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期间父亲写给国军儿子枉凝眉前面的四句诗诗

绝代勇将:国军抗日十大名将之首张自忠_文化读书频道_新浪网
绝代勇将:国军抗日十大名将之首张自忠
  文章摘自  作者:
& 出版社:
  本书简介:口述历史专栏作家周海滨的又一巨作,潜心多年寻访国民党高级将领在大陆的后人,一个时代的强音,一个民族的脊梁。当革命时代远去,让历史回眸那些曾经为民族奋起国家富强而辛勤劳作的人们,揭开封尘六十年的记忆……
张自忠将军
  张自忠简介
  日,张自忠殉国70周年。
  70年前的这一天(日)深夜,日军汉口广播电台中止正常广播,插播一则惊人消息:
  据前方战报,大日本皇军第39师团在本日“扫荡”湖北宜城沟沿的作战中,向敌33集团军总部发动了决定性打击而将其消灭。在遗尸中发现了“支那”大将张自忠总司令及其下属幕僚、团长等多人,同时缴获大量军事文件和军用地图,收到极大战果。
  张自忠总司令,字荩忱,“卢沟桥事件”爆发时,是天津市长兼当地中国军第38师师长,性格温厚,威望极高。中国事变爆发以来,如此高级的指挥官战死,这是第一个。张总司令以临危不惊、泰然自若之态度与堂堂大将风度,从容而死,实在不愧为军民共仰之伟丈夫。
  我皇军第39师团官兵在荒凉的战场上,对壮烈战死的绝代勇将,奉上了最虔诚的崇敬的默祷,并将遗骸庄重收殓入棺,拟用专机运送汉口。
  悲壮一刻定格在日16时。
  “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终换得马革裹尸还,以集团军总司令之位殉国”的张自忠将军一生的传奇戛然而止。
  日,上将之女、87岁的张廉云1老人在张自忠将军长眠地,举行了隆重的活动纪念张自忠殉国70周年。在张老的桌子上还摆着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赠送的孙中山和宋张廉云曹海鹏摄庆龄雕像。
  从留守北平到抗日殉国,崇尚忠义的张自忠经历了哪般的人生沉浮?张廉云用清晰的思路、平和的语气呈现了当年那气壮山河的悲情往事。
  “我们在二楼的窗子上,看着父亲远去的背影”
  “现谣传张总司令战死,情况究竟如何?请速回电告知。”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获此消息,极为震惊,连夜致电第5战区查询。第五战区复电说:“自删日(15日)以后即失去联络,情况不明,现正积极查询。”
  日,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再电重庆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证实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确于16日战死在宜城南瓜店沟沿一带。
  同样以为这是一条谣传消息的还有远在上海的张廉云。“我是在《申报》上看到父亲牺牲的消息的,认为又是日本人在造谣……”父亲殉国时,张廉云才17岁。而3年前,14岁的廉云与父亲一别1 张廉云,1923年生,1950年―1951年任北京小学校长。后到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积水潭医院任职。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北京市副主任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就未能再见面。满心欢悦的张廉云在将要启程与父亲见面时,传来了父亲去世的消息。
  家人对张自忠的记忆只能停留在1937年9月,张自忠在天津与家人趁着暮色匆匆一别,再也未能与他们相见。“那天,父亲突然回到家中。没过多久,他就戴着帽子穿着长袍离开了。他走的时候不让人送,我趴在二楼的窗子上,看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渐渐消失。没料到那竟是和父亲的最后一面……”
  1939年春,张自忠的家人由天津迁往上海租界居住。同年5月,“随枣战役”期间,张自忠的结盟兄弟沈克由上海赴重庆途经湖北时,来到襄东前线看望他。兄弟两人相见甚欢,临别时,他对沈克说:“你回去后到我家,让你义女廉云到前方来。”
  日,张自明通过33集团军驻上海秘密办事处电台与哥哥张自忠取得联系,准备带廉云和廉瑜前往。“在前线的父亲发来电报说,同意我们前往。”
  张廉云至今记得接到电报一刻,她和姐姐的心情:我俩高兴得不得了。
  “到前方咱们不会骑马怎么办啊?”
  “前方什么样?”
  ……亟待动身之际,忽接张自忠复电:“删电悉。待一个月后与瑜、云一同来可也。”准备要打大仗的张自忠,推迟了女儿的行期,也失去了与家人最后的见面机会。两个兴奋的小姐妹再也没有等到父亲的最新电报,直到“谣言”一语成谶。
  在廉瑜记忆中,1940年初,张自忠写的最后一封亲笔信被视为宝贵的遗训,信中说:“大时代的女孩子,应求知识,求经济独立,不要做家里蹲、做衣裳架子。”
  而日,在写给张自明的亲笔信中,也能看张自忠最后的牵挂。他说:“近来虽困苦点,但精神上却十二分快慰,身体也好,一切一切均好。唯近来思家之心极切,尤其是万分想念吾母。每想及此,不觉就非常难过。”
  不幸的是,此时,廉云母亲李敏慧的子宫癌已到晚期,正在医院接受治疗,“我们不敢告诉她实情,就只在家戴孝,痛哭流涕,去医院时再换上平常的衣服,克制悲伤的情绪。”张廉云说,“在天津时母亲就已经患子宫癌,当时父亲来电报说要母亲带我们去云南,但母亲那时经不起折腾,我们这才去了上海。”
  可是,母亲的病情持续恶化。弥留之际,瑜、云、叔叔到病床前,叔叔说:“五哥已经牺牲了……”
  陷入昏迷的李敏慧无法听到丈夫战死沙场的消息,但是冥冥之中念叨着,“师长回来了,师长回来了。”
  张廉云说:“有人说母亲闻耗悲痛绝食7日而死,并不是这样。父亲去世3个月后,母亲也病逝了。”
  父母双亡以后,1940年11月,廉云第一次来到重庆梅花山。
  “我到梅花山的时候,一下就看见了父亲的坟墓,当时就放声大哭。
  我们有意回避谈父亲怎么受伤、如何作战。我们不愿意谈这些问题,因为太伤心了。但是父亲的牺牲,鼓励着我和姐姐努力向上,这个力量强大极了。”张廉云回忆说。
  “和谈风波”引发亲日误解
  从1937年到1940年,在与女儿分别的这3年里,张自忠的人生到底发生了什么?
  直到若干年后,张廉云才知道,在这个父亲人生最为巅峰的阶段,是如此的跌宕起伏。
(编辑:点儿)
& 出版社:
更多文章进入&&&
更多相关精彩书摘
更多关于&&&的新闻往者虽已逝,来者犹可追。中国的抗战史应该重新为和书写,否则我们对不起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魂。我们一次次对日本义愤填膺,对等战犯牌位安放在靖国神社耿耿于怀,可到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的时候,自己又用什么来告慰为卫国捐躯的国民革命军百万将士的在天之灵。??——题记??“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国民革命军的贡献不应该因为党争的原因一笔抹杀。每一个党派中都能发现正直的和德高望重的人。即使是势不两立,也不意味着其中一方必定是贼寇,是恶魔。西汉的本就是无赖之人,却战胜与力拔山兮的西楚霸王项羽。胜者为帝,为王。项羽自刎乌江,千百年来我们为之叹息,惋惜,为之不平。霸王尚有太史公为之作传,推崇为帝。历代文人墨客沉吟至今。而那些为国捐躯的国民党抗日名将那?又有几人记得他们。??国军的抗日应该得到尊重,哪怕是迟到的尊重。这份记忆属于他们,也属于我们,更属于整个国家。我们在对伟大的卫国战争的纪念中,应实事求是地尊重和承认政见不同或者对立,但我们不能抹杀曾经兵戎相见的爱国人士在的功勋,在问题上任何把这些当成权宜之计或者点缀的思想和行为,都是亵渎卫国战争的光荣精神,也是不符合真实的历史。??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卫国战争。可是,中国国军抗战英雄的战后遭遇,却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沉重的一页。在二战所有的战胜国中,其情其状,独一无二。??曾几何时,戴笠、张灵甫、汤恩伯等等在抗战中声名赫赫的人物,在大陆成了十恶不赦的反派角色。历史教科书也是这样一代代地告诉我们。当我们极力歌颂毛泽东,周恩来的丰功伟绩的时候,蒋介石,李宗仁他们在那里?有谁可以告诉我。就像三国纷争我们同情刘备,但我们不能忽落曹操的存在,更不能抹杀他的功绩,毛泽东,周恩来是英雄,蒋介石,李宗仁也是英雄。在抗日战争中,??按大陆的说法,自卢沟桥事变至1945年6月,国军中少将以上的将军,共牺牲115人。其中上将8人,中将42人,少将65人。而国民政府的何应钦则说是206位将领。无论是一百还是二百,都已表明战将伤亡惨重。在共产党人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仅有左权将军和彭雪枫将军。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火中,军人伤亡达三百余万人。无论政见如何,和在山西辽县殉国的八路军左权将军一样,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们的名字都应该留在中国的英烈谱上。任何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过贡献的人,他们流过的血,出过的力,都不应该被遗忘,被歪曲。任何遗忘和歪曲都是真正的国耻。??1981年,抗日名将杜聿明病逝。大陆官方悼词称他是"著名的爱国人士"。可这位昔日抗日疆场上驰骋杀敌的战将后来却成了"战犯"。张灵甫骁勇善战,是抗日战场上的常胜将军。虽然他在对日浴血奋战中成了瘸子,但却从未打过败仗。就一个职业军人对国家的效忠而言,他是军人中的军人。这位职业军人没有死在日寇的枪炮下,而死于1947年内战的硝烟中。即使张灵甫在内战中真的是罪恶累累,但对中国来说,他绝不仅仅是罪人。如果有一天,大陆也为抗战英烈们建立国家英烈祠的话,里面就应该有张灵甫,杜聿明的一个位置。??日,毛泽东开列了一份43名首要战犯的名单。仅仅就其中的军人而言,李宗仁、杜聿明、孙立人、薛岳、卫立煌、傅作义、何应钦、胡宗南、汤恩伯等都是抗日名将。??杜聿明先是关在抚顺战犯管理所。这里曾先后关押过900多名日本战犯和溥仪等71名伪满战犯,同时也关押过354名国民党战犯。在这所监狱,一些为抗战立下过汗马功劳的战将,跟日本战犯一起接受"改造"。1949年后的大陆,抗战过的国军将士和他们的亲人,甚至远没有日本战犯那么幸运,他们有的被枪杀了,有的则承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风浪。在大陆的战犯管理所里,一共关押过1062名日本战犯,其中1017名在1956年分3次被宣判免于起诉,释放回国;另外45名也没有一个被判死刑,而且1964年4月全部被释放回国。??可是,国民党那?直到现在,改造国民党战犯还被当成正面宣传。比如,杜聿明、黄维就是经过不断努力才"改造"过来。最后杜聿明将军就说自己“走错了路,成为千秋罪人。”而黄维最后则说出了"抚顺战犯管理所是我最怀念的地方"。当大陆在宣传改造成功的时候,似乎从来没有想到过,对他们或许根本就不应该有什么强制改造,甚至根本就不该有战犯这个词。在文化大革命中,不止一位殉国将士被抛尸露骨。南京灵谷寺里抗战殉国的国军将士的牌位,湖南衡山由蒋介石书写"忠烈祠"并供奉纪念湖南几次战役中牺牲将士的牌位,都先后被销毁……日本鬼子被赶走了,在他们誓死保卫的国土上,殉国者连个供奉的牌位都不能享受。甚至日大陆内务部在关于抚恤工作几个问题对陕西省民政厅的批复中称:“国民党抗日阵亡官兵也不需要和不应该由我们再去抚恤”??那些黄泉路上的日本鬼子,如果知道这样的批复,一定都会为此含笑九泉!??美国有过内战,却没有战犯。南北战争结束后,联邦政府不曾处罚南方一兵一卒,那是把法律问题和政治问题分开处理的最好例子。在这场战争中,共有62万人丧生。这意味着大约每60个美国人里,就有一个死于战火。照常理来说,总得有人为这场残酷的战争负责。事实上,仇恨也没有随着战争一起结束。在有些人眼里,叛乱者应该受到严惩。然而,政治问题和法律问题毕竟不是一回事。美国内战没有产生战犯,也没有一兵一卒在未来的岁月里因为"历史问题"而遭到清算和迫害,胜利者更没有用笔墨掀起一场丑化运动以便将反叛者扫进历史的角落。即使是日林肯被同情南方的布思刺杀,美国也没有因此疯狂,来一次彻底干净肃清南部残余的斩草除根运动。??南部邦联总统杰斐逊-戴维斯1889年去世,活了81岁。副总统斯蒂芬斯则战后不久就被佐治亚选为联邦参议员,死后墓碑上居然还刻着“一心为公”,他生前没有被人改造,死后也没有谁去鞭尸扬灰。??而大陆的内战,却不如此。不仅有法律的惩罚,还有道德上的贬低。那些曾经为卫国战争洒过热血的国军将士,因为参加过内战,就被描绘成匪、贼、寇。比如,吴强在长篇小说《红日》的修订本序言里就有这样的字眼:“张灵甫这个匪徒……他骄纵、冷酷、矜持、虚伪、狡诈……为了传之后世和警顽惩恶,让大家记住这个反动人物的丑恶面貌……”??大陆的抗战史需要重写。当人们一再指责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的时候,也不应该忽视国民党在大陆历史教科书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说要塑造国家形象的话,怎么对待抗日战争的历史,才是真正事关国家形象,国家的利益。????9-18事变后,全国学生一致要求抗战。主战情绪发展的逻辑很简单:"日本占领中国领土,中国必须抵抗,即使是战败、战死都在所不惜。失地是可耻的,不战而失地更是永远洗刷不掉的耻辱。"1937年8月国民政府提出的"持久消耗战略"和后来提出的"以空间换取时间,积小胜为大胜"战略,为伟大的卫国战争确立了的正确战略方针。在"持久消耗战略"、以空间换时间的方针下,加之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出现丧师失地,或者主动撤守一些地方,自然不能简单地描述为"大溃退"。俄罗斯就曾一再采取过这样的战略。在北方战争和1812年的卫国战争中,俄国统帅都被迫决定向国家的腹地撤退,不得不放弃大片国土,以赢得时间,积蓄力量。无论是彼得一世还是库图佐夫,他们在帝俄和苏维埃时代都被视为俄罗斯民族的英雄,而不是临阵脱逃的懦夫。而国民党就没有他们的幸运。??国民政府从来就没有所谓的消极抗日,也正因为这样,国民政府始终是日寇打击消灭的主要对象,而国民政府面对的始终是抗日主战场。仅就长沙会战而言,第一次长沙会战,歼敌3。3万人,第二次长沙会战,歼敌4。8万人,第三次长沙会战,毙伤敌人5。6万人。它们和那次歼敌1000余人,所有大陆中学生都耳熟能详的平型关大捷,一样值得纪念。据大陆1994出版的《血祭太阳旗》,在中国毙命的日寇将领共129名,其中大部分是被击毙的。在毙命的日寇中,只有三位是死于跟八路军的战斗中,包括阿部规秀中将。?或许有许多人都记得,在日,敦刻尔克撤退成功,丘吉尔在英国下院的演讲中:"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登陆的地点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决不投降,即使我们这个岛屿或这个岛屿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入饥饿之中……“今天,我们和当时的人们一样都知道,英伦三岛上有顽强的丘吉尔、顽强的英国,进行着顽强的战斗。可亲爱的朋友们,当他们高中毕业之时,历史教科书里,他们读到抗日领袖什么激动人心的名言?他们可曾知道”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不求决战……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要牺牲到底,抗战到底!惟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是何人的言论?又有几人知?几人晓???日,日本政府代表正式签字无条件投降,徐永昌代表中国政府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确认。9月3日,中国举国欢庆,国民政府确定从第二年开始以每年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950年,大陆沿袭将这一天作为法定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胜利的光荣属于所有为之付出过血汗的人们,它不应该为意识形态和党争所玷污。也许俄罗斯政府对待卫国战争胜利的方式,值得大陆借鉴学习。虽然俄罗斯已经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它并不抹杀苏联卫国战争的历史意义。2001年俄罗斯庆祝苏联卫国战争胜利56周年,参加过卫国战争的老战士出席了阅兵式,而在2003年庆祝卫国战争胜利58周年时,俄军士兵身着卫国战争时期的苏军服装,手擎老军旗在莫斯科红场参加阅兵式。大陆也应该允许曾经是国军的抗日老战士穿着往日的军装,佩带勋章,在昔日的战旗下参加庆典。他们应该得到尊重,哪怕是迟到的尊重。是那些军装,那些勋章,那些旗帜,和他们为民族自由和生存而战的记忆联系在一起。这份记忆属于他们,也属于这个国家。????自一九三七年七月至一九四五年八月之八年间,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二十二次,重要战斗一一一七次,小型战斗二八九三一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三二一一四一九人。空军阵亡四三二一人,毁机二四六八驾。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其中壮烈牺牲在战场上的国民革命军将军即达二百余位。??在一九三七年淞沪抗战中,“国民革命军官兵每小时的死伤数以千计,主力各师补充兵源达四、五次之多,原有下级军官和士兵伤亡达三分之二,旅、团长伤亡竟达半数以上”。其牺牲的壮烈,在中华民族和世界各民族抗敌御侮的历史上鲜有其例。上海四行仓库八百壮士“中国不会亡”的壮烈歌声震撼全球。“多年来认为中国人是不善战斗和易受恫吓的英国人士,也惊于他们的骁勇善战和坚毅不拔了。史摩莱少将说:‘他从没有看过比中国的敢死队最后保卫闸北更为壮烈的事了!’”松沪抗战开始后,一天中平均就有国民革命军1个师的士兵全部阵亡,第一天多名国民革命军旅长就牺牲在前线,可想而知,战况多么惨烈。第3战区国民革命军司令官冯玉祥说:“我们每天一个师又一个师投入战场,(有的师)不到三小时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持5小时死了2/3。这个战场就像大熔炉一般,填进取就化了!”??中国军队最精锐的国民革命军第98师,在18天的作战中,伤亡62%,营级及以下军官阵亡200余人。国民革命军第8师陶峙岳部作战3星期,全师作战人员从参战时的8000人锐减至700人!??松沪抗战最激烈时,国民革命军第78师467团迎击渡河日军,10分钟内一个连全部壮烈牺牲!??整个松沪抗战,国民革命军消耗85个师,阵亡333500余人。??一九三七年十月三日,受命于津浦北段予敌以节节抵抗的德州守军运其昌旅四五八团,在日寇的夹攻之下,与山海关守军一样,据城死战,全团殉国。??一九三七年十月在山西忻口大战中,国民革命军郝梦麟军长与刘家祺师长两位将军壮烈牺牲。??一九三八年三月,在津浦县南段为堵击敌军南下的藤县保卫战中,我守城国民革命军师长王铭章将军在发出“决以死拼以报国家”的最后电文之后,即于破城后的巷战中,与参谋长赵渭滨将军、邹绍孟将军同时壮烈殉国。??一九三八年台儿庄大战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对师长池峰城所言“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的话,足以催人泪下。后来冯玉祥后来称赞该役说:“……日本人想不到张自忠将军的军队那么听命令,那么勇敢……把日本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一九三九年五月,在随枣会战士兵据壕死守,即以血肉之躯与敌人坦克相搏斗,官兵的勇者竟攀登敌人的坦克之上,以手榴弹向车里投掷,作战的勇敢与牺牲的壮烈,笔难尽述。??一九四一年三月,在上高会战中,国民革命军王耀武军与敌军鏊战十四日,终日与敌搏斗,各处高地屡得屡失,毙敌一万。我王部将士牺牲一万人以上。??一九四一年四月,在浙赣战役海门国民革命军守备部队指挥官蒋志英率军死战倭寇,与众多将士一起壮烈牺牲。??一九四二年一月初,在长沙会战中,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师长黄钟将军在其“三战长沙”的日记中记曰:……终日在激烈战斗中,刘阳门、北大马路均起巷战,新军路肉搏四次;本师为夺取陈家山牺牲百余名。下午四时火起,烟雾弥天;尤以北大路附近为尤烈;野外无鸟兽,城内无行人;此为激烈日,亦为决战日,鹿死谁手,唯在能守。在最后五分钟,得最高统帅电:“……敌人孤军深入,后方断绝,同时我主力正向敌人四周围击,我第十军如能抱定与长沙共存亡之决心,必能摧毁强敌,获得无上光荣。”电中有七个“我第十军”,何等亲热,士气大震。经一日之壮烈牺牲,死伤二千余,我寸土未被夺……。??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在常德保卫战三位师长壮烈牺牲,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七师一万五千名将士中,生还者仅三百人。??一九四四年春月,在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向滇缅边境及缅甸北部反攻的战斗中,其翻越崇山峻岭,强渡怒江,叠克敌军坚固据点龙陵、腾衡,直捣畹町之艰苦作战,及其“穿越山野,沿途给养不继,所受饥渴不是笔墨所能描述的”。远征军激于民族义战,同仇敌忾,士气旺盛,转战东西南北,与敌搏斗,同古战斗、斯瓦逐次抵抗战、仁安羌解英军之围、国民将领卫立煌、戴安澜、廖耀湘、宋希濂、李弥、杜聿明、余韶、甘丽初、彭壁生、吕国铨、刘伯龙、马维骥、张珍、孙立人等名将皆悉数参加。戴安澜将军以身殉国。??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美国联络参谋组组长吴德赞扬说:“中国军队耐受困苦的精神和作战的勇敢,都是世界上少有的。”史迪威则评论说:“如果得到好的训练、装备和领导,中国军队能够与任何国家的勇敢军队相匹敌。”??诚然,中华民族的军人正是有著这样的热血气质,才使我们积弱的祖国在顽敌面前表现出了无畏的牺牲精神与冲天的英雄气概。????在八年抗战中,不论国民党和国民革命军中的中央军、地方军或系原军阀部属的旧军队,甚至是曾经屡屡制造过叛乱的“叛军”,他们在抗日救国的伟大精神感召下,绝大多数都成了抗日的英雄和抗日的英雄军队。国民党和国民革命军在对日抗战的持久岁月里,其战斗之壮烈,牺牲之惨烈,实为笔墨所难以尽之。??历史的事实是,蒋介石不但自始至终地坚持抗战,而且自始至终都在顽强地领导著抗战。他总是亲临前线英勇沉毅,最后撤退以身效行,甚至数次险被敌人所害的事迹,退居台湾后,身体力行坚持维护一个中国。实已使今日的中国人民感慨万端。??3年以来,在抗日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国民英雄们永垂不朽!??30年以来,在抗日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国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1840年,从那时起,为了反抗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历史是公平的,也请我们记住那些值得我们尊敬的国民将领们,他们也是英雄。但历史也是不公平的,他们的功绩早已成为历史,现在的你我早已把他们赶到了历史的边际,渐渐遗忘。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无论国民党部队还是共产党部队,它首先是中国人,是中国军人,在外强侵略时,都应该首先是一致对外的。而且国民党作为当时的执政政府,掌握着全国的武装部队,应该也必须担负正面抗击日寇的重任,这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军人的责任。无论是国共哪边的军人,他们都是爱国、敢于担当的,所以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会出现那么多奋勇杀敌,为国捐躯的英雄。这是中国人的骄傲,中国军人的骄傲。本人是毛主席绝对的崇拜者。对于两个不同的政党来说,共产党做的无懈可击,你可以自己找资料对比一下国民党是如何对待共产党的,你就不会在这里胡说八道了。再说了,国家从来就没有不承认那些抗日的民族英雄,毛主席肯定了戴安澜将军,并且亲自为其写了挽联。对于那些所谓的战犯,gcd也是将他们抗日的贡献和内战的错误区别对待的,而且建国初期,中国经历了那么多事情,没有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可以说在实事求是方面,没有比毛主席那代人做的再好了。试问:如果不是国民党腐败,老百姓怎么会拥护gcd?又怎么会有那么多国民党要员,臣服于gcd?我们后人现在所要做的就是,正视历史,不忘历史,世代铭记那些为国家牺牲的民族英雄,学习他们保卫国家,捍卫国家尊严,不怕牺牲的精神。时刻警惕日本人,如果有那么一天,相信我们任何一代人,一定会象那些英雄一样,为了国家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国民齐心,建设国家,让被外寇随意侵略践踏的历史不再重演。。
不过是各为其主罢了。
黄梅兴-陆军中将264旅旅长,日下午四时牺牲于进攻上海爱国女校战斗中(1957年平远县人民政府在县城新建烈士陵园,将军的名字勒刻在纪念碑上。国家民政部追认黄梅兴为革命烈士。1985年6月,平远县人民政府把城镇中学更名为“梅青中学”。民革中央副主席屈武为学校题词:“梅花自有冲寒骨,青史长留英烈名”。)蔡炳炎-陆军中将201旅旅长 日中午12时30分左右牺牲于上海陆家宅争夺战 1985年,安徽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张本禹-陆军少将12旅副旅长 1937年8月中,牺牲于指挥卸载军火时遭日军空袭
1981年,安徽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姜玉贞-陆军中将196旅旅长
日在著名的原平保卫战中牺牲于原平城外 毛泽东称姜玉贞"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1979年6月,山东省人民政府追认姜玉贞为革命烈士。烈士的家乡辛集为姜玉贞将军建造了纪念碑,供人们凭吊。郝梦龄-陆军上将9军军长
日凌晨牺牲于忻口会战,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曾为其谱写了《郝梦龄将军悼歌》
日,民政部追认为烈士郑廷珍-陆军中将独立5旅旅长 日凌晨牺牲于忻口会战的南怀化争夺战 当时流行一句话:“西战场上三英雄,精忠报国郝刘郑”1983年,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秦霖-陆军中将511旅旅长 日,牺牲于蕴藻浜争夺战
1952年追认为革命烈士,至80年代仍按月发给其妻优抚金庞汉桢-陆军中将501旅旅长 日,牺牲于蕴藻浜争夺战
日,广西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官惠民-陆军少将270旅旅长
日牺牲于嘉定县
日,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刘眉生-陆军少将510团团长,日牺牲于忻口会战中
一九八八年四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追认刘眉生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吴克仁-陆军中将67军军长
日黄昏牺牲于上海松江
1987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政部 ,追认吴克仁为革命烈士。夏国璋-陆军中将172师副师长
日牺牲于湖州
日,人民政府追认夏国璋为革命烈士(桂民优字[1987]63号文)。饶国华-陆军上将145师师长 日自戕于广德 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萧山令-陆军中将宪兵副司令
日晚南京失陷时指挥宪兵一部辗转冲杀,终以弹尽援绝,力竭阵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并于1984年7月21日以湘字第78330号,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上面写道,肖山令先生在抗日战斗中壮烈牺牲,经批准为革命烈士,特发此证以资褒扬。高致嵩-陆军中将264旅旅长
日与雨花台阵地上的数千官兵一起壮烈殉国
1986年3月,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饶中英-陆军少将156师参谋长
日南京失陷后,在突围转移途中阵亡
1957年9月,入平远县人民公园烈士纪念碑易安华-陆军少将259旅旅长
日牺牲于秦淮河畔,连遗体都无法寻找,留下给子女的诗一首“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赵锡章-陆军中将251旅旅长一九七八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正式授予赵锡章将军以革命烈士称号,颁发了“革命烈士”证书。现在,北京卢沟桥抗日烈士纪念馆和南京雨花台抗日烈士纪念馆的纪念碑上,均铭刻着赵锡章烈士的名字。王铭章-陆军上将122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铭章被追晋为革命烈士。杨怀-陆军少将359团团长 1938年7月下旬,杨怀灵柩运回扶欢,安葬于石磴沟。1985年由县政府拨款将杨怀烈士的忠骸迁葬高滩岩路旁。1986年3月,四川人民政府批准杨怀为革命烈士,并立碑为祀,以表彰杨怀烈士爱国捐躯之功德。刘桂五-陆军少将骑兵6师师长(抓蒋现场指挥)
日,陕西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忠骸迁入西安南郊革命烈士陵园陈钟书-陆军中将542旅旅长
日,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周元-陆军中将173师师长
牺牲后四天,新华日报发表悼周元副师长的短评,1985年5月,民政部正式追认为革命烈士李必蕃-陆军中将23师师长
198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其为抗日烈士。黄启东-陆军少将23师参谋长 1985年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烈士杨家骝陆军少将360团团长
日,贵州省人民政府,以黔烈字第613号文件,批准杨家骝将军为革命烈士。范筑先-山东省六区游击司令(赫赫有名的筑先老人)
1938年11月初,毛泽东
派人捎去给范筑先的亲笔信,对其表示慰问和嘉勉。11月13日,日军两个联队从济南出发,进犯聊城。14日,日军将其所部六七百人包围在聊城。率部应战,打退了日军多次进攻。15日,日军在得到大批增援部队后强行攻击,双方血战多时,他手臂负重伤,裹伤再战,终因敌众我寡,城门被日军攻破。亲率余部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巷战。战斗中。身受重伤,不甘被俘,举枪自戕。壮烈殉国后,举国震悼,国共两党都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和延安分别召开了隆重追悼会,高度评价了范筑先的抗战业绩。1953年其遗骸由聊城移至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聊城建有范筑先将军纪念馆,馆内立有由邓小平亲笔题写的“民族英雄范筑先将军殉国处”碑。王禹九-陆军少将79军参谋处长
1984年7月,上海市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陈安宝-陆军中将39军军长
1983年12月,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张自忠-陆军上将33集团军总司令
日,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1983年,其墓地被列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日,重庆市专修的生平事迹纪念馆开馆,并征地三亩,修造张自忠烈士陵园,同日,湖北宜城县人民政府将将军殉国处的新街中学更名为"荩忱中学'",罗屋小学更名为“自忠小学'郑作民-陆军中将第2军军长
1986年,国家民政部颁发烈士证,追认他为革命烈士。谢晋元-陆军少将524团团长(八百壮士的指挥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市政府褒扬谢晋元“参加抗日,为国捐躯”的壮举,并抚恤其亲属。1982年,谢晋元的墓迁至上海虹桥宋庆龄陵园的右侧。王竣-陆军中将新编27师师长
日,陕西省人民政府追认王竣为革命烈士。唐淮源-陆军上将3军军长
1986年,唐淮源诞生一百周年之际,云南省人民政府追认唐淮源为革命烈士。 日,江川县民政局派人赴山西夏县清道存寻将军遗骸,于10月17日火化后将骨灰护送到江川。 1990年,江川县人民政府在江川革命烈士陵园建成唐将军墓,墓为锥形,水泥青石镶嵌,中间放骨灰盒。墓碑为大理石,上刻“抗日英烈陆军上将唐淮源之墓”,为后世瞻仰。陈中柱-陆军少将鲁苏皖边区游击4纵队司令
1987年盐城市人民政府报省人民政批准追认陈中柱将军为革命烈士,并于同年将烈士墓迁来盐城市烈士陵园。石作衡-陆军中将70师师长
石作衡将军的骨灰已安放在太原双塔革命烈士陵园赖传湘-陆军中将190师副师长
1984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武士敏-陆军中将98军军长,解放后,山西省人民政府、长治市人民政府和市政协多方寻找烈士忠骸,在1984年5月中旬在长治市西南城墙脚下找到,同年11月下旬,山西省人民政府省政协在长治市隆重举行仪式,将将军遗骨重新安葬在太行太岳烈士陵园,并立碑纪念戴安澜-陆军中将200师师长,日,由毛泽东签署,颁给家属“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周复-陆军中将鲁苏战区政治部主任 日,山东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彭士量-陆军中将暂编5师师长
四川省人民政府一九八五年五月二十八日,以川府民政(1985)79号文正式同意追认彭士量为革命烈士。孙明瑾-陆军中将预备10师师长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我父亲孙明瑾将军为革命烈士,并于同年12月19日,经毛泽东主席签署,向我们遗属颁发《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李家钰-陆军上将36集团军总司令,1984年5月,民政部批准追认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阚维雍-陆军中将131师师长,解放后,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1983年,桂林政协、文管会重修墓园
陈济桓-陆军中将桂林防守司令部参谋长,1985年,广西人民政府追认为抗日烈士,为其修葺墓地
吕旃蒙-陆军少将31军参谋长
经中央人民政府民政部批准,陈、吕、阚为革命烈士,以资褒扬。
他率领三十八师(新一军)在印度兰加接受全副美式装备以及训练,战斗力极强,后入缅甸与日军作战,新一军在历时两年的第二次缅战中,共击毙日军3个联队长以下3万3千余人,伤日军7万5千余人,俘虏大尉以下323人。缴获大炮186座,战车67台,汽车552台,攻取公路646英里。新一军伤亡1万7千人。没有任何其他一个中国军级战斗编制的战绩能和新一军相比。[编辑本段]生平介绍192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同年赴美留学,就读于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土木工程系,1924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后又考入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攻读军事。1927年毕业,应邀游历欧洲,考察英、德、法、日等国军事。1928年回国,在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任中尉队长。1930年入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侍卫总队任上校副总队长。1932年调财政部税警总团任第二支队上校司令兼第四团团长。税警总团由财政部长宋子文一手创建,武器从美国购买,排以上军官大部分由留美学生担任。在宋子文的支持下,孙立人努力施展自己的军事才能,千方百计训练部队。他把中国传统教育和美国军校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制订出适合自己部队需要的训练制度和方法,形成了一套与国军其它部队不同的训练操典,被大家称为“孙氏操典”。所属部队按照“孙氏操典”进行严格训练,官兵无论是文化水平、还是学科、术科水平,乃至专门的缉私技师都比较高。1937年10月,孙立人率部参加凇沪抗战。在蕴藻浜一线的阻击战中身先士卒,负伤十三处。次年伤愈后又率部参加了保卫武汉的战斗,两次立下战功,从此便在军界崭露头角。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财政部成重组税警总团,孙立人晋级少将总团长,率部迁移到贵州都匀练兵。经过两年严格的训练,这支非正规部队成为国民党最精锐部队之一。1941年12月,税警总团改编为新三十八师,隶属于第六十六军,孙立人任少将师长。抗战时期,参加“八一三”淞沪会战;中国远征军入缅甸后,取得仁安羌大捷。1943年协助杜聿明等率军入缅北反攻,连战皆捷。1944年10月,新编第一军孙立人部将再度入役的作为七七事变爆发借口的失踪士兵志村菊次郎打死。1945年日本投降后率国民革命军新一军进驻中国东北,期间与中国共产党林彪部队发生激战,进而取得四平、长春,逼近时中共中央所在之哈尔滨。但之后因与国民党内其他将领如杜聿明等不睦,于1947年8月为蒋中正所调离东北。一年之后,他曾指挥的新一军,在辽西会战中损失殆尽。国民党集团迁台前,孙立人已赴台湾任陆军副总司令、陆军训练司令兼第四军官训练班班主任;国民党败退至台湾后,1950年4月,孙晋升陆军总司令,致力于国军的现代化事业。然而由于孙将军是少数受美国军事教育,又无加入中国国民党的将领,1950年初若干美国已经解密文电显示,美国驻台北武官确曾建议美方要求蒋介石离开台湾,另由亲美人士继起领导,并称孙立人等对“托管”并不坚决反对云云。此外麦克阿瑟曾会见访日的孙立人,也多所慰勉。孙可能因此受到国府高层严重怀疑。加上1949年前后,美国国内“台湾地位未定论”甚嚣尘上,美国国会与政府关于美军执行台湾托管的声浪不断。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蒋中正对孙疑虑重重,遂宣称由情报机构获悉美在台机关与孙立人颇多接触。但迁台初期“国民政府”为争美援,仍重用孙将军以取信美国。日,孙立人兵变事件公开化。当天蒋介石以“纵容”部属武装叛乱。“窝藏共匪”、“密谋犯上”等罪名,革除孙总统府参军长职务。事后,总统府组成了以陈诚为主任的9人调查委员会,查处此事。孙被判处“长期拘禁”,直到1988年5月才解除长达33年的监护。自孙立人被拘禁后,其亲信部属一一被调离军职查办,前后有300多人因与本案有牵连而被捕入狱。1988年一月蒋经国病逝,在继任的李登辉执政初期,孙案获得“平反”。同年五月,台湾地区“国防部部长”郑为元将军宣布孙立人出入自由。1990年,孙立人辞世后,李登辉颁发“国家褒扬令”,表彰孙立人一生的功勋。1998年应孙立人旧部与家属奔走要求,“监察院”对“孙案”重开调查。日,“监察院”通过决议,称孙案乃“被阴谋设局的假案”。领公款六十万台币充作孙案专门研究经费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朱泫源教授,“进驻孙公馆翻遍了孙立人将军保存的所有文件,和‘国防部’与‘总统府’的所有机密档案文件,并未发现孙立人有任何不法行为”。“台独”分子、民进党当局给孙立人“平反”,这是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事实上“台独”分子、民进党处心积虑用张学良、孙立人这些几十年前的旧案来丑化国民党,这是历史研究为政党斗争服务的新鲜一例。
李国英老师在家父就读师大国文系时,曾教过他钟鼎文。李老师留着西装头,穿西服衬衫、打领带,很多人都误以为她是男老师。但山东人都知道她就是李玉堂将军的女儿。黄埔一期的天子门生,出了三个山东名将,李玉堂、李仙洲和李延年,因为刚好都姓李,被称为「山东三李」。而国军是南方人的军队,「山东三李」下场都很悲惨。李仙洲于1947年鲁南战役,以中将副司令官身分被共军所俘,在战犯收容所住了12年,1988年病逝济南;李延年中将来台后,因平潭岛失守而坐牢多年,出狱后生活困顿,三餐不继,1974年死在台北。李玉堂的战功在三李中最辉煌,历经扫荡陈炯明、北伐、铲平闽变、剿共、抗日和国共内战,是个打硬仗的将领。尤其是他率领第十军创造的第三次长沙大捷,更是名闻中外。抗战时长沙会战的第一次第二次,都是国民党吹牛夸胜的,根本毫无依据;但第三次是连日军自己也承认失败的。李玉堂是得过青天白日勋章的将领,但自海南岛撤守台湾才两个月,就自人间蒸发了。军中都知道日他与妻子就被枪决了。但官方却从未公布李玉堂夫妇被枪毙,连被捕原因与羁押单位都讳莫如深。五十年来,外界所知道的一切,都是官方刻意释放出来的,这样更能达到恐怖效果。已故香港报人朱振声(笔名戎马书生)在《台湾行》一书中说,陈伯兰族兄陈石青,原任第十军军需处长,早年曾参加共产党。李玉堂撤退海南岛后,陈石青煽惑陈伯兰向共党靠拢,但事机不密,被台湾情报机关侦知,诓以总统召见,将李玉堂夫妇逮捕下狱。军法审问是由老第三师长钱大钧任军法庭审判长,查明李玉堂确未同谋,罪在治家不严而已。按照《戡乱时期检肃匪谍条例》第九条,知匪不报的最高刑也只是七年徒刑。不过军法官判他七年的判决书呈上去时,老蒋批了个「再判」;军法官就改判他十五年徒刑,可是呈上去老蒋亲笔又批了一个「耻」字。因为老蒋的「匪谍逻辑」就是「先生通匪,太太不一定知道;太太通匪,先生一定是奸匪」,李玉堂犯了老蒋的逻辑,又遇到他刚丢了大陆,心情极度郁闷,一个「耻」字,就这样枪毙了得过青天白日勋章的抗日名将。李妻陈伯兰是江苏铜山人,也曾经是徐州某女中校花,李任第九旅旅长时与陈结婚。李玉堂「伏法」那天正逢农历除夕,他们看到宪兵至拘留所提人,以为是总统新年特赦,两人乃沐浴换装,李妻犹略施脂粉,一出门即见荷枪士兵,把他两手反捆起来,押上军车,李妻这时已脚软不能走路,大哭不止。李玉堂不失将军气概,对他太太说:「这时还有什么哭的,快走!」但李太太已不能走,宪兵便拖她上车。而李氏夫妇死后,特务们以为陈伯兰受共党利诱,家中必藏巨财珠宝,打开保险柜一看,除一些平时穿戴饰物,什么也没有,特务大感意外。李玉堂在狱中曾留有遗书,给女儿李国英及五弟李荫堂:「我命已矣!但事与我无关。总统命令,已无申诉余地,我死后望有公论。我无对不起国家之事,国家如此对我,于国家何益?实为共匪所快。我不足惜,不过一生为国,如此下场,心有不甘耳,和平后,葬我于徐州云龙山。」在李玉堂夫妇伏法前半年,老蒋一连枪毙了国防部中将参谋次长吴石、第四兵站总监陈宝仓等四人,以及台湾行政长官陈仪。吴石与陈仪被枪决前,军法处邀中央日报摄影记者王介生、文字记者龚选舞,至台北马町刑场目击拍照,并发布新闻。但李玉堂一案从逮捕到枪决,老蒋都不让相关机关公布,更何况媒体。家属与国人心里都明白,李玉堂应该是凶多吉少了,但国民政府始终讳莫如深,却放任小道消息在军中与外省人(尤其是山东人)里流传。「李玉堂不见了」就成了白色恐怖中最震撼的一出「奇案」。60年代老蒋有一次到金门巡视,用望眼镜远眺大陆河山,忽然发了疯的大喊:「反攻大陆,你们快反攻啊!」空军与海军司令都不敢说话,李玉堂的山东同乡、黄埔学弟的前陆军总司令刘安祺就坦然报告:「校长,我们还没准备好。」老蒋气得拿手仗挥打刘安祺,打了几下又放声大哭:「玉堂啊!玉堂你在哪里?你在我就不用受这些人欺负了。」一时之间,刘安祺也落下眼泪,一大堆司令哭成一团。他们在为李玉堂痛哭,其实不也是为自己哭、为总统哭、为党国哭,也为这不幸的时代,共掬一把心酸泪。李玉堂,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又名尧阶,别字瑶阶,山东广饶人。父从农商,家境富裕,有田产六十亩。本县大王桥河西国民学校毕业,省立乙种工业学校金工科肄业四年、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第二期、中央训练团党政班毕业。曾任山东陆军炮兵队军士、司书等。1924年2月由王乐平(山东出席国民党一大代表)、延瑞祺(北京特别区出席国民党一大代表介绍加入国民党,同年3月由此二人保荐投考黄埔军校。同年5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二队学习。毕业后历任黄埔军校教导团排、连长,党军第一师惠州攻城敢死队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团长、副旅长。1930年任第三师第八旅旅长,1931年任第一军第三师中将师长。1934年9月因“围剿”红军战败,被革职留任,由中将降为上校。1935年4月授陆军少将,1936年10月再授陆军中将。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三师师长。1938年6月任第八军军长,9月改任第十军军长。1942年2月任第二十七集团军副总司令。1944年12月任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1945年初任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当选国民党第六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先后参加淞沪抗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第一、二、三次长沙会战,豫中会战和桂柳反击战,以坚守长沙、常德、衡阳城保卫战著称,其中所率第十军坚守衡阳城47天。创抗战我军守城时问最长记录,成为名扬中外的抗日名将。1946年起任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整编第二十七军军长,徐州“剿总”第十绥靖区司令官。1948年6月衮州战役中,所率六万余人被人民解放军全歼,只身逃往徐州,被蒋介石斥令永不录用。后转投李宗仁,于薛岳部作高级幕僚。1949年秋败退海南岛,任海南防卫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三十二军军长。后被蒋介石明令逮捕押回台湾,日以“通共有据”被处决。(一说于日在台北与妻陈伯兰同时被处决)。
沈阳沦陷后,东北爱国人士高崇民、阎宝航、车向臣、卢广绩等在北平发动成立“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与黄显声取得联系。黄显声表示支持,并派熊飞任该会的军事部长。黄显声按照张学良的秘密指示,返回辽西一带,主持召开了县公安局长会议,抽调各县干警补充公安部队,整编为骑兵三个总队,并通令全省各县与驻锦州的省警务处联系。新编的骑兵总队集中在锦州城北整训,并和重新集结的公安部队,在黄显声的指示下镇压了投靠日军的张学成、凌印清两支汉奸队伍。镇压两支汉奸队伍后,民心大振,士气高涨,黄显声又乘势联系辽西一带的匪帮,晓以大义,说服他们共同抗日。这些匪帮本来就是穷苦百姓出身,有股正义感,和黄显声一拍即合,同意抗日。就这样,黄显声组织起人马,举起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的大旗,委任项青山为第一路司令,委任张海天(老北风)为第二路司令,委任盖中华为第三路司令。为扩大抗日武装,黄显声以省警务处名义特别制订了编委方案,规定:凡举义抗日率武装百人者授上尉衔,领来骑兵250人或步兵500人者当任少校营长,领来500骑兵或步兵1000人以上者当任上校团长等等。此讯一传出来,各地爱国志士纷纷来奔锦州,请缨抗战。黄显声授意邓铁梅等人,在辽东等地创建义勇军,并给予经费资助。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阻击日军,给日军第四混成旅很大打击,不得不退出辽西。在打击日军时,黄显声还根据敌情下令破坏桥梁和路段,阻挡进犯日军。日军在完成了对整个东北军事行动后,于12月初,对辽西锦州以三路兵马进攻。当时,集结在辽西一带的东北军已接到命令,撤入关内。黄显声孤军拒敌,他给张学良发出电报,说辽西大凌河已结冰,工事坚固,如转取攻势,迎头痛击,乘沈阳日军空虚,可乘机攻击,收复沈阳确有把握。但张学良却未置可否。日,日军第8师团在锦州展开三面围攻之势。坚持到次日凌晨,黄显声下令且战且退。义勇军耿继周部队,按照黄显声的指示,对新民展开攻击,借以牵制日军攻击锦州的兵力,但仍是未能解救锦州之围。锦州失守后,黄显声又前往辽北北票一带组建东北民众自卫义勇军总指挥部,集结兵力,联合抗敌。8月,黄显声以义勇军总指挥身份参加了北平“救国会重要议事”,作了锦州失守和辽北一带的作战报告。张学良下令将黄显声带进关内的部队编入骑兵第二旅,不久,又扩编为骑兵第二师,驻扎北平西苑。1933年,长城抗战不久,黄显声毅然率领骑兵第二师出关抗战,与日军在隆化一带周旋作战。未料想的是,国民党政府命令国民军25师从后抄了骑兵第二师的后路。黄显声率部处于前后夹击的处境,被迫撤走。不久,冯玉祥在张家口组织抗日盟军,黄显声派熊飞与冯玉祥联系,要参加打击日军行动。冯玉祥的部队打击了日军,收复了张家口,但很快就被蒋介石密谋分化瓦解了。黄显声的抗战热情屡屡受挫,他处于苦闷之中,不仅收复东北无望,眼见得日军大有侵吞华北之势,东北军指望不上,他决定暗中联系真诚抗日的中国共产党。通过原辽宁省政府秘书共产党员刘澜波,黄显声和中共北方局有了联系。共产党北方局派孙致远、康少艺等17人参加黄显声的队伍,对部队进行改造工作。柯庆施等中共北方局领导都曾到过黄显声的骑兵第二师与他探讨联合抗战问题。黄显声是最早与共产党接触的,并接受共产党领导的国民党东北军高级将领,也是最早在国民党东北军建立共产党组织的一支队伍。在共产党的影响下,黄显声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他接受共产党对军队的改造工作,使这支部队有了很大变化。蒋介石很快就了解到黄显声和共产党的密切关系,对他恨之入骨,派刘克俭到骑二师任政训处长,暗中监视黄显声。由于在黄显声的部队里,共产党的势力很大,刘克俭不敢轻举妄动,借故离开。蒋介石借张学良出国之机企图分化瓦解东北军,在北平召开高级将领会议,要将东北军调到南方进行“剿共”。何应钦宣布命令后,黄显声愤然而起,当众宣称:“要想调动东北军,除非张将军回国,谁也休想调动东北军。”并环视左右,拍拍腰间手枪怒目说:“谁敢接受命令,谁就准备这个。”东北军将领都拥护黄显声的主张,蒋、何只得作罢。黄显声此举,保护了东北军,也对活动在南方的中共红军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武力进攻,也是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战略政策的公开抵制对抗。1935年7月,张学良回国就任“西北剿共”副总司令,将东北军骑兵集中成立一个军,欲委任黄显声为军长,但遭到蒋介石的极力反对,只好任命他为副军长。驻扎在陕、甘一带后,黄显声多次劝谏张学良,要以国家民族大业为重,与共产党联合抗战,收复东北,打回老家去。张学良迫于蒋介石的压力,违心地进行军事“剿共”,黄显声愤然离开骑兵军,留居北平。蒋介石又乘机要以重金要职收买黄显声,遭到拒绝。张学良听到报告,担心在外部队53军万福嶙部有所变故,就决定派黄显声去担任副军长兼119师长,以牵制之。黄显声到53军后,致力于改造部队,实现抗日愿望,首先团结了116师吕正操成为抗日的中坚力量,大量吸收进步青年和流亡学生到部队来,并让冀南的共产党人到部队任职。“西安事变”爆发后,黄显声在石家庄马上表示拥护,支持张、杨迫蒋抗日的军事行动。南京政府特派黄恒浩前来石家庄53军劝说万福嶙效忠蒋介石,敦促张学良释放蒋介石。张学良送蒋介石到南京后被囚禁,黄显声会同张学思等人为营救释放张学良而奔走呼号,但毫无结果。周恩来通过刘澜波,在武汉与黄显声见面,鼓励他坚持信念,要抗战到底。黄显声在周恩来的指示下,积极协助共产党进行抗日统战工作,并提出要去延安,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周恩来对黄显声提出的请求给予支持,让他到延安后介绍他到抗大工作,并让他先将从香港运来的一批物资运往延安。黄显声安排属下,将这批物资安全运到延安。黄显声召集了一些旧部和学生100多人,准备开赴延安,组成由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东北军,参加抗日。就要动身时,不料被国民党特务张毕天侦知,于日,在汉口被秘密逮捕。周恩来事前已得知情报,指示黄显声马上转移,但黄显声以自己光明磊落,错误地认为国民党特务不敢把自己怎么样,而没有立即离开。黄显声被秘密关押在国民党武汉稽查处,不久又秘密移押到湖南益阳,后又转囚到贵州息烽集中营和重庆“中美合作所”的“白公馆”。黄显声是因力主抗日而闻名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但在抗日期间,爱国热情却得不到释放,他报国无望,万分愤慨,以诗明志,当读到“报国欲死无战场”一句时,这个铁骨铮铮的将军竟痛哭失声,大骂蒋介石是:“秦桧当权,岳飞被害。”一次当谈到“九?一八”事变时,黄显声毫不掩饰地说:“我是主张联共抗日的,如果汉卿能听我的话,国家何至于此?汉卿何至于此?奸贼误国啊。”抗战期间,共产党曾多次组织营救黄显声但都没有成功,他多次被秘密转移,外界对他知道得极少,也是蒋介石对他记恨所致。他的旧部下也曾要救他逃出去,但遭到拒绝,他说:“我是被暗中抓来的,是无罪的,是蒋介石他们卑鄙所致,要光明正大地出去。”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蒋介石下达了密杀令。11月27日下午,特务杨进兴带人来到黄显声的囚室说:“周主任请黄先生去谈话。”黄显声从容地穿上衣服,暗中带上一把短刀,当走到距白公馆半里路的步云桥近处山坳时,杨进兴从背后放了冷枪。黄显声中弹后抽刀怒视着特务们,慢慢倒了下去。12月15日,重庆市各界人士举行追悼大会,哀悼杨虎城、黄显声、罗世文、车耀先、陈然、江竹筠等死难烈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及中共中央西南局领导参加了追悼大会。黄樵松
黄樵松(),原名黄德全,字道立,号怡墅,河南省尉氏县蔡庄乡后黄村人。原国民党第30军军长,是一位具有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的军人。在抗战中,他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参加娘子关、台儿庄和保卫武汉等战役,屡建功绩。抗战胜利后,他不满蒋介石的内战政策,1948年11月在太原酝酿起义,事泄被捕,被押解南京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就义前他面对敌人的屠刀,写下“戎马仍书生,何事掏虎子,不愿蝇营活,但愿艺术死。”的《绝命诗》,表达了他矢志追求真理,愿为光明的新中国而献身的精神。原国民党第30军军长黄樵松,是一位具有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的军人。在抗战中,他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参加娘子关、台儿庄和保卫武汉等战役,屡建功绩。抗战胜利后,他不满蒋介石的内战政策,1948年11月在太原酝酿起义,事泄被捕,被押解南京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就义前他面对敌人的屠刀,写下“戎马仍书生,何事掏虎子,不愿蝇营活,但愿艺术死。”的《绝命诗》,表达了他矢志追求真理,愿为光明的新中国而献身的精神。--------------------------------------------------------------------------------一、开始戎马生涯黄樵松原名黄德全,字道立,号怡墅,1901年出生在河南省尉氏县蔡庄乡后黄村。幼年时,他家境贫寒,父亲黄金玉常年给富户扛长工,农闲时走街串巷,靠卖麻花、糖块等糊口。后来举家逃荒到太康县城,在北大街开了个卖香箔的小铺。为了改变贫困的家境,黄金玉节衣缩食供儿子读书。黄樵松小时在村里念私塾,后入小学,1920年考入淮阳省立第四中学。在校两年多,因交不起伙食费,每星期靠父亲送一次馍馍。这使黄樵松少年时就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因而发愤读书,每学期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尉氏县附近有个朱仙镇,是岳飞大败金兵的古战场。镇内有金碧辉煌的岳王庙,民间流传着“岳母刺字”、“马踏番营”的动人故事。中学时代的黄樵松,几次来这里凭吊,深为岳飞“驱逐胡虏,还我河山”的壮志雄风所感动。这对他后来爱国思想的滋长起了重要作用。1922年,河南久旱不雨,饥鸿遍野。黄樵松愤于国家贫弱,立志从军报国,便毅然中断学业,与同学张宗衡一道去报考冯玉祥的学兵团。检查体格时,因个头不高,在脚下垫了一块砖头,结果被发现,未予录取。失望中黄樵松走出大门,抱着一棵大树放声痛嚎。中午,监考官出来,见他把树皮咬掉一大片,问明情由,深为这种立志从军的精神所感动,破例将他录取。(董永昌:《回忆我的好友——黄樵松军长》,《尉氏文史资料》第一辑)学兵团先在开封演武厅受训,要求颇严。黄樵松不怕苦累,勤学苦练,测验时各个项目成绩优异。10月底,冯玉祥调任陆军检阅使,学兵团随之开往北京南苑受训。为了提高训练质量,冯玉祥请来陆军大学和保定军校一批毕业生任教官。学习科目有军人教科书,八百字课,简明军律,军歌等等。出操训练,包括刺枪、劈刀、射击、器械体操,要求人人都会套数,人人都能在杠子上拿大顶,能跑八道阻拦;冬季还要举行野外叠沟比赛。经过两年多训练,学兵们都达到了相当于军校毕业生的程度。黄樵松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就是在这个时期打好基础的。直到后来他当上师长,还时常到靶场和士兵比赛射击,而且常常弹不虚发。1924年,冯玉祥联合胡景翼、孙岳发动“北京政变”,组成国民军。黄樵松被挑选担任冯玉祥卫队连连长,旋升任营长。这年,冯玉祥与李德全结婚,黄随待左右,出于尊敬,将其原名德全改为樵松。1926年广东革命政府誓师北伐,冯玉祥从苏联回到国内,在共产党人推动下组成国民联军,于9月17日在五原隆重誓师,强调要战胜军阀,达到北伐目的,“必须先打倒帝国主义”,“将国民军建立在民众的意义上,完全为民众的武力,与民众要相结合”。冯玉祥还郑重宣布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这时,一批共产党员参加到国民联军中工作,共产党员刘伯坚任联军总政治部主任。各级也开始建立革命的政治工作制度。所有这些,都使黄樵松处在一种热烈的政治气氛之下,并有机会与共产党人接触,初步懂得了一些革命的道理。1930年,黄樵松随冯玉祥参加蒋、冯、阎中原大战。冯失败出走,残部由蒋介石收编为26路军,孙连仲任总司令。从此黄樵松离开冯玉祥而成为国民党军队的一员。翌年3月,黄担任孙部第27师高树勋部81旅2团团长,随该部由山东开往江西参加对红军的第二次“围剿”。4月1日“围剿”开始,孙部25、27两师从宜黄、乐安分左右两路出动,向东韶、小布进攻。5月22日,27师西援被红军包围的蒋军,在中村被红军歼灭近一个旅。黄随残部退往招携。战后,许多被俘放回来的士兵,暗中议论苏区平分土地、婚姻自由以及受到优待的情况。黄樵松听到这种议论,不仅没有追查,内心也产生向往之情。此时正值梅雨季节,天气炎热,蚊蚋成群,北方来的士兵又多不服水土,虐疾流行,官兵厌战情绪日增。促使黄樵松对这场内战进行思考。1931年7月,蒋介石又发动了第三次“围剿”,黄樵松在宜黄负责训练新兵,没有随师出征。不久,九一八事变发生,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发出抗日救国的伟大号召,26路军官兵中传出“回北方,打日本”的呼声。黄樵松面对民族危亡,内心十分痛苦。一天,他走到宜黄县城外卓资山,远眺北国大好河山,不禁在庙宇墙壁上写道:“遥望东北半壁沦于日寇之手,实我辈军人之奇耻大辱,何不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暴春霆:《回忆黄樵松将军》,《尉氏文史资料》第一辑)抒发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对内战的愤激心情。是年12月14日,26路军参谋长赵博生、73旅旅长董振堂等率部1.7万人在宁都起义。黄樵松与董振堂原有师生之谊(董曾在冯玉祥部学兵团任见习),又在西北军共事多年,彼此思想接近,交谊甚厚。这次举义黄虽未能参加,但思想上受到很大震动,对董振堂等的行动十分赞赏。在董振堂担任红军第五军团副总指挥后,黄在对部属讲话时,还毫不忌讳地称赞董如何爱护百姓等高尚品德。蒋介石对宁都起义极为震惊,为防止其他有进步倾向的军官步其后尘,黄樵松等被集中到南昌接受“整肃”。--------------------------------------------------------------------------------二、在抗日烽火中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发生,驻守湖北的26路军27师官兵分头由孝感、花园、广水等车站开赴华北前线御敌。行前,将士们怀着战死疆场的决心,纷纷给亲属写了诀别书。黄樵松时任79旅旅长,他写给妻子王怡芳的信中说:“此欢挥师北上,将与日倭决一死战!他不死,我便亡,最后关头便是今日。”当黄樵松挥师北上时,北平已经失守,长辛店、良乡等地亦为日军占领。为阻滞日军沿平汉路南进,黄樵松奉命率79旅为先头,挺进良乡附近。7月29日夜,占领琉璃河、马头镇,继而派出便衣队在良乡以北地区袭击敌人。8月2日,在良乡、窦店间遇敌装甲车一辆,载日军数十人。黄指挥部队将敌车包围,全歼日军并将装甲车击毁。在战斗进行中,日机曾掠空低飞盘旋,被击落一架。敌不甘心,复以汽车数辆,装甲车两辆载步兵百余人疯狂反扑,黄指挥部队沉着应战,将其击退。8月11日,南口方面战事吃紧,为牵制日军,蒋介石急电孙连仲令27师“即速进占良乡”。黄奉命派出一个营、一个机枪连及便衣队,当夜出发,翌日凌晨2时半一举攀上城垣,冲入街市,与日军展开巷战。日军经此意外袭击,支持不住,丢盔丢甲。良乡城几乎全部克复时,接到蒋介石停止进攻良乡的电话命令,黄率部撤出,返回琉璃河阵地。黄旅在琉璃河一带坚持了40余日,为保证友军在涿州、保定一带构筑防御工事,以及从侧面支援南口抗战、掩护卫立煌军前往南口增援都起了积极作用。直到 9月14日日军从固安方面渡永定河,三次冲入窦店并包围马头镇,黄旅才遵令撤离琉璃河地区,在完县以北地区集结,参加保定地区会战。保定会战仅由于第2集团军总指挥刘峙“胆怯畏死,未经激战遂下令总退却”,而致失败。黄旅随同27师掩护友军撤退后,撤往行唐一带。10月,黄樵松率部随26路军转战晋东,陈兵娘子关。10月14日,日军77联队分向旧关及僮泽关侵入,黄率79旅迎战,并派部绕袭核桃园、关沟,经两日激战,肉搏十余次,将关沟之敌歼灭。击毙敌大队长中岛利男、少佐鲤登及其以下官兵300余人。黄樵松曾赋诗一首,讴歌这一胜利。诗写道:“陈兵娘子关,壮志搏云天。笑斩鲤登头,放歌大阪山。”(臧克家:《追记黄樵松烈士的一些往事》,《山西文史资料》第33辑)居雁门关东南的1000号高地,为兵家必争之地,也由黄旅固守。日军曾多次进攻均未得逞。21日,敌增调39联队配以飞机大炮猛烈攻击。黄旅守军与敌展开肉搏数十次,至23日山顶工事完全被毁平,官兵全部殉国。经此战斗,黄旅能战官兵仅剩400余人。但“忠勇之气,牺牲精神,丝毫不懈”,“均抱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二十六路军总指挥孙连仲致蒋介石漾电》)此后,随着太原失守,山西战局急转直下。黄旅奉命向晋南洪洞县集结途中,曾在霍县韩候岭布防,给南下日军以打击。1938年1月,孙连仲部由晋调豫整补,黄樵松升任27师师长。日军占领南京后,企图打通津浦线,向徐州方面大举进犯。1938年3月,孙连仲第2集团军奉命开往徐州东北的台儿庄。行军路上,黄樵松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的情景,悲愤地写下了“救国寸肠断,先烈血成河,莫忘山河碎,岂能享安乐?”的诗句。22日,孙连仲率部到达台儿庄,以池峰城第31师占据台儿庄城寨及附近地区。23日,日矶谷10师团濑谷支队自峄县沿台枣铁路支线南下,猛攻台儿庄。黄樵松率27师由贾庄星夜徒步向台儿庄附近集结。翌日晚,日军突破台儿庄东北角,与池峰城部展开激烈战斗,黄部在斐庄、前后枣庄、孙庄一带与敌展开拉锯战。28日,日调集兵力,再次发起猛攻,从西北角冲入台儿庄内。黄部郭团、杜团分向刘家湖、邵家庄、前园村、坟上等处进攻,并占领邵家庄,迫近刘家湖。29日,矶谷率师团主力自峄县附近南下,坂垣师团之坂本支队从临沂南下,一起猛扑台儿庄。黄樵松27师与张金照30师分左右两翼出击。4月2日,黄挑选奋勇队员250人,从台儿庄东北角攻入,延至东门,乘势向西北扩展;30师攻进西北角。翌日,庄内日军向我发起总攻,集中炮火向东南角轰击,黄部始由庄内撤出。4月6日,我军对台儿庄发起全线反攻,黄部分向纪庄、王庄猛攻,进抵沧汪庙、东庄、李庄、陶沟桥等处。敌不支溃逃,晚11时将各村占领。我大部随即向前后刘桥,刘家湖进击,肃清各村之敌。此时池师等部也将庄内日军肃清,从而取得台儿庄战役胜利。台儿庄大捷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黄樵松自始至终率部战斗在第一线,在这次战役中所部付出了重大的牺牲。战后所部仅编为一个旅,在追击敌人的战斗中担任军预备队。5月,日由晋冀抽调大军南下,企图攻略徐州。黄部受命驻守徐州西北九里山附近。徐州被日军包围,国民党最高统帅部决定分五路突围,黄部27师与30师奉命掩护友军撤退。5月19日,敌步骑炮兵附战车数十辆,在空军配合下猛攻27、30师阵地,“官兵皆深明大义,……虽孤军重围,仍极力苦撑,阵线屹然未动”(第二集团军孙连仲部参加鲁南台儿庄一带作战战报》)至下午5时,待徐州城内军队全部撤离,黄始率部冲出重围,24日到达淮阳附近。“沿途屡遭敌人追击,损失奇重”(同上)。6月,孙连仲部驻湖北广水一带,27师驻应山。黄樵松利用部队休整机会,编印了《军民日报》,刊载战地消息,反映部队训练、军民关系等情况,激励将士作好战斗准备;同时成立了抗战干部随营学校,招纳新生,补充战斗中的减员。1948年太原起义中,与黄樵松一道就义的30军谍报队长王震宇,就是这时从汉口招来的新学员。27师经过短期补充休整,开往大别山北麓潢川一带,投入保卫大武汉的战役。1938年8月,武汉会战大别山北麓战役开始。9月上旬,黄樵松所部在潢川以南地区与日军进行过一些战斗。中旬,日军13、16师团等部继侵占叶家集、商城等地,沿商(城)麻(城)公路进犯大别山,集主力攻击商麻公路上的战略制高点鸦雀尖,发誓要拿下这一战略要地。黄樵松亲自指挥保卫鸦雀尖。当战斗激烈之时,师指挥所从山腰搬到山头,黄樵松和参谋人员昼夜围看地图,指挥作战。诗人臧克家当年写的长诗《国旗飘在鸦雀尖》真实地记录了这次战况。诗中写道:“士兵死了,连排长上去。连长死了,拿营长去填。”“没有兵力给他增援,送去的是国旗一面。另外附了一个命令,那是悲痛的祭文一篇:‘有阵地,有你。阵地陷落,你要死。锦绣的国旗一面,这是军人最光荣的金棺’。”黄师与敌人在商麻公路鏖战月余,直到10月下旬武汉撤守前夕,日军始突破大别山。27师经老河口退到南阳休整补充。1940年,豫南日军分数路向我进犯,5月1日在明港附近遇到黄樵松等部左右夹击,损失惨重,至5日被歼2000余人。这一消息轰动了后方,各报都在显著位置上加以报道。(《中央日报》重庆,至7日。) 5月18日,黄樵松为配合友军进攻信阳,派出一团人乘夜穿过敌据点,突入敌人占领的信阳车站一带,出其不意地消灭了一批日军,并放火焚烧了敌仓库。这一行动,也曾给全国军民以鼓舞。守卫南阳是黄樵松参加抗日的最后一次激战,也是他抗日史上的光辉篇章:1945年3月,日军集结五个师团并骑兵第4旅团共7万多人,战车百余辆,于21日分路向南阳、老河口、襄樊进犯。黄樵松此时已调任68军143师师长,受命固守南阳。他一面督促部队整修城防工事,一面屯积粮秣弹药,还备棺材一口,亲笔书写“黄樵松灵枢”,表示决心与南阳共存亡。战斗打响后,黄率部顽强抵御,当独山为日军占领时,黄樵松迁师部于一酱菜店的顶楼上,白天凭栏指挥,入夜亲临前沿阵地。日军集中火力攻打小西关,黄部连续打退敌人四次进攻;东关、北关的守军与日军展开了巷战。守卫马武冢、卧龙岗、元妙观的429团三个排,在战斗中歼敌近千人,直到弹尽援绝,全部壮烈殉国。经七昼夜激战,顶住了敌人的压力,我阵地巍然未动。后来黄部受命突围。4月1日夜晚,士兵身穿棉衣涉水渡过白河。此时杏花初绽,河水仍寒。黄樵松回复再三,依依不舍地告别战地:“别矣南阳城,回顾复回顾,红杏暗送香,白水牵衣诉。”(《太原文艺》1980年第2期)这次突围后,有人写了一部名叫《铁打宛城》的历史小说,描写了黄樵松坚守南阳的悲壮场面。--------------------------------------------------------------------------------三、共产党志同道合的朋友还在1938年1月黄樵松升任27师师长不久,蒋介石到洛阳召开第二战区团长以上军官会议。会上,黄樵松有幸结识了八路军将领朱德、彭德怀、贺龙等人,相互交换了对日作战战略战术。朱德等指出:根据我方武器处于劣势的情况,不能死守硬拚,应当采用运动战拖住敌人,用游击战袭扰敌人,发挥有利地形,创造条件歼灭敌人。还要发动群众,实行全民抗战。黄樵松从自己的实战体验中感到八路军将领的这些主张非常符合实际,非常正确。会下他与朱德等接触颇多,谈得也很融洽。后来他给官兵讲话时,谈到对朱德的印象:“他穿一套粗布棉军衣,发言句句适合抗战需要。我们国民党军官有的穿羔皮军衣,有的穿呢军服,却讲不出带兵打仗的道理。和八路军相比,实觉抱槐。”这次会上,黄樵松还为彭德怀拍了一张半身照,此后一直珍藏在身边。这年二月初,部队开往新郑县,黄樵松学习31师的政治工作经验,成立了27师抗战歌曲队。在台儿庄战役中,这支歌曲队曾冒着枪林弹雨,到前沿阵地为士兵演唱抗战歌曲,鼓舞士气。不久,在我党领导的安吴堡青训班的冯文彬、胡乔木等人负责组织下,歌曲队扩大为战地服务团。战地服务团共20多人,都是中共党员或民先队员,负责人是曲茹。黄樵松十分信赖和尊重战地服务团的同志,处处关心他们的生活;战地服务团的地下党员,也十分关心黄政治上的进步。这段时间,黄樵松抗战情绪很高,常常在师部处长以上会议上讲形势,讲抗战必胜的道理,号召他们学习八路军制订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要求师部机关官兵为房东担水、扫院;军医主动为群众看病。农忙季节还令全师官兵下地帮助农民干活。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在重庆召开,通过了蒋介石提出的《限制异党活动办法》。2月,蒋介石命令撤销国民党军队中的战地服务团。迫于形势,曲茹和战地服务团部分团员决定撤离。黄樵松知无法挽留,给他们发了路费,临行前还和他们聚餐,语重心长地说:“你们看得远,想得周到,就这样办吧!不过你们不要忘了我们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曲茹、高鲁:《和黄樵松将军共同战斗的日子》,《人民日报》日)并派人护送几个团员到达安全的地方。(6月,曲茹受中共北方局派遣,又回第30军工作)。这年11月间,国民党军队向我中原局所在地确山县竹沟镇新四军留守处发动突然袭击,制造了“确山惨案”。曲茹带着揭露蒋介石制造惨案的有关材料赶回30军军部,途经27师驻地,向黄樵松作了介绍。黄当即表示:绝不参加反共活动,对冲出包围的新四军人员概不加阻挠。结果,27师防区非但未抓从竹沟突围出来的人员,还帮助个别突围人员安全转移。1940年初,黄樵松部移防河南叶县时,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接到密报,说27师有共产党人活动。孙连仲受命带着名单到叶县30军驻地召开军官会议,当场逮捕了27师的团长陈扶民、杜新民等七人,交军法处看押,并声言要加以处决。曲茹到桑园找到黄樵松商量对策,黄表示先设法营救,以观事态发展。并说:“如果形势紧迫,我可以把队伍拉走,靠拢新四军,继续抗战。”(同上)曲茹认为此举须请示组织后再定。黄情绪激动地说:“我绝不会做民族和人民的罪人,逼得走投无路,我会杀它一个回马枪的。”(同上)后来曲茹到延安向毛泽东主席汇报了这件事。毛主席当时十分重视该部孙连仲、池峰城和黄樵松等人的情况,对黄坚持抗战、反对蒋介石制造反共摩擦尤为满意。所以,当得知黄“拉出部队,靠拢新四军”的坚决态度后,指示曲茹继续做好该部工作。被逮捕的陈扶民、杜新民等七人,后经黄樵松等力保,得免于难,但都被逐出了27师。黄樵松也因此不再受到国民党当局的信任,而调任68军143师师长。--------------------------------------------------------------------------------四、反对内战,英勇就义黄樵松整整参加了八年抗战,日本投降后,他满以为从此国家可以太平,人民可以安居乐业,但蒋介石集团却蓄意挑起内战,在玩弄“和平谈判”阴谋的同时,派出大批军队向我解放区进攻。这时,黄樵松已回到30军任副军长,所部奉命与40军、新8军等部由新乡沿平汉路北进,向我晋冀鲁豫解放区进犯。日,在邯郸以南马头镇、崔曲地区,被晋冀鲁豫军区主力部队包围。激战至30日,11战区副司令长官高树勋率新8军1万多人在马头镇通电起义。战区副司令长官兼40军军长马法五指挥30军、40军突围南逃,在漳河以北地区又遭我军伏击,损失惨重,马法五以下2万余人被俘。黄樵松本来就反对打内战,此次率部北犯,更感到愧对祖国和人民。他喟然叹息:“厮杀半生,如今还要打内战,国家何日得安定,人民何日得更生?”(范孟留:关于黄樵松烈士的证言。原件存山西省公安厅档案馆)1946年9月下旬,晋冀鲁豫野战军发动临汾战役,30军一个旅被全歼。年底,河南新闻界人士到豫西汲县30军访问,黄陪记者考察团到前线,他无限感慨地说:“老百姓犯了什么罪呀!”(王瘦梅:《出师未捷身先死——回忆爱国将军黄樵松烈士》,《烈火永生》第四辑,河南人民出版社)记者问及他内战是谁挑起的?他痛苦地摇摇头,只是回答。“天晓得!”在国民党大造舆论,把内战责任推给共产党的情形下,他的回答也就不言而喻了。黄樵松不愿为蒋介石继续效力,不久便告长假回到开封家里闲居,曾在妻子王怡芳任教的省立第三小学演讲,阐述抗战成果来之不易,珍惜和平的重要。他还特意书写了早年的一首诗作,把它悬挂在自己的住处。上书:“十年戎马久离家,踏遍关山与水涯。待到功成归故里,携儿月下种梅花。”(黄樵松遗诗,存太原双塔烈士陵园)以表达自己不再参预内战。但闲居年余,还是被强令召回军中。1948年,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等部经晋中战役,解放了除太原以外的晋中地区。7月下旬逼近太原。8月中旬蒋介石急电胡宗南令30军空运太原增援。30军军直部队和戴炳南的27师(总计4个团的兵力)奉命集结西安机场等待空运,黄樵松则称病住进渭南西关一家医院,以图躲避。胡宗南先后三次派人催促,最后一次还命副官长带着他的手谕亲到渭南促黄北上。黄樵松见实在躲不过去,只好应命。黄樵松身不由己地到了太原,他面对孤城一座,四面楚歌,内心十分苦闷、彷徨。正在这时,他收到了原西北军将领、他的上级高树勋一封信。信中推心置腹地谈到全国解放战争势如破竹和太原危如覆卵的形势,谈到中国今后的前途,“灸心如焚”地关心他这位老友的命运,劝他“当机立断,毅然举起义旗,坚决回到革命方面,创造自己的前途。”信后附有注意事项,要求“速派负责人来取联络”。当天,黄在住处(中国银行宿舍)找来27师师长戴炳南。戴炳南,山东即墨人,自1932年起就跟随黄樵松,深得黄的赏识重用,从营长、团长一直提拔到师长。黄对戴深信不疑,向戴透露了“来一个突变”即率部起义的想法。戴炳南表示“赞同”。11月1日,黄樵松派谍报队长王震宇、队员王裕家穿越火线,到解放军阵地,给徐向前司令员送去表示决心起义的信。徐向前亲笔复了一封信,信中说:“贵军长为早日解放太原30万人民于水火,拟高举义旗,实属对山西人民一大贡献。向前保证贵军起义后仍编为一个军,一切待遇与人民解放军同。惟时机紧迫,为更缜密计,事不宜迟。”高树勋也复了一信,强调“见面后速令王回来,以便确定我们见面地点”。黄阅信,当天再派王震宇、王裕家到人民解放军指挥部,商议起义具体事宜。11月3日晨,黄樵松用电话把戴炳南召到宿舍,出示徐向前、高树勋的信件。不料戴炳南看后神色大变,借口家属在西安国民党手中,劝黄将起义计划推迟几天。黄明白告诉他,已派王震宇等人前往联络,要戴将起义事迅速告诉各团长。当晚戴炳南回到师部,非但未向各团团长传达,反而说服他的把兄弟旅长仵德厚把各团长集中看管起来,自己赶往绥靖公署向阎锡山告密。晚10时,阎锡山以召开军事会议为名诱捕了黄樵松。次日上午,逮捕了从东山解放军指挥部返回的谍报队长王震宇、队员王裕家以及同来的解放军参谋处长普夫、翟许友。6日,经北平,押往南京。黄樵松入狱后,明知前途难卜,但他镇静如常,毫无畏惧之色。他以豁达的胸怀,吟诗作文,留下来的有《卧室颂》、《骊歌》、《黑暗的早晨》和《铁窗晚眺》等,借以发泄愤懑和抒发对亲人的深切思念。黄樵松被捕的消息传到西安,他在重池路204号的住宅被查抄。妻子王怡芳正在产褥期中,得知丈夫入狱的消息,心中悲痛万分,抛下婴儿赶往南京营救。蒋介石对黄樵松计划起义十分恼怒。黄在太原被扣期间,蒋数次致电阎锡山,要阎将黄等押解南京。黄等到南京后,蒋即指令组织高等军法会审,由余汉谋任审判长,国防部第二厅。第三厅、军法局、新闻局各派一人为审判官;并令“迅予严办报核”。所以,黄夫人到达南京直至黄樵松被害的半个多月中,虽多方奔走,想尽办法,也始终未能与丈夫晤面。11月19日,国民党国防部特别法庭开庭宣判。前一天,黄樵松已给妻子写好《遗书》。《遗书》谈到他们夫妻间十几年的恩爱生活,谈到年迈双亲和七个幼年儿女的生计,谈到身后事要从简料理。还说自己“平生酷爱艺术,今为艺术而死,夙愿得偿”,劝妻子“平住气、稳住心,很慎重地筹划后半生的事情。”(黄樵松烈士遗书,原件存太原双塔烈士陵园)宣判开始,法官指问黄樵松为什么要叛变?黄樵松义正词严批驳说:“我不是叛变,我是不愿打屠杀人民的内战!”接着为同伴掩护说;“宣传部长(指晋夫)是我请来的,王震宇是我命令他去的。要杀杀我一个人,他们无罪!”晋夫大声叫喊:“黄军长,你没有罪!有罪的是他们,该杀的也正是他们!死,吓不倒我们,会有人替我们报仇的。全国就要解放,南京也一定要解放,清算他们的日子就要来到了。”(《威武不屈的革命战士——追忆为解放太原壮烈牺牲的晋夫同志》,《山西革命烈士史料》第一辑)但法庭竟以“率部投降共军”的罪名,判处黄樵松、王震宇死刑。以“煽惑军人逃叛既遂罪”,判处晋夫死刑。黄樵松、晋夫拒绝在判决书上签字。11月27日,黄樵松、晋夫、王震宇三人终被枪杀于南京江东门外中央军人监狱刑室。就义前,黄樵松等高呼“南京解放万岁!”“毛泽东主席万岁!”其后,王怡芳出重金买通狱卒运出三人遗体,置棺立碑并葬于莫愁湖畔。次年4月,南京、太原同日解放。戴炳南被搜捕,受到人民的正义裁决。黄樵松烈士的骨灰于1979年迁往举义地太原。中共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省军区、省政协及省城各界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薄一波、程子华等领导人送了花圈和挽联。王益民代表山西省委致悼词,称赞“黄樵松烈士是一位有正义感、有民族气节的军人,是一位爱祖国、爱人民、爱和平的爱国人士,他为解放太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虽死犹生。”。这是对黄樵松最公正的评价。
为那些抗战英雄们致敬!!!!!!!!!!!!!!
台湾出版过几本反映共军抗战的书?
拍过《百团大战》《平型关》吗? 认可赵一曼杨靖宇左权等献身抗战的gcd籍烈士吗? 连“8路”公交车都没有,还有什么脸皮提什么还原历史?还是那句话,在承认对方的抗战史实方面,gcd所做的远远走在国民党前面。国民党的粉丝们,尤其是花生米的粉丝们,就别在装苦楚喊冤枉了,先拿面镜子好好照照自己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杜甫四句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