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阳祖师许真君诞辰千秋什么意思

许逊(晋代道教人物)_百度百科
?晋代道教人物
[xǔ xùn]
(晋代道教人物)
许逊(239年-374年),江西南昌人,道教著名人物,尊奉的祖师,晋太康元年(280)举孝廉,出任旌阳令,人称许旌阳。作为汉族民间信仰的神仙之一。在江南地区留下了斩蛟龙治水的传说,受历代朝廷嘉许和百姓爱戴,誉为“神功妙济真君”、“忠孝神仙”,又称许天师、许真君。
许逊生平简介
许逊(239年-374年),字敬之,晋代著名道士,(今属江西)长定乡益塘坡人,祖籍汝南(今河南),其父许肃于东汉末年率家避战乱迁居南昌,吴赤乌二年(239)许逊出生于南昌县益塘坡(今麻丘乡)。后乡举孝廉,于晋太康元年(280)出任旌阳令,人称许旌阳,又称许真君。
许逊人物信仰
许逊信仰唐朝时开始兴起,在被朝廷所倡导,三年(1010年),将西山游帷观升格为玉隆宫。时上为“神功妙济真君”,南宋时,“真君垂迹,遍于湖南北之境,因而为观府、为坛靖者,不可胜计。”。
在台湾流行的道教,也奉许逊为始祖,尊之为“闾山教主许真君”。传说闽东一带的女神,闾山三奶派的宗师“”与法主派的宗师“法主真君”,就是在底的神秘世界,拜许逊为师的。
在某些道教流派中,许逊与、、共为四大。江西南昌民众及人士,常视许逊为保护神。
台湾本岛以许逊为主神之庙宇以桃园县大园乡仁寿宫最为悠久,相传为清年间由福建人许文量恭迎感天大帝来台,乡内公众一同立庙,为大园乡内最大之公庙信仰中心,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为安座纪念日例祭之期。大园乡内许姓裔孙众多,敬称许逊为“老祖”,乡内各姓信众亦多随之称呼。除“老祖”外,信众亦多称“感天公”或“感天大帝”。
许逊人物历史
许逊(239—374),字敬之,豫章南昌人,东晋道士,净明道派尊奉的祖师。相传著有《》等道教经典。据道书记载, 少以射猎为业,一日入山射鹿,鹿胎堕地,母鹿舔其崽而死。许逊怆然感悟,折弩而归, 始栖托西山金氏之宅修道。闻豫章(南昌,或泛指江西)人得术士丁义神方,乃拜 大洞君吴猛为师,传三清法要。
他赋性聪颖,博通经史、天文、地理、医学、,尤其爱好道家修炼法术。二十岁举为,屡荐不就。二十九岁拜西安(今)大洞君吴猛学道,尽得秘传。三十六岁时与文学家结伴遍访名山胜地,最后选择南昌西郊的(今新建)隐居,只求修炼,不愿为仕,平日以孝、悌、忠、信教化乡里,深为乡人尊敬。直至西晋元年(280)四十二岁时,因朝廷屡加礼命,难于推辞,才前往四川就任县令。
许逊到了旌阳,去贪鄙,减刑罚,倡仁孝,近贤远奸,实行了许多利国济民措施。有一年,旌阳大水为患,低田颗粒无收,许逊让大批农民到官府田里耕种,以工代税,使灾民获得解救。当时瘟疫流行,许逊便用自己学得的药方救治,药到病除,人民感激涕零,敬如父母。那时旌阳传唱一首民谣:“人无盗窃,吏无奸欺,我君活人,病无能为。”盛赞许逊的功德。邻县民众纷纷前来归附,旌阳人户大增。许逊在旌阳十年,居官清廉,政绩卓著,被人们亲切称为“”。
元年(290),鉴于晋室将有大乱,料知国事不可为,许逊挂冠东归。启程时,送者蔽野;有的为他建生
祠、画神像,终年祭祀;有的千里跟随来到,聚族而居,与许逊为伴,都改姓许,人称“许家营”。
许真君东归后,时逢彭蠡湖(今鄱阳湖)蛟龙为害,水灾连年,许祖率领众弟子,足迹踏遍湖区各地。他不仅为治水,还到湖南、湖北、福建等地消除水患,赢得人民的广泛尊崇,斩妖除魔,消除水患,赢得人民的广泛尊崇。
东晋元帝四年(321),许逊隐居南昌南郊祠旧址,创办道院,名太极观,额曰“净明真境”,立派。其宗旨为“净明忠孝”。传说许逊活到一百三十六岁,于东晋二年(374)八月初一日合家四十二人一齐飞天成仙,世人尊奉他为“”。东晋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功德,将旌阳县改名德阳县。后人在他居住地西山建起许仙祠,在南昌建旌阳祠,并受历代王朝赐匾表彰,宋撰写《许旌阳祠记》。
许逊人物格言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作事乖张,聪明无益;
不惜元气,服药无益:
时运不通,妄求无益;
妄取人财,布施无益;
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进一步想,有此而少彼,补东而缺西,时刻忧愁;
退一步想,良田万顷,一日止食米一升,大厦千间,
一夜止眠地八尺。一升八尺,受用不久,多何用乎?
计较为自身,死后何曾到手中?计较为儿孙,。
家财数百万,阴功无丝忽,积下与儿孙,未必能保守,
转世变畜生,儿孙替不得。
《转轮歌》曰:“畜生本是人来变,人畜轮回古到今。不见披毛并戴角,劝君休使畜生心。”
百年世事有天罗,休把心机太用过,
富了又贫贫又富,江河成路路成河。
良心自有良心报,奸狡还须奸狡磨。
莫道无报应,十 年前后看如何?
许逊许逊得道
元康元年(291)爆发,许逊以晋室纷乱,乃弃官东归,与在豫章地区 传播孝道。据说许逊的西山教团有上百人的规模,教团骨干有十二人,称十二真君,即 许逊、吴猛、
时荷、甘战,、、曾亨、盱烈、、、、。 其中五人为许逊的家族或姻亲。他以南昌西山为中心,传教活动遍及豫章及附近地区,平江(今湖南平江)亦有许逊传教遗迹。豫章各地多有许逊斗蛟斩蛇、为民除害的 神奇故事。道教传说,东晋宁康二年(374)八月十五日许逊“合家飞升,鸡犬悉去”。 西山道士乃以许逊故宅建游帷观为祭祀所。据《孝道吴许二真君传》载:每当许逊升遐 之日,“四乡百姓聚会于观,设大斋。邀请道流,三日三夜,升坛进表,上达玄元, 作礼焚香,克意诚请,存亡获福,方休暇焉。”①宋代,许逊极得北宋皇室尊崇。大中 祥符三年(1010),将西山游帷观升格为玉隆宫。二年(1112),遣内使请道 士在玉隆宫建道场七昼夜,诰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后又仿西京规制,在西山改建。
建筑宏伟壮观,为宋代著名道观。南宋时,“真君垂迹,遍于江左湖南北之境,因 而为观府、为坛靖者,不可胜计。”②宋代汉族民间对许逊的信仰已很盛行。“每岁夏季,士庶,各各香华,鼓乐、旗帜,就寝殿迎请真君小型像幸其乡社,随愿祈禳,以蠲 除旱蝗。”③据传每年仲秋“净月”,前往西山玉隆万寿宫朝拜者,扶老携幼,肩舆乘 骑,肩摩于路。因此,南宋公、元初刘玉都假托许逊神灵降授,并尊为净明道祖师。 许逊事迹正史无传,道书所载,也多不一。如关于许逊得道,至少有三种说法:
许逊得道于吴猛
《云笈七笺》卷一百六《许逊真人传》称:“(吴)猛升仙去 时,语其子云:‘吾去后,东南方有人,姓许名逊,应来吊汝,汝当看重之,可以真符 授也。’至时,逊果来吊,其子以父命将真符传逊,奉修真感有愈于猛。”
许逊得道于兰公
据《十二真君传》载:兰公系孔子故乡人,因“精专孝行”, 斗中真人特降授“孝悌之教”、“至道秘旨”,并预示晋代有真仙许逊,当传此“孝道 之宗”,为“众仙之长”。果然,兰公死后,其孝道秘法、宝经金丹、铜符铁券,为许 逊所得。
许逊得道于谌母
吴猛、许逊皆得道于。《墉城集仙录》称谌母“密修道法,积数十年,…… 吴猛、许逊自高阳南游,诣母,请传所得之道,因盟而授之。孝道之法,遂行。” 关于许逊的籍贯,《云笈七?》说是南昌人。《十二真君传》记许逊籍贯为,《孝 道吴许二真君传》谓许逊“望本高阳”。汝南许氏是汉代主持“元旦评”的名流,高阳 许氏是魏晋北朝的名门。这或许是为了神化许逊而有意的攀附。
古江西庙一般供奉许逊。许九郎_百度百科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239年许逊(239年-374年),江西人,道教著名人物,净明道、闾山派尊奉的祖师,晋元年(280)举孝廉,出任旌阳令,人称许旌阳。作为汉族民间信仰的神仙之一。在江南地区留下了斩蛟龙治水的传说,受历代朝廷嘉许和百姓爱戴,誉为“神功妙济真君”、“忠孝神仙”,又称许天师、许真君。
许九郎生平简介编辑
许逊(239年-374年),敬之,晋代著名,(今属)长定乡益塘坡人,祖籍汝南(今河南许昌),其父许肃于东汉末年率家避战乱迁居南昌,吴赤乌二年(239)许逊出生于南昌县益塘坡(今麻丘乡)。后乡举孝廉,于晋太康元年(280)出任旌阳令,人称许旌阳,又称许真君。
许九郎2人物信仰编辑
许逊信仰时开始兴起,在被所倡导,三年(),将西山游帷观升格为玉隆宫。时上为“神功妙济真君”,时,“真君垂迹,遍于湖南北之境,因而为观府、为坛靖者,不可胜计。”。
在流行的道教,也奉许逊为始祖,尊之为“闾山教主许真君”。传说中,东一带的女神,闾山道教三奶派的宗师“”与法主派的宗师“法主真君”,就是在底的神秘世界,拜许逊为师的。
在某些道教流派中,许逊与、、共为四大。民众及人士,常视许逊为保护神。
台湾本岛以许逊为主神之庙宇以桃园县大园乡仁寿宫最为悠久,相传为年间由人许文量恭迎感天大帝来台,乡内公众一同立庙,为大园乡内最大之公庙信仰中心,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为安座纪念日例祭之期。大园乡内许姓裔孙众多,敬称许逊为“老祖”,乡内各姓信众亦多随之称呼。除“老祖”外,信众亦多称“感天公”或“感天大帝”。
许九郎3人物历史编辑
许逊(239—374),字敬之,豫章昌人,东晋道士,净明道派尊奉的祖师。相传著有《》等经典。据道书记载, 少以射猎为业,一日入山射鹿,鹿胎堕地,母鹿舔其崽而死。许逊怆然感悟,折弩而归, 始栖托金氏之宅修道。闻豫章(,或泛指江西)人得术士丁义神方,乃拜 大洞君吴猛为师,传三清法要。
他赋性聪颖,博通经史、天文、地理、医学、,尤其爱好道家修炼法术。二十岁举为,屡荐不就。二十九岁拜西安(今)大洞君吴猛学道,尽得秘传。三十六岁时与文学家结伴遍访名山胜地,最后选择南昌西郊的(今新建)隐居,只求修炼,不愿为仕,平日以孝、悌、忠、信教化乡里,深为乡人尊敬。直至西晋元年(280)四十二岁时,因朝廷屡加礼命,难于推辞,才前往四川就任县令。
许逊到了旌阳,去贪鄙,减刑罚,倡仁孝,近贤远奸,实行了许多利国济民措施。有一年,旌阳大水为患,低田颗粒无收,许逊让大批农民到官府田里耕种,以工代税,使灾民获得解救。当时瘟疫流行,许逊便用自己学得的药方救治,药到病除,人民感激涕零,敬如父母。那时旌阳传唱一首民谣:“人无盗窃,吏无奸欺,我君活人,病无能为。”盛赞许逊的功德。邻县民众纷纷前来归附,旌阳人户大增。许逊在旌阳十年,居官清廉,政绩卓著,被人们亲切称为“”。元年(290),鉴于晋室将有大乱,料知国事不可为,许逊挂冠东归。启程时,送者蔽野;有的为他建生祠、画神像,终年祭祀;有的千里跟随来到西山,聚族而居,与许逊为伴,都改姓许,人称“许家营”。
许逊东归后,时值彭蠡湖(今)水灾连年,他率郡民疏治,足迹踏遍湖区各地。他不仅为治水,还到、湖北、等地消除水患,赢得人民的广泛尊崇,被编成神话故事广为流传。
东晋元帝四年(321),许逊隐居南昌南郊祠旧址,创办道院,名太极观,额曰“净明真境”,立派。其宗旨为“净明忠孝”。传说许逊活到一百三十六岁,于东晋二年(374)八月初一日合家四十二人一齐飞天成仙,世人尊奉他为“”。东晋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功德,将旌阳县改名县。后人在他居住地西山建起许仙祠,在南昌建旌阳祠,并受历代王朝赐匾表彰,宋撰写《许旌阳祠记》。设为首页||||
还没帐号?
微信号:daoisms
您的位置: >
热门搜索: |
神功妙济真君旌阳祖师感天大帝许逊
来源:道教之音整理&&&&&作者:佚名&&&&&时间:&&&&&
(239年-374年),字敬之,晋代著名道士,南昌县(今属江西)长定乡益塘坡人,道教、闾山派尊奉的祖师,于晋太康元年(280年)出任旌阳(今属四川)令,人称许九郎、许旌阳、旌阳祖师、感天大帝,又称许天师、许真君。江西民间十分敬仰与崇拜他,全省各地均建有万寿宫或 其相关建筑与殿祠(大都焚毁于文革),在省外乃至国外的江西会馆、同乡会仍然以& 万寿宫&命名。
至今保留完好 ,也是最早建成,最大的万寿宫也就是西山玉隆万寿宫座落在新建县属的西山,东距南昌市 三十公里。它创始于东晋,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悠久的历史。经历代不断修葺和扩建,形 成为一处规模宏伟壮丽的著名。
人们提到,往往都要联系被 神化了的历史人物许逊-许真君。据文献记载:
许逊(239&374), 字敬之,豫章南昌人,祖籍河南汝南。东晋道士,净明道派尊奉的祖师。相传著有《灵剑子 》等道教经典。其父许肃于东汉末年率家避战乱迁居南昌,吴赤乌二年(239)许逊出生于南 昌县益塘坡(今麻丘乡)。他赋性聪颖,博通经史、天文、地理、医学、阴阳五行学说,尤 其爱好道家修炼法术。二十岁举为孝廉,屡荐不就。二十九岁拜西安(今修水)大洞君吴猛 学道,尽得秘传。三十六岁时与文学家郭璞结伴遍访名山胜地,最后选择南昌西郊的逍遥山 (今新建西山乡)隐居,只求修炼,不愿为仕,平日以孝、悌、忠、信教化乡里,深为乡人 尊敬。直至西晋太康元年(280)四十二岁时,因朝廷屡加礼命,难于推辞,才前往四川就任 旌阳县令。
许逊到了旌阳,去贪鄙,减刑罚,倡仁孝,近贤远奸,实行了 许多利国济民措施。有一年,旌阳大水为患,低田颗粒无收,许逊让大批农民到官府田里耕 种,以工代税,使灾民获得解救。当时瘟疫流行,许逊便用自己学得的药方救治,药到病除 ,人民感激涕零,敬如父母。那时旌阳传唱一首民谣:&人无盗窃,吏无奸欺,我君活 人,病无能为。&盛赞许逊的功德。邻县民众纷纷前来归附,旌阳人户大增。许逊在旌 阳十年,居官清廉,政绩卓著,被人们亲切称为&许旌阳&。太熙元年(290), 鉴于晋室将有大乱,料知国事不可为,许逊挂冠东归。启程时,送者蔽野;有的为他建生祠 、画神像,终年祭祀;有的千里跟随来到西山,聚族而居,与许逊为伴,都改姓许,人称 &许家营&。
许逊东归后,时值彭蠡湖(今鄱阳湖)水 灾连年,他率郡民疏治,足迹踏遍湖区各地。他不仅为豫章治水,还到湖南、湖北、福建等 地消除水患,赢得人民的广泛尊崇,被编成神话故事广为流传。
东晋元帝大兴四 年(321),许逊隐居南昌南郊梅仙祠旧址,创办道院,名太极观,额曰&净明真境 &,立净明道派。其宗旨为&净明忠孝&。传说许逊活到一百三十六岁,于 东晋宁康二年(374)八月初一日合家四十二人一齐飞天成仙,世人尊奉他为&许仙 &。东晋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功德,将旌阳县改名德阳县。后人在他居住地西山建起许仙 祠,在南昌铁柱宫建旌阳祠,并受历代王朝赐匾表彰,宋王安石撰写《许旌阳祠记》。
许旌阳先生格言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心高气傲, 博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
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时运不通,妄求无益;
妄取人财,布施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进一步想,有此而少彼,补东而缺西,时刻忧愁;
退一步想,良田万 顷,一日止食米一升,大厦千间,
一夜止眠地八尺。一升八尺,受用不久,多何 用乎?
计较为自身,死后何曾到手中?计较为儿孙,儿孙自有儿孙福。
家财数百万,阴功无丝忽,积下与儿孙,未必能保守,
转世变畜生,儿孙替不得 。
《转轮歌》曰:&畜生本是人来变,人畜轮回古到今。不见披毛并戴角, 劝君休使畜生心。&
百年世事有天罗,休把心机太用过,富了又 贫贫又富,江河成路路成河。
良心自有良心报,奸狡还须奸狡磨。莫 道苍天无报应,十年前后看如何?
元康元年(291)爆发八王之乱,许逊以晋室纷 乱,乃弃官东归,与吴猛在豫章地区 传播孝道。据说许逊的西山教团有上百人的规模,教团 骨干有十二人,称十二真君,即 许逊、吴猛、时荷、甘战,周广、陈勋、曾亨、盱烈、施岑 、彭抗、黄仁览、钟离嘉。 其中五人为许逊的家族或姻亲。他以南昌西山为中心,传教活动 遍及豫章及附近地区, 岳州平江(今湖南平江)亦有许逊传教遗迹。豫章各地多有许逊斗蛟 斩蛇、为民除害的 神奇故事。道教传说,东晋宁康二年(374)八月十五日许逊&合家 飞升,鸡犬悉去&。 西山道士乃以许逊故宅建游帷观为祭祀所。据《孝道吴许二真君 传》载:每当许逊升遐 之日,&四乡百姓聚会于观,设黄箓大斋。邀请道流,三日三 夜,升坛进表,上达玄元, 作礼焚香,克意诚请,存亡获福,方休暇焉。&①宋代, 许逊极得北宋皇室尊崇。大中 祥符三年(1010),将西山游帷观升格为玉隆宫。政和二年( 1112),遣内使程奇请道 士在玉隆宫建道场七昼夜,诰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 &。后又仿西京崇福宫规制,在 洪州西山改建玉隆万寿宫。
建筑宏伟壮观 ,为宋代著名道观。南宋时,&真君垂迹,遍于江左湖南北之境,因 而为观府、为坛 靖者,不可胜计。&②宋代民间对许逊的信仰已很盛行。&每岁夏季, 诸卿士庶 ,各各香华,鼓乐、旗帜,就寝殿迎请真君小型像幸其乡社,随愿祈禳,以蠲 除旱蝗。 &③据传每年仲秋&净月&,前往西山玉隆万寿宫朝拜者,扶老携幼,肩舆 乘 骑,肩摩于路。因此,南宋何真公、元初刘玉都假托许逊神灵降授,并尊为净明道祖师。 许逊事迹正史无传,道书所载,也多不一。如关于许逊得道,至少有三种说法:
(一)许逊得道于吴猛。卷一百六《许逊真人传》称:&(吴)猛升仙去 时,语其子云:&吾去后,东南方有人,姓许名逊,应来吊汝,汝当看重之,可以真符 授也。&至时,逊果来吊,其子以父命将真符传逊,奉修真感有愈于猛。&
(二 )许逊 得道于兰公。据《十二真君传》载:兰公系孔子故乡兖州曲阜县人,因&精专 孝行&, 斗中真人特降授&孝悌之教&、&至道秘旨&,并预 示晋代有真仙许逊,当传此&孝道 之宗&,为&众仙之长&。果然, 兰公死后,其孝道秘法、宝经金丹、铜符铁券,为许 逊所得。
(三)吴猛、许 逊皆得道于谌母。《墉城集仙录》称谌母&密修道法,积数十年,&& 吴猛、许逊自高阳南游,诣母,请传所得之道,因盟而授之。孝道之法,遂行江表。& 关于许逊的籍贯,《云笈七?》说是南昌人。《十二真君传》记许逊籍贯为汝南,《孝 道吴 许二真君传》谓许逊&望本高阳&。汝南许氏是汉代主持&元旦评& 的名流,高阳 许氏是魏晋北朝的名门。这或许是为了神化许逊而有意的攀附。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org(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道教之音”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道教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道教之音”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道教之音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道教之音”,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猜你会喜欢
最近更新点击排行
上世纪八十年代,正值国家刚恢复宗教政策不久,中国道教协会为培养坤道人才特举办第五期道教知识专修班(坤道...[]
邱处机祖师,初修道时事师三载未沐王祖一言之诲而道心不动,后得马祖接引还山,惟行炼心育性。常闻祖师于炼心...[]
在道教,女性修道者因承奉天量时而行被尊为坤道,又因旧时女子无冠而独坤道有冠而称女冠,以区别男性修行者。...[]
张明贵道长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一生从教,其母亦通文墨。他幼时即承家学,博闻强记,堪称神童。五岁时,因患...[]
日至29日(农历乙未年九月十五至十七日),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重庆市道教协会协办,渝中区关岳庙道...[]许真君道教文化考察_弘道畅玄-爱微帮
&& &&& 许真君道教文化考察
[附注]本文于2007年撰写,首次揭开许真君在南昌西山(今湾里与新建山区)创教、修道、制药、炼丹、诛蟒逐蛟,建立鄱阳湖生态区的面纱,同时还阐述唐宋元明许真君道教薪火相传的后续历史,是篇了解许真君道教传承的重要论文。南昌西山与龙虎山、阁皂山、茅山、青城山一样都是道教名山,有待开放。文章曾送请南昌市地名办、南昌市民族文化促进会审查,尚未正式发表。
一、前言本文考察的对象是许真君西山道教文化,不是净明道教文化。因为净明道教兴起于南宋,至今(2007)才880年,西山道教则是自许真君迁居逍遥山桐园(268年)创教算起,经过了六朝、隋、唐、宋、元、明、清,至今已1760年。南宋以前无论许真君创教及其他高道传教都没有用过“净明”一词,只见到许真君在”西山福地”拔宅上升。胡慧超撰《洪州西山十二真君内传》和施肩吾著《西山群真会仙记》使用“西山”一词,将南宋以前850年的许真君创教及其后的高道传教.名为“西山道教”比较贴切,还可包括以西山万寿宫为祖庭的净明道教在内。南宋以后的净明道教,若没有前人850多年创教和宏教活动,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只有用西山道教一词,才可以将两者概括起来。
本文考察的“西山”也不是许真君的桐园故居,并不是今天所说的西山万寿宫。因为今天的西山万寿宫位于逍遥山。古代一向称为“逍遥山万寿宫”。所谓逍遥山,“按郡志:会城西界赣河,为新建。其山总名西山脉,自奉新华林来,.自虬峰转梧桐岭,东北行曰天宝洞,为西山之宗,东南行曰昭山,为逍遥之祖。由昭山而东,耸立三峰,曰白仙岭。起伏环抱,形势蜿蜒。护峡有日月二星来朝,有明塘九曲,遂结逍遥。……初许郭二君选胜,抵金田村。郭君曰:冈阜园厚、位置深邃,内外勾锁,无不合宜。……金公即慨然以宅东桐园与之。曹能始志,以为四十福地,又谓三十二福地,曰:玉隆腾胜之天。宋白玉蟾题为玉隆洞天。后人又称为腾胜洞天。(注1)。这里已明确指出逍遥山是西山山脉的尾闾,西山下面的浅丘“冈阜。”只能说是广义的西山。经近年测绘,海拔40米以下,在地形学上称不上“山”,离西山远则几十里,近则十余里。与真正的“西山”名不符实,代表不了西山山地,也不能涵盖许真君的创教活动。但将逍遥山混称为西山由来已久,到近年,西山万寿宫的宫名竟取代了逍遥山万寿宫的名称,甚至知道逍遥山的人也不多。为了弄清净明道教的根柢,日本秋月观瑛教授查考了中国22个西山、4处逍遥山,(注2)我们江西人还不要将逍遥山与西山区弄清吗?本文要考察的乃是王勃《滕王阁诗》中:“珠帘暮卷西山雨”的“西山”,距赣江30-50里,说的就是西山山脉的主体峰峦,即所谓“西山之宗”。它是九岭山脉的东支。西起梧桐岭、东至桃花岭,连绵百余公里,海拔在200-500米以上,有梧桐岭,肖峰,洪崖山,梅岭,罗汉峰,十八嶙等。其中的罗汉峰最高841.9米。附近有湖,名“洗药湖”或“洗药坞”。西山山脉是潦水,赣水和锦江的分水岭。位于新建、高安、奉新、安义之间,原属新建、安义二县,现大部分划归了南昌湾里区,西部在新建县。这里崇山峻岭,悬崖峭壁,溪流瀑布,沟壑纵横,森林密布、野兽成群,古代山路崎岖,人迹罕至,充满神秘色彩,被号为洞天仙境,乃豫章”府城之右卫,逍遥(山)之北障”,古名厌原山、散原山,《太平寰宇记》名南昌山,在豫章郡城之西,故名西山,还因洪崖古仙人炼丹于此,又号洪崖山。(注3)。两晋时期,许真君隐居逍遥山桐园,而西山山地成了他修道炼丹、建功立业、创建“西山道教”的仙境。同龙虎山、阁皂山、江苏茅山向为我国南方四大道教名山。无容讳言,逍遥山是许真君故居,玉隆宫又是净明道教祖庭,乃许真君道教文化之花,但不容忽视西山山地才是许真君西山道教文化之根。当今年轻一代往往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看到西山万寿宫花枝招展,见不到它的深厚根基,甚至把逍遥山等同西山。现在正是拨开云雾看西山的时候了,但愿本文有助于揭开西山道教的面纱。
二、许真君创教古迹
西山山区有不少寺观,多数是两晋以后建筑,道教人物除洪崖、梅福、郑思远等少数人物外,首推许真君。许真君留下的主要活动遗迹、概括如下:1、
洪崖设坛人们以为,西山只有洪崖设坛、梅福修仙、葛洪炼丹。其实不然,许逊继洪崖、梅福之后,在葛洪之前已经出现。东吴孙皓当权,政治腐败,鱼肉百姓,许逊不愿同流合污,置身仕途,年二十九,师事西安吴猛(濮阳人)。师生有意在豫章创建道教,他们选择西山洪崖山设坛。据许逊长姊吁母回忆:“晋武帝时,同郡吴猛、许逊精修通感,道化宣行,居洪崖山筑坛宣道。猛既去世,逊即以宝簶真符,拯俗救民,远近宗之。”(注 4)吴许之所以选择洪崖筑坛宣道,不外出于对洪崖古仙人的仰慕。远古江西为三苗部落所居,黄帝征服九黎、震慑三苗。传说黄帝之臣伶伦隐居洪崖山修道炼丹,以其黄钟之管、乐音化民,吴许选择洪崖炼丹正是要将创建的道教与中原文化连接起来。据载洪崖,姓张氏、或曰帝尧时已千岁,汉武帝时有卫度世者,入华山寻其叔卿,叔卿在绝崖中与数人博戏于石上。问之为谁?曰洪崖先生、许由、巢父也。东汉时,班孟坚作《西京赋》云:“洪崖立而指麾,被毛羽之纤丽”。是先生为众仙之长久矣。”(注5)许吴创建的正是神仙道教,他们将宣扬洪崖仙人的使命交给了郭璞。郭璞乃是西晋末由中原避难到南方的著名文人,与许吴结成忘年的莫逆之交,游览过西安,(修水)及逍遥山,许逊特别陪同他游览洪崖设坛所在。郭璞诗兴盎然,写出了两首游仙诗,节录如下:“陵阳挹丹溜,容成挥玉杯。姮娥扬妙音,洪崖颔其颐。”“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注6)诗中颂扬长寿高人,仙意浓郁,由衷表达了吴、许、郭三位中原来客对华夏古仙人的高度赞美,十分符合吴许在洪崖古井筑坛的用意。由于两晋时期,江西为百越民族所居,长期以来处于吴头楚尾,楚越的巫觋文化在百越民间根深蒂固,吴许正要借用华夏洪崖古仙人的名望,创建西山道教,改变这种落后的民俗,为“远近所宗”,因而洪崖丹井的历史价值得以大大提升。唐代,赣民为了纪念洪崖,改豫章为洪州,到了明清,赣民崇奉许真君为福主,将万寿宫遍建全国,许真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使西山洪崖山大放异彩。2、
采药炼丹西山山脉乃燕山运动中,地壳内岩浆侵入江南古陆的花岗岩体构成,地壳中的金属矿、非金属矿物非常丰富,在西汉时期吴王刘濞铸铜于西山,山中有多种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可作为道士炼金液丹的原料。三国两晋时期,西山原始森林中亚热带植被以至热带孓遗植物种属,林下草本、蕨类、藻菌,林间藤本附生,寄生植物极其繁茂,为道家采药治病,修练内丹,提供丰富的药物资源,许逊采药的目的出于修道济世,服气炼形。为求”淡食,以至绝粒。“须用草石等药及符水、紫芝、南烛、黄精、白荆、松脂、侧柏、茯苓、苍术、白术、枸杞、何首乌、金樱子、鸡头、蜡腻粉、朱砂、乳香、皂角子、黑豆、白胶香、并宜服之”,(注7)除这些服食的草木类药物外,修炼大药的丹砂,丁义神方中的许多药物,都可以从西山的植物和矿物中获取。其采药地点,一是高峰坛,在西山东冲、“真君尝采药于此,”(注8)位于洪崖乡,后人建高峰殿又名青凤殿,有剑泉及倒插柏二株。二是在西山北岭,据&逍遥山万寿宫志&“有观曰广福。灵苗丹药,瑶草琼花,多产于此,旌阳采药,尝居其地,里人德之,爰立生祠祀焉。旌阴斩蛟神剑藏于室中。”查此观在今洗药湖附近,为西山最高处。后来有人说是明代李时珍在此洗药故名。殊不知最早采药洗药是许逊。许逊继承神农尝百草的传统,精心品尝鉴定各种药物,对仙茅尤有研究。指出:”仙茅味异,久服长生、甘能养肉、辛能养节,苦能养气,咸能养骨,滑能养肤,酸能养筋、宜调苦酒服之,必效”(注9)并在西山山区进行栽种推广。据载“在安义县40里的依仁乡,前有大石,广数丈,有茅生顶上四时清翠,传许旌阳所植”。这里“仙茅石、磨剑石
犹存”(注10)也在西山。此地就在南昌湾里区附近。在许真君看来,俗人想成仙很难、而长寿倒有希望,所以推广它。到后来,许逊升天,还不忘将仙茅送宜春王朔,教他种植以保延寿,“自后王族如言服饵,各寿百龄。”(注11)仙茅也被李时珍收入《本草纲目》。明周珠橚的《普济方》、张介宾《景岳全书》、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均有许逊的药方记载,甚至中药界供奉许真君为药神。许真君炼丹处,在西山桃花乡,麻溪岭下茶岭。后人建茶岭观,有剑泉石,及马迹。(注12)此地离葛洪炼丹的葛仙岭不远,以时间推断,许逊炼丹早于葛洪,炼丹方法与葛洪《抱朴子》中炼金丹的记载大同小异。但许逊炼丹之处,遍布全国多个省区,比葛洪多得不可数计,可惜缺乏记载。葛洪《抱朴子》中的一些论述,可以弥补许逊炼丹记载不足的缺陷。
3、安葬父母许逊先辈为汝南人,一说许昌人。其父许肃,汉末避地于豫章之南昌,家于今南昌县麻丘乡,逊迁居新建逍遥山桐园后不久,东吴孙皓投降,西晋统一,他被豫章郡举为孝廉,任蜀旌阳县令,离别西山,十年之后,以廉政爱民,救灾解难,载誉归来。不久母丧,安葬于西山萧峰。《逍遥山万寿宫志:邱墓》中,有圣母符元君墓图。及明徐世溥《符元君墓记》,清熊益华《登南岭绘许母墓图记》,离墓地二里有罗经石,东庄有试剑石(13)。许逊年幼丧父,家住南昌县,家境贫寒,当时只能就地起坟,等他从旌阳回乡之后。才有可能将父墓迁葬。其地点亦选在西山山地,即罗汉峰。。据同治《安义县志》:“罗汉峰在县东35里依仁乡,晋许旌阳葬父处,相近有罗汉峰。(注14),按许真君道法来自曲阜兰公的孝悌之教,实际上本于《孝经》,“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毋念尔祖,聿修厥德”。乃《孝经》开宗明义第一章的教导。敬宗庙,著鬼神,正是儒家孝悌之至,近于神明的理念,也是兰公的孝悌道教的精髓。罗汉峰乃西山最高峰,将父墓迁葬于此,南临逍遥,北望中原,不完全出自追本溯源、寄托孝思,甚至还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极、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注15)的用意。按许逊所受孝道明王之道:“孝至于天,日月为之明;孝至于地,万物为之生;孝至于民,王道为之成”。而迁葬父墓,孝敬父母只是攀登孝道高峰不可逾越的起码台阶,正如攀登西山绝岭由卑而高一样,寓意十分深刻。4、
诛蟒斩蛟两晋时期,江西鄱阳湖尚未形成,只是一片平原,西为海昏,东为邬阳。海昏的上潦水出自西山,每当梅雨季节,山洪爆发,泥石流倾泻而下,蛟蛇出洞,危害人畜和航运安全,晋怀帝永嘉六年(312)时,海昏上潦水“有巨蟒据山为穴,吐气成云。亘四十里,人畜在其气中,即被吞吸,舟船亦遭沉溺”。虽难免夸大,亦非无据。许逊为了拔除蛇害,召集弟子“登北岭之巅验之,卓剑于地,默祷于天,飞泉涌出,俄有赤乌飞过,”说是可诛的时候了,于是吴猛与诸弟子奋勇而上,剑劈蛇颡,破开蛇腹,有小蛇流出,长数丈,许逊以其尚未为害人间,放归大江,并以其“坛前松柏为验,五百年后其枝复坛拂地,小蛇若为害,吾当复出。”又作龙沙预谶,“2400年后当出八百弟子,师出豫章”。(注16)他们所登的”北岭本在建昌县(今永修)会仙峰,而据&逍遥山万寿宫志&在宫北西山之南,真君将诛大蛇,候时至,淬..剑于地,须臾有.赤乌过此,遂以候时名观,又名赤乌观.是否另有大.蛇?不得而知.但古代西山溪流中的蛟蛇怪物不少,为了拔除民间的恐怖心理,许逊马不停蹄踏遍潦水两岸,以至大江,在今奉新县东南留下不少逐蛟、候蛟、镇蛟的古迹。据载许逊蹑蛟至东亮山大江口,见东方旭日方升,马渴思饮,以剑指石,涌泉香彻,至今行人饮而甘之,后于其地建亭,复建东华观(注17)。蛟蛇乃南方溪谷常见爬虫类动物,与山洪、泥石流相伴,春秋战国时期,楚越巫觋以蛟蛇崇拜骗人钱财,为害已久,许逊以神仙道教对盘踞于江南民间的巫蛊蛟害展开了一场文化扫荡,改变了民间陋习,是儒佛以及其他道派所望尘莫及,不仅“有功于洪”(注18),并泽及长江流域沿岸及闽浙沿海各省,留下来大量逐蛟、捕蛟、斩蛟古迹,(注19)西山洗药湖畔候时观是最辉煌的丰碑。5、禅院题谶西山猴岭之东,鹅峰之西,有一个许真君留下系龙济旱的古迹,后来佛教僧侣在此建起禅悟院,传唐代马祖道一于此坐禅悟道而得名,平时为寺僧掩秘,人不得见,有一次大旱之年,里人想寻找这个古迹,在石础之下,见一口井,藤生井上,大数寸,摇藤则龙动,泉水溢出,取水回村,便得大雨,屡祈必验。后来寺僧又复盖以石,并加上土,无处可觅了,但山下还有其他石洞,横穿于寺,亦有藤与井中类似,砍柴的人砍伐藤时,香气异常,或说便是井门。土人尝侧身进入洞中的第二坎,寒不能胜,摇藤辄雨。许真君谶云;”老龙寄在蟾坞内,留与江南(西)救旱灾”。(注20)。这段神话告诉我们,许逊当年在西山修道,采药植树,诛蟒逐蛟,对西山生态环境因素有超常了解,深刻领悟了原始森林植被与气候变化的密切关系,,留在西山的“系龙济旱”古迹,同立在豫章城南的“铁柱锁蛟”一样,都是保护生态的象征文化,并均留有画龙点睛的神话谶语。“蛟”和“龙”象征不同形式的水体,有地表水、地下水和天空水汽及其降水,是人类一天也不能须臾相离的生命之水,其过与不及则是造成水旱灾害的根源,“铁柱”和“藤条”象征森林植被,“锁”与“系”显示其自然因素联系和生态环境功能,也就是许逊谶语的精神所在。是千百年来江西抗御水旱灾害,进行生态教育的无价之宝。许真君的道教绝不是许由、巢父那种消极避世的隐士之道,也不是老子那种无为而治的混沌道教,他以救灾拔难为目标,揭露自然环境的内在秘密,指导人类保护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消除水旱灾害,那些“摇藤龙动水溢,取水回乡,连日大雨”的话,并非许真君设教的原意。只能表明古代赣民对许真君生态教导的虔诚信仰而传出来的神话寓言,它与历史上道士的祈神祷雨的偶然成功的传说亦不相同,乃是一种生态教育象征。我们今天为了环境保护还要从西方辛格.雷根的动物解放论、泰森的生物中心论,卡利科特的环境整体论、纳什的深层生态学和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中寻找环境保护的伦理依据,但也不要忘了自己身边埋没着一个一千多年来的生态保护教育的杰出大师,许逊真君及其所留下的铁柱锁蛟和系龙济旱的的两大古迹都是生态保护的文化标志。堪称我们中华民族的无价之宝。6、
天宝会合天宝洞,又名天宝无极天洞,按杜光庭《洞天福地记》,“十二洞天属洪州西山,周围百里,天宝无极之天,真人唐成公治之”。这里所说“天宝”乃西山全山,而吴许会合的天宝洞则是原新建县游仙乡的玉帘天,“洞门有泉,自崖飞瀑而下,犹如玉帘,故曰帘泉”。位于梧桐岭附近,离现在万寿宫几十里。天宝洞在两晋时期洞中敞邃,可以游观,到后来因地质变化,闭塞不通。(注21)许吴二君为什么不在故居而选择天宝洞会合。因大宁二年(324)他们出生入死到干湖(当涂)与郭璞为大将军王敦解梦,斥其叛谋,郭璞遇害,许逊掷杯化鸽,许吴以“二龙负舟“逃出虎口,在庐山紫霄峰下登陆,然后各自取道返回豫章,此时王敦正在发动军事叛变,随即兵刃相接,叛党势力如日中天,许吴不得不躲进洞中,逃避搜捕。他们为了民族复兴,拯救东晋,出生入死,在洞中深深悼念亡友郭璞,景仰他为了不受异族欺凌,离乡别土,南来东晋,却死于叛将王敦的屠刀之下,其忠筋义骨足以惊天地而泣鬼神,为一切有志于民族复兴而不惜赴汤蹈火的华夏儿女树立榜样,同时也为许吴创建的忠孝道教加深了”忠“的内容,与当时以老子无为而治,释氏色即是空的出世宗教泾渭分明。西山道教乃是忠于民族国家的入世之教。西山天宝洞的民族爱国精神不值得弘扬吗?7、
崇祀吴猛吴猛,河北濮阳人,幼年时以身喂蚊,让母安睡而有孝名,仕吴,为西安(今修水)县令,在今修水有吴仙观,他曾以羽扇渡章江而名闻天下。吴猛炼丹的之处很多。西山吴仙峰即是其一。据魏元旷《西山志略》:吴源峰,一名吴仙峰,在紫霄峰西,上有吴仙观,吴真人修炼处。尝夜现金光,自地贯天,掘得一巨钟,立石为梁,悬于极巅,声闻百里。唐乱,观宇焚荡,钟飞堕于潭,不可复出,惟石架存焉。后人名其曰“金钟湖。按:紫霄峰即萧峰,一名萧岭,或曰萧坛,尝称西山第一峰。与许真君母墓邻近。其记载内容欠详,《逍遥山万寿宫志》有清晰记载。“吴仙观:在宫北绝献。仙即大孝吴猛,生有神力,诛蛟蟒功,与旌阳比隆。尝炼丹,夜见金光一道,自地贯天,掘地得一巨钟,重不可致,真君作石架悬于极巅,扣则声闻百里。后经唐乱,观宇焚荡,金钟为寇窃发,欲破之,方离架即飞坠下潭,至今名其地曰金钟湖,惟石架存焉。后樵者往湖中,偶见数次,随觅无踪。(注22)许逊年二七,拜吴猛为师。二君同游嵩阳,闻丹阳谌母有道法,拜谌母为师,传以孝悌之道,谌母以玉皇玄谱,逊为众仙之长,居猛之上。教猛反师许逊,乃指此教的传承体制和斋蘸礼仪而言,并不可能丢弃儒家亲师敬长的传统伦理。吴猛早以至孝闻名,又为许逊的启蒙道师,倘若固守道教的传承教规,忽视许逊对启蒙老师吴猛的尊敬,便只看到道教表面,不领悟其精神实质,既背离儒家的尊师传统,也失去兰公传播孝悌之教的本意,便不能了解西山道教的真正含义。许逊作高架于西山山巅,声闻百里,正要籍以表明许逊崇孝尊师、儒道合一精神,与崇拜老子的其他道教有明显区别。是西山道教的又一特征。关于谌母除吴许学道外,晋时尚有李、邓、葛、万四女皆从谌母得道而仙者。西山梧桐岭,崇起高三里许,上有连珠坛,即祀四仙处,可见谌母对西山道教影响面大,不仅许吴二君。(见西山志6卷二)8、
陶化西山距天宝洞不远,有个“陶化井”,据称乃“真君与吴君相会天宝洞,便归旧隐,日以八宝垂训,乡里莫不熏陶其化,故地以此名(注23)。所谓八宝即“忠孝廉慎宽裕容忍”,首次出现于南宋净明道经籍中,其实“陶化井”早已经透露了其精神实质。据《修真十书·玉隆集·旌阳许真君传》“会于北岭天宝洞,遂归旧隐,日与弟子讲究真铨……著八宝垂训。乡党化之,皆近善远罪,孝悌兴行。自东晋乱离,江左频扰,真君所居环百余里,盗贼不入,闾里宴安,年谷屡登,人无灾害,其福佑生灵,人莫知其所以然也。”这里只是描写八宝垂训所构建的小康社会或者和谐社会理想境界,就是陶化井的古迹意义,但八字的来历决不是那么简单,乃许吴对民族问题的思维结晶。天宝会合之后,王敦的叛乱,不久以失败告终,但环顾我国北方中原地区,在五胡十六国少数民族部落渠帅的铁蹄下,民族大屠杀、大报复,造成“中原萧条,白骨涂地”惨不忍睹,南方东晋政权中南北士族明争暗斗,军事野心家篡权谋叛,时起时伏,令人痛心。东晋王朝继祖逖北伐之后,先后派遣褚裒、殷浩两次北伐均告失败,公元354-363年,桓温发动了三次北伐,许逊于356年随军收复洛阳,目睹民族战争和屠杀所造成的创伤,十分同情各族人民的处境,深深痛恶各民族军阀野心家的狂妄无知,在他回到西山之后,终于作出“忠孝廉慎宽裕容忍”八宝垂训,重申‘忠孝”乃华夏民族的本色,“宽容”才是民族和睦共处的道路。短短几个字不仅是构建民族和谐社会的至宝,也是医治民族灾难的苦口良药,又是今天处理国际国内民族问题的圭臬。从西山放眼世界,方知许真君当年高瞻远瞩的犀利目光。9、
祥云漫山据道书(注24),宁康二年,许真君由二仙迎接,全家42口连同鸡犬,拔宅上升。起飞地点即在其故居(今万寿宫)之东,称“飞升福地”。上天之后,首先要飞过西山山区,从云车并
落下之物有药臼、车毂各一。又坠一鸡笼于宅之东南十余里,并鼠数枚坠地,拖肠而不死。当时仙仗能飞过宜春栖梧山,还赠送仙茅与友人王朔告别,而西山山地乃是他创建西山道教的基地,记下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灿烂的一章,又是他父母的坟墓所在,又怎能不稽首拜别、依依不拾?在离天宝洞不远的西山山区落瓦地方,据载:旧传许祖拔宅时,空中飞瓦落此,化为巨石,色纯黑。故名“落瓦”。里人李云羹有记。(注25)仙传又载“仙驾凌空,向远望不可见,唯祥云采霞,弥漫山谷,百里之内异香芬馥,经月不散”。所谓“百里之内、弥漫山谷”指的就是西山山区,不只‘落瓦’亠地。许真君拔宅上升,道书写的如此生动逼真,其传奇色彩比之黄帝在鼎湖山攀龙而上的仙话故事毫不逊色。为西山仙境增添异彩,比洪崖仙人骑鸾仙游还要生动。许逊被称为道教“四大天师”之一,吸引一代又一代高人继承其道教业绩,西山道教文化是举世最引人入胜的文学艺术题材,正是值得江西人挖掘的文化旅游资源,还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无限商机。 [注释]注1、日秋月观瑛《中国近世道教的形式——净明道教的基础研究》
注2、光绪《逍遥山万寿宫志》(以下简称&宫志&)卷六山川》
注3、魏元旷《西山志略》卷一
注4、杜光庭《墉城集仙录》卷一,李昉《太平广记·盱母》
注5、赵道一《历代真仙体道通鉴》
注6、《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注7、许旌阳《灵剑子·服气》
注8、《宫志》卷7宫殿,卷8古迹
注9、白玉蟾《修真十书·玉隆集》旌阳许青居传以下简称《修真十书》
注10、同说《安义县志》
注11、《修真十书》仝9
注12、《宫志》卷8古迹
注13、仝上注14、同治《安义县志·地理表》(府志)亦有记载
注15、宋张载语,见《近思录拾遗》
注16、《修真十书》仝9《晋书五行志》武帝咸宁中,司徒府有二大蛇,长十许丈,居厅事寮上,而人不知,但数年府中数失小儿及猪犬之属,后有一蛇庭出被刃,伤不能去,乃觉之,发徒攻击,移时乃死。又惠帝元年三月三日癸巳,临淄有大蛇长十余丈,负二小蛇入城府北门,迳从市入汉城阳景王祠中,此种蛇怪,当时司空见惯,并非虚构。
注17、《宫志》卷7宫观
注18、王安石《许旌阳祠记》
注19、章文焕近查出许真君省内外逐蛟,古迹达90处,从两湖到闽浙沿海分布八个省区,即将发表。
注20、《宫志》卷8古迹
注21、《宫志》卷7宫观
注22、《宫志》卷8古迹
注23、仝上注24、《修真十书》仝9三、薪火传度许真君拔宅上升,与其他道教祖师不同,他身在天上,仍在关注人间。他的贴身弟子十二真人全部上天,未留传人,只留下龙沙谶记,声称民间有“小蛇”为害,仍将复出。从唐朝开始,历代都有倾慕其道的高人在西山山间得到许真君的亲自指示传度,成为一代嗣师,使许真君留在西山山区的古迹永远复活,形成西山道教薪火相传的一种方式。[唐]1、胡慧超
胡慧超于唐高宗上元间(674-675)来自庐山,栖于西山洪崖,或曰是许吴二君授其延生炼化,超三元九纪之道。能檄召神灵,驱奋雷雨,武则天以蒲轮召之,引见武成殿,欲留于都下,天师辞请还山修练,于洪崖先生古坛炼丹,首尾三年。降诏趣旨诣阙,至则馆于禁中,天师一旦遁去归西山,居于谌母靖观,曾在天宝洞建五龙祠为祈祷之所,即龙仙观。(注1)著《洪州西山十二真君传》,他重建玉隆宫,解蜕于观西北伏龙岗,是最早宏扬西山道教的杰出道士。他有两名弟子均隐居或归葬西山山区。蔺天师
尝为扬州司空,结茅居于新建忠孝乡霞山,位于紫霄峰之前,紫清宫之右,尝有霞光烛天,故名霞山,后建霞山观。万
南昌人,居省城德胜门内开元观,闭户修练,唐高宗时,渔人网得二剑,一剑上刻天师万振字,一剑上刻许旌阳字,(2) 卒葬西山天宝洞。2、叶千韶
字鲁聪,建昌人,少事游帷观道士,学十二真君道术,能招致风雨,驱化雷雨,隐于西山中。(注3)3、施肩吾
睦之分水人。入西山,初遇旌阳,授以五种内丹诀及外丹神方,终隐天宝洞十里施先生石室,称施仙岩。石室里许为芭蕉源,沿山梯级而上,复有书堂旧址。施肩吾著《西山群仙会真记》有诗云:“若数西山得道者,连余便有十人”留有手植老柏二株。(注4) 4、张氲
晋州神山县人,生于永徽四年(653),身高七尺五寸,语若洪钟,工琴书,慕古洪崖仙人,遂自号洪崖子。唐明皇召见于湛霞殿,善长啸,为帝所赏识。后栖息于西山洪崖古坛,洪州大疫,跨驴从五童施药于市,从彭真人(彭伉)故宅宗华观,入彭仙旧炼丹井而出,显受许逊西山道教薰陶,后隐去,乾元中(758-759)诏立应圣寺,塑肃宗像配祀,宋更名紫清宫。(注5)[宋]1、北宋豫章无名道士
推出许旌阳《灵剑子》一书,告诫弟子积阴功,,于豫章西城寻获魏夫人(华存)、洪崖先生旧迹,入府内得金钱、丹药、亦重气术阴功。以孝敬中外,信义忠良为传度规格。(注6)2、王仔昔
自言得许逊大洞隐书、豁落七元之道,未说何处所得,难免自诩,尚待查考。(注7)
南宋初,何真公祷请许真君救度,称六真降神于渝川,真君果降临玉隆宫。许旌阳释:经中有元始天尊说经之时,“右取黍米一升,选天德月德日北向,左手掐本师诀卯文,右手斗诀,先启白六师真师、北斗真君,取北斗紫气七口念口兄
,(注8)以礼北斗。据载:“礼斗坛
在宫北崇山献。昔真君尝礼斗于此,得日月二君授以净明灵宝忠孝之道”。(注9)与飞仙度人经法一样疑是南宋净明道院托许真君之名而设。4、白玉蟾
琼州人,罗浮山道士,自戊寅(1218)起,过西山,居虬岭间的白仙岭,离逍遥山宫西十余里,作《王隆宫会仙阁记》以“郡江龙沙生塞验之,适际其逢”。曾在玉隆宫主持国典,为国升座,订正一科仪,撰《旌阻许真君传》。收入其《修真十书·玉隆集》中,为清代净明道家尊为法师。[元]1、刘玉
其先家居鄱阳,迁南康建昌,再迁新建忠孝乡,居西山中,少读儒书。他对许真君在西山山地修道及历代道家在山区宏道的古迹十分熟稔,继何真公复新净明道教。(注10)(1)、重订真君出生——刘玉认定许真君为太阳帝君化生,乃日中金乌流精降于洪井,有乌晶。其地名乌晶源,乃日月二君属记。乌晶在洪崖,后名乌井。对南宋许母夜梦金凤衔珠怀孕的说法,作了修正。(2)、真君设坛乌晶源——乌晶源,即紫清宫所在黄堂山,乃许真君修真之所,魏道人故居,张氲旧隐,刘玉与黄元吉等弟子于紫清宫拍洪楼共睹乌晶,黑润沈重,受而藏之。(3)、真君两次下凡其家——刘玉栖居西山忠孝乡,位于鸾岗,鹤岭之间,许真君二次下凡。第一次于元贞二年十二月夜间授以《玉真灵宝坛记》。第二次于元贞年(丁亥)正月甲子朔旦授至道中黄大道、八极真诠,嘱以“八百弟子、汝为首英’。刘玉栖居之地,后人建有玉真观,内有玉真坛。(4)、胡、张、郭、邓接对——刘玉经常与弟子群仙接对,而张、胡、郭、邓为密。胡君指胡慧超,曾告以龙沙已生,当出八百弟子,汝为之师,寻西山黄堂山乌晶原建玉真坛,授以净明大道,亦告以真君降临之期。郭君指郭璞,曾在洪崖作游仙诗“左拍洪崖肩“之句。故紫清宫有拍洪楼建筑,教以经山纬水之术、引游水府,为作《净明法说》。张君即张氲,其旧隐地紫清宫,即昔日许真君修真之所,教以掷扇游水之术。邓君数来谈《易》疑即东汉邓禹,曾扶持刘秀登基,在靖安有孚泽庙,祀邓禹,他以“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见《周易象说》、《周易衍义》。西山有紫阳宫,即其修炼处(注)(5)、至大戊申(1308)投乌晶于洪井,授嗣法弟子黄元吉,为三代嗣师。往紫清宫翠岩寺告别,卒葬招贤。黄元吉《净明忠孝全书》北京崇真宫道场,以发明其师(刘玉)说为己事,传法徐慧。徐慧又于长春宫参蓝真人得全真无为之旨。全真龙门派祖师丘处机著《大丹直指》以施肩吾《西山群仙会真记》为旨归,以西山“十二真人为王祖师”以表明其丹法来自西山,为现在年青一代所不理解。2、朱思本
字本初号贞一,祖父仕宋,居西山,七岁拜张留孙为师,学道于龙虎山。至元间,留孙为玄权大宗师,召至京师协理道教,至治二年(1322 )调玉隆宫主持,重建西山万寿宫,曾到西山访道,清理土地。留下碑文资料。(注11)张逍遥
张逍遥河南杞县人,明思宗崇祯五年,慕净明之旨,由湖北黄陂至西山洪洞畔小亭、紫清宫道士告以虎洞之状,于是引师至洞,斥退三虎,隐居二十九年,精修净明,从者甚多,至清顺治辛丑(1661)兀然而逝。(注12)【明】朱权
朱权为朱元璋第十五子,初封宁夏,每思仙慕道,闻龙沙有谶,师出豫章,遂至豫章天宝洞,结茅为室,选石为床,有一老人授以净明忠孝之道,明成祖朱棣即于豫章袭封为涵虚真人,日与张丰、周颠仙咏歌酬唱,著有《洞天祀典》,《太清玉册》、《神隐净明奥论》。朱权死于正统十年,临终之前,高声长叹:“乌晶之约、俟之久矣。”与刘玉持论一致,所谓老人疑即许逊化身。西山猴岭有宁王墓葬。(13) 【清】1、孔常桂
全真道士号玄微,山东曲阜人,孔子七十四代裔孙,弃家云游,闻江右西山神仙窟宅,遂曳杖来游,尤爱天宝洞,终日兀坐松下,静悟天机,一旦慨然有所悟,飘然羽化,从游者甚夥,有徐守诚、周德锋。(注14)2、徐守诚、周德锋
均南昌人,于天宝洞师事孔常桂后,与周德峰研究净明忠孝之道,并同结圜于青云浦,募化磐石定山桥。徐守诚为龙门派第八代法嗣,修玉隆万寿宫,于康熙十一年六十大辰,八月羽化。周德锋,(又号良月)与朱道朗订正净明宗教录,应邀在玉隆宫讲道,听众无不心服(注15)3、朱道朗
字良月,一字破云樵,号八大山人,宁王朱权后裔,(注16)明末清初避难于新建、奉新山林,与其兄弟在“西山洪崖山巅,筑室奉亲”,潜修至道。顺治后期,回南昌“施药于市而不著姓名,采药于山而鹿豕夜卫”。辛丑(1661)回家省亲,与马道常及周德锋、徐守诚修定山桥,结圜修道,建青云浦净明道院,复兴净明道教,与周德锋共同鉴定《太上灵宝净明忠孝录》。上述资料表明许真君飞升后,西山洪崖紫清宫、天宝洞、肖峰、鹤岗、鸾岗一带许真君多次下凡授道于历代西山道士。西山山区作为西山道教及其净明道教的传承所在,古迹遍存。倘若许真君创建西山道教可以比作西山的“牡丹”,而胡慧超以下的诸多高道弘扬西山道教者,则是“绿叶”,牡丹虽好,没有绿叶扶持,不可能国色天香,风光无限。西山山峦与逍遥山许真君故居(今西山万寿宫)互相配合,吸引着世世代代赣人瞻仰观光,端正民风士气。四
几点思考:1、
再识西山人们常说“有眼不识泰山,”其实又有多少人“有眼能识西山”?通常都以为峰峦迭起、林木茂密,飞瀑流泉、莺啼蝶舞,就是西山,殊不知这些只是短暂而肤浅的感觉暂留,转瞬即逝。人们需要的是有价值的文化支撑,心灵慰藉。没有相应的人文历史,那样的景区景点,等同一堆岩石草木而已,令人感觉平凡,索然寡味。西山是一座低山,海拔不过300米,最高也不过800多米,远不及庐山、华山、泰山雄伟峻奇,也不及阿尔卑斯、科罗拉多、尼亚加拉那样引人入胜,西山的可贵在于它负载丰富的许真君道教历史文化资源,与龙虎山、阁皂山、茅山一样,“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那里留下来许多许真君建坛立教、诛蟒斩蛟、采药炼丹、尊师重道,国事活动一系列文化遗迹可以回眸。许真君“廉政爱民、拯灾捍患、救国献身、忠孝垂训和生态思维”五朵金花,起到廉顽立懦、扶正祛邪的文化魅力,在这个急剧转型的当代社会,让那些沉醉于灯红酒绿、美女歌声中的达官富人和那些贪婪无耻、丧尽天良、拜金主义者感受一下许真君清正廉洁的浩然正气及其道德修养,“识迷途而知返,觉今是而昨非”、再沉伦即地狱,欲回头已百年身,比吃百剂苦口良药还有效。不要把西山仅看成一个仅仅自然风景优美的山峦,应该让它成为一座有着深厚民族道教文化底蕴、培养豫章一代又一代奋发有为青年的高尚展厅,让国内外人士看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崇高贵重。2、
人们总以为,在一个庙里,穿起道服,念经打蘸,传度弟子,就是净明道,其实并非如此;不少道教研究学者都是从道藏所留下的“三洞四辅”经籍中,寻找文献,总感到材料不足。对弘扬许真君的西山道教而言,确实还有很多路程要走。因为许真君道教几乎不立文字,不留经籍,也不留弟子,他以德化世人的口碑,以遍地留下的古迹传布教义。许真君言教身教大都在西山古迹中历历在目,闪闪发光,可以举一反三。许真君飞升后,一代又一代的高道大德,沿着许真君的足迹,得到他的传授启发,也留下不少芳迹。整个西山就是一部许真君创教和传教的“新约全书”、没有文字的秘藏宝笈。净明道士从中可以领悟宗师的传教宗旨,找到宏教道路。而研究净明道的专家学者可以从中搜索净明道的微言大义,发掘至道。它不是一座朦胧的神秘荒山,但要揭开这个面纱,需要花很大功夫。3、
再识南昌西山古名南昌山,表明他是南昌的组成部分,而现在南昌城市已经扩大到西山脚下,把它同湾里区衔接起来了,但眼下不少人只看到了市区一江八湖,见水忘山,感受不到山水城市的品味。人们只看到滕王阁,忘记王勃诗中“珠帘暮卷西山雨”。没有西山,哪来滕王阁的千古绝唱?没有西山万寿宫,那里能“得仙人之旧馆”?历来文人雅士都把西山作为南昌八景之一。张九龄《登城楼望西山作》“城楼枕南浦,晓日顾西山。宛宛鸾鹤处,高高烟雾间。丹井今犹在,洪崖久不还。金编莫我授,羽驾亦难攀。檐际千峰出,云中一鸟闲。纵观穷水国,游思遍人寰。勿复尘埃事,归来且闭关”。曾綮[西山诗]“城外青山爽气浮,重峦叠嶂拥南洲。四时秀色含云雾,万壁寒光逼斗牛。野树迥连空翠合,涧泉长绕画屏流。由来此地多仙境,那得飙车汗漫游?”这里写的西山,正是峰峦迭起、仙境渺渺的西山本山,其最高仙境不就是洪崖古仙开辟,许真君创建西山道教的洪崖山么?许真君既将南昌变成“铁柱锁蛟”的文化古城,又将西山建成道教名山,使豫章地区世世代代享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不是其它省区能够企及的。西山也有香城寺、翠岩寺、碧云寺、金仙寺诸多佛寺,但兴建晚,不是主流文化,只能作为陪襯,显示三教融合,锦上添花。倘若只见到南昌市内到处湖泊,不看城外西山,成不了“花园城市”;但只看西山峰峦,不知道许真君的西山道教,也等于“见山非山”。近百余年来,由于急剧的社会变动,西山所有的许真君文化古迹,已毁灭殆尽,面目全非,而年轻一代大都上是上世纪30-40年代出生,对传统民族文化“先天不足”,还难免文革后遗症,他们热衷于在南昌市内制造威尼斯水城、利玛窦广场、维多利亚台子,却对南昌固有的民族道教文化感到陌生,不敢问津。写这篇文章在于考察古迹,摭拾旧闻,还豫章西山道教的本来面目,帮助人们从民族草根文化中,寻找南昌可供构建人类和谐环境的有益思维,供道教研究和城市规划方家参考。[注释]1、雍正《江西通志》2、《宫志》卷13人物3、仝上4、仝上5、赵道一《历代真仙体道通鉴》6、许旌阳《灵剑子·道诫》7、《宋史·方伎》8、许旌阳释《太上灵宝净明飞仙度人经法》9、《宫志》卷8古迹10、《净明忠孝全书·西山隐士玉贞刘先生传》11、张启予《手抄碑文》12、《宫志》卷5仙传13仝上14、《宫志》卷13人物15、《宫志》卷13人物16、青云谱志
作者:章文焕,2006年2月于南昌科技大学(筹)万寿宫文化研究中心
点击展开全文
中国道教文化网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发送邮件到 bang@ 或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许真君诞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