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调解2015全集之二十年的家庭纠纷

奇山司法所成功调解家庭纠纷
 来源: 光明网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匿名发表您所在的位置:&&&&&&&&
十年调解工作兢兢业业 1300多起纠纷用爱化解
来源: 日 10:54:54 【】
页面功能 【字体:
  “多当一天的农村调解员,就要对得起自己的岗位,我们肩上的责任还很重,更要时常勉励自己。”这是雉城镇司法所调解员唐如生说的话。今年已63岁的他为了帮助解决群众纠纷仍挺直腰工作在岗位上。调解员这份工作,他一干就是10年。
  2001年,原来就做农村工作的唐如生走上了调解员的工作岗位。在这个岗位上,他倾注心血、无怨无悔。随着时间的推移,身边的同事换了一批又一批,惟独他没有换。他说,群众需要他。
  正如唐如生说的,在任职期间,他走遍了雉城镇所有行政村,走过的路、接触过的人数不胜数,为群众解决的矛盾纠纷达到上千件。在雉城镇,大家都知道唐如生是走进千家万户的“管事公”,大家信任他、尊敬他,有纠纷矛盾都找他去评理。
  然而,调解员并不好当,事情杂、纠纷多,一些人甚至不明是非。但这么多年,唐如生接手的矛盾和纠纷大部分能得到成功解决,群众的满意度在98%以上。在农村,也有亲戚朋友找他解决矛盾,但是他有着公正的立场,从不动摇,他这样介绍自己的工作原则:“首先要将双方意见分歧听清楚;做到明辨是非;对错的一方进行批评教育;不急不燥、公平公正地将事情圆满解决。”唐如生说到做到,高效率地解决了众多问题。他参与调解的纠纷矛盾没有因调解不及时、方法不当,引用法律条文不正确,导致矛盾激化或民转刑事件发生,真正实现了调解区无越级上访、无重大治安事故、无民转刑案件的“三无”目标,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一次,雉城镇某村28岁的男子于强(化名)在工地上工作,因操作不当机器砸落而不幸身亡。作为家中的独生子,于强不仅要供养父母,还要供养岳父岳母。因此,在死亡补偿金的分配上,两个家庭产生了矛盾。眼看一场家庭纠纷即将发生,唐如生得知后,第一时间赶到当事人家中,凭着自己多年的调解经验,从法、理、情等角度,分析利弊,不仅处理好了死者的死亡补偿金落实问题,还根据实际情况按比例分配照顾到死者的父母亲、妻子和岳父岳母的供养、赔偿金的分配问题。一场纠纷被及时制止。
  “你对什么事都可以打折扣,但对工作你是绝对不能打折扣。”这是唐如生的人生信条。他说,既然做了调解员就要做好,有为才有位、有位才有为 。他时刻提醒自己要把休息时间也用在工作上,多为基层宣传一次调解,多为百姓化解一起纠纷,自己心里就会多一份快乐。
  在十年调解工作中,唐如生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舍小家顾大家,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经他主持调解的各种纠纷案有1300多起,调解成功率达96%。他凭着一份事业心和责任感,在一个小小舞台上调解出一片和谐新天地。
 作者:记者 徐冬梅   编辑:杨艳
新闻许可证:浙新办[2004]44号 网站备案号:
设计维护 最佳分辨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庭纠纷调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