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独生子女待遇的低保户享受国家什么待遇

家有手机电脑或子女择校 就不该享受低保?
 您的位置:
家有手机电脑或子女择校 就不该享受低保?
日 08:42:32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南昌市日前制订下发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家庭收入评估办法,其中不少内容沿袭了城市低保有关法规规定,明确界定出多种家庭不能享受低保待遇,包括购买使用汽车、冰箱、计算机、手机等高档非基本生活必需品的家庭,安排子女择校就读的家庭等。 &&&&评估办法的一些内容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市民热议,议论的焦点集中在低保户可不可以拥有手机、电脑,低保户子女有没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资格,最低生活保障这一“有情”政策该不该在操作过程中划上明细的“消费红线”等。 &&& 资料图片:5月27日,石嘴山市长胜社区特困户谭琼(左一)高兴地接过街道工作人员送来的助困“爱心卡”。近日,宁夏石嘴山市开展“爱心救助特困和低保家庭”活动,由各街道办事处与辖区药店联系,给享受低保和持有特困证的家庭发放“爱心卡”,被救助对象持卡到药店买药时可享受15%-35%的优惠。据了解,石嘴山市计划将“爱心卡”推行到辖区粮油店及超市内,调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为困难群体提供最实惠的服务。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各地普遍设限:手机电脑不能用、子女不能择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我国很多地方,在制订城乡低保政策有关操作规程或者办法时,普遍为低保待遇划定了不少“红线”,如使用手机、电脑或子女择校的家庭列入不得享受低保待遇范围。在此规定下,一些低保家庭因此犯难,也有一些低保家庭因为“跨越”了“红线”被取消低保资格。 &&&&几个月前,哈尔滨市低保对象安某被评为“黑龙江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他因此获得了6000元的奖励,本想给上大二、学机械设计的儿子买台电脑,可因哈尔滨市在有关低保制度规定中说,低保户如果有子女在中小学自费择校,一年内新购置单项价值1000元以上的家用电器及高档家具等11类行为的将不能享受城市低保。为此,安某犯难了。 &&&&2005年10月,武汉市?~口区利济社区居民管某发现当月民政部门应该发放的260元的低保金没有到账。到区民政局一打听,原来,因为15岁的女儿没有按规定到附近初中就读,而是选择了条件相对较好的其它中学,他家的低保资格就被取消了。“女儿上交的择校费,都是我退休的三个姐姐凑的,”管华清无奈地说,“他们以这个理由取消我的低保实在不应该。” &&&&低保门槛之争 &&&&为什么要在低保政策有关法规中设置“硬杠杠”,这些“消费红线”合理吗? &&&&南昌市民政局低保处处长周大根介绍说,民政部门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工作起来有个衡量标准,具体一点更便于操作和接受群众监督;另一方面,低保金发放给低保户目的是保障其基本生活,为了给享受低保者设立门槛,民政部门在作出具体限制条件时,还是考虑了公众生活观念和社会公共准则的。 &&&&周大根说,民政部门了解到,低保户如果有使用手机、电脑,送子女择校等行为,一般群众都会有意见。 &&&&采访中,许多人对法规设置“消费红线”持赞成态度,但是对于“消费红线”的具体内容持不同意见。 &&&&在南昌市马家池街上开蔬菜铺的低保对象潘建新说,低保户本来就是吃国家救济,平心而论,这点钱不能乱花,我们也会自律,如果我们用手机、用电脑,一般群众看到了肯定是会有想法的。但是,子女择校的限制有点缺乏人情味,我们低保家庭也特别希望子女有出息。我的孩子今年读初三,如果孩子学习很好他就应该可以拥有与其它家庭孩子一样竞争更好学校的机会。我们可以向亲戚朋友借钱供他,以后再还,毕竟孩子的成长不等人。 &&&&市民刘强认为,低保是一种社会福利,低保金只能用于基本生活开支,而不能用于其它消费。当一个人的基本生活都不能得到保障时,他凭什么享受?当低保户的行为有悖社会公共准则,就会为多数公民所不容,民政部门有权利也有义务对低保户的行为进行调整。 &&&&南昌市麻丘中学教师黄小武则认为,对低保户能不能用手机、电脑不能一概而论。手机在现代社会已是非常普遍的消费品,一些消费套餐也是相当实惠,不能据此取消低保户低保待遇。如果一个低保对象因为要出去找工作,为了方便联系买个便宜的手机未尝不可,客观上还有利于这个家庭尽快找到其它经济来源。再比如,如果一个低保家庭有孩子在大学学计算机系的话,还是应允许其想办法购置电脑。 &&&&黄小武认为,低保家庭子女也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择校费可以借,也可以接受别人赞助。低保政策重在保生活、济贫,但是,也应该有鼓励低保户创新生活的意识。 &&&&也有市民认为,是否应该领低保金,应该完全按照家庭收入水平而定,而不是简单依照实物评估的办法或者依照低保对象的生活方式,不能因为低保户是接受救济,其就应该接受许多附加条件。 &&&&低保文件应因时而改灵活操作有情执行 &&&&采访中,社会学专家、普通市民、基层民政工作人员普遍认为,低保文件应因时而改,低保政策应灵活操作、有情执行。&&&& &&&&江西省社科院社会学专家王明美认为,地方政府通过法规对政府救助设定前提条件,这是应该的,只是其中一些具体内容、具体条款应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同步改进。多年以前,手机是贵重的高消费品,政府在低保文件中将其当作低保“消费红线”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随着手机的普及,现在出台的类似文件还有这样的规定,这说明我们的一些政府文件没有与时俱进或者说没有因时而改,体现了一些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懒政”思维。而基层民政部门在操作上,应领悟国家低保政策实质,灵活操作,有情执行。避免因为执行方法的简单而令低保这一带有人情味的政策伤害群众。 &&&&南昌市西湖区低保局局长蒋利华、青山湖区低保中心主任熊永红认为,低保对象享受国家救济,有些消费理应受到限制。但是,一些操作规程规定的确是过时了。对此我们在操作过程中也不会教条主义,比如一些家政临时工,为了方便与外界联系,我们是会允许其购置手机或小灵通的。但是子女择校问题,因其择校费来源难以核实,对此,民政部门目前的做法是把关很严,一般是“一刀切”,取消其资格。 &&&&王明美则说,把手机、电脑、择校当作取消低保资格的“标签”,是政府部门“一刀切”的简单工作方式,不可取。以低保子女择校而言,择校费确实是一笔额外费用,但中国人有一个传统,就是自己再苦再累也要让子女上好学校,所以,会出现低保家庭子女择校现象。但是,难道就因为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好核实择校费的来源就可以取消其低保资格?从理论上来讲,你不能证明其择校费的来源,就不能排除择校费是借来的、朋友接济甚至是卖血凑的可能,只要存在这种可能,那么取消低保资格就有可能让低保户受冤。 &&&&社会人士认为,这个问题的出路在于建立健全收入核算体系,政府部门要探索新的收入核算办法,逐步取消这种以实物评估的办法,只要低保家庭的真实收入低于标准就可以领取低保金,不能因其生活方式而随意变动。因此,政府帮困理念也应进步,酌情允许低保户使用手机、电脑、送子女择校就读,这可以说体现了政府“公平提供发展机遇的意识”。(李美娟)
&&& &&& 申请低保的家庭不得拥有空调、手机、宠物等“奢侈”物品,这一低保管理条款自问世以来,曾招致大量批评,但这丝毫不能阻碍更多城市低保管理部门将其奉为圭臬。不过,现在情况突然有了改变――据《重庆晚报》报道,新制定的《重庆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拟取消有空调、手机、宠物不得享受低保的规定―――这是一个明智之举,正如当地官员所说,手机现在已不是奢侈品,宠物可以让低保家庭有精神寄托,穷人也需要在夏天用空调消暑,低保审核,惟一的参照应是家庭收入,没有必要再行加码,所以,取消这些限制理所当然。 &&&
&&& 南昌市日前制定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家庭收入评估办法,明确规定多种家庭不能享受低保待遇,其中包括在南昌所辖各县县城所在地购买、租用店铺做生意的家庭,家中购买使用汽车、冰箱、计算机等高档非基本生活必需品的家庭,安排子女择校就读的家庭等。 &&& 评估办法还规定,3年内自建住房、购买商品房或高标准装修现有住房的家庭;饲养高档宠物的家庭;安排子女择校就读、出国留学或子女在义务教育期间选择高于国家义务教育收费标准学校就读的家庭;家庭成员有赌博、吸毒、嫖娼等违法行为,或经常出入餐饮、娱乐场所进行消费的家庭等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
&&& 外出务工人员(主要是指没有多少技能的农民工)每年有七个月以上不在家务农的,本人不享受农村低保待遇;外出务工人员一般按自报劳务收入计算,自报劳务收入低于南昌市最低工资标准的,按南昌市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对于连续六个月以上未领取或未足额领取劳务工资的人员,经务工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认定,并出具有效证明后,按其实际领取的收入核定。 &&&
请您发表感言,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
(责任编辑:
24小时新闻热点
港澳台要闻&&&& 给汪洋书记及黄华华省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及省长黄华华:&&
我是深圳户籍的国家重点优抚对象。笔者已经好几年没有在深圳过中秋了,这都是因为&贫穷&之过,由于租住在农民房里面,周围环境不好再加上失业下岗后经济上没有什么收入,只好把儿子放在父母身边,让他在老家上学能够节省不少钱呢,一切以儿子为中心阿,所以,好几年的中秋都是回去老家和儿子一起过的。今年儿子回来深圳上学了(因为是深圳户口,住农民出租房也得回来上学阿),所以,今年俺在深圳过中秋了,真没有想到,在号称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的深圳过了一个非常郁闷的中秋节:一个重点优抚对象,连一盒月饼都没有收到(指政府有关部门的),甚至可怜到连一个节日问候的电话或者信息都没有!
&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佳节到来之际,俺看到了报纸和电视新闻:广东省为全省197万低保户发放亿元的中秋节慰问金,再看看深圳的低保户每户拿到了1000元中秋节慰问金,有的还有大米,食油等分,尽管我不是低保户,但我真心的为低保户高兴和叫好!而我呢?仅靠老婆的一份临时工收入,刚刚交了儿子高额的近6000元的开学费用,已经是囊中无几了,在深圳过中秋几乎什么也没有购买过节的东西,指望着能够分到一盒月饼这么小小的一个心愿也落空了......
& & 据说深圳的低保户每年有4个节日发放慰问金的(而重点优抚对象一年只有两次慰问金),每次不少于1000元,我并非眼红人家低保户,低保户生活困难,是应该要救济的,这个观点我一直认同。问题是:作为对共和国作出过重要贡献的国家重点优抚对象这个群体是否也应该像低保户一样受到关怀呢(那怕是像罗湖区民政局局长给优抚对象发了一条节日的问候短信也是一种比一盒月饼更加有意义的安慰阿)?俺怎么想也想不通,就给俺所在的梅林街道负责民政的同志打了个电话,想问一下到底街道或者区里面有没有什么表示,可怜的是对方答复只有低保户有1000元慰问金,优抚对象什么也没有,说是曾经请示过领导,说我们街道优抚对象人数多,没有钱发放慰问金或者慰问品了,可怜的我连一盒月饼的美好梦想也破灭了......
& & 查了一下有关数据,广东省的低保户总数是197万人,而重点优抚对象是28万人,全省低保户与重点优抚对象的比例是7:1。2008年,深圳的低保户人数是15000多户,而全深圳市的重点优抚对象才1600多人,仅是全深圳市的低保户的10分之1左右,低保户在深圳可以享受到相关的福利待遇,如分配廉租房,煤气,水电减价,子女上学学费优惠等等,比优抚对象在经济上的待遇好多了。俺再次声明并且眼红低保户,而是感觉到有国家及广东省优抚政策明确保障的国家重点优抚对象是否起码也要享受到低保户这些待遇呢?
& & 最近由胡主席温总理签字,于日经修改后起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三条:&军人的抚恤优待,实行国家和社会相结合的方针,保障军人的抚恤优待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保障抚恤优待对象的生活不低于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全社会应当关怀、尊重抚恤优待对象,开展各种形式的拥军优属活动。&
  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对军人抚恤优待事业提供捐助。&
& & 不知道我们广东省及深圳市的有关部门及领导是怎么理解和执行国家的优抚政策的?
& & &保家卫国&的不如&低保&的责任到底是谁造成的??
& & &重点优抚对象&的待遇不如&低保&的结果最后会是谁的悲剧???
& &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而不懂得敬重和珍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一个不尊重优抚对象,不崇尚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优抚对象是一个为国家作出过特殊贡献的群体,特别是参战涉核退役军人,都已经是50开外的人了,大都失业下岗,上有老下有少的,低保靠不上,离退休还有好几年,这个群体的生活困境是可想而知的。
&温总理说:&公平与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我们恳求广东省委省政府监督深圳市委、市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能按照&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办事,抓紧落实和督办相关优抚政策事项。只有认真地、不打折扣地落实国家的优抚政策,让我们这些重点优抚对象能够有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能够享受到&不低于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让我们优抚对象生活得更加有尊严,这才是最有效的维稳。在你们这些&人民公仆&吃香喝辣的时候,也能够想到我们这些曾经为保家卫国出过力流过血的重点优抚对象,让我们喝点汤,这样的社会才有可能稳定,如果你们喝茅台酒,我们连普通米酒也喝不上的,这样的社会怎么能够和谐?以深圳现在的财力,落实这些优抚政策待遇只是举手之劳,当大家都有生活保障了,这才是最大的民生和最有效的维稳。
我们要的不是一盒月饼,我们要的是一份优抚对象的尊严!老兵不怕老去和死去,但老兵怕被人淡忘和遗忘!
&&&&&&&&&&&&&&&&&&&&&&&&&&&&&&&&&&&&&& 优抚对象:陈向荣 上书
&&&&&&&&&&&&&&&&&&&&&&&&&&&&&&&&&&&&&&&&&&&&
附联系邮箱:
&&&& 给汪洋书记及黄华华省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及省长黄华华:&&
我是深圳户籍的国家重点优抚对象。笔者已经好几年没有在深圳过中秋了,这都是因为&贫穷&之过,由于租住在农民房里面,周围环境不好再加上失业下岗后经济上没有什么收入,只好把儿子放在父母身边,让他在老家上学能够节省不少钱呢,一切以儿子为中心阿,所以,好几年的中秋都是回去老家和儿子一起过的。今年儿子回来深圳上学了(因为是深圳户口,住农民出租房也得回来上学阿),所以,今年俺在深圳过中秋了,真没有想到,在号称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的深圳过了一个非常郁闷的中秋节:一个重点优抚对象,连一盒月饼都没有收到(指政府有关部门的),甚至可怜到连一个节日问候的电话或者信息都没有!
&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佳节到来之际,俺看到了报纸和电视新闻:广东省为全省197万低保户发放亿元的中秋节慰问金,再看看深圳的低保户每户拿到了1000元中秋节慰问金,有的还有大米,食油等分,尽管我不是低保户,但我真心的为低保户高兴和叫好!而我呢?仅靠老婆的一份临时工收入,刚刚交了儿子高额的近6000元的开学费用,已经是囊中无几了,在深圳过中秋几乎什么也没有购买过节的东西,指望着能够分到一盒月饼这么小小的一个心愿也落空了......
& & 据说深圳的低保户每年有4个节日发放慰问金的(而重点优抚对象一年只有两次慰问金),每次不少于1000元,我并非眼红人家低保户,低保户生活困难,是应该要救济的,这个观点我一直认同。问题是:作为对共和国作出过重要贡献的国家重点优抚对象这个群体是否也应该像低保户一样受到关怀呢(那怕是像罗湖区民政局局长给优抚对象发了一条节日的问候短信也是一种比一盒月饼更加有意义的安慰阿)?俺怎么想也想不通,就给俺所在的梅林街道负责民政的同志打了个电话,想问一下到底街道或者区里面有没有什么表示,可怜的是对方答复只有低保户有1000元慰问金,优抚对象什么也没有,说是曾经请示过领导,说我们街道优抚对象人数多,没有钱发放慰问金或者慰问品了,可怜的我连一盒月饼的美好梦想也破灭了......
& & 查了一下有关数据,广东省的低保户总数是197万人,而重点优抚对象是28万人,全省低保户与重点优抚对象的比例是7:1。2008年,深圳的低保户人数是15000多户,而全深圳市的重点优抚对象才1600多人,仅是全深圳市的低保户的10分之1左右,低保户在深圳可以享受到相关的福利待遇,如分配廉租房,煤气,水电减价,子女上学学费优惠等等,比优抚对象在经济上的待遇好多了。俺再次声明并且眼红低保户,而是感觉到有国家及广东省优抚政策明确保障的国家重点优抚对象是否起码也要享受到低保户这些待遇呢?
& & 最近由胡主席温总理签字,于日经修改后起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三条:&军人的抚恤优待,实行国家和社会相结合的方针,保障军人的抚恤优待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保障抚恤优待对象的生活不低于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全社会应当关怀、尊重抚恤优待对象,开展各种形式的拥军优属活动。&
  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对军人抚恤优待事业提供捐助。&
& & 不知道我们广东省及深圳市的有关部门及领导是怎么理解和执行国家的优抚政策的?
& & &保家卫国&的不如&低保&的责任到底是谁造成的??
& & &重点优抚对象&的待遇不如&低保&的结果最后会是谁的悲剧???
& &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而不懂得敬重和珍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一个不尊重优抚对象,不崇尚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优抚对象是一个为国家作出过特殊贡献的群体,特别是参战涉核退役军人,都已经是50开外的人了,大都失业下岗,上有老下有少的,低保靠不上,离退休还有好几年,这个群体的生活困境是可想而知的。
&温总理说:&公平与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我们恳求广东省委省政府监督深圳市委、市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能按照&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办事,抓紧落实和督办相关优抚政策事项。只有认真地、不打折扣地落实国家的优抚政策,让我们这些重点优抚对象能够有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能够享受到&不低于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让我们优抚对象生活得更加有尊严,这才是最有效的维稳。在你们这些&人民公仆&吃香喝辣的时候,也能够想到我们这些曾经为保家卫国出过力流过血的重点优抚对象,让我们喝点汤,这样的社会才有可能稳定,如果你们喝茅台酒,我们连普通米酒也喝不上的,这样的社会怎么能够和谐?以深圳现在的财力,落实这些优抚政策待遇只是举手之劳,当大家都有生活保障了,这才是最大的民生和最有效的维稳。
我们要的不是一盒月饼,我们要的是一份优抚对象的尊严!老兵不怕老去和死去,但老兵怕被人淡忘和遗忘!
&&&&&&&&&&&&&&&&&&&&&&&&&&&&&&&&&&&&&& 优抚对象:陈向荣 上书
&&&&&&&&&&&&&&&&&&&&&&&&&&&&&&&&&&&&&&&&&&&&
附联系邮箱:
我是深圳户籍的国家重点优抚对象。笔者已经好几年没有在深圳过中秋了,这都是因为&贫穷&之过,由于租住在农民房里面,周围环境不好再加上失业下岗后经济上没有什么收入,只好把儿子放在父母身边,让他在老家上学能够节省不少钱呢,一切以儿子为中心阿,所以,好几年的中秋都是回去老家和儿子一起过的。今年儿子回来深圳上学了(因为是深圳户口,住农民出租房也得回来上学阿),所以,今年俺在深圳过中秋了,真没有想到,在号称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的深圳过了一个非常郁闷的中秋节:一个重点优抚对象,连一盒月饼都没有收到(指政府有关部门的),甚至可怜到连一个节日问候的电话或者信息都没有!
&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佳节到来之际,俺看到了报纸和电视新闻:广东省为全省197万低保户发放亿元的中秋节慰问金,再看看深圳的低保户每户拿到了1000元中秋节慰问金,有的还有大米,食油等分,尽管我不是低保户,但我真心的为低保户高兴和叫好!而我呢?仅靠老婆的一份临时工收入,刚刚交了儿子高额的近6000元的开学费用,已经是囊中无几了,在深圳过中秋几乎什么也没有购买过节的东西,指望着能够分到一盒月饼这么小小的一个心愿也落空了......
& & 据说深圳的低保户每年有4个节日发放慰问金的(而重点优抚对象一年只有两次慰问金),每次不少于1000元,我并非眼红人家低保户,低保户生活困难,是应该要救济的,这个观点我一直认同。问题是:作为对共和国作出过重要贡献的国家重点优抚对象这个群体是否也应该像低保户一样受到关怀呢(那怕是像罗湖区民政局局长给优抚对象发了一条节日的问候短信也是一种比一盒月饼更加有意义的安慰阿)?俺怎么想也想不通,就给俺所在的梅林街道负责民政的同志打了个电话,想问一下到底街道或者区里面有没有什么表示,可怜的是对方答复只有低保户有1000元慰问金,优抚对象什么也没有,说是曾经请示过领导,说我们街道优抚对象人数多,没有钱发放慰问金或者慰问品了,可怜的我连一盒月饼的美好梦想也破灭了......
& & 查了一下有关数据,广东省的低保户总数是197万人,而重点优抚对象是28万人,全省低保户与重点优抚对象的比例是7:1。2008年,深圳的低保户人数是15000多户,而全深圳市的重点优抚对象才1600多人,仅是全深圳市的低保户的10分之1左右,低保户在深圳可以享受到相关的福利待遇,如分配廉租房,煤气,水电减价,子女上学学费优惠等等,比优抚对象在经济上的待遇好多了。俺再次声明并且眼红低保户,而是感觉到有国家及广东省优抚政策明确保障的国家重点优抚对象是否起码也要享受到低保户这些待遇呢?
& & 最近由胡主席温总理签字,于日经修改后起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三条:&军人的抚恤优待,实行国家和社会相结合的方针,保障军人的抚恤优待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保障抚恤优待对象的生活不低于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全社会应当关怀、尊重抚恤优待对象,开展各种形式的拥军优属活动。&
  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对军人抚恤优待事业提供捐助。&
& & 不知道我们广东省及深圳市的有关部门及领导是怎么理解和执行国家的优抚政策的?
& & &保家卫国&的不如&低保&的责任到底是谁造成的??
& & &重点优抚对象&的待遇不如&低保&的结果最后会是谁的悲剧???
& &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而不懂得敬重和珍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一个不尊重优抚对象,不崇尚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优抚对象是一个为国家作出过特殊贡献的群体,特别是参战涉核退役军人,都已经是50开外的人了,大都失业下岗,上有老下有少的,低保靠不上,离退休还有好几年,这个群体的生活困境是可想而知的。
&温总理说:&公平与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我们恳求广东省委省政府监督深圳市委、市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能按照&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办事,抓紧落实和督办相关优抚政策事项。只有认真地、不打折扣地落实国家的优抚政策,让我们这些重点优抚对象能够有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能够享受到&不低于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让我们优抚对象生活得更加有尊严,这才是最有效的维稳。在你们这些&人民公仆&吃香喝辣的时候,也能够想到我们这些曾经为保家卫国出过力流过血的重点优抚对象,让我们喝点汤,这样的社会才有可能稳定,如果你们喝茅台酒,我们连普通米酒也喝不上的,这样的社会怎么能够和谐?以深圳现在的财力,落实这些优抚政策待遇只是举手之劳,当大家都有生活保障了,这才是最大的民生和最有效的维稳。
我们要的不是一盒月饼,我们要的是一份优抚对象的尊严!老兵不怕老去和死去,但老兵怕被人淡忘和遗忘!
&&&&&&&&&&&&&&&&&&&&&&&&&&&&&&&&&&&&&& 优抚对象:陈向荣 上书
&&&&&&&&&&&&&&&&&&&&&&&&&&&&&&&&&&&&&&&&&&&&
附联系邮箱:
领导、党政部门回复
尊敬的陈向荣网友,你好!
&&&&&&& 你反映的情况我们已经收集整理给有关部门,我们将认真研究并给予答复.
&&&&&&& 谢谢你对民政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来自网络问政平台
来自网络问政平台
来自网络问政平台
来自网络问政平台
来自网络问政平台
来自网络问政平台
网络问政网友回复
网友正在问
[交通道路]
[农村农业]
[投诉举报]
[污染环保]
[交通道路]
[农村农业]
[投诉举报]
[污染环保]
最近被关注的领导
猜您关注的领导
问政平台图集
最新回复领导
最近问政观察员人民网―低保户家庭孩子没有择校权?
低保户家庭孩子没有择校权?
父亲表示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
  沈阳10月26日电&&“12000元”是父母为孩子能在好学校读书而借来的就读费;“315元”是这个家庭每月的收入――低保金315元;要偿还这笔欠款,这个家庭要用“38”个月的时间,前提是不吃不喝……  然而,因为孩子念上了收费中学,与低保规定不符,315元这惟一的经济来源被取消了……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了沈河区小西路太清南里11号张大姐家中。走进这间不足16平方米的房子,记者看到屋子的大部分被火炕占据,家中惟一的电器是一台14寸的电视机……  张大姐家的经济条件令人心酸:43岁的张大姐是乙肝患者,没有任何工作;张家大哥今年44岁,“因为腰脱我现在只能扫扫地、抹抹玻璃……”  这个家庭自2003年1月起便开始享受315元的生活最低保障,然而这惟一的经济来源却因为小刚(化名)电脑派位进入收费中学而失去!  “那是我家惟一的生活来源呀!如今被取消了……”张家大哥激动地说,“即使低保被刷下来,我也要供孩子上学,1.2万块钱的就读费我还,我要出去继续打电焊……砸锅卖铁也得要孩子上好学校……我还可以卖了这间房子……”  说着说着,眼泪从这位坚强的汉子脸上滑落……  随后,记者来到小西路街道办事处社会保障科了解情况。于科长对此表示:“就是因为他的孩子上了收费学校,因此已经不能再享受低保!”记者:上了收费学校,就不能享受低保了?于:《辽宁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规范》中有那么一条:安排子女择校就读、出国留学或子女在义务教育期间入收费学校就读的,都不能享受城市低保待遇。记者:可是他的钱都是借的呀!于:这个我们怎么查!记者;低保户的孩子就不能上好学校读书了吗?于:那可不是,他们可以公费录取,可是他家是派位,并非公费考取。&&&&华商晨报供稿&&&&《江南时报》&(日&第十三版)
热门评论文章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或反映。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2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低保户标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