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后多长时间开庭申请高一级法院开庭

当前位置:
立案后发现不符合执行申请条件的应裁定驳回执行申请
作者:陆世雄&&发布时间: 10:18:48
  一、基本案情
  刘某与何某于日结婚,双方均系再婚。何小系何某与前妻所生,张某系刘某与前夫所生,刘某与何某结婚后未再生育子女。1999年何某参与单位集资建房,与妻子刘某夫妻共同购买了璧山区璧城镇体育巷61号2幢2单元301房屋一套,房屋产权登记在何某名下。2010年11月何某死亡,死亡时留下遗嘱,上述房屋由何小继承。何某死后,刘某将房屋出租,获得租金23200元。2014年7月刘某以何小为被告向璧山区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对上述房屋产权进行确认。
  经审理,璧山区人民法院认为:本案所涉及的房屋应当属于何某与刘某的夫妻共同财产,因为何某与刘某是1990年就结婚,而何某单位集资建房是在1999年,二人已生活近10年才买的房屋,故应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何某与刘某各有一半的所有权。何某去世后,其所有的这一半房屋属于何某的遗产。对于何某的这一部分遗产,按照何某生前的遗嘱,应当由何小继承,因为该遗嘱符合法律规定关于自书遗嘱的要件,法院予以确认。对于该房屋的租金问题,其中刘某应享有11600元,另11600元应由刘某支付给何小。据此,璧山区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如下:一、涉案房屋由原告刘某享有50%的所有权,另外属于何某50%的所有权由原告和被告何小共同继承。二、原告刘某在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被告何小给付租金11600元。
  二、执行情况
  2014年8月,刘某向璧山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要求法院依法拍卖涉案房屋,拍卖房屋所得款按照民事判决书确定的份额分割。璧山区法院予以受理立案。执行中经审查发现,民事判决书第一项是对案件房屋产权份额的确认,第二项是对金钱给付的确定。原告申请执行事项在判决书中并没有体现,民事判决书仅第二项就租金的给付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原告要求法院按照判决书对涉案房屋进行拍卖于法无据。但因法院对本案已经立案受理,故璧法法院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驳回了原告刘某的执行申请。
  三、解说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解释》)第四百六十三条规定: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权利义务主体明确;(二)给付内容明确。本案执行依据第一项是对房屋产权份额的确认,并不能申请强制执行,原告依据判决申请要求“法院对房屋进行拍卖并将拍卖房款按判决确定的房屋份额进行分割”于法无据,按理应该在立案阶段不予受理。但该案已经受理,法院如何处理颇有争议。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执行规定》)第一百零八条规定,执行案件的法定结案方式有执行完毕、裁定不予执行、和解并履行完毕、裁定终结执行四类。针对本案情况,有法院在发现申请执行内容没有法律依据或执行依据无执行内容时采取的做法是裁定不予执行。笔者认为,不予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七条第二款、第三款、第二百三十八条第二款,以及《民事诉讼法解释》第四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其适用的情况只有以下三种:一、作为执行依据的仲裁裁决违法无效、显失公正、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二、作为执行依据的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三、被执行人对申请执行时效期间提出异议,人民法院经审查异议成立的。不予执行最显著的法律特征在于:适用的前提是案件在立案时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由此可见,立案后才发现申请不符合执行条件的情况,不应适用不予执行。《民事诉讼法解释》第二百零八条针对一审程序有规定“立案后发现不符合起诉条件,裁定驳回起诉”。从法律程序上看,诉讼审理与执行审理应该具有共通性,出现相同的法定情形,所采取的处理方法也应当相同。因此,执行立案后发现执行申请不符合执行条件的,可参照诉讼中的规定,应裁定驳回申请人执行申请。
  (一)驳回执行申请的法律渊源
  驳回执行申请,是指立案后发现申请人申请不符合执行申请条件,法院裁定对执行申请予以驳回的程序。驳回执行申请并非法定结案方式,它是司法实践的产物。近年来执行案件的大量增长,新类型案件不断涌现,执行实务中面临更多复杂的情形。四种法定的执行结案方式已经不能全面概括案件的实际解决情况。为此,多地高级人民法院相继出台了一些有关执行工作的司法文件,扩大了执行结案方式的内容。如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执行案件结案的若干规定》第四条就将结案方式规定为:执行完毕、和解、终结执行、终结本次执行、不予执行、驳回执行申请等方式。全国司法统计数据系统确认的结案方式也有“执行完毕、驳回执行申请、不予执行、和解履行完毕、和解部分履行,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其他终结执行、销案、其他”共九类。在多地法院的执行结案方式中,驳回执行申请均得到肯定。但何种情况适用驳回执行申请,却一直没有得到明确。
  (二)驳回执行申请的适用情形
  笔者认为,驳回执行申请的适用,与不予执行不同。驳回执行申请适用于立案时本不符合立案条件,却被法院立案的案件。根据司法实践,有以下几种情况可予以适用。
  1、执行依据不具有给付内容或给付内容不明确。不具有给付内容如确权判决,判决内容只在于消除当事人之间对权益归属的争议。给付内容不明确,包括义务履行的主体不明确和给付标的不明确,因此造成执行的不确定性。
  2、执行申请内容与执行依据内容不相符合的情况,如执行依据确定的是行为履行,当事人却要求对方进行金钱给付,申请内容于法无据。
  3、法律文书未生效的情形。未生效法律文书因其效力呈现不确定性,而不具有可执行性,但这种不确定性上的障碍,可在其效力被确认后消除,法律文书生效后当事人亦可重新申请法院执行。故当执行阶段发现执行依据未生效时,采用驳回执行申请为宜。
  4、本法院重复立案的情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立案后发现其他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已经立案的,应当撤销案件;已经采取执行措施的,应当将控制的财产交先立案的执行法院处理。对于本法院重复立案的情形相关法律却未作出规定。笔者认为,根据一事不再理的原则,参照《民事诉讼法解释》第二百零八条,对已经执行完毕,或者正在执行中的案件,当事人再次申请执行,本法院予以立案的,在执行时如果发现应该驳回当事人的执行申请。
  (三)处理方法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已经立案受理,在执行过程中查明申请人不具备申请执行条件的,应当动员申请人撤回申请,申请人提出撤回申请后,依法裁定撤回执行;如果申请人不同意撤回申请,则依法裁定驳回执行申请。
来源:璧山法院
责任编辑:宣传处再审立案后法院不开庭怎么办_百度知道
再审立案后法院不开庭怎么办
提问者采纳
向主办法官咨询没开庭的原因,如果超审限,可向上一级法院投诉。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再审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
需求与回应之间
——以NC市为视角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小额诉讼 适用情况的实证调查
作者:南充中院&&发布时间: 09:45:44
  论文摘要 
小额诉讼是针对小标的额的民事案件的快速裁判。对小额诉讼程序的探寻和研究,在国内已经如火如荼的进行了许久。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小额诉讼,使小额诉讼程序在化解基层矛盾、缓解司法压力、促进司法公正与效益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作为一项新诉讼制度,小额诉讼仍需要进一步构建完善。本文从NC市法院实际情况出发,在对现行小额诉讼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一点探索性的建议,以期对完善小额诉讼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全文约10000字)
主 题 词  司法需求 现实回应 小额诉讼
【以下正文】
在“诉讼爆炸”以及民事案件数量迅速上升的现实背景条件下,如何实行民事案件的繁简分流、快速裁判以减轻诉累、提高审判质效,不仅是当今世界各国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也是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与司法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2011 年 3 月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部分基层人民法院开展小额速裁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下发后,各地法院陆续开展了小额诉讼试点工作,经过近一年试点工作,确实取得了很多成效。 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在日实施的新民事诉讼法中正式确立了小额诉讼程序。对这项制度究竟如何建构,如何推动完善,使小额诉讼程序成为化解基层矛盾、缓解司法压力、促进司法公正与效益的工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司法需求——小额诉讼程序设立之考量
司法面向大众的要求使程序效率性变得十分重要,而效率性又使从利用者的立场来要求程序的变化成为可能。 从全国法院系统的司法统计来看,近几年全国法院审执结案件数增长速度较快,而法官人数的变化不大,人案矛盾一直是各级法院特别是基层人民法院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图1)。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审执结案件数(万件) 983.9 9.9 1147.9
法官人数(万人) 18.9 19.0 19.3 19.5
图1:2008年——2011年全国法院人均结案情况
如何以科学的司法资源配置方式,更有效地推动审判模式创新,缓解当前法院特别是基层法院“案多人少”的压力,成为立法者、司法者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2009年和2010年,法院系统分别提出了完善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和完善简易案件速裁机制。至2011年,又进一步推进民事、行政诉讼制度改革,开展小额案件速裁和行政诉讼简易程序试点工作。
“北京市丰台法院,日,该院事先提示速裁程序7点内容,审结了全市首起小额速裁案件。丰台法院经立案审查后,认为本案符合适用小额速裁的条件。经法官询问,原被告双方均自愿选择小额速裁程序,并在办案人员见证下签订了小额速裁程序告知确认书。之后法院当庭开庭审理该案,并当庭作出判决。” 这是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实行小额速裁试点的相关报道,从该案的适用我们可以获得一个信息:即小额诉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缩短审理周期,为提高司法效率提供了一个可行性路径。综合小额诉讼试点法院反馈回来的整体情况,可以印证:小额诉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好的提高诉讼效率,方便当事人诉讼,减轻当事人和人民法院的负担,节约司法资源。也正是因为小额诉讼在试点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简便、高效,使得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对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中将其作为一项单独的诉讼制度予以规定。立法仿佛能够期待: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人民法院的审判压力,可以将有限的司法资源用于解决重大、复杂和疑难的民事案件。
二、现实回应——NC市小额诉讼实证调查
“适用小额速裁审理的案件,平均审理周期大大缩短,我院仅为 3.1 天,而同期普通民事案件审理周期为 30 天左右。” 、“半个小时调解一起保管合同纠纷案,8 个小时调结 76件租赁合同纠纷案,半天审结 5 个当天立案的案件……自今年 5 月 1 日正式受理案件以来,小额速裁庭调解结案 302 件,调解率88.05%,案件审理取得了高收案率、高结案率、高调解率、无异议率的“三高一无”喜人成效,赢得了当事人的好评。” 从这些报道透露的信息可以得知,小额诉讼的运用使得无论是在案件审理的时效还是案件审理的社会效果上,其在一定程度上均呼应了司法需求。是否可以认为修改后的小额诉讼也能如试点法院所报道的一般,立法的期待是否就能够得到设想的回应?
在修改后的民诉法实施近3个月时,笔者对NC市下辖基层法院适用小额诉讼的情况进行了调查。2013年3月,全市9个基层法院,均反馈其未受理小额诉讼案件;4月12日,SQ区法院上报其已受理1件小额诉讼案件(图2)。在试点法院运行得如火如荼的小额诉讼在NC市并未出现预期的火热场面,这从一定程度表明,立法的期待在NC市这个层面上并未得到相应的回应。
图2:NC市下辖基层法院2013年第一季度受理小额诉讼案件情况统计
单位 受案数 案件类型 结案方式
SQ区法院 0
GP区法院 0
JL区法院 0
LZ市法院 0
NB县法院 0
XC县法院 0
YL县法院 0
PA县法院 0
YS县法院 0
是否NC市并无小额诉讼方面的司法需求?回答是否定的。以2012年为例,NC市共有在职法官599名,其中基层法院在职法官503名;2012年全市基层法院共审执结案件51873件,人均结案103.13件。从省法院的通报情况看,2012年NC市法院案件受理数、结案数均位列全省第二, 可以说NC市法院审判压力极大,对缓解“人案矛盾”、提高审判效率的需求十分明显。
是否NC市近3个月受理的案件均不符合小额诉讼标准?从司法统计的数据来看,2013年第一季度全市基层法院适用民事简易程序的案件共计3552件,因人力有限,仅抽取其中三个法院分析其民事简易程序案件的具体情况。从抽查的情况来看,SQ区法院、JL区法院以及YL县法院2013年第一季度受理的民事简易程序案件分别占其受案总数的44.1%、30.9%、49.9%(图3)。
图3:2013年第一季度适用民事简易程序案件统计
不考虑案件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这些无法量化的指标,笔者从诉讼标的额的大小对适用民事简易程序的案件进行了简单分类 (图4)。按照全省上年度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的标准,抽查的三个法院理论上能够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的案件分别占到其受案总数的7.0%、10.2%和3.7%。排除非量化指标的影响,无论从哪个方面考量,NC市下辖的9个基层法院均不应出现小额诉讼受案数为零的情况。
图4:2013年第一季度适用民事简易程序案件具体情况统计
单位 受案数(件) 除去涉身份关系案件数 标的额
10000元以下 元 元 50000元以上
SQ区法院 443 318 70 141 66 41
JL区法院 245 134 81 4 6 43
YL县法院 361 96 27 11 11 47
三、 差距之间——需求与回应之间脱节的原因探析
其实,不仅仅是在NC市,其他法院也存在小额诉讼司法需求与现实回应之间脱节的情况。在S省法院对小额诉讼2012年全年情况通报中就提到:“个别法院因试点工作开展较晚(2012年10月才部署落实)或推进力度不够,试点效果不明显,甚至只有1件或0件小额速裁案件。”那么,小额诉讼的司法需求与现实回应之间的差距是因何产生的?
(一)相关法律法规及配套制度的缺失
为了提高司法效率,体现出小额速裁机制的最大价值,无论是从立案分流、答辩、庭前准备、庭审程序、调解、文书送达,乃至执行,都要求一个较之现行简易程序还要再快捷经济、灵活轻便的程序设计。但对于目前的小额诉讼,仅有修改后的民诉法第一百六十二条予以规定。可以说,法律规定及相关配套制度的缺失成为了小额诉讼适用的最大掣肘。
1、 法律规定的缺失导致实践操作困难
(1)小额诉讼适用范围不明确。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简单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实行一审终审。按照该条规定,小额诉讼程序所适用的案件应当具备案件法律关系单一、争议不大、标的额较小的特点。但是其中除了标的额较小这个可以量化的特点,其余两个特点都过于抽象不利于实施。由于没有具体的规定也没有相关的司法解释,许多基层法院的民事法官无法准确掌握小额诉讼案件的具体受理标准。
(2)小额诉讼审限缺乏统一规定。对于小额诉讼的审限,法律没有做明确的规定。据了解,在小额诉讼试点过程中,各地法院对小额诉讼的审理期限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有的法院规定的是一个月,有的法院规定的是一个半月,有的法院规定的是3个月……省法院在日曾下发《关于更新案件流程管理系统的通知》,在该通知附件“案件流程管理系统更新内容”中第二部分第4点对小额诉讼的审限设置为一个半月。但由于该通知是关于更新软件的规定,且该通知是由省法院审管办发出,许多基层法院认为其并不具有指导意见的效力。NC市下辖某基层法院就曾在其《关于开展小额诉讼的实施细则》中第XX条规定:“小额诉讼应在45天内审结。因案情复杂等原因不能在45天内审结的经庭长批准,可延长15天;确有特殊情况不能在延长期限内审结的,经分管院长批准,可延长30天。”由此细则可见,对于小额诉讼的审限规定,大多数法院尚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
(3)小额诉讼程序的转换没有明确规定。小额诉讼是否可以进行程序转换?如果可以进行程序转换,应向普通程序转换还是简易程序?抑或是普通程序、简易程序均可?实践中,有的法官认为:小额诉讼的价值即提高审判效率,如果允许进行程序转换,必然违背其运用价值。有的法官认为:小额诉讼仅是对案件进行形式上的判断,为弥补判断的失误,应当允许小额诉讼进行转换……不同的认识必然导致不同的处理结果,如对其不加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导致小额诉讼的适用出现参差不齐的状况。
(4)小额诉讼相关救济途径不明。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规定:小额诉讼实行一审终审。当事人双方均无上诉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肖建国指出,小额诉讼固然具有即时化解矛盾纠纷、避免迟到正义等优势,但该优势能否发挥以及是否会带来一些副产品,均是未知数。 没有任何程序的设计是完美无缺的,当小额诉讼出现错误或者显现立法时未曾考虑到的“副产品”的时候,是否可以为当事人提供相应的救济途径?如果可以提供相应的救济途径,以什么途径最为有效?这些在现行法律中均未提及。也正是因为救济途径的缺失,很多民事法官担心一旦出现不可预料的突发情况,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从而对法院产生无法弥补的负面效益。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法官适用小额诉讼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导致了NC市小额诉讼实施不利的后果。
2、与小额诉讼相关的配套制度缺失
(1)相关配套软件的滞后。在修改后的民事《民事诉讼法》实施前两月,NC市下辖的9个基层法院均反映因为立案软件未被授权,因此无法在“网上立案”上立小额诉讼案件。2月份,省法院对“网上办案”系统进行了升级后,基层法院能够进行小额诉讼立案,但由于信息传递缺乏及时性,很大一部分法院民事法官在3月份的时候才知道可以立小额诉讼案件。同时,由于司法统计系统与“网上办案”系统不属于同一软件,到目前为止,NC市法院司法统计系统仍然没有小额诉讼项目。而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法院的统计是以司法统计系统为标准,司法统计系统的滞后必然导致最高人民法院对小额诉讼相关情况缺乏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很有可能影响最高人民法院对小额诉讼的指导。
(2)法院相关环节配套措施的缺失。首先,立案程序上,对于小额诉讼立案适用何种方式缺乏相应的制度。我国台湾地区“民事诉讼法”第436条之10规定:“依小额程序起诉者,得使用表格化诉状。” 在很多试点法院,鉴于小额诉讼的特点,当事人起诉可以是口头形式也可以适用法院制作的格式诉状。而纵观NC市9个基层法院,无一对此做了相应准备。其次,在审理环节,对于小额诉讼案件的审理组织缺乏制度规定。在意大利,设有专门处理诉额不超过750000里拉案件的法务官法院和处理50000里拉(动产)以下小额请求的调停官法院。 在小额诉讼试点过程中,有的法院设立了小额速裁庭,有的法院将小额诉讼案件交由指定的业务庭负责。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对于小额诉讼审理组织没有规定,具体到NC市,涉及到小额诉讼案件的审理组织,各基层法院均未做相关明确。调研中,问及小额诉讼案件交由什么审判组织审理时,绝大多数法官表示:小额诉讼案件属于民事程序,应由民事审判庭负责审理,但具体到哪个庭室目前还不明确
(3)对法官的培训相对滞后。小额速裁案件尽管案情相对简单,但对承办法官要求极高,除了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外,还要求承办法官具有娴熟的调解技巧和敏锐的处变能力。这些都要求法官在审判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加大知识储备,而培训是提高司法能力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据了解,由于财政以及审判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基层法院对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少有进行专门的培训,涉及到小额诉讼的培训更是几乎没有。对小额诉讼相关规定以及技能培训等等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基层法院的民事法官对小额诉讼案件存在畏难心理,影响小额诉讼的合理适用。
(二) 法官对小额诉讼定位的偏差
对小额诉讼程序的定位,理论界与实务界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小额速裁程序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程序,其本质是简易程序,是简易程序的再简化,即在简易程序规定范围内再缩短办案时间,加快办案节奏。 另一种认为是独立式速裁程序,即通过设定严格条件筛选案件,把一些简单、易处理、耗时少的民事案件纳入速裁范围,快速审结。 从修改后的民诉法来看,其所定义的小额诉讼制度已经突破传统诉讼程序设置的基本原理与框架,其省略诸多诉讼步骤与环节的特点,与在程序的程式化、正规化方面有一定要求的简易程序相去甚远。
但在司法实践中,广大法官(特别是像NC市这样未设立小额诉讼试点地区的法官)对小额诉讼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小额诉讼即是简易程序的再简化”,其本质仍是简易程序,在笔者参加省法院关于贯彻落实新民诉法研讨会上,很大一部分法官也提出了“小额诉讼本质上是简易程序的再简化”观点。
在与民事法官座谈中,涉及到小额诉讼程序转换问题时,诸多民事法官也产生了较大分歧:认为小额诉讼属于简易程序的再简化的法官认为小额诉讼既然属于简易程序,则当审理中发现不适合小额诉讼程序时只能向普通程序转化;而认为小额诉讼属于独立的诉讼程序的法官则认为,小额诉讼既可以向普通程序转化也可以向简易程序转化。放弃深究小额诉讼法律定位的本质,司法实践中由于对小额诉讼定位的偏差导致了很大一部分法官在适用审判程序的时候,除非是特别需要,一般情况下不愿意主动适用小额诉讼。
(三) 当事人对小额诉讼缺乏了解
“5月20日9时,北京某物业管理中心到丰台法院右安门法庭起诉,要求被告某纺织集团公司装饰布厂为其单位职工任女士支付供暖费。当日,是北京市法院系统启动小额速裁试点工作首日,依据案情,丰台法院立刻征询原、被告意见,在双方均自愿同意选择小额速裁程序后,当场签订了《小额速裁程序告知确认书》。10时,法庭开庭审理此案。” 综观绝大部分小额诉讼试点法院的情况报告,几乎所有的试点法院在适用小额诉讼的时候均向当事人提供了类似《小额速裁程序告知书》之类的提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诉讼当事人对小额诉讼并不是十分了解,很大一部分当事人选择适用小额诉讼皆是来自于法院的提示、说明。NC市下辖9个基层法院,无一法院进行了小额诉讼试点,因此,当事人对小额诉讼的了解程度比进行了小额诉讼试点的法院要为更低。在春节收假后,NC市法院在市辖三区基层法院以固定时间段为节点对此节点内申请立案的当事人做了一个问卷调查,96.3%的当事人表示并不知道小额诉讼程序;调查中有3.7%的当事人表示知道小额诉讼,但对具体小额诉讼程序是什么、怎么适用并不清楚。当问及当事人是否愿意适用小额诉讼,几乎所有被调查的当事人都表示因为对该项程序不了解,暂时不愿意适用小额诉讼程序。
(四) 对新诉讼的适应需要一个过程
人类思维深处存在一种保守力量,即人具有思维的惰性习惯,这也被称为坚守传统。 这种思维的定式决定了人们对一项新事物的接受并不是必然结果,其间一定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对新的诉讼制度也是如此。小额诉讼虽然进行了一年多的试点,但对于广大的非试点地区的人们,这项诉讼制度几乎可以说是闻所未闻。要人们接受小额诉讼并运用小额诉讼制度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四、应对路径——对推进小额诉讼的几点建议
(一) 立法与制度层面上对小额诉讼的完善建议
1、 立法:具体规则之建构
(1)小额诉讼适用的范围。美国小额法庭受理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要件主要考虑的是数额标准。在美国 51 个州中,有 45 个州采取单纯的数额标准,规定小额法庭受理案件的最高上限,其幅度从 1000 美元至 15000美元不等。 而日本《民事诉讼法》第 368 条规定了简易裁判所受理小额诉讼的要件主要有: 第一,简易裁决所有权审理不超过 60 万日元的小额诉讼申请,且在同一年内在同一个简易裁决所,原告提起小额诉讼的申请不得超过一定的次数;第二,以申请形式上,小额诉讼应通过表格的方式申请;第三,在提出小额诉讼请求时,必须作出服从简易裁判所裁定的声明。 可见,在小额诉讼程序的要件中, 多数国家认为最为核心的要件是日常生活中的纠纷数额,主要针对的是给付金钱或其他替代物有价证券的诉讼。综合我国试点工作情况,笔者认为: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范围可以采用“概括+ 排除”为主,经验判断为辅的模式确定。关于概括式规定,应以体现小额诉讼的本质和特色为原则。小额诉讼程序应是适用于当事人起诉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且争议标的额低于当年公布的小额诉讼案件金额标准的单一金钱给付之诉的民事案件。在概括的同时也应将不能适用小额诉讼的案件予以规定,以确定这些案件即使金额等方面符合小额诉讼标准也不能适用。根据试点的经验,以下案件不适用小额诉讼::(一)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二)涉及确权的案件;(三)一方当事人下落不明需要公告送达的案件;(四)涉外、涉港澳台的案件;(五)需要评估、鉴定的或者诉前虽进行过评估鉴定但对方有异议的案件;(六)涉及集团诉讼或涉及众多当事人权益的案件;(七)辖区内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八)矛盾有可能激化的案件;(九)其他不宜适用小额诉讼审理的一审民事案件。
(2)关于审限。以小额法庭制度颇具代表性的美国为例:其案件审理期限较短,一般要求在一两个月内审结 。参考小额诉讼试点法院的经验,结合NC市法院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小额诉讼案件的审理期限应当较短,否则有违小额诉讼程序设立的初衷,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一个月内审结,而且不得延长审限。如果审理中当事人提出反诉或要求追加当事人以及发现案情复杂不宜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的,应当转入普通程序继续审理。
(3)程序的转换。在美国,小额法庭受理的案件能否转到普通民事法庭审理?不同的州有不同的规定,有7 个州不允许案件转庭; 有5 个州允许,其他州允许转庭,但附加了一定的条件。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法院采取的是“大立案”方式,即统一由立案庭立案后再分配到各个业务庭室。小额诉讼的适用很大程度上是由立案庭选择是否适用。调研中,立案庭的法官表示:其对案件适用程序的选择仅仅是形式上的审查,不可能涉及到实质问题。众所周知,形式审查的确切性与案件的实质贴合度并不是很高,如果不给予法官程序转换的权利,则很有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审判。因此,笔者认为:如果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件有以下情况:(一)事实不清楚、案情复杂;(二)适用法律具有一定难度;(三)具有重大的社会影响;(四)具有先例性质;(五)法院认为适用小额诉讼程序不适当。可以申请对小额诉讼程序进行转换,但需要经过庭长、分管院长批准。一审终审程序退出后,案件应适用普通程序进行审理,由原承办法官继续审理,审理期限继续计算,审限进行相应延长。
(4)提供错误裁判的救济渠道。小额程序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目标使程序设计极为简便,这就可能对判决质量上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虽然我们原则上承认: 必须在绝大多数案件中使诉讼程序变得较为简洁和便宜,以便人们在能够承受的诉讼成本基础上很容易提起诉讼,即使这意味着判决质量有一些降低。但判决质量的降低并不意味着完全可以忽视对判决质量的要求,相反,理想的小额程序应该是在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价值目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兼顾判决结果的准确与公正 。为此,鉴于小额诉讼程序保障上较其他程序更为薄弱等因素,应该给予不公正判决补正的机会,但同时小额诉讼的基本价值目标也应严格尊重。综合NC市基层法院民事法官的意见,笔者认为:补正渠道可采取“当事人对一审终审的裁判不服,可以在收到裁判文书10日内向一审法院提出异议申请,由立案庭进行立案审查,审判监督庭进行实体审查,针对法律适用、事实认定、程序合法、法官公正等方面进行审查,原审确实存在偏差,符合异议审查规定的,法院主动启动再审程序;若不符合异议审查规定,则裁定驳回异议申请”这种方式。
2、 制度:相关配套的完善
(1)加快配套软件的更新。省法院应加快对审判质效管理系统以及司法统计软件的更新,力求在省法院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前能对有关软件先行进行更新,以防止规定出台后软件措施跟进速度脱节的情况发生。同时,省法院应对目前全省法院审判质效管理系统与司法统计系统不同步的情况进行分析,整合两套系统,促进法院相关数据的统一完善。
(2)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一是立案环节:为便利不谙法律规定之小额债权人起诉,并增进小额程序之简速性,应当允许当事人口头起诉。法院也应根据本地情况制作简便的格式化诉状,可采取填写表格方式,不再专门提供类似于普通程序之下书面诉状方式,小额诉讼所适用的表格一般只包括原告、被告的姓名和地址,原告请求的事实、理由以及赔偿金额,对事实与理由,一般只需要简单的陈述。二是审理环节:首先,关于小额诉讼的审判组织。鉴于NC市目前小额诉讼仍处于起步状态,小额诉讼案件数还不多,因此笔者认为:目前尚无必要设立专门的小额速裁庭,可以根据各基层法院的实际情况,指定法院某个民事审判庭负责小额诉讼案件或某个派出法庭负责周围一个片区的小额诉讼案件,以达到节约司法资源的目的。其次,关于小额诉讼审理的程序。考虑到小额诉讼以提高裁判效率、快速解决纠纷为目的,因此,小额诉讼审理的程序应当内容灵活且形式简略。在审理期日上,以一次期日内审结为原则;在开庭时间上,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要求在周末或晚上进行;在证据调查上,一般仅限于能即时调查的证据,能即时调查的证据,原则上限于书证和出庭证人,以及当事人本人的陈述;在诉讼种类上,禁止或限制反诉;在判决书的制作上,可以采用表格化的判决书形式。
(二)现行体制下法院应做的努力
1、注重非正式性内容的设计
宏伟的建筑物、法庭里庄严的气氛、法官身着的法服、法庭用语等表现出来的形式主义在起着保持法院和审判制度尊严和权威的同时,也会产生使审判远离国民的负作用。小额诉讼的当事人一般是普通公民,他们对法律术语都很陌生,又缺乏法律实践,若严格实行这种形式主义,则将导致民众与司法产生更大的隔离感和陌生感,进而与小额诉讼亲近大众的目标、小额诉讼的人性化特点等相背离。更重要的是,这些形式主义氛围可能会成为小额诉讼调解的情绪障碍而最终影响判决的执行。所以,小额程序非正式内容的创制非常关键。由于目前我国普通国民文化知识水平较低,缺少法律知识,如果法官使用专业性极强的法律术语,必然造成当事人理解上的困难,其结果不仅阻碍了当事人诉讼的积极性,而且很难使诉讼简便、有效率地进行。为此,在小额诉讼中,法官应尽可能地避免深奥的行话,做到法律术语通俗化。另外,考虑到目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可以考虑借鉴台湾地区小额程序和加利福尼亚州圣达科维拉郡夜间小额法庭的做法,规定在节假日、星期日或夜间也可进行审理 。
2、提高小额诉讼法官的办案水平
小额诉讼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小额诉讼的审理需要相对的高效,而如何在高效率的情况下保障高质量在很大程度上考验的是法官的执法办案水平。因此,要更好的适用小额诉讼程序,首先应加强法官的职业道德和素质培训,从观念上树立“小额不小”的理念,恪守法官职业道德,办好手头上的每一个案件。其次要加大小额诉讼法官的司法技能培训。正如上述所言,小额诉讼目前还存在诸如法律规定不完善、配套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小额诉讼的审理并非易事,严格的程序意识、娴熟的调解技巧和敏锐的处变能力都是小额诉讼审理法官所必不可少的,因此,更要加大对小额诉讼法官的司法技能培训,只有通过长期规范化审判的积累以及专业培训的提高,方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用最适宜的处理思路取得最佳的办案效果。
3、完善小额速裁案件的保全、执行等配套程序工作
当前小额诉讼的优势仍限于审理期限的缩短和程序的便捷,而保全、执行等配套程序囿于现行体制仍不能全面提速。无论起诉变得多么容易,审理和判决是如何的迅速,但只要判决的内容最后无法实现,上述的一切努力终将成空。当事人的诉讼目的是为已经缺失的权利寻求司法保护,只有将判决程序和执行程序充分地融为一体才能全面地实现权利保护。对此,笔者建议,第一,应当适当简化小额诉讼案件财产保全和执行的申请程序,为财产保全申请人和执行申请人开办绿色通道,对小额诉讼案件权利人的申请当日决定是否立案。第二,针对特定类型的小额诉讼案件采取灵活的财产保全和执行措施,对财产保全费用和保证金的交纳方式采取更为灵活简便的方式。第三,在法院内部对小额诉讼案件的财产保全和执行工作建立积极联动工作机制,案件主审人及时跟踪财产保全和执行工作的进展情况。
(三) 注重调解,发展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小额诉讼是为了简便快捷地处理纠纷,但并不等于快速判决。民事审判工作的目标是“定分止争、胜败皆明、案结事了”。台湾立法机关于1999年修正“民事诉讼法”时,创设了独立于简易程序的专门小额程序,其中一个很大的特点即在于其采取调解与审判一体化模式。在审理过程中可通过谈话的方式,让原被告直接对话; 法官也不使用晦涩难懂的“法言法语”,而是循循善诱、积极规劝,以促成当事人的和解; 在听取了双方当事人的主张之后,往往会在他们争执不下时,直接提出赔偿建议 。作为解决纠纷的一种手段和方式,调解历来在纠纷解决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在崇尚“和为贵”这一纠纷解决理念的我国更是如此。因此,在小额诉讼的实施过程中,应当突出强调和始终坚持调解原则,将调解贯穿于案件审理的全过程,确立庭前、庭中、庭后全方位的调解机制。同时,还应注重发展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充分利用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以及行业调解和其他组织的调解等方式的运用,在民事纠纷进入法院之前就进行有效化解,以缓解人民法院的压力。
(四)加大对小额诉讼的宣传工作
一是在立案环节加大对小额诉讼的宣传、引导工作。在进行小额诉讼试点过程中,各试点法院均通过各种形式对小额诉讼进行了宣传、引导工作。有的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专门窗口,向当事人宣讲小额速裁试点工作;有的专门印制了有关小额速裁的诉讼指南(宣传册),制作了小额速裁的宣传展板;在外宣电子屏幕上滚动播出小额速裁规则、专门制作的动漫PPT等,这些宣传、引导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当事人对小额诉讼的了解,便于小额诉讼的适用。可以借鉴试点法院的有益经验,在法院醒目位置安放小额诉讼宣传栏,在立案窗口专门开展小额诉讼宣传、引导岗,制作并发放小额诉讼宣传手册、向当事人宣讲小额诉讼的具体实施规则,使小额诉讼工作尽快为诉讼当事人所熟知。同时可以采取诉讼法减半收取等方式,降低了当事人诉讼成本,调动当事人选择小额诉讼的积极性。
二是扩大小额诉讼的社会知悉度。充分利用法制宣传、法律讲座等方式,向社会群众宣传、讲解小额诉讼。可定期在人群集中处开展法制宣传,重点阐述小额诉讼的特点、相关程序及应注意的诉讼风险等,扩大群众对小额诉讼的知晓度。也可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举办专门的法制讲坛、依法说理等栏目,让更多的人了解小额诉讼,从而适用小额诉讼。
责任编辑:admin
辖区法院:
仪陇县法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立案到开庭多长时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