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文艺片的作用

浅谈文艺的社会作用--《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17期
浅谈文艺的社会作用
【摘要】:文艺作品在社会生活流传过程中,以人的欣赏、接受为中介所产生的作用。文艺的社会作用可以分为下述三个方面:文艺的认识作用,文艺的思想教育作用,文艺的审美作用。三者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关系。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I02【正文快照】:
文学创作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精神现象,是人们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精神活动——属于社会的精神活动。生活是文学的唯一源泉,文学是反映社会生活的。生活是社会的客观存在,是第一性的;进入文学作品中的生活是第二性的,是属于观念形态的“第二现实”。文学作为一种社会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呈;;[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欧阳翠凤;;[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J];中国美术馆;2011年07期
袁进明;;[J];共产党人;2011年10期
左静;;[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8期
李思民;;[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刘小红;;[J];艺术教育;2011年07期
严刚;;[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6期
张清河;;[J];中州学刊;2011年05期
吕晓岚;;[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慧颖;;[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85年
吴毅;;[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秦忠翼;;[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6年年会论文集[C];1996年
包永新;;[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3年
刘彦钊;;[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梁胜明;;[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二次年会论文集[C];1981年
梁安全;;[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艾莲;曾永成;;[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李准;丁振海;;[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二次年会论文集[C];1981年
柯玲;;[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谭西;[N];安康日报;2008年
夏平容;[N];雅安日报;2009年
侯永锋;[N];辽宁日报;2009年
李耘;[N];太行日报;2011年
李溢;[N];人民日报;2009年
周静 实习生
胡茜;[N];贵州日报;2009年
边慧 记者
韩莉;[N];河北日报;2010年
谌强;[N];光明日报;2010年
陈先义;[N];人民日报;2010年
本报主任记者
李彤 见习记者
张娇岩;[N];沈阳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孔建平;[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魏凤丽;[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高丽;[D];山东大学;2009年
舒晓峰;[D];安徽大学;2003年
朴雨龙;[D];延边大学;2007年
苗芬;[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刘清泉;[D];济南大学;2010年
陈莉;[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刘启娜;[D];济南大学;2011年
贾永平;[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梁莉;[D];郑州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文艺的社会功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4页¥2.002页¥1.007页¥3.004页¥3.002页¥1.00 2页¥2.002页免费5页免费3页免费2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4页2下载券15页1下载券
文艺的社会功用|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2.62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艺术的意义_百度知道
艺术的意义
艺术是社会生活产物,艺术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的审美需求,以一定的物质形式和情感为中介,表现社会生活或艺术家思想情感的审美形态,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艺术随着人们审美观念不断的发展而变化。
其他类似问题
其他6条回答
根本就无法定义!
楼上的那位仁兄说的太罗嗦了,让我简单说几句。一副裸女在艺术家的眼里就是艺术,而在有人品问题的人的眼里就是色情。同样一副画,在画展上展示就是艺术品,而放在地摊上卖也许就难逃色情画刊的罪名。回答完毕,谢谢~~!
不同意楼上的观点真正经典的艺术品带给任何人都是一种美的享受有些欣赏水平低的人甚至对这方面一点不懂的人也会被那种美而震撼!他们会说很好看,很好听等等只是他们说不出来为什么很好看而已...任何人都是有一定的审美水平的.我觉得艺术只是人们对一些事和物的一种定义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是人们感情的浓缩是人们感情的释放是可以影响到人们的内心的事物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艺术对人的作用_百度知道
艺术对人的作用
艺术教育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艺术教育主要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学科的教学工作,其目的是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和人格心智的完善。艺术教育的独特性在于:从艺术中学生可以得到有关我们自身和世界的知识、信仰和价值,这些知识、观点、体验和意义是任何其他学科不能提供和代替的①。在艺术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我们通过训练用眼、耳或肢体去感受和观察事物,使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力得到拓展和发掘,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纵观古今中外,我们发现,只要有人类的地方就有艺术。文明与艺术同时产生,不管在哪个文明和哪种文化中,艺术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艺术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丰富着我们的经验。没有艺术,我们的生活就缺少色彩和光泽,艺术总为我们提供一个多姿多彩,令人心驰神往的世界。从孔子听韶国音乐,3个月不知肉味的故事,到南朝画家张僧繇画龙点睛,破壁飞腾的传说,都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艺术所具有的神奇魅力。从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中琳琅满目的原始壁画到青海孙家寨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生气勃勃的舞蹈纹彩陶盆;从扣人心弦,动人心魄的《命运交响曲》到表达人类良知与和平愿望的《格尔尼卡》……这些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艺术,始终表现着人类的感觉、情感和经验世界。由此可见,艺术常常是时代精神的敏锐导体,文明变迁的内在动力②。它直接关系到我们教育的下一代是否能健康成长,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所谓健康成长,就是人格心智的全面发展,即:道德——意志行为(求善)、知识——智慧本领(求真)、体魄——身心健康(求强)、情感——关系态度(求美)等方面的合谐统一③。其中,道德和情感智力因素,不仅是个体行为的内在驱动力,而且也是社会行为的推动力,更是一种巨大的原动力。人们在追求自由、幸福和真理的过程中,不怕艰难险阻、百折不挠,就是因为有这种情感的动力。而艺术教育在道德和情感智力因素中,起到极大的决定作用。因此,艺术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对实施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艺术教育具有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的作用。 优秀的艺术作品所反映的事物,通常是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使生活的原形更加生动、典型化,从而更真实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和灵魂。如:女画家周思聪的中国画《人民和总理》,表现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赴地震灾区看望人民群众的感人场面,歌颂了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的真实情景;中国油画家罗中立的《父亲》表现了典型的中国农村勤劳、朴实、善良的农民父亲形象;著名画家徐悲鸿的《奔马》反映了不屈不挠、奔腾昂扬的民族气节;西班牙立体派画家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丑行,这些作品深刻揭示了社会的本质,给人们提供了美与丑、善与恶的标准,从而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使人们提高了思想认识,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波兰钢琴大师肖邦的爱国乐章之所以让侵略者胆颤心惊,也正是艺术这一不可抗拒的力量有着震撼心灵的作用,它催人奋进、使人向善,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 (二)艺术教育具有增强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作用。 通过优秀的艺术作品鉴赏,如:欣赏璀璨、辉煌的中国瓷器和丝绸织锦艺术,往往使人赞叹不已、荡气回肠,凭添无限的民族自豪之情和振奋之志,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审美的追求和创作热情。每当我们聆听欢快、悦耳、充满生机的乐曲《蓝色的多瑙河》,还是放声歌唱一曲尽情的心声,或是观看、参与盛装的节日舞蹈,在对这些美好事物的亲身感受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生活情趣,不但激发了学生对文艺活动的爱好和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心理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尤其是舞蹈和艺术体操等表演活动,可以锻炼和加强学生身体健美的谐调性,从而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造就乐观豁达的性格,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 (三)艺术教育具有启迪智慧,提高和发展创新思维的作用。 艺术教育实践中,使学生懂得敏锐的用眼去观察事物,用耳去感受事物,用心体会事物的能力,它是由形象思维的训练上升到逻辑思维的过程。孔子最爱观赏壮丽的江河和雄伟的高山。每到名山大川,必留连忘返。有一次弟子问他:“老师,你为什么总爱在大江大河前一动不动地站立半天,而毫不劳累,好象总也看不够,我们怎么看一会儿就觉得没有什么可看的了呢?”孔子回答说:“对于我来说,这大江大河是最受看的东西,你看这滔滔江水日夜奔腾,每时每刻都在变换着自己的神态和面容,此时之水已经不是彼时之水,从这水中我看到了变动不居的“道”。这水以自己的躯体滋养两岸的植物、牲畜和人类,自己总在付出,却从不要求任何回报,所以最有德;这水虽然不时遭遇险恶的高山和深谷,却从不畏惧,总是一路高歌,勇敢面对,所以最勇敢;这水,每当填满深谷和浅坑,就变得像一面平平的镜子,所以最公平;这水,纵然千回百折,却始终指向东方,从不三心二意,所以最忠实;这水,总避高就低,遇到障碍便绕行,所以最智慧。正是由于以上理由,所以君子每见大水,必留连忘返” 。可见,艺术和艺术教育的作用,就是把每个人的眼睛和耳朵的潜能唤醒、点燃、开发、发展。就像孔子那样,从一种景色中看到更多的东西和意味,也就是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我们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起到启迪智慧,提高和发展创新思维的作用。平时经常有人说:“给我一双慧眼吧!为什么你看到了,我怎么没看到?你想到了,我怎么没想到呢?”其实:这就是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是否上升到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现在看将来的问题,感性上升到理性的智慧发展是否具有创新思维的问题。学生在感受艺术美的时候,得到美的启迪和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创造美,开拓新事物的美好愿望。无论是美术、音乐还是舞蹈、戏剧等艺术,都是通过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来再现社会生活的现实图景。这种认识是富于理想和创造激情的,可以更容易记忆到人的脑海中去,而且会显的更加深入和持久。这种激情和创造力,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 (四)艺术教育具有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作用。 个性是社会组织中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基础,同时也是个人价值实现的基础,艺术课程是最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的课程之一。现代教育的最基本理念就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基础教育的艺术课程正是本着这一精神,具有典型的人文性,它关注的并非单纯是有关艺术知识极其技能的精湛,更重要的是极力追求一种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终极关怀精神,经常表现出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对人无限关爱的思想倾向,追求独特的思路、纯真的情感、心动神驰的体验、脱俗的品位、广阔的胸怀和伸张正义的勇气。众所周知,任何真正的艺术创造和表现,都具有强烈的个性和与众不同的特征,而越是具有突出、清晰的个性特征,就越能促进人的发展。因此,艺术课程在教学方面,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师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宽松的艺术学习氛围,展现个性的民主。孩子们在艺术课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选用不同的材料、方式,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富有个性的艺术活动。比如:在美术创作课上,学生可以用不同的画笔、颜料或橡皮泥、树叶、木头、羽毛等各种材料制作美术作品,自由地表达他们对周围世界的感受和独特理解。 正是在这种尊重个性的艺术学习气氛中,孩子的创造潜能得到极大开发,学生们的个性价值得到充分展现。但艺术课程并不只是单纯注重激发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且还强调学生间的合作。比如:在音乐和歌舞表演等艺术活动中就要求学生具有强烈的合作意识。否则,就不能充分发挥群体的创造智慧,感受集体力量的激情和震撼。在这些艺术活动中,教师应当让学生懂得,合作就象一首美妙的乐曲中每一个音符都相互关连、密不可分,只有音符间密切合作,才能奏出完美的乐曲。社会生活中,故然需要体现个人价值的意义,但社会团体的进步和发展更多的是建立在团结协作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我们培养的人才,既是要有个性的,同时还应该是具备合作意识、团结协作精神的综合性人才,这也是现代人必备的行为素质。 综上所述,艺术教育对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不断拓宽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深刻领会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认真钻研现代教学方法,切实有效地开展学校艺术教育。同时,也希望全社会都能更加重视和关心艺术教育,从而加快实现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其他类似问题
51人觉得有用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使人获得另外一个世界。另一个境界与不同得体会!!!!!!!!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光明日报文艺部等举办“卫视节目的文化功能”研讨会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生活的复杂多样和思想文化的多样化、多层次,既为电视节目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同时也对电视传播,尤其是卫视黄金时段节目的文化功能提出了诸多挑战。近一时期以来,部分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出现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反响,损害了广播电视媒体的形象和公信力。有鉴于此,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中国电视》杂志、《光明日报》文艺部、中国公益传媒基金日前联合举办“卫视节目的文化功能——黄金时段电视节目如何避免过度娱乐化专家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上星综合频道的定位和宗旨、如何建立科学全面的节目综合评价体系和综合频道节目播出调控制度,以及如何加强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现将发言摘登如下——
从哲学思维根除“过度娱乐化”
仲呈祥(中国文联原副主席)
荧屏滋生的“过度娱乐化”现象,固然缘由复杂,但从创作思维层面深究,根子在哲学上出了毛病。因此,从哲学思维上根除“过度娱乐化”,乃为治本。
一是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单向思维。过去,曾习惯于简单地将文艺从属于政治,走以政治思维取代审美思维的极端;如今,面对市场经济,又误将文艺笼统地从属于经济,跑到以利润思维取代审美思维的另一极端,片面追求收视率,便坠入过度娱乐化。反映在创作上,从过去忽视观众娱乐快感乃至说教化的极端,跑到以视听感官的娱乐刺激冲淡乃至取代精神美感的极端;从过去曾把人性、人道主义视为禁区的极端,跑到以展示“人性恶的深度”和“窥人隐私”为能事的极端;从过去对传统经典敬若神明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僵化极端,跑到专门逆向拆卸、解构、颠覆传统经典以吸引眼球寻求“娱乐”的极端;从过去普遍盛行的“高大全”式的浪漫主义形象塑造的极端,跑到“好人不好、坏人不坏”的“无是无非”的“非英雄化”倾向极端;从过去一度忽视审美化、艺术化程度的极端,跑到大制作、大投入的“营造视听奇观”的唯美主义的极端……凡此种种,其结果都导致“过度娱乐化”,都有悖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
二是片面认识观赏性,盲目追求观赏性。注重观赏性,本是唯物史观和接受美学的题中之义。但观赏性与属于创作美学范畴的思想性、艺术性不同,乃属接受美学范畴。思想性、艺术性是作品自身的历史品格和美学品格,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恒量;而观赏性却是观众的一种接受效应,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因地而迁的一种变量,主要是决定于观赏者的人生阅历、文化修养、审美情趣以及与作品发生关系时的时空条件的一种综合效应。辩证法和范畴学认为:什么范畴的矛盾应主要在什么范畴里解决,并关注到与之相关的范畴里的相关矛盾。那么,观赏性就应主要在接受美学范畴里解决,一是下功夫净化观赏环境,二是着力提高观赏的鉴赏修养。
三是混淆收视率与收视质量的界限。收视率当然必须关注,但首先要科学统计收视率。时下这种抽样法,尚缺乏代表性和权威性。我们追求收视率与收视质量的统一,但收视率高收视质量不高的情况确实存在。如某台一电视选秀栏目,收视率虽高,但令青少年观众仅获得视听感官生理上的刺激感,却并未真正得到思维启迪和艺术美感,倒是多少滋生了“一夜成星”、“一夜致富”的美梦,其收视质量并不好。快感往往直接影响收视率,但快感只是审美的途径,美感才是审美的宗旨。快感过度之时,伴随而来的往往是精神反思能力的衰减。荧屏上的“过度娱乐化”现象,应当休矣!
提升卫视节目的文化功能
范咏戈(《文艺报》原总编辑)
解决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的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电视艺委会主编的《2010年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报告》提出了对国内电视文化栏目从4项欣赏指数去考量这样一种新的标准,也就是健康程度、启迪程度、口味程度和娱悦程度。按着这样的欣赏指数,得分最高的是央视纪录片栏目《探索·发现》。4项欣赏指标强调了文化价值、文化品质,是将电视节目纳入文化价值标准评判的一次成功尝试。它突破了一般收视率调查的方法,既是对当下单一收视率评价体系的平衡,也是一种矫正。一些过度娱乐化的、品位不高的电视节目虽然有一定的收视率,但在这次的欣赏指数调查中却榜上无名。在调查中名列前茅的节目正是主流文化人群所认同的、赞赏的、欢迎的节目。这样的标准应该成为国家标准。我国要从电视文化节目生产播出大国变成电视文艺强国,就必须全面提升电视文艺节目的文化品质;而提升文化品质,必须破除由收视率左右产业链的局面。通过科学规范、操作性强、能够凸现文化价值的评估体制的建立,来改变当前唯收视率的不良状况。
提高卫视节目的文化功能,关键还在于电视人的文化自觉。我认为要提高三种文化自觉:一是要有探索和发现新的文化形态的自觉;二是要有民族文化保护意识的自觉;三是要有寻找多种文化结合点的自觉。首先,前文谈到的在电视欣赏指数调查中名列前茅的《探索·发现》节目的制作宗旨就是这样表达的:“在未知领域努力探索,在已知领域重新发现”。所谓发现与探索的文化自觉,实际上是一种审美的自觉。其次,要有民族文化保护意识的自觉。面对全球化语境,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也出现了把自己看成是边缘文化并一味向欧美主流文化并轨的倾向。在这方面,山东电视台的《天下父母》以传统美德体现了文化价值,表现了很高的文化自觉。再次,就是要有寻找多种文化结合点的自觉。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长期并存是转型期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电视是大众传媒,如果从其覆盖面广的角度去理解大众性,便会认为它更易是多种文化共同携手。因为一个能够自由切换的遥控器,是不会轻易拒绝某一种文化的诱惑的。比如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就是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达到水乳交融的一个成功范例。以上三种自觉,最终归于提高电视人本身的文化修养和操作能力。把电视文化当作一种存在着的文化本体来研究,还有很多美学范畴的问题也是不容回避的,如文化是内敛的而不是张扬的;又如文化是用诗意智慧去提升现实的,但能否提升起来,也决定着节目的品位。诸如此类,还有待电视工作者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探讨。唯此,我们方有可能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从根本上改变省级卫视黄金时段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的倾向。
扩大优秀文化节目播出比例
李准(中国文联原副主席)
作为大众传媒 ,电视在响应中央关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的号召方面肩负着光荣使命。卫视节目属综合频道,又面向全国观众,在这方面更有着特别的优势和责任。因此,卫视节目至少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要提高娱乐节目本身的审美含量和文化品位,二是要扩大优秀的经济、文化、科教、服务、少儿、纪录片等多种类型节目播出的比例,并严防娱乐化的做法渗透到这些类型的节目的制作中。这里,我着重谈谈第二点。
首先,电视在普及科技知识、宣传科学精神方面有着直观、形象的特点,易于接受,可以大有作为。我认为,各卫视应增加四个系列的优秀节目制作和播出的比例:一是我国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科学家和科学发明的介绍;二是对科学精神的多层次多视角剖析,以及对“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的典型人物和事例的评介;三是对标志当代人类科技发展趋势的热门话题和真正前沿课题的序列探讨;四是当代科技发展中遇到的生命伦理学难题的讨论。如果能把这些节目做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而不低俗,吸引越来越多各种文化层次的观众,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意识和科技知识水平将起到巨大作用。
其次,各大卫视黄金时段应扩大优秀教育节目的播出比例,并同时向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开拓,积极推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献身教育的模范人物,并集中地对全社会普遍关心的老大难问题和新的热点问题进行逐个报道与讨论,比如乱收费、中小学生负担重等。只要真正下功夫把这些节目办好,办出专业和审美品位,不仅能有力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且收视率也会逐步升高,并提高卫视播出的公信力。
再次,文化是民族生命的基因,是竞争中的软实力,优秀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又应当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人类社会有多少精彩,文化也就有多少精彩。只要打破娱乐至上、收视率唯一的枷锁,就会发现卫视优秀文化类节目可做的文章实在太多。比如,我国历史上最能代表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艺家,最重要的学术经典和文艺经典等等,都可做成专题片或电视剧。又如,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代表事件和人物,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经验与教训,也可做成多种优秀电视节目。再如,当前中外文化理论、文化思潮、文化市场、文化创作中的热点与最有争议的课题,还有考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热点与问题,都可以拿到卫视黄金时段来加以剖析,乃至展开严肃的面对面的论辩。凡此种种,都是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和提高民族素质所迫切需要的。只要下大功夫做出高水平,其文化品位不仅是一般娱乐节目所不能比,也远远超越那些戏说历史的电视剧和把讲史变成说书的讲坛节目,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发挥电视节目的公益价值
高强(中国公益传媒基金副理事长)
按照目前的广电运营方式,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是一个电视台生存的命脉。各电视台在黄金时段争夺收视率,已经是当下各电视台竞争中最重要的战场。但目前这种竞争,对于电视频道资源这种公共资源来说,很大程度上属于滥用市场权力。特别是对于黄金时段,这种对市场权力的滥用,客观上是在挤压其应有的公益价值。
什么是公益价值?我认为只要电视节目的服务目的和宗旨是在弘扬主流价值观的节目都属于电视公益节目,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慈善。既要体现主流价值观,又要让观众愿意看,这需要制作团队有很强的节目创新能力。而中国电视行业是最近二十年迅速蓬勃壮大起来的,人才、经营手段、创新意识都缺乏足够的储备,想创新,在大多数时间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目前中国几乎所有收视率不错的栏目,都有模仿海外电视节目的影子。
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定律“劣币驱逐良币”:在铸币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最后,良币将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在目前的电视行业中这种情况已经非常突出。一些电视台决策者计划把节目做得更有价值,投入了不少精力和资金,但是其他电视台用更小的代价,通过简单方便的娱乐化方式做节目,而后者的收视率更高,获得的广告更多。于是,那些有理想的电视台为了生存,也不得不放弃原来的做法,转向把节目娱乐化了。
全世界范围内,对广播电视的管理都是非常严格的。这基于一种法理上的认识,就是电视频道资源是公共资源,获得这种资源使用权的机构有责任履行义务。而这个义务就是弘扬主流价值观,保护本土文化传统。在中国,作为广播电视的行业主管机构,对电视节目内容进行规范和管理是其正常的业务范围。但现实中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广电总局出台一项新的决策后,公众和一些电视台对此决策微词颇多,甚至还有人提议限制广电总局对广播电视内容管理的权利。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根本原因是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关于广播电视管理的上位法。目前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是由国务院制定的,属于行政法规,不足以将电视频道资源的内容规范拉回到公益方向。尽管电视人中不乏希望为公众提供优质节目的愿望和理想的从业人员,但在整体行业中,仅仅依靠这种道德判断是不够的,需要有国家大法来划出一条底线,让电视频率这种公共资源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宗旨,彰显主流价值观,发挥电视节目的公益价值。
用主流价值观统领电视评价标准
时统宇(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
造成电视传播低俗倾向和泛娱乐化现象的终极原因,是中国电视在市场化进程中对利润指标的片面追求。因此,用主流价值观统领中国电视的评价标准是大势所趋,其中有三项工作迫在眉睫:
首先,必须有制度保证。增加新闻类、社教类节目的比例,缩小游戏娱乐类节目的播出平台。如果真的减少收视率高、广告收入好的娱乐节目播出量,电视台短期内的经济效益肯定会受到影响,但既然电视台是生产精神文化产品的专门组织,要担负起传承文明、人文教化的责任,与唯利是图的商业行为有本质区别的电视传播就应舍利而取义。同时,必须在制度上做出保障,没有制度上对新闻社教类节目的保护,最终也只是表面文章而已。
二要把欣赏指数、满意度等软指标变成具有市场导向的硬指标,着力构建电视节目恪守审美与艺术价值判断的游戏规则。去年《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报告》首次完成了中国电视文艺(文化)栏目欣赏指数调查。这一评价标准建立了一种更为客观、公正、真实地反映当下电视文艺栏目的文化品位和内在品质的评价指标体系。目前,以央视为代表的综合评价体系已付诸实施。尽管其影响和力度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对中国电视的科学发展意义重大。
三应加强对电视产品的监管,建立行之有效的广电系统掌门人问责制和频道频率退出机制。近年来行政主管部门在反低俗倾向行动中,对问责制的强调是一条基本线索。前些年国家广电总局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的通知》中就指出,治理整顿要坚决实行“问责制”,对有禁不止、整改不力、严重违规播放广告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要追究其主要领导的责任,同时还将向社会曝光,以确保清理整顿工作不走过场、不留死角。据不完全统计,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清理停播违规广告1466条,涉及金额达20多亿元。可见,问责制的实际效果是十分明显的。问责制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清楚“责”,而在于敢不敢“问”,谁来“问”,怎么“问”,“问”的结果如何,等等。伤筋动骨式的砸饭碗,甚至是一票否决制的实施,对于反低俗化的成果和成效是一种决定性检验。那么,在出现了严重低俗问题后,广播电视的频道和频率退出机制,就是一个更加复杂和敏感的问题。如果说,问责制只是涉及个别人的话;那么,频道和频率退出则关乎整体,涉及体制的伤筋动骨。只有扩张机制而缺乏退出机制是我国广电系统的先天不足之一。我们的结论是:必须把问责制和退出制刚性化、法定化,才能在制度安排的层面解决低俗化、泛娱乐化问题。没有一个让人放心的监管,就没有一个让人放心的市场,这样的道理同样适用于广播电视行业。
坚决抵制“重口味”电视剧
曾庆瑞(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央视之外,各省级卫视是国家电视台网的第二方阵。各卫视节目,尤其是黄金档节目,理当传播先进、健康和有益的文化。其文化功能,包含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文艺类节目还包含有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所有这些功能的价值底线,则是有益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类的身心健康。多年来,各省级卫视制作与播出了许多优秀的电视节目,较好地实现了节目的审美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当然,也有一些卫视在黄金档里播出了一些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节目。比如,电视剧中的“重口味”情节、台词和画面就是其中典型现象。
所谓“重口味”,就是为了给观众提供更大的刺激和快感,荧屏上的电视剧,加入了雷、虐、黄等各种调剂,从情节到台词,口味都在持续加重。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有两个方面的工作要做。
首先要加强舆论监督。我们应继续加强电视剧的批评工作,从正面对电视剧进行舆论引导工作,加强有关电视剧的宣传报道工作,让从业人员和广大电视剧观众能够有一副火眼金睛去辨别电视剧作品的优劣,这样“重口味”也就没有市场了。其次是加强法制、行政及行业的监管。作为“内容产业”的电视剧,其内容在我国是有法定禁载限制的。目前,电视剧的管理虽然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意义上的立法,但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我国的法律体系的构成,国务院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也属于法的范畴。因此,关于电视剧作品内容“禁载”的法律规定,在日经由国务院“批转”的广播电视部制订的《录音录像制品管理暂行规定》、日广播电影电视部制定的《〈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日广播电影电视部制定的《有线电视管理规定》、1994年的《音像制品管理条例》、日广播电影电视部制定的《中外合作制作电视剧(录像片)管理规定》、日由文化部部长、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联署签发施行的《音像制品内容审查办法》、日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1号令施行的《电视剧审查暂行规定》、日2号令《电视剧管理规定》、日27号令《境外卫星电视频道落地管理办法》等法规中均有规定。特别是《音像制品内容审查办法》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使我国电视剧内容的法定“禁载”条文基本上成型了。按照目前已经有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这些规定,也是完全可以治理这一类不健康的电视现象的。
总之,坚决抵制“重口味”的电视剧是一个有关我们民族精神养成和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省级卫视不能对这些“重口味”电视剧丧失文化责任和操守。
卫视媒介本体功能的再认知
俞虹(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如果说电视媒体的基本属性是国家媒体、公共媒体和商业媒体,那么省级卫视无疑就是国家媒体与公共媒体的结合体。这原本是一个无可争议的问题,但是近年荧屏现状让人担忧与不解,尤其黄金时间出现的节目类别比例失调、娱乐泛化、制作粗糙等等,与省级卫视应有的定位、职责、功能、品质相悖或者不匹配,状况令人担忧。
众所周知,我国省级卫视是以综合频道定位开始起步的,至2004年后省级卫视开始出现明显的变化,众多卫视台转向以特色立台,力图打破同质化,寻求差异化竞争。然而,在特色办台的旗帜下,虽有坚守着公益、情义、文化特色定位的电视台,但更多的还是以占有市场赢得收视率为首要目标诉求。因此,在特色办台的合理外衣下,已经带来了以减少、甚至放弃应有的新闻、文化、教育、服务类的节目为代价的现象,出现了节目样态同质化、节目内容娱乐化和超量播放电视剧等非良性竞争局面。更有甚者,有的卫视掌门人的军令状直接以广告额度、收视率排名为依据,于是,完成指标成为其主要追求目标,最终导致取舍无度。
在泛娱乐化背景下,应重新审视卫视定位,让省级卫视回归承担其应有的本体功能:以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传达地方政府声音、反映当地的要闻信息为基本任务, 同时又兼顾经济、文化、科教、娱乐等各类节目的制作播出,在此前提下获得在全国的收视反馈与影响力。当然,这种回归不是简单地重履初创时综合频道的旧辙,返回泛综合频道,而是将公共服务媒介与特色经营战略有机结合。这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印证了我国电视产业螺旋式前进的发展脉络。在后综合时代的竞争格局下,省级卫视应逐渐认清自身公共服务主旨下的各项媒介本体功能,再从资源、品牌、战略、产品等各方面围绕基本定位进行新的战略调整,重新建立新的品牌形象。
需要指出的是,伴随着国家的发展强盛,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是我国行政改革的走向,广播电视媒体的公共服务属性与政府的公共服务属性有重合交叉之处,但也有自己独特的范畴。广播电视波段和频率(尤其是上星台占据的卫星资源)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社会的公共资源,因此媒介必然具有了公共服务的属性和义务,它必须在信息、教育和娱乐三大方面满足相应范围内公众群体的需求。此外,广播电视在当今社会是当之无愧的强势传播媒介,具有传播信息、教育公众、形成社会舆论等重大社会作用,因此它对国家和公民社会有着责无旁贷的义务,包括维护国家团结、增强多民族国家的向心力、提倡高尚的社会道德和风气、提高国民素质水平、为多元文化表达提供平台等等,它没有权利在收看人群最多的黄金时间放弃履行这些基本职责。[责任编辑:林随霞]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时代的文艺爱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