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玛丽和马克思思主义诞生短短百年时间,却能够取代长达千年的儒家思想而成为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佛教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比较
谨以此文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
佛教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比较
纵观中国历史,既是思想文化输出国,又是思想文化输入国。其中有两次(两种)思想文化的输入对中国的历史及当代社会走向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一是汉代传入的佛教,一是当代传入的马克思主义。佛教传入中国后与本土思想文化相结合而成为中国化的佛教;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共产党人首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这一命题的实践结果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就佛教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做一粗浅的比较,加深对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形势下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性的认识。
什么是&中国化&?古人说:&呐化于心,外化于行&。意思是说:&化&是指人们在学习新知识或接触外界事物时,用头脑思考、分析与消化,变成自己的思想,然后用新的思想去指导行动。如果&思想不能用来指导行动,那么这种思想就是徒劳的。&(美.理查德尼斯贝特《中国人的思维批判》、楚鱼著P75)。佛教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都形成了新的思想并影响社会实践,这个实践过程就是中国化或称之为中国化的过程。
一、特点比较
佛教于东汉(公元64年汉明帝)传入中国后,&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试探、伪装、适应,逐渐为中国人所接受,最后达到了融合的阶段&,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一部分(《佛》季羡林著P108)。&融合&就是与本土思想文化相结合而成为中国化的宗教,从而影响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以及民间风俗近两千年。对巩固封建社会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只是近百年的事,主要经历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两个阶段,就使中国快速步入了民族振兴之路而成为经济大国。
这两种思想文化具有什么特点呢?
1.思想内容
原始佛教创立之初是为反对婆罗门的梵天创世说,以众生平等思想反对婆罗门的种姓制度,根本教义是所谓十二因缘、四圣谛、八正道。经典有经、律、论三部分,总称为&三藏&。&佛教扎根在被压迫的原始居民中间,提出了一切皆苦的学说,符合了一部分人的想法(当然也就麻醉了他们),它相信轮回业报,从而反对了种姓制度&(《佛》季羡林著P106)。在漫长的传播过程中,佛教用&缘起说&来解释世界,认为一切事物和现象的产生,变化的条件便是因缘,离开因缘事物就不复存在,因此得出事物本身是没有任何实在自体的结论。佛教这种与生俱来的思想局限性,具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色彩,对客观世界视而不见,从精神意识方面引导信众重视来世甚于今生,要求信徒忍辱无争、慈悲为怀,通过戒、定、慧三学求得对&苦海&的解脱,以此回避矛盾,安于现状。
马克思主义是先进的社会科学理论。其基本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共产主义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辩证法是人类观察与认识世界唯一正确的方法。辩证法认为:自然界一切都处在联系和相互作用;一切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中;事物由量变到质变;事物矛盾的斗争引导一切前进。马克思主义全面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即一般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其发展规律和事实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佛教的思想观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宣扬&诸法皆空&,以&悟空&为进入&涅磐&之门,如&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被后人视为经典之作。佛教所指的&法&也是讲宇宙的本源,所以佛教把&一切事物&都叫做&法&。传说其创始人释迦牟尼最终是在菩提树下苦思冥想而&觉悟&并修成&正果&,经过历代众多弟子的继承与发挥而成系统并衍生出许多门派。
马克思主义来源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德国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囊括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所形成的思想成果。其思想观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建立在人类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成就基础上的正确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是要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毛泽东选集》第三卷P874)。
2.社会基础与群众基础
佛教的中国化主要在信教的各阶层群众特别是历代不得志的知识分子中产生影响并在实践中消长。它反映和代表的是少数人的思想倾向和利益。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佛教中国化过程中,虽然得到封建王朝的扶持,但更多的是信众自发自为的因素起作用,曾出现无序和过度发展,由此还引发了社会矛盾和政治危机。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并成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一开始就既有个人又有组织相结合的社会行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就是广大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共同践行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无穷的动力!
佛教主张&出世&,引导信众用&出家&、&隐居&的方法回避社会现实而寻求精神&解脱&。
马克思主义主张&入世&,正视社会现实,并积极探讨与解决各种矛盾的方法和途径,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人类获得物质与精神满足,在人类社会全面发展与进步中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由。
3.传入时代背景
佛教传入中国时,封建社会处在兴旺与发展时期。封建王朝为了强化专制主义统治而寻找&理论根据&(包括宗教思想文化)。孙中山先生说:&政治能治外在;宗教能治人心。宗教能辅助政治,政治能拥护宗教。&佛教的传入正逢其时并与封建社会意识及思想文化相吻合而被重视与利用。成了封建思想文化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而封建思想文化对巩固中国封建专制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国封建制度延续最长久的原因之一。封建思想文化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特别是对民间风俗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这其中佛教因素起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南宋皇帝赵& (孝宗)有一个经验谈:&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这句话也道出了中国封建社会各种思想文化的依存关系。在封建社会初始阶段(春秋战国时期),曾出现的&诸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氛围,为封建统治阶级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并打下思想文化基础,后经两汉王朝的选择与强化,儒家思想成了&正统&,到两宋时期儒家思想推到极至,而儒家思想的创立及代表人物孔子的活动时间与佛教创始人及佛教创立之时有着惊人的&同时代&背景(释迦牟尼生于前565年&前483年,孔子生于前551年&前479年)。佛教进入中国后,首先接受了作为伦理之学的儒家思想文化,从而更具本土化特色。儒家讲伦理,佛教讲&修来世&,二者的哲学观有着高度的趋同&&主观唯心主义。封建统治者正是利用这种思想文化特点而强化人们(主要是当时的读书人及中上层官员)&内外兼修&,内修(伦理至上)不思乱,外修不谋反,佛教戒律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具足戒条文更多),由此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境界。以求&来世&等终极目标(佛教认为摆脱苦海需要达到&涅磐&的境界,即完全摈弃一切欲望,抵制自己追求生活的意向)。佛教与儒家思想文化相互融合而成为中国化的佛教,并借助中国当时的国力影响,使中国化的佛教传到邻国。
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殖民主义思想文化是替帝国主义服务的,最大特征是其侵略性与奴化性,而封建思想文化是为封建阶级服务的,其特征是其保守性与腐朽性。这种保守与腐朽性思想文化既不可能产生与代表先进的思想文化,也没有力量去抵御与防守殖民主义思想文化的入侵。在国人不能容忍殖民主义思想文化,面对封建思想文化不能作为而徒增痛苦的现实面前,亟需新的思想文化来抵制殖民主义思想文化的入侵和摧毁封建思想文化。在这种特殊的社会环境下,马克思主义作为崭新的思想文化,先进的社会科学理论在中国传播开来就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加上当时俄国已实现了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产生的社会主义的榜样,因此,马克思主义一经在中国播下火种,其光焰如一轮朝阳升起在东方地平线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之光,在短短几十年里,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社会先进思想文化的源流。
4.终极目标
佛教宣扬&六道&轮回,要求信徒通过戒、定、慧三学求得解脱,达到成佛的终极目标,从而摆脱这种&轮回&。
马克思主义主张社会成员在其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机会公平、公正,社会每一个成员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全人类实现解放。终极目标是在全人类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二、成果比较
佛教中国化的显著特征与主要成果,是六祖慧能对禅宗的改革创新。提出和践行&顿悟见性,一念悟时,众生是佛,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禅宗由见性成佛的教理而得名,之前的渐悟之说,即人修行到佛的程度,要累世修持,积累功德,等待飞跃后再修成佛果,这既费时又费精力,同物质生产也会有矛盾。又因为佛教提出的魂灵转生的教义,说死者的魂灵似乎看他&前生&行为如何而投胎为人、为动物或植物,这种教义成为精神枷锁而让人有负罪感,经慧能改革的禅宗最显著的特点是简易性,将僧人必须严格遵守的&五戒三规&中的皈依佛、皈依佛法、出家皈依僧的&三皈&省去两项,只剩&皈依僧&&&出家为僧一项,强调即心即佛&一朝彻悟、立地成佛&,把一切劳动和生活事务都看作是佛事,其实质是追求自我,追求个性的自由与解放,从渐悟到顿悟、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既大大缩短了修持成佛的过程,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成佛的门槛,人人皆佛、事事皆禅,彻底抛弃了宗教中的负罪和恐惧感,使佛教能更广泛的吸引信众,从而强化了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这是佛教中国化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与创新。但佛教内部宗派林立,众说纷纭。(赵朴初先生认为:中国佛教流行的主要有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佛教又规定了繁缛的仪式来影响信教者的心理。其思想基础无法突破&修来世&这一基本观念,消极的世界观使佛教作茧自缚,没有生气与活力,当然还有其它因素也制约了佛教出成果的条件,但自身因素是第一位的。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时间虽短,但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坚实的社会基础,这不是偶然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以及马克思首先关注的是人类自身的生存方式(对抗性社会关系中的阶级剥削、商品拜物教异化等)问题,这直接关系到每一个人、关系到人类自身的历史命运。马克思以消灭剥削和压迫为宗旨的人类解放思想被中国人民普遍认同并付诸行动,具体表现在成功进行的民主革命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制度。这一伟大的行动被中国共产党称之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其实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伟大的成果:
1.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组成先锋队,成为代表人民和国家利益的政治集团,去取代延续了近二千年的封建家族集权制对国家的统治,从而实现了正确地领导人民对国家进行管理和建设,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也是人类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直接的联系。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洞察世界历史与现状,以博大的胸怀和气概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从此,带领全国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革命和建设特色的道路,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乃至世界格局。
2.推翻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统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阶段民主革命阶段,就是在共产党领导下&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共产党宣言》)。实现了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人民选择了&共和制&政体,结束了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封建君主制,全国56个民族成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成员,全国领土疆域再一次最大化实现了统一。
3.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一代伟人毛泽东是学习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是他首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是他领导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统治,奠定了振兴中华伟业的根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思想,这种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4.改革开放。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条件下,更全面更深刻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从而,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在成为统治阶级后&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产党宣言》)。根据马克思关于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以及事物都是联系和互相作用、变化与运动的辩证观,改革开放就是以变应变,让中国融入世界潮流。经过30多年的实践,中国已侪身世界经济大国之例。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同时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无限的生命力与无限广阔的前景。
三、展望比较
1.社会基础与群众基础:在今后的历史进程中,佛教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仍会继续存在并产生影响,但无论在中国乃至全世界,不言而喻的是,马克思主义将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了学界与决策层的良性互动,逐步建立起理论研究,理论教育与理论宣传的分工格局&(《论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建构》罗锴著、兰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在积累和总结了这些宝贵经验后,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朝着时代化、大众化发展的新号角。在一个有13亿人口且拥有7799.5万党员的国家,能够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证明任何思想文化的坚持与发展,必须植根于它的社会基础与群众基础,即这种思想文化必须能反映社会发展方向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曾有研究机构以&你最信什么?&为题,分别向国企工人、农民工、干部、大学生作问卷调查。结果,在有效问卷的五个选项中,信仰马克思主义仍排第一,占43.1%;金钱万能25.8%、宗教5.6%、权力万能20.2%、利己主义5.3%(见《淮阴师范学院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第714页。罗锴研究生论文第41页)。而且,干部和国企工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比例远高于其他社会群体。
很明显,与马克思主义相比较,佛教的思想原动力在中国已消失,因为今天的佛教向人们提出的&佛法就是活法&、&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避世&态度,仅局限在信教的人群中。如今经济全球化及市场经济负面影响浸透到社会各个层面。因此经济活动与佛教活动形成互动是一大特点。所谓:宗教搭台经济唱戏!一些佛教活动变成经济活动,有的甚至成了迷信活动,&市场化&与&迷信&成为当今佛教误入的两大岐途,社会上见到一些佛者形是佛而行非佛,身为佛而心非佛,某些寺院的称谓作为商标注册并经营产业,佛道成了商道,方丈(主持)成了首席执行官(CEO),这些现象与佛教原教义背道而驰。
2. 社会发展方向:世界上大多数宗教都致力于引导人树立信仰,与此同时要求人们形成守信、正直、敬业、慈善、包容、感恩等道德品格。佛教在这方面也大力弘道,要求出家人或普罗大众慈悲为怀,弃恶从善甚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各宗教都没有对社会发展生产力提出真知灼见!佛教把人世比作苦海,诱导苦难者把希望寄托在彼岸的极乐世界。引导人&成佛&作为人生与社会追求目标和发展方向。
&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93页)。马克思提出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社会要实现生产力高度发达;人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包含了佛教提倡的个人品格),物质的极大丰富,社会每一个成员个性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还提出了三条检验理想社会的标准:是否消灭了城乡差别;是否消灭了工农差别;是否消灭了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的差别。马克思还预言这一理想社会因素将首先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大量涌现。今天,这些描绘在一些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已大量涌现。一些中国游客到了欧美参观考察后感慨地说:这才是社会主义生活。当然,这种社会主义生活其性质正如马克思指出的,是&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中国经过60年的艰苦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向着消灭三大差别的目标迈出了一大步,极大地增强了综合国力,历史上第一次向农民免征农业税并给种粮者发补贴;实行全民医保覆盖;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普及城乡义务教育并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费;在农村实施改水、改厕、改路&&这些发生在人们身边的事,使中国人民更加坚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选择与实践,并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这一共同信念写入了宪法。
3.创新与发展
佛教在中国化进程中,自慧能对禅宗进行改革创新后,没有人提出新的带全局性理论和发展目标,其原因,佛教不能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其改革与创新是一批分散的力量为着自己的门派主张,且脱离社会现实,因此,不会有新的作为!季羡林先生指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问题,&我们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还非常落后。同日本比较起来,落后很远。&特别是现在,佛教研究的高人绝大多数在境外和国外,如被称为&世界第一禅者&和现代&东方圣人&的铃木大拙教授,对佛教禅宗传遍世界而倾其一生之力,著有《禅与日本文化》、《禅与心理分析》等30多卷著作,为禅宗建立了系统的学说,从此,西方国家只知禅在日本,不知渊源自中国,这说明佛教中国化大势已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渐入佳境,从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几代核心领导人坚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创新、丰富和发展,从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一脉相承,指导中国坚持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执政党的领导下,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必定能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使这一伟大实践产生更加丰硕的成果,并以学习型政党的学风带领全民建设学习型社会,用党风引导民风,推动中国社会向宽裕与和谐目标和方向发展。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的贡献。
4.成果运用
佛教作为世界性宗教,其思想文化成果(主要指禅宗)在中国或世界上虽然受到重视,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与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指出了发展方向而言(这也在客观上为佛教的发展与繁荣创造了条件),这是任何一种思想文化不可比与的。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各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经典著作及畅销书层出不穷,但就其预见性影响力而言,都未超出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判断。各种经典著作所描述的世界发展&大趋势&也未能超脱当年马克思所揭示的&大趋势&轨迹!因此,人们的视野再次投向马克思主义。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成为新趋势。当年《共产党宣言》开门见山指出&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那是因为欧洲最先兴起工业革命,经济迅猛发展,而无产阶级作为&贫困人口&的总称也迅速扩大并不断觉悟!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不可避免地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今天,信息化推动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规律,马克思讲的&幽灵&已在全世界徘徊,这个&幽灵&还包括马克思当年指出的资本的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跨国公司、失业增加、贫富日益加剧等世界性难题。2008年从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仍然是这个&幽灵&的再现,对全世界经济特别是对欧美经济的负面影响至今没有消除。人们都在寻找出路,因为现在人们都相信:没有救世主,全靠自己救自己!
&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一股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热潮,他们不是从学术上,而是从政治影响方面研究马克思主义。这跟西方社会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受益是分不开的。上世纪初,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马克思关于&幽灵&的警告和预言,关于生产高度社会化而资本高度私人垄断的总病根的诊断,一下子变成了笼罩在西方社会的恐怖现实。凯恩斯的&政府干预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被罗斯福总统采纳。在罗斯福新政中,影响最深远的干预对策,就是把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高额累进所得税制&、&高额累进遗产税制&和&社会失业保障制&变成了可操作的法律。从而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又高速发展了几十年。
中国作为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国家,更加重视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及当今世界经济走势与教训,牢牢把握&发展才是硬道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93年版P63页)。世界金融危机暴发后,中国采取了&一揽子&救危方案,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到2010年GDP增幅10.3%,经济总量近40万亿元,居世界第二。再一次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与文化事业,并维护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此,党和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并积极实施简政放权。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国家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看作是学习资本主义,更不能看成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因为《共产党宣言》指出了社会发展的因果关系及来龙去脉,共产主义看似遥远,其实无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已包含了诸多共产主义因素和条件。就中国而言,这正是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这些成果既让全中国人民受益,也让世界经济受益。
结论: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比较可知:佛教完成中国化历程之后已退祛了昔日的光环。中国需要新的先进的思想文化去引领人民的精神追求,作为一种软实力,思想文化的力量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亚于物质财富的实力,因此,正视和慎重选择先进的思想文化,并坚持与发展先进的思想文化,是执政党的历史责任,中国共产党早已担当了这一历史责任!实践已证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就是代表人民选择了先进思想文化,这无疑是伟大、光荣、正确的选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并坚定的相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旗帜将引领中国人民开辟人类社会的新纪元!
主要参考书目:
马克思、恩格斯著:《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6版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
赵朴初著:《佛教常识答问》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4月第1版
季羡林著:《佛》华艺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
杜继文、魏道儒著:《中国禅宗通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8月第1版
夏乃儒主编:《中国哲学三百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9月第1版
(日)镰田茂雄著:《简明中国佛教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10月第1版
楚渔著:《中国人的思维批判》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案例.doc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克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