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赏能力如何提高?高考语文。

【图文】2016能力提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16能力提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717.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论如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本文相关:【毛洁】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陕西省宝鸡市新建路中学 毛洁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词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诗人抒发情感的方式,是文学与艺术的源头。同时,古诗词教学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引领学生学习和继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提高自身欣赏品味和审美层次的重要课程,但同时,诗词赏析也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一个难点,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学生诗词鉴赏能力呢?以初三学生为例,下面简要谈几点看法。
& &一、明确学情
&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课堂设计,因此,想要设计出有效率的古诗词鉴赏课,必须明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经过初一初二两年的学习和积累,初三学生脑海中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基本功较为扎实,具备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因此课堂上对于一些过于浅显或是过于基础的字词大意的梳理可以适当减少时间,或者干脆交由学生自行处理,教师只需验收学生成果,并对其中有误的地方加以指正和强调即。又因为初三学生临近中考,应该结合中考试题中最喜欢出现的也是最难的炼字和情感分析两部分,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和方法指导。
&&&二、注重朗读
&&&朗读教学是诗歌教学的基本方法,数千年来一直沿用至今,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许有的老师会认为初三学生时间紧,朗读这一环节能省就省去了,但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诗歌是诗人表达心情,抒发情感的方式,最早是配乐加以歌唱的。所以朗读比起默读来说更加有利于学生感受情感,同时也更能够培养阅读的语感。朗读又分为音读,意读和情读三部分:音读即读准字音,意读即读懂诗意,这两读较为基础,可以交由学生小组内自行完成,最难也是最重要的情读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指导学生品析感情,并在情读之时借助想象在脑海中勾勒出相关的景色或是情境,置身于其中,领悟诗人的欢乐,痛苦或是惆怅。情读环节可以放在整个诗歌教学的最后进行,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诗词简练、生动的情韵之美。
& &三、关注作者和背景
& &诗歌是文学的一种,但也是社会的产物,尤其古人崇尚“诗言情,诗言志”,所以,想要准确的赏析一首诗歌,离不开对于作者和写作背景的关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写作风格,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东坡的豁达豪放,稼轩的雄壮悲怆等。初三的学生学过不少诗歌,但都是东一首,西一首散落的珍珠,教师需要引导或者指导他们归纳出常见诗人的写作风格,这就如同一根线,将相似的珍珠串在一起,组成一个个小的珠串,并在之后的学习中不断地往珠串中添加新的珍珠,让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而这些写作风格在学生品析诗人情感时往往会有着很大的作用,比如初二学过《水调歌头》的学生,如果归纳出了苏轼诗风“豁达豪放”的特点,那么在初三学习《密州出猎》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拿出来使用,轻而易举的就可以感受到整首词中洋溢的豪迈乐观之情。
& &&同时,写作背景也很重要。以《武陵春》为例,诗歌写于北宋败亡之后,诗人随丈夫避居金华,而祸不单行,丈夫不久后也因病去世,经历了国破家亡之后的作者写下的《武陵春》自然不会再有少女时代的清新闲愁,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悲苦之情,所以在诗歌赏析之时,关注诗歌背景,也是一个鉴赏诗词的好方法。
& 四、关注意象和诗眼
&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简单点来说就是借物抒情。意象的形成是建立在固定的,长期的语言文化基础之上的,叶嘉莹先生称其为“语码”,即语言的密码。举个例子,在中国,提到竹和莲立刻会想到高洁,提到菊会想到隐逸,提到柳立刻会想到离别,提到雁立刻会思念故乡……这就是意象,在诗歌中,这些寄寓着特定感情的物象非常多,而一代代的中国人就是凭借着对这种带有特定情感的物象的咏叹或解读,才将中国诗歌的精髓延续至今,学生在赏析诗歌的过程中,也一定要对这些意象加以解读,固定的意象凝聚着固定的情感,固定的物象寄寓着固定的感情,以陆游《卜算子咏梅》为例,作者吟咏梅花,而梅花在中国诗歌意象中就代表着坚贞,高洁。所以咏叹梅花的作者自然也是希望自己能和梅花一样的坚贞高洁。
&&诗眼,指的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由于有了这个字词或句子,而使形象鲜活,神情飞动,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富于艺术魅力,称为一篇诗词的眼目。对于诗眼的把握,极其考验学生的诗歌综合鉴赏能力,第一种情况又称炼字,一般所炼之字是最能展现景物情态或是诗人情感的字眼,大多数为动词或形容词,最常听到的例子就是那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妙处,炼字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真正的走进诗歌,想象出那一句所描绘的景色或营造的情境,在诗句中把玩所炼之字,感受诗人的用字之妙与用字之巧,学生在最开始可能会难以把握,所以教师要加以方向性的指导和引领,明确告诉学生从哪些方面去感受,等学生逐渐掌握方法之后,教师可以放手,由学生自己去寻找感知方向。第二种情况相对于炼字要容易些,即找出最精华的诗句,只要能正确理解诗歌含义,这样的句子并不难找,往往最精华的诗句也是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诗句,所以引导学生从含义和情感入手,这样的诗句找起来还是比较得心应手的。
&&以上,是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总结出的一些粗浅看法,但具体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初三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还要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主,毕竟教师只是教学的引导者,真正的主体是学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用 户 名:
点津 您现在的位置: >>
>> 正文内容
姚建忠:浅谈高考诗词鉴赏应对策略
文章来源:网络
作者:上海南汇中学
发布时间:日
&&& 自2000年以来,诗词鉴赏已成为高考语文上海卷的一大板快。而在实际的考查中,诗词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很多同学把诗词鉴赏视为难以逾越的高峰,望而生畏,望而却步。 &&& 那么,如何帮助高三学生应对高考诗词鉴赏,在演练和实战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呢?我觉得我们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透视近年高考试题,把握命题原则,熟悉试题类型,了解鉴赏要求。&&& 综观近五年高考语文上海卷,我们不难发现上海卷始终在强调一个命题的基本原则:稳中求进。“稳”的原则,体现在全卷考核内容和命题方式的相对稳定上,“进”的思想,体现在能力考核点的增减,能力考核层次的提高以及题型的局部变化上。诗词鉴赏题自2000年起出现在上海卷中,五年来,题型、难度和题值都呈现出“稳中求进”的命题原则。2000年因为是首次出现,选的是两首浅易的七绝(赵师秀的《约客》和的王驾的《雨晴》),题目比较简单,诗歌形式的分类,对字面意思的归纳,写什么季节,什么景物,赏析也比较简单,根据诗歌提供的形象来展开想象。01年鉴赏要求有所提高,选的是辛弃疾的一首婉约风格的作品《摸鱼儿》,在理解上给考生增加了难度,18题要求理解用典的寓意,19题考查对全词主题的理解,能力点为鉴赏分析。试题要求考生简析辛弃疾的《摸鱼儿》主题为什么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还要说出为什么“闲愁最苦”。提问的是是一个词,一句话回答时必须整体把握整首词的主旨和表现手法,还要知人论世,能力考核体现的比较鲜明。2002年《考试说明》特别指出,在“鉴赏评价”时做到: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02年高考在鉴赏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评价能力的考查(从一个角度切入,对《虞美人 听雨》这首词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02年诗歌鉴赏命题有了新的变化,用主观性命题的方式,要学生自选一个角度切入,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这样做,给了学生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但由于教学中缺乏针对性的训练,高考效果不甚理想。 03年试题难度有所降低,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的鉴赏理解,没有主观性鉴赏题。04年诗歌鉴赏保持稳中求进的原则,不仅恢复了02年开始的主观性鉴赏题,而且诗歌鉴赏最能体现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要求。命题形式也有所变化,出现了诗歌与对联的组合,17题为内容上的比较鉴赏,18题要求就诗歌中的划线句,结合全诗,从一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本题考查学生立足于诗歌的全局,对诗句的鉴赏分析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从题型设计的合理性来看,主观题思维空间较大,可以充分体现考生多方面的能力,便于学生张扬思维个性,展示语言表达能力等,符合以学生为主体发展的教育规律。&&& 透视近五年高考试题,我们可以把握稳中求进的命题原则,了解考查形式、试题类型,管窥命题的发展方向。诗歌鉴赏以古诗词为主不会变,明年的命题方式还会是主观性鉴赏题,比较鉴赏的可能性会很大。另外,从阅卷的要求来看,鉴赏试题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有向小作文发展的趋向。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诗歌鉴赏指导和训练时,对试题命题要求和命题形式要有清醒的认识,训练既要顾及广度又要关注深度和侧重点。
二、全面掌握诗歌基本常识。&&& 考点透视: (鉴赏)鉴赏古诗形象、语言、作品风格、表达技巧& (评价)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下面我们分要点对此进行解读。1.诗歌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艺术形象,即指诗人从审美理想的立场出发,根据现实生活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生活图画。因此,我们读者在鉴赏时,也理应透过作者情感世界的窗口,调动自己的文学素养和生活经验,借助联想、想象,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在眼前再现诗中的形象,深入体味诗中要暗示或启迪读者的东西。相对而言,偏重叙事或抒情的诗歌,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偏重写景的诗歌形象则偏向于意象。 这里重点谈谈意象。诗歌是以抒情言志为目的的,而意象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是诗歌的情感赖以寄托的地方。所以从意象入手,展开想像和联想,是理解诗歌的必由之路。例如著名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前两句十四个字,运用六种意象,我们可以从“月落”后夜色的浓重、乌鸦凄厉的啼鸣、“霜满天”的清冷以及夜色中“江枫”的黯淡和“渔火”的寥落深切感受到水乡秋夜幽寂清冷的氛围和客子孤孑清寥的心情。“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诗人的感情一旦被激活,他们触目所见,均带上强烈的主观色彩,在他们所摄取的景物中,很少有纯自然的景物。诗人触景生情,移情于物,虽不直接言情,情已充溢其间。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的象征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对解读诗歌带来很大帮助。如2002年全国考题中的《春夜洛城闻笛》有“此夜曲中闻折柳”句,且考题恰好考到了“折柳”二字,如果我们了解传统意象“杨柳”经常用来表达离别思念之情的话,则此题应刃而解。所以要想准确理解古诗,就有必要在平常的学习中注意认识并积累传统意象。例如:鸿雁——思乡,信使;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鹧鸪——思乡,凄情:东篱——山尘脱俗之境;杨柳——离别怀思之情;菊花——高洁品质;等等。2、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是作者的个性在作品中的体现。凡是优秀的、艺术上成熟的诗词作者,无论是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形象的塑造,还是结构的安排和语言的选用,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这些鲜明的特色显示在作者一定时期乃至整个的创作生活中,贯穿在他一系列的作品里,成为他创作上的独特标志,这就构成了他作品的风格。那么,我们抓住了作者就等于从整体感受上抓住了作品,不同的作者,创作风格有的清新飘逸,有的沉郁顿挫,有的气势奔放,有的凝练舒卷,各有不同,把握好这一点对于我们鉴赏诗词会有很大的帮助。3.思想内容思想内容指的是作品记叙描写的事物,阐述论证的观点,介绍说明的道理以及抒发表达的感情。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是诗歌鉴赏的重点。由于试题答题要求的不同,对思想内容的分析表达也应各有侧重,主要有以下几类:①侧重于内容理解的;②侧重对作者寄寓感情的挖掘的;③侧重对于作者感情的把握的;④侧重于对作者某个特定时间心境的体会的;⑤侧重于从作品中引出教训的;⑥侧重于对作者在诗中表露的观点进行评述的。这些我们都需要在答题时审视清楚,不可马虎。4、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表达技巧指的就是在进行诗歌创作活动时所运用的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要注意五大方面,一是表达方式,二是表现手法,三是行文结构,四是材料取舍,五是修辞方法。从表达方式看,主要有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五种方式。而就古代诗歌来说,两种表达方式比较常见,一是描写,一是抒情。从行文结构看,有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铺垫、照应等。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全诗围绕“喜雨”展开,以春夜雨为特定对象,以“喜”字为贯穿前后的诗脉,层层叙写,虽不见一个“喜”字在诗中出现,但无处不显露了诗人的喜悦之情。从修辞角度来看,常见的有比喻、夸张、对偶、对比、双关、反问、拟人、借代、设问、用典、互文等等。在实际的运用中,多种修辞又往往一起连用的。 从表现手法(亦指写作手法)看,有想象 、联想、衬托、反衬、用典、对比、赋比兴、象征、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动静相衬等等。在实际的创作中,上述手法往往又是综合运用的,只不过在具体的诗作中各有侧重而已。从景情关系角度看,有借景抒精、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等等。如杜甫《蜀相》。诗词用曲。诗词用曲,曲在反常,比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是以有声写无声,以动写静;“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是以无声来反衬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是乐人之景,可它却引出了“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伤人心情;而“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伤人之景,引出的却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之情。这都是反常用曲的例子。虚实相间。所谓实,就是正面写,直接写,写眼前所见所闻;所谓虚,就是侧面写,间接写,写想像中的所感。写实时,以实带虚;写虚时,以虚传实。这样,虚实相间,相辅相成,就能避免方法上的刻板平直,而且往往更能传情达意,在艺术上奏奇功,获佳趣。诗词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能从“实”的圈子束缚中跳出来,避实就虚,借用“虚”来另辟一番新的天地。如杜甫《月夜》5、诗歌的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语言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对作品的语言表现力作具体的、深入的开掘,有助于准确把握作品的立意和思想感情倾向,进入作品美的意境。欣赏诗歌,要注意诗歌作者的炼字、炼句。诗歌是一门高度凝练的艺术,因此,古往今来无数的诗家都非常重视炼字,杜甫阐述自己的创作主张时,就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句。贾岛与卢延让也分别写出了“两年三句得,一吟双泪流”和“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苦吟经历,贾岛更是留下了“推敲”的佳话。因此,炼字是创作严谨的每个作家的共同追求。评析练字技巧就是指出用字的独特之处和它的表达效果。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敲”字以动衬静,突出表现了月夜的幽静;再如“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以拟人格形象地表现了春意盎然的景象。对于绝大多数的诗,炼字只是其锤炼语言的一部分,如果一味强调炼字,就会使诗歌陷于“有句无篇”的误区,这是诗家不愿意的。所以,诗人们同时也非常重视对“篇”的锤炼,即应包括格律的锤炼与总体语言风格的把握。诗歌语言往往借助于描绘、比喻、拟人、类比、夸张、想象等手法让人去领悟其含蓄、丰富、形象的内涵。不同的作者往往有不同的语言风格,语言风格常见类型有清新、简洁、平淡、华丽、明快、含蓄等。鉴赏诗歌语言,我们要注意两点:(1)、对含义深刻的词句要注意解读;要注意欣赏炼字的表达效果。 (2)、掌握常用的评价古诗语言的术语。 主要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 刻,平易近人。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诗歌鉴赏语言方面的考项有炼字、押韵、对仗、用典等。
&&& 三、把握鉴赏评价古代诗歌的步骤和解题思路 &&& 拿到一首诗后,如何进行鉴赏呢,我们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阶段的工作:(一)认读阶段(看题目、作者、注释、读诗歌内容)。1、首先是读诗题。古诗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从题目入手,我们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如1997年考卷中的《题君山》,题目直接点明赋写对象,由此可知,一句中的“影”、二句中的“色”、三句中的“处”和第四句的比喻都是指君山,赋写对象理清了,诗意便变得清楚了。再如2000年考卷中的《约客》,题目交代了事件背景,让我们能够在约客未到的特定情景中去顺利感悟诗人的失落和孤寂。又如2001年上海春季考题中的《月夜忆舍弟》,题目既交代了时间(月夜),又表明了情感(忆),再加上特殊的人物关系(舍弟),让我们未读诗句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思念。2、读作者: 社会时代背景不同,诗人的身世经历不同,人生理想、价值追求及其审美习惯不同,都决定了作品的风格和情感主旨各有特点。所以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鉴赏诗词时,要树立知人论世的评价观,注意联系诗人的生平事迹、情趣志向、创作风格,注意联系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对许多重要的作家作品体裁流派等知识要熟练掌握,融会贯通,特别是对有类似风格追求的作家、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要有基本的比较意识。比如同是喜好田园隐逸之趣的王、孟,同为豪放派词作家的苏、辛,南渡前后的李清照,岳飞的毕生理想与现实遭遇等等,在自己的知识仓库里都要有必要的储备。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做一些研究性的总结概括。如《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源头,《楚辞》(屈原作品)是浪漫主义源头。汉代古诗有悲怆色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诗则苍凉雄健。王维诗含蓄生动,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雄浑奇拔。李白诗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 ;杜甫诗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乐天(白居易)诗通俗平易、雅俗共赏,李贺诗奇诡变幻,义山(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杜牧诗含蓄绰约,李煜词颓蘼伤感却又细腻感人。永叔(欧阳修)词清丽明媚而又语近情深。希文(范仲淹)词苍凉悲壮,晏殊词明朗疏淡,苏轼词雄健豪放,柳永词缠绵悱恻,易安(李清照)词婉约凄切。陆游,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稼轩(辛弃疾)的词风在气势雄壮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的作品。有一点需要强调,对作者的风格有些初步了解,将给我们带来一定方便。但也应注意,所谓风格,是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具体作品要具体分析。3、细读序言和注释。注释很珍贵。在高考古诗考题中,经常会出现简短的注释,这些注释看起来只是对诗歌中的生僻奥涩处加以注解,其实却往往就是我们理解诗意甚至解答题目的症结所在,是命题人给我们的陷晦的提示,所以千万不能忽视。如今年考题《赤壁》后对作者的注释,不了解作者基本情况,就难以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对历史兴亡的愁怀和人生失意理想不能实现的淡淡哀伤之情。3、读诗歌(至少3遍)。 (二)赏析阶段。要分析是属于哪一类的诗歌,然后按照不同类别的诗的特点进行赏析。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的,要掌握以下三个原则:第一,抓意象、领会意境、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第二,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第三,要注意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写景的方法很多,概而言之,要留意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角度;要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要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等等。鉴赏咏史、怀古类诗歌的,则要掌握几把“钥匙”:首先,要弄清史实。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其次,要领悟感情。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理性的冷静的剖析,一种是感慨个人的身世,抓住的只是历史的一些影子,感情成分较浓。再者要分析写法。不同的写法,往往由不同的主题决定的。鉴赏托物言志类诗歌的,则要分析:首先,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能逼真地写出所咏之物的特征,并能深入其里,摄出事物的神韵、品格来,即要做到“神似”。其次,在欣赏咏物诗时,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再者,要注意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手法的不同,往往能反映出所咏之物与诗人自我形象融合的深浅程度。(三)、评价阶段1、评价:指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2、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实质考查的是同一内容。思想内容侧重于文本体现,有直接和含蓄之分;而观点态度侧重于直接抒发。3、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时,注意结合作者、作品创作背景。4、评价诗歌的艺术特色要注意明确角度,立足于整体来领会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四)解题阶段解题步骤与语言表述的要求: 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评价艺术特色:1、明确鉴赏角度,答出观点,2、结合文本联系全诗进行分析,3。点明表达作用、表达效果。诗歌鉴赏的语言表述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性:结构的完整性、条理的清晰性、评价的适度性和语言的准确性。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四、找准学生认识和思维的盲点,进行针对性训练。关于古诗词鉴赏,《考试说明》把它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但在实际的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今年诗歌鉴赏18题(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得分率更是低得可怜。五分的试题,许多考生只得了一分或两分。很多同学都把它诗歌鉴赏视若畏途,以至答题时迷迷糊糊地跟着感觉走,很遗憾的丢掉了应该得到的分数。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学生在认识和思维上存在一定的盲点,如:对诗歌常识的了解不够全面;面对古诗如同雾里看花,难解其中情结;面对考题,不懂鉴赏的一般思路,不懂采取“知人论世”的评价观;另外表达能力差,表述困难,或者信马由缰没有条理,或者言不由衷难以达意。如果我们能认清盲点,对症下药,采取必要措施,那么我们的备考应该能够有明显的收效。盲点一:面对古诗如同雾里看花,难解其中情结原因:古诗阅读量太小,缺少解读经验,没有掌握一定的解读技巧。措施:加强阅读训练,多读多背,培养悟性积累经验。在解答过程中,注意充分利用以下几点:1、 题目是切入点。古诗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从题目入手,我们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2、 把握作者。确定朝代、风格,为后面分析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作铺垫。盲点二:面对考题,表述困难,或者信马由缰没有条理,或者言不由衷难以达意。原因:未吃透考点的基本内涵,不懂得鉴赏的一般思路,未掌握一定的鉴赏词语。措施:首先,要明确鉴赏的基本思路。古诗鉴赏要求文字简短,但也应讲究结构脉络,它本质上属于议论性质,所以我们可以按照“论点加论据”的模式去组织文字。如对2002年全国考题可这样组织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富有惜别怀远之意(注:论据),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注:论据),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注:论点)。其次,要紧扣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使用规范语言有序地组织答案。鉴赏实例1作者在诗句中描绘了一幅凄凉、凄清的场面。几块光秃秃的石矶矗立在水中,几只瓯鸟在天空中不断地翻飞,满眼望去,一片孤寂与荒芜。与整首诗的氛围极其吻合。鉴赏实例2诗末一句通过写景,渲染出了一派萧索凄凉的图景,眼中之景即是心中之情。作者借此景来咏叹历史,抒发了对战争过后的无奈与怅惋的情怀。这是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鉴赏实例3此句诗在形式上运用了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以赤壁的萧瑟之景反映出诗人心中空有一腔抱负却不得志的悲情,也可以透射出诗人对当局者的不满,寄寓作者罢官的失落和壮志未酬的痛楚。评析(略)启示:1、鉴赏诗歌要树立知人论世的评价观(联系诗人的生平事迹、情趣志向、创作风格、联系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细读序言和注释);2、明确鉴赏角度,具体分析文本;3、连类比较。对许多重要的作家作品体裁流派等知识要熟练掌握,融会贯通,特别是对有类似风格追求的作家、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要有基本的比较意识。比如同是喜好田园隐逸之趣的王、孟,同为豪放派词作家的苏、辛,南渡前后的李清照,岳飞的毕生理想与现实遭遇等等,在自己的知识仓库里都要有必要的储备。
上一篇:[ 11-29 ]
下一篇:[ 12-23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