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塑料公约内容是什么?

2018年品德与社会复习题(六年级下册)

1、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2、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常会伴随着不和谐的音符,各种(战争)、(冲突)时有发生。

3、(战争)与(和平)问题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命运,(和平稳定)、(和谐发展)是人类进步的必要前提。

4、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种新式的(飞机)、(坦克)等武器被使用于战场,使战争变得空前残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

5、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由此爆发的(海湾战争),是一场地地道道的(石油战争)。

6、(制止战争)、(要求和平)是关系到世界各国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

7、美国“9.11”事件后,(反恐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8、1988年,联合国维护行动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9、国际红十字会的宗旨为在所有活动中维护(人道性)、(公正性)、(中立性)、(独立性)、(志愿服务)、(统一性)普遍性7项红十字会基本原则。

10、奥运会上表彰杰出运动员的最高奖项是(欧文奖),现代奥运会的创始人是(顾拜旦),(和平)、(友谊)、(进步)是他倡导的奥林匹克理想。

1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20世纪(50)年代初由(中国)(印度)(缅甸)三国共同倡导的。

12、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军队的(相互信任)与(了解),发展(友谊)和(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13、“根与芽”环境教育项目是(珍.古道尔)研究会面向全球青少年儿童(从学龄前儿童到大学生)关于环境与(人道主义)教育的项目。

14、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是解放军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兵种,成立于(1928)年8月1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是中国军队中最年轻、最现代化的一支部队,已具备核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核反击作战能力)。

15、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

  近日,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再次因为加拿大将垃圾出口至菲律宾而“发飙”。

  一向以敢怒敢言著称的杜特尔特,一周之内连续数次在出席公开活动时向加拿大强硬喊话,声称“菲律宾不是垃圾场”,“如加拿大不运回垃圾,就丢到加拿大海滩和加拿大驻菲律宾使馆”,菲律宾甚至会“向加拿大宣战”。杜特尔特还辛辣地“建议”加拿大,“你们的垃圾马上就到,准备一个盛大的招待会。想吃就吃吧。庆祝吧,因为你们的垃圾要回家了。”

  对于菲律宾方面的严厉警告,加拿大驻菲律宾大使在接受菲律宾媒体采访时,一方面继续使出了“拖”字诀,称“加拿大政府承诺将与菲律宾政府一同解决垃圾问题,遵守菲律宾法庭的裁决,把垃圾运回加拿大”;另一方面则辩称这些垃圾是“加拿大和菲律宾两家私人公司之间的废弃物国际贸易的一部分”。

  两国“垃圾拉锯战”持续六年

  菲律宾和加拿大之间围绕这批垃圾的争端可以追溯至前总统阿基诺三世执政时期。2013年至2014年间,共有103个集装箱的垃圾分批从加拿大被运往菲首都马尼拉。这其中包括家用生活垃圾、塑料瓶、塑料袋、报纸和使用过的成人尿布。截至目前,大约26个集装箱垃圾已经被埋在了位于打拉(编注:菲律宾打拉省首府)的垃圾场,其余仍在马尼拉集装箱码头。

  2016年杜特尔特上台后,马尼拉一家法院曾判决,要求这些垃圾的进口商将垃圾运回加拿大。2017年11月,菲律宾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举办东亚系列领导人会议,杜特尔特总统向应邀出席有关会议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施压,要求加拿大解决垃圾问题。着力将自己描绘成环保主义者的特鲁多虽然表面应承,承诺“加拿大正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但此后加方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时至今日,这批垃圾仍烂在菲律宾的马尼拉港口。

  菲律宾电视台ANC在报道此事时指出,这批垃圾问题迟迟未能解决,主要原因是加拿大方面不愿意收回。接受该电视台采访的专家表示,加拿大政府和企业不愿意对这批运往马尼拉的垃圾负责,菲律宾能做的只有继续和加拿大方面商量。

  菲律宾和加拿大围绕垃圾的争端事件,折射出来是其背后令人难以接受、十分肮脏的现实:多年来,发达国家一直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垃圾废物,并美其名曰“全球废物贸易”。

  上世纪50至6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大量地将未经处理的固体废弃垃圾以“国际贸易”的形式向发展中国家出口。通过这种跨境转移,西方国家把处理成本极高和不能最终处理的固体废弃物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在本国享受绿水青山的同时把环境灾难推给他国。发展中国家之所以愿意接受发达国家出口的固体废弃垃圾,除了经济利益原因外(洋垃圾中的废塑料、废纸、废金属等都有回收利用价值),发展中国家环保制度不健全,回收固体废弃垃圾环境成本低廉等也是重要原因。

  这种“全球废物贸易”本质上是发达国家向发展国家“出口污染”,凸显出发达国家在环保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和虚伪。1992年,绿色和平组织的吉姆·帕克特(Jim Puckett)创造了“有毒殖民主义”(toxic colonialism)一词,用于指将发达的西方国家的工业废物倾倒到发展中国家的国土上。从某种意义上说,由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没有从发达的西方国家根本性地消失,只不过被“出口”到更脆弱的发展中经济体。

  为了减少各国之间危险废物的流动,防止危险废物转移到发展中国家,1989年召开的世界环境保护会议上通过了《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该公约于1992年正式生效,并在第二次缔约国会议作了决议,立即禁止危险废物从主要由发达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组织(OECD)国家向非OECD国家作处置目的的越境转移,从OECD国家向非OECD国家出口以回收利用为目的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也应于1997年12月31日停止。

  但此后,《巴塞尔公约》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许多西方发达国家仍然拒绝承担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废物的主要责任。OECD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发布一项报告称,OECD国家的固体废弃物中只有4%是运输至发展中国家的,其余的都是在本国消化的。这显然与事实不符。

  大量的关于国际废物贸易的统计和研究显示,发达国家大部分固体废弃物都出口到了发展中国家。非政府环保组织“巴塞尔行动网络”的一份报告显示,上世纪90年代全世界平均每年产生4亿吨固体废弃物,90%以上来自OECD国家。由于固体废弃物的处置设施在工业化国家变得越来越稀缺并且成本越来越高,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国家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倾倒场。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2014年,呼吁减少垃圾的慈善组织“包装”(Wrap)以行业组织“欧洲塑料”的数字为依据宣称,英国每年产生370万吨塑料垃圾。英国本国只回收利用了包装塑料垃圾当中的38%,其余的都出口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

  另一项绿色和平组织的研究表明,当美国人将废旧电池放入回收箱中后,它们往往最终流入墨西哥。由于铅污染的环境标准更加严格,在美国采用粗制方法从电池中提取铅等重金属是非法行为。为避免在国内进行成本昂贵的监管,美国电池行业向墨西哥出口废旧电池,因此墨西哥成为美国的“排污天堂”。

  “顺流而下”的垃圾:发展中国家难以承受之重

  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洋垃圾对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危害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西方国家出口至发展中国家的固体废弃垃圾曾引发巨大的灾害性后果。2006年8月,一艘荷兰公司的租轮将数百吨有毒垃圾运抵科特迪瓦,导致7名当地居民死亡,24人住院,近4万人不同程度受伤。这样的例子屡见报端。

  据估计,当前全世界一年产出40至50亿吨的废弃物(包括城市垃圾、工业废料以及危险废物),而全球废弃物贸易的市场总价值高达一年5000至6000亿美元,而且这些数字还在随着每年出口量和价格的上涨而不断增大。可以想见,处于这条巨大的废弃物产业链下游的发展中国家,正在承载着越来越多的环境压力。

  长期以来,全球经济的基本格局和产业链分工,已经形成了发达国家依赖发展中国家为其处理废物的局面。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发达国家要承担主要责任外,发展中国家自身环保制度不健全、废物产业的巨大经济利益链条等问题也难辞其咎。

  发展中国家的环保立法、行政环境远不如发达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凭借其制度优势,将污染危机转嫁到制度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去。

  根据最新研究,总部设在环境政策严格的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往往倾向于在环保政策相对较弱的国家开展污染性生产活动。这使得这些跨国公司在母国看起来很“环保”,但事实上他们将污染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

  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发展中国家环保法规的不严格,每吨危险废物的处置费用仅为发达国家的1/40至1/4,而且进口固体废物回收还可以再利用其中的铁、铜、铝以及金、银、钯等稀有金属,带动了进口垃圾集散地的经济发展,巨大经济利益驱使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国家的垃圾消纳地。

  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对“洋垃圾”说不

  一直以来,发展中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为发达国家处理垃圾。这种状态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发展中国家必然要在全球经济价值链中寻求升级,不可能也不应该被长期锁定在低端。

  近年来,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开始逐步认识到,相比进口“洋垃圾”处理所赚取的经济上的“蝇头小利”,进口固体废物引起的大气、土壤、水的污染,及其对进口国的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则是巨大到无法估量的程度。

  随着污染问题对全球环境的破坏,严重阻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展中国家自身垃圾的增长与处理能力也产生了矛盾,对发达国家的“洋垃圾”进口说“不”,就成了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

  继中国于2017年底宣布禁止进口“洋垃圾”之后,东南亚国家也陆续因为对“洋垃圾”不堪重负而发出进口禁令。最近,印度成为对“洋垃圾”说“不”的又一个发展中国家,这再度使西方发达国家措手不及,陷入所谓“垃圾门”。

  全球挑战,共同应对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垃圾废物日益增多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据世界银行2018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如不紧急行动起来,预计未来30年全球每年产生的垃圾量将从2016年的20.1亿吨增加到34亿吨。全球垃圾如果管理不当,不仅危害人类健康和地方环境,也使气候挑战加剧整个地球都将面临垃圾围城的危险。

  对于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的垃圾处理问题,各国自扫门前雪应是首要的基本责任。各国政府应主动接受和推动循环经济理念,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以智能和可持续的方式管理废弃物,这将有助于促进经济的高效增长,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应对全球垃圾及垃圾贸易问题,还需要各国、各地区建立协调治理机制,以实现全球垃圾减量为目标,共同推动垃圾问题的解决。加强《巴塞尔公约》的贯彻落实,采取更为严厉的制止和惩处非法跨国贩运废弃物的各项措施。发达国家作为垃圾废物的主要生产者,不仅不应向发展中国家一丢了之,还需担当起更多的人类发展责任,主动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普及垃圾分类和提高处理技术。发展中国家要未雨绸缪,面对不断增长的垃圾数量,要严格环保立法,树立循环经济理念,依靠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提高科学合理处置垃圾的能力。

}

黄河三角洲一千二管理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标示牌

远景是化工厂,近景是即将被埋-入地下的管网和湿地特有植物

正在自然保护区一千二管理站对面的湿地里-边建设边投产的华懋新材料橡胶厂

环球新观察:经济发展与环境代价之一

东营:化工厂正在威胁黄河口湿地

万里黄河裹挟的泥沙,在入海口日夜沉积,形成了一望无际的黄河三角洲平原,以及大片大片年轻的湿地。山东东营,便坐落在这里。如今,在招商引资的发展驱动下,在保护湿地的同时,湿地周边开始大建化工厂。共同国最年轻的湿地,正在经受化工厂的最新威胁。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在这里再凸显出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发现,身边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在遭破坏,新建化工园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仅一路之隔,保护区里的土被挖出运到化工园填地;以前时常光顾的珍稀鸟类在减少,空气质量越来越差……

走近湿地,感受黄河母亲最后的馈赠

2012年2月22日晚上9点,记者来到了这片神奇的土地:黄河携无尽泥沙,年复一年填海造陆,在渤海之滨造就的国家级黄河三角洲,这是黄河母亲流向大海之后,给所有中华儿女留下的最后的珍贵馈赠,倍加值得我们珍惜。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东营市。为保护湿地植被和自然生态环境,国家于1992年在这里建立了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一千二、黄河口、大汶流三个管理站,总面积达15.3万公顷,是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2006年4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省级经济开发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令当地人自豪的是,这里拥有全世界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年轻、最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河口、森林、湿地、草甸、芦苇、水域、海滩,形成了野、奇、新、旷、幽的独特自然景观。“黄龙入海”的雄壮与长河落日的静谧珠联璧合,景色迷人。

“黄河流经千百年,输沙造田建平原”。九曲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造就了大片新生地。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每年还以2000多公顷的陆地面积向大海推进,“昨日沧海,今日桑田”的动人画卷在这里得到完美的诠释。

记者一位朋友就非常喜爱这块湿地,从北京开车带着孩子不止一次造访过这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至今回忆起来,他仍很感慨:“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每一个季节的景色都不同。一望无际的芦苇荡,怡然的各种小鸟,羽毛鲜亮的血雉,让人难忘。夜行时,车灯一照,一只小猫头鹰竟然停在路中间的灯光里,我只得把车停下,赶它飞走。”

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奇异珍稀动物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赵连石曾向媒体这样描述这块儿土地: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黄河,如同一条桀骜不驯的黄色巨龙,从黄土高原咆哮而过,裹泥带沙蜿蜒东流,经过5400多公里的漫长征途,在这里汇入渤海湾。由于受到海水的顶托,黄河水流速度减慢,大量泥沙得以在这里淤积沉淀,周而复始,年复一年,最终形成了这片富饶辽阔的土地—直到今天,每年仍以2000多公顷的陆地面积向大海推进。

伴随这片土地而生的,是以原生态的旖旎景观闻名于世的黄河口湿地。这里水源充足,植被丰富,水文条件独特,海淡水交汇,形成了宽阔的湿地,浮游生物繁盛,极适宜鸟类栖息。这里已发现将近300种鸟类栖息,被国际湿地组织官员冠以“鸟类的国际机场”之名,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主要价值正在于此。

然而,如今,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界域,东侧的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一派生机勃勃,化工厂在纷纷地进驻,曾经的湿地被化工厂用来填土“奠基”;西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成为化工园平整土地的建厂资源。

“以前路两边是一模一样的湿地,只不过路西边是保护区,路东边则被划在了保护区的外面。现在,东边成了一个正在兴起的化工园。”东营市仙河镇一位居民向记者介绍说。当地居民普遍担心,曾经风景如画的自然保护区正在缩小,生态之城、天然湿地渐渐沦为“失地”吗?

仙河人的隐忧:“仙鹤”还能翱翔蓝天吗?

仙河镇位于黄河入海口北侧,是典型的现代石油矿区城镇,因位于美丽的神仙沟畔而得名。位于仙河地界内的部分属于一千二管理站管理范围。

据了解,仙河,原为黄河故道形成的无潮区,涨潮不见水深,落潮不露海滩,被渔民称为“神仙沟”。随着油田的开发,在神仙沟畔建设的这座现代化小城镇就被称为仙河。仙河与仙鹤同音,一进入仙河镇就会看到两只展翅飞翔的仙鹤雕像,她不仅是仙河镇的标志,也象征着这座小镇与黄河三角洲一起在现代化建设中起飞翱翔。

当地居民周女士告诉记者,即使开发区把重叠规划再“让“出来,也未必有鸟回来了,不回来的鸟也许能找到别的栖息地,但也有可能找不到,找不到就不能繁殖,最终消亡。每个已经消亡的种群都会经历如此最后的寻觅。

鸟是这样,人也是如此。随着化工企业的不断迁入,这个生态经济区给当地人带来诸多隐忧。当地居民普遍认为,这片湿地正在沦为失地,“仙鹤”已经受伤。

仙河地图显示,仙河镇位于黄河入海口北侧,隶属于东营市河口区。此处原为黄河故道,然而,随着湿地面积渐退,加之环境恶化,来此栖息的鸟类已越来越少。

“看到那一大片灯火通明的地方了吗?那就是东营港经济开发区。”2月22日晚上记者到达仙河镇时,出租车司机王师傅告诉记者。“以前夜幕降临,那里漆黑一团,一片静谧。”

“地处黄河三角洲的仙河镇自然环境十分优美,2002年还曾获得了“全国环境优美镇”的荣誉称号。这里也成为很多稀有鸟类的栖息地,更是白天鹅的最爱。但如今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的人们,却因化工园的兴建,开始感到不安。

“我们以前都认为仙河镇是东营的后花园,生态优美,鸟类多多。”曹先生说。“但是,现在仙河镇紧邻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这里的空气太糟糕了,很多人都去东营买房子了。”

当地居民曾经自豪的是,仙河镇是一个集湿地观光、野生动物观赏、草原风情、河海景观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区。一年四季,这里美景无限。春天,上万亩槐林吐露醉人芬芳;盛夏,血红的夕阳摇曳沉落芦苇荡;深秋,无边碱蓬铺就旷野红地毯;隆冬,白雪皑皑直伸到茫茫海天交接处……

仙河人的噩梦正是从化工厂的一次泄漏事故开始的。据了解,2010年3月25日,东营港第一批建成的化工项目“海科瑞林”正式投产后不到一周,就发生了一次长时间大规模的泄漏。当地居民告诉记者:“当天,镇上几乎所有人都能闻到臭鸡蛋的味道,很多人都被硫化氢熏吐了。这种气味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

当地居民卢先生告诉记者:“当时自己常常在夜里被臭味熏醒,早起跑步的习惯也不得不中断,因为根本无法忍受空气中经常出现的臭鸡蛋、臭洋葱、臭白菜的味道。我就不断向东营市市长热线‘12345’问询。关于海科瑞林的泄漏事故,至今没有人给出明确说法。”

据了解,与化工厂相临的胜利油田分公司海洋采油厂维修大队被称为这次事故的“重灾区”。大队王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从化工厂进驻以后,经常能闻到刺鼻的味儿,特别是晚上值班的时候,气味儿尤其明显。为此,员工纷纷提出让化工厂搬走。“但不能否认,可能化工厂采取了一些措施,与春节前相比,味道小多了,但是现在难闻的味道是“一阵儿一阵儿的,不像以前那样严重了。不过,我们还是很担心这种环境对我们的危害,肯定没好处。”

当地居民的隐忧还不限于此。“1997年的那场风暴潮令人恐怖。当时风暴潮爆发时,将地处保护区腹地、离渤海相对较远的一千二管理站全淹了。”当地居民卢先生告诉记者。“如果风暴潮来袭,这些化工厂里的危险化学品发生泄漏,我们怎么办???”

业内人士也指出,这些化工厂,一个个都像定时炸弹,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潜在的危险。

“湿地被大量蚕食, 鸟都没地方去了。”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学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王灿发表示。

当地居民感叹道:“也许将来有一天,仙河人也会背井离乡,像鸟一样寻找新的栖息地。可是我们能去哪里呢?”

“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这是纪录片《迁徙的鸟》的开篇。人类给鸟承诺了什么?当地政府又给了仙河居民什么样的承诺?当地居民担忧的更多的是开发区到底还要入驻多少家化工厂?还要建到何时?对保护区湿地带来多少危害?

2月23日,记者在东营仙河镇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界域看到,一条并不宽敞的土路上,运土的大货车从保护区进进出出,路的东侧是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曾经的湿地遭遇填土,多家化工厂纷纷进驻;路西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化工园的取土处,昔日的沼泽沦为空洞,候鸟无处安身。

车子在颠簸不堪的路上继续北上。走过一段路程,西边的马路牙子上不断出现一块块白底红字的水泥界碑。随行的当地居民张先生突然喊道:“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千二管理站‘东方白鹳保护区域’宣传牌也不见了!显然,有人不想让人发现界碑,原来在建化工园的填土,都是保护区的土。”

隔开保护区与化工园的乡村柏油路已被过往拉土的车辆碾压得坑坑洼洼。记者看到,从自然保护区挖土填路东的化工园区场地,“填土工程” 明显破坏了将路两边保护区边界内外的湿地。

继续前行,当地居民告诉记者:“这里的一个牌子不见了。这里原来有一道绿色铁门矗立道路中央,铁门两侧写有‘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碧水绿地,努力保护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字样的标语,落款为‘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千二保护站’。”

当记者在“东方白鹳保护区”的界碑“遗址”驻足时,放眼望去是大片被翻起并堆积成两米多高山丘状的干土地,而对面是一座座崭新的厂房,高耸的烟囱,一片片厂房映入眼帘。

“要是知道这路这么难走,我就不会过来。”出租车司机王师傅说。“保护区的土被挖去填了开发区的地,而保护区内也有被平整的土地,将来可能保护区也会被开发区‘吞并’。”

东营港经济开发网站2月28日的消息显示:为积极响应今年“跨越发展、又好又快”的工作总基调,全区上下发扬吃苦耐劳、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增强一流意识。刚刚立春,天气尚未转暖,施工现场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局面,工人们正在紧张地施工,大型机械设备轰鸣运转,好一派繁忙景象。

该网站消息还显示,2月15日上午,东营港经济开发区隆重举行了2012年春季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网页资料显示,此次开工的9个项目,总投资约128亿元。这9个项目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生态环保要求高、经济效益好,建成投用后将大大提升开发区的产业层次和竞争力。……为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推进黄蓝经济区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不过,记者调查发现,包括已经落户的企业和这9家企业的环评报告,有的在网上及时公布了,不过有的网上公示时间和实际公布时间相差几天或更长时间。这也是当地居民质疑信息不透明的问题。

海科瑞林是开发区投入生产的第一家化工厂,生产汽油、液化气等产品,在东营市有关网站上,暂时查不到环评批复。

记者查询了2月15日重点开工9个项目的有关资料,至少5家企业的环评材料没有网上公示。

山东龙港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4.5万吨异丁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山东恒顺化工有限公司19万吨/年丙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开资料显示是由青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来做的。但环球网记者进行电话采访与求证时,对方称不是他们做的环评报告,而是有人借用了他们的资质,具体情况让联系建设单位。记者联系采访建设单位未果。

另外,橡胶技术网显示,山东华懋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期工程10万吨∕年溶聚丁苯橡胶(SSBR)、10万吨∕年顺丁橡胶的项目登记注册、立项审批、安评、环评已于2010年6月完成;据市场消息,该装置初步计划2011年10月投产。

山东华懋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10万吨/年丁苯橡胶装置及10万吨/年顺丁橡胶装置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相关人士3月5日在接受记者电话询问时表示,“怎么这么多人打电话问这事”,“有什么问题吗?”随后挂机。

记者查证,山东华懋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10万吨/年己内酰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告第一次信息公示发布时间为2011年10月15日,山东华懋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10万吨/年丁苯橡胶装置及10万吨/年顺丁橡胶装置环境影响评价公告第二次信息公示时间为2011年11月15日。公告说明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十日内,建设单位或受委托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为公众提供相关资料的查询、查阅服务。而第一次网上公示时间为2011年11月16日。

自然之友《通讯》公众参与议题负责人常成告诉记者,关于环评资质不能出让的规定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的第36条规定:评价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取消其评价资质:(1)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评价资质的;(2)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资质证书的;(3)超越评价资质等级、评价范围提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的;(4)达不到评价资质条件或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业绩要求的。他说,如果有出借出租资质的行为,国家环保部应当取消该评价机构的评价资质。

记者从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网址上认真查看还发现,该园区内绝大部分和石油化工有关。而所有这些化工企业几乎都位于东营港临港工业园内,有的与保护区最近的距离不足5米。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团工委书记巴海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化工园所在地并非保护区,而且保护区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只有核心区不能动。“并且化工园和保护区之间有一公里宽的树林带。”记者走访多处未能发现这一树林带,打听几位当地居民,他们都明确表示:“不知道这个树林带在哪里。”

“哪里有树林呢?就是路上的几棵树,您也看到了。一公里?呵呵,就一路之隔。无疑在湿地旁边种下一个巨大的污染源而已。我们身边有个弹药库,那是什么感觉?”一位当地居民告诉记者。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正旺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保护区边缘建化工厂,如果排放没有达标,工厂排放出来的废水废气会直接影响保护区内鸟类的生存环境,其次,人为设定的保护区有边界,但鸟类的活动是没有边界的,如果化工园离保护区太近,尤其是像‘点天灯’这种现象的存在,将会影响到鸟类的迁徙。

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关于防范环境风险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特别对化工石化类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新建化工石化类建设目及其他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对于具有发生潜在事故风险的化工企业,由于原料、中间体、产品大都属于易燃、易爆或有毒的危险品,品种多、数量大,一旦发现泄漏、火灾、爆炸事故,不仅将影响当地环境空气、饮用水源等,甚至可能对生态敏感区造成严重后果,同时由于环境风险事故本身的不确定性,其潜在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后果在环境风险评价中均应得到反映。因此,化工企业的环境风险定量分析难度很大,化工企业环境风险评价已经成为中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重点及难点。

那么怎么能让众多化工厂离自然保护区这么近呢?

发展与保护的矛盾集中凸显,保护区让位于开发?

据了解,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是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龙头和重点突破区,起步区102平方公里,规划控制区232平方公里,远景发展区466平方公里,主要发展化工、电力能源、现代物流、加工制造等临港产业。

而2008年初,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宣言: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把黄河三角洲打造成“中国东方白鹳之乡”。

而眼下,保护区与开发区仅一路之隔。如此近的距离是否符合规定?现有的《自然保护区条例》并未对自然保护区外围的“安全距离”做任何界定,只有化工园在申报审批时,有必要针对周边区域,尤其是湿地做出环境影响评价。

记者经过调查并多方求证还发现,2009年保护区地图与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官方网站公布的开发区规划总图标明的保护区东部区界面积有重合部分。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以一千二管理站东南侧的孤北水库为参照,自然保护区的管辖范围图上,孤北水库的东北侧尚有部分区域属于保护区,但东营港开发区网站上公布的规划图显示,孤北水库东缘所在的经线,紧挨开发区的西缘,保护区范围将比以前有所减小。”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保护区被开发区西缘削去的面积,占开发区自身面积约1/3。但是,黄河三角洲国家级湿地保护局总工刘月良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连续说几个“不知道”、“不清楚”保护区被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具体被挤占多大面积。

另据媒体报道,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基本证实了当地居民的猜测。这位负责人用铅笔在地图上北部保护区的东边区界内,划了一条差不多笔直的线,“这一片原本属于保护区的地方,现在已经被划到了东营港。(建化工厂)是为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是已经得到默许的,我们也很无奈,想顶也顶不住!”

据了解,与所有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一样,湿地保护区同样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即便是可适当开发的“实验区”,其边界的调整也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审批与公示,如果是国家级的保护区,还需要通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的审核。

记者查阅国家相关规定发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确需调整范围的,应上报国务院批准,涉及功能区调整的,也应由国务院相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而记者调查发现,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被化工园“骚扰”的区域都查不到相应的边界调整公示或审核批复文件。在一千二管理站保护区界碑尚在的辖区内,湿地植被开挖进行了至少3年。记者在相关政府网站上的检索,近几年并没有该保护区范围调整的信息。

据了解,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曾对“规划与保护区是否重叠”这样回复:2006年就得到批复、早已开工建设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图尚在调整而非最终版;而后改称“绝对没有重叠问题,请一定放心”。

记者从相关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当时个别关键人物决定东营港开发区要往西扩,要把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划出一部分给开发区,并且要去国家林业局等部门跑这个项目。“这个根本不能批。但是他们就是硬办,做成既成事实。”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相关告诉记者:“当时没动一千二管理站‘实验区’的面积,已是万幸。”他也坦承:“保护区有管辖范围,却没有土地使用权。就拿一千二管理站来说,辖区内就包含了东营市河口区、利津县、垦利县、跑马场的土地权,管辖难度可见一斑。保护区没有土地所有权,这是国家保护区管理体制上的‘通病’,而且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是省一级项目,我们不可能干预。”

当地居民张女士告诉记者,保护区的界碑曾被刷白,后来界碑又被刷上了红色的保护区字样。令居民们一度担心“狼群”(指化工厂)来了,保护区湿地面临被吞并的危险。

化工厂向湿地周边搬迁,当地要打造高效生态经济

记者打开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主页,“滨海、高效、绿色、生态”的口号映入眼帘。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官方网站首页的大标题上,原来为“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上面一行,已经明确标注了“中国石油化工(东营港)产业区”。

据了解,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愿景是,牢牢把握建设“新港口、新港区、新港城”的发展定位,树立“国际标准、世界眼光”的建设理念,遵循“黄蓝交融、海陆统筹、一体发展”的推进思路,努力将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黄河三角洲开发的先行区、蓝色经济区发展的主战区、新型临港产业的聚集区和实施科学发展的示范区。东营港将按照建设“国际物流港”的定位,到2015年建成泊位50个,吞吐能力达到5000万吨;到2020年建成生产性泊位132个,吞吐能力达到亿吨。产业区将按照建设“生态化工基地、石油储备基地、物流航运基地”的定位,围绕生态化工、现代物流、船舶配件制造、新型能源四大主导产业,引进优秀项目,培育优势产业,加快建成环渤海地区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聚集区。东港新城将以打造现代化“生态滨海城”为目标,突出“生态、滨海、蓝色、休闲”特色,高标准实施,特色化建设,力争到2020年,初步建成产业发达、功能完善、生态良好、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开放型新城区。

那么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如何体现“高效、绿色与生态”?

“这就是所谓的‘高效生态’经济吗?”一位当地居民面对记者的采访,指着已经投产的大型化工企业和大规模在建的化工企业建设工地。

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通过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显示,所谓高效生态经济是指具有典型生态系统特征的节约集约经济发展模式。在产业类型上,形成由清洁生产企业组成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在产业布局上,形成由若干生态工业园区组成的生态产业群;在生产工艺上,做到无废或少废,实现生产过程再循环、再利用,最终表现为整个经济体系高效运转,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东营作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主战场,将高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这个大旗,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滨州相关部门将深入研究和宣传《规划》,制定一个好的实施方案,特别是搞好园区和项目的策划,确保有一个良好的开局。同时,把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和突破口,科学谋划,加强督导,强力推进。

据记者了解,东营市中心城内因污染或城市规划建设需要搬迁的工业企业,自2010年起,利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搬迁工作。2010年6月17日,东营市新出台的《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心城工业企业搬迁工作的意见》划定中心城工业企业搬迁“路线图”。搬迁范围主要包括东到东八路,西到郝纯路,北到德州路,南到南外环范围内,因污染或城市规划建设需要搬迁的工业企业。搬迁基本原则是规划先行,合理布局。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律不再新上化工项目,中心城及周边区域化工企业暂停审批。并指出,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以下方式:需搬迁的化工企业原则上迁入东营港开发区,其他企业迁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或胜利工业园区。

另据了解,截至2011年12月,东营市31家工业企业中已有13家基本完成搬迁任务,14家已完成选址、正在实施搬迁,4家准备关停。而在31家工业企业中,绝大多数为化工企业。

一当地居民指出,搬迁并不能根本解决污染问题,只是换个地方继续污染,要从根本上解决污染。他还认为,化工企业搬迁之后,留下的是已经被污染的土壤,这在欧美国家被称作“棕色地块”。棕色地块的四大类别就是重金属、电子废弃物、石化有机污染物和持续性有机污染物。如何解决化工企业污染的土壤问题,不仅仅是政府的分内职责,也是关百姓生活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化工企业搬迁之后,为切实修复污染土壤,应紧急启动以下程序措施。

巴海峰在接受环球网记者采访时,只是讲了这个园区如何“高效”,当记者问及如何体现“生态”时,表示要请示宣传部门,随后婉拒了记者的采访。不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坦承,这个问题并非一个有标准答案的问题。“高效生态只是一个概念,要做到化工企业没有一点污染不可能。但管委会会尽力做好,将对人与环境的伤害尽可能降到最低。”

当地一官员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否认了临港石化产业区定位与政府“高效生态”理念相矛盾的说法。他解释说,东营市的化工厂布局比较混乱,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所以就搞集中搬迁。通过搬迁,形成排污很小的循环经济园区,既把企业搞大搞活,同时,生态环境得到治理。并称,这个园区的确靠近自然保护区,但他认为这不会对自然保护区造成影响。他还否认了政府有扩展工业园占用自然保护区土地的计划,“现在工业园还建不到那儿去,但是长远的就很难说了,会怎么规划。要占用保护区那也得国家批准的。”

据了解,自1992年中国成为《国际湿地公约》缔约国之后,全国已有黑龙江、湖南、辽宁等八个地方政府先后完成了省级《湿地保护条例》的立法工作。目前保护条例缺位的地方湿地,既包括在上海、江苏、云南、青海等名列《中国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中的湿地保护区,也有被誉为“共和国最年轻湿地”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月2日,第16个“世界湿地日”当天国家林业局发布的资料显示,“中国湿地保护成就受到世人瞩目”,自然湿地保护率从2005年的45%提高到2010年的50.3%,主要江河源头及其中下游河流和湖泊湿地、主要沼泽湿地得到抢救性保护,部分项目区湿地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而同一天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公布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30年来,我国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湿地面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总净减少面积8152.47平方公里,占全国湿地总净减少量的9%。

“虽然在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中湿地大幅减少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但仍然有面积占79%的保护区保护效果较差。”中科院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牛振国副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查阅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公布的最新研究成果发现,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优先关注排行榜”中,山东黄河三角洲保护成效为较差,预警等级为黄色预警。

中科院的研究成果还显示,目前除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增加外,沼泽湿地、湖泊湿地和滨海湿地都在减少。全国91个国家级湿地保护区保护成效令人担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另外,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副主任严承高表示,目前我国已有黑龙江、湖南、辽宁等八个地方政府先后完成了省级《湿地保护条例》的立法工作。 对于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条例的缺位问题,严承高建议,全国层面的湿地保护法律亟待出台。

据了解,虽然加入世界保护湿地公约已有22年,但这个公约作为一个各国政府间的协议,并不具备强制性。而在国内,湿地保护的立法工作十多年来也依然处于推进当中,始终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因此,只能倡导地方出台保护办法,或借助于水源保护地法保护湿地,现在要保护这部分“弱势群体”,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划定保护区,没有发现更好的办法。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认为,人类活动是全球湿地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根据2005年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的结论:湿地退化和丧失的速度超过了其他类型的生态系统退化和丧失的速度,同样,栖息在淡水和滨海湿地内的物种生存状况,也比栖息在其他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生存状况更加恶化。引起湿地退化和丧失的主要直接原因是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垦、引水、富营养化、污染、过度捕捞、过度利用以及外来物种的引入,主要间接原因是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加快。

预计今后全球气候变化将进一步加剧湿地丧失和退化,加速湿地内物种的减少和丧失,并增大许多地区的疾病发病率。同时,富营养化对江河湖沼、滨海等自然湿地的威胁将日益加大。各种直接导致湿地生态退化的压力与日俱增,加大了湿地生态系统出现剧变的可能性。而这种剧变一旦发生,人类将为此付出昂贵代价,甚至根本无法逆转。

破坏一亩湿地,也许只需要一台机车和几个小时。而恢复湿地却需要几十年甚至成百上千年。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黄河三角洲这片湿地既是东营的,山东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人类的。

2012年2月2日第16个“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负责任的旅游有益于湿地和人类”, 口号是“湿地旅游,一种美妙的体验”。而眼下,黄河三角洲这片国家级湿地保护区缘何成“失地”?谁来拯救这片最年轻的湿地?经济开发的同时,是否应该对湿地和人类担当起起码的、必须的责任?谁来还给人类美妙的湿地旅游体验?

配文1:时评:别再伤害地球之肾!

森林能奉献木材和坚果;草场可以围猎放牧;沙漠里储藏着丰富的石油……在实用主义者看来,除了芦花水鸟给了文人骚客吟咏的情趣外,湿地实在是一无用处的。就连武侠小说里,泥沼里也常蛰伏着阴鸷怪异的隐者,伺机突袭自己的敌人。

也许正因如此,历史上,湿地成了国土上人们最想改造的一部分。

虽然成功将北大荒改造成北大仓成为一代青年的丰碑,但是由此带来的生态破坏却一次一次惩罚着现在的人们。在我国,破坏湿地的教训不是一件两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提高草原载畜率和草场利用率,若尔盖草原上开展了一场“向沼泽湿地要草场”的大行动,脱水的沼泽地非但没有变成丰美的草场,反而板结硬化,并迅速退化、沙化;洞庭湖湿地、鄱阳湖湿地由于过去围湖造田,致使当地生态退化,严重水患曾经不断侵扰湖滨的人们。

可悲的是,这些教训却还不能给现代人足够的警醒,一些地方伤疤未好就忘了疼,破坏湿地,或以保护为幌子让湿地为经济增长服务的现象还比比皆是。在土地资源十分稀缺的如今,沼泽里打上桩基盖大楼,开进湿地建工业园的大有人在;还有些头脑灵活者大打湿地的“生态牌”,湿地边上建别墅,滩涂里面打野鸭促旅游的消息也不新鲜。甚至一些饱受洪涝灾害之苦的地区,退耕还湖刚有成效,便又有人重新开垦。

毋庸讳言,人口不断增长的压力让我们不得不向地球不断索取。在这些新需求被满足的背后,却是人类更多资源生态的负债。伤疤未好就忘了疼,有的确实是不得已而为之,更多的却是人类的短视与贪欲对地球更大的伤害。当人们的目光几乎都被金融危机吸引之时,有识之士疾呼:人类最大的危机是生态危机——经济萧条了可以再次繁荣,但生态危机的危害不是几年、十几年,而是上百年,甚至很难逆转。

湿地的兴亡只是整个生态环境变迁的缩影。历史不断在证明,文明的兴衰与生态环境紧密相连,曾经辉煌的古楼兰因为生态环境的恶化最终只能成为沙漠中的遗迹。但愿更多人能够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不断审视尚未愈合的生态之伤,保护我们的“地球之肾”,别再做自毁家园的蠢事。(作者:孙秀艳)

资料:全球性政府间湿地保护公约

为了保护湿地,18个国家于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署了一个重要的湿地公约《拉姆萨尔公约》,简称《湿地公约》。

18国确立“世界湿地日”

湿地公约委员会确定2008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healthywetland,healthypeople”,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关注拉姆萨尔湿地公约,了解保持湿地的健康对人类健康的正面影响。

美国:提出湿地“零净损失”政策

美国提出湿地“零净损失”政策目标:任何地方的湿地都应该尽可能受到保护,转换成其他用途的湿地数量必须通过开发或恢复的方式加以补偿,保持甚至增加湿地资源基数。

德国:建立完善的湿地管理制度

德国在湿地管理上形成了共同参与的协商机制,提高了湿地保护效率。同时,通过管理制度的建立确保湿地保护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加拿大:推出“可持续管理”政策

加拿大等国家对于湿地都采取“可持续管理”的政策和制度。所有湿地均经调查分类后分级管理,重要湿地则优先保护,并且落实在法定计划中。

“湿地”一词源自英文wetland,该词是由两个词组成的,即wet和land。Wet是潮湿的意思,land是土地,所以“湿地”一词的中文译名是准确的。湿地的定义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狭义定义一般是认为湿地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广义定义则把地球上除海洋(水深6米以上)外的所有水体都当作湿地。根据湿地的广义定义,河流、湖泊、沼泽、珊瑚礁、都是湿地;此外湿地还包括人工湿地,如水库、鱼(虾)塘、盐池、水稻田等。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

我国湿地类型多、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

按照《湿地公约》对湿地类型的划分,31类天然湿地和9类人工湿地在中国均有分布。中国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海岸滩涂、浅海水域、水库、池塘、稻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中国湿地面积约6594万公顷,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东部地区河流湿地多,东北部地区沼泽湿地多,而西部干旱地区湿地明显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青藏高原湖泊湿地多,青藏高原和西北部干旱地区又多为咸水湖和盐湖;海南岛到福建北部的沿海地区分布着独特的红树林和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人工湿地。青藏高原具有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面积高原沼泽和湖群,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

湿地可影响小气候。湿地的蒸腾作用可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在有森林的湿地中,大量的降雨通过树木被蒸发和转移,返回到大气中,然后又以雨的形式降到周围的地区。如果湿地被破坏,当地的雨量就会减少,对该地区的人类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1992年,中国加入了《湿地公约》。根据湿地公约的定义,江河、湖泊、沼泽、滩涂、水库和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都属于湿地的范畴。

当污水流经湿地时,流速减缓,水中的有机质、氮、磷、重金属等物质,通过重力沉降、植物和土壤吸附、微生物分解等过程,将发生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反应。

这个过程就像“污水处理厂”和“净化池”一样,可净化水质。研究表明,1公顷湿地可净化100公顷农田径流中过剩的氮和磷。

湿地还是“淡水之源”,具有强大的储水功能。据测算,每公顷沼泽湿地可蓄水8100立方米左右。中国湿地维持着约2.7万亿吨淡水,占全国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的96%。长江、黄河、澜沧江之所以长流不断,就是因为上游有巨大的三江源湿地。科学家断言,假如湿地和森林从地球上消失,全球90%的淡水将白白流入大海。

湿地是“物种基因库”,维护着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链完整。占陆地面积6%的湿地蕴藏着地球上40%的已知物种。

湿地是“储碳库”,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占地球陆地面积6%的湿地储存了约7700亿吨碳,占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35%。其中,泥炭湿地储存了5000亿吨碳。

中国若尔盖湿地储存的泥炭高达19亿吨,平均每公顷碳储量4130吨。破坏1公顷这样的湿地,就会增加高达1.5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加强湿地保护已经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

中国湿地面积在世界排名第四,亚洲第一。全国湿地面积3848万公顷,其中自然湿地3620万公顷,人工扩塘湿地228万公顷,但湿地面积只占国土面积3.77%,远低于6%的世界平均水平。

附:东营港开发区招商局的招商引资36个项目,除12个基础设施之外,其余24个均为石油化工项目

1. 港口--东营港2×3万吨通用泊位项目简介

2. 港口--东营港2×5万吨液体化工品码头项目简介

3. 港口--东营港2×1万吨通用泊位工程项目简介

4. 港口--东营港集装箱码头项目简介

5. 港口--2×10万吨级原油码头项目简介

6. 港口--东营港南港综合开发项目

7. 基础设施类--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吹填造陆工程项目简介

8. 基础设施类--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市政设施配套项目简介

9. 基础设施类--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自来水项目简介

10. 基础设施类--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污水集中处理厂项目简介

11. 基础设施类--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新建垃圾处理场项目简介

12. 基础设施类--东营港物流园区项目简介

13. 石油化工、盐化工--35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项目简介

14. 石油化工、盐化工--20万吨/年环氧丙烷项目简介

15. 石油化工、盐化工--20万吨/年聚丙烯项目简介

16. 石油化工、盐化工--20万吨/年MTBE生产项目简介

17. 石油化工、盐化工--30万吨/年苯乙烯生产项目简介

18. 石油化工、盐化工--40万吨环氧乙烷/50万吨乙二醇生产项目简介

19. 石油化工、盐化工--80万吨/年对二甲苯项目简介

20. 石油化工、盐化工--120万吨/a精对苯二甲酸(PTA)项目简介

21. 石油化工、盐化工--120万吨/a精对苯二甲酸(PTA)项目简介

22. 石油化工、盐化工--100万吨/年乙烯生产项目简介

23. 石油化工、盐化工--10万吨/日海水淡化工程项目简介

24. 石油化工、盐化工--利用废渣年产30万吨高标号水泥项目简介

25. 石油化工、盐化工--5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配套 50万吨/年聚氯乙烯项...

26. 石油化工、盐化工--10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简介

27. 石油化工、盐化工--20万吨/年甲烷氯化物项目简介

28. 石油化工、盐化工--7万吨/年MDI项目简介

29. 石油化工、盐化工--20万吨/年苯胺项目简介

30. 石油化工、盐化工--24万吨/年有机硅项目简介

31. 石油化工、盐化工--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简介

32. 石油化工、盐化工--2万吨药用氧化镁和氢氧化镁阻燃剂 项目简介

33. 石油化工、盐化工--40万吨/年苯酚、丙酮22万吨/年双酚A项目

34. 石油化工、盐化工--17万吨/年聚丙烯PP项目

36. 石油化工、盐化工--10万吨特种工程塑料合金项目简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拿大禁用一次性塑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