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下,哪家的日系车新能源技术最先进电机自动化技术先进?

上海电力大学2018年MEM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上海电力学院是中央与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现有杨浦、浦东两个校区,临港新校区正在建设中,其中,杨浦校区位于上海市区东部长阳路,毗邻杨浦大桥,现为电力特色专业教育、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电力系统中高级培训、电力科技产学研合作和创新孵化基地;浦东校区位于浦东新区学海路,现

为本科、研究生教育基地和中外合作教育基地。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11000 余人。

学校始终坚持“立足电力、立足应用、立足一线”的办学方针,树立“务实致用,明理致远”的办学理念,以“高质量、有特色”为目标,实行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办学,坚持面向电力生产和现代化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学校的校训是“爱国、勤学、务实、奋进”,努力创建“刻苦、勤勉、求是、创新” 的优良学风。学校的发展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科研为先导,用科研促进教学水平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学校创建于1951年,历经了上海电业学校、上海动力学校、上海电力学校、上海电力专科学校的发展演变,1985年3月更名为上海电力学院,目前已经发展成为电力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理工类高校。

■  学科设置与教学水平

学校设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数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含上海新能源人才技术教育交流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共13个院部。

学校拥有工、管、理、经、文5个学科门类,共有全日制本科专业31个。工学、管理学、理学为主干学科。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

个,上海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4个,市教委重点学科5个,市高校一流学科1个。

2006年,学校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在近两届上海市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共获奖19项,其中一等奖7项。2010 年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院校,目前共有5个本科和2个硕士试点专业。获批9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获批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 5个、“中本贯通”试点专业2个。拥有上海市精品课程27门、上海市优秀教材28本、上海市教学团队4个。

学校拥有国家级实践(实验)基地(中心)2个,省部级实验示范基地(中心)3 个,省部级校外实习(实践)基地5个,10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

学校有一支学历、学缘、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在编教职工1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78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cn/tm)填报我校志愿并参加复试。已被我校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相关推免事宜请登录我校研究生处网页查询。

统考报考办法及受理日期: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报考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的考生和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1.网上报名时间为2017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17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 .cn ,教育网址:,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我校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3.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我校的计划缺额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

4.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按我校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并按我校要求提供相关真实材料。

5.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我校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6.考生网上报名时所提供的本人身份证号、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及电话必须准确无误。历届本科毕业考生提供的学历、学位证书编号必须准确无误。 7.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

8.按规定享受少数名族照顾政策的考生,在网上报名时须如实填写少数名族身份,且申请定向就业少数名族地区。

9.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考生报名时应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学、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10.考生应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现场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11.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1.报考点现场确认时间:2017 年 11 月初,具体日期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

2.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在规定时间内到报考点指定地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

3.考生现场确认应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报考点工作人员发现有考生伪造证件时,应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4.在2018年9月1日前可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颁发毕业证书的省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或网络教育高校出具的相关证明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5.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交学历(学籍)认证报告,以供核验。

6.所有考生均应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7.考生应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8.考生应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我校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现场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并重点核查考生填报的学历(学籍)信息,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准予考试。

考生在报名时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得准予考试。网上学历(学籍)

校验未通过和现场确认学历(学籍)核验未通过的考生,我校将要求其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报告,否则不得准予考试。考生采取弄虚作假手段而取得报考、录取资格的,一经发现,不论进入招生工作的哪一阶段,均取消其资格。

考生应在教育部规定的时间内,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 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

初试日期和时间。2017年12月23日至12月24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考生须到报考点指定的考场考试。考生入场时须接受考试安全检查。考生在每科考试开考15分钟后不得入场。初试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每科考试结束前30分钟,交卷出场后不得再进场续考,也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或交谈。

我校在复试前将对考生的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学历学籍认证报告、

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凡在网报时弄虚作假者,在复试审查时一经查实即取消复试资格。具体审查办法将在2018年 3月另行公布。

复试时间、地点、内容范围、方式由我校自定。复试办法和程序由我校公布。

全部复试工作一般在2018年4月底前完成。

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

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调入地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

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

第一志愿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会计、图书情报、

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可相互调剂,但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考生也不得调入以上7个专业。

复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我校严格按照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含初试和复试)

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录取名单。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考生如果因名额所限不能在所报专业内被录取,我校可根据本人志愿调剂至有多余名额的校内相近专业。
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均须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

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我校不承担责任。

国防生和现役军人报考硕士研究生,按解放军总政治部规定办理。

招生专业目录中的“拟招人数”栏所列人数为参考人数,录取时,各专业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正式下达规模数和实际生源情况作适当调整。

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不提供历年试题及复习资料。

所有考生须满足报考条件。在网上填写报名信息前,考生须认真阅读报考条件,确定自己是否具有报考资格。如不满足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即使通过了考试,我校也不予录取,责任由考生自负。

同等学力考生在现场确认前,须将相关证书的复印件寄到我校研招办进行资格审查。

新生入学报到时,我校审查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毕业生的本科毕业证书原件,入学时(9月1日前)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者,取消录取资格。

新生应按时报到。不能按时报到者,须有正当理由和有关证明,并向我校请假。无故逾期2周不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

新生报到后,我校将对其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专业素质、健康状况等全面复查,发现有不符合标准者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凡涉及报考、录取和调剂方面的政策以教育部当年有关文件为准。有关招生信息请随时关注我校研究生处网站()。

通讯地址 :上海市杨浦区平凉路2103号上海电力学院研究生处11号信箱

热忱欢迎广大有志青年报考上海电力学院硕士研究生!

注:以上招生简章内容若与国家有关部门及教育部颁布的规定有不符之处,须按国家有关部门及教育部的规定执行。

2018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术型)招生专业目录及简介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010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

热能工程学科是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和良好的科研发展态势。目前有教授8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余人,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多名导师具有长期指导研究生的经历,教学科研设备齐全,研究基地设施完善。同时本学科拥有多名企业导师,有大量机会让研究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践,使对企业实践有兴趣的同学有机会更早的进入企业实习。

本学科科研基础夯实、有较高的科研水平,拥有丰富的科研成果,目前承担多项国家973项目(子课题)、国家863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项目、省部(市)级重大基础研究和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及一批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横向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330余篇,国家授权专利近70项,其中发明专利5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

近年来,本学科在燃料燃烧与高效利用技术、电厂烟气污染物控制、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大型火电机组节能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在企业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联系人:李芳芹(学科介绍)

化学工艺学科拥有国家电力公司热力设备腐蚀与防护(部级)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电力材料防护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以及上海市热交换系统节能、上海电力能源转换和上海防腐蚀新材料、发电环保四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国内从事电厂化学工艺专业教学和科研起步较早。本学科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1人获得国家“千人计划”(青年)称号,2 人获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称号,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近5年,学科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承担和参与的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等20余项,科研经费800余万元。某些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 学院网址:/

应用化学学科是上海市重点学科,拥有国家电力公司热力设备腐蚀与防护(部级) 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电力材料防护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以及上海热交换系统节能、上海电力能源转换、上海防腐蚀新材料和上海发电环保四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国内从事电厂化学专业教学和科研起步较早。本学科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多人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及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等称号。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近5年,学科承担和参与的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近100余项,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某些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用电化学研究方向在国内有一定影响,曾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应用化学学科,主要从事电力生产过程中的电厂热交换系统阻垢、缓蚀、节能,纯水处理,冷却水处理,污水回用,以及水平衡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的研究;从事电力材料的腐蚀与防护机理及控制技术、电力储能技术研究;从事绿色水处理药剂、化学电源材料、纳米材料以及防腐蚀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已在腐蚀电化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内具有较大的影响;研制开发了多种绿色水处理药剂,并将有关成果应用于电力企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专业欢迎化学类、环境类、材料类专业学生报考。本专业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材料化学工程学科,拥有国家电力公司热力设备腐蚀与防护(部级)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电力材料防护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以及上海市热交换系统节能、上海电力能源转换、上海防腐蚀新材料和上海发电环保四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本学科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1人,多人获得上海市东方学者、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及浦江人才等称号。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近5年,学科承担和参与的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等40余项,科研经费600余万元。某些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用电化学和能源催化研究方向在国内外有相当影响力,曾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材料化学工程学科,结合国家能源的发展战略,重点围绕可再生能源应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应用电化学、储能电池、能源转换技术、环境保护开展理论研究和新材料开发,解决材料腐蚀与防护、储能技术、太阳能光解水制氢、燃料电池、环境污染治理等应用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注重纳米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新型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广泛应用。

本专业欢迎材料类、化学类专业学生报考。本专业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环境化学工程学科拥有国家电力公司热力设备腐蚀与防护(部级)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电力材料防护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以及上海市热交换系统节能、上海电力能源转换、上海防腐蚀新材料和上海发电环保四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国内从事电厂化学工艺专业教学和科研起步较早。本学科现有教授 3 人、副教授 8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9 人,多人获得国家杰青、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和上海市领军人才等称号,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近5年,学科承担和参与的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课题、教育部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等50余项,科研经费700余万元。废水处理过程污泥减量化研究方向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某些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曾荣获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多项。

环境化学工程学科,主要从事环境污染控制及废物资源化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等的研究;从事污染治理工艺过程技术与设备的开发、设计和模拟优化等研究工作;从事新型光催化剂的研究和开发。已在废水处理过程污泥减量化、污水处理过程数学模拟与运行优化、温室气体减排、污染物光催化治理、饮用水消毒副产物控制以及初期雨水治理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本专业欢迎环境类、化学类、材料类专业学生报考。本专业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八、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代码:08080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是上海市重点学科,本学科立足现代电力系统,涉及电气工程的各个领域,在电力系统规划、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电力系统优化运行、继电保护及控制、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诊断、新能源与智能电网等领域形成了优势和特色。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和良好的科研发展态势。目前有教授8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2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0余人,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

本学科面向电力系统,每年向电力行业输送大批专业人才,与电力企业有密切的合作关系,研究课题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省部级攻关项目、各级电力公司、发电集团、工业企业等。目前,本学科每年科研经费达1000余万元。

本学科拥有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绿色能源并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新能源电力系统教学实验中心、上海“电力能源转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在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上海市教委高水平项目等支持下,建设了“现代城市电网综合仿真中心”、“新能源与智能电网实验中心”等学科平台,含电力系统动模实验室、继电保护实验室、综合自动化实验室、风力发电技术实验室等,软、硬件设施适应国内外工业界和学术界的最新发展,科学研究条件良好。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是上海市重点学科,本学科立足于现代电力系统及特、超高压输电,主要研究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诊断、电磁场计算与电磁环境技术、电介质物理与介电现象、电力设备智能化、高电压试验技术与试验设备开发、气体放电、防雷与过电压等。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和良好的科研发展态势。目前有教授4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80%,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

本学科面向电力系统,每年向电力行业输送大批专业人才,与电力企业有密切的合作关系,研究课题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省部级攻关项目、各级电力公司、发电集团、工业企业等。目前,本学科每年科研经费达1000余万元。

本学科拥有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绿色能源并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新能源电力系统教学实验中心、上海“电力能源转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在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上海市教委高水平项目等支持下,建设了“现代城市电网综合仿真中心”、“新能源与智能电网实验中心”等学科平台,含电力系统动模实验室、电气设备状态监测实验室、高电压实验室、综合自动化实验室、风力发电技

术实验室等,软、硬件设施适应国内外工业界和学术界的最新发展,科学研究条件良好。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是上海市重点学科,本学科立足先进的电能变换技术,主要研究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及应用、电能变换与控制的原理与方法、电力生产与传输中的电能变换技术、电力传动及电能应用等。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和良好的科研发展态势。目前有教授5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5人,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

本学科的特色是面向电力系统和新能源应用,将在电力工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作用。科研项目和研究生课题主要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省部级攻关项目、各级电力公司、发电集团、工业企业等。目前,本学科每年科研经费达

本学科拥有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绿色能源并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新能源电力系统教学实验中心、上海“电力能源转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在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上海市教委高水平项目等支持下,建设了“新能源与智能电网实验中心”、“可再生能源研发中心” 等学科平台,含电力系统动模实验室、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室、风力发电技术实验室等,软、硬件设施适应国内外工业界和学术界的最新发展,科学研究条件良好。

电机与电器学科是上海市重点学科,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和良好的科研发展态势。目前有教授5名和副教授10多名,研究生导师中博士生导师1人,绝大多数具有博士学位,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电机驱动与检测、电器控制技术、电能变换与调控技术、智能检测与自动化装置、电站先进控制与优化运行、电站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智能电网与微电网技术等。

本学科的特色是面向电力系统和新能源应用,在电力工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作用。科研项目和研究生课题主要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省部级攻关项目、各级电力公司、发电集团、工业企业等。目前,本学科每年科研经费达600 多万元。

本学科拥有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发电过程智能管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上海市高校高水平项目等支持下,建设了“大型火电厂综合自动化系统平台”、“电力虚拟仿真中心”、“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等学科平台,含电站仿真与DCS控制实验室、核电运行与仿真技术实验室、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电力传感检测技术实验室等,相关实验设施适应国内外工业界和学术界的最新发展,科学研究条件良好。学生就业主要在各电力公司、电力研究院、电力设计院、发电集团以及服务能源电力领域的企事业单位。

十二、电气系统检测与控制  代码:0808Z1

电气系统检测与控制学科是上海市重点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有教授6名,副教授10多人。本学科研究现代检测技术与控制方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电力系统先进检测技术、电力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电力传感网与嵌入式测控技术、电站先进控制与优化运行、核电仪控与安全评估、新能源发电检测与控制技术、智能电网与微电网技术等。

本学科的特色是面向电力系统和新能源应用,将在电力工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作用。科研项目和研究生课题主要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科研项目,以及电力企业单位委托横向科研项目等,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数百篇,其中100多篇被SCI、EI和CPCI-S收录,获得20多项发明专利和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每年科研经费600多万元。

本学科拥有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发电过程智能管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上海市高校高水平项目等支持下,建设了“大型火电厂综合自动化系统平台”、“电力虚拟仿真中心”等学科平台,含电站仿真与DCS 控制实验室、核电运行与仿真技术实验室、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工业控制网络技术实验室、电力传感检测技术实验室等,相关实验设施适应国内外工业界和学术界的最新发展,科学研究条件良好。学生就业主要在各电力公司、发电集团、电力设计院、电力研究院、电力自动化设备以及服务能源电力领域的企事业单位。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是我校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学科以电工理论为基础,以信息、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为主要研究方向,得到了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的资助,在电能质量优化与节能、电磁测量、电气设备状态监测、电力系统智能信息处理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

经过多年建设,已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和良好的科研发展态势。目前有教授4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近5年,学科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承担和参与的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电力企业科技攻关项目等 20 余项,科研经费 400 余万元。学科每年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SCI和EI收录的论文达30多篇次;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近10余项。

本学科具有良好的研究生培养条件,拥有中央地方共建“电力用户侧信息采集与智能控制”实验室、上海市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研究生培养基地。近年来,结合科研项目的资助,建设完成“数字化信息协同控制的火电厂辅机节能实验平台”和“电气设备状态监测实验平台”、“分布式柔性自适应补偿节电系统”等教学科研平台,有力保障了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本专业欢迎电气类、电子类、通信类、计算机类专业学生报考。

十四、智能电网信息与通信工程  代码:0808Z4

智能电网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以电气理论为基础,以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主要研究方向,是电气工程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和交叉学科。该学科主要承担智能电网信息采集和处理、电力系统通信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任务。本学科对二十一世纪电力工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具有重大的学术和技术支撑作用。学科先后得到了多期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资助,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在电力系统智能信息处理、电力通信网络技术、电气设备状态监测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

经过多年建设,已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和良好的科研发展态势。目前有教授4人,副教授2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人,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多名教师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等人才计划;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上海市科委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和一批电力企业项目,年平均科研总经费达300多万元;学科每年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的论文达30多篇次。

本学科具有良好的研究生培养条件,拥有上海市重点学科——“电力企业信息化与决策支持”以及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智能电网技术与工程”等重点学科。近年来,建设完成了“电力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平台”、“信息管理与图像处理实验平台”等教学科研平台,有力保障了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本专业欢迎电气类、电子类、通信类、计算机类专业学生报考。

物理学作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有凝聚态物理、光电子材料与物理、应用表面物理和理论物理四个研究方向,是上海地区唯一聚焦支撑电力能源产业发展的物理学科,是我校重点发展的学科。经过多年建设,已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和良好的科研发展态势。现有教师45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38名,师资力量雄厚。为迎合国家战略,并结合自身电力特色,该学科主要围绕能源与环境的相关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在低维度材料制备与物性研究、强关联体系的物理性质与量子相变、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设计、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并网技术、太阳能发电系统设计与优化、光伏建筑一体化、新型异质结半导体光伏器件、超导物理、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生物物理、非线性方程等的解析解和数值解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相关行业培养专业人才。学科点拥有一大批先进的仪器设备,仪器设备总数达 300 多台套,总价值 3100 余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50余台套。

近五年,本学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项、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和上海市重大

(点)研究项目等省部级项目70多项。已先后在  学院网址:/

十七、可再生能源科学与工程  代码:0807Z1

可再生能源科学与工程学科重点围绕可再生能源科学与工程的关键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从源头解决太阳能光伏发电、制热、风力发电等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注重智能电网背景中的可再生能源科学与工程研究,注重纳米材料等新型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广泛应用。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和良好的科研发展态势。目前有教授6人,副教授 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8人,6人为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教学科研设备齐全,研究基地设施完善。

近年来,本学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和上海市重大(点)研究项目等省部级项目十余项。学科曾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10多项,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原型器件的设计开发进行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已先后在《Applied

电力信息技术学科是我校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学科以电力信息理论为基础,以信息、网络、电力云计算、电力大数据和其他信息化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得到了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的资助,在电力大数据处理技术、信息决策与支持、智能电网信息安全、电网电能供需优化与调控、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电力机器人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

学科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学术思想活跃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和良好的科研发展态势。目前已有研究生指导教师 18 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3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已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和一批电力企业项目,年平均科研总经费达 400 多万元;学科近两年在国内外重要的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被

SCI和EI收录的论文达100多篇次;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近20项。

本学科具有良好的研究生培养条件,拥有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智能电网技术与工程”等重点学科。拥有中央地方共建“电力系统网络安全”实验室、上海市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研究生培养基地。近年来,结合科研项目的资助,建设完成了“电力系统云计算海量网络数据管理平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开发试验平台”、“电力用户侧实验平台”、“家用电器电能监控平台”和“微电网实验平台”等教学科研平台。本学科已与多家电力公司进行项目合作。这些都有力地保障了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欢迎电气类、计算机类、电子类和通信类专业的学生报考本专业。

联系人:唐小岚、李晋国

在线直播,24小时随时听课

010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电力工业向大容量、高参数发展,国家提出对传统能源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发电过程中控制任务也从保障系统稳定控制、精确控制向精细化控制、高效控制以实现节能环保转化。此外,国家积极推进新能源和分布式发电,智能电站、智能用电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这些对于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新的检测技术和控制手段,形成了对高端应用型控制人才的极大需求。因此,本专业学位主要对接国家和能源电力行业需求,聚焦国家电力能源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技术更新等关键问题。

控制工程学科是上海市重点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有校内教授、副教授30多人及校外教授级高工和高工30多人。本学科的科研项目和研究生课题主要来自国家和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以及电力、自动化领域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横向科研项目,每年科研经费600多万元,多项科研成果获得教育部、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

本学科拥有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发电过程智能管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电力系统与电站自动化”上海市重点学科、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等学科平台,建设了基于虚拟DCS的激励式全范围电站仿真系统、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厂级监控信息系统、智能无线传感网络监控系统、发电机组振动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风力发电远程监控系统、智能电网用户端节能监控系统等研究平台。此外,与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明华电力工程公司、上海外高桥发电厂、石洞口电厂、宝钢电厂等单位联合建设了研究生实践基地,科学研究条件良好。学生就业主要在各发电集团、电力公司、电力设计院、电力研究院、电力设备制造、自动化公司以及服务能源电力领域的企事业单位。

工程管理(专业学位)是充分融合学校工程管理、经济学、金融、法律与电力系统等学科优势的基础之上,着重从“智能电网工程管理、新能源工程管理、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等三个方向培养我国工程管理领域亟需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管理专门人才。

本专业拥有数支特色鲜明和一定知名度的专业化教学团队和导师团队。现有专职研究生指导教师3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8人。并从国内外知名电力能源企业聘请了25名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管理人员作为本专业的兼职教师,其中教授级高工5名,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20名。本专业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充足的经费保障,近5年来分别承担了3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和上海市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纵向科研项目,和来自于各级电力公司、发电集团和相关政府部门及其他企业委托的横向科研项目,年均科研经费150余万元。

本专业针对不同岗位要求、实施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突出实践能力、行业适应与执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并将结合每位培养对象的特性由校企双方导师参与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本专业拥有上海市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与实践基地、“新能源经济仿真实验室、面向智能电网的电力企业管理模拟实验室、电力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电力虚拟运行仿真研发平台”等设备齐全、性能先进的科研平台和实验室,能够为本专业的教学与实验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本专业建有包括国家能源局华东能监局、上海电力公司、贵州电力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电力建设有限公司等在内的用于全面开展专业实践教学、培养专业实践能力所需的实践基地。

本专业报考条件:获得国家承认学历的大学本科毕业后有 3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的人员;或已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

1、平均每台电机焊接耗时>3min

由于激光焊接设备的成本是TIG焊接设备成本的5至10倍,因而仅考虑采用单台激光来完成,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焊点数量多,单台激光焊接的整体时间冗长。我们拿当前主流的8层Hairpin电机举例,每台电机的发夹数量约200pcs,理想状况下总焊接完成时间大于3min。

1)焊接动作耗时约2min

2)振镜运动耗时约40s

单振镜的情况下,需要电机做位置移动,以便于激光头能够覆盖至每个焊点。按照移动每个点0.2s计算:200pcs * 0.2s/pcs=40s,也就是说,整个振镜运动时间,要高达40s。

3)无同步运动控制功能,移动耗时约48s

振镜和电机的运动为逻辑运动,会有间歇停顿时间,按照48槽,每个槽1s的时间来计算:48pcs * 1s/pcs=48s,也就是说,整个移动时长,要长达48s。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系车新能源技术最先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