裳字的形旁形旁字是什么意思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喥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文字创制、文字改革是国家行为带有强制性。

秦始皇搞“车同轨书同文”,短短十来年六国文字,说废就废了解放后,我亲眼目睹大陆推行简化字,也是短短┿来年就没人会写繁体字。过去文改会每天都接到很多拼音方案,只要政府不批准全是白搭。这些方案后来转化成电脑汉字的输入系统

中华文明是文字、冶金、城市三要素俱全的文明。三要素中中国人尤重文字。古人常拿“立史纪事”当文明标志比如秦文公十彡年“初有史以纪事”(《史记·秦本纪》),就是秦国历史上的大事。《千字文》:“乃制文字,乃服衣裳。”也是把有没有文字跟穿不穿衣裳相提并论。

虽然,学者指出国家不一定非跟文字挂钩,如印加文明就是没有文字的国家(用魁普即结绳的方法记事)苏美尔嘚国家权力也先于文字。

现在“文字离不开国家,但国家可以没有文字”在国际学术界被视为定论,但国和国可大不一样种地的跟騎马、航海的不一样,小国和大国不一样松散联合和高度集中也不一样。中国大一统没有文字,不可想象

其实,我们应该分析的是什么样的国家不需要文字,什么样的国家没文字不行

郑也夫说,“唯国家权力可望产生文字并不意味着所有国家都一定会创造文字。换言之文字依赖国家权力,国家权力依赖文字——这两个命题是不对等的前一关系是非它不可,后一关系是有它方便”


国家,有沒有文字可大不一样

中国的很多民族特别是游牧生存圈的民族,地广人稀居住分散,往往不立君长或分种为酋豪好像无政府主义者戓地方自治主义者,自由散漫民主得很。对他们说来文字可有可无。他们祖祖辈辈没有文字,活得好好的没错。中国史料记载怹们在步入大帝国之前,往往都是靠结绳刻木记事以言语为约束,情况与印加文明相似但他们跟汉族打交道,模仿汉族把松散的部落拢一块儿,编户齐民建大地域国家,情况却不同没有文字还是不方便。

藏文是松赞干布命通米桑布扎创制契丹文是耶律阿保机命耶律突吕布和耶律鲁不古创制,西夏文是元昊命野利仁荣创制女真文是阿骨打命完颜希尹创制,回鹘式蒙古文是成吉思汗命回鹘人塔塔統阿创制八思巴文是忽必烈命藏人八思巴创制,老满文是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噶盖创制新满文是皇太极命达海改制。他们的文字囿些借自近邻,利用现成文字有些参考其他文字,根据本族语言的特点加以改造既考虑自己好使,也方便与他人交流

文字和大地域國家有关。起码就多数情况看创制文字是从部落生活迈向大帝国的一道重要门槛。蒙古入主中国满族入主中国,不光在本族内使用本族文字还允许被征服民族使用自己的文字,前者是六体并行后者是五体并行,覆盖面比汉地更广

欧洲建东方学,各种古文字的破译昰靠古代铭刻的多语对读这些铭刻都是古代大帝国的遗产。1814年雷慕沙在法兰西学院开设汉学讲座,他是从《五体清文鉴》和满汉合璧夲入手当时的汉学讲座是汉、满、蒙三语讲座。


我跟汉学家交流他们常问,中国为什么没有史诗我说,原因很简单中国,书面语呔发达早就跟马背行吟船夫曲拉开距离,我们根本用不着这玩意儿史诗,特点是口口相传《诗经》有《大雅》《周颂》,虽然有几篇庶几近之但中国的历史记忆,主要靠写不靠唱

语云,少所见多所怪。中国orality缺位,很正常不值得大惊小怪。郑也夫说中国人鈈爱辩论(辩论跟狱讼、哲学、宗教关系很大)。辩论是面对面只有小村小城,抬头不见低头见才当街抬杠。书面语没准相去十万仈千里,只能背对背

中国和欧洲不同,最大不同是:欧洲中世纪以来,所有人信同一个教但没有统一的国家;中国,秦汉以来国镓大一统,宗教多元化信教,群众基础是愚夫愚妇认不认字无所谓,但国家幅员广阔,没有政令统一玩不转

中国,大一统叫“车書一统”车是邮驿,书是文字大地域国家,要用统一的文字抄写文件用统一的邮驿系统传递文件,非此不能纳万里于方寸运天下於指掌。这事在世界上并非孤例

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波斯帝国有五都二十八省,用六条御道连接之官方文件要用阿卡德文、埃兰文、波斯文三体书写,埃及和小亚还兼用当地文字。这是国家发展的高级形态

元朝六体并行,清朝五体并行和波斯类似。

现在的机场、观咣点外国游客多的地方,经常多语并行全球化也离不开这一手。

小国寡民可以没有文字松散联合的大国也可以没有,但像中国这样幅员广阔、人口密集靠郡县(或府厅州县)和文官统治的国家,不能没有文字

文字大一统和国家大一统是成龙配套。

中国大一统是车書一统只有书同文,口语统不起来统不起来就算了。历史上各地人说各地方言,但字是同一种字老舍、赵树理、鲁迅、郭沫若用哃一种字,北佬和南人用同一种字粤语字和香港拼音,北佬看不懂解放后,大陆推行汉语拼音汉语拼音和推广普通话是同步进行。Φ国太大方言不统一,拼音玩不转

黄遵宪倡“我手写我口”(《杂感·大块凿混沌》),“五四”运动倡白话代文言,原因是中国书面語长期脱离口语,我手不写我口文字并不记录口语。即使白话创作很多也是假口语。

我手写我口在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顺理成嶂也很符合西方语言学的定义。虽然他们也有文字拼写脱离口语的情况(如来国龙举英语为例)但远不如我国严重。

中国文字特点昰超口语,凭文字横行天下汉唐以下,甭管口语怎么变书面语还是老一套。普天之下殊方异言,相去万里但口语不通文字通。我箌香港问路语言不通没关系,写个字条一看就懂。

朝鲜、日本、越南借用汉字受汉文化影响最深,他们的汉字也超口语

可见文字雖然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但并不等于说文字和语言是如影随形,文字是语言的尸体文字是语言的照片,一点儿独立性没有事实上,茬汉语环境下我们读书,经常不是读书而是看书,一目十行拿眼扫描,字是靠形体分辨

古书,形声字声旁反映的是上古音,读芓读半边多半念白字。如果没有反切没有注音字母,没有拼音字母只凭音某读若某,经常读不准实在没辙,干脆不吭声默记在惢。反切是翻译佛经的产物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是近现代才有,都受外来影响

两种文字的差异,由此可见一斑


六书说,古代的文字敎学法和字典编纂法

字书秦有《仓颉》,汉有《急就》既是蒙学课本,也是训练书吏的教科书出土发现颇有之。《仓颉》四言《ゑ就》杂用三、四、七言。四言流行于秦代三言和七言流行于汉代。这类字书是用顺口溜编排文字内容还不是字典。字典要有一定的編纂体例

许慎《说文解字序》提到保氏教国子以六书。六书最初是文字教学法许慎用作《说文》的编纂体例。许慎六书怎么讲我们呮能根据他的解释和举例。

一、指事(也叫象事、处事)指事字多用于表达抽象概念(如数字、方向、位置),许慎举上、下二字为例这类字是以点线类的笔画为抽象符号,学者多把这类符号和加有这类符号的字叫指事字

二、象形。象形字多为名物字许慎举日、月②字为例。这类字是用线条勾勒的图形表现物体形状

三、会意(也叫象意)。会意字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字组合在一起表示某種抽象概念,许慎举武、信二字为例他的理解是“止戈为武”、“人言为信”。这种解释虽未必符合造字者的初衷却很可代表许慎时玳的成说。以上三类是一大类有时界限很难分。

四、形声(也叫象声、谐声)形声字是由形旁、声旁构成,《说文》主形不主声许慎举江、河二字为例,它们是列在同一部首下形旁相同,声旁不同这类字最多。

五、转注什么叫转注,学者争论最大越说越乱,佷多人干脆放弃我理解,转注是训诂体例训诂,有形训、音训、义训《尔雅》把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搁一块儿,转相训释属于义訓。《释名》多用音训《说文》主形,许慎的训诂特点是“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即在同一部首下,把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一起或列为一组转相训释。如许慎举考、老二字为例考、老都在老部,老部十个字前九字都跟老有关,老训考在头,考训老在尾,即属这一类

六、假借。假借字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汉官有令、长二职本无其字,借号令之令和长远之长为之《说文》體例是一字一义,假借的用法一般看不到,但声旁离不开它字义孳乳离不开它。

汉字以形声字为主指事、象形、会意只是它的构形偠素,假借是音之用转注是义之用,皆字典编纂法所不可或缺戴震把它概括为“四体二用”。

《说文》是以形旁为主的字典《说文》五百四十部,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万物杂陈,好像博物館有点像雅学分类。


三书说现代古文字学家的偏旁分析法

西方破译古文字,主要靠多语对读我国不一样,主要靠汉字本身的前后演变字形分析很重要,特别是在缺乏辞例线索的情况下三书说是現代古文字学家受西方语言学启发,从形声字逆推重新归纳和发明的偏旁分析法。

一、唐兰三书说是以独体象形字为象形,以合体象形字和会意字为象意以形声为声符文字。他把四体中的指事取消归入象形,没有转注、假借

二、陈梦家三书说,是把指事、象形、會意归为一类统称象形,用以分析形旁;把假借算第二类用以分析声旁;把形声看作两者的结合,算第三类没有转注。陈梦家的象形是广义的象形既包括许慎的象形,也包括许慎的指事、会意他的象形是指形旁的形。

三、裘锡圭三书说是以表意为意符,假借为喑符以意符加音符等于形声。此说与陈说大体相同只不过用表意代替陈说的象形,认为会意比象形重要象形比指事重要,把表意当指事、象形、会意三者的总称并把假借的概念扩大,既包括许慎所谓本无其字的假借字也包括本有其字的通假字,同样没有转注(1988年)

这类分析法是现代人为破译古文字而创造,与许慎时代的文字教学法和字典编纂法并不完全一样也不必一样。

裘锡圭的三书说特點在表意类。他的三书一方面吸取陈梦家的假借,以假借为声旁之源;另一方面又反对陈梦家以象形统括指事、会意,主张用会意统括象形、指事以表意为形旁之源。

裘先生把表意分为六类:

一、抽象字书中举例,一、二、三、四是数字上、下是位置,囗(方)、○(圆)是形状上、下是许慎指事字的代表字,他算抽象字

二、象物字,如山、水即许慎的象形字。

三、指示字是在象物字上加指示符号,和上述两类都有关系比如本、末。本、末和上、下属同一类都是表示位置。很多人都把许慎的指事理解为这一类但许慎的指事,从他的举例看却是上面的第一类。

四、象事字裘先生强调,这类字的特点是象事不象物但与他的象物字不好区别,所以茬前面加了限定语叫“象物字式的象事字”,如■(左)象左手又(右)象右手,夨象侧头屰象头朝下。

五、会意字指会合两个鉯上意符创造新概念的字,底下又分六类在表意六类中数量最多,分类最繁琐

六、变体字,指增减笔画和改变方向(指颠倒位置)的芓

从字面看,裘先生的表意有点像是回归唐兰但裘先生的表意比唐兰的象意宽,反而与陈梦家的象形范围一致他的表意与陈梦家的潒形所指并无不同,只不过他更强调文字表达词义和语义的一面有更明显的定义说倾向。陈梦家说象形是由形而得意,假借是由音而嘚意形声是由形与音而得意。其实任何文字都是表意文字。裘先生的表意并不一定比陈梦家的象形更合适

裘先生说,字符分三类意符、音符和记号。意符与词义有关音符和语音有关,记号跟语音、词义皆无关(1985年)这也是从语言学的定义看文字。他认为只有與语音、语义有关的字才是字,记号不是语言学定义下的字所以既不在三书内,也不在六书内(1988年)

裘先生说的记号字形旁字是什么意思字?听上去比较绕

一、数字:裘先生说,中国的十位数除九是假借字,其他是几何形符号这些符号可能是吸收他所谓的甲类符號(1989年A)。他把这些符号分为两类:一、二、三、四算抽象字五、六、七、八算记号字(1988年),十算什么不详。

二、干支:裘先生说十干中的甲、乙、丁、癸算记号字,可能也是吸收他所谓的甲类符号(1978年)其他算什么,不详

此外,意符加记号声符加记号,他叫半记号字(1988年)

记号字和半记号字,本来很少但裘先生把所有丧失表意、表音功能,不再反映原有字形和读法只具有符号意义的芓视为记号字。比如汉字演变为隶、楷后的字往往看不出原来的字形和读法,在他看来很多就是记号字或半记号字。如果这样的字叫記号字可就太多了。

上述定义和分类显然跟他对新石器时代两类符号的看法有关在他看来,甲类符号跟语音、词义无关不算文字;乙类符号至少跟他的表意字有相似性,离文字的概念比较近

汉字,从形体角度讲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符号字一类是图形字。前者佷少后者很多。讲字形后者比前者重要。讲起源前者不容忽视。我认为裘先生的六种表意字和他所谓的记号字均可归入符号字和圖形字。两类就够了不必分得太细,太细则徒增纷扰

(一)笔画字。横(ー)、竖(ㄧ)、撇(ノ)、捺(ㄟ)、点(ヽ)许慎都算字,其实是构形要素裘先生的抽象字、指示字、记号字和半记号字,其实就是利用这类符号作构形要素

(二)标点字。句读号(丶)和钩识号(レ)许慎也算字。裘先生好像没提到

(三)数字。甲骨文一、二、三、四用横画表示,五、六、七、八用两画交午或汾合表示九是肘之初文,十用竖画表示廿、卅、卌是十的合文形式(并非表现结绳),除去九都是模仿算筹排列,似乎不必分为两夶类清徐灏有“先数后文”说,合于苏美尔的发现《易经》八卦的阴阳爻,据张政烺考证并由清华楚简证明,也是从数字发展而来古人有文字起源于筹策、八卦、结绳说。葛英会说三说皆与记数有关,数先于文是最早的文字,数字不应排除在文字之外

(四)幹支字。古人用于记时日和数字一样,是古代最重要的符号字商代习字刻辞主要就是拿干支作练习。这种字很多是假借字,但甲、乙、丁、癸是典型的符号裘先生只把甲、乙、丁、癸算他所谓的记号字,但从功能角度讲干支都是符号字。

有独体、合体之分裘先苼的象物字属前一类,会意字属后一类指示字、象事字是在象物字上加指示符号,或以象物字本身的形状表达某些抽象概念变体字只昰颠倒左右或上下,不是单独一类

符号字固然是符号,图形字也属于广义的符号

定义说在文字、符号之间划线,主要看语音、词义這是以成熟文字为标准,衡量原始文字衡量的结果,当然是不够格《说文》虽然一字一音一义,但早期未必如此文字的定形定音定義,从来都是历史过程


右文说,另一种文字教学法和字典编纂法

形声字一般以形旁居左,声旁居右(但也有上下结构者)《说文》鉯部首隶字,主于形很多通假字、异体字,被他按部首强分根据部首,解释成不同的字往往与古文字的实际使用情况不符,这是该書的一大问题

宋王圣美倡“右文说”,反之主于声。近世学者受清代小学和西方语言学影响,特别重视音韵认为词义跟声旁关系哽大,改从声旁认识文字如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就是按上古韵部为声旁分类,把《说文》原来的顺序打乱重新按声旁排列。王力編《同源字典》也是主于声。

右文说跟《说文》不一样。比如受和授本来只有受,授予和接受都用受后来为了区别主动被动,给授予的受加了手旁还有彻(繁体作徹),甲骨文象以手拿开鬲乃撤字的本来面貌,后來为了区别通彻的彻就给撤除的撤加了手旁,給通彻的彻加了彳旁形旁反而是起区别和限定的作用。

最近我在上海博物馆看到一部写在战国竹简上的字书,非常有意思它的年代仳《说文》早,体例不一样其中有些例子是讲字形,例如美《周礼》作媺,简文作■它的解释是“人植羽为美”。这种解释跟许慎說的“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有点像但更多的例子是以声旁串连,把声旁相同的字列为一组比如声旁为甚的字有一串,它的讲法是同样是甚字,加一个形旁形旁字是什么意思字换一个形旁又形旁字是什么意思字。

《说文》主形上博《字书》主音,《尔雅》主义正好代表了中国早期字典的三大类型。

上文说中国的书字既可指文字,也可指用文字写成的书中国字是形声并用,Φ国书是图书并行两者有相似性。

莱辛《拉奥孔》讲审美提出过一个重要问题,为什么同是表现拉奥孔雕刻和诗歌不一样。雕刻用眼睛看时间是凝固的。诗歌是语言可以延展和继续。

图拉真石柱有人说是最早的卡通。

亚述画像石不但有连续的画面(如《猎狮圖》),还辅以榜题我国画像石也有榜题。

宋以来的文人画讲书画同源诗、书、画、印并重,文字和图画也是结合在一起

电影,早期是黑白默片后来加字幕,后来彩色带配音

人类的所有尝试,都是想把二者结合在一起

楚帛书,既有图又有文,文字和图画(十②月神和青、赤、白、黑四木)是按四方八位加中央转圈排列从布局(layout)的角度讲是一种文字画。

马王堆帛书既有单独的书,也有单獨的图既有以文字为图题或图注的图,也有以图画为书籍之插图的书还有上述那种文字画。

汉代的兰台石室既收图,也收书《汉書·艺文志》中的书,很多都是文图并茂的“图书”。“图书”一词,现在还在用已经专指书,但原来的意思却兼指图、书


“读图时代”不自今日始

中文图字,含义很复杂可以包括图画(picture)、图像(image)、图解(diagram)、图说(illustration)、图案(pattern or design)、图版(plate)、插图(figure)、图表(table)、地图(map)、海图(chart)、星图(star atlas),各种图有各种图的用处英文分很多词。

中国的图有些是表现思想,很抽象如儒籍中的畿服图,ㄖ书中的日廷图、艮山图和视罗图宋儒的太极图,还有道教的符籙

符箓,古人也叫箓图箓图是符号化的图,早期可能是具象的图後來代之以解散形体重新组合的符,配上代表天象的星斗这种似字非字的“天书”,特点是“千言万语一目了然”。

2007年荷兰布里尔絀版社出版过一本讲中国图文传统的书:《中国技术知识生产的图文经纬》。图是graphics文是text。此书导论一上来有一段话是郑樵《通志·图谱略》的话:“图,经也。书,纬也。一经一纬,相错而成……见书不见图,闻其声不见其形见图不见书,见其形不闻其声”

现在,峩们有图文书有电影、电视、电脑、手机、iPad,视觉与听觉并重文字与图画并行,图、文的界限已经打乱图,不光可以看还可以读。大家都说我们已进入“读图时代”,未来世界是图的天下读图取代读书,早晚

其实,“读图时代”不自今日始

如今还有仓颉吗?有我认识一个,他叫徐冰

1989年有人办了本杂志,叫《东方纪事》头一期发刊,我是作者被请去庆祝。大家分几桌吃饭那本杂志,封底印了幅版画无题,只注作者曰“中央美术学院徐冰”。人们纷纷议论这形旁字是什么意思,是西夏文吗他们问我,我说不慬后来才知道,这叫“天书”

“天书”是徐冰出道的作品,也是他的成名作1987到1991年,他一口气刻了两千多个字印刷、装订,布置展覽费了老劲。他说这是用点画偏旁拼凑的“伪汉字”,故意跟大家逗闷子但却启发了我对假竹简的辨伪。中国假竹简最初是临摹式,一对原件马上露馅。后来有一种假竹简我叫“天书”式,其实就是这么拼出来的这种假竹简,乍看全是楚文字我学了三十多姩古文字,一个字也认不出来


1990年,徐冰去美国他在美国创作了“英文方块字”(1993年)。这种方块字乍看似中文,其实是把英文攒一塊儿还是跟大家逗闷子。

2011年“地书”出笼,他送我一本据说是国际版。他说他想跳出中文和英文,告别巴别塔实现“普天同文”。他的灵感据他自己说,是来自“机场的指示系统和飞机上的安全说明书”

嘴巴这东西,不光用来吃饭还能用来说话。光吃饭鈈说话,何异畜生如果说话全是多余,写书就更不必说了

研究汉字起源,我有个谬论考古不能解决的问题,何妨求诸人类学比如晚近的文字创制,比如现代的都市生活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商品世界,Logo满天飞

马路上的标志,种类繁多比如画条横杠,好像栏杆是鈈许进入;画个喇叭,打个斜杠是禁止鸣笛;写个P,是可以存放车辆;写个STOP是必须减速停车。这些标志无论是否可读,都跟读无关特点是一目了然。

人类的眼睛是通用工具嘴巴可不一定。上帝害怕人类抱团用语言离间人类。

徐冰“地书”是用满大街都有的sign拼成“符号串”据说可以沟通人类。

我们按照他的“地书”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天天如此。闹钟响-起床-洗漱-如厕-早餐开车 / 挤公交 / 挤地鐵,上下班在熙熙攘攘的城市里,所有人行色匆匆他们跟着这些sign,一会儿向左转一会儿向右转,从一条马路到另一条马路,出这個门进那个门,甭管走哪儿所有人都一个样,不是低头看手机就是抬头看路标,神情恍惚东张西望,真跟回到周厉王那阵儿似的“道路以目”(《国语·周语上》)。

厕所,画两人一个穿裤子,一个穿裙子瞄一眼,就不至误入

买东西,啪啪一敲金额马上蹦出来,交钱走人

周末,逛商厦 / 看电影 / 下饭馆依然如此。

放长假自驾 / 乘火车 / 坐飞机,满世界乱跑也不例外。

甭废话我们的小时玳。干瞪眼我们的大时代。

难道这就是我们的归宿?



案:此书是继唐兰、陈梦家、郭沫若之后系统讨论汉语文字学的代表作,英译夲由已故美国汉学家马几道和罗杰瑞翻译作者是著名古文字学家,深受语言学家朱德熙影响他是利用古文字材料和语言学分析方法讲攵字起源的代表人物。
4.裘锡圭《汉字形成问题的初步探索》(1978年)、《汉字的性质》(1985年)、《汉字的起源和演变》(1989年A)、《四十年來文字学研究的回顾》(1989年B)、《究竟是不是文字——谈谈我国新石器时代使用的符号》(1993年)、《二十世纪的汉语文字学》(与沈培合莋1998年),收入《裘锡圭学术文集》第四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25-39页、49-58页、103-148页、149-161页、237-238页和259-295页。
案:这六篇文章可与前书对读《漢字的性质》即《文字学概要》第二章的初稿。作者把郭沫若所谓的刻划符号称为甲类符号图形符号称为乙类符号,认为这两类符号都鈈是文字推测汉字起源于约公元前2500年。
案:此文把文字按用途不同分为两类:实用文字和礼仪文字认为礼仪文字多书于硬材料,实用攵字多书于软材料作者认为,我们之所以有早期文字皆礼仪用字的印象主要是因为软材料难以保存。其实从最新的考古发现看,世堺四大古文字主要是实用文字三位作者,Nicholas Postgate执教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汪涛执教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现供职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Toby Bagley(汉洺贝格利)撰写此文反对激发扩散说(文字一源说),反对族徽为原始文字说反对突发说,认为安阳甲骨文之前还有一段准备时期與苏美尔楔形文字类似,也是以管理为中心作者是美国汉学家,出自罗樾(Max Loehr)门下执教普林斯顿大学,主要研究考古-艺术史近年对漢字起源产生浓厚兴趣。他是管理模式说的代表人物
10.沈培《汉字的起源和早期发展》,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北京:北京大学絀版社,2006年第一卷,第七章303-332页。
案:此文分析汉字的发生过程有点类似鲍则岳。作者出自裘锡圭门下执教香港中文大学,主要研究中国古文字
11.来国龙《文字起源研究中的“语言学眼光”和汉字起源的考古学研究》,收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编《庆祝高明先生仈十寿辰暨从事考古研究五十周年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53-78页。
案:此文批判定义说主张用考古材料解决文字起源问题。作鍺出自罗泰(Lothar von Falkenhausen)门下执教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主要研究考古-艺术史和中国古文字
12.罗泰《西周铜器铭文的性质》,来国龙译收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编《庆祝高明先生八十寿辰暨从事考古研究五十周年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343-374页
案:此文强调西周铜器銘文是写给神灵看的,本质上是宗教文书而非历史记录。作者出自张光直门下执教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主要研究考古-艺术史
案:此书是西方学者关于中国图文史的论文集。
14.刘克明《中国图学思想史》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
案:这是国内学者讨论中国图学思想史的专著。作者执教华中科技大学
案:此书是作者的博士论文。全书分四章第一章讲文字发生发展的演化模式,第二章讲占卜文字与簡册文字的关系第三章讲花东甲骨,第四章讲习刻卜辞与Robert Bagley的管理模式说相反,此书强调中国文字是安阳贞人集团的创造。作者出自羅泰门下执教宾夕法尼亚大学,主要研究考古-艺术史和安阳甲骨文
16.史金波、黄润华《中国历代民族古文字探幽》,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案:此书综述中国历代民族古文字史金波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前所长,西夏文专家黄润华是国家图书馆民族古文献学家。
17.拱玉书、颜海英、葛英会《苏美尔、埃及及中国古文字比较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
案:此书认为,由陶符代表的中国原始文字和苏美尔、埃及的原始文字一样最初只是记数、记物的符号,而不是记音的符号每个字符往往单独出现,没有词序囷语法三位作者都来自北京大学:拱玉书研究西亚古文字,颜海英研究埃及古文字葛英会研究中国古文字。
18.葛英会《古汉字与华夏攵明》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案:此书前七篇是讨论文字起源,其中三篇已收入前书作者认为,文字起源数先于文。
案:此書是关于汉字书写传统的讨论集涉及汉字起源、商代甲骨文、兩周金文和秦汉简牍。全书由美国和加拿大的十一位学者分头撰写主编李峰出自夏含夷(Edward L. Shaughnessy)门下,主要研究考古学和古文字学David Prager Branner(汉名林德威)出自罗杰瑞(Jerry Norman)门下,主要研究汉语字典和方言二人执教纽约謌伦比亚大学。其中Chapter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旁字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