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扬言扇死村民是否参加基督集会

怎样带领基督教乐队_百度知道
怎样带领基督教乐队
要是参加集会,然后可以报名,就去教会做礼拜,平时也有赞美会等活动。如果要参加唱诗班,一般的教会都有唱诗班,可以先去教堂,就可以参加了,不仅礼拜日的主日崇拜,如果符合条件你是说参加有基督教乐队领唱的集会还是参加参加有基督教领唱的那个班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基督教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伊拉克基督徒圣诞前夜集会祈祷 政府派警卫保护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原标题:伊拉克基督徒圣诞前夜集会祈祷 政府派警卫保护
  中新网12月25日电
据外媒25日报道,在圣诞前夜,伊拉克巴格达的基督教徒聚集在一处教堂里做礼拜,为战乱中的民众祈祷。伊拉克政府派出警察在外守卫,防止伊斯兰教极端组织对其发动袭击。
  巴格达的基督教徒为伊拉克摩苏尔地区的民众进行了祈祷。摩苏尔位于巴格达以北500公里,在今年6月落入“伊斯兰国”武装的控制,许多民众流利失所。
  在巴格达街边,一对信基督教的母女在讨论要不要逃亡。母亲表现得毫不畏惧,说宁愿死在伊拉克。但女儿希望尽早逃跑。“我希望尽快离开这个国家,因为极端组织不停地追杀基督教徒,基督教徒的数量越来越少。”
  根据美国国务院2013年发布的数据,伊拉克原有150万基督徒,现在只有不到50万人。伊拉克的总人口为3200万。
  另据路透社报道,伊拉克警方称,23日,一名自杀式袭击者在伊拉克巴格达南部引爆了炸弹,爆炸造成33人死亡55人受伤。
  伊拉克官方称,当时逊尼派亲政府武装力量正在排队等待领取津贴,袭击者在队伍旁引爆了炸弹。死者多数是亲政府武装人员。
  另一名警方人员补充道,“袭击者穿着伊拉克军装,他的自杀背心里塞满了钢珠”。
对《伊拉克基督徒圣诞前夜集会祈祷 政府派警卫保护》表态
对《伊拉克基督徒圣诞前夜集会祈祷 政府派警卫保护》发表评论
·····
·····
·····
·&&·&&·&
········]··
··········3. 农民及外出务工人员基督徒群体
&& &上面我们谈到了大学生所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及&老板&阶层所代表的经济界的&信教热&,同时,中国还存在着与上述群体特征迥异的农民基督徒群体,他们是中国基督徒的主力军。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基督教掀起的&基督教热&多兴起于农村,学术界最早探讨中国基督教现状的文章也是对这一群体的关注。 这种关注至今仍是有关中国基督教现状研究,尤其是个案研究的重点。2008年,中国农村基督教延续近几年整体发展脉络,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 &(1)弱势群体仍为农民信徒的主要构成成分
&& &十年前,据香港建道神学院梁家麟教授考察,中国内地农村因治病免灾而寻求基督宗教信仰的人数占信徒的60%以上 。那么,今天的情况如何呢?从对山西张店镇的调查看,52.8%因自己或家人生病而信教,46.3%因家庭遭遇祸患或办事不顺而信教,只有2.4%因精神追求而信主。 同样,对山西南部A村的调研数据显示,认为基督教能消除疾病,使家里人平安而信教的达142人,占被访信徒的85%;在募捐动机上44.9%选择了可&消灾除病&。 这同样在笔者近几年的调研中得到证实。在浙江省钱库镇XJ村,一位基督徒谈到信主原因时直接回答:&因为自己的女儿生病,求佛、烧香都不管用,打针也不见效果,但信耶稣后,其病情逐渐好转,因而就信了。& 在内蒙翁牛特旗S村,很多信徒因为自己或家人得了久治不愈之症,比如脑瘫、癌症等而信教。笔者近日于河南省永城市条河乡进行抽样调研获得的数据显示,48.6%的信徒因自己或家人生病而信教。上述数据说明,祈求医治是农村信徒信教的一个主要因素。
&& &此外,在农村教会中,老人、妇女、文凭低者仍占较大比重。在贵州西北地区,学者调研显示,&到2002年3月底, 整个毕节地区基督教信徒中有文盲半文盲48352人, 占58.03, 小学的25984人, 占31.31, 小学以下文化层次的占其总数的89.34。&在山东T县某聚会点,十多年来,王某一直是《圣经》的宣读者和诠释者,因为他读过一年初中,比较&有文化&。 另外,&在黔西北农村地区, 男尊女卑, 大男子主义观念依然存在, 这使许多村妇在事实上处于一种弱势地位, 这也促使当地女性容易接受宗教信仰。2002年3月底, 毕节地区有女性信徒48988人, 占其总数的59.03。& 2008年岁末,笔者赴云南曲靖市进行有关基督教信仰状况的调研。数据显示,在曲靖市麒麟区,50岁以上信徒占60以上,30-50岁的信徒约占30,18-30岁的占10。女性大概占80-90。信徒主要为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职工与郊外农村人口,这两部分合起来约占80。在宣威市城区教会,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占一半,妇女占聚会信徒70以上,约60%的信徒只有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其中,仅10%左右的信徒有正式工作,其他多为打工与自由职业者。同样,笔者在永城市条河乡十几个村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85%左右的问卷填写者为女性信徒。
&& &无疑,社会弱势群体眼中的上帝,就是那种有可能改变其弱势地位的力量,即便这种力量似乎有些虚无缥缈。
&& &(2)基督教在部分农村具有丰富文化及道德约束功能
&& &农民之所以走入教堂,除弱势群体寻求帮助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农村文化生活的荒芜,农闲时无所事事,农忙时又无调节身心之处。目前,中国农村基层政权很难满足农民在精神层面的多样性需求,农村教堂及活动无疑成为人们社交、娱乐并陶冶情操的替代场所。2008年,一份有关陕西关中地区某村基督教的调研报告中这样记载:&在南村及更多区域的村庄,大部分农民闲暇时除了看电视之外,就是打麻将和玩纸牌&,而&信徒除了每周日在南村教堂聚会一次,一般在自己家也进行。如唱赞美诗,讲圣经和共同祷告。在圣诞、春节,信徒看碟片,学习舞蹈和表演节目。&2008年元宵节,该村基督徒邀请某县一个约有15名基督徒组成的乐队表演根据《圣经》和《迦南诗选》改编的节目,其中有舞蹈、独唱和快板。当时&尽管大雪融化后道路泥泞,然而附近村落没有信神的农民也纷纷前来观看&热闹&。其中有步履蹒跚、白发如雪的80岁的老人,有怀抱婴儿的少妇和年轻男子,还有数个村的村支书、村主任和村民组长。& 对于农村的年轻人,教会的这种&集体活动&同样具有吸引力。2008年,另一份关于安徽省泗县的调查报告记载:&城关镇教堂设有&唱诗班&,每天下午都有读经活动。&基督教青年会&和&基督教女青年会&同时开办&青年读经班&,对青年人特别是女青年进行宗教知识培训和普及乐理知识,丰富了青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无疑,这些共同的信仰及教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农民的生活及社交范围,丰富了农民的生活内容。
&& &另外,在农村,基督教教义对于酗酒、赌博等不良习惯有禁止性规定,更不允许信徒有偷盗、打人、骂人等行为,同时要求人们诚实、不嫉妒、孝敬父母、疼爱子女、教徒间要亲同兄弟姊妹,这些无疑有助于教徒在日常行为中约束自己,并在被动的&怕主惩罚&的意义上获得道德提升。2008年,笔者在云南宣威地区调研时遇到这样一件事:一位姓刘的信徒举了一个生活中的小例子,来证明基督徒的良好公民形象。一次,他请生意上的伙伴吃饭,饭后那个人要&洗脚&。刘先生认为这种&休闲活动&有悖于他的信仰,于是拿出400元让那个人自己去了。然而,在场的另一位姓单的信徒不同意刘先生的做法,认为这助长了那种违反圣经诫命的做法,压根儿不应该给那个人钱。单先生见证说,他不久前患病,发烧咳嗽,医药无用,向上帝祷告也始终不好。经过多日折磨,他认为自己的病因应是多日前摸麻将的后果。当时,朋友玩麻将三缺一,在他们再三邀请下,他碍于情面只得加入其中。尽管为了让上帝原谅他,他把赢的钱都还给了其他人,但神还是怪罪了他。于是,他痛哭流涕向上帝忏悔,结果,病很快就好了。由此,单先生更加坚定了不做违背圣经原则的事的决心,即便是向世俗风气妥协的行为也不行。单先生甚至还认为,正是&神&让他改变了&翘二郎腿&这个对人不敬、但改了几十年也改不了的坏习惯。
&& &(3)弱势群体的构成决定着农民基督信仰的功利性、不稳定性性、盲目性
&& &农村信徒的弱势地位,决定了他们进教堂绝对不是心灰意冷寻找解脱的,而是带着某种现实期待而来的。比如,期待自己病体痊愈,期待自己死后入天堂,盼望自己事业顺利,甚至盼望自己财运亨通,等等。当然,这并不排除有的是为了寻心灵平安、灵魂得救。根据各项调查显示,后一种仅为少数。难怪基督教界有人抱怨说,&有的人信耶稣仅仅把教会当医院把耶稣当医生而已,有病找耶稣无病就忘记&。 就此有学者总结到,农村&基督教徒的宗教生活应该说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制度化,但这种制度化的形成更多的来自于教徒的精神动力,或曰&心诚则灵&,而不是来自于教徒对基督教教义的深刻理解或感悟。& 这种功利性直接决定了农民信徒的不稳定及信仰上的反复性。当参加聚会多日后无效,或者因为农忙无暇参与时,便离开教会。笔者在内蒙S村调研时获知,村中有位信徒,因祈祷后自己生病瘫痪的毛驴可站立行走而信仰了基督教,但当第二天驴又倒下且多次祷告无效后,就不再参加聚会了。
&& &农民信徒信仰的片面性、盲目性也很明显。这或许与我们将要提到的农村地区合格教牧人员偏少有关。2008年,有学者统计,&目前整个毕节地区[贵州&&笔者注]有基督教信徒85338人, 全区有教牧人员364人, 其中牧师22人, 长老120人,传道222人。在毕节西四县共有基督教徒73833人,只有208名教牧人员, 其中有牧师21人, 长老71人,其余大多数是传道员。而22名牧师中, 21名分于西四县。从整个毕节地区来看, 教牧人员和信徒的比例约是1: 203, 其中牧师和信徒的比例约1: 3356。& 农村地区合格教牧人员的匮乏,其直接结果便是自封的传道人及错误教义盛行。比如,在解释圣经中种子被荆棘阻止生长的比喻时,有的传道人把&荆棘&解释为&经济&,说经济发展了,信仰自然就受到阻碍。 有的地区的信徒认为,人是否属灵是天生的,一些传道人通过对儿童相面确定其是否为神灵的代言人。 有的地区甚至认为看电视有碍信仰,认为这是&对主不心诚&。 2006年,在安徽某县,民间自封的传道人谎称某女性信徒邪魔缠身,须对其灌输仙气才能驱魔,于是捂住该女子口鼻对其吹气,导致该信徒窒息。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农民信徒还往往对中国传统的民风民俗不分良莠,一概抵制。比如,有的地区要信徒改名字,特别是名字里带有龙、虎之类的;有的地方毁坏带有动物等图案的家庭生活用品及建筑; 有的地方则在过年时不许教徒家里放烟花爆竹,认为这样会招鬼。&
&& &(4)农村基督教信仰趋向衰落和转型
&& &虽然农村基督徒在中国基督徒整体中占有较大比重,但毋庸置疑,这一群体面临众多挑战。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外出务工潮、城镇化、理性化。
&& &以笔者2008年底所走访的云南宣威地区教会为例。2005年,该市(县级市)基督教协会内部统计,共有信徒10046人;如今,据某些信徒大胆估计,也不过有9000人。其中,首要原因是外出打工信徒数量增多。据教会负责人介绍,目前整个宣威市外出打工信徒有1700多人,占该市信徒总数近1/4。其次,信徒素质太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基督教的名声,使很多人不愿意加入。再次,一些邪教组织,尤其是&东方闪电&、&二两粮&(即门徒会)的活动频繁,这在造成人们对基督教误解的同时,也从教会中拉走了很多人。有位教会人士直言不讳地说,之所以90年代信徒发展比2000年后快,原因是&90年代,没有邪教,现在东方闪电专门来破坏教会,把人拉走了不少。&
&& &中国农村城镇化进程对于农村基督教也产生了较大影响。2007年,笔者曾到浙江省苍南县钱库镇某村教堂调研。该村现常住人口4000多人,但据一些老信徒说,以前人口有近万人。很多人已经搬到了附近的QK镇、LG镇和温州市居住,其中有很多基督徒。即使是村中的常住村民,也由于生意上的关系,成为往来于各城镇与村子之间的流动人口。因此,村中参加礼拜的人数有所减少也就不足为奇了。
&& &另外,随着中国人口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农村医疗、文化、卫生事业的不断改善,农村信徒对于基督教的理解趋于理性化,非理性因素在基督教信仰动机上的作用有所减弱,这也使基督信仰在农村逐渐失去市场。
&& &以上几个方面对于农村基督教的冲击必然会带来农村基督教的转型。换句话说,这或许为农村基督教的发展带来某种机遇。衰落是就数量而言,机遇则是就信徒的素质而论。比如,外来务工及城镇化过程,在导致信徒人数波动的同时,信徒流动也引起一些有关信仰知识、内容及理解方面的交流、互动。在外生活或作生意的人经常将外面的见闻,及对于自身信仰的理解带回本地,丰富当地基督宗教信仰的形式和内容,增加了信徒们所谓的属灵内容。另外,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也带来了基督徒文化层次的改变。虽然信徒的文化程度不一定高于非信徒水平,但这无疑为基督教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条件。
&& &(5)农民工信徒群体引人注目
&& &农村教会之所以出现&老年人、妇女及体弱者&多的现象,除了上面谈到的农村信徒功利性、弱势性等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农村很多青壮年,尤其是男性均外出打工或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这个事实,这直接导致了农村信徒中男性青壮年人数较少这一现状。事实上,&三多&现象除了是农村基督徒的特征外,也是中国目前农村多数地区的典型特征。在这些外出打工的人群中,有些已经是基督徒,有些则是在城市中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基督教,最终进入教会。那么,这些农民工信徒的信仰状况是怎样的呢?城市中外来务工人员的基督教信仰问题已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其中之一便是这些信徒的信仰群体归属问题。由于农民信徒在城市较大规模的教会中很难得到具体属灵关怀及群体认同,容易被边缘化,而城市中的一些家庭教会(比如传统的家庭教会和新兴的知识分子教会)又因文化背景、生活背景等方面的因素,也无法成为这些信徒的栖身之处,所以,这些农村信徒最终建立了自己的民工聚会。这种聚会多为老乡关系,具有共同的文化、社会背景,很容易吸引打工者加入其中,从而发展壮大。有学者认为,这些&都市里的乡村教会&,一方面来自于农民信徒信仰上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乡村大型教会有意识进行城市宣教和置堂的结果。这些乡村教会在城市的发展,一方面导致农村教会人数及人才上的萎缩;另一方面,其自身也面临着更为紧张的生存方式、更为个性的生活方式、更为理性化的信仰方式等方面的挑战。 因这部分内容将在本文其它部分提及,此处不再赘述。
&& &4. 中国基督教所面临的众多问题
&& &以上我们分别以大学生基督徒群体、基督徒老板群体、农民及农民工信徒群体为例,探讨了2008年度及最近几年中国基督教的总体状况、发展特征及热点问题,其中已经反映出了困扰中国基督教良性发展的若干问题。这个&良性&并非指信徒数量上的增多与膨胀,亦非单纯从基督教界的立场来考虑教会的完善与发展,而是将基督教置于整个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之下,探讨其更好地发挥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而必须具备的良性发展模式。数据显示,制约中国基督教良性发展的问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首当其冲的是教牧人员及合法信仰活动场所匮乏问题。毋庸讳言,改革开放后,中国基督徒有了较大规模的增长。以中国目前有1600万基督徒计算,这个数字是1985年中国300万基督徒的五倍多,是建国初期的20多倍。 随着基督徒数量的增多,教牧人员的数量及合法信仰活动场所数量显得十分匮乏。从教牧人员看,2008年陕西省相关统计显示,全省共有基督徒36万多人,教堂634座,聚会点1206所,但牧师只有56人,平均11所教堂才有一位牧师。2005年的统计显示,湖北省基督徒约为30万人,但只有牧师87人,平均每位牧师要牧养近3500名信徒;江苏扬州市共有基督徒3万人,但只有牧师3人,副牧师1人;河北保定市教会有信徒5万人,但只有牧师9人。就活动场所来说,贵州省贵阳市共有信徒15000人,但整个市区只有一个礼拜堂,虽然还有几个登记发证和尚未完成登记发证的聚会点,然而对这么多信徒来说仍是杯水车薪。在扬州的市区,也仅有翠园路教堂唯一一座礼拜堂,主日时不得不进行多场礼拜。在南京基督教莫愁路堂,主日礼拜要分早堂、二堂、三堂、四堂等多次进行,共达数千人之多。 以上论及的这些教会,尚属于教会组织结构发展较为完备的教会,且都是&三自&或者在&三自&登记的教会,对于那些游离于这一体制之外的地区和基督徒来说,情况要严重得多。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基督教现状专项调研&课题组获得的调研数据为例,云南省XW市经三自教会登记的信徒五千多人,但没有一位牧师,而据当地教职人员估计,该地实有信仰者应在8000人左右。同时,该市合法聚会点远远满足不了信徒的需要,目前仍有18个聚会点在申请登记过程之中。江西省&&县共有基督徒99468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0.54%,其中参加三自登记场所聚会的69895人,参加自设聚会点的29573人。全县有登记的基督教活动场所323处,另有未得到相关部门批准的自设聚会点194处。
&& &合格教牧人员及合法信仰活动场所的缺乏所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异端、邪教、封建思想在中国基督教内尤其是农村教会中泛滥的问题。教牧人员短缺直接导致自封传道人的出现,甚至过去农村中的一些巫婆神汉也成为传道人。其中,一些人向广大信徒灌输偏激、封建、反动的思想,尤其是那些无法到登记聚会点聚会的信徒更是深受其害。这些信徒不能进入登记活动场所的原因,有的是缺乏这种意识,有的是被人利用,但是,某些地方政府官员为其活动场所的合法化设立重重障碍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对于信徒来说,增加聚会点是好事,而对于当地官员来说则可能影响其政绩。结果,在这些信徒中出现了每顿只吃二两粮者、生病不吃药者、集体上山等待升天者、相信活基督者。此外,三自教会内教牧人员自身素质及神学修养的不足,也导致信徒因不满教牧人员的作法及讲道内容而游离于教会之外,最终走向异端之路。在城市中,有些知识分子也是因为教牧人员的知识结构及讲道内容无法满足其灵性需要,而逐渐淡出教会而自行聚会的。
其次,神学思想建设上的问题。如果将基督徒数量的提高比喻为生理成长的话,那么神学思想建设无疑关乎教会的智慧提升。如前所述,1998年11月,在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第六届和中国基督教协会第四届第二次全体委员(扩大)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加强神学思想建设的决议&,至2008年这一决议已通过十周年。回顾这十年的历程,&上帝是爱&、&宇宙的基督&等神学主题得到不断宣讲,为广大信徒所熟知,教会也在神学建设方面力图调和基督教信仰与中国文化、中国国情、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重重张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初见成效。但不可否认,在很大一部分信徒的日常实践中,&教会外无拯救&、&听从神不听从人&、重属灵而轻理性、重个人得救轻社会服务的倾向仍很普遍。一方面,这表明既是基督教的同时也吸引国人心灵的神学思想尚未系统确立,另一方面,也表明一些符合基督精神、契合中国国情的神学主张尚未深入到每个信徒的心里,并表现在行为上。当然,神学思想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也非十年努力即可完成,它乃是一个以基督教信仰的理论与实践均达到一定高度为前提的、开放的、持续的建设过程。
&& &再次,信徒的构成问题。近些年,在中国教会中,尤其是城市教会中,出现了年轻人、文化程度高的人、男性及富裕人员增多的趋势,但这并不能改变中国教会在整体上以老年人、文化程度低者、女性和农村人员居多这一&四多&事实。这种状况不只局限在中国农村地区,在城市教会中&老人多、文盲多、妇女多&的现象也很普遍。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基督教现状专项调研&课题组的调研,云南省昆明市基督教信徒大都集中于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占全市人口比例不到10,但在全市基督徒人数比例中却占一半以上。城市中信徒职业以中下收入群体为主,有大量下岗、无业和外来务工人员。在云南省宣威市基督教城区教堂参加聚会的信徒中,女性和男性比例大致为7:3,60岁以上的老人占40%(根当地有关部门2005年的统计,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约为10.2),40到60岁之间的约为40%,年轻信徒约为20%。在这所教会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凭的普通信徒7-8人,具有高中文凭的与之类似,具有初中文凭的约占30%,念过小学的约为50%,其他为不曾进过校门的人。
&& &这种&四多&现象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的基督徒群体仍以社会弱势群体为主。尽管这种现象在中国各种宗教信徒中均表现突出,但在基督徒群体中尤为明显。多年前,国内有学者曾以宗教比较的视角,探讨过上海市农村地区基督徒的构成问题。结果显示,佛教信徒的文化程度较高,大专以上占9.9%,高中21.2%,文盲仅5.9%,且经济条件好,富裕者多,月收入1000元以上者占11.6%。天主教徒因以家庭、家族为信仰单位,男女信徒比例差距不大,女性占56.2%。农村中道教和基督教信徒的社会层次最低。其中,道教信徒中老年占44.3%,文盲21.8%,两者皆居各宗教首位。在基督徒中,女性76.1%,是各宗教中比例最高的;中年占50.4%,老年25.4%,青年24.2%,中年成为主体。文化程度与年龄相应,初中(38.3%)和小学(35.7%)所占比例为各宗教之最,文盲11.6%,高中13%,大专以上仅占1.4%。从基督徒从事的职业来看,农民占36.1%,比例高于所有他宗教;其次为工人,占20.6%,退休人员占12.8%,还有无业和下岗待业6.1%,职员仅占7.3%,所占比例是最低的。基督教徒中因生病信教的高达41.1%,中老年信徒几乎都是因生病不愈才去信教的,而其他宗教信徒的信教原因都是家庭影响占第一位(佛教41.5%,道教43.3%,天主教73.9%)。基督教徒还是最贫困的群体,月收入300元以下的比例最高,占43.1%,300-600元者占39.1%,而1000元以上者,仅占3.9%。作者最终得出结论说,&农村基督徒基本上是由这样的人组成:中年妇女、体力劳动者、病人、生活贫困者,大多数是生活陷于困境中的人,是生活的弱者和社会较少关心的边缘人物。&
&& &第四,邪教问题是困扰中国基督教良性发展另一难题。在中国,大部分被定性为邪教的派别都以基督教信仰的形式出现。这些派别包括呼喊派、门徒会、东方闪电、旷野窄门、被立王、主神教、三班仆人、全范围教会、新约教会、灵灵教、统一教、天父儿女,等等。为什么这种邪教丛生的问题?对此,学者们作过大量分析。有人认为,这和华人教会的&复原主义与还原主义的神学模型&有关,&在多数情况下,圣经的权威只会变成释经讲道者的权威,特别是造就某些宣称由圣灵直接带引进入圣经真理,又禁止信徒以理性质疑灵性的&神人&& 。有的则从中国民间宗教文化影响、农村文化及卫生事业落后等层面来说明农村邪教产生的根源,其分析亦有一定道理。但如前所述,基督教牧职人员缺乏、处境化神学思想及其实践的缺失,无疑成为邪教思想泛滥的条件。世界宗教研究所课题组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地区都存在着三自教会、家庭教会与邪教派别互相&拉羊&的现象。比如,在江西WN县,被立王、旷野窄门、实际神、东方闪电等邪教派别与当地教会互相争夺信徒;在湖南CD市,门徒会的势力庞大,他们经常到家庭教会、三自教会来&抢羊&;在云南省曲靖市HZ县,东方闪电的势力远远超过三自教会,其影响让整个云南省信徒&闻而生畏&, 几乎所有被采访的信徒都有被&闪电派&拉拢的经历;在云南FG县,&恒尼&(译为忌食忌讳派)和&斯利匹&(译为悄悄派)两个法外教派势力庞大,他们坚持&不吃国家救济粮、不喝政府引的自来水、不使用化肥、不用电灯、不看电影电视、不进行结婚登记、不计划生育、不参加各种统计&等27条诫条。类似情况,不一而足。2008年底,笔者听说内蒙W旗某地有很多&信耶稣的&,便前去调研。结果发现,所接触到的信徒都是信仰&三赎基督的&,而在W旗无任何经过登记的基督教活动场所,更不用提神职人员的情况了。信徒们说,那些走村串户的&传道人&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了。
&& &第五,教会社会参与偏少也成为中国基督教良性发展的一个障碍。对于基督教来说,神契与人役是其信仰的两端,神契因人役而彰显,人役因神契而有意义。在某些时候,对于无法或没有机会与神&契合&的人来说,&人役&或许更能让他们接触并接近基督宗教的真谛,而人役的最直接表现便是社会服务。对此,中国教会在其神学及各级两会的日常实践中都有强调及作为。以北京地区教会为例,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及东北地区遭受罕见洪灾,北京市基督教会及各教堂通过不同渠道,共捐助被服一万余件,捐款28万余元。
&& &2003年,北京市基督教会为抗击&非典&奉献13余万元。截至2003年5月,北京市基督教会在不同时期捐资助学、扶贫救助及支援灾区等已累计捐款达110余万元。 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后,据基督教全国两会不完全统计,各地基督教两会和基督徒向灾区捐款超过1.5亿元,为中国教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慈善捐助。根据《天风》报道,2008年,教会开办敬老院、医疗诊所、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扶贫帮困、助残助学的事例也屡见不鲜。然而,大部分教会还没有专门的社会服务事工部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其社会工作还局限于&主内弟兄姊妹&,没有扩展到整个社会层面。即便是有限的社会服务工作,也多是在响应基督教组织或民政部门的号召而被动作出的,是无计划和随机的。下面是云南省宣威城区教堂2007年11月份至2008年7月份财务报告表,从中可以看到,尽管信徒们为灾区慷慨捐款,但似与省两会及民政部门的组织有关,而且,作为该市最大的基督教会及市两会所在地,除了这笔捐款外,并无任何其他社会服务开支:
&& &收入: &
&& &2007年11月 6205元
&& & & & & & & 12月 14919元
&& &2008年1月 3074元
&& & & & & & & 2月 10896元
&& & & & & & & 3月 35925.50元
&& & & & & & & 4月 4989.70元
&& & & & & & & 5月 16613.50元
&& & & & & & & 6月 12779元
&& & & & & & & 7月 9344元
&& &另有上届财务转交20000元
&& &节假日奉献 8870元
&& &利息收入 69.23元
&& &收入合计:元 教会购买音响视频等已付64000(尚欠15600元)
&& &支出:
&& &五旬节、复活节、圣诞节伙食开支4698元
&& &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送民政局12200元)
&& &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送省两会6000元)
&& &教堂装修讲台费 7232元
&& &提交基督教协会(2007年度)13136元
&& &支付某人生活补助费 7200元
&& &支付某人值夜班费 1800元
&& &教堂打苍蝇药水 380元
&& &制作教堂水牌圣经经句 550元
&& &教堂圣经周转资金 2000元
&& &教堂贴三层楼面所有费用 3889元
&& &教堂测绘费 800元
&& &支付协会作建堂专用基金 7744元
&& &教堂渗水维修 8460元
&& &花山开堂奉献 500元
&& &水电费 1203.03元
&& &车费 105元
&& &其他维修费用(水管、锁等) 255.40元
&& &支出合计:元
&& &结存现金:1532.50元(欠款15600元)
&& &显然,若无突发性灾难事件,教会预算并没有社会服务方面的支出。对此,温州地区的一位教会负责人认为,&我们基督教的公益表现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应该平时有经常的积蓄,不致像汶川救灾那种临阵磨枪,准备不足,&&& 当然,社会事工的缺乏,责任并不完全在教会。一方面,它需要神学思想上的支持,不能因过分强调个人得救而忽视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亦需要充足的财力作后盾。在大部分教会还无法&自养&的情况下,&养他&当然是很难的。另外,国家也应在政策上给予一定支持,为基督教参与社会服务创造良好条件。
&& &第六,中国的宗教工作者及非基督徒群体对于基督教的认知及理解态度同样制约着中国基督教的良性发展。虽然基督徒及其团体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大众如何来看待这一群体,但人们的历史观、文化观及个人体验同样制约着他们对于某一群体的评价及与之交往的方式。这些方式直接决定着&信&基督者所处的政治氛围、文化氛围、社会氛围、人际交往氛围,而这些背景往往是基督徒彰显其信仰精神的必要条件。
(本文转载自:维真学刊第12期(200901)-维真网 http://www.regentcsp.org/wzxk_list.asp?id=937)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电话(010-)或微博(),微信(jidushibao2013)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村支书 电视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