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在军事战役2学院关于战役学讲话内容

建国后刘伯承元帅曾点名要哪10位开国上将学打仗?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发言中,他诚恳地点出了杨得志、张爱萍、萧克、萧华、邓华、李达、叶飞等10个人的名字,希望他们都能来战役系学习。
核心提示:发言中,他诚恳地点出了杨得志、张爱萍、萧克、萧华、邓华、李达、叶飞等10个人的名字,希望他们都能来战役系学习。
本文摘自:《人民政协报》日06版,作者:林瑞华,原题为:《我军历史上第一个&将军系&》
195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学府&&&军事学院在成立,相继设立了高级速成系、上级速成系、基本系、情报系、海军系、空军系。而设立培养高级将领的战役系,更是院长兼政治委员关注的大事。1955年9月,人民军队第一次评授军衔时,战役系52名学员都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出现了军事学院战役系&成为我军历史上第一个&将军系&&的盛况。
&将军系&名符其实
日,刘伯承在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长篇发言。在这次会议上,刘伯承具体介绍了军事学院举办战役系的设想,计划招收学员30到60人,主要学习政治、战略、战役、我军战史和苏军战史等内容,培养适应国防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人才。发言中,他诚恳地点出了杨得志、张爱萍、萧克、萧华、邓华、李达、叶飞等10个人的名字,希望他们都能来战役系学习。他还呼吁说:&希望年壮的将领有机会来和我们一道学习。我虽年纪大一点,但仍愿意同诸位年壮的同志一起学习。&这年7月,刘伯承和学院领导陈伯钧、钟期光等又联名向中央军委写报告提出:&学院党委曾向军事系统高干会议提出,在军队改装备、各级学校成立之后,建议开办战役系,加强高级将领的训练,第一期学员名额,拟宜适应国防工作最低的要求,至少为30至40名兵团及其以上高级将领。&
中央军委迅速批准了他们的报告,从全军各大单位选调52名高级干部进入战役系学习。能够进入战役系学习的,都是人民军队大名鼎鼎的精英,他们包括杨得志、陈锡联、、刘震、李天佑、张震、杜义德、吴克华、张祖谅、陈先瑞、秦基伟、曾思玉、廖汉生等人。
提着马扎,背着图囊
战役系学员的年龄,多在40至50岁之间,都是军职以上干部,经历了长期革命战争的锻炼和考验,有着丰富的作战指挥经验和较高的政治素质,也善于独立思考,不少人是我军赫赫有名的战将。不足之处,是文化水平还比较低,缺乏系统的军事理论学习,对现代军事科学知识知之不多。张震曾回忆说:&就我自己而言,以前从未系统学习过。连年征战,很少能坐下来认真读书。1937年到抗大学习,也仅是几个月的短期培训。年逾不惑之际,能暂时离开繁重的工作岗位,专门拿出3年的时间系统学习军事理论,特别是有周密的教学计划,有优秀的教员教授,机会十分难得。因此,对这次学习,我倍加珍惜。&
对战役系学员,军事学院在生活上给予了特别的关照。由于他们的学习时间比较长,学员的职务比较高,年龄也相对大一些,因此允许学员带家属,均安排住在南京宁海路一带,每家一幢房子。学员驻地离院部较远,所以学院干脆就在宁海路附近找了一幢房子,即解放前国民党为美国特使马歇尔的随员准备的办公用房,作为学员的课堂。后来,还盖了一间简易大教室。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唐智诚]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播放数:124531
播放数:211435
播放数:104787
播放数:229996
48小时点击排行您的位置:
驳“也谈我军将领之粟裕、刘伯承”
发贴人:219.128.114.*发贴时间:【】[]
&& ()&& ()一、关于军事理论方面,刘伯承确实要比粟裕强,因为两者出身不同。&& ()&& ()&& ()&& ()&& ()&& ()&& () 刘伯承上过伏龙芝军校,喝过洋墨水,而粟裕则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从战争中学会了打仗,双方当然不在一个起跑线上但如果只是从这个方面就认为拥有实战经验的将领比不上科班出身的将领,那就有点偏颇了战争中最重要的是实践,光会总结,下笔万言也不一定比得上实战的将领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多了,赵括、陆机就是榜样作为一个将领,主要看他的才能,理论只能代表一方面的才能至于刘伯承翻译外军文章,在运动战的时候去翻译《合同作战》、《步兵操典》代表了他的意识超前而且《苏联工农红军的步兵战斗条令》也不是刘伯承自己翻译的,是他和左权一起合译的我看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大家还是学毛***的文章更多吧?大家作战还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理论只是一个方面就我看来,论理论左权不比刘伯承差&(左权有多少字的军事著述?有什么军事理论?)&至于“敌进我进”“军事五行论”“人地论”“战争利害变换线”“追歼战的大纵深战略”“解放军战役学理论”,以及率先提出的“综合群力论”“对日持久战思想”“独立自主游击战思想”这些东西,似乎也不是全是刘伯承的创举吧?比如“敌进我进”,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军的蚕食,晋察冀根据地同样提出了向“敌后之敌后”进军的方针,这也是学刘伯承的?“五行论”只要是读过兵书的人就能说出来相似的道理吧?“人地论”、“战争利害变换线”“追歼战的大纵深战略”“解放军战役学理论”这些似乎都和***理论有关吧?是不是***的这些方面的理论都是学刘伯承的吧?还是那句话,提出理论再多也要看战果如何,否则都是纸上的东西解放军大批的将领都是“青山大学”毕业的,这照样妨碍他们成为一流的将领,消灭了啃洋面包的美蒋军&&(深厚军事理***底的将领,永远成不了顶级,那怕他的水平高如粟裕“敌进我进”在1934年5月就提出,全面运用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从40年开始的,后被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在整个八路军系统推广,晋察冀当然是跟学的)二、关于军事教育方面&&这里是我一个不可理解的地方,以考据为名的看客从什么地方得出了粟裕是刘伯承学生的结论?粟裕在他的回忆录里只承认自己是***和朱德的学生,他说“我在***和朱德同志领导下学会了带兵打仗”,哪里有刘伯承什么事?至于说两个人的履历交叉是在第三次反围剿后,刘伯承进入中央苏区,担任中央红军校长兼政治委员,而粟裕先担任红四军参谋长,后担任中央苏区红军学校教官,后调任红十一军参谋长我不知道粟裕这个红军学校教官和刘伯承这个红军军校的校长的关系怎么成了师生关系?在这里看客也太想当然了吧?原来教官和校长之间的关系是师生关系,看客战友让我们大长了见识&(粟裕是教官吗?粟裕是学员队队长粟裕可以说对是以师长之礼待之,解放战争时作为战略区员的粟裕称为“钧座”,这就是对长官和上级的称呼,不同战略区是可以不这样称呼的无论刘粟关系如何,在军事教育方面,粟赶不上刘,这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吧?)&至于教育问题,粟裕红军时担任过教官,后来在抗日战争期间担任过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校长,解放后也担任了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的职务,他的工作就对解放军一点用吗?刘伯承教育了培育了人才,粟裕就培育吗?华东解放军的将领都是天生的将领吗?&&(粟裕如何培养了人才,如何传授技战术技能,你还真要说道说道,我好像没听说过至于军科院是研究的地方,不是教育高级将领的地方)三、关于军事实践方面&&这个方面是一个比较能说明问题的地方,看客在这里力捧刘伯承,很砸粟裕是我写这个帖子的主要原因这里看客的一些观点实在让人看不下去看客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只寻找自己有利的论据未免偏颇我就说说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到的地方也希望大家指正&&首先说说刘伯承的战绩问题,看客说的刘伯承罕有败绩是真的吗?我看未必&&刘伯承号称“川中名将”,他的才能应该是很高超了吧?可这个名将在四川也打了败仗在泸顺起义里刘伯承兵败并丢了一只眼睛,他不用麻药实施手术,确实虽败犹荣而南昌起义里,大家对这个***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也抱以了厚望可这个参谋长作出的计划让起义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后人顾及刘伯承的面子只在一些地方不经意的提了几句,也就算了&&(参谋长作出的计划让起义军大败,请给出资料证明,什么地方把起义军的失败归结为的参谋意见?如果真是那样,当时的中央为何不给处分,反送去苏联留学?注:被处分的全是“前委”成员)如果再继续看,在中央苏区阶段直到长征结束,刘伯承就带过兵,不是到军校教书就是当参谋长,这又说明了什么?如果说***这些土生土长派对刘伯承才干认识偏差,那些留苏派呢?李德评价刘伯承说,“你连一个参谋的水平都不如,亏你还进过伏龙芝军事学院,还怎么当总参谋长!”两派都如此看待刘伯承,实在不好评价了刘伯承一直掌过兵权,这样使用一个川中名将实在不合道理可以想象在大家眼里这个名将是个什么形象呢?这个阶段刘伯承和粟裕当然可比性了一个在前线出生入死,身经百战,受伤数次,保持不败战绩,曾经带领一个班俘敌一百多人(实际上只用了三个人),从连党代表成长为军团参谋长的战将粟裕和坐在总部和军校的将领刘伯承确实缺乏可比性&&(拿个笨蛋来说刘伯承不行,这不正是证明刘伯承行吗?连基本逻辑都不会?不败战绩?怀玉山粟裕是打赢了?不是跑得快,也就以后的粟裕大将了)直到长征末期刘伯承才成为红四方面军余部援西军的员,终于掌上了兵权可这兵权是从哪里来的?徐向前培养出的一批精兵勇将就这样成为了刘伯承的班底这不是说明刘伯承比徐向前强,而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说刘伯承是个政治将领并不夸张对***的提拔心怀感激的刘伯承当然也可能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从此对***惟命是从&&(红一四方面军会师的时候,徐帅就提出由来四方面军,这你不知道吧?不知道不要仅,看看刘传,徐传和徐向前的《历史的回顾》)在抗日战争中,刘伯承亲自的战役不多,而且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很多战役其实跟他并关系很多主要的战役都是陈赓的象夜袭阳明堡、神头岭伏击战等,可这些徐向前旧部和陈赓的战功都记在了刘伯承的头上,这种情况全军估计是独此一家吧?&&(如果你连作战策划、决策的基本原理都不懂,我看你还是不来掺和军事的好但我估计,在你们眼里济南肯定是粟裕打下来的,没许世友什么事,^_^)至于刘伯承的才能倒是有一仗可以看出来,那就是关家垴战斗,这一仗是刘伯承亲自的,战果如何?当然,可以把责任都推给***,刘伯承的一点问题都&&(又搞错了不是?这一仗是***的,而刘、陈都是反对的,不知道,不要紧,给你个建议,去看看《***自述》刘伯承当时已经给出了正确的建议,即把敌人放出来打,而不打阵地战,而彭总认为,放出来敌军就可能跑掉,认为即便跑掉了,以后还可以找更好的机会打彭总否定了的建议,还威胁拿不下来,撤129师的番号云云,这样的仗要来负责?常乐村一仗,部队和日军一个联队野战,消灭其2200人,可以说是抗日战争我军单次战斗战果最大的一次,也是直接和日军直接对抗最大建制的一次关键在于要灵活用兵,战法得当)刘伯承依靠着徐向前的老底子,依靠着那些优秀的能够独立作战不需要他的下属,度过了抗日战争和他相对照的粟裕呢?率领着远不如刘伯承的部队起家,带领着一个营的新四军挺进敌后,打出了一个华中根据地,打出了一个新四军的第一师在这段时期,粟裕从打过败仗,与远在华北太行山的刘伯承不同,粟裕的根据地直接威胁着日伪的心脏南京,给日寇的威胁更大,而日寇也对他视为眼中钉可最后也无可奈何,车桥一战,创造华中生俘日寇之新记录,战后,日本鬼子连报复都不敢刘***对粟裕的评价是:“粟裕同志领导的新四军第一师,在整个抗战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劳,在我军中以第一师部队作战最多,战果最大”相似的评价在八路军里可有谁给刘伯承下过?在这个阶段的战绩看,粟裕不比刘伯承差&&(不知道就别作聪明:朱德“军事理论创建很多,有仁信智勇严的军人品质,有古名将风,是国家不可多得的将才”陈毅“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林伯渠、吴玉章“在敌后坚持5年,常常出奇制胜,维护亿兆人民,撑住半壁江山”以战例而论,七亘村灭日寇400余;黄崖底灭日寇300余;第二次广阳伏击灭日寇250余;反六路围攻灭日寇700余;正太路破袭灭日寇300余;神头岭灭日寇1500余;长乐村灭日寇2200余;邯长路破袭战歼日伪700余;白晋破袭战歼日军350余;百团大战毙伤俘日伪军约8000人,其中榆辽战役歼日军近1000人;晋东南反扫荡毙伤日伪军2780人;邢沙永战役歼日军1300余人;林南战役歼灭日伪军7000余人劳驾举几个粟裕打小日本或伪军的战例)前两个时期看客都不做比较,他主要是比较解放战争期间的事例,那么我们就认真的比较一下看客认为,“粟裕能打的胜仗,如果在也能打,而粟裕打的败仗绝不会打;粟裕创造的军事记录也不断被人刷新,而创的一些军事记录却无人刷新”不知道看客怎么得出的这个结论?&&粟裕的七战七捷刘伯承打出过吗?不要忘了,在解放战争刚开始,刘伯承面对的是阎锡山的地方部队,而粟裕面对的是国民党的嫡系精锐刘伯承的对手是阎锡山那些笨蛋将领,而粟裕面对的是国民党刚从抗日战场上转战过来的优秀将领,这些有什么的可比性?可双方的战果如何?刘伯承上党战役以三万多人对阎锡山三万八千人的杂牌军,消灭了三万五,粟裕七战七捷以三万多人对蒋介石十二万嫡系部队,消灭了敌人五万多人,这样一比该看清楚点了吧?&&如果还想比,那就拿消灭的蒋介石的部队来说,蒋介石的五大主力,被林彪在东北战场消灭了两个,剩下三个被粟裕消灭了两个半,那半个是粟裕派兵合着刘伯承在双堆集消灭的,尤其是消灭整编74师,震撼了国民党整个集团,这个也可以比一下吧?(请搞清楚,双堆集战役没粟裕什么事,者是刘伯承,虽然3野加入了围歼,但是3野不是粟裕的3野,这个概念一定要清楚,3野也是归总前委统一的2野围死黄维的时候,3野并加入,战前2野仅装备了75MM炮2门,42门小口径山野炮,200多门迫击炮,平均每跑几发炮弹,子弹也不足,重武器水平,怕是赶不上人家一个主力师,这样力量对比的仗,粟裕有打过吗?)&&还有,国民党为什么到最后还要把重点进攻指向粟裕的山东野战军呢?它怎么不指向刘伯承呢?国民党都是笨蛋,到最后还不明白谁对他们的威胁大吗?到底是粟裕还是刘伯承对国民党造成的威胁大,就用国民党的行动来回答吧&&(因为地理位置上华东区是南北延伸,且胶东又是我军的军事补给线,所以敌军重点进攻山东,蒋这样打就是竭泽而渔的战略,先打冀鲁豫从地理上看,就会把后背买给华野,任何一个军事将领也不会这样干)看客举出粟裕部队的一些打得不好的仗来佐证他的观点,可却看看刘伯承的部队也有打得不好的仗张凤集、金乡鱼台、羊山集打得都很艰苦,是不是这些仗也反映了刘伯承不行啊?至于刘伯承十四万大军进大别山,剩下八万转出来是不是更说明刘伯承不行吧?粟裕始终面对着国民党的主力,而刘伯承始终在国民党二等兵力的看管下,这样对比有多大的对比性?说粟裕打孟良崮如何如何,那刘伯承怎么连一个成建制的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也消灭不了呢?好像国民党的五大主力和刘伯承交手的次数有限的很,刘伯承也奈何不了对手(请注意,陈赓部队在战争期间大部分时间处于半独立的状态,不要把陈赓的战果往刘伯承身上加)&&(张凤集、金乡鱼台、羊山集都打胜了,这就是硬道理,至于大别山,别忘记了那是无后方作战,消灭的敌正规军建制为1个整编师3个半旅,粟裕同时期在中原的作战正规军旅级以上建制战绩为0,同时期粟裕在中原作战,和其相抗衡的只有5、75,条件何等之好,但是即便集中7个纵队也奈何不了人家两个整编师,仗都打到这个份上,还吹什么?)说个事例来让大家看看国民党对刘伯承和粟裕的真正态度,在淮海战役期间,杜聿明几回要求用国民党主力击破刘伯承,这就能看出国民党把粟裕和刘伯承对比,是怎样看待刘伯承的实力了因为国民党的真正精锐的主力并吃过刘伯承的亏,对他根本就惧怕之心&&(刘伯承部的实力太弱,正是这样更显出刘伯承水平高!不是吗?且中野野战军实力的消耗,是因为要求山东和陕北,挺进大别山的结果,挺进前正是刘邓鲁西南大捷之后,中野可以说是鼎盛之时,如果刘从本位主义出发,此时回豫北休整,让本已破碎的华野继续在黄河南和敌军主力苦战,你以为如何?)至于西南大追歼,我要提醒看客战友,西南大追歼的主张是***提出来部署的,是***在北,陈赓、林彪在南实施的,刘伯承亲自的部队作用不大实际上,刘伯承出了大别山已经战斗力低下,他的后面的仗主要是靠陈赓的四兵团为了收服陈赓,刘伯承还有过上乘的表现,不愧一个政治将领的称号三路大军中的陈谢大军收入刘伯承帐下,刘伯承才有了点资本陈赓的战功再次计入刘伯承的功劳簿上&&(***仅仅一个要求从贵州入川,能解决入川的所有问题?如果真是这样,全国各战场都应该打得和西南战场一样漂亮才对啊,为什么其他战区做不到?说明什么?说明前方将领对作战的走向具有决定作用,在8月19日发出的川黔作战命令中,就已经规定到了12月10日的作战任务,你给我找出个其他战区将领这样的作战计划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是一种境界,不是谁都能玩的)至于说金门战役的失败,叶飞失误也是粟裕的错误吗?那么说整个华东野战军的所有败仗都是粟裕的责任了?那样,粟裕当然败绩一大堆了因为干活多的肯定过错多这样的真理未免太荒诞了吧?&&(用金门来论述粟裕具体作战水平,而是论述其全局把握水平,原文应该说得很清楚吧?千万别偷换概念转移话题)如果从解放战争的战果,对敌的数量质量,给国民党集团的威胁等方面综合来看,粟裕也是不比刘伯承差的所以,看客的提出的粟裕干得好的结论是不合情理的&&(看客的结论是:相同或相似条件下,粟裕干得好,也别偷换概念)四、军事谋略方面&&1、红军时期刘伯承就提出敌进我进的谋略了?八路军时候的事情必要用推测的口气推前到红军时期吧?我倒是看到红军时期刘伯承有什么谋略,因为这个时期红军主要用的还是***的谋略,刘伯承对战局什么影响你可以看看战史,任何地方有刘伯承的影子即便是第四次反围剿,也是用***思想为指导,周恩来和朱德,看不到刘伯承三个字至于刘伯承的正规化建设在五次反围剿中的作用就只有天知道了&&(那么你拿出***给周朱的建议来看看?什么年代了,还象你那样牵强附会?刘伯承在四次反围剿中,经刘建议,遂决定改强攻南丰为佯攻,围城打援&,被朱周采纳,取得胜利,哪里有***什么事?)而粟裕在红军时期和三年游击战中早就运用了敌进我进的谋略,如果看过粟裕的三年游击战的经历就会明白这一点,粟裕运用这些谋略的时候,刘伯承的谋略还在看客的猜想里如果不知道粟裕的战例也什么,但不知道就武断的下结论就意思了&&(运用了什么谋略?请指教,在游击队再怎么谋略也是低层次的)2、抗日战争中刘伯承的谋略“持久战”思想,“独立自主游击战”思想,“综合群力思想”这些思想都是刘伯承提出来的,那么说***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等都是抄刘伯承的了?那这些党史几十年都披露的?也原始的资料证明,《***选集》里也提到,现在当事人都不在了才爆料,有点什么意味呢?刘伯承真如此出色,那***早不把他放军队里了,早放在身边统帅部里了&&(当然有,看过刘传组专家之一乐白鼻的《刘伯承元帅八千里路云和月》吗?里面很清楚地写到,和张浩署名的报告,现存中央档案馆,现在知道了为什么刘伯承的军事思想是***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了吧?)粟裕在抗日战争期间什么谋略性的东西?粟裕不像某些政治将军能说能写,粟裕只会建立根据地,只会消灭敌人粟裕东进北渡长江,开辟苏北,这些行动算军事谋略行动不算?这只能大家自己问自己了&&(举几个打小日本和伪军的战例)3、解放战争期间就不要再比了吧?刘伯承那两篇东西和***的大量的军事文章比就不用说了吧?刘伯承那两篇东西都是战术层次的东西,和***战略层次上的东西可比性何况他那两篇东西也不是教材,全军都去学习的《论蒋军的致命弱点》和《再论将军的致命弱点》这样的东西,刘伯承不写估计象各独当一面的将军都会去思考,去认识只不过有的知道不说出来,有的知道了赶快说出来的区别粟裕、林彪、***不知道对手的弱点怎么去消灭对手,还用得着去向你刘伯承学打仗吗?&&(象你这样说,***在抗日战争中的《论持久战》也没什么意义了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和预知战争,虽然都是在打仗,但体现的水平是不同的)说粟裕主要是内线作战的战略,这个结论是谁下的,估计又是看客给下的吧?只是主观臆断,不顾事实才会出现这样的结论还是要看刘伯承和粟裕面对的敌人刘伯承面对的只是些二流的国民党军队,而国民党的主力都主要针对着粟裕,这是因为粟裕对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威胁太大所决定的双方面对敌人的不同,决定了打法的不同粟裕能够吸引住敌人的主力,还消灭大量的敌人,最重要的是根据地根本被消灭,有的根据地暂时变成游击区并不能算是彻底丧失,一旦消灭敌人局势改变马上就可以恢复而且粟裕取得的这个战果对解放战争是举足轻重的而刘伯承那里面对的敌人相对要弱,所以双方采取不同的打法是理所当然的至于失去土地的问题,看客自己用人地论给我们作了解释,就不用我们解释了用土地得失来评价双方的水平高低,连看客也会感到很牵强的&&(请注意,粟裕虽然消灭了大量敌军,但并未守住地盘,至7月分兵后,华东根据地几乎全部丧失,粟裕及华东的翻身靠的是刘邓挺进大别山吸引走敌军重兵,并在这个战略行动开辟出的中原战场作战,老区才得以逐步恢复如果粟裕是“一个在战斗”,以他的打法,输定了)五、军事战略&&象看客举的那些例子骗骗军事上的门外汉也就罢了,可把这些东西当成了不得的东西就太过了长征去川西北,连蒋介石都能看出来,四川军阀都能看出来,军阀跑长江边等着的建议也成了天才的建议?抗日战争中敌进我进,聂荣臻同样提出了向敌后之敌后进军的口号,粟裕早在三年游击战都运用了很长时间的东西也夸耀什么?至于说纵深机动,中期的中路突破以及逐鹿中原的三山四河战略这些东西到底是***启发了刘伯承还是刘伯承的独创战史上也个定论至于淮海战役,刘伯承就更什么可吹嘘的了,促成大淮海?是谁促成的?***制定计划,把中野从配合作战改成参加作战,刘伯承就彻底休息去了,他那点兵也就是起个牵制作用,主要仗还是要粟裕来打双堆集是他运气好,碰上个书呆子黄维,换上粟裕面对的任何对手都不会让刘伯承围上还有廖运周起义,要不然黄维四个师齐头并进也早冲出包围了,到最后还要粟裕派兵帮助才吃掉黄维,这些都是事实吧?这里有什么战略可言?&&(要象你这样乱扯,那么何、张的起义,粟裕能围上黄伯韬吗?双堆集廖起义时,好歹敌军已经被包围,即便廖不起义,黄维也未必能突出重围至于中野的参战,***曾说两支野战军协同作战,力量不止增加一倍,这觉得是对中野的褒扬,这话对于华野来说,恐怕就不那么中听了,因为华野的兵力是中野的3倍,火力更是强大了若干倍至于黄维,根本不想某些人想象得那么差,其兵法战策相当娴熟,他并不是想到挺进的危险性,而是中野装备实在太差,他低估了刘伯承可能将这支部队发挥出的能量,在《大决战--淮海战役》中就有这样的场面,参谋长提醒他,刘伯承之用兵不能以常理揣度,黄维自信地说“我相信血肉之躯,终难抵御钢铁”,他太自信于自己的实力了)如果再深说一句,象挺进大别山这样的仗只有刘伯承这样的政治将军才会打,***给他开出了条件,就算是站不住脚转回来也刘伯承什么责任政治将军都明白这个时候该怎么做,就算部队拼光了,刘伯承照样当元帅而粟裕这个军事将领就绝不打相同的下江南的仗,你撤我的职我也不干,这就是粟裕和刘伯承的区别为了保证刘伯承能在大别山不被消灭,几乎中原所有的解放军都被调动了起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尤其是粟裕的军队,这个在后面再说&&(请注意,粟裕回去休整的时候,刘伯承已经出大别山了,并且,在宛东战役中已经能够利用手中有限的力量运作大规模歼灭战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粟裕难道不清楚加入自己10***休整充分的生力,毫无疑问能够在中原进行大战?)六、战术&&看客在这里列举了不少的战例,林林总总的给加上了一大堆的名称,实在让人佩服,看来真有人打仗是背着兵书啊可把这些战例仔细看看,真正属于刘伯承的有几个呢?夺遵义过金沙、挺进大别山、淮海、西南追歼、对印作战更多是***在幕后吧?七亘村、神头岭是陈赓的,打襄阳是王近山提出刀劈三关,打黄维是粟裕帮忙打,其他的仗都乏善可闻,对方不是地方军阀、伪军就是土匪,实在算得上蒋军精锐的有几个?和蒋介石的五大主力的五军和整编十一师照过面,刘伯承消灭了他们多少人?&&(你不觉得无聊吗?亲自实施的,你说是***在后面,试问,粟裕哪次战役不经过中央的批准?亲自策划、组织的,你又说是别人的,那么请问孟良崮战役前线是谁?济南战役攻坚方向又是谁?豫东战役攻开封是谁?宿北战役前线所还是谁?打黄维是总前委从华野调兵,和粟裕帮忙扯不上,你乐意要派,不乐意也要派,刘陈邓给中央的电报非常明确,一旦中央同意,就照上报方案执行,根本征求粟裕意见的意思,***回电“粟陈张遵照刘陈邓部署”刘陈邓“临机处置,不必请示”,知道这些电文内容意味着什么吗?)而看客给刘伯承戴上一大堆高帽子后,说到粟裕就没词了粟裕好像也打过胜仗吧?他打胜仗就战术吗?别的不说,光说说粟裕打的几个仗,我看刘伯承也未必能打的比粟裕好粟裕打的三年游击战这样的仗,以五百败军挺进蒋介石的老家,面对百倍于己之敌,开辟了大片根据地,部队发展数倍,这样的仗刘伯承打过吗?不要拿抗日战争作比较,两者环境不同,一个是全民抗战环境宽松,一个是强敌环伺,毫无群众基础粟裕在三年游击战时期提出的“六大原则五条要领”在看客看当然算不上战争理论了&&(那你要举战例来看,人家兵再多,没真正对垒过,不存在什么“这样的仗刘伯承打过吗?”)黄桥决战,粟裕7000立足未定之师,面对1.5万敌军,消灭敌军1.1***,这样的仗刘伯承也难打出来吧?(顽军的装备水平并不比粟裕好,在上党战役中以一枝步枪几发子弹的水平,就可以打掉阎军3万5千人,其中以两个连的兵力消灭阎军一个营,打垮其一个师,这样的战例恐怕才是粟裕没打过的,我估计粟裕恐怕是想都没想过抗日战争最好拿打日伪的战例说事,抗日战争中内部搞摩擦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刘伯承的高山铺战役成为了绝对的经典,粟裕率领千军万马在鬼子眼皮低下横渡长江,挺进天目山,在无后方依托的情况下,以两***面对蒋军十万大军,连续三次打败敌人围攻,歼敌两万的战绩是不是该称作经典中的经典了吗?更不要说七战七捷、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上海战役了&(其一、国共当时还撕破脸皮,去天目山并象挺进大别山那样的有敌人重兵跟进,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有时间建立根据地,这样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无后方作战了;其二、说起来敌军多(总兵力最多一次也就6.6万,哪有什么10万?),真正进攻的有多少?其三、粟裕&装备水平并不比敌军弱,甚至可以集中优势炮火向敌人发动攻击其四、天目山总共前后3次作战,跨度达5个月,歼敌量也不过1.3万,这样的战绩算不上什么,在根据地一次1、2个月的反扫荡连日军都可以消灭几千,八团大战中消灭日军7000多,打顽军有啥好吹的?其五、粟裕南下时,当地就有16旅接应,后来又增加了叶飞的部队,可以说是前有接应,后有补充总之,和在抗日战争中的作为看,这种仗没啥好吹的)至于网上流行的污蔑粟裕的七月分兵的事情,要明白七月分兵为什么分?是谁让分的?七月分兵是接中央军委6月29日电报布置进行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策应刘伯承这个电报破坏了粟裕的战役部署,但从大局出发粟裕还是服从了中央的命令,分兵出击,由于环境不利,又遭遇雨季,最重要的是粟裕亲临,仗打好就是这样,中央依旧连电粟裕,要求粟裕配合刘邓随后粟裕亲自到达鲁西南前线,马上就在万分困难的情况下打出了沙土集战役这样的胜仗,扭转了中原战局,也解救了刘邓的危局可以说,粟裕的无私贡献,刘伯承在大别山难站住脚到后来,有了七月分兵的教训,***再次以减轻中原(刘伯承)压力为借口让粟裕分兵过江南下就遭到了粟裕的拒绝要是刘伯承在大别山打的好,何至于老是让粟裕牺牲配合啊?粟裕打的仗再不好,我们也只看见中央让粟裕救刘伯承,见刘伯承救粟裕的&&(中央629电报并非命令,7月分兵是否分,怎么分,何时分完全取决与你前线员,岂能一打了胜仗就是自己的功劳,一打了败仗就怪中央?其二、分兵就是失败的理由吗?以粟裕直接4个步兵纵队一个特纵兵力至少在12万以上,仅仅面对敌军4个整编师,还有地方部队助战,有什么理由失败?只要得当,以少胜多都可以办到,何况是以多打少?同时还是火力优势!至于说沙土集就扭转中原战局,你是听谁说的?不过是扭转华野在鲁西南的颓势而已,随后,自己5个纵队就被11师在土山集击败,将刚刚夺取的鲁西南主动权拱手相让,无法完成配合大别山作战任务,在这样的情况下,粟裕不得不留两个纵队在鲁西南和敌军周旋,自己率领6个纵队出豫皖苏,但根本什么像样的战绩,致使敌军继续向大别山增兵,至11月底,敌军大别山兵力由开始的23个旅,增加到33个旅【此前还被刘邓打掉了3个半,前后实际上用兵大别山方向的兵力是37个旅】,而同期对付粟裕的不过只有11个旅,粟裕连一个旅的战绩都,集中7个纵队也拿5、75两个师无可奈何没线每仗可打,只好跑到南线给陈赓打杂,沾陈赓的光,配合陈赓消灭了整3,但是随后又在确山折戟沉沙,此后,再无攻势,直到48年2月底退回休整,这就是粟裕对大别山的“无私”支援!)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看客说的在一项上刘伯承占优是缺乏根据的&&七、战果&&红军时候两人的战果就不用比了,一个带兵在前线拼杀,一个在学校部干教师和参谋工作的人是无法和战绩比战果的,这样比也不公平&&抗日战争期间,刘伯承带领徐向前的老底子红四方面军最精锐的1.3***起家,消灭日伪军42***,粟裕率领一个营500人的新四军起家,消灭日伪军10万,这样比就该看得清楚点了吧?&&(随出征的不过9千来人,另外,我前面举有战例,拿点粟裕打鬼子,打伪军的战例出来看看,光说个10万,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抗战结束的时候,估计受降的多点罢了)至于两者直接的战役,还是先看刘伯承直接了哪些战役吧?他的那些经典里面有多少是陈赓的?然后再回过头来和粟裕比看客的意思不是说粟裕消灭的那十万敌人都是自杀的吧?&(我那里举的经典战例全是的,如果你这都不知道,还是补了课再来吧)&要比解放战争的战果,看客统计的刘伯承的战果我有不同的看法在看客的统计里我们可以看出,看客统计的刘伯承的145万战果里,大西南的90万战果占的比例有多少把这个部分去掉,刘伯承还剩下多少战果?只有55万了吧?这55万是和粟裕同时期的战果,到了西南追歼战的时候,只有刘伯承在打仗,粟裕在旁边看无仗可打,把这个时期的战果列进去,看客不感到有失公允吗?更何况这90万里还包括***部队的战果西南大追歼的时候,国民党的精锐只剩下桂系白崇禧部分,而这部分被林彪和陈赓消灭了刘伯承面对兵败如山倒的敌军,就一个收拾残局的任务,再打不了胜仗就太说不过去了吧?而粟裕消灭的117万敌军都是实打实的精锐之师&&(为全局挺进大别山后,遭到极大极大削弱,造成了此后战绩的下滑,设想,如果打了鲁西南战役回豫北休整,而让并以破败的华野继续和敌军主力火拼,华野会是后面的局面吗?有啃骨头的时候,就有吃肉的时候,这是天道,综合起来算很合理,西南吃肉你就眼馋了,人家挺进大别山遭到削弱的时候,没见你说华野的战绩都靠刘邓的牺牲啊,恐怕你们还幸灾乐祸了,这样粟裕终于成了南线战场的“主角”了)如果按照同时期同时作战的战果算,粟裕和刘伯承的战果分别是117万对55万,这样大家该看得清楚点了吧?&&至于后面的胜率、评价部分就太多的必要去辩驳了胜率说说明不了多少问题,因为这个如同概率问题一样,再好的猎人也有失手的时候如果用胜率来指责粟裕,那只能用中国的一句老话来概括了,那就是“不洗碗的永远不会打破碗”粟裕要是不行,***不会那么放心,把解放军最大的野战军之一的三野交给他的&&(打得仗比粟裕只多不少,并不存在你说的“不洗碗的永远不会打破碗”的问题,“百战不殆”永远是兵家所追求的境界,达到了,而粟裕达到,水平上的差距一目了然)说到评价就更离谱了,自己人的评价不可靠,对手的评价可靠可看客列举的都是夸刘伯承的,唯一一个说粟裕的是贬斥粟裕的,原来粟裕的对手都看不起粟裕啊,所以他们都被粟裕消灭了&&我也举几个例子来说说粟裕&&1947年2月19日,蒋介石在国民党军官训练团作题为《剿匪战役之检讨与今后我军之之改进》的讲话中说:“现在关内的匪军约分为五股,即***部,聂荣臻部,陈赓部,刘伯承部,陈毅部此五股中,就我的观察,以陈毅一股最为顽强,训练最精,诡计最多,肃清最困难”(《剿匪丛书》之一:《***训词》)看看,蒋介石在长城以内最怕陈毅一股,可没把刘伯承部特别放在心上陈毅一股实际上是粟裕的,蒋介石最怕谁一目了然了(陈毅的支持,粟裕未必有那些建树,再说了这是对整个部队的评价,这是以实力为基础的,而并非是对个人的评价,所以,当然谈不上是蒋介石对粟裕的评价再说了,47年2月正是华野比较鼎盛的时候,这时的评价,并不能概括全部,7月分兵后,华野连遭败绩的情况下,蒋还会有这样的评语吗?显然不会)&莱芜战役后,国民党74师师长张灵甫要求修整,声称“本师装备不适合山地作战”,要求调东北战场或者西北战场,以躲避粟裕八十三师师长李天霞要求休长期病假,王耀武则说,“莱芜战役,损失惨重,百年教训,刻骨铭心”&&孟良崮战役后,蒋介石说:“真是空前的大损失,能不令人哀痛!”王耀武说:“七十四师之失,有如丧父之痛”&&(这里也对粟裕的评价,常败将军打胜仗的时候,对手也会能刻骨铭心,因此,这个评价也只能说对孟良崮失败的感受,并不能说对粟裕评价如何如何)再看自己的战友:&1949年,***指出:“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刘伯承也说:“淮海战役这个仗,主要是三野(华野)打的”(注:这句话是1952年2月,第三野战军领导机关在奉命准备向苏联尤金大使介绍淮海战役情况时,在场的刘伯承同志边看地图边对陈毅司令、王德处长说)(秦叔瑾、陈永华:《缅怀》99至100页)&(从***的角度来讲,自然会从执行层面来评说淮海战役,说粟裕第一攻正常,但要是从决策层面而言,表现了更高人一筹的军事水准,至于,说这个仗主要是三野打得也很正常,以的谦虚,必这样说,不过这并不等于说主要是粟裕的,因为,首先***直接进行了战役,其二、成立了总前委负责前线的统一,其三、三野也是统一下的部队,不是粟裕的私人财产)1949年9月,刘伯承由衷地向中外记者称赞粟裕,他说:“这位是粟裕将军粟裕将军百战百胜,是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后来发表加上‘之一’二字)想必诸位早有耳闻吧!”《人民日报》于9月27日发表《中国人民政协代表访问记DD常胜将军粟裕》一文,盛赞粟裕是“常胜将军”,并转引了刘伯承对粟裕的赞语不久以后,刘伯承主持南京军事学院,他又多次阐述这一观点南京军事学院某次开会时,有人说请常胜将军刘司令员讲话刘伯承真诚地说,我不是常胜将军,常胜将军是粟裕&(这样说也正常,总不至于说自己是最优秀的将领吧?一个外国记者采访后的评价是“谦虚中的谦逊者”,至于后面一段说明两点:1、人们认可的常胜将军是刘伯承2、极为谦虚,抛出粟裕当挡箭牌转移话题而已3、比较器重粟裕但绝不是说粟裕因此一说也就真的成了“常胜将军”)其他的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有兴趣的战友可以去查找一下&&至于后面的评价,我们只看一条评价就行了,这是我军将领里唯有粟裕一人得到的评价,“擅长大兵团作战”,“战役规模越大越出色”有这条独一无二的评价,问题不都说明清楚了吗?粟裕的才能在这条评价里已经说得太清楚了&&(艺术卓越,知道什么意思吗?意思是升上到了“艺术”的水准,且不仅其他仗“卓越”,大兵团仗同样也“卓越”,是一种全面的军事才能的认可评语,比粟裕评语高多了,“***军事思想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粟裕望尘莫及)向好友推荐本贴:&&&& 标题:《驳“也谈我军将领之粟裕、刘伯承”》&&&& 地址: .cn/Article/200806/showp1.html
& Re: 驳“也谈我军将领之粟裕、刘伯承”
&刘伯承真诚地说,我不是常胜将军,常胜将军是粟裕。&请公正对待历史,我非常赞成文中观点,每一个军事家都有自己 ...
作者:历史&&&
发表您的评论
点评字数 0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间接导致的民事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共同建立健康的网络社区,请向管理员举报不良帖子
?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军事战役2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