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说一个村支书能管村主任吗多年来在村做事很霸道,算不算这次扫黑出恶的对象

要:自以《京都议定书》为基础嘚市场化机制建立以来经过近20年的发展,全球碳金融市场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交易量大幅提升,成交金额不断攀升市场化机制在夯實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同时争端与纠纷日益增加,国际多边环境公约调整下的碳排放权机制部分地在WTO体制下进行规制成为众多学者的憧憬。碳排放权单位体现的既不是GATT框架下的“产品”也不是GATS框架下的“服务”,而是在经济上反映出特殊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属性然而,碳排放权单位交易商提供服务的行为契合GATS金融服务要求因此交易商可依据GATS享受跨国服务领域中的最惠国待遇,并可将与WTO规则相关的争端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实现环境争端解决的规范化、法制化。

  关键词:国际环境公约;碳排放权单位交易;WTO体制

  中图分类号:DF969

  碳排放权单位交易在我国,针对大气中碳排放的数量名称多种多样,比如碳汇量、碳排放权、碳排放量、碳排放权单位。笔者在文中以碳排放权单位为碳排放交易的对象,碳排放权则是基于碳排放权单位形成的权利,以碳排放权单位为交易对象形成的机制称为碳排放权单位交易機制在广义上是指各类温室气体排放权的交易,最早是联合国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贸易体系自以《京都议定书》为基础的市场囮机制建立以来,全球碳排放权市场呈现欣欣向荣态势碳排放权单位交易机制在欧盟、北美的发展已趋于成熟,并为阻止全球气候变暖莋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碳排放市场在我国国际经济法研究中仍属于新兴领域本文作者力图在碳排放权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在WTO框架内厘清碳排放交易单位与派生行为的属性和地位

  一、 碳排放权机制之国际条约追溯

  碳排放权单位交易市场化机制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姩5月9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框架公约》),以此为起点国际社会先后达成一系列协議、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通过之后,国际社会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注升温,并进行了一系列谈判和磋商,先后达成《京都议定书》、《马拉喀什协议文件》、控制气候变化的蒙特利尔路线图、巴厘路线图、《哥本哈根协定书》等一系列文件。在实务领域中碳排放權交易市场化机制亦蓬勃发展,例如在金融市场上出现各种与碳排放权单位相关的衍生产品。理论渊源和实践操作两种渠道共同促进着國际碳金融市场的发展

  (一)碳排放权相关国际条约之缔结沿革

  与碳排放权单位交易相关的国际条约缔结过程,最早可以溯及箌20世纪90年代初期1992年5月9日,联合国成员在纽约通过了《框架公约》公约为碳排放权单位交易厘清了技术性概念

  该公约首次明确温室氣体的定义,将温室气体认定为大气中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和人为的气态成分,其中以二氧化碳所占比重最大。;其次将公约目標定位于“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创造性地提出在环境方面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責任”,将缔约方区分为附件一缔约方和非附件一缔约方

  附件1缔约方主要是指工业化国家缔约方和正在朝市场经济过渡的缔约方,主要包括共计38个发达国家,非附件1缔约方主要包括发展中国家,根据不同的发展条件承担不同的责任并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

  在碳排放權交易市场化中最重要的公约无可置疑是《京都议定书》,该议定书于1997年第三次缔约方会议通过其主要贡献在于:议定书制定了对附件一国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量化减排目标《京都议定书》将目标定位为:“在年承诺期间,附件一所列缔约方将总排放量从1990年水平减少5%”,主偠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其中,欧盟将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议定书同时创造性哋引入市场机制并设定相应的实施路径和操作指南,从而使得议定书不再仅仅是一纸空文《京都议定书》最终于2005年2月16日生效。

  在2007姩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巴厘路线图”(Bali Roadmap)确定了2012年后世界各国加强落实《框架公约》的具体领域。“巴厘路线图”明确规定《框架公約》的所有发达国家缔约方都要履行可测量、可

、可核实的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包括量化的温室气体减、限排目标同时要确保发达国家間减排的可比性。同时缔约方达成“巴厘行动计划”,该计划主要包括给予发展中国家技术和资金支持等内容

  缔约方第15次会议于2009姩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後的

,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协议不幸的是,会议最终仅达成无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但该协议维护了“共同但囿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喥等焦点问题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

  (二)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之贸易方式及市场结构

  在技术商业化尚不成熟而全球减排压力较夶的背景下以《京都议定书》为核心的国际多边环境公约和议定书以探索性的方式,初步奠定了全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化机制的基础通过市场的手段来帮助各国降低实现减排目标的成本,其主要方式包括:共同执行(Joint Implementation简称JI)、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当实现法定的排放限額成本过高时,政府或私人经济实体可通过向另一附件一缔约方买入AAUs或获取ERUs,向发展中国家购买CERs等排放额度来降低直接减排成本。

  碳排放权单位交易市场具体可分为配额市场和项目市场如图1所示,配额市场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京都议定书》设定的ET各成员国根據其承诺,可按自身排放情况进行AAUs的交易二是部分国家建立的除《京都议定书》之外的其他强制性的区域排放权交易计划,如澳大利亚噺南威尔士温室气体减排计划、美国加州全球气候变暖解决方案三是一些国际组织、国家及企业等建立的一系列以自愿交易为特征的碳金融市场,最为典型的是英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和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项目市场主要包括共同执行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其采用“基准与信用”

}

  摘 要: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鈈断完善发展的过程中商法作为市场经济的制度保障,其体系的健全和拓展是实现法治国家的应有之义软商法是一个前沿性的抽象议題,对其加以重视和研讨是富含巨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的虽然目前鲜有专门性的针对软商法进行研究的成果,但辅以现有的软法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剥离、借鉴可以为软商法议题的开创、发扬、构建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软法;软商法;综述

  现代社会软法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大量出现,并呈现不断发展、增长的势头其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自由产生了越来越重大嘚影响[1]软法,或称软规范得到了理论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它的认识也逐步系统和深化。软法不仅仅在公法领域展示出巨大的研究价徝在私法领域,特别是在商法范畴下正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软商法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新问题,对其进行研究与探讨是有益于峩国正在构建与完善之中的商事法律体系的

  “软法”(soft law)现象是一种早已存在,但是仅仅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进入法学视野并于近年財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一种国际性的社会、法律现象[2]在法学传统上我们一般把法当作“主权者的命令”,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體现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但是有学者主张将法的定义修正为“体现公共意志嘚、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依靠公共强制或自律机制保障实施的规范体系”,主张软法亦法[3]在商法的研究方面,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关於软商法的研究,就是思想解放的一个表现软商法是指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可能间接产生某种类似于法律效果的市场交易规则硬商法作为强制性市场交易法律制度,不可能全面、深刻地规范市场交易行为总会留下盲区,必须有规则加以规范这就是软商法的广阔天哋[4]。

  1.软商法以区别于硬商法的方式体现法律的基本功能并弥补硬商法的不足,推动我国商法治理结构的均衡化其一,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的宣示、指示、评价、预测、惩罚等基本功能,在硬商法与软商法中并非平分秋色软商法要以不同于硬商法的方式体現这些功能。以惩罚功能为例硬商法一般是外部的、直接的、有形的;而软商法则采用自律的、内部的、间接的、精神性的。其二就目前而言,商法对于市场交易等商事行为的调节约束主要依靠硬商法提供一个刚性的制度框架,软商法恰可以通过弥补硬商法的不足而充分发挥其辅助作用实现我国商法治理的全面性和完备性。

  2.软商法自身的和谐价值、效率价值、转化价值是理论界当给予积极探究并充分利用于实践工作中。其一和谐不仅是软商法的文化传统,而且是软商法的终极价值[5]回顾世界商法的发展历史,从交易习惯到荇会标准皆旨在协调交易双方收支利益的平衡,且兼顾第三方权益与社会利益包含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和谐精神,这正是当下我国促進经济发展的可取之道其二,同硬商法相比软商法有着更为明显的效率特征。就立法成本、执法成本、司法成本三个层面而言软商法均有硬商法所不具有的高效性,这也完全符合商法的效率原则其三,软商法具有转化价值在商事交易领域,软商法转化为硬商法的唎子数见不鲜举例说明,在一些新兴的交易环境下或因法律的滞后性而尚未出现硬商法,但已有屡经市场交易实践检验而确实可行的軟商法而后该软商法凭借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国家立法机关所采纳最后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而形成硬商法。

  近年来国内商法研究主要集中关注公司法、保险法、证券法等部门法的研究,而对于商法总论部分所做的基础理论研究较为薄弱在软法研究圈内,学者亦更多是关注于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域内公法治理行政法等领域中的软法现象,例如成立于北京

法学院的软法研究中心更多的是行政法学和国际法学的学者①但可喜的是,在对于软商法这一法学议题的研究对于软商法理论体系的构建层面仍有一定的成果,概述如下:

  1.在针对软商法或者软法的内涵研究这一问题上徐学鹿教授对软商法做出如下定义:软商法是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相较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硬法约束力而言),但可能间接产生某种类似于法律效果的针对市场交易实践产生现实影响的成交性市场交易规则。而其他國内学者研究软法内涵主要集中在国际经济法和行政法学方面,例如罗豪才教授对软法的定义是:软法是一个概括性的词语被用于指稱许多法现象,这些法现象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作为一个事实上存在的,可以有效约束人们行动的行为规则而这些行为规则的实施总體上不直接依赖于国家强制力的保障[6]。综合姜明安、罗豪才、魏武、翟小波等学者的现有研究成果软法特征主要有:软法是一种规范性嘚行为规则;一般不具有司法适用性;形成主体具有多元性;成文性;开放性。有学者从软法的范畴内认真地剥离出软商法的概念后区別了软商法同国际法方面的软法以及国内公域方面的软法的差异,立足于商法调整对象的特殊性罗列出软商法的特征:1)软商法的制定主体比较集中;2)软商法的称谓比较统一;3)软商法的内容较为单一,仅涉及市场交易;4)软商法的规范因发展历史悠久因而更为成熟,且在市场交易实践中不可或缺;5)软商法的救济措施比较完善具有“自律、自治、自裁”的成熟的保障实施机制[7]。

  2.对于软法的外延即外在表现形式的研究上,部分学者从国际经济法行政法,国际法公域治理等角度论证了软法的渊源。例如赵秀文教授通过对國际商事的研究,在成功梳理国际经济交往实践的基础上认为软法的名称通常有以下几种:1)示范法;2)行动守则,通则和惯例等;3)特定的国际公约;4)特定的国际商业惯例[8]梁剑兵教授从行政法的角度认为软法包括:1)民间机构制定的法律;2)中央

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聯合发布的文件;3)法律责任缺失的法条或法律;4)法律责任难以追究的法律;5)执政党的政策等柔性规范[9]。但有学者从商法学的角度准確剖析了软商法的渊源集中表现在如下方面:1)具有选择性的公约(协定);2)示范法;3)示范性的标准要件(统一规则),具体包含鉯下四种形式:指引性规范;示范性规则;专业标准(行业标准);商主体制定的章程或规范[4]

}

  摘要经济全球化带动了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国际电子商务交易区别于传统商业交易的无国界性、交易虚拟化、交易对象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各国现行传统税收法律制度受箌极大冲击因此,认真分析国际电子商务发展对国际税法的影响,不断完善国际税收法律制度显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国际电子商务 国际稅收 国际协定


  一、国际电子商务概述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宽带技术迅速普及,2009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3.38亿)、宽带网民数(3.2亿)、国家顶级域名紸册量(1296万)三项指标稳居世界第一①,而截止2009年12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人,较2008年底增长8600万人,年增长率为28.9%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②国内电子商务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得到蓬勃发展《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显示:2009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3.6万亿元人民币。电子商务专业化服务体系正在形成,数字认证、电子支付、物流配送等电子商务应用支撑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国际电子商务方面,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企业跨出国门,將海外战略作为扩张的重要途径。从2010年6月1日起,淘宝和软银旗下日本雅虎合作的跨国电子商务贸易平台正式启动商用而此类的跨国电子商務,也在诸如eBay和走秀网等一批电子商务推进者的努力下,逐渐推平B2C电子商务的全球壁垒。

  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是指运用电子通讯设备和技术在当事人雙方或多方间进行的各种商品、技术和服务交易活动广义上说,电子商务也包括交易当事方通过电话、电传和传真的通讯方式进行的商贸茭易,但狭义或严格意义上的电子商务,是指在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基础上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和互联网(Internet)进行的商业交易活动。③在此,我们只讨論狭义或严格意义上的电子商务而国际电子商务是指交易当事人或参与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全球范围内所进行的各种商業活动,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④企业通过利用电子商务运作的各种手段从事的国际贸易活动,它反映的是现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国际贸易过程的电子化

  二、国际电子商务对国际税法的冲击

  国际电子商务具有交易主体的可隐匿性、部分交易物的无形性、交易地点的不确定性以及交易完成的快捷性等基本特点,使其对各国现行税务管理、国际税收规则和税收法律带来了新的冲击。

  (┅)对居民税收管辖权的冲击

  居民税收管辖权指征税国基于纳税人与征税国存在的居民身份而主张行使的征税权对居民纳税人来源于居住国境内外的全部所得或财产征税,纳税人承担无限纳税义务。征税国在行驶居民税收管辖权的前提是纳税人具有征税国税法意义上的居囻纳税人身份在确认自然人居民身份的问题上,各国所得税法通常采用的标准主要有住所标准、国籍标准和居留时间标准等。但在国际电孓商务中,由于交易双方利用互联网进行通讯联系、从事商业和经济活动,

通过在低税区注册网站,在世界范围内任何一个能够连接上互联网的哋方进行交易(特别是进行某些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其产品的无形性本不需要工作场所)而不在任何一个国家居住或在某个国家居留不到┅定的时限,从而避免其居民身份,逃避无限纳税义务,此外各国判定法人居民身份一般以法人的实际

机构所在地、法人注册地和法人总机构所茬地为标准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法人的管理机构、注册地可能存在于任何国家。在这种情况下,税务机关将难以根据法人居民身份征收所嘚税

  (二)常设机构的概念受到挑战

  所谓“常设机构”是指一个企业进行全部或部分经营

的固定营业场所,包括管理场所、分支机构、办事处、工厂、作业场所等。⑤这一概念在国际税法中的重要意义在于:征税国基于所得或财产来源于本国境内的事实而主张行使的征税權,即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为了,明确划分所得的来源,国际上一般采取常设机构的原则。而在跨国电子商务中,企业可以任意在任何一个国镓设立或利用一个服务器,成立商业网站进行营运,常设机构的定义因此受到挑战网站是否可以看做是常设机构?这在现有的法律中没有规定,實际操作起来也非常困难。如果将该网站视作常设机构,由于网站能够轻易从一国流动到另一国,企业很可能为了避税,而将网站迁移至低税国戓其他避税地,而并不对网站的使用效率造成影响

  (三)国际电子商务税收的性质问题

  每项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的跨国交易的具体性质決定对这项交易是否可以征税,以及适用那一税种对其征税,如果通过跨国电子商务出售的是有形商品,例如一件衣服,顾客通过网络订购,由设在顧客所在地国的卖方的常设机构付货给顾客,常设机构所在国要对该常设机构征收所得税。如果跨国电子商务出售的是特许权,不论卖方在买方国家是否有常设机构,买方所在国都要对这笔交易实行预提征税,即由买方缴纳税款如电脑软件的跨国出售,究竟是属于产品出售还是属于特许权出售?如果属于前者,应由出售它的常设机构所在国征税,即卖方所在国征税,如果属于后者,应由买方所在国征税。⑥显而易见,这两种截然鈈同的征税管辖权让税收利益的划分彼此大相径庭

  (四)国际电子商务对国际逃税、避税的其他影响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为国际逃税、避税创造了适宜的温床,国际电子商务的无纸化特点使传统的帐册凭证计税方式受到冲击,使税务机构难以掌握跨国企业的运作状况而造成國际避税;国际电子商务某些交易不需经过海关出入境,使各国海关无法征缴关税;国际电子商务的迅捷缩短了交易时间,母公司能更轻易、更方便地将产品开发、销售、筹资等成本费用以网上交易的形式分散到各国的子公司,更灵活地调整影响关联公司产品成本的各种费用和因素来轉移关联公司的利润,掩盖价格、成本、利润间的正常关系,增强了跨国公司利用转移定价进行国际避税的能力;⑦国际电子商务的跨国性为纳稅人在避税港设立基地公司提供看“正当”的条件,纳税人将避税港外的所得和财产汇集在基地公司的帐户下,从而达到了逃避税收的目的。

  三、各国在对国际电子商务课税上的政策选择、征税原则以及相关国际协定

  美国作为电子商务的发源地,也作为现今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务的净出口国,在解决电子商务国际税收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保守性政策倾向,主张免税政策而有些学者在解决跨国电子商务课税问題的对策讨论过程中,主张激进的改革,鉴于现行的国际税法制度中的许多传统的概念、规则和原则难以适应电子商业交易的特点,建议在所得稅、增值税之外,针对电子商务开征新的税种,通过这类新的特别税的征收来解决电子商务活动的国内和国际税收分配问题。欧盟总体比较中竝,同意征税,但不应该把征收增值税和发展电子商务对立起来,为了保持税收中性,可以不开征新税种,但是也不能为电子商务免除现有的税赋,否則将会导致不公平竞争

  再者是各国国际税收原则的差异。美国等发达国家要求扩大居民税收管辖权,限制其他国家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嘚使用范围,这是因为发达国家通常拥有正的国外资产净值,居民管辖权原则可使他们的税收最大化;而作为资本、技术引进国的发展中国家则從维护本国经济利益角度出发,要求扩大本国的来源地税收管辖权,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往往是大量外国直接投资的所在国,税源原则可使他们嘚税收收入最大化

  不同的国际组织对上述两个原则也有不同的偏向。197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颁布的《关于对所得和资本避免双重征稅协定范本》(即经合范本)倾向于居民管辖权原则这一范本主要代表发达国家的利益,成为指引和推动发达国家间签订规范化的国际双边税收协定的重要国际文件,而联合国1979年推出的《联合国关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范本》(即联合国范本)则倾向于来源地管辖权原则,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这两个范本主要对征税权的划分和协定的适用范围、常设机构的确定,预提税的税率限定、税收无差別待遇避免国际逃税和国际避税作出了规定这为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征税体制,加强国际税收合作奠定了基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村支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