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共识是什么意思谁起草的?

蔡英文渐露“台独”真面目?-凤凰视频-最具媒体品质的综合视频门户
蔡英文渐露“台独”真面目?
简介:蔡英文此抛出“台湾共识”间接取代“九二共识”,曲线否定“九二共识”。更讽刺“九二共识”是没有申请执照的“铁皮屋”,这一系列的举动似乎在渐渐昭示其坚定的台独立场。
将视频分享给站外好友,或嵌入到博客、论坛
选择成功,请使用ctrl+c进行复制九二共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九二共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08-11-13 & 发布
“九二共识”指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1987年底,长达三十多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随之发展起来,同时也衍生出种种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台湾不得不调整“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于日成立了得到官方授权的与大陆联系与协商的民间性中介机构──海峡交流基金会,出面处理官方“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为便于与海基会接触、商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推动于日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并授权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会交往和事务性商谈的基础。   日至30日,两会在香港商谈中,就海峡两岸事务性(公证书使用)商谈中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海协的基本态度是,海峡两岸交往中的具体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应本着一个中国原则协商解决。在事务性商谈中,只要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态度,可以不讨论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表述的方式可以充分协商。   在香港商谈中,海协提出了5种文字表述,台湾海基会也根据“国统会”的结论提出了5种文字表述,台方虽然也同意两岸公证书使用是中国内部的事务,双方均应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并表达了谋求国家统一的愿望,但在文字表述方案上,两会很难达成一致。在会谈即将结束时,海基会代表又增提了3种表述方式,并拿出了他们的最后表述内容:“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惟鉴于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为保障两岸人民权益,对于文书查证,应加以妥善解决。”还建议“用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海协代表表示这是此次商谈的主要成果,等把海基会的建议与具体表述内容报告后再正式答复。   香港商谈结束后不久,日,海协会正式致函台湾海基会表示,“在这次工作性商谈中,贵会代表建议在相互谅解的前提下,采用贵我两会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并提出了具体表述内容,其中明确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我会充分尊重并接受贵会的建议”。“现将我会拟作口头表述的要点函告贵会: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本此精神,对两岸公证书使用(或其他商谈事务)加以妥善解决。”海协的函后并附上了海基会最后提供的表述方案。12月3日,海基会回函海协,对达成共识未表示异议。至此,关于一个中国原则表述问题的讨论,以形成双方相互接受的两段具体表述内容为结果而告一段落。   从上述商谈及函电往来的过程与内容看,可以清楚地看到:1992年两岸双方确实在“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达成有共识,但从未就一个中国的政治内涵进行过讨论。既然没有讨论,根本就没有什么“各自表述”的共识。正是在此基调上,双方妥善处理两岸间涉及民众权益的事务,开展两会的事务性商谈,并得以成功举行了1993年在新加坡的“汪辜会谈”,签下了一系列两岸交流与合作的协议,甚至两岸政治对话也已提上了议事日程。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指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1987年底,长达三十多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随之发展起来,同时也衍生出种种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台湾不得不调整“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于日成立了得到官方授权的与大陆联系与协商的民间性中介机构——海峡交流基金会,出面处理官方“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为便于与海基会接触、商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推动于日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并授权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会交往和事务性商谈的基础。 日至30日,两会在香港商谈中,就海峡两岸事务性(公证书使用)商谈中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海协的基本态度是,海峡两岸交往中的具体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应本着一个中国原则协商解决。在事务性商谈中,只要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态度,可以不讨论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表述的方式可以充分协商。 在香港商谈中,海协提出了5种文字表述,台湾海基会也根据“国统会”的结论提出了5种文字表述,台方虽然也同意两岸公证书使用是中国内部的事务,双方均应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并表达了谋求国家统一的愿望,但在文字表述方案上,两会很难达成一致。在会谈即将结束时,海基会代表又增提了3种表述方式,并拿出了他们的最后表述内容:“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惟鉴于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为保障两岸人民权益,对于文书查证,应加以妥善解决。”还建议“用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海协代表表示这是此次商谈的主要成果,等把海基会的建议与具体表述内容报告后再正式答复。 香港商谈结束后不久,日,海协会正式致函台湾海基会表示,“在这次工作性商谈中,贵会代表建议在相互谅解的前提下,采用贵我两会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并提出了具体表述内容,其中明确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我会充分尊重并接受贵会的建议”。“现将我会拟作口头表述的要点函告贵会: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本此精神,对两岸公证书使用(或其他商谈事务)加以妥善解决。”海协的函后并附上了海基会最后提供的表述方案。12月3日,海基会回函海协,对达成共识未表示异议。至此,关于一个中国原则表述问题的讨论,以形成双方相互接受的两段具体表述内容为结果而告一段落。 从上述商谈及函电往来的过程与内容看,可以清楚地看到:1992年两岸双方确实在“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达成有共识,但从未就一个中国的政治内涵进行过讨论。既然没有讨论,根本就没有什么“各自表述”的共识。正是在此基调上,双方妥善处理两岸间涉及民众权益的事务,开展两会的事务性商谈,并得以成功举行了1993年在新加坡的“汪辜会谈”,签下了一系列两岸交流与合作的协议,甚至两岸政治对话也已提上了议事日程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海协会会长汪道涵解释“九二共识”(附全文)中新社北京十二月十六日电(记者黄少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今天在海协成立十周年招待会上发表书面致词时呼吁台湾当局,现在应该是尽快在两会共识基础上重开对话的时候了。汪道涵的书面致词说,今天是海协成立十周年。十年来,海协为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维护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等分裂图谋,促进两岸经贸合作、人员交往和各项交流,协助处理两岸同胞来往中的具体问题、维护两岸同胞正当权益,加强与台湾赞同发展两岸关系的党派、团体和各界人士以及关心祖国统一的港澳同胞、海外华人华侨的联系与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为此,他在书面致词中向指导、支持、关心海协工作的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有关部门和地方,向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及为海协工作付出心力的全体顾问和理事表示感谢。汪道涵指出,海协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产物,也展开了两岸关系新的一页。一九四九年后,虽然两岸在一个中国政治含义的看法上存在分歧,但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能分割。为此,一九九二年海协与台湾海基会达成共识,各自以口头表述的方式表明“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立场与态度。正是在此共识的基础上,我与辜振甫先生于一九九三年四月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汪辜会谈,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海协与海基会开启了制度化的对话与商谈,解决了一些经济性、事务性问题。一九九八年十月,我与辜先生再度会晤,进行了两岸政治对话。事实说明,两会开展的对话与商谈,是完全平等的,为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符合两岸同胞利益的。汪道涵表示,我们维护一九九二年两会共识,就是希望两会在既有基础上尽早重开对话。承认不承认一九九二年两会共识,说到底是承认不承认“大陆与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的问题。如果台湾当局拒不承认一九九二年两会共识,就谈不上改善两岸关系的诚意。相反,如果尊重两会商谈的历史,尊重台湾大多数同胞的意愿,真正愿意致力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和谐与合作,就应该承认一九九二年两会共识。汪道涵说,从一九九九年下半年以来,两岸关系经受蹉跎,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遭受严重损害。为此,他呼吁台湾当局,现在应该是尽快在两会共识基础上重开对话的时候了。汪道涵表示,两岸经济合作与直接“三通”已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大陆与台湾先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两岸经济交流与直接“三通”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早在第一次汪辜会谈时,我就倡议加强两岸经济合作,携手繁荣民族经济。今天,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海峡两岸再也不能失去这宝贵的历史机遇了。双方应以务实的态度,尽快实现两岸直接“三通”,以造福两岸同胞。汪道涵表示相信,只要海峡两岸同胞能够从共同的利益和民族辉煌的前景出发,共同努力,两岸关系必然要继续发展,两岸统一是未来的必由之路附:汪道涵会长在海协成立十周年招待会年上的书面讲话经叔平副主席、张克辉副主席、陈云林主任,各位顾问、理事,来宾们、朋友们:今天是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十周年。十年来,海协为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发挥和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维护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等分裂图谋,促进两岸经贸合作、人员交往和各项交流,协助处理两岸同胞来往中的具体问题、维护两岸同胞正当权益,加强与台湾赞同发展两岸关系的党派、团体和各界人士以及关心祖统一的港澳同胞、海外华人华侨的联系与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进展。我要特别向直接指导海协工作的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向支持海协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地方,向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向为海协工作付出心力的全体顾问和理事,表示衷心的感谢!海协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产物,也展开了两岸关系新的一页。1949年后,虽然两岸在一个中国政治含义的看法上存在分歧,但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能分割。为此,1992年海协与台湾海基会达成共识,各自以口头表述的方式表明“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立场与态度。正是在此共识的基础上,我与辜振甫先生于1993年4月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汪辜会谈,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海协与海基会开启了制度化的对话与商谈,解决了一些经济性、事务性问题。1998年10月,我与辜先生再度会晤,进行了两岸政治对话。事实说明,两会开展的对话与商谈,是完全平等的,为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符合两岸同胞利益的。当前,广大台湾同胞希望台湾政局稳定,经济复苏,社会和谐。而这一切离不开一个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不管台湾政局如何变化,在1992年两会共识的基础上重开对话与谈判,仍然是政治僵局能否打破、两岸关系能否改善的关键。我们始终抱持极大的诚意,谋求早日恢复两会对话。我们维护1992年两会共识,就是希望两会在既有基础上尽早重开对话。承认不承认1992年两会共识,说到底是承认不承认“大陆与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的问题。如果台湾当局拒不承认1992年两会共识,就谈不上改善两岸关系的诚意。相反,如果尊重两会商谈的历史,尊重台湾大多数同胞的意愿,真正愿意致力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和谐与合作,就应该承认1992年两会共识。从1999年下半年以来,两岸关系经受蹉跎,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遭受严惩损害,现在应该是尽快在两会共识基础上重开对话的时候了!进入新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发展趋势日益加深,祖国大陆的经济发展生机勃勃,蔚然挺秀。两岸经济合作与直接“三通”已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大陆与台湾先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两岸经济交流与直接“三通”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早在第一次汪辜会谈时,我就倡议加强两岸经济合作,携手繁荣民族经济。今天,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海峡两岸再也不能推动这宝贵的历史机遇了。双方应以务实的态度,采取民间对民间、行业对行业、公司对公司协商的办法,尽快实现两岸直接“三通”,以造福两岸同胞。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祖国大陆的繁荣发展吸引着台湾同胞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认同的目光,“上海热”正是这一集中体现。在新世纪的开头,祖国大陆成功地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地举办亚太经合会。中华民族在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的伟大作用,使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感到鼓舞和自豪。今后,海协必需充分把握两岸关系发展的契机,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全面贯彻江主席的八项主张,根据《章程》与受权做好各项工作,以发挥更大作用。统一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我们相信,只要海峡两岸同胞能够从共同的利益和民族辉煌的前景出发,共同努力,两岸关系必然要继续发展,两岸统一是未来的必由之路。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有的学者认为,九二共识就是一中各表;有的学者认为,九二共识原本就不是一中各表(见日和7日《联合早报》)。兹陈拙见,供大家参考。   日,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香港进行事务性商谈后,双方对“一个中国”之原则达致了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内涵,双方存在分歧,当时没有讨论,是把分歧搁置下来,即求同存异。   当时,大陆海协会的表述是:“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台湾海基会的表述是:“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台湾称之为“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简称“一中各表”。    应求“和”存异而非求“同”      显然,九二共识内容,是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可简称为“两岸一中”。“两岸一中”有两层含义:一是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一是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终极统一。   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台湾提出“一中各表”,这是分歧点,当时没有讨论,采取搁置争议,重在求同存异,即求“一中”之大同,存“各表”之小异。   “各表”既是分歧,就不是共识,故而,把九二共识归为一中各表,不符合当时共识的实际情况。日胡宋会《会谈公报》文件,在九二共识括号内注明两岸一中新简称,即写成九二共识(两岸一中),没有明确提到一中各表,双方互让达致共识。   台湾“国统会”在日通过的《关于“一个中国”的涵义》决议,其中指出: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但双方所赋予之涵义有所不同,大陆认为“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台湾则认为“一个中国”应指中华民国。   由此可知,台湾是把一个中国涵义解读为代表权,即谁代表一个中国。这样各执一词,无法达致交集点,从而引发分歧和争论。不过,若能正确解读一个中国内涵,则可化解各表分歧,促进两岸良性互动。两岸需要在同中化异,异中求同。   其实,代表权不是一个中国的内涵,它是一个中国内涵之外的课题,因为它不是一个中国的本质属性。而概念的内涵,是反映于概念中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一中各表”是说代表权,不反映一个中国内涵,会导致对一个中国内涵的误解、分歧和争论。本着以和为贵的精神,求和存异,弘扬孔子所说的和论(或称和学),应该搁置一旁,不提为宜。     俗称求同存异,其“同”实为“和”,并非等同。和同之辨,“和”属对立统一,“同”为等同。求和存异,即寻求共识,保留歧见。共识非“同”,而是“和”。智者求和非寻同,有异统一方生和。   每件事物,总是有许多属性,其中只有它具有而别的事物不具有的那些属性,为其特有属性。在事物的特有属性中,有些是本质属性,有些属非本质属性。某事物的本质属性,是有决定性的特有属性。某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为派生的特有属性。    一个中国在于领土和主权   一个中国的本质属性,是其领土和主权,它们是有决定性的特有属性。代表权则取决于领土和主权,拥有一个中国的领土和主权,才能代表一个中国,所以它只是派生的特有属性,属非本质属性。非本质属性,不能纳入概念内涵。因此,代表权不是一个中国的内涵。   任何一个真实反映现实的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概念的内涵,是反映于概念中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概念的外延,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总和的事物。   一个中国的内涵,是她的领土和主权,因其是一个中国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一个中国的外延,包括大陆、台湾和其他未收回的领土,因其领土和主权同属于一个中国。   因此,这并非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之间非彼即此的问题。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1949年以后,两岸虽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一个中国是指领土主权“一中”,在时间上,贯穿中国全部历史,历史上的各个朝代。1949年以前的中华民国,和1949年以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是一个中国的各个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未来各个时期的中国,则是一个中国的各个新历史发展阶段;在空间上,涵盖中国整个领土,现阶段包括:大陆、台湾和其他未收回的领土。   现在一个中国的内涵和外延,用地名,不用国号,具有长久性,不论大陆和台湾未来采用什么国号,都是一个中国的组成部分。   关于代表权问题,即谁代表一个中国问题,两岸可以先不讨论,需要搁置争议,求和存异,即求一中共识,存各表分歧。    “一中各表”反而不利台湾      “一中各表”,无论说谁代表一个中国,都无法获得对岸认同。其实,“一中各表”对台湾反而不利,因为大陆比台湾地大人多邦交国众,差距悬殊,说“中华民国”代表一个中国,国际社会不会认同。   为了求和存异,大陆可以心照不宣。而强调两岸一中,搁置一中各表,可凸显两岸兄弟一家亲,平等相待,分歧化解,促进两岸良性互动。两岸通过和解,实现国家终极和平统一。两岸贵和合——金瓯久分终必合,两岸贵和避干戈。自古盛世处安定,振兴中华同尽责。   九二共识内容,为一中共识,故而,如果称“九二一中共识”,既具体,又准确。对于九二共识内容,过去,台湾强调各表,大陆重视一中。2000年苏起创“九二共识”一词,无具体内容,意在以模糊性概念让各方解释都有交集,促成两岸关系解套及发展,可谓用心良苦。   然而,去年胡宋会,已将九二共识内容定为“两岸一中”,内容已明确,获双方认同,无需再模糊,改称“九二一中共识”,可一目了然,不再各说各话,有利化解分歧。   马扁会时,陈水扁说:“九二共识”根本不存在,连苏起都承认是他后创的。其实,事件在先,取名在后,非常正常。这正说明他狡辩成性。至于他就九二共识内容向大陆挑战,鉴于他多变,说话不算话,诡计多端,想来大陆不会回应。其实,不回应好过回应,以免陈水扁企图从“一中各表”引伸出“两国论”的理论依据。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九二共识”指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1987年底,长达三十多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随之发展起来,同时也衍生出种种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台湾不得不调整“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于日成立了得到官方授权的与大陆联系与协商的民间性中介机构──海峡交流基金会,出面处理官方“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为便于与海基会接触、商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推动于日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并授权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会交往和事务性商谈的基础。   日至30日,两会在香港商谈中,就海峡两岸事务性(公证书使用)商谈中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海协的基本态度是,海峡两岸交往中的具体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应本着一个中国原则协商解决。在事务性商谈中,只要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态度,可以不讨论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表述的方式可以充分协商。   在香港商谈中,海协提出了5种文字表述,台湾海基会也根据“国统会”的结论提出了5种文字表述,台方虽然也同意两岸公证书使用是中国内部的事务,双方均应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并表达了谋求国家统一的愿望,但在文字表述方案上,两会很难达成一致。在会谈即将结束时,海基会代表又增提了3种表述方式,并拿出了他们的最后表述内容:“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惟鉴于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为保障两岸人民权益,对于文书查证,应加以妥善解决。”还建议“用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海协代表表示这是此次商谈的主要成果,等把海基会的建议与具体表述内容报告后再正式答复。   香港商谈结束后不久,日,海协会正式致函台湾海基会表示,“在这次工作性商谈中,贵会代表建议在相互谅解的前提下,采用贵我两会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并提出了具体表述内容,其中明确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我会充分尊重并接受贵会的建议”。“现将我会拟作口头表述的要点函告贵会: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本此精神,对两岸公证书使用(或其他商谈事务)加以妥善解决。”海协的函后并附上了海基会最后提供的表述方案。12月3日,海基会回函海协,对达成共识未表示异议。至此,关于一个中国原则表述问题的讨论,以形成双方相互接受的两段具体表述内容为结果而告一段落。   从上述商谈及函电往来的过程与内容看,可以清楚地看到:1992年两岸双方确实在“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达成有共识,但从未就一个中国的政治内涵进行过讨论。既然没有讨论,根本就没有什么“各自表述”的共识。正是在此基调上,双方妥善处理两岸间涉及民众权益的事务,开展两会的事务性商谈,并得以成功举行了1993年在新加坡的“汪辜会谈”,签下了一系列两岸交流与合作的协议,甚至两岸政治对话也已提上了议事日程。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指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1987年底,长达三十多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随之发展起来,同时也衍生出种种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台湾不得不调整“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于日成立了得到官方授权的与大陆联系与协商的民间性中介机构——海峡交流基金会,出面处理官方“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为便于与海基会接触、商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推动于日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并授权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会交往和事务性商谈的基础。 日至30日,两会在香港商谈中,就海峡两岸事务性(公证书使用)商谈中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海协的基本态度是,海峡两岸交往中的具体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应本着一个中国原则协商解决。在事务性商谈中,只要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态度,可以不讨论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表述的方式可以充分协商。 在香港商谈中,海协提出了5种文字表述,台湾海基会也根据“国统会”的结论提出了5种文字表述,台方虽然也同意两岸公证书使用是中国内部的事务,双方均应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并表达了谋求国家统一的愿望,但在文字表述方案上,两会很难达成一致。在会谈即将结束时,海基会代表又增提了3种表述方式,并拿出了他们的最后表述内容:“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惟鉴于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为保障两岸人民权益,对于文书查证,应加以妥善解决。”还建议“用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海协代表表示这是此次商谈的主要成果,等把海基会的建议与具体表述内容报告后再正式答复。 香港商谈结束后不久,日,海协会正式致函台湾海基会表示,“在这次工作性商谈中,贵会代表建议在相互谅解的前提下,采用贵我两会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并提出了具体表述内容,其中明确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我会充分尊重并接受贵会的建议”。“现将我会拟作口头表述的要点函告贵会: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本此精神,对两岸公证书使用(或其他商谈事务)加以妥善解决。”海协的函后并附上了海基会最后提供的表述方案。12月3日,海基会回函海协,对达成共识未表示异议。至此,关于一个中国原则表述问题的讨论,以形成双方相互接受的两段具体表述内容为结果而告一段落。 从上述商谈及函电往来的过程与内容看,可以清楚地看到:1992年两岸双方确实在“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达成有共识,但从未就一个中国的政治内涵进行过讨论。既然没有讨论,根本就没有什么“各自表述”的共识。正是在此基调上,双方妥善处理两岸间涉及民众权益的事务,开展两会的事务性商谈,并得以成功举行了1993年在新加坡的“汪辜会谈”,签下了一系列两岸交流与合作的协议,甚至两岸政治对话也已提上了议事日程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1987年底,长达三十多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随之发展起来,同时也衍生出种种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台湾不得不调整“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于日成立了得到官方授权的与大陆联系与协商的民间性中介机构──海峡交流基金会,出面处理官方“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为便于与海基会接触、商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推动于日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并授权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会交往和事务性商谈的基础。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指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1987年底,长达三十多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随之发展起来,同时也衍生出种种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台湾不得不调整“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于日成立了得到官方授权的与大陆联系与协商的民间性中介机构——海峡交流基金会,出面处理官方“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为便于与海基会接触、商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推动于日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并授权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会交往和事务性商谈的基础。 日至30日,两会在香港商谈中,就海峡两岸事务性(公证书使用)商谈中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海协的基本态度是,海峡两岸交往中的具体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应本着一个中国原则协商解决。在事务性商谈中,只要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态度,可以不讨论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表述的方式可以充分协商。 在香港商谈中,海协提出了5种文字表述,台湾海基会也根据“国统会”的结论提出了5种文字表述,台方虽然也同意两岸公证书使用是中国内部的事务,双方均应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并表达了谋求国家统一的愿望,但在文字表述方案上,两会很难达成一致。在会谈即将结束时,海基会代表又增提了3种表述方式,并拿出了他们的最后表述内容:“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惟鉴于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为保障两岸人民权益,对于文书查证,应加以妥善解决。”还建议“用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海协代表表示这是此次商谈的主要成果,等把海基会的建议与具体表述内容报告后再正式答复。 香港商谈结束后不久,日,海协会正式致函台湾海基会表示,“在这次工作性商谈中,贵会代表建议在相互谅解的前提下,采用贵我两会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并提出了具体表述内容,其中明确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我会充分尊重并接受贵会的建议”。“现将我会拟作口头表述的要点函告贵会: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本此精神,对两岸公证书使用(或其他商谈事务)加以妥善解决。”海协的函后并附上了海基会最后提供的表述方案。12月3日,海基会回函海协,对达成共识未表示异议。至此,关于一个中国原则表述问题的讨论,以形成双方相互接受的两段具体表述内容为结果而告一段落。 从上述商谈及函电往来的过程与内容看,可以清楚地看到:1992年两岸双方确实在“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达成有共识,但从未就一个中国的政治内涵进行过讨论。既然没有讨论,根本就没有什么“各自表述”的共识。正是在此基调上,双方妥善处理两岸间涉及民众权益的事务,开展两会的事务性商谈,并得以成功举行了1993年在新加坡的“汪辜会谈”,签下了一系列两岸交流与合作的协议,甚至两岸政治对话也已提上了议事日程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二共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