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何不管形容世事变迁的成语而不忘初衷?

人不忘初衷为好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人不忘初衷为好是什么意思?
不要忘了初衷就是不要旦弗测煌爻号诧铜超扩忘了你最初做一件事情的那种冲动,激情和单纯的目的,在你要走偏了的时候提醒你,在你要放弃的时候激励你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师范生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老妇在儿子葬礼上认识了17岁少年,两人擦出火花。
当火车快将驶至之际,玩命伏到路轨上,惊险万分。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第1页 :基本信息
  书名:这世上没有毫无道理的横空出世
  作者:蓑依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10月
  内容简介
  只有成长,才会给我们安全感。
  当你还年轻,最艰难的时刻,永远是“当下”,
  觉得它难是因为你在上坡,
  只要你怀着希望,永不停歇,
  强大的意志就会在你的内心复活。
  你要相信:在你的身体里,
  一定有一颗种子,在焦灼地期盼着阳光。
  ――――――――――――――――――――――――――――――――
  *任何时候,调适好自己都是根本。先让自己值得爱,而不是飞蛾扑火般去乞求爱。 *当我们不再用外物捆绑自己,不再自我束缚时,才能获得不靠依赖而拥有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才更值得你去追求和珍惜。
  *每个拥有梦想的人都是带着内心地图的人,他们知道自己的前方在哪里,路要怎样去走,一路上会看到哪些风景。
  愿你在嘈杂的世界里拥有一意孤行的勇气。
  期待你的横空出世。
  作者简介
  蓑依,一个值得你认识的美好而有力量的姑娘。
  中文系本科、戏剧硕士,跑步上瘾者,嗜书如命者。
  2015年,被中国精英女性影响力论坛组委会授予“2015最具潜力女性”称号,与著名情感作家苏芩、洛杉矶前华裔副市长陈愉、门萨中国前主席、百万畅销书作家杨冰阳(ayawawa)和著名主持人、台湾“名嘴”曹启泰等同台领奖。
  作为90后文学领域女性领军代表作家,其人温暖亲切,气质清新;其文字却真诚、冷峻,常常一针见血地戳穿世人的伪装。
  其治愈系文章被各大媒体广泛转载,多次登上微博热文榜榜首,也是刷爆微信朋友圈的高赞好文章,并常见于人民日报、思想聚焦、清华南都、十点读书等微博微信大号。
  已著有300000量级畅销书《这世上的美好,唯你而已》。
  序1 她让你想起青春的味道
  序2 不争而为的新活法
  序3 透明的文字
  第一章:过灵魂有香气的生活
  二十几岁,开始对自己的外貌负责
  相比精致,我更愿意舒服
  亲爱的姑娘,你可知道你活得像一堵墙
  你想要一张什么样的脸
  过灵魂有香气的生活
  长是长大了,却没有好
  人生是有节奏的
  好的爱情,能让男人变柔软
  讨厌自己,是变得更好的开始
  只观望自己,不苛求闺蜜
  第二章:不捆绑,不束缚,活出自己的样子
  你觉得委屈,是因为你拥有的还不够多
  不走寻常路的人,越界的事儿干得最欢
  别让无关紧要的人打扰你的生活
  单纯地实现目标并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
  什么情况下,别人会敷衍地安慰你
  没有能力的人,谈不上活得屈辱
  动力不是被逼出来的,压力才是
  不要一直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你现在还遇不到努力了却做不成的事儿
  不捆绑,不束缚,活出自己的样子
  第三章:成长,才能带给我们安全感
  做好证明题的秘诀就是大量练习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成了没有梦想的人
  在不确定的世界中一步步地生活
  活在假象里的人,才会身心俱疲
  不要指望别人不伤害你,你只能不伤害自己
  纠结,是因为哪条路都差不多
  你只是听过很多道理,并未真正懂得
  当精力外散时,你有的只是浮躁
  一无是处的人,是没有资格做选择的
  成长,才能带给我们安全感
  第四章:用心地不同,才是特立独行
  是时候接受不想要的自己了
  过得起按部就班的生活也是一种能力
  保护私密,是内心休养生息的需要
  也许,你就适合过“一眼望到头”的生活
  用心地不同,才是特立独行
  人生没有所谓的“关键点”
  若痛苦都不能教给你什么
  不是谁都能体面地倔强着生活
  第五章:内心强大,才能放过自己
  再亲密的人也没有义务去懂你
  我接受对亲人的无能为力
  不要剥夺让爱人受苦的权利
  内心强大,才能放过自己
  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
  现在,是看不到未来的
  在你没有能力放下的时候,没有资格做选择
  “非此即彼”的思维是否在束缚你的人生
  凡事都是一种体验
  此刻最有空
  第六章:保持美好的频率,它会带给你惊喜
  有质量的生命整理术 是从“断舍离”到节制(一)
  有质量的生命整理术 是从“断舍离”到节制(二)
  保持美好的频率,它会带给你惊喜
  非计划人生
  别处无生活
  悲悯比宽容更重要
  “榜样”进阶之路
  愿你在嘈杂的世界里能够有“一意孤行”的勇气
  挺过那些无人问津的日子,终会看到一个牛哄哄的自己
  为什么大家聊天时,你闭口不言
  如果不是“标题党”,现在的你我会很不一样
  后记:写作,终于成了我生活方式的一种
  她让你想起青春的味道
  ――畅销书作家、媒体人李筱懿
  有人问我,写作和年龄有关系吗?
  我说,有啊,20多岁,我特别喜欢用浓烈的比喻、排比这类技巧性的东西,现在,一切叙述都是普普通通娓娓道来。谁没有见过生活的苍茫,说话何必那么用力呢?20多岁,爱用感叹号、省略号之类特殊的符号表达特殊的心情,现在,满篇文章几乎除了逗号,就是句号,好像一个中年人的脸,心里的情绪不再需要被夸张的表情演绎,翻江倒海的内心戏未必用咆哮的方式表达,一个微笑就足够了。
  20出头,观点鲜明,生怕别人看不见我,总是搜肠刮肚营造一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氛围。
  30多岁,温暖很多,不是因为怕得罪谁,而是过日子确实有很多不得已,哪个中年人没有几段灰头土脸的往事呢?宽容点吧。
  意外的是,我这种到了30岁才领悟出的道理,居然被一个20来岁的女孩参透,她的文章里有着超越年龄的思索和平静;难得的是,这个20来岁的女孩,文字里还透着年轻人特有的新鲜劲儿,像一个脆生生的苹果,颜值和口感既好且高,让人不喜欢都难。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知道这个女孩名叫蓑依。
  那天我正在和我亲爱的编辑、悦读纪的资深出版人杨琴聊天,聊起当时微信里的热门文章,我说:“最近有个叫蓑依的作者,好几篇稿子都挺火,《不是谁都能体面地倔强着生活》《迷茫就是才华配不上梦想》《拒绝捆绑,不管是爱情还是友情,活出自己的样子》,角度、观点和文字都好,还有股年轻的鲜嫩。”
  杨琴笑起来:“你真不知道她也是我们的作者?”
  我突然有种见到娘家小妹的烟火气脂粉气热络气交加的开心,立刻说:“太好了,快介绍给我们公号,我们‘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公号’邀请她做特约撰稿人。”
  也是那天,我得知这个90后姑娘,大学没毕业就出版了《这世上的美好,唯你而已》,并且热卖,还在第二届中国精英女性影响力论坛获得“2015最具潜力女性”的殊荣。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蓑依这个姑娘,真是够早的,早得杨琴忍不住夸奖:“我们给她出的这本书就当是她的毕业礼物,她自食其力挣了大学学费。”
  一毕业就能找准未来的方向,是多少姑娘梦寐以求的愿望,更何况,这方向又是她喜爱、擅长以及自立的基础。
  蓑依的新书《这世上没有毫无道理的横空出世》延续了第一本书朝气蓬勃的正能量,在写作过程中我们时常探讨,她说:“筱懿姐,我特别喜欢你那本《灵魂有香气的女子》,我想把新书其中一个章节就用这个标题命名,写写什么是90后女孩心目中‘灵魂有香气’的生活。”
  我觉得这个想法特别棒,我是70、80交界处的女性,我很想了解其他年龄段的女性如何看待同一个概念,于是,我读到了一些这样的语句:
  “让人感觉舒服的人一定是爱自己的。不管是有独立的事业,还是有独立的精神世界,总之,得有一个自己的生长系统,别人进不来,再亲密的人也不行。”
  “我们之所以要过灵魂有香气的生活,是因为大多数人在过的都是灵魂有沼气的生活。”
  “任何时候,调适好自己都是根本。先让自己值得爱,而不是飞蛾扑火般去乞求爱。”
  “节奏是我们长期生活所维持下来的生命惯性。一天天、一年年过来,成就了现在的你,成就了你的生活习惯、你的思维习惯、你的三观。生活中,我们所做出的大多数的选择都是和这一生命指标联系在一起的。”
  我很惊讶,她是用自己的语言把我们这个年龄段女性的心理感触表达了出来。
  从前,我总觉得畅销书就像流行歌曲,是一个时间段的趋势,不能成为永远的经典,而实际上,无数相同的道理被以不同的方式演绎,最终成为不同时代各自的经典,其中的演变,就是女性群体的成长。
  很感谢蓑依为我们解读了90后姑娘对于成长、爱情、友情、亲情的理解,在这本书里,她让我想起了青春的味道,想起那段有一点傲娇,有一点自矜,有一点羞涩,却大步流星向前走的岁月。
  别停步,蓑依。
  筱懿姐
  第2页 :序言
  不争而为的新活法――行动派社群发起人琦琦
  蓑依是我一直很欣赏的姑娘,看完文章后,更是有很多的敬佩。这个小姑娘是90后,看起来涉世未深但很善于思考,很多时候她静静地和自己相处在一起,成为世间的观察者,反而对事物的认知有更清醒的看法,胜过很多工作多年或是已经年过三十的人。
  这让我想到常居深山的隐士,可能没有来到世间参与纷纷扰扰,但世间人总能从他那儿得到智慧,解开困惑,是因为参与的人太多,而思考和观察的人太少。很庆幸,蓑依就是这样一位妹妹,有自己的节奏,有自己的角度,看得深,还愿意分享出来。
  特别好。
  我现在仿佛就能看到这本书未来在微博微信上的广泛转载,每次蓑依的文章都能出现在各种不同的新媒体上,但很少能署她的名(希望以后新媒体转载时能注明是她的文章,这是尊重),尽管如此,蓑依也是一笑而过,看到各种强大的转载数字后,她想到的总是,又能帮助很多人开启一些新的思考了。这就是她,平日里很简单,简单到朴实的一个人,单纯,善良,保持着对人对事的感恩之心,保持着对世界的不盲从和对自己价值观的坚持。我总是希望这样的女孩越多越好,越是浮躁的社会,越需要愿意分享、愿意思考的好女孩。
  今年的中国精英女性影响力论坛上,蓑依获得了年度最具潜力女性奖,她也是全国唯一获奖的90后女性,和上市公司的优秀女企业家一起站在台上的时候,很多人很惊讶于她那么小就可以获得这样的认可,但我知道,她值得。
  这个社会上有一些人,拼命地努力,争取,竞争,把自己和别人搞得很累,最终也能达成目标获得认可。但还有一类人,静静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在她们的概念里,没有竞争,可以百花齐放,无论当下是什么状态,都选择付出和感恩,看得到远方,也总是能做好当下。于是这样的人,也可以达成目标获得认可,但不需要很累,因为这样丰盛的内心状态,就会吸引来想要的一切。蓑依就是这样的女孩,我把这叫做高维的活法。
  所以我很希望蓑依的书大卖,很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她,看到她,也就看到了另一种生命状态和活法。
  我自己也在蓑依的文字里获益良多,有这样的行动派榜样是我的骄傲。
  祝福这位美好的姑娘,因为你分享的心,让我觉得世界更好了。
  透明的文字
  ――畅销书作家 陈亚豪
  我常称呼蓑依为妹妹,微信上开口就是妹妹长妹妹短,充满了疼爱的味道。然而这个称呼的起源说起来有些滑稽,大概两年前我就开始在网上阅读蓑依的文章,一向内敛的我只是在世界的另一端坚持默默做她的读者,从未私信勾搭。而她字里行间的深度和独特的生活感悟,让我坚信,她一定是个大姐姐。
  青年才俊,少年英雄,这类的词只能用来形容我,那些和我才华不相上下的人,一定都比我老。
  可残酷的是,当我和蓑依因为一次合作正式相识时,当我在屏幕一端,奋力而坚定地敲下“蓑依姐姐你好”时,并将这个称呼沿用了将近两周后,才恍然得知,原来她是个比我更青年才俊的小妹妹。我一时间红透了脸,为跳过尴尬,立马转口叫起了妹妹。
  在写下这篇序之前,有过三五个青年作家邀我为新书作序,我都一一婉言谢绝了,一是我觉得大家年龄相仿,我来作序未免有些自以为是;二是我只给真正欣赏的人走心又走肾。
  文字就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一片湖水,波涛汹涌时,泛起涟漪时,水平如镜时,它都在折射这个人的内心世界,而湖面上的倒影一定是这个人最真实的其中一面。
  我内心的湖水曾经是波涛汹涌的,后来偶尔泛起涟漪,到如今是基本死寂的。想要再激起浪花,需要经常往湖中央扔块碎石,甚至有时要自己跳入其中。
  大多数的我们,过了策马红尘的青春年纪,都会逐渐对生活不痛不痒,对未来随遇而安,对这个世界的温柔与冷酷逆来顺受。
  我最羡慕并由衷钦佩的一种人,就是内心永远在翻滚,在汹涌,涛声滚滚,无休无止。
  而蓑依,大概就是这样的人吧(也许这样的形容她并不完全接受,但没办法,谁让我来写这个序呢)。
  是的,她一定是。
  她的文字始终在坚定地向读者传递着光和热。十六岁时写出这样的感悟是阳光少年,可是五年、八年后依然坚定这些信念的人,他们一定是照亮世界一角的小太阳。
  善良、勇气、温暖、梦想,这些都是老掉牙的东西,可正是这些东西始终在照亮着整个世界。
  有坚信它们的人存在于身边是一种幸福,有这样的人用文字将它们传递给世人,是给世界吃了一颗糖。
  你知道吗,长大后、经历一些事情之后,难的不是不忘初衷,而是永远相信初衷。
  很多时候,是蓑依在给予我相信初衷的力量。
  我曾以为那些总是相信梦想相信感情的人,大多是没有经历过跌倒、挫折,从小生活在一个没有风雨的避风港里。他们不明白这个世界的残酷,没看过光怪陆离的险恶。可是后来我遇到了一些人,从小经历着常人不曾承受过的苦难,可他们依然在脸庞上挂着最明亮的笑容。
  我忽然明白,一个温暖的人不一定是生活在温暖的环境里,一个善良的人也不一定要成长在善良的世界里,一个对未来充满希望,浑身正能量的人也许从小就被负能量包围着。可是倘若心中有光,自会照亮前方的路。
  选择怎样的生活,成为怎样的人,与世界无关,与旁人无关,只与自己有关。
  谢谢看到这篇序的你,同时为你感到开心。选择拿起并开始阅读这本书,是一个聪慧的选择。
  至于为什么,你读完这本书便知道啦。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总会在你满心欢喜时突然毫无防备地给你伤心和失望,可又会在你难过灰心想要放弃时给你开心感动和坚持下去的理由,你会有很多失望,却也会看到更多希望,无论怎样,痛过恼过恨过哭过之后,你还是要选择继续,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是你与这个世界对抗的唯一途径。
  请相信梦想,相信美好,相信感情,相信善良的存在。要开朗,要勇敢,要坚韧,要温暖地活着。
  就像蓑依妹妹一样。
  陈亚豪
  2015年 7月29日
  写于香港
  第3页 :二十几岁,开始对自己的外貌负责
  第一章:过灵魂有香气的生活二十几岁,开始对自己的外貌负责
  相比精致,我更愿意舒服
  亲爱的姑娘,你可知道你活得像一堵墙
  你想要一张什么样的脸
  过灵魂有香气的生活
  长是长大了,却没有好
  人生是有节奏的
  好的爱情,能让男人变柔软
  讨厌自己,是变得更好的开始
  只观望自己,不苛求闺蜜
  二十几岁,开始对自己的外貌负责
  二十多年里,无论是上学时还是工作之后,我都在往内看,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深度、感情丰富的人,而从来没有向外看,不是没时间,而是根本没有外观的意识,虽然每天洗脸穿衣,但并没有从心底认同它的存在。
  2013年10月份,我去厦门玩,第一站便去了好友琦琦的公司。她有事儿在身,随手扔给我一张美发卡,说:“晚上不陪你了,你自己去做一下头发,放松一下,明天美美地玩。”我低头一看,就再没有说话,因为上面写着999元M次。
  我激动不已地早早来到指定的地点,想赶紧体验奢侈的滋味,没想到却被服务员带到了一间会议室,一个西装革履、高大帅气的男人坐在那里,看我进来,他起身招呼,带我进来的服务员拿着笔和本子也过来坐下,幸好灯光柔和,他们面带可亲的笑容,否则,真让我觉得像间审讯室。
  男人微笑着说道:“是这样,按照我们店里的程序,我们要先给您开一个小会,彼此交流一下,您说一下您对发型的期待,我们根据您的要求,从专业的角度给出一些建议,做一些调整,接下来,我们才进入美发阶段。”
  我微笑着点头,暗自思忖:他们可真专业呢,贵得有理!
  他说:“我问你答好了。第一个问题:你希望发型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气质?”
  我说:“哦,我对自己没有定位,你们觉得我适合什么样的就做什么样好了。”
  他尴尬地一笑,接着说:“你觉得自己适合长头发还是短头发?”
  “我大学之前都是短头发,大学之后一直留长发,我也不知道哪一种好看,觉得都差不多,你们决定好了。”
  “那你平时都是怎样保养头发的?”
  “就是用洗发露洗完,再用一下护发素,然后吹干就好了呀。”
  “你对头发有没有比较困惑的问题?”
  “没有吧。如果你们觉得有什么问题,告诉我就行了。”
  …………
  男人和服务员相视一笑,我看出了他们眼中的意思,觉得是我不配合,但其实并不是这样。我真希望有个地洞钻进去,一个二十几岁的女孩子,竟然对自己的头发一无所知,好像它是上天随便安放的一个器官一样,有没有无所谓。我竭力地维持着倔强,不让自己看起来太寒酸。沉默一分钟后,男人说:“许小姐,我们对对发型没有特殊要求的顾客,会按照我们的想法来剪,你同意吗?”
  我用力地点头说:“嗯,嗯,我相信你们的专业水平。”
  在单间里,三个人一步步地对我的发型进行改造,两个多小时之后,我拍了定型的照片给朋友,她们不约而同、咬牙切齿地说:“你的前二十多年,头发白长了!”
  几天后,我陪朋友去见她的好友――色彩搭配师依霖。朋友是去咨询衣服色彩搭配的问题,依霖姐看我站在一边等,随口说:“我也给你做一下测试吧,看看你的穿衣风格是否适合你。”
  我一听这话,马上想到了在美发店的情况,想赶紧拒绝,但内心突然间又响起了另一种声音:去试试吧,就算尴尬,也比白痴强吧。就这样,我战战兢兢地坐到了依霖姐的对面。
  她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和美发师问的差不多:“你对自己的穿着有什么期待?”
  我依然尴尬一笑说:“舒服就好,喜欢什么就穿什么。”
  “那你喜欢哪种颜色?”
  “黑白吧,最百搭了。”
  “那你觉得自己适合黑白吗?”
  我坚定地说:“黑白这两种色系应该适合所有人吧。”
  依霖姐一直温柔地点头,我觉得自己也许回答得还不错,兴致一高,我说:“我让你看一下我手机里的图片吧,我拍了很多穿着自己喜欢的衣服的照片。”
  她也高兴地说再好不过了。三十多张看完,她诡异地一笑:“我知道你的情况了,你的穿衣风格就是没风格。”
  然后,她把我带到有自然光的阳台上,用一块块布料在我身上做比较,来来回回,反反复复。其间,她会问我喜欢这个颜色吗,我说讨厌死了;问我这种花纹怎么样,我说这种适合中年大妈穿吧。等所有的都试过了,她笑得浑身颤抖,对我说:“你讨厌的那些颜色和花纹恰恰都是最适合你的肤色和气质的。”我石化在那里,又有了二十几年白活的感觉。当我陷在这种痛苦里无法自拔时,隐约看到她拿着尺子在我身上量来量去,嘴里念叨着听不清的数字,几分钟之后,她指着我的高领衬衫说:“你的脖子相对来说短一厘米,以后尽量别穿高领的衣服。你的身体数据和数据分析我会让助理发给你,你回去好好看一下。”
  终于要离开了,她把我送到门口,又给了我“两刀”:“现在是秋季,你的肤色最适合这个季节了,你要打扮得非常美才可以喔。还有,回去把你那些衣服扔掉,宁愿只有几件适合自己的,也不要一堆不适合自己的。”
  我心里流着泪听完这些,觉得自己立马就能解脱了,没想到,我等电梯时,她追上来说:“看,你的衣服这里还有线头,以后出门前一定要剪掉。”
  我恨不得喊她一声“亲姐姐”。
  那一次的厦门之行成为我生命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每次坐飞机我都会睡觉,但那一次竟一点瞌睡都没有,脑中一直在反复思考这两件事情带给我的启发,我早已过了遇到尴尬的事情一笑了之或者置之不理的年纪,开始深挖事情背后的价值。
  我是一个过于关注内心的人,这话听起来自夸且矫情,但这是我能够给自己的唯一的诠释。很多人说我早熟,不是因为我经历过多少大风大浪,而是我专注于内省。二十多年里,无论是上学时还是工作之后,我都在往内看,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深度、感情丰富的人,而从来没有向外看,不是没时间,而是根本没有外观的意识,虽然每天洗脸穿衣,但并没有从心底认同它的存在。身体只是我的工具,我只会使用它,却未曾想过认识它,我对自己的身体和外表几乎一无所知,而厦门之行后,我决定重新审视自己。
  后来,我注意到10岁左右的小姑娘就在网上开视频教别人化妆,也有五六岁的小男孩在淘宝店做童装模特,连店家都夸赞他的审美眼光,这种从小对外表美的鼓励,让我意识到自我改造一事的紧迫性。中国人常常认为,一个特别会打扮的女人是肤浅的,但我觉得,外表美真的可以成为一种力量。
  有好多女孩儿给我写信倾诉关于外表给她们带来的烦恼,有个姑娘甚至直接问:“你认为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吗?”
  我认为,这要看怎么理解“脸”这个概念。美女不是天生的,就算是一个天生丽质的人,如果不知道自己怎样看起来最美,不花费力气学习寻找适合自身美的装扮,也未必会让人觉得她的形象很好。倘若外表问题已经成为你自卑的缘由,成了你内心尴尬的来源,那么,多花费些时间和精力在外表上是必需的。
  有人说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审美的社会,具体到个人,把自己打造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便是自我培养审美的开始。有多少人面对这五光十色的世界,即便睁着眼睛,也看不到美好和色彩呢?
  如果有条件,当然是越早开始探索自我之美越好,但我想,对大多数女孩子而言,到了二十几岁才开始独立,有了不依赖父母自己赚钱的机会和能力,这时才适合拿一部分钱出来投资,不仅仅是精神层面上,也要投资在自己的身体上:控制体重,知道自己适合穿什么色彩和款式的衣服,即便生病也不将就,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这和这个时代是否看脸无关,而是为自己的惊喜和满足而活。
  丰富而强大的内心,加上自信而有力量的外表,一定会让你有更多的能量去探索生命,享受生活。
  第4页 :相比精致,我更愿意舒服
  相比精致,我更愿意舒服
  让人感觉舒服的人一定是爱自己的。不管是有独立的事业,还是有独立的精神世界,总之,得有一个自己的生长系统,别人进不来,再亲密的人也不行。
  有天,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孩儿突然问我:“如何成为一个精致的女人?”我在她的眼睛里看到了对建议的热切渴望,但我最终没能给她答案,因为,我从不觉得成为一个精致的女人应该是女生的目标。她很惊讶,反问道:“女人不要精致,难道要粗糙不成?”
  我笑说:“等什么时候你的判断里面不再只有‘精致’和‘粗糙’这对立的两方时,再来考虑这个问题吧。”
  粗糙和精致之外还有什么呢?我觉得是舒服。很多人说“舒服”是过渡,“精致”才是女人的巅峰,于我而言,精致远不如舒服重要。
  精致未必能让自己得到踏实的快乐,也未必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和接纳,舒服才是既满足自己,也能给他人带来愉悦的双赢之选。精致虽然美好,但是更像虚无缥缈的存在,舒服却可以通过努力,让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我想,我们只要活得足够舒适,就算是活得漂亮了。
  这么多年,我亲眼见过很多同时代的优秀女生,也通过书籍、网络了解到许多和我们不同时代的可以称之为伟大的女性,其中,让我觉得精致的有很多,对衣服材质的考究,对食物烹制的热情,对自我管理的严苛等,无一不彰显着她们生活的质感.可这背后,往往是以家族几代人努力打下的物质基础为依托的,所谓的“三代出贵族”就是这个意思,和真正的文艺女青年一样,都是用钱砸出来的。也有些女生为了表现自己的精致,一天做一次美甲,每天拿不同的包去搭配各式各样的衣服,可举手投足间的俗气早就把她们出卖了。
  精致是有门槛的,进去之后,怎么做都让人觉得优雅、赏心悦目,而进去之前,花再多工夫,自己或许觉得还好,但他人早就看不下去了。所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女生特别装,特别作,背后很可能是虚荣的精致欲在作祟。
  做个活得舒服的女生,这个要求看起来不高,但其实要比精致更难。如果有足够好的前期铺垫,精致之路还算是好走的,可舒服,就得实打实地自己筑建,这种特质别人帮不了,即便父母都是让人舒服的人,女儿也可能让人嫌弃得不行。这也从另一个方面给了我们一个公平的开始。
  从我切身的体验来说,让人感觉舒服的人更容易让人喜欢,甚至让人羡慕。让人感觉舒服是不容易的,前提是这个人自己得活得舒服。我第一次见小象姐姐时,对她的印象并不好,虽然她彬彬有礼,待人有度,说话也合乎分寸,但就是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让人不想接近。后来从朋友那里得知,那段时间她刚刚离婚,虽然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但内心的郁结还没有散开,又不爱向别人倾诉,所以一直在自我控制,自我压抑,我感受到的那种说不出来的东西就是疲惫,连我都觉得被压着,所以不想和她靠得更近。
  四五年之后再见时,她已经再度结婚,依旧是那么优雅有度,不过这一次,有她在的地方,都是充满了快乐幸福的空气,她的笑容是能感染人的。这几年的时光,我不知道她是怎么度过的,但可以确信,她不再和自己对抗,也没有在用蛮劲儿压制自己,心境越来越开阔,让人觉得她拥有一个温暖的怀抱。
  让人感觉舒服的人一定是爱自己的。不管是有独立的事业,还是有独立的精神世界,总之,得有一个自己的生长系统,别人进不来,再亲密的人也不行。在这个系统里,自己解决问题,自我滋养,自我对话,把身心都调试妥帖,再去面对外部的世界。自己都活得很拧巴的人,没有人会想靠近,也没有人会想和一个被消极情绪包围的人做朋友,人人都想轻松地与人交往。
  要想带给人舒服的感觉,也不单单是自己活得舒服就可以了,还要心怀别人。不是处处逢迎,也不是刻意培养这样的习惯,而是真正把对方放在心里,像照顾自己一样照顾他人的情绪。生活中,我们经常是以自我为中心,觉得别人都是陪衬,即便是交谈时,也倾向于做个倾诉者,而不是倾听者,只有把对方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才会让对方觉得舒服,这比给对方多少奖赏都有效。
  我身边不乏觉得自己很舒服的女生,但真正被别人评价为让人舒服的女生很少,因为她们会和人群拉开距离,不想因为打扰别人的生活而增添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每次聚会都小心地把自己裹成一团,省得碰到别人,也有人觉得那些无聊的抱怨和无休止的空虚太低级了,自己这么优秀,坚决要和这些人划清界限,总之,不想掺和到别人的事情中。
  其实,不想掺和的背后都是没有把人放在眼里,更不要说放在心上了。那些事情看起来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但本质上还是自己活得不够敞亮,不是真正的舒服。不贬低人,不抬高人,把对方放在一个合情合理的位置上,尊重别人,才能打开自己。人群不是用来逃避的,而是用来看见自己的,人与人之间只有交换能量,才能让自身的内外得到平衡。
  有次在饭局上遇到一位模特,素颜,棉布裙装,脚上穿了一双很普通的布鞋,如果别人不介绍,我都以为她只是大学生,因为在座的除了我这个“打酱油”的以外,都算是各个行业的精英。我充满疑惑地小声问她:“虽然只是个饭局,但毕竟也是一个互相认识、互享资源的平台,你把自己打扮成这样,别人会怎么看呢?”
  她说:“没有办法啊,我生活中就是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女生。只有在舞台上,灯光亮起时,我才会进入角色,才能接受那些不是自己风格的、精致得要命的衣服穿在自己身上,其他时间,我做不来。与其让别人短暂地记住,我更愿意长久地和人做朋友。因此,我不能只去展示我的穿着,我得给别人看到真实的我的机会啊。”
  现在经常能在各大媒体上看到她的相关报道,我想也许和她这种让自己舒服,也把别人放在心上的态度密切相关,毕竟没有人不愿意帮助一个温暖而真实的人。
  舒服是一个尺度,当内外都调试得让自己感觉很棒的时候,人的力量便会得到更大的激发,举止、谈吐、穿着都不再是单一的板块,而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不用刻意去调节,这个尺度会帮你丈量,把你塑造成最好的自己。
  第5页 : 亲爱的姑娘,你可知道你活得像一堵墙
  亲爱的姑娘,你可知道你活得像一堵墙拥有欢笑和泪水的表情最生动,也最让人想要靠近,因为它是无害的,是柔软的,是有温度的。
  套子小姐是到现在为止,我最无法忍受的一个人。每当想起她,我都会下意识地头疼,和她相处的每一天都很累,都需要拿起刺刀,准备应战,她的盔甲太贴身,太厚,必须用尽全部力气才能刺出一个口子,她简直是个没有肉体的人。
  工作的原因不得已每日和她都有交集,当被领导批评时,我们都会聚在一起抱怨几句解解气,但她不,她总是在迈出领导办公室的最后一刻说:“总监,我下班之前会交一份检讨的。”把领导也弄得不知所措。奇怪的是,每次她确实可以准点写完近两千字的检讨。
  中午同部门的人一起吃饭,大家互通彼此得到的八卦消息来缓解上班高度紧张的神经,她却从来没有讲过某个人的不好,每当人们问她对某件事和某个人的评价,她都只有两个回答:“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哦,我不清楚呢。”
  同事之间难免会出现说错话的情况,大家呵呵一笑,道个歉也就过去了,而她说的每一句话,你都能感觉到是她掂量来掂量去才说出口的,很突兀,像话剧演员的台词,没有瑕疵,倘若这样还说了不该说的话,她一定会非常谦卑且唯唯诺诺地“祈求”别人的原谅,会让对方一瞬间觉得那句话的分量真重!
  活得密不透风的人,必定有随处可见的瑕疵。终于有一天,她这种伪饰出来的严谨在我这里露了一次马脚。某一天开会,她说想用我的手机给人发条短信,因为她的手机没电了,我自然而然地借给了她,她对我这种随手一帮的行为展现出一种感恩戴德的神情,使我不得不发出“至于吗”的感慨。
  开会继续,我的视线无意识地转移到了其他地方,过了几分钟,意识到她还没有还我手机,我就想看她用完了没有,就这一眼,我清楚地看到她正在看我的短信。恼羞成怒的我立马问:“用完了手机为什么不还?看别人的消息有意思吗?”
  她一头雾水似的说:“你在说什么呢?我一直在发短信呢。”
  我一看她斩钉截铁脸都不红的样子,就咽下这口气,置之不理了。没想到,事情还没完,等到晚上,她转给我十块钱,说:“上午用了你的手机费,很不好意思,希望你收下。”
  套子小姐,你太周全了,不是对别人,而是对你自己。想把自己的分分寸寸都驾驭得完美无缺,想所有人提起你时都会说你好,这种想法够天真,也够愚蠢,你把自己套在一个壳子里,把自己活成一堵墙,没有人会喜欢接近这样冰冷坚硬的东西,它在伤及他人的时候,最有可能先伤到的是你自己。
  难道不是吗?为人处世上养成的惯性,自然而然表现在了她的亲密关系中,没有听她说起过和谁是好朋友,也极少回家,一年最多也就一次,偶尔听到她在办公室给家里打电话,不知道具体情况的人只怕会以为是在回答客户的问题呢。她谈过三四个男朋友,最后都以分手告终,原因不得而知,而她还继续兴高采烈地奔赴在相亲的路上。看她那相亲标准,好工作、好收入远远胜于对方是个好人,于是,有一次,同事在某咖啡馆看到她约会了一个在某社交软件上也骚扰过这位同事的所谓“高富帅”男人。
  这么多年谨小慎微,处处处心积虑,她是否还有自知的能力?有时我会和朋友聊起这个问题,有的说:“有的,就是因为很自知,才会包装自己。”也有人说:“二十几年了,也许这种性格已经成为她下意识的一部分了。”可是,不管她是否自知,这样的行为就是在伤害自己。佛家讲究“见性”,抛开禅修的层面,这一点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极大的帮助。
  相由心生。一个人秉持何种心念,就会呈现出什么样的姿态。拥有欢笑和泪水的表情最生动,也最让人想要靠近,因为它是无害的,是柔软的,是有温度的。没有人愿意跟整天戴着面具的人交流和生活,这种面具化不尊重人。
  也许她有自己的苦衷,在这方面受过伤,可即便如此,年轻的我们在面对伤口时,也应该让它痊愈,然后朝气蓬勃地继续上路,而不是把它狠狠地刻在心上,让做的每一件事都带有这种烙印。
  我见过很多拥有坚硬表情的女生,即便是在夏天遇到,也会让人感觉如寒风吹过,甚至会让人不寒而栗。二十几岁的时候,哪有什么深仇大恨值得我们剥掉脾性,抵制天真,变得世故和圆滑呢?我总是想,也许这世上最受欢迎的,并不是完美,而是瑕疵。
  所有的讨好都是消耗。读书时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人是这样的,如果发乎内心,那么就是滋养,反之就是虚耗。”我非常赞同。承认自己的残缺,展现自己的真实就是在建立自己,在伪饰上花费太多力气,看起来是在树立自己,其实是在瓦解自己。
  硬硬的女孩就像一堵墙,任何人在她面前都会有窒息感,而女人本来是水做的,不管你如何强大,经历如何丰富,都应该让自己的内心柔柔润润的。包裹得太严密,再有营养的能量也进不去,让自己松散起来,让泪水和欢笑都渗透进来,才能活出样子。
  你想要一张什么样的脸
  中国人经常说“相由心生”,在我的理解里,这个“相”不只是指五官是否标准,是否端正,更重要的是表情是否舒展,是否轻松,是否安然,这种面部呈现出的状态是骗不了人的。
  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我大学时期唯一讨厌过的一位男生,说来也好笑,我与他只见过一面。那天下大雨,我一手拿着雨伞,一手拿着顺路取的快递盒子去图书馆找一本书。刚刚走进门,一个声音就叫住了我:“同学,你把门给我关上!”
  我心中骤然升起怒气,这种命令式的口吻太没礼貌了吧!但我还是看了一眼玻璃门,我知道自己有随手带门的习惯,这一次也的确带上了。我深呼吸之后,看着他的眼睛,不理解地说:“同学,我把门带上了啊。”我无法看到自己当时的表情,只是确定当时是真不明白为什么带上门了还需要再关一次,并无其他想法。
  他对我的回应却是:“你怎么那么J啊?我让你关门你就关啊!我冷!”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的眼睛一直盯着他的脸。那是一张多么恐怖的脸啊,青筋暴起,眉头紧皱,仿佛跟全世界都有仇,恨不得把眼前的一切撕碎,真是吓了我一大跳,我当时在脑中找出的与他那副面孔匹配的场景,是韩国电影里面杀人犯在杀人之前的样子。我呆立在那里,不知所措,因为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也许他觉得我还在J,于是气愤地走到门口,一把把门拉了过来,巨大的声音震得整个回廊都响。也就是在那一秒,我明白了他让我关门的真正含义――把门完全拉紧,不能留一点点哪怕是人眼都看不到的缝隙。
  那一整天,我的脑海中都是那张充满仇恨的脸,让我觉得万分心凉。我确定那张脸并不是因为我的“不配合”而瞬间产生的,那张脸是有纹理的,是逐渐长成的,因为它所呈现出的厌恶感和仇视感是那么自然而然,如同原本就长在那里。然而,他是个二十几岁的男孩子啊,就算不是朝气蓬勃、帅气俊朗,也应该是眼神有光、声调温柔,我甚至觉得对女生充满温柔都是应该的,毕竟这只是一件小事呀,可他真是一个戾气很重的人。之后,我和朋友开玩笑说:“也许,他将来会制造家庭暴力也说不定呢。”不是拿人家寻开心,而是一个活得特别执拗、特别紧张、不会放松的人,看上去全身都是硬硬的,连同面部表情都给人一种暴力的感觉,不管这种暴力是用语言还是用身体来执行。
  后来,我就养成了在和一个陌生人交往时,先观察他面部表情的习惯。中国人经常说“相由心生”,在我的理解里,这个“相”不只是指五官是否标准,是否端正,更重要的是表情是否舒展,是否轻松,是否安然,这种面部呈现出的状态是骗不了人的。
  有段时间我非常浮躁,两个月里基本上没有完整地看过一本书,大部分时间就是无所事事地刷手机,明明刷不出什么有趣的东西,却还是一遍遍地甚至厌烦地去刷。直到有一天,一位我非常尊敬的前辈要来我所在的城市出差,我想和他见一面,正准备认真打扮一番时,才发现脸上的松懈、倦容和浮躁是用多少化妆品都遮盖不了的。我佯装成兴高采烈、积极阳光的形象出现在长辈面前时,他只问了我一句话:“最近是不是没写作啊?”心照不宣的我们都知道,当我长时间不写作时,就代表我没有思考,就代表我完全在放纵自己。
  之后,我很有幸见过很多自己非常崇拜的女性,发现她们令人舒服的面部完全不是靠化妆品堆积出来的,而是生活状态和工作状态的反映。有时候美丑无关紧要,一旦一个人让他人从自己的面部看出这个人没有认真对待自己,或者没有负责任地对待自己,那才是真正的可怕。一个对待自己都不认真负责的人,任谁都不愿靠近。
  一直很喜欢一名叫祖峰的演员,他的名气不如某些大佬大,但表演水平真是那些人一点也比不了的,在他脸上经常能看到一种隐忍克制而生成的力量。《潜伏》中被余则成扇了一个耳光,他把自己反锁在办公室里面,任一滴眼泪慢慢滑落,那个细腻入微的劲儿,真的是深入人心。我一直很纳闷,这种能力到底来源于哪里?后来,在微博上看到有人说:“他在电影学院的好几年里,每天从家到学校,西北东南大吊角,用走路的,要不就是跑步的。在办公室闲下来的时候就戴耳机听东西,不说不笑,直到很久之后有人问起,他才说听的是昆曲。”他脸上所有的容光都来自于他日常的打磨,来自于他日常的滋养,不放任自己,慢慢养自己,小火慢炖一样,让味道入骨。
  前几天,微博上有个人抛出了一些著名女作家年轻时的照片,其中有王安忆、刘索拉、铁凝、迟子建等,现在来看,确实很难快速地一一对应,但是那些图片一下子击中我的是她们共同拥有的一种质感,后来,我看到有人评价:“女作家青春时都有一种精神性的质感,这种美真是照亮了年华。”一语道破我心,就是那种“精神性的质感”,特别准确,她们非常美,是精神性的美。
  作为一名女性写作者,我的愿望倒不是写出多么伟大的作品,成为一名具有精神性质感的女性,才是我的终极追求之一。我希望我的脸舒缓而有节制,让自己舒服,也让注目我的人舒服。
  除却化妆品的修饰,你有想过自己想要一张什么感觉的脸吗?
  第6页 : 过灵魂有香气的生活
  过灵魂有香气的生活我们之所以要过灵魂有香气的生活,是因为大多数人过的都是灵魂有沼气的生活。
  筱懿姐姐有本非常畅销的书――《灵魂有香气的女子》,身边的女友每次提及这部作品都羡慕不已:“她们怎么能活成那么美好的样子呢?”
  我经常会打趣地说:“你羡慕什么就表示缺少什么,估摸着你是属于没有灵魂的那一类吧?”
  她们也不示弱,反攻道:“都什么年代了还张口灵魂闭口灵魂的,灵魂能当饭吃吗?你见过几个拥有饱满灵魂的人最后获得成功了呢?反倒是没有灵魂的人,过得风生水起呢。”
  有一天,我把我们经常聊的这个话题随口说给了一位女性前辈,她淡淡地说:“我们之所以要过灵魂有香气的生活,是因为大多数人过的都是灵魂有沼气的生活。”
  一语道破我心。有时候,我们极力想要成为一种人,只是因为极其不愿意成为另外一种人而已。
  灵魂有沼气的生活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我出生在北方一个非常落后的村庄,落后到即便到了今天,家里有电脑的人家也能用两只手数出来。虽然贫穷,但是祖祖辈辈都明白一个道理:让孩子读书是唯一的出路。于是,不管如何砸锅卖铁,就算一家人一年365天都只吃咸菜和馒头,也一定要供孩子读书。
  我知道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这么重视教育的村庄,到现在依然落后呢?”事实是,父母重视教育是一回事儿,孩子接受教育是另一回事儿。村里有小学,但没有中学,孩子小学毕业后就要去乡镇上读中学。这一转折,在很多其他地方的孩子看来是自然而然的,不就是小升初嘛,但在我的老家,这却是决定孩子一生走向的转折。
  上了初中后,孩子很自然地分成了两类:
  一类是更加卖力学习的人,因为村里的教育落后,去了乡镇,一比较,发现自己还有很多欠缺,只能更加努力,只不过这类学生,一届学生中最多有两三个。
  其他的孩子则组成另一类:或是拉帮结派,聚众斗殴;或是全身刺青,光着膀子对着女生吹口哨。女生呢,则会不断地跟家里要钱、骗钱,把头发染了又染,衣服穿几次就丢掉再买新的…………
  现在依然是这种情形,而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有女生甚至在爷爷不给买手机的情况下和爷爷大打出手,整日待在网吧里的孩子多得数不过来。有时回家,邻居会向我抱怨自家的孩子做的事情是如何的不可思议,我只好听着,并不能说什么。
  他们讲听新闻上说这和社会环境、家庭教育有关,但我觉得这个东西和一个人的灵魂相关。不要觉得和初中生谈灵魂是件可笑的事儿,也不要觉得他们只是不懂事儿,当孩子看到父母在烈日下干农活被晒晕,却依然在网吧里通宵时;当父母刚刚卖了粮食还没把钱存进银行,第二天就发现被孩子偷走了时;当周末父母去学校门口接他,而他转眼不认人,只觉得父母太土,丢他的人时,我无法说服自己这只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一个朴素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如果不是自愿把灵魂泡在沼气里,怎么会变得如此可悲?
  也许你会觉得只是孩子太小,长大之后就会好很多,但事实恰恰与之相反,只会更糟。在老家,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女生基本上都已经结婚生子。二十几岁,应该是最美好的年华,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都应该是积极吸取正能量的阶段,可她们在很多时候,散发的恰恰是负能量:一旦和公婆发生矛盾,就站在街边大骂,想要借助舆论的压力给老人致命一击;整日比较的是谁家买了新衣服,谁家买了新车,谁家男人挣的钱多;在家养孩子,却把孩子晾在一边,孩子一吵一闹就嫌烦,不是大骂几句就是直接上手就打。可以想象,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有几个朋友说什么也不回家乡,即便父母曾经以死相逼。他们说:“我不是拒绝一眼望到头的生活,而是在那里,我感觉不到灵魂的存在,有的只是身体在生老病死。”我懂那种感觉,不仅仅是我的家乡,我知道中国有很多地方和我家乡的状态一样,人们的意识里存有太多沼气。
  有无沼气,有无香气,我个人觉得和知识水平关系不大。一个博士毕业的人,也很有可能满脑子沼气,臭气熏天却扬扬得意。我认识的one小姐就是其中之一,国外名牌大学毕业,回国后在某外企做人事经理,我却经常在她身上尝到残酷的滋味:女员工哪怕只是对男员工表现出一点点亲密的态度,她也一定会在开会时当场指责女员工的人品有问题;如果她发现某个人说了谎,她一定会编成段子,在这个人能看到的所有社交媒体上尽其所能地讽刺;如果哪天你穿了一件比她的衣服昂贵很多的品牌服装,她很有可能在背后说你和谁谁相好,臭不要脸。然而,她的事业很成功,甚至在客户那里还很受欢迎。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女性:在生人面前优雅有度,是聚会的焦点,而熟人一听到她要来,纷纷找借口推辞。这样的女人有什么香气可言呢?她总有一天要和一个男人回归家庭生活吧,那么在亲密的关系中,很容易就会原形毕露吧?也许就是因此,谈了四五个男友,32岁的她依然单身。
  灵魂有香气,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像栀子花开,淡淡的,让人舒心;像玉兰花开,自己舒展,也带给周围的人清香;像一盆绿萝,安静生长,柔韧坚强。不知为什么,我想到的都是植物,也许和我身边那些女人有关吧。
  甜甜辞去高薪工作,和男人在北京郊区租了几间房子,自己动手做衣服,养鸡种菜,却对高薪工作并不嗤之以鼻,也不以“农人”的身份自居,每次问起都只是说:“这是我的选择,这也许是我能做好的唯一一件事情。”
  大方大专毕业后,成了一名“北漂”,在机械厂里当了一名普通工人。自从工资有了盈余,她就坚持每周去书店买书,养成了一周读三本书的习惯,到现在已经坚持了三年。终于,在这一年,她成了一名书店的员工,业余时间写写文章。
  我问她:“未来的职业目标是什么?”
  她说:“如果可以,我想在书店待一辈子。”
  我说:“书店的收入并不高,并不能很富足地养活你呢。”
  她莞尔一笑:“什么叫富足?和书待一辈子的人,怎么会贫穷?”
  当然,还有我的妈妈,她学历不高,但温柔敦厚,善解人意,从不在背后议论他人,对人充满体恤,很多亲戚说她的命很好,但年岁越大,我越发觉,不是她命好,而是她人好。
  到此刻,我也说不上灵魂有香气是怎样的状态,在这一点上,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不断地向上、向善、向美生长。以前觉得“真善美”是骗人的标语,现在觉得它就是我生长的来源,一个一生以此为奔头的人,无论如何,灵魂中也不可能尽是沼气吧?
  第7页 : 长是长大了,却没有好
  长是长大了,却没有好任何时候,调适好自己都是根本。先让自己值得爱,而不是飞蛾扑火般去乞求爱。
  看电影《黄金时代》时,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个情景是,萧红的祖父摸着她的头说:“快快长大吧,长大就好了。”而后她自己的旁白出现:“长是长大了,却没有好。”祖父的观念何等的朴素,觉得孙女会像园子里的植物一样,花会开花,果会结果,自然而然地等待成长就好了。可她毕竟不长在园子里,也毕竟不是一株植物,外部世界的风雨交加、内心世界的电闪雷鸣,她躲不过。
  我不认为萧红值得同情,虽然她不需要,也不期待得到后人的理解。看她,总会让我想起那个我爱极了的女人――张爱玲。她们的家庭都是父母不像父母,冷冰冰的,但他们又像是魔咒一般,一生都在紧随着她们。萧红的一生都在寻找祖父的温暖,寻找家庭般稳固的安全感,寻找爱,百折不挠,遍体鳞伤,独独没有找自己。她的文字是天才式的,不是生活累积而成的,所以即便她是位作家,她也不想面对千疮百孔的自己,能躲则躲。
  张爱玲呢,活得最是自我,有一个正常人的样子,遇到喜欢的,低到尘埃里也无妨;没有喜欢的,就一个人过呗。她也是天才,但她的天才是体现在对人性、人生的洞察力上,她没有跳脱出生活,就陷在泥潭里,知道自己也被困住了,剖析原因之后,能把自己拔出来就拔一下,拔不出来就算了,又不是没有努力过。张爱玲的一生都在尽力摆脱一切束缚,包括来自家庭的,一切都得由她的头脑说了算,别人做不了主。
  萧红很用力,用力在往他人身上贴;张爱玲也很用力,用力在往自己内心拽。两者都疼,前者来自伤害、委屈、悲观,后者来自自我抵抗、自我剖析和自救。
  当《萧红》《黄金时代》等电影开拍时,很多文学界的大佬发出了“救救萧红”的呼号,他们担心萧红会像张爱玲一样沦为“消费品”,一旦流行,会让好多东西变质。我觉得这个担心太过多余,事实证明也是如此,萧红并未引起年轻人足够的兴趣。为什么?因为张爱玲是个现代人,而萧红身上都是古气,不合当下人的口味。张在各个时代都会显得格格不入,却也在各个时代都会成为讨论的焦点,不外乎她是自己又不只是自己,而萧红只是亿万女性中的一员,让人看不到自己,没有隔着的那层纱。
  于是,你会发现世间有太多“萧红”,一生都在背着阴影寻找阳光,即便知晓阳光不属于自己,会有变化,会消失,也活不成一个小宇宙,不能靠自身制造光亮。你会发现,萧红和《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多么相似,如果萧红不是一位知名文化人士,估计也会被人嫌弃得不行。
  松子从小就没有得到过父爱,偶然一次,她发现每次她扮鬼脸时,父亲都会很开心地笑,于是一遇到自己不能控制的场面时,她都会不自觉地扮鬼脸,同时,也养成了她的迎合性心理。她的一生和萧红一样,在不同的男人之间忘我地寻找爱,甚至把爱当作唯一的信仰,不管男人如何拳打脚踢,不管男人是否把她置之死地,她都依然对男人不离不弃。
  是否只有男人才能让女人有安全感,感受到爱?我看未必。一个严重缺乏安全感、缺乏爱的女人是会让任何男人都恐惧的,即便那个男人是萧军,是端木蕻良。长久的踏实感只能从自己身上找,自己滋养自己。即便有阴影,也要活得健康,这样才配得起健康的爱情。
  任何时候,调适好自己都是根本。先让自己值得爱,而不是飞蛾扑火般去乞求爱。像张爱玲一般生活吧,至少能够清醒地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才不会去惊扰他人的人生,也保护了自己,不让自己像萧红、松子一样狼狈不堪。
  尊严这东西,珍贵着呢。
  人生是有节奏的
  节奏是我们在长期生活中维持下来的生命惯性。一天天、一年年过来,成就了现在的你,成就了你的生活习惯、你的思维习惯、你的三观。生活中,我们做出的大多数选择都是和这一生命指标联系在一起的。
  某天晚上,好友和我聊天说:“这不到半年的时间,我尝试谈了四个男朋友,可是最后一个,今天又和我分手了。”看到这话之后,我没有立刻安慰她,而是点开她的资料,想确认一下,此刻和我聊天的她是不是我认识的那个去年还对谈恋爱一事充满了不屑的那个女生。怎么突然这么着急了?
  她解释说:“今年突然发现,周围的同事、朋友结婚的结婚,谈恋爱的谈恋爱,只剩下我一个人单身了,我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那也别进展得这么快啊,可以再等等。”
  “我现在觉得个人的努力更重要,要自己去找,不能等了。”
  我能听到她内心坚定的声音。
  可是,亲爱的,真的太快了。我们认识五六年了,这些年里,你从来没有这么紧张过,即便是在面对考试时,你也格外淡定。我认识的你,是一个从容不迫的人,习惯用旁观者的眼光心平气和地打量一切。大学毕业时,你是我们这群人里面最晚收到面试通知的,但你一点也不焦灼,相信肯定会有出路的。你一直都是缓慢的啊,如同小溪一般,缓慢得让我们每个人都愿意花时间在你身边逗留。安静地追逐自己想要的东西才是最适合的,对你来说,慢慢来,一切肯定来得及,因为你的人生节奏就是缓慢的。
  与她相反,我还有一个朋友,在一年里一边创业,一边完成了恋爱、结婚、怀孕这三件事,可周围没有一个人觉得她的进展太快了,她自身也把这种状态看得理所当然。的确,她一直都是风风火火的人啊,从未见她有闲下来的时候,大学时一边组织乐队全国跑演出,一边愣是以高分把托福拿下,并且每年的一等奖学金都是她的。
  然而,生活中也会有一部分人,一年之内也恋爱、结婚、怀孕,美其名曰“闪婚”,但往往过不了一两年就又“闪离”了。为什么同样几件事情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效果呢?问题可能也出在节奏这里。
  判断闪婚是否会有好结果可以通过身边人的反应来实现。如果一对新人闪婚,亲戚朋友都觉得可以理解:“那姑娘平常做事儿就果断,在结婚这件事上当然也不含糊。”那成功的几率就大很多。如果相反,大家的评价都是:“这姑娘平常没点主见,从没见她在哪件事情上积极过,现在却突然来了这么一下。”那婚后生活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会大很多。
  生活节奏的快慢没有好坏之分,是否适合自己,在哪一个频率和波段上最能发挥自己的特质,最能让自己感受到生命的律动最重要。所以,很多时候,你会变得焦灼,不知所措,也许是因为你的节奏出了问题。
  每到考试,总能听到很多学生对自己咬牙切齿地不满:为什么就投入不了精力读书呢?在自习室十个小时,真正利用起来的时间最多也就两个小时,为什么呢?不是你的决心不够,也不是你没有行动力,而是因为你的节奏慌了。
  对一个平常一周都不会去一次自习室的人来说,一下子在自习室待十个小时,你不觉得节奏不对吗?对一个日常精力涣散、手机不离手的人来说,希望一下子就能进入状态,集中精力,是痴心妄想,也是拔苗助长,总之,是拽着自己的节奏乱跑。
  有一次看一期求职节目,做的是清华大学的专场,最后的面试结果让大家都很惊讶:为什么这些特别优秀的学生,却在世界五百强抢着要的时候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去一些正在成长的公司或者刚刚创业的公司呢?有人说他们是喜欢和年轻人待在一起,有人说在成熟的公司里面,他们提升的速度很慢,但在创业的公司里,他们的职业履历被刷新的频率会大大增多,但我认为,“节奏”在这里才是最关键的所在。
  明显看得出上场的这些选手,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是快速更新的,在和职场达人交流的时候也是一会儿谈着这个问题,一会儿又不自觉地去探讨另一个问题,他们的节奏是跳跃的,是需要频繁被刷新的,成熟的公司不太可能给他们提供自由的工作模式,包括对工作思路的创新,所以,他们宁愿去一些新兴的创业公司,反正能力在身,只要有个开放的环境,节奏也是匹配的,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经常听到现在做公务员的朋友感叹政府部门的工作很无聊,但一旦劝说他们去公司工作时,他们又觉得受不了那种竞争压力。也有人说小地方的生活实在无法忍受,信息闭塞,连提及梦想都觉得可笑,可想到要去大城市,过没有舒适的吃穿住行,只有梦想的生活时,却怎么也不敢上路。这些都是每个个体的节奏在作祟。
  节奏是我们在长期生活中维持下来的生命惯性。一天天、一年年过来,成就了现在的你,成就了你的生活习惯、你的思维习惯、你的三观。生活中,我们做出的大多数选择都是和这一生命指标联系在一起的。倘若你对自己的选择感到不满,对自己的状态不满意,那就看看这些问题是否都来自于你养成的节奏,这种反思会让你真正体会到,要为自己负责,意味着什么。
  彻底改变人生节奏是不可能的,甚至想要大幅度地快进都不太现实。我曾经做过这样的尝试:我虽然从小到大成绩都名列前茅,但也仅限于我们那个小地方,高考时过了一本线,去了一所普通的一本学校。考研时,我希望一飞冲天,凭借自己的勤奋刻苦,通过一年的时间就考上北大,但最后还是以一分之差与其失之交臂。我一直在反思这件事情,到现在,我觉得那差的一分应该就是我为调整自己的人生节奏应该付出的代价。你可以慢慢来,但不要苛求一下子完成命运的翻转,太过用力,指尖的沙会掉得更快。
  所以,我最后的选择是一步步来,如同上楼梯一样,比坐电梯能够看到更多、更美的风景,也许这才是适合我的人生节奏。
  命运突转的背后是节奏的突转。当然,有人能突转成功,但大多数是失败的。如果你是一个信奉“尽人事,听天命”的人,那么就和我一样,慢慢探索生命的节奏吧,适时调整,缓慢而行,而不是一朝转身。
  其实,世事皆是如此。
  第8页 :好的爱情,能让男人变柔软
  好的爱情,能让男人变柔软一个能够让男人柔软的女人,不仅可以享受到对方带给自己的幸福,而且能让这个男人变得幸福,这把幸福的钥匙很难找到,但一旦找到,将所向披靡。
  男人按照气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小男人,这类男人大多性格比较温和,对女友体贴有加,事业心不是太重,有一份安稳的工作,有几个意气相投的哥们,老婆孩子生活快乐,这样就可以心满意足地过一生;另一类则是大男人,他们有雄心,性格烈,做事风风火火,做人棱角分明,愿意为了理想而背负很重的包袱,也会按照极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所谓的想成大事者。
  这两类男人都有一大群数量相当的女性拥趸,她们称前者为“暖男”,而称后者为“高冷男”。暖男相对来说更容易成为居家必备的好男人,他们具有适合日常生活的性格底子,和人保持一种平视的姿态,很容易亲近,尤其对特别需要安全感的女生来说,这种贴心贴肺的熨帖来得实在而安稳;而对一些喜欢动荡,不安于平庸,愿意有所张扬的女生来说,高冷男才是不二人选,这个时候,矛盾就出现了。
  一方面,对天性属阴的女性而言,她们对温暖的渴望是与生俱来的,可想要高冷男给予惯性的体贴,简直比上月球还难。他们很难做到在你大姨妈到来时在身边为你倒红糖姜水,很可能会直接带你去医院拿药,这就是他们对你真心实意的爱,然而矛盾的是,女性朋友们宁愿要身边的一杯白开水,也不愿去医院挂专家号。你就算对我再关爱有加,可你给的不是我想要的,我就觉得你是不在乎我,不爱我。
  另一方面,经过几万年的父系社会,女性天然地被当作了弱势群体,久而久之,女性也把自己看得柔软了,这个时候,就特别需要一个能够控制自己、保护自己、强大到让自己崇拜到无以复加的男人出现。高冷男完全符合条件啊,他们对人保持一定的戒备,那种睥睨众生的样子,仿佛自己就是世界的王,如果他们再功成名就,事业有为,那简直就是偶像剧中秒杀一切的男主角了。
  这种矛盾使得我身边几个喜欢高冷男的女生苦苦思索:有没有办法让高冷男对别人冷若冰霜,对自己则灿若桃花呢?当然是有的,只看汪峰就知道了。
  这个摇滚时代的领军人物真正走进大众视野,让人了解到他较为日常的一面,应该是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上一届时,他摆着一副傲娇的架势,我丝毫不怀疑那种状态就是他日常的生活表现。那时,他经常问选手:“说说吧,你的梦想是什么?”虽然遭到网友的嘲笑,但也在另一方面显示了他内心的冲突以及和生活的某种对立,他对现实抱有的一种紧张的态度。你很难想象一个每天吃喝玩乐、潇洒自在的歌手会一直问选手:“你的梦想是什么?”他们很可能问的是:“你的生活是怎样的?”梦想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已经把汪峰给出卖了,这个用摇滚呐喊的高冷男人是坚硬的,是有身段的,是把自己架起来的,总之,是不易亲近的,也让人觉得他和自身也是有冲突的。
  但是,到了这一届再看到他时,他像是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不管是节目组的安排还是怎样,不再由他来发问“你的梦想是什么”,他似乎也接受了这种对梦想的“调剂”,一笑而过。他和其他几位导师的互动明显增多,温情的氛围也浓了很多,他不再眉头紧锁,不再掷地有声,和选手的对话有了更多探讨和询问,甚至有一瞬间还会让人觉得他很温暖,忘记了他还是那个摇旗呐喊的摇滚歌手。
  这种转变当然是很多因素引起的,不知道这一年中他经历了什么,但是我觉得,他和章子怡的恋情公之于众在很大程度上对他实现了解放,尤其是在公众场合的解放,他不再把自己紧锁,而是有意在打开自己。真正让一个男人内心柔软的,肯定不是社会性质的东西,一定是和另一个人的心有关。
  之前汪峰的婚姻一直不幸福,直到遇到章子怡,他才开始在各种场合有意无意地表达一些甜蜜和温馨的感觉。不管媒体如何炒作,我相信汪峰是真爱章子怡的,对一个高冷男而言,他自身变得柔软就是给女生最好的表白。换句话说,如果女生想要一个高冷男给自己恰到好处的温暖,就一定要让他变得柔软。不过,这说起来又是一个悖论:高冷男只有真心爱一个女人,他才会为之变得柔软。
  所以说,如果一个高冷男在日常交往中还上演着霸道总裁的戏码,那多半说明他还没有心动。其实,对高冷男来说,他们也在寻觅一个人,这个人能将他的内心打开,能将他厚厚的躯壳剥掉,让他放松,让他舒展,让他可以享受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的美好时光。对任何人而言,背着重重的壳都不是件好事。一个能够让男人柔软的女人,不仅可以享受到对方带给自己的幸福,而且能让这个男人变得幸福,这把幸福的钥匙很难找到,但一旦找到,将所向披靡。
  朋友荔枝小姐就是如此。她的男友是某公司的高管,经朋友介绍,两个人对彼此都有好感,便想交往试试。过了新鲜劲儿后,男友便待她如待同事一般,虽然很照顾,但总觉得隔着一层。有时她去公司找他,隔着透明玻璃看他就像看一只刺猬,虽然不会伤人,但也让人不想靠近。一起吃饭,他谈论的都是公司里的事情,根本不会谈起他的家人和朋友,至多一带而过,就连一起出去旅行,也是他在房间里处理工作,让她一个人跑去外面玩,理由是这样她可以更自由。当荔枝小姐不想继续这种交往时,高冷的男友却冷不丁地在她的生日聚会上向她求婚了,钻戒闪花了人眼。当然,没有做好准备的荔枝小姐还是挺冷静的,没有接受。
  只不过,求婚的那一刻还是深深地烙在了荔枝小姐心上。她朦胧间记得他当时的眼神深情款款,和平常的他判若两人,她不禁想,也许这个男人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冷酷,也许只是自己还没有真正走进他的心里,她想,再试试吧。
  于是,她抛弃偏见,任性地和他交往,不管他是否喜欢,就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示出来。她倔强,她缺乏安全感,她动不动就生气,她爱花钱,她放下一切戒备和包装来跟他交往。她没想到的是,男友竟也和她“玩”到了一起:周末会陪她去逛街,为她刷卡;不能吃辣的他,却愿意陪她去吃正宗的重庆火锅…………荔枝小姐慢慢察觉出了这些小变化,她欣喜不已。
  有一次,公司安排荔枝小姐去另一个城市工作半年,她不想去,但是已经安排下来了,根本没办法拒绝。心有戚戚的荔枝小姐觉得如果将此事告诉男友,他很可能会安慰她说“放心去吧,好好工作”之类的场面上的话,但她没想到的是,当那天晚上,她去他家里告诉他时,他竟然躺在沙发上一声不吭,眼睛里蓄满了泪水。就是这些泪水,让荔枝小姐坚定了起来,她感觉到了他内心对她的爱,只不过他还不会表达,只不过他还没有适应罢了,给他时间,她相信他会很爱很爱她。
  现在的荔枝小姐有时会跟我们开玩笑说:“你知道吗,一个女人最大的成功就是让一个冷冰冰的男人变得火热。”
  我们通常是撇嘴一笑,并且不忘“打压”她一句:“你只是很幸运。”
  不过,不管是不是幸运,她的确阴差阳错地让男人对她敞开了心扉,这就是最大的成功。
  这就是我认为的好的感情可以使一个坚硬的男人变得柔软,使彼此可以放下戒备,使彼此成为亲人。至于不好的感情呢,则会使一个温暖的男人变得坚硬。比如陆小曼和徐志摩,两个曾经爱得热火朝天、一点就着的人到最后却形同陌路,徐志摩之前是一个多么柔软的人啊,见到康桥的柔波心里都会顿生涟漪,他像一片雪花,飘飘荡荡地放任自己,结果呢,陆小曼活活把他逼成了一个不得不包裹起自己来对抗生活的人,到最后一点诗意都没有了。所以说,他人生的戛然而止,或许也是种解脱。
  变得柔软和变得谦卑一样,都是人成熟的标志,也只有成熟的感情才会让人觉得舒适,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讨厌自己,是变得更好的开始
  我坚信,我现在对自己所有的焦虑和批判,只是为了完成华丽的转身,这比什么都重要。之前的二十几年,我都没有机会意识到这些问题,而现在,当这些问题排山倒海而来时,我觉得是上天在给我变好的机会。
  经常收到读者的邮件说:“姐姐,我发现我是一个非常自卑的人,我讨厌在人群中抬不起头来的自己。”或者是:“姐姐,我很迷茫怎么办?我每天都无所事事,我恨这么不努力的自己。”又或者是:“我每天在学校插科打诨,花父母的血汗钱,我想要报答他们,可我什么都做不了,我为现在的自己感到悲哀。”
  其实,每次收到这样的消息,我心中都是有些窃喜的,他们在这么小的年龄就开始对自己不满意,并且有意把这种不满意变成向上的动力,希望有人可以帮助他们完善自己,是何等的幸运啊!
  我从来都不觉得一个讨厌自己的人是不会和自己相处的人,相反,我觉得他们对自己的现状有敏锐的触感,渐渐会成为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人。因为,讨厌自己,是变得更好的开始。
  回想我人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自己不满意的呢?好像比他们要迟很多。之前的很多年里,我只是零星地出现过对自己有敌对情绪的时刻,而在24岁那一年,我的无所适从让我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
  这一年,我从生活了二十几年的山东来到了从未想到要来的杭州。虽然只是南北城市的变动,但对心思细腻的我来说,不啻两种生活方式的变动。山东人朴实、勤勉,对功成名就或者事业有成似乎有着使不完的劲儿和渴望,所以山东历来是高考大省,大家一听到山东考生都闻风丧胆;而杭州呢,是一个讲究生活质量的城市,小资情调很浓,商业意识发达,对未来生活的选择很多元,很自由。
  当这两种生活方式一起摆在我面前时,我从无数次的辗转反侧中感觉到了对自己的反思和不满。我知道这种根深蒂固的为了前程不惜放弃生活的思维模式很不好;我知道为了考高分,让自己没有时间旅行,没有时间恋爱,没有时间和朋友聊天的习惯是有问题的;我知道把自己对未来的选择框定在一条道路上是不聪明的,但也只是“我知道”,我根本完不成这种转化,这种向“现代性”思维的转化。
  我用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来讨厌自己,逐渐去发掘自身的思维定式造成的劣根性。但我坚信,我现在对自己所有的焦虑和批判,只是为了完成华丽的转身,这比什么都重要。之前的二十几年,我都没有机会意识到这些问题,而现在,当这些问题排山倒海而来时,我觉得是上天在给我变好的机会。
  那一年,我要去很多城市办新书分享会,但我不敢穿高跟鞋,不会搭配衣服,发型也乱糟糟的。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以为自己很漂亮,但当有一天,我看到别人镜头中的自己时,瞬间觉得丑爆了。朋友带我去见了专业的发型师、色彩搭配师,我还记得他们问我“你对自己的发型有什么期待”时,我手足无措的心情。我不知道,因为我从来没有意识到发型问题也是我需要考虑的。我也不会忘记色彩搭配师问我“你觉得自己适合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时,我一脸茫然地说“黑白吧”,搭配师笑笑,没说什么,直到测试结果出来,她才告诉我,我最适合秋季的颜色。
  是的,24岁这一年,我从内心到外表都深深地讨厌自己,觉得以前那个自信的自己无比可笑,一个依靠固定的思维模式生活了二十年,一个连自己适合的发型都不知道的人,有什么资格谈认识自己,谈相信自己。但也是在这一年,我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我改变过后的能量:不再偏执,不再给自己设界限,愿意去挑战自己,能够很自如地穿着高跟鞋,衣服搭配得让人称赞,头发养护得每次和朋友约会都被质问“是不是刚从理发店出来”…………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这时的自信才真正有了踏实感。
  对自己不满意,讨厌自己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自己没有要求,随波逐流,得过且过。
  第9页 : 只观望自己,不苛求闺蜜
  只观望自己,不苛求闺蜜闺蜜间的“共修”便是这样一个“看到自己”的过程。两个人能够成为闺蜜,能够放下戒备,交付真心,说明两个人具有难得的同质性,于是,在看对方的时候,就是在看自己;在对对方评头论足时,就是在展示自己的标准和立场。
  有一个女生给我写信说:“闺蜜看到我在宿舍读书,挖苦我说读什么读,读了也是现在的衰样。”她说自己伤心透了,觉得在这一瞬间看清了她们之间友情的本质:只能吃喝玩乐,不能一起进步。我回复了她很多,但归根到底只一句话:如果闺蜜对你的认知都这样,说明你之前给她的印象有多么糟糕,是多么不求上进。
  也许她看到信后会在心里嘀咕:“即便我以前无所事事,作为闺蜜,也应该鼓励我一下吧。”但你怎么就能区分闺蜜是发自内心地不想你好,还是只是随口开一下玩笑?你的反应之所以这么敏感,是因为那句话戳穿了你。
  随便一听未必能听到真相,但随口一说往往道出了本质。
  后来,我又遇到很多人向我抱怨自己的闺蜜,大都是期待闺蜜在自己的生活中扮演男友兼母亲的角色,却不料闺蜜连一般的朋友都不如:她们会很恶毒地说话,会苛责对方,会任性地发脾气,会对对方的生活横加干涉,还理直气壮。
  每个向我抱怨的人都觉得自己处于弱势:自己对对方那么好,对方似乎并不知情,也不领情。在我看来,抱怨的这些人的确弱势,但和她们眼中自己任劳任怨以及道德上的弱势不同,我所看到是她们能力上或者说认知上的弱势。闺蜜是一块极其宝贵的镜子,你最细微的瑕疵和最不起眼的美好她都能反射出来,你需要做的不是苛求这块镜子的大小、外观或者材质,而是借由这面镜子,观望自己,完善自己,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和对方站在一起,构成彼此的参照系。
  所以,闺蜜说你穿衣没品位,你就拉着她一起逛街,让她给你建议,把自己变得越来越美是关键,而不要去想:她怎么那么瞧不起我啊!所以,闺蜜说那个男人不值得你为他放弃这么多,你就适当做出取舍,看看男人的反应是真正在乎你,还是只是你一厢情愿,而不是去和她吵:你只是不想我拥有美好的爱情。所以,当觉得闺蜜整天忙,没空搭理你时,不要想:如果真正在乎我,肯定找得出时间陪我啊,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太过依赖对方,是不是自己太无所事事。
  黄真真导演的电影《闺蜜》是一部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清新电影,但我很欣赏它的一点是,它的重心没有放在闺蜜之间如何一起享受生活,如何为彼此鼓掌上,而是放在了“伤害”上:给每个人的伤口撒盐,让你痛苦难耐,甚至痛不欲生,但只有经历过这一关的涅,才能看到进一步成长的彼此。那些粗糙的泪光,那些打在脸上的巴掌,那些绝情的誓言,却闪着爱和温馨的光芒,因为疼痛,所以刻骨铭心,所以看到对方的同时也能够看到自己。
  闺蜜间的“共修”便是这样一个“看到自己”的过程。两个人能够成为闺蜜,能够放下戒备,交付真心,说明两个人具有难得的同质性,于是,在看对方的时候,就是在看自己;在对对方评头论足时,就是在展示自己的标准和立场。
  以前,人们总说“越爱越苛责”,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恋人,似乎都有充足的理由,但这种苛责很多时候是盲目的,苛责的标准也五花八门,有些甚至连自己都做不到。要求别人只是一句话的事儿,审视自己却是一件需要勇气和胆识的事儿。
  所以,请感谢身边有一个不甚完美的闺蜜,感谢她进入你的生活,干涉你的生活,感谢她愿意为你把心和爱袒露,让你可以在她那里毫无遮掩地看到自己。同时,请把对她的敏感和抱怨化作认知自己的通道,保持一颗谦卑和不断完善自己的心,两个人才都会觉得舒服。
  太过注重两个人之间的细枝末节,不是因为自己太闲,就是因为自己太糟,让对方有无数的梗可以开玩笑。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1544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世事变迁的句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