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研究生怎么样

0
本教材内容和体系包括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两大部分,系统阐述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着重阐析中国内地劳动法律制度、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立法背景、基本内容,介绍已经成熟定型或公认的理论,又反映这两个专业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思想与社会实践动态。上编劳动法八章,依次包括劳动法概述、劳动合同、集体谈判与集体合同、劳动条件与劳动待遇、结社权与工会、劳动监察、劳动争议解决;下编六章,依次为社会保障法基本原理、社会救助法、医疗保险法、工伤保险法、失业保险法、养老保险法、社会福利法。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均是矫正市场经济弊端、缓解社会关系紧张、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工具和途径。根据教育部有关法学本科核心课程名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作为一门课程设置,本教材是为满足大学生研习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而编写的。
两位合作者完成字数:潘峰 144710;胡立峰:117300 。
}

1.劳动法是综合性的部门法,实体法与程序法在劳动法律规范体系中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2.劳动关系是劳动法的主要调整对象。

3.我国劳动关系的特征

  • 劳动关系具有集体性特征
  • 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属性与财产属性

4.企业中的劳动关系是劳动法主要的适用对象。

5.以下()不属于劳动合同调整的用人单位的范围。

7.不属于劳动者享有的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利的是()

  • 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
  • 获得各项保护条件和保护待遇的权利
  • 工伤保险权和民事赔偿权

8.劳动法渊源体系也称劳动法形式体系,以劳动法律效力为标准构成的法律规范形式体系。

9.劳动法内容体系由( )构成。

10.下列哪种关系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围()。

  • 刘某被乙村委会聘为会计
  • 王某被丙家政公司聘用从事家政服务
  • 丁个体餐馆招用张某为服务员
  • 甲公司雇佣李某为其公司的销售人员

1.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劳动者承担违约责任后,无需再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

2.以下条款,哪些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 )




3.哪些合同不能约定试用期( )

  • 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合同

  • 劳动合同期限在3个月以下的劳动合同


  • 已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4.用人单位可以和劳动者约定违约金的事项有( )

  •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前辞职
  • 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
  • 劳动者没有按约定完成劳动任务

5.关于劳动合同签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签订劳动合同也要经过要约和承诺
  • 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时劳动合同成立

6.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不同点有( )

7.下列关于竞业禁止条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竞业禁止条款是劳动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可备条款
  • 竞业禁止条款是劳动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
  • 竞业禁止条款是限制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的一定期限内不得到与用人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任职的条款
  • 竞业禁止条款是限制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限内不得到与用人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任职的条款

8.劳动合同无效的确认权在()。

  •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9.除()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若劳动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
  •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约定服务期
  •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约定竞业限制条款的
  •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10.关于试用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 试用期在劳动者初次就业时适用
  • 试用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
  • 试用期不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1.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约定了服务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需要向用人单位支付违反服务期约定的违约金()

  • 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

  • 用人单位以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而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

  • 用人单位以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而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

  • 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而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

2.以下关于用人单位预告解除劳动合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用人单位不得以《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法预告解除劳动合同

  •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法预告解除劳动合同

  •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用人单位可以依法预告解除劳动合同

3.以下关于用人单位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用人单位即时解除劳动合同时,需要将理由事先告知工会

  • 用人单位即时解除劳动合同时,无需将理由事先告知工会

  • 用人单位即时解除劳动合同时,无需通知劳动者

  • 用人单位即时解除劳动合同时,需要提前3天通知劳动者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下列经济补偿的年限标准不正确的是( )

  • 不满6个月的,按1年计算,向劳动者支付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 六个月以上不满1年,经济补偿按1年计算

  •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 不满6个月的,按半个月计算,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5.下列哪些情况下劳动者可以不辞而别(

  • 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
  • 用人单位以暴力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
  •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损害劳动者利益的

6.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与用人单位约定竞业限制条款的劳动者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遵守竞业限制义务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年。

7.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后,就应该按照双方约定的劳动合同期限履行义务,若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则必须向用人单位承担违约责任。

8.劳动者有下列哪种情形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 )

  • 矿工孙某的工作场所有粉尘污染,其劳动合同到期但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 职工钱某星期日与家人外出度假中不慎遭遇车祸,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由于双臂骨折无法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单位调换的新工作

  • 职工杨某在工作中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
  • 职工李某被人民法院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9.某工厂与王某等20名工人签订劳动合同后,由于生产任务不适应客户要求而调整,致使该厂与王某等6名工人签订的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该厂与王某等6名工人协商,仍不能就解除劳动合同达成协议。在此种情形下,该工厂正确的做法是( )。

  • 应立即通知王某等6名工人解除劳动合同

  • 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
  • 有权解除劳动合同,但应提前30日通知王某等6人,并给予经济补偿

10.某酒楼聘请了张三、李四、王五、赵六四位职工,在下列情形中解除劳动合同的,酒楼需要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的有( )。

  • 张三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 李四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酒楼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 赵六因酒楼不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而提出解除合同的
  • 王五具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却不被酒楼经理重用,主动提出与酒楼解除劳动合同的

1.按照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工作岗位实施。

2.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以下表述正确的有()

  • 终止非全日制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 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15日
  • 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
  • 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

3.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等情况。

4.小红与某超市建立了非全日制用工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某超市与小红解除合同不用支付经济补偿
  • 某超市与小红不得约定试用期
  • 某超市要求小红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
  • 某超市应该按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小时计酬标准支付小红工资

5.关于劳务派遣,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用工单位要承担用工责任
  • 用工单位是派遣劳动者的用人单位
  • 派遣机构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 派遣机构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

6.非全日制用工,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 )小时

7.用人单位下列行为不合法的是()。

  • 乙公司录用刘某为正式工,要求将其身份证交给公司保管
  • 丙公司录用韩某为非全日制员工,试用期1个月
  • 甲公司录用赵某为业务员,要求其交纳5000元押金
  • 丁公司录用钱某为职工,约定不为其交纳社会保险费

8.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用工单位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9.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的权利。

10.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

1.法定标准工时制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不超过()小时。

2.依据《劳动法》第4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哪些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 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的工资报酬
  • 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的工资报酬
  • 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 劳动者应休带薪年休假期间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的工资报酬

3.依据《劳动法》,延长工作时间的除外适用情形有哪些?()

  •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交通运输行业遇有易腐货物需要紧急处理的
  • 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 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

4.依照《劳动法》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5.我国劳动法规定的特殊工时制度是()。

6.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

7.用人单位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2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8.工资可以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9.《劳动法》规定,不得克扣或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10.《劳动法》规定,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可以依法享受带薪年休假。

1.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功能表现在()

  • 扩大内需和拉动经济增长
  • 实现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平衡

2.我国建立了包括()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

3.( )是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或者说义务主体,国家通过立法程序制定相关社会保障立法,承担制度实施过程中的财政支持和补充责任。

4.国家应该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来实施相应的社会保障政策。

5.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优抚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是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

6.社会保障法的体系指社会保障法各个有机构成部分所组成的系统。

7.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指集中反映社会保障法的本质,贯穿社会保障法律规范始终,并对整个社会保障法律规范体系期主导作用的根本准则。

8.社会保险法在社会保障法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9.社会福利法是针对军人及其家属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法律的总称。

10.社会救助法是社会保障法体系的最高层次,它的目标是增进群众福利,提高国民的物质文化和文化水平。

1.()指女职工因怀孕和分娩造成暂时丧失劳动能力、中断正常收入来源时,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2.我国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由()三大制度构成。

3.我国工伤保险具有()特点。

4.我国失业保险具有的功能()。

5.养老保险运行机制上的代际性指前代人养老保险所需基本费用一般由当代人通过缴纳养老保险费(税)的形式来承担。

6.养老保险指劳动者在工作中因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而致伤、致病、致死时依法所享受的一种社会保险。

7.劳动者享有养老保险待遇的前提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与用人单位终止了劳动关系。

8.劳动者失业,其领取失业保险待遇的期限可以无限期。

9.医疗保险指国家和社会对因病或非因工负伤的公民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和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10.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确定的,以保险形式实行的,使社会成员在年老、失业、工伤、疾病以及死亡等社会风险的情况下能够国家和社会经济补偿和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1.()指国家对基本生活受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的人员给予的生活救助。

2.()指国家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同时处于失业状态的成员,通过一定的方式帮助其就业的专项救助。

3.社会救助体系依据救助的时间可以分为()

4.社会救助的功能()。

  • 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
  • 稳定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 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 社会救助可以作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工具
  • 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5.社会救助体系依据救助的内容划分,可以划分为生活救助、灾害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等。

6.社会救助制度对于调整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7.社会救助具有保底性,具有“托底性、救急难”的特点。

8.社会救助是社会安全网的最后一道防线,其保障标准是满足公民的最低生活需要。

9.社会救助体系是由各种具体社会救助项目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10.一般医疗救助的对象是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或者无力支付急救费用的急重危伤病患者。

1.死亡抚恤待遇不包括(D)。

2.我国通过()等法律规范,将社会优抚纳入法治化轨道。

  • 《人民警察抚恤优待办法》

3.社会优待主要包括()。

4.退役安置指国家和社会向退出现役的军人提供就业及其他安置所需要的资金和服务,包括()。

5.社会优待指国家和社会向烈士遗属、军人、警察及其家属等优待对象,在教育、医疗、就业、生活等方面提供的优惠待遇。

6.死亡抚恤是公民牺牲后被评定为烈士,现役军人、警察死亡被批准为烈士、被确认为因公牺牲或者病故的,其遗属有权享受抚恤。

7.残疾抚恤指对按规定取得现役军人或者警察残疾被认定为因战、因公致残,革命伤残人员给予物质照顾。

8.被评定为1级至4级残疾等级的义务兵和初级士官退出现役的,由国家供养终身。

9.社会优待手段既包括资金保障,也包括服务保障。

10.用人单位录用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符合规定条件的, 依法享受税收等优惠。

1.妇女福利指国家和社会为妇女的特殊需要和特殊利益而提供的照顾和特殊服务。妇女福利不包括()。

2.我国职业福利的形式包括()。

3.社会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中保障水平最高的组成部分。

4.职工集体福利面向本单位全体成员,具有普遍性或集体性。

5.社会福利的保障方式具有多样性,除专项补贴外,更多的是通过提供福利设施和相应服务来提升生活质量。

6.社会福利以职业福利为基础,公共福利为补充。

7.职业福利是指在某一专项领域向全体国民提供的福利。

8.特殊群体福利指向老年人、妇女、儿童等特定群体提供的福利。

9.我国对职业妇女实行生育保险制度,贫困妇女提供生育救助。

10.职业福利是公共福利的补充,是已就业的职工所享有的特殊福利,福利资金主要源自所在单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保障法包括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