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一去当兵还是大二去,两年回来后是继续读大一还是可以读大三?

我读公关这两年——分享给中大公关系苦逼的大一、迷茫的大二、纠结的大三与我不懂的大四和研究生
【此文章纯粹发表于听了一个中大法学院毕业现在在广州移动任公关总监的师姐的职业之路演讲后有感而发】
了解一个阅历丰富的人、去不同的地方经历不同的事情。有时候就像读一本受用的书,于是我们要“读万卷书,走万里路”。
我是一个就读于中大传播学院公关专业的大二学生,在看多了许多同学院新闻系的同仁们各种关于自己专业的慷慨义愤陈词、动不动用上“理想”“新闻自由”“公民社会”这些词的各抒己见后,我发现除了恶搞的咆哮体外却没有人真正审视过自己的这个专业,而且自己直系的大一公关的师弟师妹们却有些处于很苦逼的状态,于是趁着今晚头脑有点发热,谈谈自己的拙见——公关是什么?甚至于什么是大学?
高考以后,大学之前,对我来说,公关是什么?对于刚刚考上大学,没有来过这个传说中的“象牙塔”的高三毕业生来说,一个专业的选择似乎意味着大学的一切。每次跟别人谈起当年报考中大专业志愿选择的时候,我都会先提到,“我差一分就进了管理学院了”,似乎在当时(其实当下也是),就读于一所大学招生分数最高的经济管理类学院的热门专业,就是意味着好的前程与体面的人生。于是当我知道我进了第二个志愿——公共关系学的时候,我才在2009年7月份的一个深夜,对于这个即将决定我大学4年路途的专业,有了真正的摸索——只是摸索,那个夜晚,我很苦逼的发现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要把这个专业填在第二栏,我其实可以填写类似中文系、行政管理这些分数稍低点的专业,似乎公关这个专业可以放在很后面做最后的备份,我记起的理由是,看到专业课程介绍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专业有“演讲与辩论”“企业CIS”“管理学”这些字眼,觉得,嗯,这个专业估计跟经济管理的专业也擦边吧,于是就填写了下去。
我开始觉得后悔了,然后我百度了一下,几天之后我才知道,“公共关系学”简称“公关”,当时有种五雷轰顶的感觉,真的,原因我想大家如果互换角色的时候可以理解一下,当时一个拼死拼活考完高考好不容易捞个不错成绩的人发现自己读的专业叫“公关”,而且全国其他大学貌似都没有开设这个专业,感觉会是怎么样的。无论如何,我尝试去了解关于它一些正面的事情,比如很傻的搜索“公共关系学就业前景”“就业方向”等等的关键词,然后从百度知道的评论中发掘闪光点,可是我又郁闷的是,网上一边倒的评论是——这个专业需要外向活泼的人才做得来。于是公关在当时对我来说就是“一个需要外向活泼的人才可以handle的东西”。我当时很郁闷很苦逼很迷茫,于是找了很多当时还不认识的公关系的师兄师姐(基本只能找到师姐,基本没有师兄,这也是让我郁闷的一点——又将成了尼姑班中的少数份子),问的问题在现在想来也是非常幼稚的,也只是让自己更加郁闷,至于“什么是大学”,只有一个概念——我看看大学城到底有多大。
大一上半年,对我来说,公关是什么?作为09级公关系的学生,当年是第一批从政务院转到传设院的公关学生,不过当时由于某些原因,大一第一个学期我们还是和政务院的同学合上了包括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的基础课程——现在想来非常受用,然后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进了博雅班,于是我还上了基础会计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课程——现在想来当时是非常用功的,不过还是学到皮毛而已。没有接触任何公关甚至传播类的课程,这就是我的大一上——也是现在10级公关的师弟师妹们苦逼的状态,于是当时的公关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我不愿意提及的专业,我会觉得,当时报了市场营销多好啊,当时我其实可以报行政管理专业的,不如我努努力转去读会计、国商算了……诸如种种,大一上也就在忙碌的社团活动和玩乐、苦逼的期末考试中结束了,唯一关于公关的印记,是当时在公关15周年系庆的时候去打了下酱油——当时这个专业这个系这些师兄师姐和老师对我来说没有任何归属感,我觉得我更像是一个看客在一起忙活,而当时,至于大学,于我而言,只是一个新的身份标签。
大一下半年,对我来说,公关是什么?有一件事非常重要,在大二下学期,就在我无比迷茫的时候,我进入了当时由新院长胡舒立女士倡议成立的传播与设计学院公关团队,这个团队可以说是集合了公关系(公关在政务学院是属于公共传播系,到了传设院改为公共关系学系,不久后又更名变回公共传播学系,2011年公共传播学系将除了公关专业外新增一个传播学专业)当时杰出的师兄师姐,大四的炜双、大鸿、磊磊,大三的杨涵、林冯,大二的洁琪、方晴、嘉颖,在不到两个月中,我了解到了更多关于我们专业的历史、现状、就业前景等等。当然,在这个学期我们开始了几门公关系自己的课程(公关原理和公关礼仪),于是第一次写了一份自己以为很靠谱的公关传播策划,第一次被老师问“你认为公关是什么?”,当时使劲翻书,把各种关于传播、沟通等等的词套在一起,以为那就是公关了,直到当时参与到财新传媒举办的新媒体论坛,跑到白云区某会议中心去跟场、联系记者,看着炜双师兄前前后后联系与部署,才开始对于一个公关执行有了概念——而大型项目的活动策划与执行,是公关行业重要的一个领域。设计系开的苦逼平面媒体设计课、数字媒体文化课之类的鸡肋直接忽略,欢乐的军训记忆犹新,直接进入到8月——我去了广东电视台见习——不是实习。之所以说是见习,因为做了不到一个月的“助理”的时间段里,我觉得自己看的东西比自己实操做得东西的体会来得多。于一般去电视台实习当跑腿记者或者演播室助理的人有点不同,我跟的节目是广东电视台会展频道一个叫《粤商名流》的节目(广东台的数字付费频道,那个节目就是采访很多成功商界人士的),现在想来,当时的自己还是很能吃苦的——虽然有些木讷。所谓助理,其实做的是一个节目组打杂的工作,因为节目拍摄的主人翁都是去到他们所在的公司企业拍摄或采访的,拍一段简单的视频简介可能有4个场景,每个场景可能也就10秒,但这意味着我们要去到4个不同地方——工地、办公室、某过道、某大厦门口,每个地点都需要摄影机的摆位,灯光师调光、打光,导演考虑入镜人物和景象,一遍遍让人抓狂的排演,还有我做的苦逼的工作,给导演抗着小监视器(用于导演监视所拍的片段),导演是最大的主,一般都是一身黑装,带着文艺青年小帽,但是却让所有人都会抓狂——他要求太多了事无巨细,但是没有办法,导演监控一切,他操纵出来的节目才是符合要求的。作为一个小小兵,基本没有任何发言权,因为你很多都不懂,都只能慢慢学,去节目组的第二次外景(其实去的都是外景)是在科韵路工业园区附近某酒店,光把摄影器材从公司运到酒店就花了一个钟,搭设采访的布景、各种打光调灯、现场准备用了快3个小时,真正主持人对于嘉宾的采访录完后已经是晚上9点半,在饭桌上吃饭的我还在担心待会赶不上地铁回大学城,当时吃了一半我还是鼓起勇气说自己要先走的,出去酒店一看,传说中的科韵路地铁站毫无指示,兜兜转转,赶上地铁末班车,自己一人回到宿舍,当下的感觉,除了累,估计就是对于电视台一行深深的厌倦吧。当然这种外景式节目只是电视行业工作的一个分支,不过电视台的工作就我了解不会是很轻松的——表面光鲜亮丽,背后苦逼无奈。说回到公关专业,其实在广东台工作的中大生,读公关系的人应该不会比新闻系的人少,媒体行业是公关专业很大部分的就业方向,就我目前的感受,可能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选择进入这一行——包括记者。
大二上半年,对我来说,公关是什么?除掉全民亚运志愿者的喧闹,其实在一直缺课补课的大二上半年,我是收获良多的。公关写作课让我接触到公关从业者的另一面——文案撰写,也有了一些机会真正实操了一把,这还得感谢林景新老师,此外,还有传播学一些比较靠谱的课程,在学术上让我知道了,其实公关做的不是浮夸的表面工夫与宣传技巧,其实是建立在对于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这些基础知识上充分运用创新智慧来学习和实践的一门学科,它需要你有全面的思维、创新的思维、良好的文字功底和敏锐的时事嗅觉。年底在中大举行的第三届全国公关策划大赛,又是一次让我体验到公关系强大的团结力、策划力和执行力的机会,虽然有方圆公关公司的协助,但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我们系公关团队的各位给力付出而得来的,炜双的细心,大鸿的经验,宇翾的灵活,嘉仪的大方……还有廖老师、谭老师、张宁老师、张洁老师等等的付出,这些让我第一次感受到深深的对于公关系的归属感,此刻的大学,我觉得自己一直少的一份归属感突然就油然而生了。
大二下半年,对我来说,公关是什么?我现在是大二下半年,为什么前面说大一的公关师弟师妹是苦逼呢,因为他们目前什么公关的课程都没有学,而大二的我们,其实很多都迷茫,迷茫是因为有太多选择——读研究生?出国?工作?三选一后还有接下来要想的,考研考什么学院?出国会不会不靠谱?工作要去公务员国企私营企业还是创业什么的?不过就我来说,目前考虑的就是读研究生,或许是因为我真的很向往小班教学的研究生课堂,老师与学生互动教学,并且可以就自己喜欢的问题深入探讨——新媒体传播、公共社区管理……这些都是我有兴趣的研究点。班里其他同学应该大部分都在尝试做出选择。说回专业课程,大二下的课程其实是非常靠谱的,演讲与辩论、社会调查、媒介社会学、广告学、市场营销、整合营销传播,从这些课程的设置来看,又是印证了很早前听来的评论“公关学的是大杂烩”,面广是好处,不过学习与研究的深度就需要自己努力了,因为很多课程都会牵涉到其他诸如社会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等等大领域的课程,好在中大学术算是比较开放,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还是有机会真正自主学习到的。
大二的暑假,对我来说又是一个新的选择——上课?实习?还是做其他事情?此时恶俗地用一句台词“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但是此时此刻,我至少可以说,我选择公关这个专业不后悔,我喜欢那句“青山在,人未老,公关的明天会更好”的口号,我喜欢这个系从老师到师兄师姐师弟师妹欢乐团结的氛围,两年之后,或许我可以更加全面的回顾我的大三和大四,凑成一篇完整的关于公关关于大学更深刻的感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第一的时候去当兵,当了两年,回来之后是接着上大一?还是直接上大三?_百度知道
第一的时候去当兵,当了两年,回来之后是接着上大一?还是直接上大三?
当然是接着上大一,基本上不能转专业。如果入伍高校新生退役入学时,原录取高校合并、撤销的,由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安排转入同批次且与高考当年录取分数线相近的高校入学;原报考专业撤销的,由录取高校安排转入其他相近专业学习。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大一啊,你还想得真美
当然确定!
还是大一啊?
那有好处吗?可以转专业吗?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大一时去当兵,现在义务兵退伍复学,能直接跳过大一读大二或大三吗?_百度知道
大一时去当兵,现在义务兵退伍复学,能直接跳过大一读大二或大三吗?
我是3本独立学院的,照理是继续读大一第二个学期的。
呵呵,不可以的。我大二去的,大二下12月份去的,当时办理了休学手续。退伍后你回来也应该是12月份复学。如果你们学校老师好说话的话,你可以来年3月份复学。为什么不能直接跳过呢?因为你的档案是有毕业时间的,对不对。你当两年兵,如果是2010年入学的,那么一共是6年,到2016年毕业。即使学校可以同意你直接读大二,但是你的毕业时间早就在国家教育部信息中心了,这是无法改变的。我当时也想办这个,人家就是这么回复我的!(2011年退役老兵)
你也是11年当得兵?现在还是读着大二吗?想知道那个国家教育部信息中心具体是一个什么情况。
那个信息中心就是,每个大学生,参加高考被录取后都会有一个资料,记录你的高考分数,学校,专业(本科还是专科)等等。相当于你的学籍档案。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如果你学院是一个学风严谨的学校,那就要求你将大一的学分研修够了,就可以直接跳过大一。可以适当免修部分学分以作为优惠政策,比如:体育课学分和选修课学分。但如果不是一个很好的学校的话,为政治因素所左右,认为当兵就应该放松管理,那就是一所误人子弟的学校,所颁发的毕业证也一定是一张“豆腐渣”文凭,对学生、对学校、对国家都不负责。你自己觉得这样可以偷懒人生、践踏科学规律,那你就跳级吧。如果“一二一”的口号声能够代替高等数学的公式,那你就不要上了。如果肌肉的发达能够培养出科学家的话,那你还是回部队去吧,上大学还有意义吗?
我并不是践踏学术或是偷懒人生,只是想早点出来做事回报社会啊!
科学是来不得半点虚伪的,树木十年成材,就是十年,激素长出来的东西肯定不结实或者不好吃。回报社会也不能用劣质的产品回报。不要认为是给别人学习知识呢,其实是给你自己增加发展的动力。别自欺欺人了。在部队学到的那些大话、套话、空话、假话的浮夸作风,千万别继续在社会上延续下去。
不能!!!你还得从大一开始读。不过你是独立院校,可以考虑找找老师辅导员,通融一下从大二开始也不是没可能。
我知道啊,但是不知从何下手啊
找院校领导给你走后门啊,这年头不托关系送礼,给你办啊!
不可以的,从头来
义务兵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一新生去当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