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监狱服刑人员工资现出监没生活来自源z

服刑人员出监教育模式的完善和拓展服刑人员出监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服刑人员出监教育模式的完善和拓展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第三方登录
记者探访服刑人员出监教育中心:犯人学坐地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民警在向服刑人员介绍如何刷卡进出地铁 摄/法制晚报记者 曹博远
楼道就像一条条大马路,民警向服刑人员讲解交通规则 摄/法制晚报记者 曹博远
服刑人员到“政府办事大厅”咨询相关政策 摄/法制晚报记者 曹博远
民警介绍出狱后如何办理户籍手续 摄/法制晚报记者 曹博远 法制晚报讯(记者 王晓飞)到银行办业务要拿号,上下地铁要刷卡,这些普通人习以为常的事儿,对已服刑一二十年的犯人来说却很陌生。 记者近日探访北京大兴团河“在京男性服刑人员出监教育中心”,看到这里有“地铁”、“银行”、“政府办事机构”,如同一个小社会。犯人每天的“工作”就是学习各种规矩,以便出狱后尽快适应社会。 据介绍,该中心于2004年6月成立,10年内共接收127批4000余名临近刑释的服刑人员,重点帮教对象累计达到235人,使出监教育阶段的平均违纪率始终控制在0.5%左右。
讲述 到银行要排号 坐地铁要刷卡 2月9日,记者来到“在京男性服刑人员出监教育中心”。 刚一进中心大门,就发现走廊地面上画着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还有红绿灯、斑马线。 在该中心其他房间,记者又看到了模拟的公交车站、地铁站、户籍办事大厅等相关场景。 49岁的服刑人员张民(化名)正在模拟银行内等待窗口叫号。对于张民来说,在银行领号机拿票是件新鲜事儿,“我进来前,银行没那么多人,没听说过排队领号,也没见过专门发号的机器。” 张民随后又走向地铁模拟进站室,看了地铁视频他才知道,现在进出地铁都要刷卡。 在模拟室,张民刷了一下卡,屏蔽门打开,等“车厢”内的“乘客”顺次下车后,张民等人才顺序上车。 看着身后墙壁上张贴的最新北京地铁线路图,张民自称有点晕:“以前坐过地铁,都是人工检票,线路也只有1号线和2号线。”
没用过电脑 自觉与社会脱节 张民告诉法晚记者,他家在房山,已经26年没回家了。 “1983年,因为流氓罪,我被判了4年,当时给我转到新疆劳动改造。”张民说,被判刑时,北京只有一条地铁,他总共也没坐过几次。1988年刑满释放后,他就回了老家。 “我因为替朋友出头,将人失手打死了。”张民说,之后他逃往新疆,辗转新疆和烟台两地,直到1999年,才被警方抓获。“被押回北京时,刚一下火车,就发现哪儿都不认识了。”张民因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被判无期徒刑,他不服判决并一直在申诉。 此后,张民获得改判,由无期徒刑改判为有期徒刑。在监狱干警的教导下,张民表现积极,经过15年的服刑改造,张民即将刑满释放,他被转到了出监教育中心接受为期3个月的教育。 比起刷卡上下地铁、银行领号,张民最头疼的是学电脑,他不知道,如今已经普及智能手机了。 教育中心专门建立了局域网的模拟上网等课程,但是张民连开机都不会。在电脑室内,张民对着液晶显示屏一直在发呆。 看着别人用上了,张民有点急,“我这屏幕怎么不亮呀?”管教民警按下主机箱上的开机键,瞬间,主机启动,显示屏亮了,张民赶紧记下开机键的符号。“原来按这个就能亮。” 电脑打开后,张民不知道该干什么,他觉得已经与外面的世界完全脱节了,听狱友介绍上网可以看新闻,张民有点纳闷,“我每天都看报纸,干吗还要上网看新闻?”
200小时课程
学新事物新政策 据了解,教育中心有近200课时的相关课程,为服刑人员讲解社会发生的新变化和新鲜事物,其中还包括聘请各服刑人员所在区县的职能部门前来讲解政策。 出监教育中心副主任朱光华介绍,出监教育中心建立社会模拟教育系统,就是为了让张民这样长期与社会脱节的服刑人员能够在出狱前,接受社会的新鲜事物和新政策,使他们不会因为好奇和贪欲再次走回监狱。 “张民目前刚刚被转入出监教育中心,他还要面对超过3个月的出监教育。”朱光华说。 张民告诉记者,“希望这200课时的课我全能学会,免得出去两眼一抹黑。”
曾有人不适应自杀 朱光华告诉《法制晚报》记者,服刑人员在十余年甚至更长的规律生活后,出狱后将要自律生活,不安情绪可能出现,尤其是无亲可投、无固定住所、无经济来源的“三无罪犯”,甚至不惜犯罪,以求重返监狱。 “十多年前,一个刑满释放的人进超市后,看到很多人刷卡结账,“他不明白为什么一张小卡片就能随意拿走超市的东西,加上离婚、就业碰壁,他最终卧轨自杀。当时监狱没有对即将获释人员回归社会的心理疏导。”朱光华介绍。 文/记者 王晓飞 本版摄/记者 曹博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目前没有跟贴,欢迎你发表观点
图片,文字等缺失或错误
色情,暴力等非法内容
广告,重复文章等垃圾内容
我有话要说我是一名服刑人员现出监没生活来源想请社会帮教_百度知道
我是一名服刑人员现出监没生活来源想请社会帮教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30(财富值+经验值)我是一名刑释人员由于地震房屋成了危房,地震时自己在监狱服刑,没办法解决房屋问题,现在出狱两年多了_百度知道
我是一名刑释人员由于地震房屋成了危房,地震时自己在监狱服刑,没办法解决房屋问题,现在出狱两年多了
并有一个四岁的儿子,二次手术费一直得不到解决,偿失了劳动能力,房屋又是危房,现在自己完全偿失了劳动能力,被人砍成重伤,自己欠了几万元的债务,致双手残废,自己的医药费住院费后续治疗费,致我成残废的凶手一直逍遥法外,上还有一个八十二岁的老母,自己离异由于其它原因,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全靠母亲的社保生活,为了治疗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没出人命谁也不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监狱服刑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