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弹道导弹核威胁与核讹诈.你能说说我国研制原子弹和导弹的意义吗

知识点梳理
 20世纪50、60年代,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打破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毅然作出研制“”,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  1956年,研制原子弹和导弹列入我国12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1959年6月起,苏联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教学模型和技术资料,并下令撤走专家。有人曾因此断言,中国核工业已经遭到毁灭性打击,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  1959年7月,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宣布: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8年时间搞出原子弹。中国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原子弹,并将第一颗原子弹以苏联毁约的年月“596”作为代号。  日下午3时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西部罗布泊试验场爆炸成功。  在研制原子弹的同时,我国把下一步的目标瞄准导弹核武器,研制能够把原子弹打出去的武器———导弹。日9时,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在自己的国土上飞行爆炸成功。“两弹”首次结合试验成功,标志着中国从此拥有了可以用于实战的导弹核武器。  为了进一步打破核大国的核威胁和核垄断,根据毛泽东“氢弹也要加快”的指示,中国科学家经过集中攻关,于1965年自主提出了制造氢弹的理论方案,接着按计划进行了3次热试验考核验证。日8时20分,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实测当量330万吨,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氢弹技术的。
中美关系正常化:1、五、六十年代的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停战以后,中国希望美国从台湾海峡撤走它的武装力量,缓和中美关系。但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的阴谋。美国不仅继续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还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2、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1)从美国方面看:①建国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②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③中,美国处于守势,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④经济上受到日本、西欧的挑战;⑤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2)从中国方面看:①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③有利于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3、缓和的过程:(1)试探之旅-- “乒乓外交”中美关系“解冻”当时正需要一个契机。毛泽东和周恩来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由此开始了“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 ”。(2)旋风之旅-- 基辛格秘密访华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但却成了20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3)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1972年2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中美联合公报》是中美两国签署的第一个指导双边关系的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4)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标志:建交:1979年,中美发布建交联合公报
我国恢复在合法席位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日关系正常化:1、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及条件:①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美国谋求同中国缓和关系的活动,却避开了日本政府,这种“越顶外交”的做法,在日本引起强烈震动。②日本许多对华友好政党和团体的推动:两国民间交流日益加强,日本国内要求中日建交的呼声高涨;③日本经济发展的需要;④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9月,毛泽东主席会见应周恩来邀请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田中访华期间,两国政府首脑签署了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3、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1)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2)从20世纪50年代起,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3)促进了和世界的。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nbsp...”,相似的试题还有: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材料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致电世界各国政府首脑,阐明中国对于核武器问题的立场: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威胁。中国政府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请回答:(1)你知道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于何时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政府对拥有核武器做出了什么承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有什么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之一就是西方世界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如:日本、美国、意大利、加拿大、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材料三: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开展了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活动,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1)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世纪70年代,为中国外交新局面的出现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的事件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别列举一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参加的国际及区域性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一个国家调整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说中国“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从中看出中国制造原子弹的原因是。()
A.打败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包围
B.维护亚洲大国的地位
C.为了遏制他国对中国可能的核攻击
D.对拥有原子弹国家进行对抗和反击综合大漠升起蘑菇云一文说说我国研制原子弹有什么意义_百度知道
综合大漠升起蘑菇云一文说说我国研制原子弹有什么意义
提问者采纳
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威胁。显示出了中华民族的自立自强,展示了我们古老民族的智慧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蘑菇云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原子弹,导弹,氢弹的研制成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原子弹,导弹,氢弹的研制成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原子弹,导弹,氢弹的研制成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从我国来讲:第一:打破了美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摆脱了美军的核威胁.第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第三:有了核技术可以军用转民用,有利于发电等民生方面.从世界来讲: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军事水平.{"subject":"原子弹爆炸&&","content":"发信人: seawolf (海狼), 信区: Biography&&&&&&&& 标&&题: 原子弹爆炸&&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May 23 10:41:08 2002) && 十三、原子弹爆炸&&&&   日,我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   17日,周恩来以国务院总理名义向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发出电报,说: &&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
被迫而为的。\" &&&&   \"中国政府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   原子弹爆炸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一夜之间中国跨进了核大国行列,全世界刮
目相看。可是要做到这一步,却不知花费了多少人其中包括了周恩来的心血和精力。 &&   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这件事,周恩来很早就已放在心上了。早在1949年春季,解
放中国的炮声还在祖国南方大地上隆隆作响,要出国参加保卫世界和平大会的钱三强,想
趁机在法国定购中型回旋加速器的电磁铁和其他一些仪器、图书、资料等。他提了这个想
法,又有些后悔,因为人民解放战争正在进行,解放区的经济很困难,要拿出外汇实非易
事。但是周恩来批准了。这件事使得中国的科学家感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新兴
科学的发展大有希望。新中国建立后,从1950年到1954年,在周恩来的支持和关怀下,中
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用钱三强定购回来的这批仪器、资料和我国自己制造的实验设备
,在20多个学科领域开展研究,培养骨干,为创建我国核事业作了基础准备。 &&   日,周恩来在国务院全体会议上提出:我们应该使全世界人民知道,原
子能如果为和平建设服务,就可以造福人类,如果为战争服务,就是毁灭人类。我国为了
反对核战争,保卫和平,把原子能用于国家建设,造福人民,就要进行严肃认真的工作,
必须掌握原子能。 &&   就在这一月,周恩来把薄一波、李四光、钱三强找到办公室,详细了解我国核科学技
术研究和铀矿资源情况,告诉他们中央将要开会研究。接着,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中共中
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讨论中国发展原子能事业问题,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彭德
怀、邓小平、彭真、薄一波等都参加了。会上,李四光、钱三强等汇报后,作了用仪器探
测铀矿石的操作表演,当仪器接近铀矿石发出嘎嘎响声时,大家高兴地笑了。毛泽东说:
这件事总是要抓的。现在到时候了,该抓了。只要排上日程,认真抓一下,一定可以搞起
来。周恩来特别强调说:对人力培养要大力加强。这次会议对我国核科技研究和核工业建
设有重大历史意义。按照周恩来关于要\"迅速地建立和加强必要的研究机构\"的指示,到1958
年,我国建设成了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综合性的核科学技术研究基地。 &&   当时,周恩来的思想是:我们要\"能够制造新式的保卫自己的武器,像国防方面的原
子弹、导弹、远程飞机\",\"要根本上解决,就必须自己制造\"。火箭专家钱学森回国不久
,周恩来就亲自交代他写了一个《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1956年4月,周恩
来主持中央军委会议,听取钱学森关于在中国发展导弹技术的规划设想,决定组建导弹航
空科学研究方面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他亲自牵头负责筹备。导弹研究设计院、
核武器研究设计院等一系列科学研究机构相继成立,大力推动了我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
。聂荣臻曾经说,\"1956年总理找我和学森同志谈组织航空工业委员会的事。就是说,我
们要搞'两弹'。那时候,主席也下了决心的,周总理很重视。\" &&   1956年,周恩来亲自领导制定我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的十二年规划。在制定这一规
划过程中,他特别注意听取各方面科学家的意见,包括不同的意见。讨论中,出现了两种
不同意见:一种认为,中国科学技术不发展,主要是基础科学太差,科学家太少,应该按
照科学家的专长来开展工作,也就是按学科和专长来制订发展规划;另一种认为,中国科
学技术差,更应该瞄准世界先进水平,补齐缺门,基础科学要重视,但技术科学对国民经
济的发展更有直接影响,应以此为重点,也就是按国家需要,逐步建立起与国民经济相适
应的各种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重点加强与生产的衔接工作。两种意见反映到周恩来那里,
他表示:科学研究不能只为促进科学发展而发展,应该面向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现代化的
总任务。于是,大家按照这个方针,拟订十二年发展目标和分类课题,起草成分科规划。
周恩来认为,这许多不同学科中,总要有重点,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对什么是重点,大
家在讨论中又出现重大分歧。一部分人认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是重工业,而重工业的基
础是钢铁,科学技术的发展应以此为重点;另一部分人认为要实现现代化的方针,重点应
该放在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上,以此来带动传统工业伎术和传统工业的改造,缺门的学科也
要及时建立,以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两种思路两种对策,提请周恩来决定。周恩来认
为:现代科学新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水平的标志,应当选定航天技术(当时叫喷气技
术)、核技术、半导体、计算机、电子学和自动化为重点。按照周恩来的指示,经过充分
讨论,最后选定了57项重要任务。 &&   这时候,我国除电子学、自动化外,全是一片空白。要从头建立,谈何容易。\"两弹
\"是大规模的科学技术研究,要有几千人、上万人的协作,组织是十分庞大的。周恩来亲
自召集会议,从事组织工作和各方面安排,曾经组织过上百个部、委、局级单位,26个省
、市、自治区和上千个厂、矿、院校、所,以及各军兵种的有关单位,分工协作,联合攻
关。这种情况,是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和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才能做到的。人力
集中了,中国科技大学创办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一批高等院校都办起了有关的科系
或专业。1958年,我国第一台电子管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第一枚探空火箭上天;1959年
我国研制成功半导体晶体管电子计算机。科技十二年规划提前五年,于1962年经过认真检
查,具体项目基本上完成了,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一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的科
学技术问题,使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一步,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为我国科学
事业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1963年,周恩来提出,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主要要
求是,实事求是,循序前进,相互促进,迎头赶上。 &&   到了国民经济困难时期,摆在面前的一个重大决策问题是:我们的导弹、核武器要不
要继续搞下去?是上马,还是下马?争议相当激烈。周恩来的态度是非常坚决的,表示要
决心搞下去。他的态度得到毛泽东的支持,认为不能放松,更不能下马。周恩来提出,自
己动手,从头摸起,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搞出原子弹来。当时调整国民经济,全国其他基本
建设几乎全部停了下来,但是这方面的工程不仅没有下马,反而有了很大的发展,决心要
把原子弹、导弹搞出来。 &&   1962年11月,在中共中央领导下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的专门委员会,有七个副总理
、七个部长参加(贺龙、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陆定一、聂荣臻、罗瑞卿、赵尔陆、
张爱萍、王鹤寿、刘杰、孙志远,段君毅、高扬),领导我国的原子能工业建设和核科技
工作。当时的国防部部长林彪曾经提出一个主张,叫做\"两弹为主,导弹第一\"。这个主张
没有重点,使下面捉摸不透。周恩来在专门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先抓原子
弹\"的战略思想。在日的专门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周恩来原则同意了二机部
关于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准备工作的\"两年规划\"。这个规划在1963年3月的专门委员会会议
上被正式批准。周恩来提出了\"三高\"的指导思想,即高度的政治思想性、高度的科学计划
性、高度的组织纪律性。 &&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那一天,周恩来派张爱萍为现场总指挥,全权负责
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周恩来和贺龙、聂朵臻在北京,亲自在电话机旁听着现场指挥口令
和倒数时间的声音。张爱萍在核试验场手持话简向周恩来准确地回答提问和报告情况。试
验取得了成功,中华民族精神为之大振。世界友好国家和人民,纷纷向我国表示热烈祝贺
和同情支持。周恩来说:我们原子弹一响,美国的冲绳基地就向关岛迁移了。他问二机部
部长刘杰研制氢弹的安排考虑。刘杰答:现在还有许多问题吃不透,大约需要三五年时间
。周恩来说,五年是不是太慢了? &&   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七年零四个月,苏联用了四年,英国用了四年零七个月,
那时法国已经研制了四年多,还没有搞成功。各国对研制氢弹的技术都严格保密,只字不
漏。二机部经过反复论证,向中央专门委员会呈报了《关于加速发展核武器问题的报告》
,把原理探索作为突破氢弹技术的首要措施,得到了周恩来的首肯。日和4日
,周恩来主持第十次专门委员会议审议并批准了这个报告,决定:\"力争于1968年进行氢
弹装置的爆炸试验。\"也就是说,要以比美、英、苏都快的速度把氢弹研制出来。 &&   在氢弹的研制过程中,周恩来为大家制定了工作指导方针:\"严肃认真,周到细致,
稳妥可靠,万无一失。\"这十六个字充分体现了周恩来一再强调的要\"保证产品的高质量\"
和\"绝对保证安全\"的思想。他还制定了一系列指导方针,其中最重要的是日
专门委员会议上他提出的\"我们反对核讹诈和核威胁,不主张搞几百次核试验,因此我们
的核试验都要从军事、科学、技术的需要出发,都要做到一次试验全面收效\"。按照这个
方针,我国从1964年10月到1987年6月的近23年时间里,只进行了33次核试验,而美、苏
几十年来分别进行了800多次和600多次核试验。 &&   日,我国成功地进行了一次300万吨级的空投氢弹试验,提前实现了原定
的1968年进行氢弹试验的目标。从原子弹到氢弹,是一个质的飞跃。实现这个飞跃,我国
用了两年零八个月,与美、苏、英、法比,速度是最快的,技术水平也比美、苏首次试验
的氢弹水平高。 &&   以周恩来为首的专门委员会,最初只管核武器研制:1964年开始也管航天事业了。第
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周恩来要以此带动尖端事业的全面发展,并把专门委员会的工作
转移到战略导弹和人造卫星上来。他说:\"下半年重点抓战略导弹。要从东风二号抓起。
\"对于原子弹,他指出:要加速小型化,我们要真正制止核讹诈,就必须有自己的真正核
威慑力量。在当时,要真正具有核威慑力量,核弹就必须能装在导弹上,否则是不行的。
日,我国进行了原子弹和导弹结合的试验,导弹装上真的核弹头,在自己国
内从发射场打到降落地。聂荣臻亲自指挥了这次试验,试验获得了成功。 &&   周恩来又提出:\"两弹结合进展顺利,接着要抓战术导弹(地空、海防)。\"这也是他
的用突破战略武器来推动发展战术武器的思想。专门委员会的第十三次会议上,确定了战
略、战术导弹共有十几个型号。周恩来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指出战术武器的研制工作,
\"要为地空导弹让路\"。在日至31日的第十四次专门委员会议上,周恩来还明
确提出要求说:\"明年是导弹年,要有收获\",\"明年中程、高空、核弹头,有对空的、对
航的、低空的,后年要出更大成果。\"到1967年9月,我国防空部队终于用自己国产的新型
地空导弹,把改进了的美国高空侦察机击落了下来。 &&   也是在这期间,专门委员会原则批准了研制攻击型潜挺。 &&   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卫星的成功,是周恩来关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正确思想
在科学实践中的丰硕成果。这项工作,我国是从零开始的。钱学森说过:\"大家想一想,
假使中国没有原子弹、导弹,那中国是什么国际地位?\" &&   周恩来对每次核试验、导弹试验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都要亲自听汇报,找专家咨询
,仔细检查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要求把各种不利或意外因素都考虑到,采取最可靠的保险
措施。他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核试验关系重大,绝不能有一丝一毫马虎,我们国家穷,
做什么事,都要考虑到,略有失误,都会加重人民的负担。正是由于贯彻了周恩来的指示
,我国的\"两弹\"试验和外国相比,事故最少,伤亡最小,成功率最高。后来,1970年7月
,核动力陆上模式堆运行试验准备就绪,中央专门委员会进行讨论时,周恩来着重审查了
启动运行的安全问题,井指出这是核动力的起点,也是奠定核电站的基础。这年11月的一
次专门委员会会议上,他提出我国发展核电站应当遵循\"安全、适用、经济、自力更生\"的
方针。1974年三四月间,他带病最后一次主持专门委员会会议,审查并肯定了上海的核电
方案。 &&   我国的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能够独立自主地顺利发展,十年动乱的严重破坏下也没
有中断,并为大规模地发展科学技术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经验,这是和周恩来的亲
切关怀与正确领导分不开的。 && && -- &&&&&&┌───────────────┐┐ &&&&&&│&&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想要成熟就要接受不完美……&&││ &&&&&&└───────────────┘│ &&&&&&└────────────────┘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FROM: 166.111.164.40]
","ajax_st":1,"ajax_code":"0005","ajax_msg":"操作成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研制不出空空导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