳禄的真诚,打开了门。从那以后,方炳禄和老人成为了好朋友,房屋征迁后,方炳禄每年都去看望他,一直到老人去世,方炳禄还在他身边守候。

每当说起这些往事,方炳禄都会流泪,他是带着真感情做征迁工作。2017年7月,婺城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指挥部攻坚组成立,方炳禄任组长。

自此,区里的重点区块需要攻坚,方炳禄和攻坚组成员就会出现。

八月的高铁新城区块,处处真情涌动,处处团结一心。

8月2日晚8时20分,随着肉联厂区块最后一户被征迁户陈庭雄的签约,高铁新城区块旧城改造(一期)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工作实现100%签约。

这个消息让大家为之喝彩。为了做通陈庭雄家属的工作,方炳禄前前后后不知跑了多少趟。陈庭雄本人已经去世,房子留给了老伴,因为房子双证不全,又没有参加过房改,按照政策规定,房屋补偿款并不高,加之子女条件不好,房屋征迁后,补偿款并不能买回同等面积的房子,这也使工作陷入了困境。

方炳禄一遍遍跑相关部门,查原始资料,找政策依据,并就相关问题提交指挥部会议多次,同时积极做好家属工作,最终,方炳禄的真诚打动了老人,老人顺利签约。

刘宝兰是水泥制品厂的被征迁户,年近八十,腿脚不便,定居杭州已经二十多年,因为房屋征迁手续复杂,入户评估、签约、腾空、停水停电等流程全部完成需要跑金华很多趟,老人不愿意来来回回跑,她情绪有些激动,对着征迁干部说:“现在办事都提倡最多跑一次,我不管,你们给我想办法,我签约完就要拿到钱。”

方炳禄第一时间安抚老人情绪,并笑脸相对:“刘奶奶,你先喝口水,我们有事好好说,一起想办法。”

见方炳禄态度诚恳,老人开始吐苦水:“我身体不好,一个人来来回回跑,实在不方便。”

方炳禄说:“那可以委托给子女来办理。”

老人说:“子女也都不在金华,他们也不方便,你看能不能委托你们征迁干部办理?”

方炳禄觉得有些为难,这种委托以前从来没有过,他犹豫片刻,随即和调查公司进行沟通,询问了全权委托的相关事宜。

最终,方炳禄和刘宝兰达成一致协议,相关手续委托小组工作人员盛晓华和杨兆平办理。

“刘奶奶,你今天就安心住在金华,明天一早我们送你去高铁站。”方炳禄随即为老人找了宾馆,付了房费。暖心的服务让刘宝兰笑容满面。

之后,当工作人员到银行为刘宝兰领取第一笔房屋征迁补偿款,并第一时间将钱转到她账上后,刘宝兰一再表示感谢,并为征迁干部的暖心之举点赞。

方炳禄今年50岁,个子高挑,一张微瘦长脸,总是洋溢着笑容,很有亲和力。

1987年,高中还没毕业的方炳禄入伍当兵,从小吃苦耐劳的他到部队不久就被选拔到预提骨干培训班学习,并很快被任命为班长,1989年,方炳禄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他表现优秀、成绩突出,本应提干的他后因耳膜穿孔的身体原因被淘汰了,1992年3月,方炳禄从部队退伍后,先后干过百货公司保安、车间主任、经济民警、保卫科长等职,几十年的基层历练,他在工作中形成了刚毅又细心的风格。

在金华第一百货公司当保安不久,一次,五楼仓库意外着火,当天值班的方炳禄闻到气味后,凭着在部队训练掌握的技能,他硬是爬窗进入把火扑灭。事后,公司开大会奖励方炳禄500元钱,并奖励他终身享受百货公司价值一百元以内的商品随便挑。

方炳禄拒绝了500元奖励和终身享受的特权,他坚定地说:“这是我的职责所在。”

工作几十年,方炳禄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不管在什么岗位,他都以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的心态做人做事。

“做一个和谐文明的征迁者,传递正能量,以忧己之心忧人,予人玫瑰,手留余香。”这是方炳禄在征迁工作中始终坚持的原则。

去年十月,上浮桥区块(复兴街以西)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工作号角正式吹响,方炳禄和攻坚组成员一起参与征收工作。年底,方炳禄和攻坚组全体成员正式转移到上浮桥区块,集中精力,攻坚克难,全力推进上浮桥区块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扫尾工作。

围绕遗留的部分难题,方炳禄和组员们丝毫不松懈,按照“一户不剩、一事不留”的目标,发扬“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饿着肚皮、踏破脚皮”的“五皮精神”,全力做好被征收户思想工作,拿下了一个又一个难啃的“硬骨头”。

这几年,城西街道河盘桥社区党委书记陈伟君跟着方炳禄收获满满。她笑着说:以前一直觉得征迁工作是冷冰冰的事,自从和方炳禄一起参与破解一个个难题后发现,征迁工作温情满满。

人们常说,社区书记干的都是家长里短、婆婆妈妈的琐事。陈伟君正是在这些小事中建立了牢固的群众关系,她始终认为,社区安则城市安,民生是大事,房屋征迁更是大事中的大事。

这样的认识,也让她在征迁工作中,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最大化。

方炳禄和陈伟君搭档后,许多难点问题都迎刃而解。

方炳禄说:“陈伟君的群众基础好,被征迁户的情况一清二楚,我们工作自然顺利很多。”

如今,高铁新城区块旧城改造(一期)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工作还在有序推进中,方炳禄说:“等工作结束,还要去生活困难的被征迁户家中走访。”

他说:“被征迁户是我的朋友,他们让我收获感动,也让我充满感激。”

感动自己,感动婺城,每一位征迁干部都是婺城的英雄,每一位支持征迁工作的百姓,更是婺城的英雄!

}

处于浙中盆地的金华是浙、赣、闽、皖四省的腹地和交通枢纽。翻开金华交通图,错综复杂的城市道路、高速公路、铁路交织成网。繁忙的交通给百姓出行带来极大便利,也为城市发展输送力量、聚集人气。

从单一到多元,从拥堵到通畅,今天,我们将镜头对准交通网络的建设和出行方式的变迁,定格了无数珍贵瞬间。交通发展与金华人民一路相随、一路向前。

40迈 点与点的便捷舒心

40迈,是城市中公交车的行驶均速,稳稳当当地承载着金华市民在市本级的日常出行。

1977年9月1日,金华县城镇公共汽车站正式运营通车(试行)。2条线路,4辆公交车,以清波门(现市少儿图书馆)为起始点,分别开往肉联厂和化工厂,从此开启金华人公共交通的“四轮时代”。

上世纪80年代,乡间独轮车

在一张1994年摄于市区江北广场汽车站的黑白照片上,乘客们手提肩扛大包小包卖力挤向公交车门,还有远处的人群一路小跑。“那时候坐公交车可真不容易。”讲起这些年公交的变化,市民肖美云感慨万千。

肖美云家住市区朱基头,上世纪80年代,家门口只有301路一条公交线,“40分钟一趟,特别拥挤,挤不上就只能走路去金华市区”。若是要回趟汤溪老家,得先乘坐301路到金华南站,转乘开往汤溪的班车到站后再走5公里才能到上境村,前后得花上半天。

1985年,农村公共汽车

如今,肖美云在家门口坐上502到汤溪站,再转628路就能直接到村里,全程仅一个多小时。“现在出门可方便了,一点都不用走路。”今年70岁的她对公交线路如数家珍:看病就坐35路车到人民医院,去竹马乡就到人民广场转乘317路,去开发区办事就坐9路公交车……“乘坐317线的多数是老年人,驾驶员看到老年人腿脚不方便都会主动搀扶。”肖美云是个热心肠,在公交车上看到有暖心事或不足之处,都会拨打公交热线,久而久之,被选为金华公交监督员。

“现在公交车线路多服务好,车厢干净整洁,布置得像家一样温馨,我们老百姓乘车真的很有幸福感。”肖美云的“点赞”背后,是城市道路建设不断完善的硬件加持,也是金华公交人完善出行服务的暖心付出。

细心擦拭车厢角角落落、首创“爱心母乳专座”、背老年人下车……8路车司机戴燕飞用心用情服务成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还作为党员代表参加省党代会。“心离乘客有多近,车离站台就有多近。”24年来,戴燕飞穿梭在金华大街小巷,“公交车驾驶员”对于她来说不仅是一份谋生的工作,更是展现城市文明水平的服务窗口。

随着社会的进步,金华公交更便捷,9条公交线路和BRT一号线实现2元无缝换乘;金华公交更智慧了,率先实现移动支付、刷脸支付;金华公交更温暖,“守护驿站”已帮助130名走失的老人和小孩回家;金华公交更环保,新能源车占比近一半,并首推公交车厢垃圾分类。

42年,从2条线路到如今涵盖城市、城乡、城际的179条线路实现“村村通公交”,从4辆长江牌大巴到如今1100辆外形美观、内饰精美、乘坐舒适的大巴,公交已成为伴随百姓出行、城市发展的好伙伴。

100迈 地与地的互通交融

100迈,是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驶速度,顺畅快捷地承载着金华市民的长途外出需求。

今年10月底,黄树田离开他工作了34年的“方寸岗位”——客运车驾驶座。“一下子不握大客方向盘了,还真有点舍不得。”自1985年从部队退役进入客运行业以来,黄树田夜以继日反复奔走于金华和省内各地市之间,是我市交通系统的先进个人。

40座的解放牌客车是他的首个工作伙伴,“那时候道路窄路面差,在高低不平的沙石路上开,根本提不了速”。黄树田常开的沙石路也催生了属于那个年代的特殊工种——“扫马路”。

同是今年退休的老交通人徐益丰年少时曾做过三年马路养护工,主要职责就是用扫把不断地平整汽车开过的沙石路面。“我当时在经过洋埠镇的兰贺线‘扫马路’,每天要走10公里路。弯道最难扫,要侧着身子把沙石推到中间,每天回到家衣服都是黑的。”

1992年,市区环城南路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温州私营企业蓬勃发展,一度掀起内陆“民工潮”。作为浙中交通枢纽,金华始发的快客是当时前往温州的唯一交通选择。“金温线是我常跑的线路,每趟车都载得满满的。”黄树田说,当时金温线路面坑坑洼洼、拖挂车多经常堵车,从金华到温州一般需要12个小时,碰到发洪水或下大雪,要两天才能抵达。

2019年7月,施工建设中的金建高速二仙

改善道路交通现状刻不容缓,“要想富,先修路”是那个时代的高频词。2002年底,杭金衢高速公路、金丽温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从金华前往杭州和温州的时间一下子缩短到三小时内。“时代是真的不同了,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在提速的同时还给行车安全加了一道保险。”像黄树田这样的老司机看着一条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与城市发展交融互助。

2008年全线贯通的诸永高速公路是金华和绍兴、台州、温州的干线公路,在我市境内贯穿了东阳、磐安11个乡镇,成为我市东部的一条经济大动脉。“诸永高速是惠及千万群众的小康之路。”时任诸永高速公路金华段总指挥的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张序锁说,诸永高速改写了杭州到东阳需要绕行的历史,还助推了磐安新城区的开发,带动地方农特产业的销售。

高速公路出现在百姓视野中的时间并不长,短短20年,金华境内已有7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还有8条在建或拟建。

350迈 市与市的交织串联

350迈,是目前高铁运行的最快时速,风驰电掣成为金华百姓出行的首要选择。

1996年1月26日,是金华西站新站房启用的第一天。这一天,当时还是助理值班员的蒋远在站台上迎接第一趟列车鹰潭到金华的K472次到站。

2017年2月28日,是金华站南站房(原金华西站新站房)使用的最后一天。这一天,已是铁路金华站站长的蒋远目送最后一趟普速列车由上海南开往海口的K511次缓缓离开。

1993年,铁路金华南站开工第一天

“2014年底,沪昆高铁杭长段开通,金华站高铁北站房和北广场同步启用。面对高铁时代的到来,按照‘南北组合、高架候车、分层疏解’的架构,倒逼整体硬件设备不断提档升级。”在蒋远看来,铁路的历次提速和高铁时代的到来给百姓生活带来了巨变。

从“火车头带着跑”的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到如今每节车厢都有独立动力系统的动车组列和高铁,百姓通过铁路出行的速度和质量日新月异。

1993年,金华火车站

1993年,金华火车站站前广场

在一张摄于1995年兰溪门道口的黑白照片里,市民骑在自行车上望着火车穿城而过,火车头冒出浓浓的黑烟拖着长长的尾巴,似乎还能听到悠远的轰鸣声。

“说是‘挤火车’,一点也不夸张。特别是春运时往云贵川方向的运力非常紧张,很多从上海、杭州来的列车到站时已经超载。”铁路老员工周国平回忆,“有的车厢挤得连车门都打不开,心急的旅客甚至从列车窗口爬进去。”

在火车提速、开设动车高铁以及网络购票之后,这样的状况已成为历史。

2007年,全国铁路进行第6次大提速,同时,“子弹头列车”这个新名词进入大众视野。当时媒体报道:“D92次从金华到上海南只需2小时31分,比目前最快的K100次缩短1小时52分。”

2014年年底,杭长高铁和金丽温高铁正式建成通车。至此,经过金华境内的铁路从一条技术标准低的浙赣复线发展到了浙赣线、金温线和金千线3条铁路交会以及2条高铁线直通的新面貌。目前,金台铁路、金甬铁路和杭温高铁正在建设中,金建铁路也即将开工建设。

高铁时代,金华到杭州最快仅需40多分钟,到上海不用2小时,北上北京或南至广州也不过7小时……高速、洁净、舒适的乘车环境给百姓带来了极佳的出行体验,也为金华城市的朋友圈不断扩容。

与此同时,购票方式也发生了质变。从2011年推出的铁路网络售票到如今手机购票常态化、自主购(取)票机全面推广、刷二代身份证直接进站,精准提速进站乘车的“最后一步”,全面开启智慧出行的高铁新时代。

}



第三届NOWNESS天才计划,试图挖掘优秀的新生代影人,寻觅契合时代气质的作品。我们将在每天详细介绍入围短片,并通过导演专访,探寻每部作品不同的表达深意。今天带来的短片是《金海岸大舞台》,导演选择通过一名女性舞者的故事,将“利刃“刺向父权社会。

《金海岸大舞台》讲述了一个悲凉的故事:热爱跳舞的女人因在少女时代遭遇性侵,不得不放弃舞台之梦,人到中年,她以一种自毁的方式,将年少时的理想,化作刺向男权世界的一柄利刃。


以“跳舞的女人”为创作的灵感,源自导演项天歌的个人生活见闻。故事以“金海岸大舞台”为题——舞台的存在,为整个故事提供了一个类似“戏中戏”的发生地。无缘舞蹈梦的女人成为肉联厂女工,流水线上的“肉类”意象与故事里任人宰割的肉体,形成了某种叙事上的关联。

全片接近尾声的部分,女人献祭自我,在舞台光影之中完成的“表演”,带有一种古典主义式的悲剧意味。在创作这一桥段时,导演项天歌通过光影制造的美感,表现女人遭受侵犯的场景,人为制造出残酷的、带有撕裂感的视觉效果。


《金海岸大舞台》中荒废无人的剧场,脏污腌臜的车间,糟乱与破败的大环境都反映了“荒凉美学”的质感。而在污秽的大环境下,人性会冷漠,人心会阴暗,病态的、陈腐的“潜规则”,都有了滋生的角落。


NN:关于《金海岸大舞台》这部作品,可以聊聊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题材和形式拍摄吗?

XTG:因为我自己是女性,我的故事就可以从女性开始。比如把故事发生的舞台,放在不发达的小城市,放在一个有猎杀感的、沾满血的环境里。文宣部或者工会主席女组长的角色,还有片区文化局的男领导,他们扎根在某种体制里,意识里会有老旧思想的残渣和病态观念,或者人心深处,阴暗的兽性。


借助于故事中的肉联厂这个很特殊的环境,他们的“恶”被表现出来,男女压迫发生在这里,是会直接被环境吸收掉的。大家都是看客,但没有人惊醒,过分的行为非常微妙地摇摆在工人们的认知模糊地带,并不包含在肉联厂世界的道德秩序中。工人看待女人被猥亵时,不仅极端漠视,甚至亲自加害围猎。我的想法是,把肉联厂的这个小环境,指向社会上那些能被舆论无限包容的,针对女性的性犯罪、暴力犯罪的事件。我故事里的女性,她是砧板上的一块肉,但面对羞辱暴力和性侵,她选择了复仇。


NN:能否简述故事的灵感来源,以及这些创意和想法是怎么落地的呢?

XTG:我最初的想法,是要写一个跳舞女人的故事。关于跳舞,能牵连出非常多的个人生命体验。我所知道的舞蹈考学,在小城市不无像故事中所呈现的段落那样的“幕后交易”。生产成条火腿的肉联厂,是浙江金华才能看见的,屠宰到制作的过程,很震撼也很血腥,我希望把它拍出来。剖开的猪,被悬挂在冷冰冰的置货架上的形体残骸,和故事里女人受伤害的的肉体放在一起,让我好像感觉到了电流,很不一样。创作故事的灵感,就是从这些碎片开始的。



由此,我也设计出片中更多的细节,比如同事耻笑她怎么不用肉肠自慰,她在自己身上按下和猪一样的验疫戳的情节。很多重要的情节都是第一念头,最后我也很惊讶,它们最后都被实现出来了。关于故事发生的空间,要追溯到去年上半年。因为疫情,我留在金华,开发一个学校课程的剧场作品。我在家乡金华的肉联厂,做了持续几个月的、比较全面的田野。

这个项目的推进,也帮助我完成了一大部分勘景和人物前史的工作。我找到了想要的礼堂,是一间报废二十多年的礼堂,顺着工厂、礼堂已有的构造,也写出了很多情节。比如最结尾处,打亮舞台的镁光灯来呈现才灯的丑陋,用舞台和大影子完成了女人想要的仪式或庆典。


NN:拍摄的过程中有比较难忘的故事或场景吗?

XTG:现场最后一个镜头杀青,是在儿子看向舞台中被网住的妈妈,当时我才意识到,片子里儿子从头到尾没有说过任何话。剧本中原本只有两句台词,在拍摄的调整中又正好全部取代掉了,儿子成了一个没有台词的角色,这个角色承载的含义超出了我的设计和预期。

NN:《金海岸大舞台》的结局是一开始就设计好的吗?你是如何考量高潮和结局的部分的呢?

XTG:结局是很早就设计好的,因为做田野调查的关系,金海岸的前期工作开始得非常早。在剧本定稿之前,我已经做了足够的勘景工作,在定下要使用这个礼堂的那一刻,其实我已经构思出了大部分的情节,其中就包括故事高潮和结局的设定。礼堂舞台正中间的幕布非常大,我站在礼堂看向它,感到非常静谧,这样的静谧非常适合让某种丑陋被揭破,所以我的主人公像皮影一样玩弄了施暴者,给了他们具有仪式性的报复。


NN:你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是个什么样的导演呢?

XTG:我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太自洽,永远有疑问,还不停证伪自己的人。20岁了,还是有很多事情会震荡到我,让我突然不知道身在何方。有时候碰到一些事,就想要马上记录、马上回味,然后书写下来。对于自己是个什么样的导演,我没有太多概念,因为现在只拍摄了第一个作品,这个作品可能是比较激烈生猛的,希望之后慢慢还能发现自己的各种可能性。

NN:对你来说短片创作意味着什么?最近有比较想拍摄的主题或类型吗?

XTG:对我来说是一种鼓舞,说开始做,就开始了。将故事付诸行动,会让我不容易畏难。创作短片需要把握住它的体量节奏,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沉浸式思考,但也要在限制中实现表达。短片就是逾期不侯,所以观众的期待会高,我觉得拍短片是很有挑战和门槛的。

最近在构思一个类似怀有大文学抱负的普通老男人荒谬孤独的生活,追逐渺小执念这样的故事。


NN:为什么选择参加NOWNESS天才计划?你关注过NOWNESS天才计划的其他短片吗,有印象深刻的作品吗?

XTG:曾经有机会看了源根导演的《大厨》,它的剧本、美学,都让我非常惊叹和喜欢。在NOWNESS的历年展映获奖影片页面里,看见了这部作品,我就感受到很强的亲近感,所以自己也选择参加其中。

NN:有什么话想对其他入围者和青年影像创作者说的吗?

XTG:非常期待看到和听到你们的故事,听你们分享自己的想法,能聚在一起讨论,永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你印象深刻的舞蹈场景是怎样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华金东区发现3例阳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