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被人欺负,很生气,但又不用别不跟小人一般见识识的一句诗句

【图】- 扑克三公出千手法 - 广州白云三元里建材 - 百姓网
更新提示:发现新版本浏览器,一样简单易用,速度提升30%不再显示&&关注百姓微信公众号,尽享快捷刷新、信息推送、抽奖活动等众多微信功能您只需要:1 &用微信“扫一扫”右边的二维码2 &在微信中“关注”我们&|&||||||扑克三公出千手法&提示信息设置为“搞定了!”状态后,其他用户将无法查看您的联系方式。您确认搞定了这条信息吗?提示重新发布后可使用“刷新”将发布时间更新为最新时间,并将信息排到第一页。&&7月10日 17:43 &...次浏览 &信息编号: &服务内容:&地区:&-&1341618****号码归属地:广州&&百姓网号码保护功能介绍&&拨打百姓400转呼电话绝不收取您任何额外费用,该信息发布人仍能看到您的来电号码。该信息源于“”,联系时,请一定说明在百姓网看到的,谢谢!发现“报价与实际收费不符”,请&扑克三公出千手法【电话:
&& 微信号:sjpaiju】学习技巧得多练练,想要掌握其中的奥秘,可以来我们这边学习,穗景公司欢迎你的到来,除了这个课程之外,还有很多的各种技巧和牌具等你来购买。
挣快钱是手游行业的一大特征,而挣快钱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就是用户量,然而吸引用户量的一个最简单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借助一个知名的IP。
对于默默无名的小的手游公司来说,一没资金,二没名气,
扑克三公出千手法 研发了好多款手游都没成功,然而只要有一款产品走红,短期内就能够获得丰厚的回报,因此最简单粗暴的一个方法就是借助知名的IP。
对于这种现状,一位手游从业者就曾表示,&不是我们不想做原创的游戏。 扑克三公出千手法 但是真正原创的游戏成本有多高?如果你的手游公司没有名气,即使游戏做得好,运营得好,真实的情况也是推广不开,没人玩。&
&手游公司起步的资金通常都不像端游和单机游戏那样多,
扑克三公出千手法 公司需要在短期内获得回报以保持运作。这时候原创IP的推广要比知名IP成本高得多,也难得多、甚至还要冒风险。而最终结果很可能是,我们还没等酒香出了巷子口,大家就已经饿死了!所以我们才需要一些能够引起大家关注的IP来减少投入成本和推广时间。这也是迫不得已。&
微信号:sjpaiju
客服名称:杨小姐
公司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机场路575号穗景大厦A栋10楼1003室该信息源于“”类似 建材 信息6元&/&广州百佳装饰33元&/&广州杰袖土工材料有限公司32元&/&广州杰袖土工材料有限公司4.8元&/&广州杰袖土工材料有限公司9.2元&/&邓生24元&/&广州市捷富亚化工有限公司23元&/&广州市捷富亚化工有限公司电议元&/&广州市广京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电议元&/&广州市广京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电议元&/&广州市广京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电议元&/&广州市广京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电议元&/&广州市广京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电议元&/&广州市广京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电议元&/&广州市广京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电议元&/&广州市广京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电议元&/&广州市广京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电议元&/&广州市广京装饰材料有限公司00元&/&广州市广京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电议元&/&广州市广京装饰材料有限公司该用户其他信息7月10日&白云 - 三元里8000元
安全小贴士
坚持见面交易,谨防受骗!欢迎加入百姓网装修建材QQ交流群:,(已满)。
反馈建议描述:请填写描述手机号:请填写手机号请填写手机号《红楼梦》中诗词的水准如何?
如“花谢花飞飞满天”之类。有没有达到唐诗宋词名家的水平,或与之有无可比性?
按投票排序
很喜欢木心关于红楼梦诗词的评价,大意如下:红楼梦中的诗词像是水中摇曳的水草,美极。若是捞出来看,就干巴巴了。
这个问题,叶嘉莹先生早就谈过了.
叶嘉莹:漫谈《红楼梦》中的诗词(本文根据叶嘉莹日在南开大学召开的《红楼梦》翻译研讨会的报告记录整理)我是一个终生从事诗词教研的工作者,小说不是我的教研范畴。但我写过一本书叫做《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而王国维写过一篇《红楼梦评论》,所以我也写过一篇对于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评论。有一次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的周策纵先生主持一个国际红学会议,他因为我写过一篇《红楼梦评论》的评论,把我也约去了。但我不是真的红学家,我除了因为研究王国维而偶尔写过这么一有关《红楼梦》的文稿以外,没有再写过关于《红楼梦》的任何文字。南开大学举行这次《红楼梦》翻译的研讨会,组织者约我讲讲《红楼梦》中的诗词。而我手边一本《红楼梦》的书都没有,所以就临时借了一本题为《〈红楼梦〉诗词》的书,找了几首诗词,想随便谈一谈。在开始讲《红楼梦》诗词前,我想先讲几句话,因为我是讲诗词的,而《红楼梦》中确实有很多诗词。对我们这个古典词,有的年轻人没有那么高的兴趣,而对于《红楼梦》兴趣却比较大。所以我也常常在讲课中被学生提问:“老师,您常常讲诗词,那《红楼梦》中的诗词怎么样呢?”借此机会,我就回答一下大家的好奇的问题。我首先要说的,在我的感受里,在过去教诗词的体验中,我觉得对真正的诗人之诗与小说中的诗要分别来看。古代的诗人词人,像杜甫、李白写的诗,苏东坡、辛弃疾写的词,这些诗人、词人的作品,如果说把《红楼梦》的诗词放在那些诗人、词人中去衡量,它实在不能说是很好的作品。但这样的衡量是不公平的,因为这不是曹雪芹自己的诗词,而是曹雪芹的小说里面的诗词。而如果作为小说里面的诗词来看待,那我觉得《红楼梦》中的诗词是了不起的。而且我以为,作为小说的诗词,在曹雪芹写的《红楼梦》诗词里面,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别。我们不能一视同仁,说这都是《红楼梦》里面的诗词,不能这样看。这三种类别,若是以诗词标准来说,我认为还是有高下之分。有一类诗词是作为一种暗示的性质,预先要介绍小说的人物,对小说人物预先用诗词来介绍。这一类作品,我简单举两个例子,金陵十二钗副册的判词。金陵十二钗分为正册和副册,就是《红楼梦》中一些女性形象。有些重要人物就在正册,还有些次要人物就在副册。这类判词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做了简单、概括的说明,而且是用诗词来做说明。举例来看,一个例子是香菱。香菱是很不幸的一个人,从小被人拐走,又被卖出去,后来被薛蟠买去给他做妾,然后薛蟠娶了夏金桂,是一个性情非常淫暴的女人,香菱在她手下受了不少虐待。《红楼梦》判词里香菱的诗是这样写的:“根并荷花一茎香”,香菱是菱角,生长在水塘里的,荷花也是生在水塘里的,所以说“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因为她从小就被拐走卖出去了,卖给人家做妾,而且是在大妇的淫暴下受尽屈辱和虐待,当然是“遭际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两地生孤木”,是拆字的谜语,说的是薛蟠的妻子夏金桂,“两地生孤木”是桂花的桂字,一边是木,一边是两个土字。用一首诗简写香菱的一生,好像一个诗歌的谜语,而且用了拆字的办法。所以严格说来,这个不能算是很好的诗。但是作者曹雪芹在小说里面,用这样的话,这么简单地概括了香菱的一生,自然有一种微妙的作用,这是一类的作品。再如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判词,金陵十二钗中最重要的两位女性,一个是林黛玉,一个是薛宝钗。曹雪芹用更短的一首诗,总括了她们两个人不同的身世和命运。诗句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停机德”说的是薛宝钗,一般说来宝钗在做人方面表现得非常有修养。“堪怜咏絮才”说的是林黛玉的才华过人。“玉带林中挂”是林黛玉。而这里还用了谐音,“玉带”的“带”字,谐音成“黛”字,就指林黛玉。“金簪雪里埋”,“金簪”就是宝钗,头上戴的金钗,“雪”就是谐音“薛”。前一句“可叹停机德”说的是宝钗的性格,“堪怜咏絮才”说的是黛玉的才华,“玉带林中挂”是紧接第二句写林黛玉的谐音,“金簪雪里埋”返回来接第一句用谐音暗指宝钗。像这一类《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的正副册判词,用了很多拆字、谐音的办法来总括小说里面的那些主要女性的平生。这一类作品,作为小说来看,是非常巧妙、非常恰当地来掌握每个人的性格和命运,可是不是很好的诗词。《红楼梦》中还有另外一类诗词。《红楼梦》中常常写她们这些女孩子,往往组织一些诗社、词社。比如在菊花开时,组织菊花的诗社,大家都写菊花诗。天柳絮飘飞的时候,大家就组织了柳絮的词社,大家就都填关于柳絮的词。这一作品也有它的特色。一般说来曹雪芹的诗词虽然不能够跟古代真正的诗人、词人李杜苏辛等大家相比,但他真的了不起,因为他表现了各方面的才华,他用了各种写作技巧。前边他用了谐音、拆字,概括地掌握了金陵十二钗的一生。现在更进一步,曹雪芹他自己作为一个男性,他要设身处地地替那些小说中的人物,林黛玉是什么样的性格,薛宝钗是什么样的性格,设身处地地设想每个人的遭遇,每个人的生平,每个人的性情,而按照她们的个性写出不同风格的作品来,这是很了不起的地方。我们也举两个例证看一看,在《红楼梦》第70回中,写她们大家结社来填写柳絮词。一篇是林黛玉的《唐多令》:“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漂泊亦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这是林黛玉眼中的柳絮。“粉堕百花洲”,我们在中国大陆的北方,每到春天,常随风飘舞着很多柳絮。在诗词里面,柳絮是非常美的,“氵蒙氵蒙乱扑行人面”,写得非常美,是“拂面沾衣”。但我们若真是生活在柳絮中骑车也很烦恼的。想象之中是非常美的。“粉堕百花洲”,百花洲中有很多茂密的柳树,当暮春时节,柳絮纷飞的时候,“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燕子楼是一座美丽的著名的楼,相传有个美丽的女子名叫关盼盼的在里面住过,“香残燕子楼”是春去花落人亡的悲慨。春天的消失是柳絮飘飞,“一团团逐队成”,柳絮看起来不像桃花、李花、杏花,红红白白的开在枝头,你什么时候看过柳絮在树上开了一树的花?没有。柳絮是才开就落了。苏东坡的一首柳絮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你说它是花吗?它不像别的花开在枝头上,“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没有一个人爱惜柳絮,你们惜花爱花,你们爱的是开在枝头上的红紫粉白的各种颜色的花,但哪个人真正爱惜过柳絮?所以“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柳絮飘下来,毛茸茸的,滚成一团。我一直还记得,印象深刻的是,我当年十多岁时才考上大学,我是辅仁大学毕业的。辅仁大学男女分校,女校校舍在恭王府。而红学家周汝昌写过一本书《恭王府考》,他认为恭王府就是曹雪芹《红楼梦》所写的大观园的蓝本。周汝昌写了这本书后,送给我一本,要我写两首诗。我曾写了两句:“所考如堪信”,你的考证假如真的是值得相信的话:“斯园即大观”,我当年读书的校园就是大观园。所以那时我在当年的恭王府上课,每到春天,我们教室敞开门和窗户,柳絮飘飞在庭院之中,卷成一团,又飘到讲堂之中,真是“一团团逐队成”。“漂泊亦如人命薄”,柳絮之没有人珍惜,柳絮之随风飘落,正与林黛玉相似,她母亲死了,后来父亲也死了,所以她不得不只身一人寄居在贾府。“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因为它这样在地上滚来滚去,像苏东坡所写“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思量却是,无情有思”,她说柳絮漂泊,好像有那么多情思,而且在地上滚来滚去,是团团旋转,是“缱绻”。“缱绻”是一种徘徊、缠绵不断的样子。可是“空缱绻”,没有人珍惜它,它的多情缱绻是没有结果的。“空缱绻,说风流”,风流就是多情,无人珍惜它只是空自多情。下面又说:“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我们说草木是无知的,像柳絮这样的植物虽然是草木,好像也懂得悲愁了。因为它的“韶华”,正是在美好的春天,而它却刚刚在枝上长出来,只要枝上的蕊一张开,它马上就落下来了。所以王国维也写过一首柳絮词,也用的是苏轼和章质夫的韵。王国维说它“开时不与人看”,开的时候,没有人看见,哪个人看见过?“如何一刹氵蒙氵蒙坠”,怎么没有一个人看见花开,而它就已经落下来了。所“韶华竟白头”,一开就落下来了,一开就是白色的。“叹今生,谁舍谁收”,柳絮有什么命运?谁珍重它?谁爱惜它?谁收拾它?“嫁与东风春不管”,因为它是随风漂泊的,嫁给东风了,它就委身给吹来吹去的东风。如果说春天有个掌握百花命运的春神,那个春神注意过它吗?怜惜过它吗?“凭尔去,忍淹留”,任凭你漂泊,任凭你坠溷沾泥,没有人珍重,没有人爱惜。“忍淹留”,你怎么忍心还停留在世界上?世界没有人珍惜你,没有人看重你,你生下来就是漂泊的,所以“凭尔去”,你最好还是早点消失吧,你怎么还能够忍心停留在世界上?“凭尔去,忍淹留”,这完全是林黛玉的性格、林黛玉的生平。可是你看同样在当时填柳絮词的还有薛宝钗,这薛宝钗就不同了。这就是曹雪芹的妙处,他写黛玉是黛玉的性格,写宝钗是宝钗的性格。同样是柳絮也可以写出截然不同的风格来。薛宝钗说:“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这两句写得好。把柳絮写得多么贵重,“白玉堂前”是多么华贵的所在。而且“解舞”,它懂得在白玉堂前舞弄出这么美丽的姿态。刚才林黛玉说的“一团团逐队成”,“空缱绻,说风流”,可宝钗说“东风卷得均匀”,一团一团卷的多好,多均匀;一团团,一个圆球,一个圆球,多么美好。“白玉堂前春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这么多的昆虫都来追求柳絮:蜜蜂也围着它绕转,蝴蝶也围着它摆成阵。“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难道柳絮的命运真的随流水消失了吗?不一定吧。“岂必委芳尘”,它也不一定就落在泥土当中。怎么样?“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她说柳絮的万缕千丝,不管是怎么样吹来吹去,其本性是不改的,任凭风吹,它随风可以聚,也可以分。“韶华休笑本无根”,你不要笑春天的韶华,你不要笑柳絮之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我就要借一阵好风的风力,把我吹上天去。这是《红楼梦》诗词中的另一类作品。有时用诗词做一种预言,用拆字、谐音;有时他写的诗词完全配合了小说里面的那些角色的性格命运,写出不同风格的诗来。虽然不能和李杜苏辛相比,但作为小说之中的诗词,那曹雪芹真是了不起,能够说怎么写就怎么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但我以为,这还不是他最好的作品。《红楼梦》里真正好的诗词是曹雪芹借着对于小说的预言,而果然写出作者曹雪芹自己内心的一份真正的感情和感慨,是小说里面的诗词,也是对小说的预言。可这些诗词和刚才的诗词不一样,因为他果然写出了他自己内心一种真正的感情和悲慨。这类诗中,我认为有一首诗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可是大家平常不太引它,那就是《红楼梦》开头第一回在所有诗词都没有出现以前出现的一首诗,《顽石偈》。大家不要忘记,《红楼梦》是后来改的书名,原来的书名是《石头记》,写的就是石头,所以书名叫《石头记》。《红楼梦》开篇第一首出现的诗词,我觉得很应该受到注意,那就是《顽石偈》,是青埂峰下的那块石头。《红楼梦》小说中说这块石头是当时女娲炼石补天时留下的一块石头。这块石头每天自己悲哀叹息,他说那些石头都是有用的,女娲把他们炼石补了天了,就剩下我这块石头,居然没有用处,就落得荒废在这里。这真是可悲哀啊!一个人什么最可悲哀?你活在世界上,过了一世你完成了你自己吗?你白白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了吗?左思的诗曾说:“铅刀贵一割,梦想逞良图”,他说“铅刀”,刀当然该是钢刀,吹毛得过,头发丝一吹,就割断了,钢刀是好刀。但我只是一把铅刀,没有力量去切割,可是纵然是一把铅刀,谁让我的名字是刀呢?你为什么叫做刀呢?刀之用就在有一个切割的作用。你的名字叫做刀,你凭什么从来没有割过?你真是对不起你的名字。所以左思说就是铅刀也贵在有一割之用,所以“梦想逞良图”。一个人每天都在想,我一定要实现我自己,一定要不枉过我这一生。所以这个顽石就整天悲叹,那些石头都有补天的作用,独有我是荒废了,于是它就要求道士僧人带它到红尘中去,可是它来到红尘又怎么样?你在青埂峰下,你是浪费了;你来到红尘,你是要对红尘有所用?怎么样才能有所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要有所用,惟一的路子就是学仕途经济之学,走仕途经济之路,你就要参加科考,就要进入仕途。而古往今来,特别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之中仕途充满污浊,直到现在贪官污吏,贪赃枉法都是如此。哪一个官场是干净的?古往今来连中外都算上,都是如此。你说你来到红尘之中,你怎么样来完成你自己?仕宦都是贪赃枉法的,哪一个人是干净的?这一方面失望了,你追求什么?人类追求什么?很多哲学家都在想,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究竟在哪里?很多人都在想这个问题。有的人就说,其实一切都是虚空,什么都是假的,什么都是没有价值的,什么都是不可靠的。惟一的给你得到安慰的只有爱情,只有爱情才是真的,就是你在爱情之中的时候,你觉得你的生命是有意义的,是有价值的,是可宝贵的。可是爱情就果然那么可信吗?在封建社会中,冯其庸先生也讲过了,一是在仕宦中,它是不干净的;(本文凡引冯先生语皆根据冯其庸先生在《红楼梦》翻译研讨会上的发言。)爱情呢,在封建社会中是不自由的。你真的能够和你所爱的人结合吗?不可能的。仕宦是不干净的,爱情是不自由的。其实就算自由了,你看现在结婚离婚,一日数变的,即是有爱情,爱情是可靠的吗?爱情是不可靠的。哪个爱情是可靠的?就算是追求爱情,就算贾宝玉和林黛玉追求的是爱情,而追求爱情也是不同的。像崔莺莺和张生两个人,根本就是眉目传情。白居易说:“郎骑白马傍斜桥”,一个年轻少年郎骑着白马站在桥边:“妾折青梅倚短墙”,女孩子就折青梅靠着短墙:“墙头马上遥相顾”,我在桥上看你一眼,你在马上看我一眼:“一见知君即断肠”。古代女子封锁太久了,偶然看见一眼,一眼就断肠。可贾宝玉和林黛玉真的不同,他们不像张生和崔莺莺“一见知君即断肠”,然后两人在西厢就约会。至于《牡丹亭》的杜丽娘连见都没见只在梦中也有幽会。而贾宝玉其实是不同的。所以警幻仙姑说古人所谓“淫”,说的就是一般的男女,是物质化的,是肉体的,是现实的,是这样的淫欲。而贾宝玉是“意淫”,与一般人是不同的,贾宝玉是属于心灵的,一种感情的。而贾宝玉还有很妙的一点。我认为,如果是一般的男孩子,对很多女人都表示好感,我们做女人的,一定觉得不赞成。你怎么能看见这个也觉得不错,看见那个也觉得很好呢?但如果是贾宝玉,我认为是可以的。因为贾宝玉第一是很纯的,没有邪恶,他对于女子,不像贾琏、贾瑞那么低下的爱情,一种物质的欲望的感情。你看贾宝玉对女子的关心,有一次贾宝玉觉得香菱这么好的女子,而遭遇这么不幸的生活,他不是要占有她,不是要对她怎么样,他想的是能为她做一点事,也是心甘情愿的。他听刘姥姥讲一个故事,说那个女孩子很贫穷,他就想去关爱她。他是一种仁者之心,一种同情,一种关怀。所以这是贾宝玉的多情,一种纯真的多情,而且他跟林黛玉的相知,他和林黛玉的爱情,人之相知,贵相知心。不是只是“墙头马上遥相顾”,那种只是外表上形色、肉欲的爱情,而是真正发自心灵的感情。我看过一个电视剧,很多人都没有看过的电视剧。因为我姓叶,我本是蒙古人,后来被满清征服了,就是叶赫纳兰族,就是满清写《饮水词》的纳兰成德一族,我们是同一个族氏叶赫纳兰族。台湾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席慕蓉,她是蒙古人,因此当她听说我是蒙古籍的满洲人时非常高兴,说一定要带我去寻根。所以2002年9 月下旬,她就把我带到吉林长春附近叶赫的地方,那真是叶赫的地方,还有叶赫古城的一个废城的土堆,这个旧城是真正400 年前的叶赫古城,旁边还盖了一个赝品的新城。国内拍了一个电视剧叫做《叶赫纳兰的公主》,叶赫纳兰或是那拉,是蒙古发音,是大太阳的意思。叶赫是大的意思,纳兰是太阳的意思。我听说这个剧演的是叶赫纳兰家族的事,所以就要把这部电视剧找来看看。剧中有一个女孩子叫做冬哥,她爱上一个汉人。而在叶赫的部落中,其实不止叶赫的部落,像欧洲王室的政治婚姻,以及汉唐全盛的朝代,一个女人,一个公主,在国家用到你的时候,就让你去和番。欧洲的公主嫁王子,都是彼此的政治国际交易。冬哥的兄长就逼她嫁别人,把她原来爱的汉人绑起来,要用火把他烧死。他们不许这个男子爱冬哥,那个男的就说爱情是发自心灵的,这是不能勉强的。不是说你让他爱就爱,不让他爱就不爱,爱是没有办法的,是自己都欲罢不能的。那是一种心灵上的感情,才是如此的,与那种“instant love ”是不太一样的。宝玉与黛玉,他们是从小一起长成的,所以宝玉说,你看林妹妹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混帐话。可他们两个被人拆散了。你说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有一位国内研究哲学很有名的先生认为:真正使人生有意义有价值的就是爱情。可是你现在证明爱情,不用说两个人,就连本人自己都可以改变。就算两个人是发自心灵的爱情,是不可改变的爱情,林黛玉和贾宝玉结合了吗?冬哥和那个汉人结合了吗?没有。所以你发现你在世界上追求的一切都落空了。在仕宦方面,你说你要挽救国家民族,你不去官场中做官,你不去趟这浑水,你有什么资格说救国救民?你什么机会都没有。所以说“无才可去补苍天”,你追求爱情,你能够得到什么?就算你果然能够掌握了,可是环境允许你得到吗?“枉入红尘若许年”,你的一辈子不是白白过去了?你没有完成你自己,你的追求都没有得到,这是《顽石偈》,是《红楼梦》开宗明义的第一首诗:“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这是贾宝玉的悲剧,贾宝玉的追求的落空,他对人生的失望,这是第一首诗。我说过《红楼梦》中有几类诗,谐音拆字的就不算了,假托每一个书中角色所写的诗也不算了,而这些借书中情事写作者自己悲慨的诗是值得注意的。因为这类诗表现了作者真正写作《红楼梦》这本小说的内心的感情,他内心的真正的动机,所以他不但写了那首诗,“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这是贾宝玉的悲剧,所以书名本是《石头记》,是石头一生的悲剧。他最后还写了题《石头记》的一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所以《红楼梦》与中国其他古典小说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中国的古代小说有的是历史的演义,像《三国演义》,许多小说都是某朝某代的假托历史,从历史中挑出某个事件,把它演义成的;又或是写神怪的,像《西游记》;要不就是写其他轶事传闻的。而《红楼梦》不是,它是地地道道的创作。并不是根据一段历史,一个神怪的传说,而是作者真正地从内心中抒写出来的,是他自己生活的经历,是透过他自己对于生命的体验写出来的作品。他假托是“荒唐言”,因为有一些他不愿直说,不能够直说。他假托很多道士和尚、绛珠仙草、青埂顽石。你从外表上看都是荒唐言,但真正的里面是“一把辛酸泪”,是作者平生对生命生活,对人生的悲哀、苦难的体会。“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人一生追求仕宦,仕宦不干净;追求爱情,爱情是落空的。所以他另外有两首诗:一首写一般人所追求的物质层次的落空,一首写爱情层次追求的落空。一首是《好了歌》,写世人追求物质的落空,“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这是属于现实的物质的追求,落空了,一切都落空了。你追求爱情呢?第二首是《红楼梦》十二支曲子的《引子》,是这样写的:”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还有《枉凝眉》一首曲子:”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现实的功名利禄的追求落空了,而爱情的追求不用说你没有遇见,就算是遇见了又怎么样呢?“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我们以上讲了《红楼梦》中三类的诗词,一类是拆字、谐音的,这是很工巧的作品,但没有更多意义和价值;一类是模拟书中角色写的,他能够结合得这样好,写得这样贴切,这是有他的成就;另外一种是作者吐露内心写作《红楼梦》的苦衷,一份真正内心深处的感情的诗词,这是写得非常好的。另外我最后回答大家的问题。《红楼梦》诗词写的很好,可是不能够跟很正式的诗人的诗词相比。怎么样分别高下?像刚才林黛玉、薛宝钗的词不是写的很好?你怎么说不好?最后我给大家举一个真正的例证来做比较。现在有诗二首,是清末民初的一个真正的诗人写的诗,写的是《落花》诗。而在《红楼梦》中写得最长最动人的是林黛玉的《葬花词》。林黛玉的《葬花词》很长,我只引前几句与结尾几句,然后我把林黛玉所写的落花、葬花与真正的诗人所写的《落花》诗做一个比较。然后大家就能知道《红楼梦》诗词在《红楼梦》中是好的,但不能和一般的正统诗词相比,差别究竟在哪里?林黛玉的《葬花词》大家都比较熟悉:“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这里说道:“花谢花飞花满天”,漫天飞花,所有的花都落了。冯正中的一首词中说道:“梅落繁枝千万片”,梅花落了,从繁茂盛开的枝头飘落,千千万万、一片一片地飘落了,而纵然落了,它“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纵然生命到了飘落的时候,可仍然表现得如此多情,在从枝头向地面落下的过程中,她要在空中舞出一个旋转的过程。冯正中的词给人一种言外的感发,而林黛玉写的只是一层感动。最后林黛玉写道:“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我爱怜春天,她忽然间来了,我满心欢喜;忽然间她又走了。来时没有一句话,走时也没有一句话。“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肋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扌不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是写的非常动人的诗,非常直接,非常浅白。李后主也曾写过一首词,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一份悲哀写的很好,而李后主的哀悼春天消逝的词与林黛玉的诗有所不同。李后主使用很短的句子,非常精炼,因为其短和精炼,所以从落花写起而结合了人生,有了象喻性。”林花谢了春红“,而林黛玉的葬花词是铺展的,点缀修饰的很多,反而把主题冲得淡漠了,写葬花就是葬花,是个人的事件了。李后主写的凝聚在一起,在短短一首词中表现人生:”林花谢了春红“,春天是红色的,珍贵美好,”太匆匆“,花落匆匆,人生消失得太匆匆,人生本来短暂,何况在短暂的人生中,有这么多悲哀,这么多痛苦,有这么多挫折和打击。”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今天树上还有几朵残花,”胭脂泪,相留醉“,每朵花像女子的红颜,上面的雨点就好像泪珠,这样带着泪的花朵留人醉,她让我为她再喝一杯酒,”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因为明天这花也许就不在了,花还会再开,但”君看今日树头花,不是去年枝上朵“,即使明年再有花开但不是今年的花了,”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永远不会回来了,所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现在我们再来看另外两首诗,也是《落花》诗,有很深的悲哀。这是清朝末代皇帝的师傅陈宝琛所作。其一:“生灭原知色是空,可堪倾国付东风。唤醒绮梦憎啼鸟, 入情丝奈网虫。雨里罗衾寒不耐,春阑金缕曲初终。返生香岂人间有,除奏通明问碧翁。”其二:“流水前溪去不留,余香骀荡碧池头。燕衔鱼唼能相厚,泥污苔遮各有由。委蜕大难求净土,伤心最是近高楼。庇根枝叶从来重,长夏阴成且小休。”“生灭原知色是空”,给人最强烈的从生到死的感觉是花,因为花的生命最美好,花的生命最短暂。“可堪倾国付东风”,这么倾国倾城的美色转眼被东风吹落了。“唤醒绮梦憎啼鸟”,把美梦唤醒了,用的是唐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隐藏的是孟浩然的诗,是啼鸟把你叫醒了,在早晨鸟叫时,唤醒美丽的梦,昨天的美丽的花被风吹走了,花落到哪去了?花没有随流水飘走,没有“人生长恨水长东”,不是“流水落花春去也”。辛弃疾曾说,春天走了,惟有“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要想挽留花的,有屋檐下的蜘蛛网。蜘蛛网是多情的,要把落花留住,它是有情的、多情的,是蜘蛛网的丝把你留住。但后三个字写得十分悲哀,你说落花被蜘蛛网网住了,这岂不好?可你看看网里,蜘蛛网网住美丽的花,网中还有苍蝇和蚊子,你卷入情丝,网上还有许多虫。人生就是如此,你身上所披挂的是千千万万的情丝,从你的天伦的情丝,你的父母,你的子女,你的兄弟,你的夫妇,多少情丝缠绕在你身上。所有情丝有它宝贵的一面,而常常也有不美好的一面。有一天我在讲朱彝尊的一首小词,他写到夜雨船头上,“小簟轻衾各自寒”,你有你的一床窄窄的褥子,你有你身上盖的一床薄薄的被,你要忍受你的寒冷;另外一个人就算跟你在同一条船上,而他有他的一个窄窄的褥子,他有他的一床薄薄的被盖,他要忍受他的寒冷。同在一个船篷之下,你在“小簟轻衾”窄的褥子薄的被下忍受你的寒冷;他在他的窄的褥子薄的被下忍受他的寒冷。同在一个屋顶之下,同在一个教室之中,同在一个家庭之中,你有你的寒冷,他有他的寒冷。人生就是如此的,人生就是孤独的,人生就是短暂的。所以“入情丝”,就算你有那么多情丝,可是“奈网虫”。你要相爱就应该彼此相信。我曾经看过一个电视剧《过把瘾》,那个女的整天追问那个男的:“你到底爱不爱我”,“你到底爱不爱我”,“你为什么多看那个女的两眼?”你到底是信他还是不信他?“雨里罗衾寒不耐”,“雨里罗衾”,这是李后主的说法:“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雨里罗衾寒不耐”,“流水落花春去也”。“春阑金缕曲初终”,这也是唐人的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春阑金缕曲初终”,无花空折枝。“返生香岂人间有”,有一种香,焚香,闻香,可使死人复活。有这样的香吗?天底下有香能使死人复活的吗?“返生香岂人间有,除奏通明问碧翁。”除非你写一个奏折,奏到通明的天上,问那个碧翁翁的天帝,问一问他:为什么人生这样短暂?为什么人生这样无常?为什么人生这样痛苦?还不止如此,这两首诗------第二首和前一首“唤醒绮梦憎啼鸟, 入情丝奈网虫”,这不是直接、简单的反射,与“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不同,“入情丝”这里面有转折更深的意思,更有哲理意味。 以下我简单说一下第二首诗。“流水前溪去不留”,“流水落花春去也”,前面的前溪流水消失,永远不会回来。你去就去,走就走了,如果断了,断就断了,为什么藕断了,还有丝连着呢?为什么花流走了,还有香气留在那里呢?这真是无可奈何的。“余香骀荡”,还留下香气飘来飘去,落花哪去了?“燕衔鱼唼能相厚”,或者被燕子衔去做窝了;或是落在水里,被鱼嘴一吞一吞对着落花唼喋。“能相厚”,好像对你很有感情,对你很亲厚。燕子要叼落花,鱼要吞落花,他们对你表现得这么多情,这么亲厚。可你到底落在哪了?“泥污苔遮各有由”,你是落在泥上被泥给玷污了,还是落在青苔上被青苔给遮蔽了?我们人生都是寂寞的,都是孤独的,都是痛苦的,你有你的命运,我有我的命运。“委蜕大难求净土”,就是林黛玉所说的:“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质本洁来还洁去”。我知道人生是短暂的,我知道我要离开,但是我要保持我的一份清白。诗人说:“委蜕大难求净土”,也就是“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哪里是干净的土地?“委蜕大难求净土,伤心最是近高楼”,杜甫说:“花近高楼伤客心”,你们要知道,作者陈宝琛是晚清的宣统皇帝的师傅。当那个朝代消失败亡之际,他该怎么办?如果你不是贵为皇帝的师傅,朝代消亡,我们下走小民,没有关系。你来了我们照样吃饭穿衣,他来了我们也照样吃饭穿衣。可是你贵为皇帝的老师,在这场变故中,你该怎么办?“庇根枝叶从来重”,人生是短暂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我们的文化是久远的,保留文化才最重要。要保护根株,要延续根株,这才是重要的。“长夏阴成且小休”,现在已到了长夏了,花虽落了,枝叶长成了,树荫也长成了,这就是辛弃疾说的“功成者去,觉团扇便与人疏”。该走就走,只要尽了责任,花虽落了,但有枝有叶,都长成了。而且杜甫曾写过一首诗,咏瓜的架子,他说:“幸结白花了,宁辞青蔓除”,该开的花开了,该结的瓜结了,把架拆掉,这我也不推辞。《红楼梦》的诗词写得很好,林黛玉的《葬花词》写得也很好。在《红楼梦》中,托拟林黛玉的身世,以林黛玉的年龄写的《葬花词》,曹雪芹写得很好。但如果真与中国大诗人、词人相比,像杜甫说的“一片花飞减却春”,就知道层次的不同,哲理的深浅,幽微曲折,言外意思的多少是有所不同的。
.17,8岁的小儿女作诗怎么能达到李杜的高度?就算作者诗词功夫惊艳绝伦,如果不和时宜地让书中一个小姑娘吟出沧桑厚重,那才叫失败。小说诗词托物言志不难,量体裁衣,不卖弄,不浮夸,宁肯牺牲文学性来符合小说背景。这才是小说家的高度。.
红楼诗词,相当于曹公做了一次拟人诗词游戏,按小说中每个人的年龄、性情、文化程度、诗风、情境,一首一首地拟出来,并且实现其隐喻的功能性。曹公在拟人、按头制帽这点上,显示了超一流戏剧家的功底。他拟的黛玉诗,那就是林黛玉写的,不是他曹雪芹写的(感觉起来)。文中诗人之冠,黛玉宝钗妙玉一脉,也不过十几岁女孩,见识世界太少。所以黛玉诗,用笔很隔,虚景很多,辞藻华美。是风流诗,不是一流诗。放到真实的清代,十几岁未出阁女孩的诗,要说才追唐宋、气吞秦汉,未免太难为女孩。仔细想想,历朝历代以诗名扬天下的大才女,她们最出名的杰作,无不是有了丰富的社会阅历、两性关系之后才能写出。十几岁的黛玉妙玉,其诗词水准,可能是比不过同龄时代的李清照鱼玄机,但不会差出多大的重量级。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同是少女诗,才有点比头。所以看某些结论,有点啼笑皆非。用小说诗词来讨论曹雪芹的诗词水准,得出曹雪芹诗词水平不过尔尔、难追唐宋、轻浮浅薄的论断,实在有点搞错对象。苍蝇蚊子哼哼嗡嗡的,也是红楼诗,能代表曹公诗词水平否?笨人扮聪明固不易,聪明扮笨更难。曹公自己的诗集散佚,无从说起。私以为他真实的诗词水准,只有在红楼诗词之上许多许多又许多,才能在脂粉堆里运筹帷幄,替这么多小姑娘代笔。写到这里有点难过。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红楼只残了半部,曹公自己的诗也失传了。要是还在,该多好。
《红楼梦》中的诗像水草。放在水中,好看;拿出来,不好看。《红楼梦》中的诗词一大特点就是,都是符合人物才气和性格的。比较突出的是宝黛钗三人之作。黛玉胜在婉转奇巧,宝玉旨在多情多义,宝钗则是大气规整。这一点在他们诗社的咏菊赛诗会上就可见一斑。私以为,《红楼梦》中诗词,有些不乏是“原型”所做。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章。《红楼梦》中的诗词必要放在《红楼梦》中看才有味道。单以艺术成就而言,囿于时代背景,曹公惊才绝艳,仍不能与唐宋诗词相比肩。即便如此,放眼清代而言,恐怕除纳兰性德之外,无人能出其右。再稍将话题扩大,浅谈下我对小说中古诗词鉴赏的一点愚见:诗词放诸小说之中,可分四个层次进行鉴赏。第一,诗词本身的字面意思。这点毋须多言,知道这个词,那个字是什么意思,是最基本的。第二,诗词的引申义,包括用典。知道典故,才能知道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意思。第三,小说中该诗词作者(也许是小说作者,也许不是)的寄情。还是那句话,句不离篇。同样一句话,你说出来与我说出来也许意义就大相径庭。所以小说中人物的背景、经历、习惯都是鉴赏他们诗词的一大重要影响因素。第四,小说作者于诗词中的寄情。作者为何选择小说人物的这首诗(作者不是他),作者为何要为小说中人物做这首诗(作者是他)。研究明白这个问题,才可对这首诗本身,以及小说本身有更深刻的了解。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纸后面的字”。
看了很多答案,我无意于下个论断,说曹公就是不好。最起码作为一个会写旧体诗词的,阅读量也还凑合的,觉得有几点需要谈谈。1.曹公诗词水平清代前列,或者说仅次于纳兰性德。这个典型的阅读量太小了。一说清代诗人词人,就言必称纳兰,最多再知道个朱彝尊,至于陈维崧啊蒋春霖啊朱祖谋啊这些大抵是听都没有听说过的,或许就算听说过,但肯定也没怎么读过。相似的是诗人,就我浅薄的阅读量,最起码的说,曹公这种显得有些轻飘飘的诗,就仅仅在清代这个区间内,明显也算不上一流的,同光诸位都别想并肩,更不用说龚定庵这种级别的。因为毕竟流于虚浮,感慨不深。(仅就小说中诗词而论,不排除因为按头制帽,写贵公子写才女的诗才如此,曹公小说外的诗,我所知的仅仅有一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定不了好坏。)总之我觉得要排名次,定谁好谁坏的,起码得建立在你通读过这个历史区间内最有代表性人物的作品的基础之上。什么水云楼啊海日楼啊苍虬阁啊曝书亭啊等等等等先找来看看再说。2.什么可谓之水准高,什么又是不高。我个人从小就喜欢读红楼,以前又极爱其中诗词,家中有一册很早版本的蔡义江先生的《红楼梦诗词曲赋笺注》,翻了不知多少遍。后来年岁大一些,也喜欢摆弄这个,慢慢入门了自己也写一些,到现在也有五年多了。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看的多,写的也多,对于诗的认知,就也在不断的变化。所以我看红楼诗,观感也救日渐不同起来。即,越往后,越不得不觉得,红楼诗其实是比较一般的。虽然按头制帽很难,但我们是在讨论诗,在诗的范畴,只有文字的功力,技巧的娴熟,情感的表达。以一人口吻写即一样声情,这不叫好。古时男子拟闺怨多了去了,评论好坏,也是看的文字技法感情,而不是觉得一个男的写出教君恣意怜就惊为天人了。而曹公诗词的问题,其他答案我觉得也有说到我心上的。如,说曹公重辞藻,虚浮等等,但我觉得这都是皮相。最重要的却是,一个大诗人,首先手底下硬,剩下的,就是能通过诗传达自己这个人的人生哲学,能把人类共有的普遍感情说到人人皆共鸣,把自己独特的感情表达到足够独特。所以,我看诗词,唯有两点。一个是语言技法到没到家,二则表达层面是不是大手眼。首先说哲学的传达和情感的表达,譬如陶公形影神问,我第一看到把我震晕了,再如他的:“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短短二十字,葬花吟一整篇所说的,其实都传达尽了。所谓文质言朴,惊心动魄,曹公不可望见。若说不说陶公这种MVP级别的诗人,举例子举他有点欺负人了,我举个陈曾寿的,他诗集中有一首特别简单的:“去年我失女,凉秋生炎曦。归家见我侄,面貌惊如伊。长女错认妹,喜极但索归。我亦多抱持,相对何依依。(后省略)”这种简单中能把我感动到落泪的,才叫好诗。相似的,当代诗人卢青山(碰壁斋主)有一首怀先父的,其中有一段叙父亲亡故:”惶然驰车归,门侧何空荒,不见倚门者,唯见丧夫忙。入门呼我父,云在医院藏。出门才半道,单架数人扛。我父卧其上,我父目不张;奔跪抚我父,微温在胸膛;微温何炙灼,十载手犹伤;从此来十载,不望楼之方。”也是同样的惊心动魄。相比红楼中的诗词,不能不说曹公有感慨,有寄托,如葬花吟这种全书压轴级别的,说到生死问题,但是,他的表达远远没有到达让人毛骨悚然。而更重要的,从他这些诗里,所表达出的独特的人生哲学,很有限。其次,说说语言技法层面的。这个要和老杜比,又说欺负人。但是一个大诗人的自觉,往往是比不了的。就单纯算算句式的变化多寡,算算格律上的变化多寡,算算意象的丰富程度,曹公的答卷估计会让很多人觉得难堪。而且,红楼流于辞藻华美,轻飘飘的毛病也在此题。我现在有事了。改天看看还详说不,就先这样。
红楼梦中诗词就像薛姨妈评价贾母的笑话,“不在好歹,只要对景“,因为这毕竟是一部小说。并且,红楼梦诗词水准,其实曹公自己已借书中人物或情节有所品评。比如大观园元妃省亲,大家作诗,贾府四艳都做的不好,黛玉替宝玉做的那首最好。比如香菱学诗一节,前后几首,差别甚大。海棠诗、菊花诗两节,基本都有品评定论。海棠诗最好的是黛玉和湘云的,宝钗自写身份,李纨很赞赏,但宝玉说,“只是蘅潇二首还要斟酌”,呵呵,确实是,想必雪芹先生同宝玉想的一样。菊花诗黛玉为魁,不过后来那首螃蟹咏可就差的多了,因为这时候也不需要她写的好,隆重登场的是宝钗的螃蟹咏。我的感觉是:林黛玉自抒胸臆的都好,和姐妹们诗社里的作品大部分是好的,有几篇不大好。宝钗的诗大部分是自写身份,见识心胸不同于诸芳,这也切合她书中角色定位,她本来是学问极好,但又不以诗词为意的。湘云的诗也好,有好些是显露其个性和际遇的。宝玉跟姐妹们在一起时作的诗大部分都不算好,小时候干的营生不大好,长大以后在外面作的诗都不赖,有几首特别好的。另,大观园作的对联都极妙。一句话就是,宝玉之秀才大多只在外显展,到了园内遇见姐妹们就不算灵光了。这也是角色所设定,毕竟“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曹公和宝兄弟都是想为这些钟灵毓秀的女儿一赞啊。宝琴那首外国美人儿的诗有唐诗气象呢。宝琴、李琦、李纹、岫烟等的梅花诗书中也已有评定了啊。除了这些书中人物所作的诗,其他一些曹公自己写来预示人物命运的诗词曲,描绘神仙品貌之赋,和尚道士所唱的歌儿,都是极好的,对景且词藻好。雪芹先生的红楼梦,每一个小人物都有一个辛酸的故事,一个完整的人生格局,细细读来,每一首诗后面都有一个人物的心灵在闪光。或许诗不是最好的诗,却可以从这些诗中最恰到好处的了解书中人物,理解他们的感情。曹公自己就看不上那些为了奉上自己几首自以为佳句的歪诗,就拼凑敷衍一段故事的行为。他书中的诗,不是为逞他的才,而是为饱满他的人物,刻画她们的心灵世界。
我的观点是,没有可比性。很多知友就诗词本身比较说得蛮多。然而,我认为应当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必须要强调一点,红楼梦的诗词从来不是单独存在的,而在小说这本载体中。正如知友 等说的,脱离了《红楼梦》来谈红楼梦的诗词,几乎没有什么意义(味道)。仅仅比较诗词本身,却不考虑其在小说中的作用,显然难以全面而且有失公允。以下参考蔡义江的&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中华书局出版,嫌烦的直接看结论:红楼梦的诗词曲赋,从小说的角度看,艺术成就很高,有特别之处。它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个十分特殊的现象。1.首先要谈红楼梦这本小说。它采用了“文备众体”这种传统中国小说特点之一。问题就是,其它小说也就是嵌些诗词骈俪啊来增加效果,“众体”效果很有限,并不影响小说本身的内容。也就是你删掉不看,也不影响读故事嘛。《红楼梦》则不然。除了题主说的诗词,还有大量各种曲,谚,偈语,酒令等等。诗就分各种绝排律骚体咏物怀古即事即景应制体等等,很“丰盛”。这是正真的“文备众体”,而其它小说中均未出现。而另一个极大区分于其它小说的特点,就是红楼梦的诗词是小说情节和人物刻画的必须组成部分。极大部分诗词都融合与小说的情节中,假如略去不看,是绝对会影响阅读文意的,或者等于说漏掉了那部分情节。比如第二十二回的灯谜诗,如果只是当作猜谜而不去理解其寓意,那么就连这一回的题目都觉得莫名其妙。“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大家热闹地作灯谜,怎么成了谶语?你贾政仅仅就悲大家的灯谜不够应景嘛??2.这些诗词还间接而详细地反映了当时“上流社会”的风物,这也是极大却别与其它小说的一点。曹大格外善于利用现实基础,比如说有一回作菊花诗,有一堆题目“访,对,种,簪,问,梦,供,残菊”等等,就是和同时代的文人一样,并非仅仅是虚构。3.按头制帽,诗即其人。这一点楼上很多人都说了,我就不赘述。但是我因此比较怀疑排名第一那个匿名用语的揣测。曹大的模拟本领非常出色,而且有时候还有点幽默感。他在模拟小说人物写的诗之时,心里早已先存有每人的“声调口气”,而且还善于结合人物的性格以及身世经历。比如黛玉的桃花行,开玩笑说是宝琴写的,宝玉不信,说“这声调口气逈乎不像蘅芜之体”,还说“姐姐断不许妹妹有此伤悼语句,妹妹虽有此才,比不得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宝钗的“淡极始知花更艳”,完全符合她性格安分寡语,“过分”朴素(贾母带刘姥姥参观大观园,曾评价宝钗的居室“如雪洞一般”,太寒素)。湘云的“也宜墙角也宜盆”,显得她满不在乎的那种“阔达宽宏”的风度。香菱学诗的情节中,曹大还揣摩初学者易犯的通病,仿效他们的笔调,把不同阶段的文风都一一再现。再如,贾环的谜语,薛蟠的酒令等都无雷同,体现了不同的个性。所以假如要是像匿名用户说的那样,先编出好坏来再分配给各个人物,那就实在太糙了一点。人家好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哎”,这五次还是大的文章结构的改动,小的更就不计其数了,写这么糙实在不太通。
从题主到楼上的一大堆回答,气得我想挨个反对。红楼梦的诗词水准,题主自己不会看吗,提问前能不能先把脑袋里的水晒干?你是在通过照片了解一个男人的性能力,从而妄图知道他的心肺功能?然而这之间,并没有什么卵关系。红楼梦中的诗词并看不出曹雪芹的诗词水平,更看不出他的才华。"詹姆斯哈登社区活动怒盖小朋友,他的防守什么水平"很不幸,题主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并且底下还有一大堆认真分析哈登在怒冒小朋友过程中防守表现的。如果你非要我给你一个答案,我只能说无可奉告。
正好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我看红楼梦中的诗词》,贴过来就教于方家。
近日看到诸位网友讨论红楼梦中的诗词,不禁心有所感,不揣冒昧,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先要说明的是,既然心迷红楼,我也是非常喜欢红楼梦中的诗句的。但喜欢是一回事,客观评价它又是另一回事了。我既不觉得红楼梦中有什么拙劣的诗作,也不认
为其中的诗词有极高的艺术水准。这两种观点,似乎在前面的帖子当中都有。我以前在水木红楼版就提到过,我以为,从红楼梦里的诗词来看,曹雪芹在明清的诗人中,
只好算第二流的,比不上明代的高启,也不如清朝的纳兰性德。如果这样看的话,置之于唐人之中,恐怕就得等而下之,算第三流的水准了——自然,这个一二三流
并不是一种严谨的说法,带有很大的主观色彩,不过一般的公论也还是有的。下面详细说一说我的看法。
纵观红楼梦一书,我们可
以发现,曹雪芹似乎最工于七律,如诗社咏白海棠、咏菊、芦雪庵咏红梅花、宝玉的四时即事等等;其次是七绝,古风也还有几首(相对而言,因为一般的诗人古风
都不多),五绝、五律稍少一些,词就更少了——仅有关于宝玉的两首西江月和后来的咏柳絮诸词等两三处。况且红楼梦中的词都是小令,没有长调。我一直有种疑
惑,怀疑曹雪芹于词上面略逊一些。其实红楼梦中的诗作是极为令人佩服的,一般人能作到言自己心声就已经难得了,而曹雪芹要写出这么多人的声气情怀来,真是大才!——宝钗、黛玉这些颇富才情的人还好说,尤其是那些不精于诗词的人物,如李纨、迎春,还有香菱的最初两首诗作,实不知雪芹先生如何想出。何况这些诗
词中还要隐含人物的身世、结局,言此及彼,明修暗渡,确是无人能及。
然而,因为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以诗为谶,难免就会有以
辞害意的情况。就好像回文诗,从来就没有什么极好的作品——先天的限制在那里摆着呢。虽说写诗就是带着枷锁跳舞,但真正的好诗是在形式下表现自我,红楼梦
诗词这种为小说服务的特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是最优秀的。
这是从红楼梦诗词的先天条件上说,只就诗词本身来说,红楼梦中诗作
的缺欠在于:过于注重辞藻,用词浓艳华美,显得太精致了些。让我想起欧阳修《六一诗话》里的一个典故来:北宋有本名为《九僧诗》的诗集,收录了当时九位诗
僧的作品(其中有很出名的惠崇)。一次,有位诗人出题,邀诸僧作诗,云诗中不得犯“山”、“水”、“云”、“竹”、“石”、“花”、“草”、“雪”、
“霜”、“星”、“月”、“鸟”等字,于是诸僧搁笔……这当然是个很极端的例子,却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红楼梦里很多诗词中
都有“女儿”、“公子”、“宝炬”、“锦罽”等字样(如宝玉《冬夜即事》“女儿翠袖诗怀冷,公子金貂酒力轻”),这些字眼未免有些轻飘,不够真切。使的熟
语多,创意少,意境便不够独特。比如宝玉的“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便不怎么样,流于俗套。(咏白海棠)再如黛玉的“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
一缕魂”,源于“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看似更胜一筹,实际则显得过于用力,“偷”、“借”二字雕凿的痕迹重了些,反不如原来的句子那么自
然。还有像黛玉的螃蟹咏,首联起得平平,颔联“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更有些堆砌,简单描摹,不够有诗意。再比如黛玉的《代别离·秋窗风雨
夕》格式套用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但因为出自黛玉之手,便有些一味凄清,比之“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
似。”的境界来,总还是不如的,还且不说这种诗歌格式的开创意义更是难以匹敌的。缺少阔大深沉的气象,便很难跻身上乘。不说李杜,象李商隐的《杜工部蜀中
离席》、杜牧的《题宣州开元寺……》以及初唐四杰、高岑、韩柳、元白以至郊、岛等人的作品,都有红楼梦诗词中难及之处。我感觉红楼梦中的诗词,在遣词用语
上,略略有些像姜夔的词——清空,再稍微偏一点,就是周邦彦的路子了。
用王国维的话说,这种不好的感觉便是“隔”。所谓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柔装束之态。”(《人间词话》)是不隔。如果堆砌典故,套用熟语,看起来如“隔雾
看花”,就很难让人读后形成清晰的形象。所以王国维称许“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认为姜夔的《暗香》、《疏影》“情味索然”。我看钱钟书先生的诗作,
便觉得钱先生才学是极高的,然而那样去写诗,到了不做注释,像我等还算对古诗词粗知一二的人根本看不明白的地步,终不能算诗家正道。红楼梦里虽到不了像王
国维说的用“谢家池上”代春草的地步,但确实有很多地方犯了这个毛病。例如黛玉的咏柳絮词《唐多令》一首,开篇便是“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倒是很雅
致,只是连用百花洲、燕子楼二典,不是实景,只是一种表象,就有些“隔”了。我们可以看看燕子楼的出处,苏轼有《永遇乐》一词云“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
锁楼中燕。”在这里,燕子楼是实用,不像黛玉的词是虚比,就显得实在多了。相比之下,咏菊诸首还算不错的,颇有风致,可探春“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
酒狂。”以及黛玉“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等句还是缺少蕴藉浑然的感觉。
话说回来,红楼梦里的诗词也许不能代
表雪芹先生的水平(但我们现在只能以此来衡量),而且现在红楼梦里也还是有很多高妙的诗句。我个人认为菊花诗、五美吟、怀古诗、柳絮词、桃花行都是很不错
的,这些说的人很多了,不再赘述。而《真真国女儿诗》里面的“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一句我十分欣赏,以为堪比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
城。”,是红楼梦里少有的阔大手笔,却不见以前有人提过。可是从总体上讲,红楼梦里的诗词在中国的诗词历史中,只好算三流的水准——可别以为这是贬低或者
对其价值估计不足,照我看,第一流的诗人只是有数的几个,然后如杨万里、高启、晏殊、范成大、秦观等等一大批人都是第二流的,雪芹先生与他们已经可以说是
差相仿佛了。
小子无知,唐突红楼,知我罪我,其在诸君。
來湊個熱鬧~曹公寫紅樓夢的目的一個是“以告普天下人 雖我之罪固不能免 然閨閣中本自歷歷有人 萬不可因我不肖則一併使其泯滅也。”,另一個目的就是傳詩,是自己的詩 詞 曲得以流傳。通過《紅樓夢》顯然曹公的目的達到了。除了程高續書的後四十回,曹公的作品直到《芙蓉女兒誄》,我覺得總體而言是消極的,因為這部書全書就是一個大悲劇,在一些悲劇兒女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再來說說詩詞的實際水平,個人認為曹公擅長安排情節,以及對書中人物的刻劃,在詩詞方面不是特別的優秀。但有一點我們需要明白,在讀紅樓中的某一首詞或者某一首詩的時候,更多的,我們是從人物本身出發,就好像你想到林妹妹,就想到她的《葬花吟》一樣,那裡面的話就像是從她心肺中掏出來得一般,自然印象深刻,這點曹公做到了,也讓讀者體會到了。但是,如果單單把《葬花吟》拿出來,也能就沒那麼好了。有個小細節我記不太清楚了,這條脂批說的是某處還缺一首詩以待雪芹補全。所以說《紅樓夢》中的詩詞不是一下子寫全的而是先有了該回的內容,詩詞在填充進去。寫到這裡不由感慨,曹公乃神人也!以上。
给你推荐一本书,梁归智的红楼梦诗词韵语新赏,这是我最欣赏的一本诗词鉴赏集。其实你要说曹雪芹的诗词写的多好多好,那肯定有一些虚捧的感觉,但他的诗词好就好在和红楼梦这本书非常恰合,他的每一句诗词都有存在的意义和含义,你不能把这些诗词脱离开红楼梦这个本体,否则就失去了鉴赏的意义,因为它们不独立存在,它们依附红楼梦的故事框架而生。所以我们说,红楼梦里的诗词很妙,每句话都能做到草蛇灰线伏延千里,所以评判它的好坏的基础并不是单个拎出来,而是结合情节仔细分析!
曹公有水平 但红楼梦里的诗词是出自书中各人之手 模仿别人的风格是很难的事 要高出几倍的水平才可以林妹妹宝姐姐的水平高吧 但是出自女儿之口 曹公的口吻不可能如此 可见曹公手腕之强
记得还在对爱情懵懵懂懂,对世道单纯幼稚的时候,对于红楼梦的喜爱就是从诗词开始。还记得以前买到过一本很有古风已经的本子,别的什么都舍不得写,只把红楼梦的诗词一首首抄在了上面。既然遇到喜欢的话题,就随便写一点吧,都是个人的粗浅观点,跟学术不搭边。我的观点是,肯定是没有可比性的。诗言志,所以我们喜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喜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喜欢“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再细想想为什么喜欢那些诗词?仅仅是因为诗词本身么?起码就我个人来说不是,了解了盛唐气象我才更喜欢边塞诗,了解了一场安史之乱让盛唐急转而下,才读懂了杜甫的诗背后的忧国忧民,了解了苏轼三次被贬谪才更加喜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所以,我们把那些诗词视为珍宝,并不是由于诗词本身,而是背后的故事,传达的意境。回到红楼梦,结合红楼梦塑造的人物性格,我觉得红楼梦诗词最可贵的,就是每个人物配合一种诗风,没办法移花接木。一看“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就是宝钗的手笔,一看“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就是出自潇湘妃子,湘云即便从小父母双亡也写不出“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探春即便空怀男儿志也写不出“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把每个人的命运性格都化在了她们的诗词中,形成不同的诗风格调,这是我认为曹公最了不起的。不论写诗写词写小说,最重要的不外乎于应情应景。红楼梦的主题、题材,就限制了他诗词能够描绘的意境。曹雪芹不可能在红楼梦那样一种环境中写什么“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更不用说写什么“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了,那群姑娘连黄河都没见过呢,怎么知道黄河怎么奔流的?红楼梦里的诗词,应情应景,符合人物内心的活动,能够推动情节发展,就是成功的,毋庸置疑。当然也不是完全不能比。试着比较两首,当然要找有可比性的,不然从古到今诗词千千万万,比不过来了。红楼梦里诗词写的好的女子跟第一才女李清照比一比。李清照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暗喻南宋偏安一隅。这是首怀古诗,那就跟薛宝琴的怀古诗比一比吧。“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怀古赤壁之战,还蛮有“是非成败转头空”的味道吧,不知道曹公是不是从罗贯中那里借鉴了一下。李清照有“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林妹妹的“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一样写小女儿的情愁,真的差别大么?红楼梦里诗词的水平参差不齐,差别很大。同是写月,那个什么“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就不值一提,因为清朝士人本来就不在诗词上下功夫,不然贾政干嘛骂贾宝玉?香菱学写诗,写到最后,“博得嫦蛾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终于才练了出来。所以红楼诗词是辅助,辅助人物性格的养成。再者,曹公生活的清朝,有唐诗宋词珠玉在前,要超越本来就很难。宋朝的诗就比唐朝差得很远,所以宋朝的词才能达到另一个巅峰。唐诗宋词两座巅峰在前,元明清的文人才开始有小曲,小品文,小说。曹雪芹要写诗词歌赋,必然要借鉴前人,所以红楼梦里的诗词必然会出现前人的影子。最明显的就是秋窗风雨夕,写明了是比照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难逃“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影响,不过更多了几分林妹妹的愁绪,少了几分初唐四杰的心胸。所以我认为如果一定要那红楼梦比唐诗宋词,比不过,也正常。红楼梦中我觉得写得最好的,是金陵十二钗的判曲,好了歌和甄士隐的解注。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读懂这一句该少多少贪官污吏。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每一首每一句背后,都让人看见了一个美好生命的逝去,一段坎坷命运的感悟。写诗写到这里,也就够了吧。第一篇回答居然不着边际的写了这么多,可以收手了。观点肤浅逻辑混乱,只不过是自己看红楼梦读诗词的感受。其实真没必要比,关公战秦琼,谁知道谁胜谁负。看红楼梦说到底还是看小说,自己享受就好了。
林黛玉的《咏白海棠》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很有“李清照”前期的风骨,第一次读就被深深吸引了。更重要的是“曹公”在《红楼梦》里面借黛玉,宝钗等人之口所作的诗,根据她们不同的性格写出了不同风格的律诗,也含蓄的揭示了她们未来命运的结局,岂不妙哉?
《紅樓夢》早已是一本被捧上神壇的書,研究紅學的磚家比古代靜心做學問研究經史的還多,《紅樓夢》當然算是極為優秀的小說,能與之比肩的小說著實不多,但被吹捧為神書就過了,現在居然比四書五經研究者還多,不僅是小說、史書、政治諷刺集、醫學大全、飲食百科,紅學磚家們接下來應該從中研究出治國安邦和實現共產主義的路線,最後從中還可以研究出古代我國勞動人民和外星人進行跨星系文化交流的真相,他媽的國家養這一大群紅學磚家幹什麼?
隨著《紅樓夢》登上了神壇,就像魯迅和雷鋒登上了文化圈和道德圈的神壇一樣,《紅樓夢》中的詩詞也被吹捧上了天,曹先生詩詞造詣當然不低,但大多數作品就像樓上各位所說,是為了貼近人物性格、年齡、文化程度故意變換來寫,所以水平參差不齊,名句也有,但大多是隨著小說電視劇流傳開來,讀者愛屋及烏,在清代至今的文壇詩壇幾乎沒有被推崇過,相對於小說的架構內容,詩詞只是點綴,也並不出彩,和同時代詩人作品相比,有一定詩詞素養的可以很輕鬆分出高下
那個點讚最多的回答,說“除了曹公,清代詩人詞人也都無法和唐宋相比”,看個這裡,我猜作者是讀教科書上的詩詞,然後沒事翻幾本印刷精美的流行詩詞選集過來的,唐宋詩詞達到了高峰不假,元明詩詞均疲軟,但是清代達到了復興,即使比不了盛唐,比中晚唐絕不輸,作者應該從教科書上知道了“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在教科書狂轟濫炸中對這幾位如雷貫耳,其他詩人也未必知道多少作品。清代文學教科書上介紹不多,加之隨後的新文化運動,舊文學被拋棄,沒有及時總結介紹,這是清代文學被誤解的原因。不熟悉的人恐怕除了納蘭这位公認的天才,以及袁枚、沈德潛這幾位水平一般的以外叫不出三個,曹先生在有清一代也排不上優秀詩人的隊列,三流最多了(並非貶低,太多詩人都不入流的),下面列出幾個,供有興趣的朋友去閱讀了解清詩清詞:1、納蘭性德《飲水詞》2、陳維崧《陳維崧集》3、朱彝尊《曝書亭集》4、黃景仁《兩當軒集》5、吳偉業《吳梅村全集》6、蔣春霖《水雲樓詞》7、項鴻祚《憶云詞》8、龔自珍《定庵集》9、鄭珍《巢經巢詩集》10、楊雲史《江山萬里樓詩詞鈔》以上暫時列舉這些,更不用說女詞人顧太清還有錢謙益、譚獻、洪亮吉以及民國詩壇一大批詩人如沈增植、陳曾壽、陳三立、夏承燾、朱祖謀、龍榆生、朱庸齋、汪兆銘了,所以,清代是一個詩詞全面復興的時代,名家輩出,不輸中晚唐,曹先生在清代詩詞不算上佳,不過放在小說里能那麼貼近人物、銜接劇情,一人包辦實屬不易,其他小說中罕見。在今天看來更是相當值得一讀的作品了
答:与唐宋词不可比;而且除了曹公之外,清代诗人词人也几乎都无法与唐宋相比吧。因为楼上各位都讲到,最难得的是按头制帽。所以忍不住想补充一下自己的看法。从小说创作过程来推想,其实《红楼梦》中的诗词创作是一个非常寂寞的过程。比如著名的芦雪庵联句——难道曹公捏了笔蘸了墨,内心在香菱、探春、李绮、李纹、岫烟、湘云、宝琴、黛玉甚至凤姐一干人等间不断进行人格切换,分别为他们量体裁衣,一句一句“联”成的么?只怕很难。推想一下,多半是曹公捻断几根胡须写就,有些人物分配,只怕要最后一刻才彻底确定——最精彩之句,优先留给黛玉(其实脑海里刚有了满意的句子就已经想好要留给她了…因为她在其中最“雅”,代表着曹公审美的高度);次满意的,按照句子的气质分别给了宝钗、湘云、宝玉(各种“雅”的变体,代表曹公审美的宽度);宝琴是这集的客串明星,也予以优先照顾;夹杂平凡些的句子,就算在探春,以及李绮、李纹、岫烟三人名下(前两者几乎不怎么着墨,几乎是打酱油路过,后一位虽然内心并非俗辈,但太过内敛而不愿积极地自我表现);最后剩了开头第一句,“一夜北风紧”,那就给不识字的凤姐吧,还要借大家的口称赞说“就是要这样大气的句子开了头,下面才好发挥啊”云云……(曹公简直是…想太多…)这一段虽然联得欢快,但节奏密集,到了七十六回中秋夜,黛玉湘云两个人联句的时候,就又不一样了。曹公再一次孤单单玩了写诗游戏,因为二人都是实力不俗的选手,所以写得格外华丽;给二人分好了之后,还不踏实,要你一言我一句地互相赏析。比如“争饼嘲黄发”一句给了黛玉,又怕读者里有不懂行的,误以为不合黛玉水准。没办法,想得太多的曹公只好安排湘云当配角,抗议说,黛玉这句说的是“俗事“,再让黛玉调侃她不读书,解释说:”吃饼是旧典,唐书唐志你看了来再说“。这可不是真正的作者曹雪芹在读者面前为自己的诗句辩护呢么!”读者们,看不懂我写的吃饼一句,说明你们没有仔细读过唐书哦“——曹公旁白。这里姑且不论曹公用典的质量——好吧还是论一下,他有时忍不住为了合题要借用比较偏比较晦涩的典,也算是清人风气——单是想一想这个写作的过程,就深深觉得作者实在……太寂寞。以至很多时候,其间的诗词与其说是量体裁衣,不如说是自言自语。因此除了那几首”判词“是真正意义上关乎情节、量身定做的之外,书里各人作的诗词,首先应当看作作者本人作为诗人的作品,只是变化着风格,而且在送呈读者之前,自己先评了高下,作了注脚而已。另一方面,把这些诗词放在小说中也是可进可退,进一步说,首首都是作者自己所作,每一处妙笔自然都归于曹公;而退一步看,它们则又是假托闺阁少女之名所作(当然也有一二名少男),所以即便不那么惊人的诗句,也在”闺秀习作“的前提下变得更加惊人,单读诗歌时即便不觉得如何可爱,联想到黛玉宝钗等人的性格,也就变得格外可爱了。(只是我们先入为主,已经很难把它们夹杂在清人诗集里”客观“看待了。)另外,楼上诸位都提到薛蟠的蚊子诗。在我看来,薛蟠其实也是作者偏爱的人物。虽然读者常觉得他讨厌,但这个人物其实是混世魔王贾宝玉的另一面。宝玉是痴情多情的,但薛蟠难道不痴情多情?同为养尊处优的少年,他只是呆些蠢些蛮横些罢了,在书中,陷害宝玉的小人之事可从没有他的份儿。想想薛蟠过生日的时候,把人家送的稀罕寿礼拿来给宝玉,还说,“左思右想,除了我之外,惟有你还配吃”——薛蟠难道当真是个浊物么?那首蚊子诗我个人非常喜欢,并且绝非”俗“可以定论。什么是俗?和薛蟠一起行酒令的冯紫英说:“女儿喜,头胎养了双生子。女儿乐,私向花园掏蟋蟀。女儿悲,儿夫染病在垂危。女儿愁,大风吹倒梳妆楼。“想象力贫乏至极!这才是作者对于俗的定位。但是,看看薛大爷的巨作:“一个蚊子哼哼哼,两个苍蝇嗡嗡嗡”——意象荒诞、措辞奇特、节奏强烈、过目不忘!能够果断拒绝附和风雅者,怎会是俗人?我要说,薛蟠如果活在20世纪,那就是贵族家庭出身的叛逆摇滚青年啊!
评论中常常赞美《红楼梦》的诗词高雅,我看是有点瞎起劲。曹雪芹的功力,在于将小说中诗词的水平吻合小说中角色的水平。 以红学家考证的曹雪芹的生平来看,他在小说中借题发挥几首大开大合的诗或词,不应该是难事,但他感叹的是俗世的变换,大观园中的人物有何等见识,曹雪芹就替他们写何等境界的诗或词,这才是真正成熟的小说家的观照。小说中讲“批阅十载”,一定包括为角色调整诗词,以至有替薛蟠写的“鸡巴”诗。 曹雪芹替宝玉、黛玉和薛蟠写诗,比只写高雅诗要难多了!而且曹雪芹还要为胡佣医开出虎狼药方,你总不能说曹先生开的药方是可以起死回生的吧?————————————————阿城《闲话闲说》
在冬夜的北半球,每當中國的農曆新年到來之時,有一個星座特別耀眼,那就是獵戶座。辨認獵戶座也非常簡單,有三顆明亮的星星斜斜排開,如同腰帶。紅樓夢中的詩詞如同這三顆最明亮的星星,作為獵戶座的組成部分,它們很容易在浩瀚的星云中被辨識出來,但即便換成其他黯淡些的星星,獵戶座依然是獵戶座。模仿木心:P
哈哈哈哈哈。狂笑。曹雪芹诗词水平非常高。不仅曹雪芹,清代许多诗人词人,水平绝不减唐宋高处。恐怕今天的小文青们对清词的了解只晓得纳兰“人生若只如初见”,对清诗的了解最多知道吴伟业的《圆圆曲》。只说康熙以前的名家,就有许多。诗人:吴伟业、王士祯、毛奇龄、朱彝尊、赵执信、査慎行。词人:陈维崧、顾贞观、纳兰容若、厉鹗……那些说清代诗词不行的人,读过几首清代诗词?且不说按头制帽,就单拎出来《红楼梦》一首(不是贾环、迎春那些),或者清名家集子里随便一篇,再从全唐诗全宋词中随便拎一篇,完爆唐宋的几率达到70%以上。——但是,这么个比法也不公正,因为时代不一样。宋朝词人里,吴文英、张炎就输于苏东坡吗?根本不。清代诗词之于唐宋诗词,大概像金庸武侠之于平江不肖生武侠,以经济学领域来譬喻,大概像米尔顿·弗里德曼、卢卡斯、曼昆等人之于边际学派。——前人牛逼,牛逼在开风气,不事雕琢;后人厉害,厉害在愈来愈工。iPad air 和iPad 1 谁的体验好?肯定是前者,但你说谁更有意义,也许是后者。诗词也是这样。至于《红楼梦》里排律和古风的“一夜北风紧”,“恒王好武兼好色”这种开头,曹雪芹书中的评价是当行本色。杜甫诗“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这种开头你见过吗?太搞笑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兄弟情的诗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