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说了什么?中国为什么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前提下发展?

习近平: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 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华网
|||||||||||
最新播报:
习近平: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 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  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新华网北京11月24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23日下午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顾海良教授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并谈了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认真听取了他的讲解。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对纷繁多样的经济现象,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有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更好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
  习近平强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我们党历来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研究、运用,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对发展我国经济提出了独创性的观点,如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提出统筹兼顾、注意综合平衡,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协调发展等重要观点。这些都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发展。
  习近平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比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关于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理论,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理论,关于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理论,关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论,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等等。这些理论成果,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习近平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既要坚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要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对我们在推动经济发展中获得的感性认识的升华,是对我们推动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总结,要坚持用新的发展理念来引领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强调,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各种所有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公有制主体地位不能动摇,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能动摇,这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努力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和具体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缩小收入差距。
  习近平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辩证法、两点论,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要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善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同时坚决维护我国发展利益,积极防范各种风险,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习近平指出,实践是理论的源泉。我国经济发展进程波澜壮阔、成就举世瞩目,蕴藏着理论创造的巨大动力、活力、潜力,要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责任编辑:
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央书记处书记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前提_特点和主要障碍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内蒙古宣传》1997年Z2期
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摘要】:
【关键词】:
【分类号】:A849【正文快照】:
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关于邓小平理论为什么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报告也作了精辟阐述。(-)“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常规,开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群山;;[J];社科与经济信息;1994年09期
胡鸿飞;;[J];上海建设论苑;1995年01期
汤爽;;[J];传承;2011年15期
王培培;黄勤;;[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孙洪敏;;[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J];全国新书目;2005年01期
李再;李斗明;;[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31期
刘乾峰;冯永泰;;[J];泸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J];全国新书目;2005年02期
陈杰;;[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凯斌;;[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于晓静;;[A];“苏东剧变20年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光明日报;2000年
王影聪;[N];四川日报;2004年
王成群(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政府);[N];中国改革报;2004年
王效才;[N];重庆日报;2004年
03级电信二班;[N];大庆日报;2005年
刘孝良;[N];安徽日报;2004年
阎芬;[N];河北经济日报;2004年
03级环境二班;[N];大庆日报;2005年
沈立人;[N];中国改革报;2004年
;[N];广州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凌宏彬;[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宋景堂;[D];北京大学;2000年
张兰初;[D];吉林大学;2008年
邓磊;[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郭晓光;[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毛劲歌;[D];湘潭大学;2009年
王炳林;[D];北京师范大学;2000年
崔晓晖;[D];吉林大学;2008年
姜山;[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杨军;[D];武汉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姜土生;[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吴思佳;[D];吉林大学;2008年
吴冬梅;[D];吉林大学;2006年
李鹏健;[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刘乃刚;[D];西南大学;2008年
张艳伟;[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孟利华;[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谢永川;[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任金花;[D];河北大学;2006年
张欢;[D];苏州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马克思主义“三化”是发展的要求
来源:厦门文明网
发布于: 06:34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座谈会23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出席并讲话,强调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党的一项根本性建设,是强基固本的工作,要深入落实党中央部署,提升理论自觉,突出主攻方向,强化问题导向,把工程工作引向深入,更好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6月23日&新华网)
  马克思主义是经实践检验的真理性认识,是指引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指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的伟大理论旗帜。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已有近百年历史,在这段发展历程中,其历经岁月洗礼,越显出其引领和先锋作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决定的。每个国家的发展都镌刻上了自己的国家特征。中国的具体国情也决定我们不能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否则容易受教条主义束缚,禁锢不前。当下,我们要根据自己发展的实际和国际发展形势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马克思主义工程,只有这样,才能是马克思主义真正在中国落地生根。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是符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哲学里讲到实践与认识二者关系时明确提出“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也随着被深化、具体化。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面临了新形势、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审度新形势,研究新问题,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具体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一切社会实践要依靠群众。马克思主义要真正成为指导中国发展的理论法宝就要为大众所熟知,从这个层面来说,要开展马克思主义宣传和研究工作是一项人心工程,它能让大众走进、了解它,并用它来指导实践。
  马克思主义是永不过时的理论旗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让其理论大放光彩。(陈美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观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