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三 洋务派人物李鸿章日本节目说中国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

材料与问答题(20分)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进行一系列探索,结合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材料与问答题(20分)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进行一系列探索,结合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
材料与问答题(20分)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进行一系列探索,结合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李鸿章材料二: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人民网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请回答:(1)材料一中李鸿章等人的探索,在近代被称为什么?其主要内容是什么?(10分)(2)指出材料二中“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事件的性质?这一事件在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3)材料三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什么?(2分)回顾这场思想运动,你觉得我们应对西方文化持什么态度?(1分)(4)根据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上呈现出什么特点?(3分)
(1)洋务运动(2分)内容: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③筹建近代海军④创办新式学堂(8分,各2分)(2)资产阶级革命;(2分)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2分)(3)民主、科学(2分)吸取精华,去其糟粕(言之成理即可)(1分)(4)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政治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3分)当前位置:
>>>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前进。..
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
材料二:109年前那个烦闷的夏天,又一次见证了旧制度的腐朽。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谭嗣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流血。戊戌变法被扼杀了,但“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
&——2007年《复兴之路》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
——陈独秀
(1)根据材料一回答,李鸿章等人的探索被称为什么?请举一例李鸿章在这方面的具体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二所述戊戌变法在经济上有何主张?为什么说“六君子”的鲜血没有白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赛两先生指的是谁?为救治中国的“黑暗”,这场运动把矛头指向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中国近代化进程艰难曲折。假如你是这一时期的爱国志士,请你为当时的中国指出一条光明的道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难度:中档来源:福建省期中题
(1)洋务运动。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电报局、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建立北洋海军等(回答一项即可)。(2)发展农工商业。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3)民主与科学;维护封建统治的孔教。(4)推翻清王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前进。..”主要考查你对&&洋务运动,从“自强”到“求富”,新文化运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洋务运动从“自强”到“求富”新文化运动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开明之士在维护封建统治而倡导和主持的自强改革运动,是中国社会民族矛盾不断激化的产物。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的重点由军事转向民用企业;编练新式军队;培养人才。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楚国深造,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中日甲午战争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是是一场由地主阶级领导的向西方学习的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于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洋务派在中央以奕忻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他们在跟外国侵略者交涉和镇压人民起义的过程中,认识到列强的船坚炮利,技术精良,主张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顽固派以大学生倭仁为代表。他们因循守旧、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务,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这两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慈禧太后也是顽固派,不过她认为,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护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所以,她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的策略。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1.太平天国运动和外国侵略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2.洋务派实力相对较强,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王朝统治。3.顽固派因循守旧,盲目排斥一切外洋事物。4.总理衙门设立后,以慈禧为首的满清统治者,暂时支持了后实力且受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5.工业革命的扩张,“中外和好”局面的形成为洋务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总理衙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认为同外国关系仅是“理藩而已,无所谓外交也”。俄国使臣来华,沿例由理藩院接待,其他各国均由礼部接待办理。鸦片战争后,由两广总督专办与欧美国家的交涉,特加钦差大臣头衔,称“五口通商大臣”。《北京条约》订立后,各国在华设使馆、驻使节。外国侵略者认为地方总督无权处理涉外事务,多次要求建立专门机构。1860年11月,英法联军依约从北京撤走,使奕忻大喜过望,在奏折中说:“该夷并不利我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络,驯服其性,自图振兴”,劝咸丰帝“尽可放心”回銮。1861年1月,奕忻再上奏折指出:“近年各路军机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以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请求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理衙门首任事务大臣均为清朝贵族,且与外国侵略者关系密切,使总理衙门实际成为外国侵略者控制清政府的总枢纽,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总理衙门存在了40年。直到1901年,据《辛丑条约》第12款规定,改为外务部,仍位列六部之首。&近代化:近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它具体包括经济工业化,即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在中国主要是指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政治民族化,即资产阶级的民族取代专制独裁。思想文化现代化,即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科学的思想取代封建思想。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性质和特点:
&洋务运动:1、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例如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2)后期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3)创办海军。北洋舰队、南洋舰队和福建水师。(4)兴办新式学堂。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2、结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3、失败的原因:(1)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根基,中体西用,维护清朝统治,布新而不除旧。(根本原因)(2)顽固派的阻挠。(3)洋务派缺乏健全的领导核心。(4)西方列强不真心支持。4、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统治者不能自救。新文化运动:包括“五四”前期的启蒙运动和“五四”后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时间从1915年《新青年》创刊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出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新文化的主要内容有: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五四”前期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学说和进化论思想,其性质仍属于旧民主主义。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传播,已是为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的领导和人民民主共和国作舆论准备,其性质属于新民主主义了。新文化运动:1、背景:西方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传入中国;袁世凯实行专制独裁统治;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族政治。 2.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口号(两面旗帜):“民主”“科学”。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主阵地:《新青年》杂志。主要活动基地:北京大学。3、内容:前期()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斗争矛头指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4、意义: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斗争锋芒为何是孔教: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本”,推行孔教。他妄图利用儒家的“纲常伦理”以及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儒家维护其统治。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从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着手,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思考,认为以往先觉者所进行的救国斗争所以屡遭失败,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是根本原因。由此认定,为了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面对“尊孔”逆流,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囵圄,以求得思想的解放”,由此掀起了一场宣传资产阶级文化,批判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
发现相似题
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前进。..”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48295392326595139539593114622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3中考试题按课标解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013中考试题按课标解析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历史人物李鸿章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中一个绕不过去的重要人物,作为清朝政府军事外交的重臣,一直争议很大。窃以为,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要放在他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分析,而不能以今天要求过去,同时本人的人生价值观和品德水平也是决定其行为的先觉条件。但不管从哪方面讲,李鸿章对近代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深的影响,一直到今天的中国。
一、 李鸿章外交之过
近代中国的外交中,李鸿章起到了核心的作用,代表清政府谈判签署了几乎当时所有的不平等条约。而在西方列强的眼里,也俨然是个让人喜欢的能够满足他们要求获取利益的官员。所以在当时中国的官员中,李鸿章在外国政府中的影响无出其右者。
1新疆问题。1864年,新疆反清武装起义,浩罕汗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和英俄势力趁机入侵。俄国侵占了伊犁。同时,日本侵略台湾。当时直隶总督李鸿章借口“海防西征,力难兼顾”,主张放弃新疆,竟说“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陕甘总督左宗棠则力主收复新疆,认为“若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在左宗棠的率领下,清兵分三路进疆,1878年收复全疆。新疆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占今天国土的六分之一,如果没有新疆,大家看地图就知道,我们的边防到了什么位置。更不用说今天在新疆发现的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从这方面讲,左宗棠对中华民族贡献大矣。
2中法战争。19世纪50年代,法国出兵侵略越南。清政府派刘永福抗法援越,求战还是求和,内部分歧很大。李鸿章建议召回中国驻军和刘永福,强调中国即便“一时战胜,未必历久不败”,“断不可轻易言战”,而应力保“和好大局”。在战事胶着期间,李鸿章奏请朝廷接受赔款议和,不然“战后亦必赔款,赔款更巨”。随后在镇南关清军取得大胜导致法国内阁倒台后的情况下主动撤军,李鸿章坚持求和,最终签订《巴黎停战协定》,中国在中法战争中不败而败。导致国内朝野震动,一些爱国人士称作是南宋召回岳飞的金牌诏。对此法国政府都感到非常意外,惊呼“简直不敢想象”。
3中日战争。1894年,日本侵略朝鲜,对中国形成巨大威胁。光绪皇帝不仅“一力主战”,还借助国内舆论不断电逾李鸿章“预筹战备”。然而李鸿章认为敌强我弱,应该“避战自保”。尽管光绪皇帝随后拨款300万两白银,但李鸿章为保存实力,仍不肯将一手创办的北洋水师轻于一试,又力主乞求列强调停。在战云密布情况下仍不积极备战,北洋水师自1888年正式成军后,再未增添任何船只,1891年后又停购枪炮弹药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为慈禧太后做寿,甲午海战中一败涂地。随后旅顺危机时,丁汝昌曾亲到天津面见李鸿章,要求率北洋舰队驰援旅顺,与日军决一死战。但李鸿章严令“保船避战”,并说如违令开战,虽胜亦罪,以致坐失良机,最终导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最后代表清朝签订了近代史上最大的卖国条约--《中日马关条约》,仅赔偿白银就达2亿两(我们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赔偿白银800万两),相当于当时清朝5年的财政收入。很多日本学者私下认为,日本明治维新后,正是因为这笔钱,才有了二次世界大战的世界强国日本,也才奠定了今天日本作为科技工业强国的基础。
综上所述,李鸿章的外交思路就是以妥协求生存,在外国侵略面前,从未坚持以战求和,而是以赔款苟安。一是幻想列强的调解,在外交斗争中根本没有认清侵略者贪欲无穷的真面目,从未认真反思过教训得失。二是在外交斗争中从不积极备战,不仅是口头上也落实到行动上,自费武功。三是个人利益当头。没有国家和民族的概念,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和派系的利益,最终不仅自己的利益得不到保存,反而是输个一干二净。四是没有战略思维。没有合纵连横的意识,认识不到利用外国列强的矛盾为国家争取利益,只是一味的不加选择的花钱买和平。
&二、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看到西方侵略者船坚炮利的“长技”,从而预感到一种长远的潜在威胁。李鸿章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面临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曾、李、左等人看到了中国在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方,他们继承“经世派”代表人物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主张兴办洋务,由此开始了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作为洋务运动的主要推动者和实践者,李鸿章在其中起了主要作用。
1军事工业。编练新式海军和陆军、制造枪炮船舰、建立外交机构、兴办近代工矿交通企业、设立学堂、派遣留学生等等。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洋务派对西方国家认识的逐步加深,洋务运动的重点前后有所不同。开始以求强为主,后来又提出兴办近代民用企业求富的主张。1862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三所洋炮局,真正的近代工业是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开始的。从1865年到1890年,洋务派在全国各地创办了21个军工局厂。其中规模较大的有5个;即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厂。
北洋水师是清政府的海军主力。它从创办到1895年全军覆没,一直归李鸿章管辖,是李鸿章经营最久、用费最多、也最为得意的一项重要洋务事业。它的兴衰不仅和淮系集团势力的消长密不可分,而且也同整个洋务事业的成败相始终。
2官督商办企业。洋务派在兴办军事工业和建立新式陆海军过程中,遇到财政困难。逐渐认识到,西方国家的富强,除了船坚炮利,还在于他们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弊者。”开始兴办包括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以及航运、铁路、邮电等交通运输事业。共创办民用企业20多个。
3洋务运动中的文化教育事业。洋务本来就是与西方近代军事、工业、技术、外交等各方面有关的事务。因而兴办新的教育事业,培养洋务人才,就成为洋务运动的一项重要措施。从196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广方言馆培养外语翻译人才开始,30年间共创办新式学堂24所。这些新式学堂,虽缺乏足够的师资和经费、设备,学生人数也不多,但毕竟打破了旧式教育和科举制度的一统天下,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军事人才和知识分子,并且在文化教育方面起到了开通风气的作用。同时,在李鸿章的主导下,1872年开始,先后组织四批学生120名赴美学习,这些学生品学兼优,深得美国社会人士的赞许。
虽然洋务运动因为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外国资本主义不愿意也不可能允许中国通过兴办洋务富强起来,而清朝统治集团的顽固派,也害怕洋务的发展会危及他们既得的权势,同时洋务运动本身的封建性和腐败性,也使洋务运动缺少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李鸿章作为重要人物参与的洋务运动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不可避免要受到冲击,重农轻商的社会风气也发生变化。从经济上奠定了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基础,工人阶级开始出现,这是中国共产党赖以产生的群众基础。在国家派出留学生的带动下,很多人自发走出国门,这些,为最终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从思想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这方面讲,李鸿章也是有贡献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材料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节目说中国2015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