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残鉴别

 您现在的位置:&&>>&&>>&&>>&人体伤残等级鉴定标准正文
人体伤残等级鉴定标准
人体伤残等级鉴定标准
作者/编辑:佚名
  []人体伤残等级标准a)一级
1)极重度智能减退;
2)面部重度毁容,同时伴有表B2中二级伤残之一者;
3)双眼无光感或仅有光感但光定位不准者;
4)四肢瘫肌力3级或三肢瘫肌力2级;
5)重度运动障碍(非肢体瘫);
6)全身重度瘢痕形成,脊柱及四肢大关节部分功能丧失;
7)双肘关节以上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
8)双下肢高位缺失及一上肢高位缺失;
9)双下肢及上一肢瘢痕畸形,功能丧失;
10)小肠切除90%以上;
11)肝切除后原位肝移植;
12)双侧肾切除或孤立肾切除术后,用透析维持或同种肾移植术后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
1)重度智能减退;
2)病性症状致使缺乏自理能力者;
3)一眼有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0.02,或视野≤8%(或半径≤5°);
4)双侧上颌骨完全性缺损;
5)双侧下颌骨完全性缺损;
6)一侧上颌骨及对侧下颌骨完全缺损,并伴有颜面软组织缺损〉30平方厘米;
7)静止状态下或仅轻微即有呼吸困难;
8)三肢瘫肌力3级或截瘫、偏瘫肌力2级;
9)双侧前壁缺失或双手功能完全丧失;
10)双下肢高位缺失;
11)双下肢瘢痕畸形,功能完全丧失;
12)双膝双踝僵直于非功能位;
13)双膝以上缺失,不能装假肢;
14)双膝、踝关节功能完全丧失;
15)同侧上、下肢瘢痕畸形,功能完全丧失;
16)四肢大关节(肩、髋、膝、肘)中四个以上关节功能完全丧失者;
17)心功能不全三级;
18)一侧全肺切除并胸改术,呼吸困难3级;
19)肺功能重度损伤;
20)呼吸困难4级或PaO2(下角)4.1 ̄8kPa或PaCO2(下角)7.9 ̄6kPa;
21)尘肺Ⅲ期,伴肺功能中度损伤或呼吸困难3级;
22)放射性肺炎后,两叶以上肺纤维化,伴肺功能中度损伤或呼吸困难3级;
23)肝切除3/4,并有常规肝功能重度损害;
24)肝外伤后发生门脉高压三联症或发生Budd-chiari综合症;
25)慢性重度中毒性肝病;
26)胆道损伤致重度肝功能损害;
27)全胰切除;
28)全胰切除胰腺移植术后;
29)急性白血病;
30)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Ⅱ型);
31)食管闭锁或切除后,摄食依赖胃造瘘者;
32)小肠切除〉3/4,未施行逆蠕动吻合术;
33)孤肾部分切除后,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34)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
1)精神病性症状为危险或冲动行为者;
2)面部重度毁容;
3)一眼有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0.05或视野≤16%(半径≤10°);
4)双眼矫正视力〈0.05或视野≤16%(或半径≤10°);
5)一侧眼球摘除或眶内容剜出,另眼矫正视力〈0.1或视野≤24%(或半径≤15°);
6)同侧上、下颌骨完全性缺损;
7)一侧上颌骨完全性缺损,伴颜面部软组织缺损〉30平方厘米;
8)一侧下颌骨完全性缺损,伴颜面部软组织缺损〉30平方厘米;
9)呼吸完全依赖气管套管或造口;
10)截瘫肌力3级;
11)偏瘫肌力3级;
12)双手全肌瘫肌力3级;
13)完全感觉性或混合性失语;
14)一手缺失,另一手拇指缺失;
15)双手拇、食指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
16)一侧肘上缺失(利侧);
17)利手缺失,另一手功能不全;
18)利手功能完全丧失,另一手功能不全;
19)双髋、双膝关节中,有一个关节缺失或无功能及另一关节功能不全者;
20)一侧髋、膝关节畸形,功能完全丧失;
21)非同侧腕上,踝上缺失;
22)非同侧上下肢瘢痕畸形,功能完全丧失;
23)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24)一侧全肺切除并胸廓改形术后;
25)一侧胸改术后(切除6根肋骨以上);
26)尘肺Ⅲ期;
27)尘肺Ⅱ期伴肺功能中度损伤或呼吸困难3级;
28)尘肺Ⅰ、Ⅱ期合并活动性肺结核;
29)放射性肺炎后,两叶肺纤维化,伴肺功能中度损伤或呼吸困难3级;
30)肝切除2/3,并肝功能中度损害;
31)粒细胞缺乏症;
32)全胃切除;
33)小肠切除3/4,未施行逆蠕动吻合术;
34)一侧肾切除,对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35)双侧输尿管狭窄,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36)永久性输尿管腹壁造瘘;
37)膀胱全切除。
1)中度智能减退;
2)精神病性症状致使缺乏社交能力者;
3)癫痫重度;
4)面部中度毁容,全身瘢痕面积〉70%;
5)一眼有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0.2或视野≤32%(或半径≤20°)
6)一眼矫正视力〈0.05,另眼矫正视力≤0.1;
7)双眼矫正视力〈0.1或视野≤32%(或半径≤20°);
8)双耳听力损失≥91dBHL;
9)牙关紧闭或因食管狭窄只能进流食;
10)一侧上颌骨缺损1/2,伴颜面部软组织缺损〉20平方厘米;
11)下颌骨缺损长6厘米以上的区段,伴口腔、颜面软组织缺损〉20平方厘米;
12)双侧颞下颌关节强直,完全不能张口;
13)舌缺损〉全舌的2/3;
14)双侧完全性面瘫;
15)甲状腺功能重度损害;
16)甲状旁腺功能重度损害;
17)单肢瘫肌力2级;
18)双手部分肌瘫肌力3级;
19)双足全肌瘫肌力2级;
20)中度运动障碍(非肢体瘫);
21)双拇指完全缺失或无功能;
22)利手前臂缺失;
23)利手功能完全丧失,另一手部分功能丧失;
24)一侧肘上缺失(非利侧),不能安装假肢;
25)一侧膝以下缺失,不能装假肢,另一侧前足缺失;
26)一侧膝以上缺失,不能装假肢;
27)一侧踝以下缺失,另一足畸形行走困难;
28)双膝以下缺失或无功能;
29)食管重建术后吻合口狭窄,仅能进流食者;
30)瓣膜置换术后;
31)心功能不全二级;
3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需安装起博器者);
33)一侧全肺切除术后;
34)肺功能中度损害;
35)肺叶切除后并部分胸改术;
36)尘肺Ⅱ期;
37)尘肺Ⅰ期伴肺功能中度损伤;
38)呼吸困难3级;
39)肝切除2/3;
40)肝切除1/2,肝功能轻度损害;
41)胆道损伤致中度肝功能损害;
42)胰次全切除,胰岛素依赖;
43)再生障碍性贫血;
44)慢性白血病;
45)小肠切除3/4,施行逆蠕动吻合术;
46)小肠切除2/3,包括回盲部切除;
47)全结肠、直肠、肛-门切除,回肠造瘘;
48)外伤后肛-门排便重度障碍;
49)肾修补术后,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50)输尿管修补术后,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51)永久性膀胱造瘘;
52)重度排尿障碍;
53)神经原性膀胱,残余尿≥50
54)尿道狭窄,需定期行扩张述;
55)双侧肾上腺缺损;
56)未育双侧卵巢切除;
57)肾上腺皮质功能明显减退;
58)免疫功能明显减退。
1)完全运动性失语;
2)完全性失用、失写、失读、失认等;
3)脑脊液瘘,不能修补;
4)面部轻度毁容;
5)一眼有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0.3或视野≤40%(或半径≤25°);
6)一眼矫正视力〈0.05,另眼矫正视力〈0.2;
7)一眼矫正视力〈0.1,另眼矫正视力等于0.1;
8)双眼视野≤40%(或半径≤25°);
9)一侧眼球摘除者;
10)双耳听力损失≥81dBHL;
11)鼻缺损1/3以上;
12)一般活动及轻时有呼吸困难(喉原性);
13)一侧上颌骨缺损1/4,伴口腔、颜面软组织缺损〉10平方厘米;
14)下颌骨缺损长4厘米以上的区段,伴口腔、颜面软组织缺损〉10平方厘米;
15)上或下辱缺损〉1/2;
16)面颊部洞穿性缺损〉20平方厘米;
17)舌缺损〈2/3、〉1/3;
18)脊柱骨折后遗30°以上侧弯或后凸畸形,伴严重根性神经痛,或有椎管狭窄者;
19)四肢瘫肌力4级;
20)单肢瘫肌力3级;
21)双手部分肌瘫肌力2级;
22)利手全肌瘫肌力3级;
23)双足全肌瘫肌力3级;
24)非利手前臂缺失;
25)非利手功能完全丧失;
26)肩、肘、腕关节之一功能完全丧失;
27)一手拇指缺失,另一手除拇指外三指缺失;
28)一手拇指无功能,另一手除拇指外三指功能缺失;
29)一手功能完全丧失;
30)双前足缺失或双前足瘢痕畸形,功能完全丧失;
31)一髋(或一膝)功能完全丧失;
32)莫氏Ⅱ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3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不需安起搏器者);
34)瓣膜置换术后;
35)双肺叶切除;
36)肺功能中度损伤;
37)呼吸困难3级或PaO2(下角)〉8 ̄10.7kPa;
38)肝切除1/2;
39)慢性中度中毒性肝病;
40)脾摘除;
41)胰切除2/3;
42)血小板减少并有出血倾向(≤4×10(上角)10/L);
43)胃切除3/4;
44)小肠切除2/3,保留回盲部;
45)直肠、肛-门、结肠部分切除,结肠造瘘;
46)肛-门外伤后排便轻度障碍;
47)一侧肾切除,对侧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48)慢性中毒性肾病;
49)一侧输尿管狭窄,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50)膀胱部分切除;
51)尿道瘘不能修复者;
52)两侧睾-丸、副睾-丸缺损;
53)两侧输精管缺损,不能修复;
54)阴-茎缺损;
55)未育妇女子宫切除或部分切除;
56)已育妇女双侧卵巢切除;
57)未育妇女双侧输卵管切除;
58)阴-道闭锁;
59)未育妇女双侧乳腺切除;
60)生殖功能重度损伤。
1)轻度智能减退;
2)精神病性症状影响能力者;
3)癫痫中度;
4)不完全性失语;
5)一侧完全性面瘫;
6)面部重度异物色素沉着或脱失;
7)全颜面植皮术后或全身瘢痕面积达60% ̄69%;
8)撕脱伤后头皮、眉毛完全缺损者;
9)甲状腺功能中度损害;
10)甲状旁腺功能中度损害;
11)一眼矫正视力≤0.05,另眼矫正视力≤0.3;
12)一眼矫正视力≤0.1,另眼矫正视力等于0.2;
13)双眼矫正视力≤0.2或视野≤48%(或半径≤30°);
14)双耳听力损失≥71dBHL;
15)双侧前庭功能丧失,睁眼行走困难,不能并足站立;
16)食管狭窄,或食管成形术后只能进半流食;
17)食管重建术后吻合口狭窄,仅能进半流食者;
18)双侧颞下颌关节强直,张口困难Ⅱ度;
19)面部软组织缺损〉20平方厘米,伴发涎瘘;
20)鼻缺损〈1/3、〉1/5;
21)脊柱骨折后遗小于30°畸形伴根性神经痛(神经电生理检查不正常);
22)三肢瘫肌力4级;
23)非利手全肌瘫肌力2级;
24)双足部分肌瘫肌力2级;
25)单足全肌瘫肌力2级;
26)单纯一拇指完全缺失;
27)一拇指功能完全丧失,另一手除拇指外有二指功能完全丧失;
28)一手三指(含拇指)缺失;
29)一手大部分功能丧失;
30)除拇指外其余四指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
31)一拇指缺失;
32)一侧踝以下缺失;
33)一侧踝关节畸形,功能完全丧失;
34)下肢骨折成角畸形〉15°,并有肢体短缩4厘米以上者;
35)一前足缺失,另一足仅残留拇趾;
36)一前足缺失,另一足仅残留拇趾外,2 ̄5趾畸形,功能丧失;
37)一足功能丧失,另一足部分功能丧失;
38)一髋或一膝并节功能不全;
39)冠状动脉旁移植术;
40)肺叶切除,并肺段或楔形切除;
41)尘肺Ⅰ期,伴肺功能轻度损伤
42)放射性肺炎后肺纤维化(〈两叶),伴肺功能轻度损伤;
43)肝切除1/3;
44)胆道损伤致肝功能轻度损害;
45)胰切除1/2;
46)白血病完全缓解;
47)腹壁缺损大于腹壁的1/4;
48)胃切除2/3;
49)小肠切除1/2,包括回盲部;
50)肾损伤性高血压;
51)一侧肾切除;
52)两侧睾-丸创伤后萎缩,血睾酮低于正常值;
53)生殖功能轻度损伤;
54)已育妇女双侧乳腺切除;
55)肾上腺皮质功能轻度减退,《》()。
1)不完全性失用、失写、失读和失认等;
2)第Ⅲ、Ⅳ对脑神经麻痹;
3)双侧不完全性面瘫;
4)电烧伤颅骨切除〉3平方厘米,并行硬脑膜植皮术者;
5)颈颏粘连,影响颈部活动者;
6)全身瘢痕面积50% ̄59%;
7)一眼有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0.8;
8)一眼矫正视力≤0.05,另眼矫正视力≥0.6;
9)一眼矫正视力≤0.1,另眼矫正视力≥0.4;
10)双眼矫正视力≤0.3或视野≤64%(或半径≤40°);
11)双耳听力损失≥56dBHL;
12)喉保护功能丧失,饮食时呛咳并易发生误吸;
13)食管重建术后并返流食管炎;
14)一耳或双耳廓缺损2/3以上;
15)牙槽骨损伤长〉8厘米,牙齿脱落10个以上;
16)截瘫或偏瘫肌力4级;
17)双手全肌瘫肌力4级;
18)单手部分肌瘫肌力3级;
19)双足部分肌瘫肌力3级;
20)单足全肌瘫肌力3级;
21)轻度运动障碍(非肢体瘫);
22)骨盆骨折后遗产道狭窄(未育者);
23)骨盆骨折严重移位,症状明显者;
24)一拇指指间关节离断;
25)一拇指指间关节畸形,功能完全丧失;
26)一手除拇指外;其他2 ̄3指(含食指)近侧指间关节离断;
27)一手除拇指外,其他2 ̄3指(含食指)近侧指间关节功能丧失;
28)肩、肘、腕关节之一功能不全;
29)一足除拇趾外,4趾缺失;
30)一足除拇趾外,其他四趾瘢痕畸形,功能丧失;
31)一前足缺失;
32)四肢大关节人工关节术后,关节功能好;
33)关节创伤性滑膜炎,长期反复积液;
34)下肢伤后短缩〈3厘米、〉2厘米者;
35)肺叶切除;
36)肺功能轻度损害;
37)局限性脓胸行部分胸改术;
38)尘肺Ⅰ期,肺功能正常;
39)放射性肺炎后肺纤维化(〈两叶)肺功能正常;
40)其他职业性肺疾患,伴肺功能轻度损伤;
41)肝切除1/4;
42)慢性轻度中毒性肝病;
43)胆道损伤,胆肠吻合术后;
44)成人脾摘除;
45)胰切除1/3;
46)再生障碍性贫血完全缓解;
47)白细胞减少症;
48)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49)血小板减少(〈8×10(上角)10/L);
50)胃切除1/2;
51)小肠切除1/2;
52)结肠大部分切除;
53)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54)轻度排尿障碍;
55)已育妇女子宫切除或部分切除;
56)未育妇女单侧卵巢切除;
57)已育妇女双侧输卵管切除;
58)阴-道狭窄;
59)未育妇女侧乳腺切除。
1)边缘智能;
2)精神病性症状有人格改变者;
3)颅骨外露;
4)面部烧伤广泛植皮术后;
5)鼻或面颊部有〉8平方厘米或三处以上〉1平方厘米的增生性瘢痕;
6)一侧或双侧眼睑有明显缺损或睑外翻;
7)全身瘢痕面积40% ̄49%;
8)一眼矫正视力≤0.2,另眼矫正视力≥0.5;
9)双眼矫正视力等于0.4;
10)双眼视野≤80%(或半径≤50°);
11)一侧或双侧睑外翻或睑闭合不全者;
12)上睑下垂盖及瞳孔1/3者;
13)睑球粘连影响眼球转动者;
14)外伤性青光眼;
15)双耳听力损失≥41dBHL或一耳≥91dBHL;
16)体力劳动时有呼吸困难(喉原性);
17)发声及言语困难;
18)一耳或双耳缺损〉1/3、〈2/3;
19)牙槽骨损伤长≥6厘米,牙齿脱8个以上;
20)舌缺损小于舌的1/3;
21)双侧鼻腔或鼻咽部闭锁;
22)双侧颞下颌关节强直,张口困难Ⅱ度;
23)食管成形术后咽下运动不正常;
24)甲状腺功能轻度损害;
25)甲状旁腺功能轻度损害;
26)脊椎压缩骨折;前缘高度减少1/2以上者;
27)脊椎滑脱术后无神经系统症状者;
28)单肢瘫或单手全肌瘫肌力4级;
29)双手部分肌瘫肌力4级;
30)双足全肌瘫肌力4级;
31)单足部分肌瘫肌力3级;
32)一手除拇指、食指外,有两指近侧指间关节离断;
33)一手除拇、食指外,有两指近侧指间关节无功能;
34)一足拇趾缺失,另一足非拇趾一趾缺失;
35)一足拇趾畸形,功能丧失,另一足非拇趾一趾畸形;
36)一足除拇趾外,其他三趾缺失;
37)一足除拇趾外,其他三趾瘢痕畸形,功能完全丧失;
38)因开放骨折感染形成慢性骨髓炎,反复发作者;
39)关节外伤或因伤手术后,残留创伤性关节炎,无积液;
40)心功能不全一级;
41)血管代用品重建血管;
42)肺段切除;
43)其他职业性肺部疾患,肺功能正常;
44)肝部分切除;
45)胆道修补术后;
46)脾部分切除;
47)胰部分切除;
48)腹壁缺损10厘米左右;
49)胃部分切除;
50)小肠部分切除;
51)一侧肾上腺缺损;
52)输尿管修补术后;
53)尿道修补术后;
54)一侧睾-丸、副睾-丸切除;
55)一侧输精管缺损,不能修复;
56)已育妇女单侧卵巢切除;
57)已育妇女单侧输卵管切除;
58)已育妇女单侧乳腺切除;
59)性功能障碍;
60)急性放射皮肤损伤Ⅳ度,及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手术治疗后影响肢体功能;
61)放射性皮肤溃疡经久不愈者。
1)癫痫轻度;
2)颅骨缺损≥25平方厘米,无功能障碍;
3)脑叶切除术后无功能障碍者;
4)第Ⅴ对脑神经眼支及第Ⅵ对脑神经麻痹;
5)发际边缘瘢痕性秃发或其他部位秃发,需戴假发者;
6)鼻或面颊部有明显畸形或〉3平方厘米的增生性瘢痕;
7)颈部瘢痕畸形;
8)全身瘢痕面积30% ̄39%;
9)鼻再造术后;
10)睑外翻、唇外翻植皮术后;
11)一眼矫正视力≥0.3,另眼矫正视力〉0.6;
12)双眼矫正视力等于0.5;
13)职业性(含放射性)及外伤性白内障Ⅲ期(或重度);
14)泪器损伤,手术无法改进溢泪者;
15)双耳听力损失≥31dBHL或一耳损失≥7dBHL;
16)发声及言语不畅;
17)食管切除术后,进食正常者;
18)一耳或双耳廓缺损〉1/5,〈1/3;
19)铬鼻病有医疗依赖;
20)牙槽骨损伤长〉4厘米,牙脱落4个以上;
21)二个以上横突骨折后遗腰痛;
22)三个节段脊柱内固定术后;
23)脊椎压缩前缘高度〈1/2者;
24)一拇指末节部分1/2缺失;
25)一手食指两节缺失;
26)一拇指指关节功能不全;
27)一足拇趾末节缺失;
28)除拇趾外其他二趾缺失;
29)除拇趾外其他二趾瘢痕畸形,功能不全;
30)庶骨或跗骨骨折影响足弓者;
31)患肢外伤后一年仍持续存在下肢中度以上凹陷性肿者;
32)骨折内固定术后,无功能障碍者;
33)心脏、大血管修补术;
34)心脏异物滞留或异物摘除术后;
35)肺修补术;
36)支气管成形术;
37)肺内异物滞留或异物摘除术后;
38)乳腺成形术后;
39)膈肌修补术后;
40)慢性隐匿型中毒性肾病;
41)子宫修补术后;
42)一侧卵巢部分切除;
43)阴-道修补或成形术后。
1)颅骨缺损9 ̄24平方厘米,无功能障碍;
2)一侧不完全性面瘫;
3)面部轻度异物色素沉着或脱失;
4)全身瘢痕面积〈30%;
5)一眼矫正视力≤0.5,另一眼矫正视力≥0.8;
6)双眼矫正视力≤0.8;
7)职业性(含放射性)及外伤性白内障Ⅰ ̄Ⅱ期(或轻、中度),或职业性及外伤性白内障术后无晶体;
8)晶体脱位;
9)眶内异物未取出者;
10)球内异物未取出者;
11)外伤性瞳孔放大;
12)双耳听力损失≥26dBHL,或一耳≥56dBHL;
13)双侧前庭功能丧失,闭眼不能并足站立;
14)发声障碍;
15)一耳或双耳缺损〉2平方厘米;
16)一耳或双耳再造术后;
17)铬鼻病(无症状者);
18)嗅觉丧失;
19)牙齿除---以外,切牙脱落1个以上或其他牙脱落2个以上;
20)一侧颞下颌关节强直,张口困难Ⅰ度;
21)鼻窦或面颊部有异物未曾取出;
22)单侧鼻腔或鼻孔闭锁;
23)鼻中隔穿孔;
24)鼻或面部有〉1平方厘米的增生性瘢痕;
25)外伤后受伤节段脊柱骨性关节炎伴腰痛,年龄在50岁以下者;
26)一手指除拇指外,任何一指远侧指间关节离断或功能丧失;
27)指端植皮术后(增生性瘢痕1平方厘米以上);
28)手背植皮面积〉50平方厘米,并有明显瘢痕;
29)一拇指指间关节部分功能不全;
30)手掌、足掌植皮面积〉30%者;
31)除拇指外,余3 ̄4指末节缺失;
32)除拇趾外,任何一趾末节缺失;
33)足背植皮,面积〉100平方厘米;
34)身体各部位骨折愈合后无功能障碍;
35)外伤后半月板切除,髌骨切除,椎间盘切除或韧带修补术后无功能障碍;
36)血、气胸行单纯闭式引流术后,胸膜粘连增厚;
37)胸壁异物滞留;
38)肋骨、锁骨、胸骨骨折治愈后无功能障碍;
39)肝修补术后;
40)脾修补术后;
41)胰修补术后;
42)开腹探查或胃修补术后;
43)开腹探查或结肠修补术后;
44)开腹探查或小肠修补术后;
45)肾修补术后;
46)膀胱修补术后;
47)卵巢修补术后;
48)输卵管修补术后;
49)乳腺修补术后;
50)一手或两手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Ⅱ度及Ⅱ度以上者;
51)免疫功能轻度减退。  〔人体伤残等级鉴定标准〕随文赠言:【受惠的人,必须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则不可记住它。――西塞罗】
  人体伤残等级鉴定标准所属栏目:〖 尚无数据〗
  “人体伤残等级鉴定标准”相关:
  〖〗链接地址:
  伤残鉴定提供的人体伤残等级鉴定标准由网友原创或转发,若人体伤残等级鉴定标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谢谢!
上一个文章: 下一个文章:
人体伤残等级鉴定标准相关文章伤残鉴定标准-全面的伤残鉴定标准知识专题-找法网()
您所在的位置:>
4.9.1 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 a.轻度智力缺损或精神障碍,日常活动能力大部分受限; b.外伤性癫痫,药物不能完全控制,大发作一年一次以上或局限性发作平均每六月三...
伤残鉴定赔偿标准
广西工伤赔偿标准: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标准 各市、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局: 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
工伤伤残鉴定标准
各级劳动鉴定委员会应当按国家制定的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国家标准gb/t)(以下简称评残标准),对因工负伤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伤残后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和...
伤残鉴定等级标准
4.1 Ⅰ级伤残 4.1.1 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 a) 植物状态; b) 极度智力缺损(智商20以下)或精神障碍,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c) 四肢瘫(三肢以上肌力3级以下); d) 截...
伤残鉴定标准专题热点文章排行
伤残鉴定标准其他专题热点排行交通事故中伤残鉴定之 乱象及治理对策
2014年第03期 作者:贺
阅读( 2001)
【来源:《上海律师》
&&&&&&&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长,交通事故人身伤害案件也相应增加,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问题已为社会大众所关注。残疾赔偿金作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范围中最重要的赔偿项目,其金额的确定与鉴定机构作出的伤残鉴定结论相挂钩。所谓“伤残鉴定”,是鉴定人员运用科学技术或专门知识对某些专门性问题提出意见的活动,具有很强的经验性和主观性。伤残鉴定的这种相对的随意性,目前被社会上一些不法人员所滥用,他们勾结鉴定机构和个别鉴定人员提高伤残鉴定等级,获取非法利益,进行保险欺诈。
  为此,本文从伤残鉴定乱象入手,通过剖析伤残鉴定问题产生的根源,找出对策,从源头上规范伤残鉴定机构的鉴定行为,阻断不法人员高额索赔的不法之道。
  一、伤残鉴定乱象之实例分析
  实例一:受害人勾结鉴定机构,获取非法利益
  2010年某日,甲某因发生交通事故受伤住院治疗。治疗结束后,甲某通过中间人向上海市某司法鉴定机构某鉴定人员做出了不当允诺,后该鉴定机构作出了不实鉴定,鉴定为:甲某因车祸造成精神障碍九级伤残。鉴定报告上写明检验所见:家属代述“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生活自理困难,外出活动限于小区,计算能力差,反应迟钝,吃饭时需要照顾,生活自理困难等等”。
  本市某保险公估公司接受保险公司的委托,于2011年某日前往受害人甲某住所进行实地调查。甲某正在家里装修房子排电线,调查人员通过谈话发现甲某记忆力无任何下降的表现,能够明确表述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当时的情形,能够清楚地回答调查人员询问的所有问题,反应虽慢一些,但无迟钝迹象。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某司法鉴定机构在未经客观检查的前提下编造虚假病情,扩大伤残程度,违背了司法鉴定的科学、客观、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其所出具的甲某九级伤残鉴定报告不符合伤残鉴定程序,建议申请重新鉴定。
  笔者对本案进一步解析发现,该司法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报告漏洞百出,除了上述调查人员了解到受害人的实际情况与鉴定报告的描述相去甚远之外,报告中有“家属代述”部分,实际情况是受害人的家属根本没有陪同甲某去该司法鉴定机构,而是由一位代理人陪同前往的,“家属代述”纯属杜撰。其二,由于受害人居住农村聚居地,根本没有小区,与报告中记录的“外出活动限于小区”明显冲突。其三,受害人接受调查时“正在安装电线”,说明其已经恢复工作能力,并能从事复杂工作,与报告中的吃饭时需要照顾“生活自理困难”相悖。
  实例二:被保险人、受害人和鉴定机构三方串通,获取非法利益
  2013年某日,年满65周岁的甲某在小区内散步,不慎被一小型汽车撞伤,经医院诊断发现右股骨颈骨折,并进行了右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后,甲某与被保险人乙某商量后,伙同鉴定机构作出了八级伤残的虚假鉴定结论。乙某在按照八级伤残的标准向甲某赔付后,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在遭到保险公司拒绝后,起诉至法院要求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
  笔者作为保险公司的代理人,在翻阅有关甲某伤情的所有材料后发现伤残鉴定报告存在明显不合理和矛盾之处。首先,《鉴定意见书》中有关“下肢功能丧失50%以上”的描述与《出院记录》中甲某在出院时“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的描述相矛盾。其二,鉴定中心对“原告右下肢功能丧失50%以上”的认定,也未说明检测方法和检测数据。其三,鉴定中心在作出鉴定意见时未考虑甲某因年龄较大而发生的关节退化因素。甲某年龄已高达65周岁,因年龄因素影响身体内部各骨骼、各关节功能都已发生退化,事故发生后,医院为甲某置换了一套全新的右侧人工全髋关节,根据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一般疗效,只要根据医嘱进行渐进式的康复训练,关节功能可恢复至受伤前,对于年纪较大的老年人,人工关节功能甚至优于原退化关节的功能。基于上述理由,笔者向法院提出了重新鉴定的申请。最终重新鉴定结论印证了笔者最初的想法,认定甲某不构成伤残等级,破碎了甲某、乙某和鉴定机构的保险诈骗意图。
  实例三:“人伤黄牛”勾结鉴定机构,获取非法利益
  2011年元月,甲某驾驶被保险车辆与乙某驾驶的助动车相撞发生交通事故,造成车辆损失及乙某受伤。乙某治疗结束后,一家出租汽车公司的工作人员与乙某联系,表示愿意垫付交通事故所有损害费用,后期由出租汽车公司向被保险人和保险公司申请理赔,所得理赔款全归出租汽车公司所有。乙某思考半天后接受了该项方案,并签订了协议:由该出租汽车公司向乙某支付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营养费、残疾赔偿金等共计1.5万余元。后出租汽车公司代乙某向上海市某司法鉴定所申请鉴定,鉴定结论为:因车祸外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遗留有神经功能障碍,日常活动能力轻度受限,构成十级伤残。该出租汽车公司向乙某支付赔偿款后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保险公司理赔人员在仔细阅看乙某就医资料、伤残鉴定报告后认定乙某不构成精神十级伤残,要求对伤残进行重新鉴定,出租汽车公司不同意遂将保险公司诉至法院,要求保险公司向其支付理赔款7.8万余元。在诉讼阶段,保险公司委托律师出庭应诉。承办律师联系到乙某查问赔款到位情况,得知原告出租汽车公司在事故发生后主动为乙某全权处理该事宜,且仅支付乙某1.5万元。在保险公司告知出租汽车公司现起诉7.8万余元后,乙某十分愤怒。在人伤理赔人员的指导下,其同意配合保险公司的反欺诈工作,对案件进行再次审核。庭审当日,被告保险公司与乙某同时到庭,被告要求追加乙某为第三人,同时申请重新鉴定。乙某接受了法庭的询问,表明实际收取赔款情况,并当庭责骂原告出租车公司太黑,愿按最初提出的4万元进行调解。保险公司表示,去除伤残赔偿金项目后仅在2万元以内的基础上调解,否则上诉上一级法院或请有关新闻媒体介入披露相关情况。最后,原告出租汽车公司最终接受以2.08万元调解结案,此人伤案件得以顺利解决。
  分析本案可知,出租汽车公司在通过鉴定机构以虚高伤残等级的手段企图获取7.8万元的保险赔偿金,然后仅给受害人1.5万元了事,从中非法牟利6.3万元。我国设立的交强险和商业三者险,其目的是保护在机动车辆交通事故中投保人、被保险人以外的第三者受害人。该出租汽车公司是投保人,其通过弄虚作假的手段获取非法利益,其行为不仅损害了保险公司的利益,也侵犯了受害人的利益。
  二、伤残鉴定乱象之成因分析
  一个适当的伤残评定过程,需要严格的鉴定尺寸标准、严谨的推理过程、高度的责任心和完善的监督机制。因此,伤残鉴定中存在与事实和标准不符合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利益的原因,也有鉴定本身特性的原因。而有关部门监管不力、不法“人伤黄牛”猖獗是伤残鉴定问题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
  (一)从鉴定标准来说,我国没有一部非常精确的伤残等级评判标准去规范伤残鉴定结论,而且根据伤情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客观上也无法制定一部这样的标准文本。所以,鉴定人员在做出一份伤残鉴定时,不仅仅依靠医疗诊断证明、摄片、各类检测数据等等,更多的可能是鉴定人员自身的经验和主观判断。这就是产生伤残鉴定乱象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从外部监督来说,鉴定监督机制不完善,对于鉴定中出现的问题缺乏监管手段和惩罚措施,是导致伤残鉴定乱象愈演愈烈的外部原因。
  从现有的涉及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的法律规定来看,主要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和《司法鉴定执业活动投诉处理办法》等,上述法规主要涉及鉴定程序,其规定的原则也较笼统,缺乏对于实质问题的约束机制,监管机构主要是当地的司法局,而司法局对于相关投诉往往以属于技术范围为由不予处理,对于鉴定中存在的问题也缺乏研究和预防措施。
  而且,对于“人伤黄牛”的不法行为是否可以定性为“保险欺诈”行为,没有专门的司法机构进行明确。而按照《保险法》第27条有关保险欺诈行为的规定,犯罪主体仅限于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不包括第三人。因此,尚没有专门的行政手段和刑事手段去规范和惩治鉴定人员和“人伤黄牛”的不法行为,从而导致鉴定乱象越发严重。
  (三)从鉴定机构内部来说,经济利益驱使是导致鉴定机构、鉴定人员放弃道德标准、鉴定理念,作出虚假伤残鉴定的内部原因。
  “人伤黄牛”与鉴定人员结为获取非法利益的共同体。鉴定人员利用现行鉴定标准的主观判定空间,虚高伤者伤残等级,“人伤黄牛”依据虚假鉴定意见向保险公司索取高额赔偿,获取非法利益。两者再根据事前约定瓜分非法利益。
  三、伤残鉴定乱象之对策
  由于伤残鉴定结论具有专业技术性的特点,且涉及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司法鉴定机构及司法鉴定人员等各个方面,因此要纠正和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保险公司及代理律师积极应对,而且还需要人民法院的协助,更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 (一)提高自身警觉意识,增强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加强调查取证工作。
&&&&&& 律师作为交通事故案件被告代理人,在处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中,但凡涉及到伤残鉴定的,一定要提高自身的警觉意识,本着认真、负责、细致的工作态度,通过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对照和分析伤者的医院诊断记录、各项检验报告等与鉴定结论中可能存在的矛盾点,必要时可以配合充分的调查取证工作。从而作出自身内心确信的结论,排除虚假鉴定结论的可能性。
&&&&&& (二)放宽重新鉴定申请条件,为保险公司推翻虚假鉴定结论创造条件。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申请重新鉴定,提出证据证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一)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员不具备相关的鉴定资格的;(二)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三)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的;(四)经过质证认定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形。对有缺陷的鉴定结论,可以通过补充鉴定、重新质证或者补充质证等方法解决的,不予重新鉴定。”第二十八条规定:“一方当事人自行委托有关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另一方当事人有证据足以反驳并申请重新鉴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根据上述规定,我国对重新鉴定设定了较为严格的条件,而且其中“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或“有证据足以反驳”这两个条件又具有较强的法官自由裁量性。司法实践中,法官往往过于信赖司法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结论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而驳回保险公司的重新鉴定的请求。鉴于当前鉴定市场化和“人伤黄牛”泛滥的现实下,笔者建议法院在审判实践中,能够适度放宽保险公司申请重新鉴定的条件,只要保险公司能够提出鉴定结论有不合法或不合情理之处,法院就应当准许进行重新鉴定,另外,还要加强和完善鉴定人员出庭制度,当鉴定人员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的,在不采信鉴定结论效力的基础上,同意保险公司重新鉴定的申请。
&&&&& (三)建立健全鉴定机构监督机制,加强打击力度,增加违法成本。
  监督制度的缺乏是伤残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不断作出失真鉴定意见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和完善监督机制:
  1、司法行政机关、司法鉴定协会内以及各鉴定机构内部都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投诉处理机制,配置专门的人员对群众或保险公司对鉴定人员、鉴定机构的投诉、举报,以及人民法院对鉴定结论的不予采信等等进行深入调查,若发现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应当严格依照《司法鉴定执业活动投诉处理办法》的规定,对相应的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给予警告、停止执业、撤销资格、撤销登记等行政处罚;涉及到刑事犯罪的,应当将材料移送公安机关、检察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2、建立抽检考核机制。司法行政机关、司法鉴定协会以及各鉴定机构应当定期对每个鉴定人员作出的鉴定报告进行抽检,若发现有失真鉴定报告的,则给予所在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警告、停止执业、撤销资格、撤销登记等行政处罚。
  3、建立黑名单制度。可由保险行业协会牵头,各保险公司参与,联合保监会、司法局、法院和司法鉴定协会各方力量,建立一套全面共享的黑名单制度。将在一定期限内因违法违规行为受到行政处罚、在年度执业考评中被评为不称职或不合格的、被人民法院和司法鉴定协会取消注册资格的人员列入到“黑名单”中。对于列入黑名单的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员,保险公司在诉讼中应特别予以关注。法院对保险公司要求对黑名单中鉴定人员做出的鉴定结论申请重新鉴定的,应给予更大的支持。司法行政机关和司法鉴定协会对黑名单中的机构和人员,在其后期执业中,应予以重点考察监督。
  四、结束语
  伤残鉴定结论失实问题,给保险公司防范保险欺诈带来了新的困境。面对困境,保险公司应当联合保监会、司法局、司法鉴定协会、人民法院、医学会等各相关部门,共同磋商,协力奋战,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管机制,完善救济途径。在具体个案中,在可能存在虚假鉴定结论的情形下,代理律师应当协助保险公司做好调查取证工作,避免保险欺诈。●
《上海律师》编委会
主 办:上海市律师协会
编 辑:《上海律师》编辑部
编辑委员会主任:盛雷鸣
责任编辑:
摄影记者:
美术编辑:
特约撰稿人:
改版后的《上海律师》专题研究栏目每月安排一个业务主题,预告如下:
2014年第7期 基金
2014年第8期&国资国企
2014年第9期&劳动
2014年第10期 散件
2014年第11期 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
2014年第12期&信访矛盾调解化解(ADR)
技术服务:
上海市律师协会版权所有 (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玉石的鉴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