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青岛市四方区医院云集,趋之如市,

来自当知百科
& (重定向自)
  蔡诞 须曼卿 马太守 邺城人 纥干狐尾 李恒 惠范 史崇玄 岭南淫祀 贺玄景 瀛州妇人 薛怀义 胡僧宝严 胡超僧 调猫儿鹦鹉 骆宾王 冯七姨 姜抚先生
  蔡诞好道,废家业,昼夜诵《黄庭》、《太清》、《中经》、《观天》、(天字原缺。据明抄本补。)《节解》之属,谓道尽于此矣。家患之,己亦惭悔。忽弃家,言:“我仙道成矣。”因走入深山,卖薪以易衣。三年不堪苦而还家,黑瘦骨立,欺家云:“吾但为地仙,位卑,为老君牧数十龙。有一斑龙五色,老君尝与吾,后与仙人博戏,输此龙。为此见谪,送吾付昆仑下芸锄芝草三四顷,皆生细石中,多莽秽,甚苦。当十年乃得原。会偓佺、子乔来案行,吾首诉之,并为吾作力,得免也。”(出《抱朴子》) 蔡诞总想得道成仙,连家业都废弃了,夜以继日地研读《黄庭》、《太清》、《中经》、《观天》、《节解》等著作,说:道,全都在这里呢!他的家人跟着受罪,他自己也觉得惭愧和懊悔。一天,他忽然离开了家,并说道:“我的成仙之道有望了!”于是,他走进深山,平时用卖柴的钱买衣服穿。三年里苦不堪言,终于又回到家中。他又黑又瘦,瘦骨嶙峋,还欺骗家人说:“我现在只是个地仙,地位卑微,为太上老君管理几十条龙。其中有一条五色的斑龙,老君曾送给了我,后来我与仙人们赌博玩,又把它输掉了。结果,我便受到了贬谪,被流放到昆仑山下管理三四顷地的灵芝草。这些灵芝草都生长在细碎的石头里,且多林木荒草,很苦,按规定得十年之后才能回来。一天,正赶上偓佺、子乔等大仙来此巡察,我先向他们诉说了自己的情况,他们共同为我出力,我才免遭那么大的苦难。”
  须曼卿
  蒲坂有须曼卿者曰:“在山中三年精思,有仙人来迎我,乘龙升天。龙行甚疾,头昂尾低,令人在上危怖。及到天上,先过紫府,金床玉几,晃晃昱昱,真贵处也。仙人以流霞一杯饮我,辄不饥渴。忽然思家,天帝前谒拜失仪,见斥来还。令更自修责,乃可更往。昔淮南王刘安,升天见上帝,而箕坐大言,自称寡人,遂见谪,守天厕三年。吾何人哉?”河东因号曼卿为斥仙人。(出《抱朴子》) 蒲坂县有个叫须曼卿的人说:“我在深山里精心修道三年,后来有个神仙来接我,乘着龙升上了天。那龙飞得极快,昂着头摆着尾,使人感到十分危险而又可怕。到了天上之后,先进了紫微宫,那里金床玉几,闪闪发光,真是个富贵所在呵。神仙取一杯流霞给我喝,便再也不觉得饥渴。后来不知为什么就忽然想起家来,随即拜谒玉皇大帝,想告个假,不料违反了礼仪,被玉帝斥责一顿遣送回来。这样一来,我还得加强修养,苦苦修炼,总有一天还会回去的。当年,淮南王刘安升天之后去见玉帝,盘腿大坐,而且还大言不惭地自称寡人,随即遭到贬谪,在天宫的厕所里守了三年。与他相比,我算什么呀?没关系的。”因此,河东一带喊须曼卿为斥仙人。
  马太守
  兴古太守马氏在官,有亲故人投之,求恤焉。马乃令此人出住外,诈云:“是神人道士,治病无不手下立愈。”又令辩士游行,为之虚声,云:“能令盲者明,躄者即行。”于是四方云集,赴之如市,而钱帛固已山积矣。又敕诸来治病者:“虽不便愈,其当告人已愈也,如此则必愈也;若告人言未愈者,则后终不愈也。道法正尔,不可不承信。”于是后人问前来者,辄告之云已愈,无敢言未愈者也。旬月之间,乃致巨富焉。(出《抱朴子》) 兴州的老太守马某在任时,有个亲戚来投奔他,乞求体恤帮助,马某将他赶出家门。这个人无计可施,便欺骗说自己是个成仙的道士,治病无不手到病除。他又找了几个帮忙的四处游说,虚张声势,说:“他能使瞎子睁开眼睛,瘸子立即能走。”于是,四面八方的人们都云集而来,像赶集似的,因此钱物渐渐就堆积如山了。他还告诉各位前来的病人说:“你的病虽然没有好,但当着别人面要说好了,这样,你的病才会真的好起来;如果你告诉别人说没有好,则最终也不会好的。道法是公正的,你不可不信服。”于是后来的病人问先来的病人怎么样,得到的回答总说是病已经好了,没有敢说不见效没治好的。旬月之间,他就变成了一个大富翁。
  邺城人
  北齐后主武平中,和士开讽百官。奏胡太后临朝,所在皆言有狐魅,截人头发。邺城北两三坊无人居住,空墙。时有某家婢子,年十六七,独行。荷一大黄袱。袱内有锦被。忽逢一妪。年可五十余,面作白妆,漫糊可畏,以皂巾抹头。四顾无人,便走逐婢子,脱却皂巾,头发尽作屈髻十余道,綖束之,手持一剃刀。云:“我是狐魅,汝急舍袱反走。”此妪得袱,趋走入东坊。婢子行啼,逢同州人乘马来,借问何为。云:“狐夺我被袱,始入东坊。”人驰马往,执得之,盖是人也。数百人看之,莫不竞笑,天下有如此造妖事。经略财货,殴击垂死,行路劝放之。(出《广古今五行记》) 北齐后主高纬当朝的武平年间,开始广开言路,这时,奏报请胡太后临朝,所有的人都说有狐狸精,拦截行人头发。在邺城北面有两三条街道无人居住,只剩下一座座空房子。这时,某家有个婢女,十六七岁,独自在这里行走。她背着一个大黄包袱,包袱里有锦锻做的被子。忽然,她与一个老太太相遇。这老太太五十多岁,脸上抹得白糊糊的,挺吓人,而且还用黑布巾蒙住脑袋。她瞅瞅四下无人,便向婢女追来。摘掉黑布巾,可以看见她的头发盘了十余道髻,都平顶束着,手中提着一把剃头刀。她对婢女说:“我是狐狸精,你赶快放下包袱回去!”这老太太得到包袱后,转身钻进了东边的胡同。婢女便哭,正赶上有人骑马过来,就问她这是怎么回事,她说:“狐狸精把我的包袱夺走,钻进了东边的胡同!”那人打马追赶,果然将她抓住,原来是个人。数百人前来围观,没有不争先而笑的,想不到天下有这样装妖弄鬼的事情。处理了她的财物,并将她打个半死,后来经过路人劝说才得以解脱。
  纥干狐尾
  并州有人姓纥干,好剧。承间在外有狐魅。遂得一狐尾,缀着衣后。至妻旁,侧坐露之。其妻私心疑是狐魅,遂密持斧,欲斫之。其人叩头云:“我不是魅。”妻不信。走遂至邻家,邻家又以刀杖逐之。其人惶惧告言:“我戏剧,不意专欲杀我。此亦妖由人兴矣。” (出《广古今五行记》) 并州有个人姓纥干,喜欢开玩笑。当时外面正闹狐狸精。一天,他得到一条狐狸尾巴,随即就拴在了衣服后面。来到妻子身旁,他侧身而坐,故意将狐狸尾巴露在外边。妻子见了,暗自怀疑他是狐狸精,于是便悄悄操起斧头向他砍来。他吓得连忙磕头说:“我不是狐狸精!”妻子不相信,急忙又跟邻居们说了,邻居们又拿起刀棍追逐不已。他吓得急忙说出实情:“我这是恶作剧,不料想你们竟然一心要杀死我。看来,这狐妖一说也是由人的作用才兴盛起来的呵!”
  李 恒
  陈留男子李恒家事巫祝,邑中之人,往往吉凶为验。陈留县尉陈增妻张氏,召李恒。恒索于大盆中置水,以白纸一张,沉于水中,使增妻视之。增妻正见纸上有一妇人,被鬼把头髻拽,又一鬼,后把棒驱之。增妻惶惧涕泗,取钱十千,并沿身衣服与恒,令作法禳之。增至,其妻具其事告增。增明召恒,还以大盆盛水,沉一张纸,使恒观之。正见纸上有十鬼拽头,把棒驱之,题名云,此李恒也。惭惶走,遂却还昨得钱十千及衣服物。便潜窜出境。众异而问,增曰:“但以白矾画纸上,沉水中,与水同色而白矾干。验之亦然。(出《辨疑志》) 陈留县有个男子叫李恒,在家中以行巫为职业。县城里的人,常常找他验个吉凶祸福。陈留县尉陈增的妻子张氏,派人将李恒唤入府中。李恒向她要一个大盆,装满水,然后把一张白纸沉入水中,喊她过来看。张氏俯身望去,只见纸上有一个女人,被鬼拽着头发往前拖,后面还有个鬼拎着棒子驱赶她。张氏吓得面如土色并哭了起来,急忙掏出十千钱,又顺手抓了套衣服送给他,求他赶紧作法祈祷。陈增回来了,妻子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第二天,陈增又把李恒唤到府中,还用那大盆装满水,然后从怀中掏出一张纸沉进去,让李恒过来看。这时,只见有十个鬼拽住一个人的脑袋,一边用棒子赶,一边往前拖,上面还写着一行小字:这个人是李恒。李恒又是羞愧又是害怕,当即把昨天得到的十千钱物还了回去,狼狈地潜逃出县境。人们惊异不解,前来询问,陈增说:“只要用白矾在纸上画好,沉入水中,渐渐纸同水色而白矾就显出来了。”大家一验证,果然如此。
  惠 范
  周有婆罗门僧惠范,奸矫狐魅,挟邪作盅,趑趄鼠黠,左道弄权。则天以为圣僧,赏赉甚重。太平以为梵王,接纳弥优,生其羽翼,长其光价。孝和临朝,常乘官马,往还宫掖。太上登极,从以给使,出入禁门。每入,即赐绫罗金银器物。气岸甚高,风神傲诞,内府珍宝,积在僧家。矫说妖祥,妄陈祸福。神武斩之,京师称快也。(出《朝野佥载》) 唐代,武后称帝之后,有个来自婆罗门的僧人叫惠范,奸诈而善于谄媚,靠邪术盅惑人心,像老鼠一样狡猾,且喜弄权术搞旁门左道。武则天把他当成圣僧,赏赐厚重。太平公主以为他是婆罗门教教主,对他更加热情接待,视作上宾,使他培植起自己的党羽,身价倍增。孝和皇帝临朝时,惠范常常骑着官马,往返于宫中嫔妃所居之处。太上皇登基,他又像个内侍随其左右,大摇大摆地出入禁门。每次入宫,都能得到金银器物和绫罗绸缎等赏赐。于是,他更加旁若无人,傲慢无礼,内宫的珍宝,不少都集中到了他手中。他随意为他人占卜吉凶,乱陈祸福,信口开河,胡言一派。后来,神武皇帝把他杀了,京城上下无不拍手称快。
  史崇玄
  唐道士史崇玄,怀河内县缝靴人也,后度为道士。矫假人也,附太平,为太清观主。金仙、玉真出俗,立为尊师。每入内奏请,赏赐甚厚,无物不赐。搜鸿胪卿,衣紫罗裙帔,握象笏,佩鱼符。出入禁闱。公私避路。神武斩之,京师中士女相贺。(出《朝野佥载》) 唐代有个道士叫史崇玄,他本是怀州河内县一个缝制靴子的人,后来出家当了道士。他为人伪诈而不老实,依附于太平公主,成为太清观主。金仙、玉真为了巴结权贵,立他为尊师。每当他进入皇宫禀奏请安时,都能够得到十分丰厚的赏赐,没有什么东西不能够得到。他竟被授予鸿胪寺卿一职,身穿罗裙紫衣,握着象牙笏板上朝,佩戴着鱼符。每当他出入禁宫,上下都为他让路。后来,神武皇帝将他斩杀,京城里的男男女女都奔走欢呼。
  岭南淫祀
  岭南风俗:家有人病,先杀鸡鹅等以祀之,将为修福;若不差,即刺杀猪狗以礼之;不差,即次杀太牢以祷之;更不差,即是命也。不复更祈。死则打鼓鸣钟于堂,比至葬讫。初死,但走大叫而哭。(出《朝野佥载》) 在岭南,有这样的风俗:家里有人生病了,先杀鸡鹅等进行祭祀,祈福;如果不见病情好转,随即杀狗猪进行祭祀;还不见病情好转,随即再杀大牛进行祭祀;如果仍然不见好转,那就是命了。于是,便不再祭祀。人死之后,就在堂前打鼓鸣钟做道场,一直等到埋葬完毕。刚死的时候,只是一边走一边哭喊而已。
  贺玄景
  唐景云中,有长发贺玄景,自称五戒贤者。同为妖者十余人,陆浑山中结草舍,幻惑愚人子女,倾家产事之。绐云:“至心求者,必得成佛。”玄景为金薄袈裟,独坐暗室。令愚者窃视,云佛放光,众皆慑伏。缘於悬崖下烧火,遣数人于半崖间,披红碧纱为仙衣,随风习飏。令众观之,诳曰:“此仙也。”各令着仙衣,以飞就之,即得成道。克日设斋,饮中置莨菪子,与众餐之。女子好发者截取,为剃头。串仙衣,临崖下视,眼花恍惚,推崖底,一时烧杀。没取资财。事败,官司来检,灰中得焦拳尸骸(骸原作柩。据明抄本改。)数百余人。敕决杀玄景,县官左降。(出《朝野佥载》) 唐代,景云年间,有个留着长头发的人叫贺玄景,自称是五戒贤人,跟他一起作妖弄怪的还有十多个人。在陆浑山林搭起草棚,迷惑那些愚昧的人和少男少女,不少人被害得倾家荡产。他哄骗人们说:“诚心来求的人,必定成佛。”贺玄景穿上金箔袈裟,独自坐在昏暗的屋子里,让愚昧的人们窥视,说这是佛在放光,使众人都被慑服了。他们沿着悬崖根点上大火,再派一些人披着红绿纱站在半崖间,那红绿纱随风飘举,如同仙衣。贺玄景让众人来看,并诳他们说,这就是神仙呵。他让那些人都穿上红绿纱衣,说飞过去就可以成道了。他们选择日子设斋,酒中放进莨菪子,和那些愚昧的人们共食。女人和头发长得好的人都把发剪了,说这是为了剃度。他们披着“仙衣”,临悬崖往下看,一个个眼花缭乱,神志恍惚。这时,贺玄景一伙将他们推到崖底,当时都烧死了,所有的财物被这伙人窃取。后来,事情败露,官府派人来侦查,从灰中发现残腿剩臂等数百具尸骸。皇帝下令将贺玄景斩首,县官也被降职使用。
  瀛州妇人
  唐景龙中,瀛州进一妇人,身上隐起浮图塔庙诸佛形像。按察使进之,授五品,其女妇留内道场。逆韦死后,不知去处。(出《朝野佥载》) 唐代景龙年间,瀛州奉献一个女人,身上隐隐可以看到佛塔及诸佛的形象。按察使把她献给皇上。皇上大悦,授他五品官,并将那女人留在宫内做道场。韦后被杀死不久,这女人便不知去向了。
  薛怀义
  周证圣元年,薛师名怀义,造功德堂一千尺,于明堂北。其中大像,高九百尺,鼻如千斛船,小指中容数十人并坐。夹紵以漆之。正月十五,起无遮大会于朝堂。掘地五丈深,以乱彩为宫殿台阁,屈竹为胎,张施为桢盖。又为大像金刚,并坑中引上,诈称从地涌出。又刺牛血,画作大像头,头高二百尺,诳言薛师膝上血作之。观者填城溢郭,士女云会。内载钱抛之,更相蹈藉,老少死者非一。至十六日,张像于天津桥南,设斋。二更,功德堂火起,延及明堂,飞焰冲天,洛城光如昼日。其堂作仍未半,已高七十余尺。又延烧金银库,铁汁流液,平地尺余。人不知错入者,便即焦烂。其堂煨烬,尺木无遗。至晓,乃更设会,暴风欻起,裂血像为数百段。浮休子曰:“梁武帝舍身同泰寺,百官倾库物以赎之。其夜欻电霹雳,风雨暝晦。寺浮图佛殿,一时荡尽。非理之事,岂如来本意哉?”(出《朝野佥载》) 唐代,武后称帝的证圣元年,法师薛怀义建造一座千尺之高的功德堂,在明堂的北面。里面的大佛像,就有九百尺高,鼻子像大船,小指中能够并肩坐下几十个人。夹着萱麻把它漆了一遍。正月十五日这天,要在堂前举行露天大斋会。会前,薛怀义派人掘地五丈深,用彩色丝绸画上宫殿台阁,把竹子扎成护圈,作为支柱和顶盖。又造了一个金刚的大佛像,把它从坑中拽上来,骗人说它是从地里冒出来的。接着又用刺出来的牛血,画成大佛的头,二百尺长,骗人说这是他用自己膝上的血画的。观看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使城内人满为患。男女云集,纷纷进前抛钱,你推我挤,老人和孩子被踩死好几个。到十六日,把那大佛像挂在天津桥南,设斋祝祷。二更天,功德堂起火了,蔓延到明堂,火焰冲天,照得整个洛阳城如同白昼。功德堂刚建了没有一半,已经七十多尺高。火势又蔓延到金银库,那些金银都化成水在流淌,平地都一尺来深。有的人误入其中,立刻就烧焦了。功德堂化作灰烬,一块木头也没剩下。天亮之后,又设斋会,忽然来了一阵狂风,把那用牛血绘制的大佛像撕成了好几百块。浮休子张鷟说:“梁武帝出家同泰寺,文武百官倾其所有把他赎了回来。那天夜里电闪雷鸣,天昏地暗,同泰寺虽为佛堂圣殿,顷刻之间便被大水淹没。这种非理之事,难道说都是如来佛的本意吗?”
  胡僧宝严
  唐景云中,西京霖雨六十余日。有一胡僧,名宝严,自云有术法,能止雨,设坛场,读经咒。其时禁屠宰,宝严用羊二十口,马两匹以祭。祈请经五十余日,其雨更盛。于是斩逐胡僧,其雨遂止。(出《朝野佥载》) 唐代景云年间,长安一连下了六十多天雨。有一个叫宝严的胡僧自称有法术,能够使雨止住,于是便设祭坛,读经文念咒语。当时禁止屠宰,宝严却用二十只羊、两匹马来祭天。他读经念咒五十多天,雨反而下得更大了。于是,便将他斩了。他死之后,雨随之而停。
  胡超僧
  周圣历年中,洪州有胡超僧,出家学道,隐白鹤山,微有法术,自云数百岁。则天使合长生药,所费巨万,三年乃成。自进药于三阳宫。则天服之,以为神妙,望与彭祖同寿,改元为久视元年。放超还山,赏赐甚厚。服药之后二年而则天崩。(出《朝野佥载》) 唐武后称帝时的圣历年间,洪州有个叫胡超的僧人,他隐居在白鹤山中,出家学道,刚会些法术,便自称已经活了好几百岁了。武则天知道后,让他做长生不老之药,耗资上万,历时三年,药终于做成了。胡超来到三阳宫,将药奉上。武则天将药服下,自以为药力非凡,希望能活到传说中的彭祖那么大年龄,便改年号为久视元年。她把胡超放回山中,并给予优厚的赏赐。然而,在服了他的药之后两年,武则天便驾崩了。
  调猫儿鹦鹉
  则天时,调猫儿鹦鹉同器食,命御史彭先觉监,遍示百官及天下考使。传看未遍,猫儿饥,遂咬杀鹦鹉以餐之。则天甚愧。武者国姓,殆不祥之征也。(出《朝野佥载》) 武则天称帝时,为了取乐,故意让猫儿和鹦鹉同吃一个容器里的食,并命御史彭先觉监督,让文武百官及各国使者来看。传看到最后一遍时,猫儿饿了,随即咬死鹦鹉饱餐一顿。见状,武则天十分难为情。要知道,鹉者武也,这是国之姓,这恐怕是不祥之兆呵。
  骆宾王
  唐裴炎为中书令,时徐敬业欲反,令骆宾王画计,取裴炎同起事。宾王足踏壁,静思食顷,乃为谣曰:“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教炎庄上小儿诵之,并都下童子皆唱。炎乃访学者令解之。召宾王至,数啖以宝物锦绮,皆不言。又赂以音乐妓女骏马,亦不语。乃将古忠臣烈士图共观之,见司马宣王,宾王歘然起曰:“此英雄丈夫也。”即说自古大臣执政,多移社稷。炎大喜,宾王曰:“但不知谣谶何如耳?”炎以谣言片片火绯衣之事白。宾王即下,北面而拜曰:“此真人矣。”遂与敬业等合谋,扬州兵起,炎从内应。书与敬业等,书唯有“青鹅”字。人有告者,朝臣莫之能解。则天曰:“此青字者,十二月。鹅字者,我自与也。”遂诛炎,敬业等寻败。(出《朝野佥载》) 唐代,裴炎做中书令的时候,徐敬业想谋反。他让骆宾王策划一计,争取裴炎共同起事。骆宾王把脚踩在墙上,静静地考虑了一顿饭的工夫,便编了几句童谣: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然后,他便去教裴炎老家的孩子学唱。并且,都城里的孩子们也跟着唱。裴炎拜访有学问的人,请他们把这首童谣解开。骆宾王到了,裴炎用珠宝锦缎引诱他,可他却一言不发。裴炎又送来音乐、歌妓、骏马,可骆宾王仍然不说话。裴炎见没有办法,就将古代的忠臣烈士图像拿出来,请骆宾王共同欣赏。当看到司马宣王时,骆宾王站起身来说:“这才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大丈夫呵!”随即便说自古以来大臣执政,有不少都改朝换代了,等等。裴炎非常兴奋。骆宾王问道:“听没听到什么童谣,对此有何预兆?”裴炎就把那首“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堂坐”告诉了骆宾王。骆宾王随即退下,面北拜道:“这真是我们的人呵!”不久,他与徐敬业合谋造反,在扬州起兵,裴炎做内应。裴炎给徐敬业等人写了一封密信,信上只有“青鹅”二字。因为有人告密,事情败露。对那封密信,朝臣没有一个能解开的。武则天说:“‘青’字,就是十二月;‘鹅’字,我自与呵!”当下就把裴炎杀了,徐敬业等人随即也就失败了。
  冯七姨
  唐逆韦之妹,冯太和之妻,号七姨。信邪见,豹头枕以辟邪,白泽枕以去魅,作伏熊枕以为宜男。太和死,嗣虢王娶之。韦之败也,虢王砟七姨头送朝堂。即知辟邪之枕失效矣。(出《朝野佥载》) 唐代韦后的妹妹,做了冯太和的妻子,号称七姨。她对那些歪道邪术十分相信,认为豹头枕头可以辟邪,白泽枕头可以除鬼气,而作伏熊枕头可以使自己的丈夫健康长寿。然而,她的丈夫太和不久却死了。接着,她又嫁给了虢国王。韦后争权失败,虢国王砍下冯七姨的脑袋送上大殿。当即便知道那辟邪的枕头无效了。 姜抚先生
  唐姜抚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尝著道士衣冠,自云年已数百岁。持符,兼有长年之药,度世之术,时人谓之姜抚先生。玄宗皇帝高拱穆清,栖神物表,常有升仙之言。姜抚供奉,别承恩泽。于诸州采药及修功德,州县牧宰,趋望风尘。学道者乞容立于门庭,不能得也。有荆岩者,于太学四十年不第,退居嵩少,自称山人。颇通南北史,知近代人物。尝谒抚,抚简踞不为之动。荆岩因进(进原作过。据明抄本改。)而问曰:“先生年几何?”抚曰: “公非信士,何暇问年几?”岩曰:“先生既不能言甲子,先生何朝人也?”抚曰:“梁朝人也。”岩曰:“梁朝绝近,先生亦非长年之人。不审先生,梁朝出仕,为复隐居。”抚曰:“吾为西梁州节度。”岩叱之曰:“何得诳妄?上欺天子。下惑世人。梁朝在江南,何处得西梁州?只有四平、四安、四镇、四征将军,何处得节度使?”抚惭恨,数日而卒。(出《辩疑志》) 唐代有位姜抚先生,不知道他究竟是个什么人,常常穿戴道士的衣帽,自称已经好几百岁了。他手里拿着符,还有长生不老之药,再加健身之术,所以当时的人们叫他姜抚先生。唐玄宗崇尚道教,安坐无所为,神态怡然,行如清风。姜抚就像有神气附体一般,常常说些成仙得道的话,并投其所好专门侍奉他,为此受到不少恩赐,可以在各州采药并修行,以使功德圆满。各州县的军政大员均望尘莫及。来向他学道的人,想在门口站着都没有地方。有个叫荆岩的人,在最高学府念了四十年,却未能中第,便隐退到嵩山少林寺,自称山人。他颇为精通南北朝的历史,对近代人物更了如指掌。曾经有一次,荆岩去拜见姜抚,姜抚傲慢失礼,没有动弹。荆岩于是走了进去,问道:“先生今年多大年纪?”姜抚说:“你又不信奉本教,怎么有闲空来问我的年纪?”荆岩说:“先生既然不能说出自己的年纪,那么你是什么朝代的人?”姜抚说:“梁朝的人。”荆岩说:“梁朝很近。先生看样子也并不很老,不用问,你一定在梁朝做过官,后来罢职而隐居。”姜抚说:“我原来是西梁州节度使。” 荆岩冷笑一声,怒斥道:“你怎么能如此胆大妄为欺骗人呢?!你上欺天子,下迷惑世人。要知道,梁朝在江南,西梁州在什么地方?再说,梁朝只设有四平、四安、四镇、四征将军,什么地方设过节度使?!”听罢,姜抚又惭愧又悔恨,几天之后就死了。于是四方云集,趋之如市,_百度知道
于是四方云集,趋之如市,
这是一道待解决的难题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30(财富值+经验值)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华五千年-中国国学经典-抱朴子内篇
抱朴子内篇卷之九
文章出处:中华五千年网 ()
  抱朴子曰:“道者涵干括坤,其本无名〔一〕。论其无,则影响犹为有焉;论其有,则万物尚为无焉。隶首不能计其多少〔二〕,离朱不能察其佛,吴札晋野竭聪,不能寻其音声乎窈冥之内〔三〕,●L●猪〔四〕疾走,不能迹其兆朕乎宇宙之外〔五〕。以言乎迩,则周流秋毫而有余焉;以言乎远,则弥纶太虚而不足焉。为声之声,为响之响,为形之形,为影之影,方者得之而静,员者得之而动,降者得之而俯,升者得之以仰,强名为道,已失其真,况复乃千割百判,亿分万析,使其姓号至于无垠,去道辽辽,不亦远哉?
  俗人不能识其太初之本,而修其流淫之末,人能淡默恬愉,不染不移,养其心以无欲,颐其神以粹素,扫涤诱慕,收之以正,除难求之思,遣害真之累,薄喜怒之邪,灭爱恶之端,则不请福而福来,不禳祸而祸去矣。何者,命在其中,不系于外,道存乎此,无俟于彼也。患乎凡夫不能守真,无杜遏之检括,爱嗜好之摇夺〔六〕,驰骋流遁,有迷无反,情感物而外起,智接事而旁溢,诱于可欲,而天理灭矣,惑乎见闻,而纯一迁矣。心受制于奢玩,情浊乱于波荡,于是有倾越之灾,有不振之祸,而徒烹宰肥],沃酹醪醴,撞金伐革,讴歌踊跃,拜伏稽颡,守请虚坐〔七〕,求乞福愿,冀其必得,至死不悟,不亦哀哉?若乃精灵困于烦扰,荣卫消于役用,煎熬形气,刻削天和,劳逸过度,而碎首以请命〔八〕,变起膏肓,而祭祷以求痊,当风卧湿,而谢罪于灵o,饮食失节,而委祸于鬼魅,蕞尔之体,自贻兹患,天地神明,曷能济焉?其烹牲罄群,何所补焉?夫福非足恭所请也,祸非祀所禳也。若命可以重祷延,疾可以丰祀除,则富姓可以必长生,而贵人可以无疾病也。夫神不歆非族〔九〕,鬼不享淫祀,皂隶之巷,不能纡金根之轩〔一十〕,布衣之门,不能动六辔之驾〔一一〕,同为人类,而尊卑两绝,况于天神,缅邈清高,其伦异矣,贵亦极矣。盖非臭鼠之酒肴,庸民之曲躬,所能感降,亦已明矣。夫不忠不孝,罪之大恶,积千金之赂,太牢之馔,求令名于明主,释愆责于邦家〔一二〕,以人释人,犹不可得,况年寿难获于令名,笃疾难除于愆责,鬼神异伦,正直是与,冀其曲佑,未有之也。夫惭德之主,忍诟之臣,犹能赏善不须贷财,罚恶不任私情,必将修绳履墨,不偏不党,岂况鬼神,过此之远,不可以巧言动,不可以饰赂求,断可识矣。
  楚之灵王,躬自为巫〔一三〕,靡爱斯牲,而不能却吴师之讨也。汉之广陵,敬奉李须〔一四〕,倾竭府库而不能救叛逆之诛也。孝武尤信鬼神,咸秩无文,而不能免五柞之殂〔一五〕。孙主贵待华向,封以王爵,而不能延命尽之期〔一六〕。非牺牲之不博硕,非玉帛之不丰x〔一七〕,信之非不款,敬之非不重,有丘山之损,无毫厘之益,岂非失之于近,而营之于远乎?
  第五公诛除妖道〔一八〕,而既寿且贵;宋庐江罢绝山祭〔一九〕,而福禄永终;文翁破水灵之庙〔二0〕,而身吉民安;魏武禁淫祀之俗〔二一〕,而洪庆来假,前事不忘〔二二〕,将来之鉴也。明德惟馨〔二三〕,无忧者寿,啬宝不夭,多惨用老,自然之理,外物何为!若养之失和,伐之不解,百z缘隙而结,荣卫竭而不悟,太牢三牲〔二四〕,曷能济焉?俗所谓率皆妖伪〔二五〕,转相诳惑,久而弥甚,既不能修疗病之术,又不能返其大迷,不务药石之救,惟专祝祭之谬,祈祷无已,问卜不倦,巫祝小人,妄说祸祟,疾病危急,唯所不闻,闻辄修为,损费不訾,富室竭其财储,贫人假举倍息,田宅割裂以讫尽,箧柜倒装而无余。或偶有自差,便谓受神之赐,如其死亡,便谓鬼不见赦,幸而误活,财产穷罄,遂复饥寒冻饿而死,或起为□剽,或穿窬斯滥〔二六〕,丧身于锋镝之端,自陷于丑恶之刑,皆此之由也。或什物尽于祭祀之费耗,e帛沦于贪浊之师巫,既没之日,无复凶器之直〔二七〕,衣衾之周,使尸朽虫流,良可悼也。愚民之蔽,乃至于此哉!淫祀妖邪,礼律所禁。然而凡夫,终不可悟。唯宜王者更峻其法制,犯无轻重,致之大辟,购募巫祝不肯止者,刑之无赦,肆之市路,不过少时,必当绝息,所以令百姓杜冻饥之源,塞盗贼之萌,非小惠也。
  曩者有张角柳根王歆李申之徒〔二八〕,或称千岁,假小术,坐在立亡,变形易貌,诳眩黎庶,纠合群愚,进不以延年益寿为务,退不以消灾治病为业,遂以招集奸党,称合逆乱,不纯自伏其辜〔二九〕,或至残灭良人,或欺诱百姓,以规财利,钱帛山积,富逾王公,纵肆奢淫,侈服玉食,妓妾盈室,管弦成列,刺客死士,为其致用,威倾邦君,势凌有司,亡命逋逃,因为窟薮。皆由官不纠治,以臻斯患,原其所由,可为叹息。吾徒匹夫,虽见此理,不在其位,末如之何!临民官长,疑其有神,虑恐禁之,或致祸祟,假令颇有其怀,而见之不了,又非在职之要务,殿最之急事,而复是其愚妻顽子之所笃信,左右小人,并云不可,阻之者众,本无至心,而谏怖者异口同声,于是疑惑,竟于莫敢,令人扼腕发愤者也〔三十〕。余亲见所识者数人,了不奉神明,一生不祈祭,身享遐年,名位巍巍,子孙蕃昌,且富且贵也。唯余亦无事于斯,唯四时祀先人而已。曾所游历水陆万里,道侧房庙,固以百许,而往返径游〔三一〕,一无所过,而车马无颇覆之变〔三二〕,涉水无风波之异,屡值疫疠,当得药物之力〔三三〕,频冒矢石,幸无伤刺之患,益知鬼神之无能为也。又诸妖道百余种,皆煞生血食,独有李家道无为为小差。然虽不屠宰,每供福食,无有限剂,市买所具,务于丰泰,精鲜之物,不得不买,或数十人厨,费亦多矣,复未纯为清省也,亦皆宜在禁绝之列。
  或问李氏之道起于何时。余答曰:吴大帝时,蜀中有李阿者,穴居不食,传世见之〔三四〕,号为八百岁公〔三五〕。人往往问事,阿无所言,但占阿颜色〔三六〕。若颜色欣然,则事皆吉;若颜容惨戚,则事皆凶;若阿含笑者,则有大庆;若微叹者,即有深忧。如此之候,未曾一失也〔三七〕。后一旦忽去,不知所在。后有一人姓李名宽〔三八〕,到吴而蜀语,能祝水治病颇愈,于是远近翕然,谓宽为李阿,因共呼之为李八百,而实非也。自公卿以下,莫不云集其门,后转骄贵,不复得常见,宾客但拜其外门而退,其怪异如此。于是避役之吏民,依宽为弟子者恒近千人,而升堂入室高业先进者,不过得祝水及三部符导引日月行□而已,了无治身之要、服食神药、延年驻命、不死之法也。吞气断谷,可得百日以还,亦不堪久,此是其术至浅可知也。余亲识多有及见宽者,皆云宽衰老羸悴,起止咳噫,目瞑耳聋,齿堕发白,渐又昏耗,或忘其子孙,与凡人无异也。然民复谓宽故作无异以欺人,岂其然乎?吴曾有大疫,死者过半。宽所奉道室,名之为庐,宽亦得温病,言入庐斋戒,遂死于庐中。而事宽者犹复谓之化形尸解之仙,非为真死也。夫神仙之法,所以与俗人不同者,正以不老不死为贵耳。今宽老则老矣,死则死矣,此其不得道,居然可知矣,又何疑乎?若谓于仙法应尸解者,何不且止人间一二百岁,住年不老〔三九〕,然后去乎?天下非无仙道也,宽但非其人耳。余所以委曲论之者,宽弟子转相教授,布满江表,动有千许,不觉宽法之薄,不足遵承而守之,冀得度世,故欲令人觉此而悟其滞迷耳。
  天下有似是而非者,实为无限,将复略说故事,以示后人之不解者。昔汝南有人于田中设绳I以捕獐〔四十〕而得者,其主未觉。有行人见之,因窃取獐而去,犹念取之不事。其上有鲍鱼者,乃以一头置I中而去。本主来,于I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四一〕,不敢持归。于是村里闻之,因共为起屋立庙,号为鲍君。后转多奉之者,丹楹藻z,钟鼓不绝。病或有偶愈者,则谓有神,行道经过,莫不致祀焉。积七八年,鲍鱼主后行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之说。其鲍鱼主乃曰,此是我鲍鱼耳,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又南顿人张助者,耕白田〔四二〕,有一李栽,应在耕次,助惜之,欲持归,乃掘取之,未得即去,以湿土封其根,以置空桑中,遂忘取之。助后作远职不在。后其里中人,见桑中忽生李,谓之神。有病目痛者,荫息此桑下,因祝之,言李君能令我目愈者,谢以一□
。其目偶愈,便杀□祭之。传者过差,便言此树能令盲者得见。远近翕然,同来请福,常车马填溢,酒肉滂沱,如此数年。张助罢职来还,见之,乃曰,此是我昔所置李栽耳,何有神乎?乃斫去便止也。
  又汝南彭氏墓近大道,墓口有一石人〔四三〕,田家老母到市买数片饼以归,天热,过荫彭氏墓口树下,以所买之饼暂着石人头上,忽然便去,而忘取之。行路人见石人头上有饼,怪而问之。或人云,此石人有神〔四四〕,能治病〔四五〕,愈者以饼来谢之。如此转以相语,云头痛者摩石人头,腹痛者摩石人腹,亦还以自摩,无不愈者。遂千里来就石人治病,初但鸡豚,后用牛羊〔四六〕,为立帷帐,管弦不绝,如此数年。忽日前忘饼母闻之,乃为人说,始无复往者。
  又洛西有古大墓,穿坏多水,墓中多石灰,石灰汁主治疮,夏月,行人有病疮者烦热,见此墓中水清好,因自洗浴,疮偶便愈。于是诸病者闻之,悉往自洗,转有饮之以治腹内疾者。近墓居人,便于墓所立庙舍而卖此水。而往买者又常祭庙中,酒肉不绝。而来买者转多,此水尽,于是卖水者常夜窃他水以益之〔四七〕。其远道人不能往者,皆因行便或持器遗信买之〔四八〕。于是卖水者大富。人或言无神,官申禁止,遂填塞之,乃绝。
  又兴古太守马氏在官,有亲故人投之求恤焉,马乃令此人出外住,诈云是神人道士,治病无不手下立愈。又令辨士游行,为之虚声,云能令盲者登视,L者即行。于是四方云集,趋之如市,而钱帛固已山积矣〔四九〕。又敕诸求治病者,虽不便愈,当告人言愈也,如此则必愈;若告人未愈者,则后终不愈也,道法正尔,不可不信。于是后人问前来者,前来辄告之云已愈,无敢言未愈者也。旬日之闲,乃致巨富焉。凡人多以小黠而大愚,闻延年长生之法,皆为虚诞〔五十〕,而喜信妖邪鬼怪,令人鼓舞祈祀。所谓神者,皆马氏诳人之类也,聊记其数事,以为未觉者之戒焉。”
  或问曰:“世有了无知道术方伎,而平安寿考者,何也?”抱朴子曰:“诸如此者,或有阴德善行,以致福佑;或受命本长,故令难老迟死;或亦幸而偶尔不逢灾伤。譬犹田猎所经,而有遗禽脱兽;大火既过,时余不烬草木也。要于防身却害,当修守形之防禁,佩天文之符剑耳。祭祷之事无益也,当恃我之不可侵也,无恃鬼神之不侵我也。然思玄执一,含景环身,可以辟邪恶,度不祥,而不能延寿命,消体疾也。任自然无方术者,未必不有终其天年者也,然不可以值暴鬼之横枉,大疫之流行,则无以却之矣。夫储甲胄,蓄蓑笠者,盖以为兵为雨也。若幸无攻战,时不沈阴,则有与无正同耳。若矢石雾合,飞锋烟交,则知裸体者之困矣。洪雨河倾,素雪弥天,则觉露立者之剧矣。不可以荠麦之细碎,疑阴阳之大气,以误晚学之散人,谓方术之无益也。”
〔一〕 其本无名 老子云:无名,天地之始。
〔二〕 隶首不能计其多少 隶首,传说黄帝时人,始作算数者。见后汉书刘昭补律历志并注。
〔三〕 吴札晋野竭聪不能寻其音声乎窈冥之内 吴季札晓音,聘于晋,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等,季札逐一评其歌声。见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晋师旷,字子野,聪能辨歌音以知吉凶。见左传襄公十八年。
〔四〕 ●L●猪 孙校:四字据刻本如此,疑传写误也,藏本“●猪”作“涉褚”。案● ,疑系“●”字之讹,广雅释诂:●,大也。“L”音希,本作“g”。广雅释兽:g,豕也。
〔五〕 不能迹其兆朕乎宇宙之外  “兆朕”慎校本、宝颜堂本作为“朕兆”。
〔六〕 爱嗜好之摇夺 孙校:“夺 ”藏本作“k”。
〔七〕 守请虚坐 “请”鲁藩本、慎校本作“靖”,宝颜堂本作为“静”。
〔八〕 碎首以请命 孙校:藏本无 “以”字。
〔九〕 神不歆非族 左传僖公十年云:“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是其所本。
〔一十〕金根之轩 孙校:“根”藏本作“银”,非。明案金根,车名,以金为饰,贵者之车。见后汉书刘昭补舆服志并注。
〔一一〕不能动六辔之驾 古时四马之车,动用六辔。毛诗小雅皇皇者华云:六辔如濡。
〔一二〕释愆责于邦家 “愆”同“ 愆”字。
〔一三〕楚之灵王躬自为巫 桓谭新论云:昔楚灵王骄逸轻下,信巫祝之道,躬执羽绂,起舞坛前,吴人来攻,其国人告急,而灵王鼓舞自若。
〔一四〕敬奉李须 “须”原作“颁 ”。孙校:“颁”当作“须”,事见汉书武五子传。明案汉书广陵厉王胥传云,始昭帝时,胥见帝年少无子,有觊欲心。而楚地巫鬼,胥迎女巫李须,使下神祝诅。女须泣曰,孝武帝下我,言吾必令胥为天子。胥多赐女须钱,使祷巫山。会昭帝崩,宣帝即位,胥曰,太子孙何以反得立,复令女须祝诅如前。及祝诅事发觉,有司按验,胥惶恐,药杀巫及宫人二十余人以绝口。公卿请诛胥。胥自杀。是为广陵王敬奉李须,卒招叛逆之诛。孙校是,今据改。
〔一五〕孝武尤信鬼神至不能免五柞之殂 孙校:“武”旧误作“文”,今校正。明案武帝信鬼神事,见汉书郊祀志及武帝纪;汉后元二年,武帝死于T五柞宫,见汉书本纪。
〔一六〕孙主贵待华向至不能延命尽之期 孙主,吴主孙权。权信临海罗阳县妖神王表,以辅国将军罗阳王印绶迎表请福。后表亡去,权亦死。见吴志孙权传。“封以王爵”,孙校云:“王”藏本作“
往”,非。
〔一七〕非玉帛之不丰x 孙校:“ 不”下疑有脱文。
〔一八〕第五公诛除妖道 后汉第五伦为会稽太守,会稽俗多淫祀,好卜筮,民常以牛祭神,百姓财产以匮。伦到官,禁祀鬼神及屠牛,百姓以安。见后汉书本传。
〔一九〕宋庐江罢绝山祭 后汉书宋均传:庐江郡属有唐、后二山,民共祭山神,巫取百姓之男为山公,女为山妪,既而民不敢嫁娶。宋均为九江太守,令今后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于是遂绝。
〔二十〕文翁破水灵之庙 汉书文翁传:景帝时,文翁为蜀郡太守。水经注三十三江水注云,江水神尝溺杀人,文翁拔剑击之,遂不为害。
〔二一〕魏武禁淫祀之俗 魏武帝曹操,后汉末为济南相时,禁断淫祀。见魏志本传。
〔二二〕前事不忘 “忘”原作“妄 ”,孙校云:“妄”当作“忘”。明案孙校是,今据改。
〔二三〕明德惟馨 语见尚书君陈篇。言道德风行,犹如香气远播。
〔二四〕太牢三牲 牛羊豕三牲具备谓之太牢,古时最隆之祭礼。
〔二五〕俗所谓率皆妖伪 孙校:“ 谓”下当有脱字。
〔二六〕或穿窬斯滥 孙校:一本作 “或纵而为穿窬”,非。按穿,穿壁;窬通逾,指逾墙;穿壁逾墙,偷盗之行。
〔二七〕无复凶器之直 凶器,指棺材。周礼天官阍人:“丧服凶器不入宫”。直,价钱。
〔二八〕张角柳根王歆李申之徒 张角,钜鹿人,创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为后汉末年黄巾贼之领袖。角遣弟子以善道传教天下。十余年间,徒众数十万,连结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遂置三十六方,方犹将军号也。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宣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作为他们的口号。以白土书京城寺门及州郡官府,皆作甲子字。为其约定内外共同之信记。皆着黄巾为标帜,时人谓之黄巾。所在燔烧官府,占领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应,京师大震。参后汉书皇甫
嵩传及三国志张鲁传注。柳根似即刘根,有道术,炫惑百姓,见后汉书方术传。王歆,与赤眉军同时之一首领,据下邳,见后汉书冯异传。
〔二九〕不纯自伏其辜 “纯”慎校本、宝颜堂本作“久”。
〔三十〕令人扼腕发愤者也 孙校: “扼”旧误作“振”,今校正。
〔三一〕往返径游 校勘记:荣案卢本“径游”作“经游”。明案藏本、鲁藩本、慎校本亦作“经游”,作“经游”于义为长。
〔三二〕车马无颇覆之变 “颇”藏本、鲁藩本、慎校本皆作“倾”。
〔三三〕当得药物之力 “当”藏本、鲁藩本、慎校本皆作“常”。
〔三四〕传世见之 校勘记:御览六百六十六“传世”作“累世”。
〔三五〕蜀有李阿者至号为八百岁公 校补云:本书所载李阿李宽,并有李八百之名。而神仙传分李八百与李阿为二人,且阿无八百之号。本书谓李宽实非八百,则阿为八百明矣。何一人着书参差若是也。张道陵二十四治图(云笈七签二十八),中八品第一昌利治,注云:山在怀安军金堂县东,昔蜀郡李八百初学道处;下八品第五平冈治,注云:山在蜀州新津县,昔蜀郡李阿于此山学道得仙。此言李八百又与葛异,而李阿未云有八百之名,盖道家传闻互异也。
〔三六〕阿无所言但占阿颜色 “占阿”原作“占问”。校勘记:御览六百六十六“问”作 “阿”。校补云:作“阿”是也。“问”字盖涉上文而误。神仙传云,或问往事,阿无所言,但占阿颜色。是其切证。今据改。
〔三七〕未曾一失也 校勘记:御览六百六十六作“未曾不审也”。明案神仙传李阿传亦作 “未曾不审也”。
〔三八〕后有一人姓李名宽 孙校: “后”疑作“复”。
〔三九〕住年不老 原校:“老”藏本作“死”。明案宝颜堂本亦作“死”。
〔四十〕昔汝南有人于田中设绳I以捕獐 “獐”下原无“而得者至因窃取獐”十六字。孙校云:此下有脱文。校补云:劳格读书杂识二据太平广记引抱朴子獐下补“而得者,其主未觉,有行人见之,因窃取獐”十六字是也。今据补。
〔四一〕本主来于I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 曲园曰:此文有脱误。风俗通怪神篇载此事云,汝南阳有于田得□者,其主未往取也。商车十余乘,经泽中行,望见□着绳,因持去。念其不事,持一鲍鱼置其处。有顷,其主往,不见所得□,反见鲍鱼,泽中非人道路,怪其如是,大以为神。
〔四二〕南顿人张助者耕白田 “耕白田”御览九百六十八引作“耕于白田”。校补云:白田,干旱的田,没有蓄水的田。晋书傅玄传白田与水田对举。郦道元水经注温水篇:白田种白谷。案张助故事见风俗通怪神篇李君神条。
〔四三〕汝南彭氏墓近大道墓口有一石人 事见风俗通怪神篇石贤士神条。
〔四四〕此石人有神 “人”原作“ 上”。孙校:“上”当作“土”。校补云:“石上”当作“石人”,太平广记三百十五引此文作“石人”,是。孙星衍欲改“上”为“土”,误。今据校补订正。
〔四五〕能治病 校补云:太平广记引重“病”字,今本脱。
〔四六〕初但鸡豚后用牛羊 “豚” 原作“肋”。孙校:“肋”疑作“肫”。曲园云:“鸡肋”当是“鸡豚”之误。校补云:太平广记三百十五引作“豚”,与俞校合;又“但”作“具”,或此文作“
初但具鸡豚,后用牛羊”。今据以“豚”字校正。
〔四七〕此水尽于是卖水者常夜窃他水以益之 校补云:太平广记引此文“尽”上有“行” 字,“窃”下有“运”字,于义为长,疑今本脱误。
〔四八〕皆因行便或持器遗信买之 孙校“便”藏本作“使”,“遗”当作“遣”。
〔四九〕钱帛固已山积矣 孙校:“ 山积”二字旧误倒,今校正。
〔五十〕皆为虚诞 孙校:“为”当作“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岛市四方区医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