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陂镇余姚柿林村村其实是一个名人的故乡

自古以来温岭就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故乡温岭名人
自古以来温岭就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那么多的名人向我们展现着老温岭的无穷魅力,新温岭人,我们应该遵循着老一辈的足迹,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开拓我们温岭更为美好的明天。
   戴复古
(1167—?)  南宋著名的江湖派诗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其诗词格调高朗,诗笔俊爽,清健轻捷,工整自然。“往往作豪放语,锦丽是其本色。”-(况周颐语)。代表作为《柳梢青》、《洞仙歌》、《沁园春》(一)、《木兰花慢》、《西江月》(一)、《望江南》(一)、《减字木兰花》(三)、《贺新郎》([四]、[五])、《满庭芳》(三)、《渔父》(二)、《临江仙》、《鹧鸪天》([一]、[三])等,其中尤以《柳梢青》和《洞仙歌》两首流传最广。《柳梢青》写词人登临岳阳楼,远眺洞庭湖,望见秋水深深,波光万顷,楼头独立,吟诗朗朗,好不痛快;然念及国家危难,山河破碎,知音寥落,又不禁唏嘘感慨,心情沉痛。眼前只有君山不老,自古如今。《洞仙歌》则以清新俚俗之语言描绘画城中重阳时节的酒肆风光,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诗词集有《石屏诗集》、《石屏词》。  谢铎
()  明藏书家、文学家。字鸣治,号方石。太平(今属浙江温岭)人。一作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进侍讲。弦治初,以原官召修《宪宗实录》,擢南京国子祭酒,次年谢病辞去。家富藏书。成化四年(1468年),其父建“贞则堂”,他又于“贞则堂”之东建藏书阁为“朝阳阁”。十六年(1480年)父病故,他辞官悼丧,遂以中秘图书以及四方所购置于阁中。有的书如《尚书》、《西汉书》、《韩柳李杜集》残缺不全,又多方鸠集,与其他收按类收藏。藏书达数万卷。编有《朝阳阁书目》,已佚。著有《桃溪集》、《伊洛渊源续录》、《尊乡录》等。
自古以来温岭就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那么多的名人向我们展现着老温岭的无穷魅力,新温岭人,我们应该遵循着老一辈的足迹,与时俱进,继往开来,开拓我们温岭更为美好的明天。
  徐似道
字渊子,号竹隐,宋黄岩上珙(今温峤镇上珙村)人,乾道二年(1166)进士,官至秘书少监,终朝散大夫、提点江西刑狱,以廉洁有才干闻名于时。任江西提刑时,有感于验尸无据可依,以致奸吏指轻作重,以有为无,造成许多冤狱,遂著《检验尸格》,规定检验官验尸,应于伤损处当众唱喝伤痕,众无异词后,再记录在案,作判案凭据。此验尸规则经朝廷颁行。工诗词,著《竹隐集》11卷。
  蔡镐()
字正之,宋白山(今白山乡)人。淳熙二年(1175)武榜进士,为盐城武学教谕,迁武学博士。朱熹驻节台州,建议修筑黄岩河闸,荐蔡与林鼐主持其事。遂合理规划,建筑六闸,修理三闸,皆坚固耐用。后人立祠纪念他的功绩。
  丁希亮()
字少詹,号梅岩,宋温岭(今温峤镇)人。少年羡慕豪杰,喜作惊人之举。31岁始奋志读书,受业于永嘉叶适。卒业后,寻师访儒,与朱熹常有诗文往来。好游名山大川,随感随录,成《梅岩文集》数十卷。
  虞似良
字仲房,号横溪真逸,又号宝莲山人,宋横溪(今大吕乡横溪村)人,祖籍余杭。淳熙年间()为兵部郎官,终成都府路运判官。工诗,擅篆隶。家藏汉刻数千本。所书大至数尺,小至蝇头,无不精妙,世所传《阴符经碑》、《小桃源碑》、《洗耳碑》皆出其手。著《篆隶韵书》4卷。
  王居安(约)
初名居敬,字简卿,因避嫌改名,并改字资道,宋黄岩县方岩乡(今温岭县大溪镇)人。20岁中进士,官至右司谏。因反对投降派史弥远结党营私,把持朝政,两次被罢官回乡。嘉定十五年(1222)复出,一度代理工部侍郎。理宗时官龙图阁直学士,转大中大夫,死后追封少保。作文明白晓畅,诗尤旷达,有《方岩集》10卷传世。
  郑大惠
字子东(一说柬子),号谷口,宋泽库(今泽国镇)人,一说黄岩建山人。经学造诣极深,诗文清绝可爱。一生眈于山水歌诗之乐,不愿做官。时人以唐诗名句“乾坤有肖气,散入诗人脾”形容其人格诗风。著《饭牛集》。撰庆善寺钟铭文,此钟现藏海门烈士陵园钟楼。
  戴
字景明,号东野,复古从孙。嘉定十二年(1219)进士,授赣州法曹参军。工吟咏,自谓“余不暇他问,独未能忘情于吟”。诗格自然清新,无刻画之痕。有《东野农歌集》5卷传世。
  戴良齐
字彦肃,宋泉溪(今城关镇)人。嘉熙二年(1238)进士,官至秘书少监。景定初,提出“君臣共忧天下”的主张。精性理之学,力辨汉儒注经之误。著《中说辨妄》、《通鉴前纪》、《曾子遗书》、《论语外书》、《孔子年谱、世谱》、《七十子说》、《泉溪文集》。侄孙戴亨,字子元,亦能经学。
字弥薪,宋洞黄(今岙环镇照谷村)人。孔昭之祖。体魄健壮,记忆练武,讲义气,常愤于靖康之耻,恨不能亲手杀敌,以报效国家。时阇婆国(即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或苏门答腊岛)海寇经常窜扰沿海,即自告奋勇担任警戒。某夜,海寇偷袭,只身隐阵杀敌,寇为之胆寒。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时年25岁。
字仲昉,号晓庵,元半岭(今石桥头镇境内)人,宋末中举。元至元间()荐任国史检阅。从《易经》研究天象,又重视记载农事。《震雷月食》、《乳柑记》二文为人称道。著有《丹邱川镇》、《半山文集》、《田间书》。
  潘伯修()
字省中,元淋头(今淋川镇)人,一说黄岩大沣人。工诗文,旁通天文地理律历之学。三次名冠省试。因会试失意,遂隐居著述,授徒乡里。元末动乱,诗文多忧时之作。方国珍兵起,江浙参政朵儿只班统兵至台,欲尽屠沿海居民,潘率父老至军前力争得免。传为方国珍所杀。遗著《江槛集》1卷,收入《元诗选》。
  潘从善
字择可,元泉溪人。至正九年(1349)进士,历任承直郎、同知制诰兼国史编修、福建儒学提举。工古诗文,善小楷书,名重士林。有《松溪集》。
  盛负一
元三坑(今凤城乡山坑村)人,出身诗礼之家,年轻守寡,家道衰微,含辛茹苦赡养老人,抚育子女,以指蘸渍麻水代笔墨,教子女认字。工诗,常以“冰肌瘦骨绝尘埃”的梅花自比,有《梅花诗》百首盛传于时。
  林原缙()
字居恒,明北山(今城关镇北山村)人,性倜傥不羁,逍遥诗酒,不求仕进。永乐二年(1404)正月,与同里王崧、翁晟、邱镡、邱海、何及、何愚、狄景常、程完九人,于花山结梅花吟社,时号“花山九老”。因年龄最高,被推为社长。有《居恒稿》2卷。
  谢省()
字世修,号愚得,晚号台南逸老。谢铎叔父,景泰五年(1454)进士。成化五年(1469)出任宝庆(今湖南省邵阳市)知府。在任上将堂食钱(知府伙食津贴)充为公用,向上司条陈百姓忧患十四事,继废淫祠,改办社学,教民妇纺织,鼓励农事。54岁辞官回乡,讲学方岩书院。闲居好登高赋诗,生平博览群书,著《行礼或问》、《杜诗注解》、《逸老堂净稿》。
  林克贤()
原名垄,字克贤,以字行,更字一中,号抑斋。鹗从弟,成化二年(1466)进士,授刑部主事,转员外郎,以“尽心狱事,无顾忌,亦不为苛刻”著称。升福建按察使佥事,力振风纪,当面指责巡按御史营私舞弊。政事之余,好学不倦,广涉诸子百家以及唐宋诗章。著《抑斋稿》。
字克冲,鹗从弟。成化十三年(1477)进士。初选翰林院庶吉士,后升刑部给事中,奉使暹罗,册封其国王。抵达暹罗王城,因接见礼仪不合规格,不肯屈节宣诏,暹罗国王故意薄待之,迫其屈从,遂愤懑成疾而死。宪宗赞道:“仗节不屈于蛮邦,结愤竟归于冥漠。”
  叶良佩
字敬之,号海峰,明镜川(今江洋乡)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至南京型部主事,撰《刑法论》两篇。后隐居家乡,专意著述。自称少年攻文学词章之学,壮年治经世济民之学,晚年专养心修身之学,学凡三变,而更接近于道,著《嘉靖太平县志》、《周易义丛》、《天文便览》、《地理粹言》、《韵语类编》、《海峰堂前稿》等。
  林贵兆
字道行,号白峰,明团浦(今箬横)人。嘉靖十九年(1540)举人,选任江西都昌知县,以正直廉洁得誉。时赋役繁重,不满于严嵩父子把持朝政,叹道:“我岂能为若作鹰犬耶!”为官九个月,即解印归里,著书讲道,以德感化乡人,门生尊为文贞先后。年82岁卒。著《正志稿》、《知我轩近说》。
字升霄,号天衢,明松门人。自幼习武,世袭指挥职。总督胡宗宪委以抗倭重任,曾单骑持枪矛直突倭营,左右击杀,倭惊溃,以刚勇名闻全军。官至京城护军都督。
明松门人,嘉靖二十七年(1548)袭世职指挥同知,协助戚继光抗倭,受命筹建水师。吊棚(今钓浜)一战,率水师大败倭寇,追至远洋,生擒酋长。奉调福建抗倭,继又调广东平乱,以军功升广西柳庆副总兵。
  王朝请
字畴九,明双瑞(今属温峤镇)人,世代为医,善治痘疹,内、儿、妇科亦有较深造诣,授太医院吏目,手录治麻疹验方,汇为《王槐堂秘书》。清光绪年间(),莞渭蔡理人搜集王氏遗方,辑《王氏麻书》刊行于世。
  赵景芳 字孟麟,明成历间()围棋高手。敏而无失,有如神助,人称神奕手。
  陈维新
明末工匠,工铸钟鼎。天启三年(1623),铸成铁炉重三五百斤,光莹可鉴,有龟鹤图案,款刻分明。此炉历代存县城关庙,毁于1958年。
  周世隆
号丹峰,明崇祯间()虞岙(今马公乡吴岙村)人。民间画师,长于传神写照,相传被画对象只须让他默对半柱香,即能画得惟妙惟肖。80多岁时,犹能作细笔图画。有《太平抗倭图》传世。此画现藏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
  季廷梁
字剑庵,一字冰轩,清初松门人。戏曲家。顺治四年(1648)岁贡生,历任广东普宁县、山西兴县知县。著有戏本《客窗》、《义侠记》。
  林蓝()
字在麟,又字璧人,号琴池,清县城人。29岁始出就试,取列第一名。与冯芳、李汝皋、陈寿璐、杨、章淳及从子林傅等六人于花山结修梅吟社。诗品清奇,尤长于七石,虽游戏之作,亦皆真趣盎然。书初学二王,后转学褚遂良、柳公权,锋棱内敛,挺劲中仍见圆秀。善画兰竹,信手泼墨。跌宕超逸之趣溢于纸上。34岁得急病亡。遗稿有《琴池诗草》1卷。
字台人,号琴曹,后改字今樵,濬三弟、廪贡生、性格豪爽,工诗画,善音律,兼通医理。兄濬贬谪新疆乌鲁木齐,治万里从行,居塞外七年,后联袂同归,一时传为佳话。创作马灯戏《蝶归楼传奇》(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雁书记》、《玉簪记》、《热依木传奇》,又有《今樵诗存》8卷、《今樵词》1卷。
号蕊渊,清县城人。同治元年(1862)岁贡生,入杭州诂经精舍深造。工吟咏,诗有豪气。晚与林蓝、杨等6人于花山结修梅吟社,继明代花山九遗风,时称“修古七诗翁”、著《自怡集》、《渔唱集》、《孤愤集》、《哀丝集》等。
  范鼎三
字鲤庭,自号思危山人,清虞岙(今马公乡吴岙)人。咸丰四年(1854)岁贡生。善草书,醉后泼墨淋漓,奋笔如电,有张旭三怀之趣。
字琴舟,一字迂伯,清牧屿人。工书画,尤精于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沉着,设色重而不俗,富有民间气息。同治年间()寓居温州,以卖画为生。
  李大六、李小六
清长屿人。咸丰三年(1853)六月水灾,早稻无收。李氏兄弟召饥民起义,响应者千余众。起义军以石仓山花居洞为据点,招兵聚饷,制造旗帜、刀枪,准备攻打县城。八月初三日,清兵先发制人,进攻花居洞,各乡团兵分路夹击,起义军战败突围。小六中枪阵亡,大六被捕遇害。
  李小亨(?~1868)
清长屿人,咸丰十一年(1861),与高子风、徐大度、林光法等17人结为“十八党”,伺机起事,响应太平军。李招兵千余,投奔侍王世贤,受封附天侯。率队出击铁场、鸡鸣地主武装,又随太平军出征乐清、温州等地,兵败逃回,被清兵所执而遇害。
  林学法
清仓浦(今属石粘镇)人。以贩海鲜为业,习拳术,有豪气。咸丰十年(1860)七月,聚众截夺金姓大地主谷租船,击败前来弹压的官兵。次年,与徐大度、高子风、李小亨等结为“十八党”,投奔太平军,受命为副带兵官,率队攻克乐清水涨、县城,继又参与攻打温州战斗。后随太平军活动,不知所终。
  叶蒸云()
字建霞,号阆帆,亦作朗凡,清县城人。道光十八年(1837)拔贡生。为文踔厉风发,晚潜心于经史之学,文风转向朴实。同治十一年(1872)与陈沣同纂县志,惜未成书。撰《辛壬寇纪》,记述太平军在台州活动情况,又有《研露点易山房骈文》6卷、《印香室诗钞》4卷、《我闻录》1卷。
  林光宗
字南卿,清松门人。三次应举落第,遂习医,通内外科。慷慨好义,常救人急难。同治九年(1870)捐建松门义塾讲舍数十间,并筑海塘围垦五百余亩,作为义塾经费。疏浚官河十余里,造南北两闸,铺南门外沙路六里余。光绪二十三年(1897)秋,传染病流行,亲往病家诊治,救活百余人。不取酬资。遇荒年筹款平粜,施舍棉衣,至老乐此不倦。
  林兴友
清末民初山市翁岙人。民间工匠,精于制作刀具。所创“古钱”牌(现定名为“一人公大”)小开刀,其刃锋利,可剃胡须、臂毛,成为当地名牌产品。
  屈茞 屈蕙
茞,字云珊,妹蕙字逸珊,清光绪间县城人。从小读书习诗,工于吟咏。姊妹有闺中唱和诗,编成《同根草》4卷。诗风隽永清新,体物入微。婚后唱和诗编成《含青阁诗草》3卷。民国初年,姐妹先后亡故。茞遗稿有《纫秋楼诗文丛》、《湘浓词》,蕙遗稿有《含青阁诗馀》。杭州吴灏推为清代女词人百家之一,选姊妹词12首,汇刊行世。
  王宝玉 梁云龙
松门乃演(今属川北乡)人。宝玉系盐民,云龙系无业游民。1917年元旦,官府在淋川设廒开征盐税,压价收盐,一时民怨沸腾。王、梁以抗税为号召,组织暴动队伍,筹款购买枪械,制造旗帜,并在乃演出入要道筑栅设防。2月6日,率数千盐民焚毁淋川盐税所,抗击官兵。官府被迫停征盐税,严令通缉王、梁。次年,二人被官兵杀害。
  金嗣献(约)
字剑民,号谔轩,琛山人,平生好收藏乡邦文献,辟鸿远楼,与县城陈树钧()枕经阁同为清末民初台州著名私人藏书楼。编《台州书目》,著录鸿远楼所藏台州图书400余种,又纂辑《三台正气录》、《台州零缣录》,编印《赤城遗书汇刊》、《国朝太平诗存》等十数种。
  林啸秋(?~1923)
子仁叔父,清末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在参加同盟会,剪辫明志。归国后,任教浙江省立甲种水产学校,教学业绩卓著,离任时师生在校园建“啸秋亭”以资纪念。1920年回乡办三成学校,任校长。1923年病故。
  蔡宗黄()
字从生,石粘南山村人。清末毕业于浙江法政学堂,在宁波做律师。民国初年,余杭王克彬被诬引匪杀死庶母,县判死刑,案情错综复杂,蔡义务承办此案,为王辩诬胜诉。后加乡任进步党太平分部副分部长、温岭县农会副会长。新河区牛桥保卫团在南山村逞凶杀人,反诬村民拒捕夺枪,一时人心惶惶。蔡支持村民依法申诉,获胜。著《嗣续法真诠》,商务印书馆出版。
  何广()
字梦我,县城人。1919年留学日本,攻读水产专业,1922年回国,赴广州投奔蒋介石,任广东平远县县长。北伐时,随军参加东江战役。后任江浙渔业局局长,建罐头公司,开拓水产品加工业。改任福建省浦城县县长,严禁烟赌,结怨地方势力,于军阀兵变中逃回家乡,不久病故。善书、工诗,多慷慨爱国之作。
毛济美()
字震伯,号尺园,白峰晋岙人。宣统元年(1909)拔贡生。1914年任松门高等小学校长。工诗文,擅书法,草、篆、隶、魏碑无不见功力,有“浙南才子”之称,遗稿有《尺园诗草》、《尺园词稿》、《尺园文稿》、《尺园史论》、《豆棚闲话》等13种。
  郑振埙
字岳平,潘郎人,北京大学毕业,留校任助教,1921年6月,与闻诗等发起组织旅京温岭学会,创办《新横湖》杂志,向家乡人民宣传五四新文化。发明日规仪器,得到学校奖励,后任东南大学教授。
  杨吉人()
字广义,石桥头镇人。23岁行医,善治霍乱,取药取法《王孟英霍乱论》,往往每味药量一两许,制成汤药任患者当茶大量饮服,救活不少霍乱病人,人称“杨半仙。”编著《药签方号》。
  陈馥卿()
原名康宁,字馥卿,以字行,青屿乡下保村人。浙江武备学堂毕业,任浙军连长,旋调充第六师司令部副官。光复会会员,参加过辛亥、北伐战斗。后退居家乡,任青屿乡乡长,出面营救被捕入狱的共产党员叶仲华。属下22名乡队兵,后来全部参加红二团青屿游击大队。1930年以共产党嫌疑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关押杭州陆军监狱。次年3月12日遇害。
  陈洪法()
青屿乡半岙里村人,家境小康。在柳苦民引导下参加坞根游击队,变卖家产,购置武器,动员两个弟弟参加革命。1929年加入共产党,任红二团青屿游击大队大队长,身历大小战斗数十次。1931年2月,红二团主力受挫,陈化名潜往杭州隐蔽。10月在杭州被捕,押回温岭。12月24日发动难友越狱失败,壮烈牺牲。
  周尚文()
又名笑梅,箬横镇义民村人。1927年加入共产党,1928年任中共浙南特委机关秘书长。是年12月15日,特委机关遭破坏,被国民党政府逮捕,羁押杭州陆军监狱,在狱中受尽精神折磨和肉体摧残,坚贞不屈。1931年6月病逝于南京陆军监狱。
   释式海()
俗姓蒋,石桥头人。21岁投常乐寺出家,研究天台宗颇有心得。应流庆寺、天台国清寺、苏州灵鹫寺、奉化青莲寺、宁海资福寺之请,讲《妙法莲花经》、《楞严》、《观无量》等经。清宣统二年(1910)春,与谛闲、太虚诸法师在南京创办佛教师范学校。民国初,重兴小明因寺,兼办佛学研究社。1927年发起组建温岭佛教会,并主持常务。著《始终心要讲解》、《莲宗咏草》、《观日山房诗文钞》等。
  林林()
箬横镇人。1927年浙江省第六中学肄业,后入上海立达学园读书,从事进步戏剧活动。参加上海左翼作家联盟,以林千叶、舵沫、周易的笔名发表文章。抗战初期,在海门组织春野救亡剧团,任导演。1938年赴汉口参加大公剧团,不久奔皖南参加新四军,1940年,被派往重庆政治部第三厅工作,同年车祸遇难。
  颜怀信()
新场乡(今镇海乡)人,抗战时,任陆军暂编第三十四师第一团第三营中校营长。1941年4月,奉命率部600余人驻防镇海县,阻击在招宝山登陆的日军。激战一昼夜,士兵伤亡过半,次日退据妙兴寺,下令誓死坚守,以待援军。傍晚,敌峰拥而至,战至弹尽援绝。颜怒吼跃出战壕,率士兵冲锋肉搏,身中五弹而亡。
  释崇能()
俗姓陈,松门人。幼孤,家贫,跛足,出家县城西郊大明因寺。抗战初,挂褡慈溪县汶溪西方寺,住藏经楼,深研佛理。后受马列主义启迪,投身革命,经佛教徒的公开身份为掩护,配合浙东抗日游击纵队三五支队工作,不久加入共产党,1942年底,被慈溪土顽宋庆云抓捕,于西方寺附近活理。
  叶遇春
字来青,号戆庵,白山人。清末秀才,酷爱古文。师事南通张謇,参与《通州》编篡。后任浙江陆军讲武堂教席,一度回乡闲居、经蔡元培介绍,受聘为南京中央大学副教授,主讲《易经》。抗战初回乡,执教于台州中学。晚年穷困潦倒,病终于家,为文隽逸雅健,著述甚富。遗稿不及整理,散失殆尽。
  江浩()
曾名何进,箬横镇人。1938年在天台大公中学读书时加入共产党。1943年赴四明山,任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修械所指导员,次年9月,首次试射自制迫击炮弹时发生爆炸,不幸殉职。
  林通()
又名大慈,箬横镇人。1938年毕业于台州中学简易师范部,1943年赴四明山参加浙东游击纵队,加入共产党,任五支队一大队二中队政治指导员,每次战斗冲在前。1945年10月,部队奉命北撤,过钱塘江,在澉浦登陆时,遭国民党军队围截。林手提轻机枪,率部冲进澉浦城,从东门打西门,俘敌二个班,激战至夜,掩护部队撤退时牺牲。
又名学祥,乃得,箬磺镇人。1938年5月,在天台大公中学读书时加入共产党,次年秋赴皖南参加新四军,分配搞民运工作,先后任苏北兴化县委组织部长、代理县委书记、浙江宁西县委书记。抗战胜利后,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三师九团政治处主任。1946年6月,鲁南战斗中牺牲。
  郑训()
又名明训、祖训,县城人。1934年9月在宁波中学高三年级读书,因参加进步学生运动,校方以“言论失检”勒令退学。1936年入北平师范大学读书。次年赴延安抗大学习,结业后派至新四军第四师,先后任师宣传股长、团政治部主任、《拂晓报》编辑,笔名汪洋。1946年任安徽省涡阳县青瞳区区长,于战斗中牺牲。
  沈峰(?~1949)
山东省莒县人。中共党员,解放初随军南下温岭。1949年9月,任县财务局税收员。一次乘汽船执行任务途中,遭土匪拦截。为保护同船百余名群众生命安全,自明身份,被劫持,于田洋乡虎头山遇害。牺牲后,虎头山小学改名沈峰小学。
  应梅笙()
曾用名应该、王之琅,温峤镇张老桥村人。1936年入天台大公中学读书,1939年1月赴皖南参加新四军,后任排长,加入共产党。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关押,后保释回家。1949年初,参与组建进步群众武装“三临大队”,任大队长,率部参加解放温岭县城战斗。部队编入人民解放军,任连长。同年10月17日被海匪杀害。
  金养泉()
临海县大石乡人,早年入临海恩泽医局学习西医,1919年迁居泽国,开办“养泉医院”,先后成功地作过齿槽脓漏下颌骨凿除、两侧乳腺肿瘤割除、及枪伤取弹等手术。1944年霍乱流行,自制生理盐水,乘小船四出巡诊,救活数十人。
  胡大猷()
字子谟,县城人。清末秀才。1904年毕业于福建陆军武备学堂,谙晓日语。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初年任陆军团长、江苏都督府顾问。次年任江苏陆军第二师参谋长,参加讨袁战争,兵败离职。未几,任浙江都督府中校参谋兼《兵事杂志》总编纂。1916年任步兵团长。1927年,一度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参谋长,旋改任南京国民政府部训练总监部编译处少将处长,参与编审《步兵操典》一书。
  谢小梅()
曾名考梅,潘郎镇人。1944年被强征入国民党军队,次年随军转入新四军,宋立二等功4次,被评为一等模范,任连副政治指导员。1949年解放上海战役中,主动请战,率二个班冲击,出色完成任务,被纵队授予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称号。日在朝鲜战场上牺牲。
  阮尚傅(约)
字良弼,号季良,泽国镇人。与兄尚质共有田地1850亩,钱庄1处,当铺4爿,店铺数十家,占房屋200多间,号称“阮半街”。建私人武装“阮家队”,有机枪2挺。子泉溪与土匪王老度斗势,捉获王后,处以挖目惨刑。次子苍溪,以活人为靶,枪杀一人,逍遥法外。1930年,阮家有狗偷吃船夫金茂桂的猪肉,被金打死。阮家逼金给狗棺守灵,披麻戴孝。温岭县城解放后,泉溪,苍溪率“阮家队”投奔大陈岛王相义,季良潜逃,病死他乡。
  应守照()
渭川乡下洋应村人。建国初,连续三年被评为县一等爱国劳动模范,三次出席省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1953年种植7亩多水稻,亩产1012斤,最高1199斤。1954年担任渭川乡第四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勤俭办社,连续二年被评为县二等农业劳动模范集体。1957年,全社1135亩耕地,亩产874斤,被评为县社会主义农业建设先进单位。
  唐正顺()
号天皇四妹,凤城乡天皇村人,7岁随父身背花鼓走四方,13岁学徽戏,习小旦。其家开设戏馆,招收当地青少年学习徽戏,建“天皇徽班”。唐勤学苦练,演技精湛,成为戏班台柱。1950年建立天皇剧团,为发展地方戏曲授徒传艺,1956年被选为县人民代表。
  夏灵森()
高桥乡路边村人。毕业从事小学教育,任松门小学副教导主任兼数学教研组长。教学经验丰富,喜与学生交朋友,善做后进生转化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几次遭受造反派批斗,犹认真执教,一丝不苟,终因劳累成疾,患肝癌去世。
   林子石()
子仁四弟。幼时读过几年私塾。16岁经营林裕益酱园,精心研制酱子小方腐乳,香味醇厚,颇具特色,为温岭著名特产,畅销黄岩、海门、温州、上海等地,还远销至东南亚。解放后,最先响应国家对私营工商业改造政策,接受公私合营,先后任县工商联主委、县政协副主席,当选县人民代表、县人民委员会委员、省工商联执委。
  蔡诵芬()
字椒民,石粘镇南山村人。北京工业专门学校毕业,求学期间,与郑振埙等发起组织旅京温岭学会,编辑会刊《新横湖》。先后四次出任温岭中学校长,选用教材注重内容科学性。治校民主,主张师生平等,任职期间颇多建树。
  张一苇()
又名仁丰,别名季平,安徽省宿县人。1949年3月任黄岩场场长。同年6月3日,偕同盐警大队长赵龙祥(,安徽寿县人),率400余名盐警官兵及黄岩场全体员工起义,击退海匪数次进犯,维护地方治安,直至温岭陆地全境解放。
  林公际()
原名蟠,字禅航,高龙乡人。北洋陆军军医学校药科毕业,参与发起旅京温岭学会。北伐时期,出任国民革命前线指挥部(白崇禧部)药局主任,后赴日本帝国大学进修,归国后历任浙江医学院、福建医学院药科主任、教授。1942年夏回乡度假,值霍乱流行,药品奇缺,为县卫生院配制药品,救活百数十病人,著《卫生化学》、《水检查法》、《药物禁忌》,受聘为《中华药典》编纂委员会通讯委员。
  王绍舜()
又名文清,笔名王牧、牧子,县城人。国立杭州艺专肄业,先后执教于温岭师范、新河中学、黄岩农校。后辞教从事戏剧、曲艺创作,剧作《晴雯之死》等6种,由上海越剧院、武汉越剧团、浙江越剧二团分别上演,擅弹古琴,尤精《胡笳十八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其演奏录音。创作历史歌剧《胡笳十八拍》,1978年受聘为浙江省文史馆馆员。
  叶铭湘()
田洋乡河边村人,民间兽医。1956年,治牛415头,治愈率97%;医猪68只,治愈率96%,被评为当年县一等畜牧业模范,出席全国民间兽医座谈会。1962年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先后当选县、省人民代表。
  方干民()
原名方能,城关镇人。1929年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归国后任上海新华艺专、国立杭州艺专教授。1958年任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系全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油画创作多为肖像、风景画,艺术风格细腻,注意造型准确和光色效应。代表作《孙中山先生授遗嘱图》、《毛主席接见金日成将军》、《国家考试》、《杭州黄龙洞》等。
  张继顺()
笔名竹亦青,苍岙乡杨柳村人。1961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任职四川省歌舞团,后调入曲艺团。前期创作多为清音、扬琴、荷叶、车灯等曲艺作品,其中清音弹唱《琵琶的传说》被收入《新文学大系·曲艺卷》续编。后期专攻戏剧评论和诗歌理论。日病逝于成都。友人将其部分遗稿辑为《诗歌意境琐谈》。
  卢鸣治()
初名昌球,号中弦,太湖乡人。先后就读于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擅写意花鸟、尤喜画竹,作品为著名画家黄宾虹、刘海粟、潘天寿、诸乐三等赏识。1935年在南京举办个人画展,声誉雀起。作品选入《名人画册》。1937年任教温岭中学,1960年转象山中学,任象山县人民代表、政协委员。
  潘巨寿()
龙门乡塘礁村渔民、村基干民兵班班长。日中午,青少年潘依祥、潘海波不慎落入海港,巨寿闻讯赶到出事地点,跃入水中营救。救出海波后,返救依祥,竭尽全力推之上岸,终因力竭而亡。
  孙士荣()
马公乡吴山村人。解放初期,任吴山村民兵队,参加剿匪反霸。农业合作化时,带头在村里组织互助组。后加入共产党,任村党支部书记。日,六号强台风袭境,冒着狂风暴雨投入抢险。抢救村民蔡玉梅夫妇时,危墙倒塌,被压于砖瓦下,不幸牺牲。
  包稚颐()
原名文华,车关乡捕屿村人。1925年毕业于宁波女子师范,1929年赴广州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进修。喜研习书法,作书以师法明人宋克、黄道周两家为多。受聘为杭州书画社理事。所创“汉字分笔排检法”,收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选的《汉字查字法问题特辑》一书。任民革浙江省委委员、宣传处长、省妇联执委、第三次全国妇代会代表、浙江省文史馆馆员。
  吴慎因()
谱名宏高,字国璋,笔名慎因。原籍黄岩县新桥乡人,幼随祖父迁居新河镇。16岁操祖业,经营吴大成染店。晚年总结旧法印染技术之要诀,撰《染经》一文,计2万余字。
  陈洪道()
原名范,字演九,号九佛,县城人。清末举人。民国第一届国会、第一次恢复国会、护法国会参议院议员。为曹锟贿选总统卖力,后流落上海做律师。
  金秉理
字次齐,横峰东洋人。清末秀才,省咨议局议员,民国元年县议会议长,第一届国会、第一届国会、第一次恢复国会、护法国会众议院议员。
  金尚诜 字苑秋,横峰东洋人。民国第一届国会、第一次恢复国会、护法国会、第二次恢复国会众议院议员。
  王行健 字仲行,温峤人。1918年为国会众议院议员。
  林大文 字文伯,县城人。1944年任汪伪政权最高法院推事兼庭长。
  管容德()
化名康平、江平、徐行,照洋乡东桥人。曾任中共温岭县委书记、省委候补常委、浙南特委书记,1929年被捕叛变,此后历任忠义救国军南京行动总队总队长、中美合作所淳安训练班主任、保密局苏浙皖少将站长。大陆解放后赴台湾。
  吴玉良()
原名琅,石粘横塘人。黄埔军校六期毕业,历任国民党军排、连、营、团长、师参谋长,重庆卫戍第三分区司令。1950年随胡宗南去台,任陆军总部高级参谋兼操典编纂委员会步兵组组长。1961年退役。著《太平天国兴亡史》、《万竹楼诗稿》。
  江澹(?~1985) 字雄风,箬横贯庄人。黄埔军校三期毕业,1936年任军统局西北区区长。大陆解放后赴台湾。
  黄建墉()
字星垣,部渎乡人。黄埔军校六期毕业。参加抗日战争。几次负伤不下火线,由排长逐级升至少将师长。大陆解放后,随军赴台湾,任花莲军区司令、五十二军副军长。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陂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