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浩的第一个女人媛王玉书之女婉婷

&王玉书先生王玉书,字子翰、号石甫,书斋名为韫玉轩。一九四六年生于原北京平谷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故宫紫禁城书画艺术协会理事、部中国诗酒文化协会诗书画院院长、中国诗书画研究院书法研究员、北京中华文化学院客座。 早年师从著名金石家、书法家先生学习书法、篆刻艺术。受先生启根,深得亲传,多年潜心研习博物院珍藏历代名家碑帖玉玺。书法擅长秦篆、行楷等诸体。篆刻宗法秦汉,出入浙皖,铁笔纵横,妙造自然。所作诗词与书法、篆刻相得益彰,形成劲秀飘逸、生气盎然的风格,其作品令观者爱之,藏者珍重。业绩先后为数十家报刊专访介绍,传略已为《中国书法家选集》等几十种画册著录。 先后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李瑞环等及世界名人池田大作、萨马兰奇、陈香梅、帕瓦罗蒂等书篆作品。制印6000余方,作品广为国内外艺术馆及个人收藏。
王玉书制1995年,国务院向十一世班禅授金册、金印,为其中金印奉篆印文。
2000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中国文化艺术界联合会艺术指导委会员、人民画报(中国画报)社、2000年世界华人艺术展组委会授予“世界华人优秀艺术家”。&
2004年,为航天英雄杨利伟书“德利伟业”篆书作品。&
2005年,为庆祝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策划组织了“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展”及展览图录的出版工作。&
2006年5月与英国皇室亲王迈克尔·肯特会面并赠篆书作品“惠风和畅”。&
在人民大会堂举办2008中国公益促进大会,被评为“中国十大公益艺术家”之一,由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颁发奖杯和证书。&
2011年书法作品拍卖25万元捐给中国青少年基金会。
2013年创办智通文海书画院。
2014年五月被中国雷锋文化促进会中国将军书画艺术研究院特聘为“高级书画艺术顾问”。
&&&&& 王玉书与金禹民先生合影&继承父业 杏林暖春1946年,出生于原北京平谷县,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大夫,但不幸英年早逝,39岁就离开了他们,留下了王玉书和一个弟弟,两个妹妹。作为家里的长子,王玉书早早和一起扛起了生活的重担。父亲当时留下遗愿,让儿子学医,继承他的事业。于是在初中毕业后,15岁的王玉书进了原北京,在中药房当学徒。师傅是一位京城著名的老中医。 王玉书从最基础的学起,认药、抓药、捣药、制药、做药、压药,每天都“泡在”药里。此外,他还得背诵研究大量的药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千金方》、《本草纲目》等中医传统典籍,那些精华,至今都能出口成章。在这个极为辛苦的过程中,王玉书不仅掌握了全面的中医理论,也打下了坚实的古文基础,为他以后从事书法创造了条件。 在药房学徒3年后,他开始跟随师傅坐诊,替师傅抄药方。一年后,他有了正式的处方权,可以自己独当一面了。那年,他19岁。 此后的岁月,他在原平谷县医院的诊室,天天为病人“望闻问切”,闲暇时就“啃”大部头的医书。由于他为人谦和,待人真诚,医术高明,20多岁的时候,在当地就很有名气了,人们都亲切地称他“小王大夫”。 王玉书制章救死扶伤,是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在这个行业里,王玉书一干就是17年。17年里,诊治了几万甚至是十几万的病人。他本想着,以治病救人为终生使命,而人生的机遇却改变了的轨迹。他没有想到,会在自己顺风顺水的中医领域画上句号,一切从头再来。就如他15岁进中药房一样,他又以惊人的毅力,用曾经开药方的笔,写起了篆书,并一发而不可收。 十年如一梦2006年,王玉书从艺27周年之际,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了《王玉书书法作品篆刻选》,著名启功题写书名,朱家溍题字“刀笔清劲&势若削玉”,张中行作序,可谓一本难得的珍贵资料。在后记中,王玉书满含激情地写道:“是爱妻金文媛引我走上艺术之路,是家岳培养我继承中国传统书法和篆刻艺术。每念及此,晨昏对影,感铭肺腑。” 如今,尽管“爱妻”已“离去”10年了,可是她对王玉书今生的影响,让其终生难忘,每每提及,都是思绪无尽,感慨万千。 那是在1963年,王玉书在原平谷县中药房当小学徒的时候,从北京卫生学校分配来一位年轻的姑娘,在西药房做药师,她就是当时北京故宫博物院著名的金石篆刻家金禹民先生的女儿金文媛。王玉书当时没想到,这位姑娘会成为自己的妻子,并把自己引上了一条艺术之路。 就像所有年轻人一样,由于有共同语言和志向,经历了美好的爱情后他们建立了幸福的。但直到结婚后,王玉书才知道自己的岳父是个大书法家,但他也只是很喜欢老先生的书法而已,并没有想到会继承衣钵。 在生第二个孩子的时候,留下了病患,在1998年突然撒手而去。“到今年,整整10年了。”恍如一梦,千古伤心。王玉书有些沉重地回忆,就差一年,妻子就退休了。此后,王玉书就用加倍的努力,去告慰当年鼓励、支持他走上艺术之路的“爱妻”。 故宫里的“售货员”1979年,王玉书从原平谷县调入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因为岳父金禹民先生半李白 《清平调 》之一身不遂,两个儿子都在外地,身边需要人照顾,王玉书和妻子金文媛先后调入了这个国家一级文保单位。从此,王玉书的杏林生涯也画上了句号。 放弃已干了17年的行当,也意味着放弃了以前所有的成就,王玉书并不后悔。他和妻子金文媛当时只是想,只要能在跟前照顾,让老人少些寂寞和病痛之苦,干什么都成。 进入故宫这个陌生的,也意味着一切从头开始。再没有人亲切地喊他“小王大夫”,也没有人会热切地在病房门口守候他。在那里,他只是外宾服务部的一名“售货员”,蹬着三轮车销售和各种饮料。 好在故宫的学风很盛,一起的年轻人闲暇时都在练习书法。客人来了就卖货,客人走了就铺开纸写字。但由于年轻,好多人吃不了这个苦,到最后练习书法的那拨人,只剩下王玉书这个“大龄青年”了。丰富的藏书和各种碑帖,他也“深研细啃”,在这片文化深厚的沃土,汲取了充足的养分。但生活的负担,并未因为他的好学有所减轻。 他每日白天正常上班,晚上回去和妻子一起照顾老人,当时孩子也嗷嗷待哺,“上有老下有小”,正是人生负担最为沉重的时候,他却毅然拿起了刻刀和毛笔,走上了一条艰辛的艺术之路。 成功就得坚持不懈。王玉书至今深深铭记著名艺术大师侯宝林对成功的总结。侯宝林认为,一个人的必须具备4点:天赋、名师的指点、超人的勤奋,还有。王玉书恰巧具备了这4点,所以他的艺术之路越走越宽广。 操刀十年后挥毫王玉书制章: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王玉书是搞了10年的篆刻后才从事书法创作的,因此他的篆书写得刚柔相济,炉火纯青。由于当时是而立之年后学艺,而且全是利用业余,因此,他付出的辛苦是人们想象不到的。十几年里,他每天四五点钟起床,6时准时来到故宫开始写字。这个习惯一直保持至今。 当时金禹民在生活上是慈父,在艺术上是严师。他常常教育王玉书:“人无一技之长,则不能立足。” 王玉书记得,当时每天晚上,老人歇息了,也睡去了,家里安静下来,他就坐在桌前开始刻章。静静的夜里,只听得刀子在玉石上划过的刺刺声。就是这个声音,伴着他度过无数个夜晚。第二天早上,王玉书把自己刻好的印章拿给老先生看,老先生点头了,就可以拿去送人;老先生不满意,就磨掉重刻。 让王玉书很难忘的是,有一次,他把花了一晚时间刻好的印章拿给老先生看时,老先生竟给摔在地上,还说“你不是吃这碗饭的”!王玉书呆住了,但随即想想老先生的一生艰辛,就强忍住泪水,捡起了印章,重新制作。 王玉书是在刻了10年印章后才进行书法创作的。当时金禹民认为,只有把篆刻搞好了,才能写好。由于篆刻功底深厚,又得到老先生亲身传授,王玉书的篆书写得跟老先生的几乎一模一样,就连妻子也很难辨认。王玉书记得,妻子金文媛在世时,早晨经常拿起桌上的书法作品问:“哪个是你写的,哪个是爸写的?”而外人更是分不出来了。老先生有个徒弟偶然看到王玉书发表在上的书法作品,一路找来,最后找到了自己的。当时,徒弟还以为有人在抄袭师傅呢。 亦篆亦刻 行云流水王玉书以秦篆见长,还善隶、楷、行等书体。他的篆书作品,虽书似画,或重峦叠嶂,或纵横,或曲径通幽,都笔力苍劲,线条老辣,刚柔相济,古朴典雅。他的作品,朴拙中蕴含至美,中尽显华章,尺牍之间,把篆书的“结体”美、篆书的神韵、篆书的风骨,表现得淋漓尽致。 篆书在我国有3000多年的发展。广义上的篆书包括隶书以前的所有书体以及延属,如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缪篆、叠篆等;狭义上的篆书主要指“大篆”和“小篆”。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形体偏长,匀圆齐整,是秦始皇初统天下之时,李斯受命统一文字,把“大篆”简化后创立的,后为秦国的通用文字。“小篆”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 在他从艺的30年里,创作的书法不计其数,刻制的印章有六七千方,有的馈赠亲朋好友,有的被国家人和国际友人以及社会名流收藏。 日本创价协会会长、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池田大作对王玉书的金石篆刻仰慕已久,1993年委派弟子山田胜久到中国制印。山田胜久费了很大功夫才找到了王玉书。王玉书被其的诚挚感动,花一夜时间刻了3枚印章,赠送给池田大作,成为其永恒的。至今两人保持着友好的书信往来。 2001年中国申奥期间,他应邀为制了枚印章,还书写了“德之所在,天下贵之”书法作品,成为萨马兰奇的珍藏。就在同一年,他为在故宫午门同台演唱的世界三大男高音、多明戈、卡雷拉斯各制了一枚印章,他们都非常珍爱。2004年,杨利伟从太空胜利归来后,王玉书受有关部门委托,特意书写了“德利伟业”4个大字赠送…… 2006年,从故宫博物院退休后,王玉书被返聘,在故宫这座殿堂、在自己深爱的艺术领域里,继续挥笔操刀,纵横驰骋。
书法作品&有朋天下,世界&&&&&&&&&&&&&&&&&&&&&&&有朋天下,世界和平&&&&&&&&&&&&&&&&&&&&&&&&&&& &印章作品&&&&&&&&&&&& 各领风骚各领风骚&篆刻作品&观鹤观鹤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国际人才交流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3次
参与编辑人数:7位
最近更新时间: 09:20:46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王玉书:从杏林中人到故宫书法篆刻家(多图) (4)_古玩杂项_新浪财经_新浪网
王玉书:从杏林中人到故宫书法篆刻家(多图) (4)
  1973年,老先生患半身不遂,左侧麻痹,生活不能自理,却不甘心就此搁刀,徒弟特制了铁夹为印床,把石印固定在桌上,他单臂操刀挥毫,直到去世前夕。因此,在他晚年的印跋中,常有“单臂翁”句出现,可谓豪壮。
  在老先生患病的9年里,有些活动必须出席的时候,王玉书就背着他去。记得中国书法协会成立伊始,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金禹民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就是王玉书背着爬了好多级台阶去出席的。9年里,王玉书背着他岳父进进出出,爬楼梯、爬台阶,久而久之,周围的人都认识了这位“贤婿”。常言道,“一个女婿半个儿”,而在老先生的眼里,王玉书就是自己的亲儿子,他把毕生所学精华,传授给了谦和好学的“贤婿”。
  操刀十年后挥毫
  王玉书是搞了10年的篆刻后才从事书法创作的,因此他的篆书写得刚柔相济,炉火纯青。由于当时是而立之年后学艺,而且全是利用业余时间,因此,他付出的辛苦是人们想象不到的。十几年里,他每天四五点钟起床,6时准时来到故宫开始写字。这个习惯一直保持至今。
  当时金禹民在生活上是慈父,在艺术上是严师。他常常教育王玉书:“人无一技之长,则不能立足社会。”
  王玉书记得,当时每天晚上,老人歇息了,孩子也睡去了,家里安静下来,他就坐在桌前开始刻章。静静的夜里,只听得刀子在玉石上划过的刺刺声。就是这个声音,伴着他度过无数个夜晚。第二天早上,王玉书把自己刻好的印章拿给老先生看,老先生点头了,就可以拿去送人;老先生不满意,就磨掉重刻。
  让王玉书很难忘的是,有一次,他把花了一晚时间刻好的印章拿给老先生看时,老先生竟给摔在地上,还说“你不是吃这碗饭的”!王玉书呆住了,但随即想想老先生的一生艰辛,就强忍住泪水,捡起了印章,重新制作。
  王玉书是在刻了10年印章后才进行书法创作的。当时金禹民认为,只有把篆刻搞好了,才能写好书法。由于篆刻功底深厚,又得到老先生亲身传授,王玉书的篆书写得跟老先生的几乎一模一样,就连妻子也很难辨认。王玉书记得,妻子金文媛在世时,早晨经常拿起桌上的书法作品问:“哪个是你写的,哪个是爸写的?”而外人更是分不出来了。老先生有个徒弟偶然看到王玉书发表在报纸上的书法作品,一路找来,最后找到了自己的师傅。当时,徒弟还以为有人在抄袭师傅呢。
  亦篆亦刻 行云流水
  王玉书以秦篆见长,还善隶、楷、行等书体。他的篆书作品,虽书似画,或重峦叠嶂,或江河纵横,或曲径通幽,都笔力苍劲,线条老辣,刚柔相济,古朴典雅。他的作品,朴拙中蕴含至美,自然中尽显华章,尺牍之间,把篆书的“结体”美、篆书的神韵、篆书的风骨,表现得淋漓尽致。
  篆书在我国有3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广义上的篆书包括隶书以前的所有书体以及延属,如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六国古文、小篆、缪篆、叠篆等;狭义上的篆书主要指“大篆”和“小篆”。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形体偏长,匀圆齐整,是秦始皇初统天下之时,李斯受命统一文字,把“大篆”简化后创立的,后为秦国的通用文字。“小篆”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
电话:010-媒体报道----“半路出家”的书画缘
“半路出家”的书画缘
&&在文博会开幕前期,文博会的分会场古玩城中,一个名为“紫光”的书画苑在古玩城成立了,来自北京的一位书法家和一位画家在这里进行艺术创作,展示他们的艺术作品。
&&他们是著名的书法篆刻家王玉书和有着“中国鱼王”称号的画家宋守友。
&&王玉书和宋守友一书一画,已经搭档多年,两个人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是“半路出家”,凭着天分和努力,两人在艺术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王玉书告诉记者,他们曾经多次到深圳参观交流,觉得深圳是一个非常重视文化的城市,深圳人也懂得欣赏艺术。而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候成立紫光书画苑,就是看好文博会这个最好的契机,他们选定的店址正是文博会的分会场之一。
&&本报记者 刘琨亚
&&王玉书:悬壶济世到妙笔生花
&&王玉书最初的理想不是做一个书法家,而是一个妙手回春的医生。
&&王玉书的父亲是北京平谷县一位有名的大夫,但不幸英年早逝,父亲当时留下遗愿,让儿子继承他的事业。初中毕业后,15岁的王玉书进了原北京平谷县医院,在中药房当学徒。王玉书从最基础的理论学起,认药、抓药、捣药、制药……他还背诵研究大量的药典,直到现在,他对于《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千金方》、《本草纲目》等中医传统典籍中的篇章还能够背得出来。“这个过程很辛苦,但也很有收获,最重要的,在学习医典的时候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古文基础,这对从事书法篆刻创造了条件。”王玉书告诉记者。
&&在药房学徒3年后,王玉书开始跟随师傅坐诊,替师傅抄药方。19岁的时候,他有了正式的处方权,可以自己独当一面了。后来,人们都知道,平谷县医院有一位医术精湛的“小王大夫”。
&&如果不是遇到后来的妻子金文媛,王玉书今天可能会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师,但书画界却少了一位妙笔生花的书法篆刻大师。1963年,王玉书还在中药房当学徒的时候,金文媛从北京卫生学校分配到医院西药房做药师,两个年轻人由相知到相恋,但直到结婚后,王玉书才知道自己的岳父是北京故宫博物院著名的金石篆刻家金禹民。“但当时也就是很喜欢他老先生的书法而已,并没有想到有一天会继承衣钵。”
&&1979年,因为岳父金禹民先生半身不遂,两个儿子都在外地,身边需要人照顾,王玉书和妻子金文媛先后调入了北京故宫博物院。这时候,王玉书已经入行中医17年。角色的转变意味着放弃了过去所有的努力,但王玉书说当时只是希望好好照顾老人。
&&进入故宫博物院,王玉书从受人尊敬的医生变成了一名外宾服务部的售货员,每天蹬着三轮车销售咖啡和各种饮料。“还好,当时故宫的学风很盛,一起的年轻人闲暇时都在练习书法。客人来了就卖货,客人走了就铺开纸写字。”王玉书说,练书法是一件很苦的事情,很多年轻人都半途而废,最后只剩下王玉书这个“大龄青年”了。
&&故宫里丰富的藏书和各种碑帖,让王玉书大开眼界,也从中学习到了不少技法。更何况,他还有一个精通此道的岳丈,在王玉书的眼里,金禹民在生活上是慈父,在艺术上是严师。
&&每天晚上,等老人孩子都睡了以后,王玉书就开始刻章。第二天早上,他把自己刻好的印章拿给金禹民看,如果老先生点头了,就可以拿去送人;老先生不满意,就磨掉重刻。最让王玉书难忘的是,有一次,他花了一晚时间刻好的印章竟然被金禹民摔在地上,还说“你不是吃这碗饭的!”
&&正是这样的严厉督促加上王玉书自身的努力,使得王玉书的进步飞快。在刻了10年印章后,王玉书开始进行书法创作。金禹民认为,只有把篆刻搞好了,才能写好书法。由于篆刻功底深厚,又得到老先生亲身传授,王玉书的篆书写得跟金禹民几乎一模一样,就连妻子也很难辨认。王玉书告诉记者,当时金禹民有个徒弟偶然看到王玉书发表在报纸上的书法作品,还以为有人在抄袭师傅。
&&王玉书的书法以秦篆见长,还善隶、楷、行等书体。他的篆书作品,虽书似画,或重峦叠嶂,或江河纵横,或曲径通幽,都笔力苍劲,线条老辣,刚柔相济,古朴典雅。他的作品,朴拙中蕴含至美,自然中尽显华章,尺牍之间,把篆书的“结体”美、篆书的神韵、篆书的风骨,表现得淋漓尽致。
&&王玉书从艺的30年里,创作的书法作品不计其数,刻制的印章有六七千方,有的馈赠亲朋好友,有的被国家领导人和国际友人以及社会名流收藏。
&&宋守友:从警卫员到“中国鱼王”
&&宋守友在从事书法创作以前,是某部队的警卫战士。他18岁参军,在服役期间,他开始接触绘画,1984年,副营级干部宋守友从警卫局办公室转业到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管资料,接触的真迹佳作多,时间也宽裕,便正式开始了他的丹青生涯。
&&宋守友最喜欢的是中国画,特别喜欢花鸟虫鱼。“最初的时候,我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花鸟虫鱼都画。”宋守友告诉记者,这样的定位太宽泛,“齐白石画虾,黄胄画驴,徐悲鸿画马,都是一代大师,想超越他们得翻过重重大山。我觉得应该有一个定位,人家已画过的东西,你再画就没味道了。”
&&经过一番的研究,宋守友发现惟独画鱼者寥寥,便定下来画鱼。“鱼自古以来就是吉祥的象征,前人画鱼基本上是两种:工笔和写意。工笔的求形似,写意的求神似。我就取‘工兼写’吧。”
&&工作之余,宋守友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绘画中。他收集各种画鱼的作品,揣摩其中的区别与特色。为了画鱼,宋守友甚至购买了一个大鱼缸,养了许多鲤鱼,一有空就坐在鱼缸前仔细观察鱼的动态和习性。宋守友常常对着一缸鱼伏案作画到深夜。
&&“其实越是特别接近生活的东西越不好画,我分析过,画鱼者之所以少,是因为鱼太生活化了,人们太熟悉它了,谁都可以对你的作品评头论足”。
&&宋守友的作品独具特色,他笔下的鱼淡雅朴素,一笔成形,既有写意的神韵,又有工笔的细腻。如今,宋守友画鱼,只需一笔,鱼身即就,再加上眼、鳞、鳍,一条活生生的鱼就跃然纸上。特别是鱼的眼睛,通过墨色的分层次处理,凸凹逼真,极为传神。宋守友也因此赢得了“一笔鱼”和当代“鱼王”画家的美誉。
&&宋守友被评为中国最有收藏价值作品500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被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和丰泽园酒店特邀珍藏;被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乌拉圭等国和中国港台地区博物馆及众多书画爱好者收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媛馆8大女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