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度的发展历程

吴胜高中政治工作室
当前位置:&&&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教案
上传: 王廷伟 &&&&更新时间: 21:09:11
第四课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课程标准内容与要求】
本框题教学内容是贯彻落实课程标准规定的&列举事例,阐述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主要涉及以下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一、基本概念:
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和经营的经济形式。
4、个体经济,由劳动者个人和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
5、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
6、外资经济,是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二、基本观点:
1、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 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3、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引导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教材内容结构】
本框题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两个目题。
第二框第一目&公有制为主体&。
这一目主要讲清以下四点。
一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含义。
本目第一个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我国经济中有各种各样的所有制经济成分,他们在我国经济中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可让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在这里,教师可以将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进行简单阐释。
二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含义、范围。
这里,教师可先简单介绍国有经济的涵义、地位、作用。
本目第二个活动及下面的柱状图,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教师可通过列举大量的实例和数据,进一步说明这一点。
然后讲集体经济的涵义、地位、作用。
本目第三个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集体企业。教师可列举一些实例具体阐释。
最后讲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
本目第四个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混合所有制经济。使学生认识到,混合所有制经济中所包含的公有成分,使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公有所有制经济的形式。本目第五个活动,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公有制经济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教师应阐释,探索不同的实现形式,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公有制经济,而不是改变公有制经济的性质。
四是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
这里,主要是教师进行讲解。
第二框第二目&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这一目主要讲清楚四点。
一是个体经济的涵义、地位、作用。
二是私营经济的涵义、地位、作用。
本目第一个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认识个体、私营两种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再通过&议一议&活动,使学生了解它们不同的地位和作用。
三是外资经济的涵义、地位、作用。
本目第二个活动,目的是引出外资经济的含义及其作用。教师可通过具体实例,简单解释。
四是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本目第三个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多层次、不平衡,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这种生产力状况,因而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教师可通过进一步的阐释和总结,加深学生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本框的重点是:
1、 社会主义公有制含义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2、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因。
本框的难点是:
1、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 非公有制经济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目标】
1、 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以及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和实现形式,理解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运用所学知识区分出各种经济成分,并说明他们的地位、特点和作用。
2、能力:通过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积极参与社会经济生活。
【学生准备】
学生通过网络、社区、家庭等途径,了解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外资等产业形态的规模、经营以及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初步归纳各自的特点,体会其主要区别。
【教师准备】
1搜集公有制为主体和国有经济占主导的典型案例制作课件。
3、 集股份制改造的典型案例制作课件。
4、 搜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典型案例制作课件。
5、 搜集我国生产力水平不平衡性的表现的案例制作课件
【来自生活的报告】:
多媒体展示:
根据国家经贸委发布的《&十五&工业结构调整规划纲要》,国家将主要在军事工业和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以及自然垄断的领域,占据绝对控制或支配地位。在石油化工、汽车、信息产业、机械装备行业和高新技术等,体现综合国力的领域和境外投资者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制。
2002年我国个体工商业已发展到2377.5万户,从业人员4743万人,比1992年分别增长百分之九十五和百分之九十二。而私营经济发展有其迅速,2002年发展到243万户,从业人员3409万人,分别比1992年增长16.5倍和13.7倍。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
近年来,个体、私营经济出现了与公有制经济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形成。根据工商联2003年对全国私营企业的调查,分别有8.0%和13.9%的私营企业已经和准备兼并收购国有企业,有25.7%的私营企业是由原来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制而成为私营企业的。十六大确定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后,私营企业在这方面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另外,一些私营企业参股国有企业,包括民航、金融等领域的国有企业。从这种趋势看,未来的混合制经济成分将大大上升。
问题思考:
1.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经济成分?
2.你能说出材料中提到的&国有经济&的含义吗?
3.为什么国家强调国有经济在某些领域占有控制和支配地位?
4.国有经济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是否说明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了改?
5.结合上述事实说明个体、私营经济的积极作用及性质
6.个体、私营、外资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否改变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
【教学互动 合作探究】:
一:公有制为主体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思考以上问题,展开讨论
学生:就第1至2题展开讨论
教师:正确评价学生的讨论,并归纳第1至2题:
1、公有制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国有经济是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
教师:我们知道了国有经济的含义,下面结合一下材料讨论来自生活报告的第3个问题和发展国有经济的意义。
多媒体展示:
行业 国有企业市场占有率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97.68 %
木材及竹材开采业 96.72 %
烟草加工业 96.86 %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88.93 %
煤气的生产和供应业 86.37 %
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 84.58 %
电子蒸气热水生产 82.55 %
煤炭采运业 78.49 %
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 71.45 %
钢铁 88.3%
在浙江全省工业产值中,比重只占11.5%的国有企业,却牢牢地控制了能源、交通、通讯和重要原料等工业领域,在电子、医药、建材、食品、冶金等对浙江工业影响大的行业中,规模较大、能代表浙江参与国内国际竞争的排头兵,主要还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国有经济的质量和控制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正确评价学生回答并总结:国有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这就要求国有经济必须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国有经济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没有改变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并不是要求他在每个部门所有行业占支配地位。发展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教师:我们一起学习了国有经济,下面我们在一起看下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
多媒体展示
材料一:自90年代初以来,北京郊区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区、县、农业生产实行了适度规模经营。如北京大兴县,早在1995年就已形成了一批规模农场,建成一批现代化畜禽养殖场,有粮田农场233个,经营粮田10.8万亩,占粮田总面积的23.2%,其中集体农场150个,千亩以上经营规模的26个,经营规模5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83个。有年出栏30万头生猪的200个规模猪场,30个万只位到10万只位的规模鸡场,有规模经营果园8个,总面积达15000亩左右,规模经营的菜园7个,经营菜地1200亩。这些规模经营下的&场&和&园&,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正在朝农业商品化、产业化的现代化农业道路阔步前进材料二:深圳中兴股份有限公司由两家国有企业和一家私营企业投资入股组建,国有股占51%,私有股占49%,截止日,该公司运营了4年,累计销售额突破20亿元,年利润以100%的速度增长,年纳税8000万元以上,国有资本增长100余倍,并跻身全国国有工业300强之列。
1. 和&园&属于什么性质的企业?发展它有什么意义?
中兴属于什么性质的企业?其中国有股属于什么性质?学生:讨论回答
老师:评价学生回答并归纳1.是集体经济,发展它有利于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国家税收和农民收入,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2.是混合所有制经济,属于公有制经济.
多媒体展示:
材料一:济钢是山东省最大的国有大型的钢铁企业,现有资产总额167亿元,2003年生产钢5053吨,铁418万吨,钢材441.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48.7亿元,利税20.9亿元,利润10.2亿元,出口创汇1.56亿美元。日,济钢股票挂牌沪市。其企业使命:成就顾客,回报客户,富裕员工,造福社会。
材料二:深圳中兴股份有限公司由两家国有企业和一家私营企业投资入股组建,国有股占51%,私有股占49%,截止日,该公司运营了4年,累计销售额突破20亿元,年利润以100%的速度增长,年纳税8000万元以上,国有资本增长100余倍,并跻身全国国有工业300强之列。
问题思考:
1、如何搞好搞活公有制企业?
2、济钢搞股份制改造有有何意义?
学生:争论
教师总结:评价学生答案并归纳: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公有制主体地位体现在,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多媒体展示:
展示图片:1、路边的小店2、联想集团3、沃尔玛超市
展示图片:课本三十八页三幅图
教师:下面结合图片我们看来自生活的报告的第4个问题和第5个问题并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建立这样的经济制度?
学生:展开讨论回答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正确评价并归纳
1、 体、私营、外资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它们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活跃市场、扩大就业、扩大出口等。
2、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走进生活 判断运用】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上说,这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3、 继续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依法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并对它们进行监督和管理。
4、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方式都可以利用。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不仅有利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也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怎样的?_百度知道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怎样的?
提问者采纳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实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实行这种经济制度的原因: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与这一基本国情相适应,我们国家必然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实行这种分配制度的原因:在我国现阶段,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腰酸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请问“是怎样的”和“是什么”有没有区别?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实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简述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及重要性_百度知道
简述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及重要性
求求各位大神帮帮我吧!急用!!!!!!!九年级政治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逐步形成。这种体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如在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高度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来医治战争的创伤,克服恶性通货膨胀,摆脱贫困状态,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都起到了显著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规模日益扩大,经济联系日益广泛,经济活动日益频繁,经济结构日益复杂,社会需求日益变化,技术进步日益加快,社会分工和专业化深入发展,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其表现主要有: 一是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的过多过死,企业成为国家机关的附属物; 二是依靠行政手段管理企业,排斥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三是分配方面“吃大锅饭”,平均主义严重;四是所有制形式和经济方式单一化,一味追求“一大二公”等。这种经济体制使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使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压抑,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活力,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必须对这种传统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改革才是必由之路。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改革实践探索的必然结果 要从根本上改革原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就成为必须探索的重大问题,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领导我国各族人民经过14年的探索,逐步认识到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发展商品经济、优化资源配置、融入全球化浪潮的需要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必须具有充分发育和完善的市场体制。计划和市场是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而市场方式配置资源要比计划方式配置资源更为有效。
精选律师- 我们只推荐20%最优秀律师:
陕西智晖律师事务所
河南(郑州)睿辰律师事务所
云南大韬律师事务所
江苏正气浩然律师事务所
河北冀港律师事务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创新,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它具有自身质的规定性与基本特征。外文名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别&&&&名主要手段根本目标
不同于传统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在上逐步采取了高度集中的。这种模式有其自身的特征与弊端。主要是:形式日趋单一化,排斥多种和多种经营方式;经济管理的决策权集中在国家手中,企业只是严重依赖于上级政府的,或者说是行政机关的附属物;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是行政手段,经济计划主要通过行政指令和实物调拨来实现,的作用非常微小,甚至于没有市场调节;分配上实行统收统支,国家统负盈亏,企业吃国家的“”,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等等。 随着的日益巩固和发展,高度集中的的弊端越来越显露出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体制的建立是对传统的的根本性变革,它已不再是传统的计划经济,而是了,具有市场经济的基本属性。
市场主体的独立性、平等性
指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是平等的、独立的,他们具有自主地作出的权力,独立地承担决策所带来的风险。这与下由政府部门作出并承担责任的根本不同。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在条件下,建立起了各种市场,形成了统一开放的,由市场形成,保证各种商品和的自由流动,各种由市场来发挥决定性配置作用。这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来进行根本不同。
间接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主要是通过各种非行政手段对进行间接的。这与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直接的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根本不同。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整治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的各种活动主要由各种法规进行规范。
在国际交往中,要遵循国际通行的和准则。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也是市场经济。作为,它本身没有姓“社”姓“资”之分。但是,又总是与各国特有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因而又具有自身固有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的领导、的奋斗目标紧密相联系的,与以为基础的形态有根本的不同。第一,从上看,我国是在以为主体、包括私人经济在内的多种共同发展的条件下运行的市场经济。现在,实行,都是以为基础的,一些由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原来的,也多是和同时进行的。我国则是在坚持为主体的条件下实行的。既要坚持以为主体,又要实行,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因此,在建立体制过程中,必须坚持和完善多种多样的形式,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和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这样,以为主体的结构,特别是国有及由国家控股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将会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保证的合理布局,节约资源和市场有序运行。
第二,从上看,我国是由领导、由政府有力地进行的市场经济。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现代化建设,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的发展,都要依靠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以来,我国各条战线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都是在党的领导下的。在我国实行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经途径,是一项艰难的开创性事业,只有在的领导下才可能取得成功。同时,在体制建立过程中,必须有政府的强有力的,通过经济、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为市场经济创造一个稳定、安全、有序、公正的社会经济环境。
第三,从奋斗目标上看,我国要以实现为根本原则。以为基础,财产的私人占有必然导致私人资本的无限扩张和社会的。而我国实行,虽然允许合理的收入差距,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最终是要达到,不至于导致,“富的越富,贫的越贫”。这是因为:1为主体会使私人资本的膨胀受到制度的限制,凭借私人资本参与分配会被限制在一定范围,避免私人资本的扩张。2技术的发展,市场的形成,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有助于贯彻,减少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之间的非劳动因素造成的个人收入差距。3政府为了确保性质,会通过各种,来防止和纠正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保证目标的实现。以苏东剧变为分水岭,之前探索如何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如何与市场相结合,后者探索在资本主义框架内培育社会主义因素实现社会主义目标。认为所讲的社会所有不等于国有,至少国有代表低级形式,而且很容易蜕变为官僚所有。与中国的体制并不等同,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吸收市场社会主义的因素。围绕框架,党和政府出台了重大改革措施:
(1)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放开粮价。到1993年,绝大多数农产品包括粮食的和经营均已放开,粮价全面放开后,实行市场定价为主,粮票、粮本全部取消,原来的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自由采购。
(2)改革。确立强有力的。组建、、中国进出口信贷银行等,实现和分离。
(3)改革管理体制。从日起,实行,取消外汇分成;实行,消除外汇双重汇率,实行人民币牌价与外汇调剂市场价并轨,允许人民币在下有条件可兑换;建立,改进汇率形成机制,保持合理及相对稳定的等。
(4)的改革。从1994年起,改革企业所得税,合并所得税、、为统一的内资企业的所得税,改变按不同的企业实行不同的和的状况。
(5)的改革。多层次的建设步伐加快。国家基本上确定了在城镇实行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的改革。制度进一步完善,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6)建立。国企改革经历了两个阶段,中共十四大以前,是以放权让利、承包责任制、等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性调整阶段;十四大后,特别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标志着国企改革转入以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阶段。现代企业以、为主,是转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途径。
改革举措的重要作用:是中国的中心环节;粮食和全国统一开放的建立,有利于城乡紧密结合,有利于国内国际市场的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有利于保证的健康运行,汇率并轨的一举成功,为进一步沟通国内外市场、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良好条件;所得税的统一,为不同所有制性质企业的竞争创造了前提;建立多层次的,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我国95%以上的商品资源已由市场来配置,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已达99%。四通八达、服务周到、种类齐全的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中国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创新实践和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改革经验,也没有成功的改革案例。这就需要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不断探索。  在35年的改革开放基础上,如何评价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和不足之处?如何总结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和某些教训?如何分析改革开放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如何提出改革开放的核心目标与重大任务?这就需要进行广泛的、密集的调查研究,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集中全党的智慧,开放式地听取国际机构或专家的建议,制定一个更具有系统性、协调性、长远性的改革开放的决定。  本文围绕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若干建议。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第一部分是从历史的视角回溯了1984年以来的党中央关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三次重大决定,历史了解和深刻理解中国改革的历史过程和历史逻辑。第二部分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提出第四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决定的主题,即全面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第三部分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未来十年改革的核心目标。[1]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期号:
&&&&作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总结国内国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创造性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带来了强大动力和巨大活力。回顾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重温对改革道路必然性的认识,总结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对我们凝聚共识,续写改革开放新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30多年的改革探索中,我们摆脱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大胆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变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随着实践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改革势在必行。1978年,我们党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历史性抉择,坚决果断地实行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经历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逐步建立计划经济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等阶段,市场取向的改革日益得到明确。1992 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重要论述,解除了人们对市场经济的种种疑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飞跃,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突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此后不久,党的十四大明确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3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所有制结构从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到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积极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通过深化改革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大为提高。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二是微观经济主体活力显著增强。大多数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市场竞争主体。扩大市场准入,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非公有制企业快速发展,成为促进增长、扩大就业、繁荣市场的重要力量。三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基本建立起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机制,在全部消费品和绝大部分生产资料生产中取消了指令性计划,95%以上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市场决定。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得到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四是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通过深化计划、财政、金融、投资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了经济管理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为主的转变。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促进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基本形成了开放条件下较为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五是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地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始终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充分发挥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作用,积极扩大进出口贸易,吸收外商投资,发展对外投资,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蕴藏的巨大潜力,使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进步。30多年来,国民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国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吸引外资国和重要的资本输出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1100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1.7万亿元,国家经济调控能力显著增强。交通能源电信水利等长足发展,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基本建立,钢铁、煤炭、水泥、棉布等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创新型国家建设方兴未艾,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用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世界1/5人口的吃饭问题,使近5亿人口摆脱了贫困。经济体制改革也推动了其他领域改革,民主法治、文化教育、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建设性作用,以负责任大国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二、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经济体制改革中,我们既没有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没有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创造性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这是我们党准确把握中国社会基本国情和历史阶段、总结国内国际正反两方面经验作出的英明决策。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选择。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00多年,中国社会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灾难深重。许多仁人志士为救民族于危难,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和尝试。但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都由于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最终未能改变中国社会的落后面貌。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并在经历“文革”的曲折和失误后,及时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拨乱反正,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历史经验充分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其次,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本质和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随着实践的发展,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严重束缚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必须进行改革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而要在中国这样一个自近代以来贫穷落后的国家快速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创造出比资本主义社会好得多、快得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面对这样一个重大历史课题,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抛弃对社会主义教条式的理解,实现理论突破和创新,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经济奇迹。
  再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是由我国现阶段具体国情决定的。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既不能照抄其他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也不能硬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模式,而必须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是不发达的阶段。具体讲,中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特别是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明显,东部沿海与西部地区发展差距较大。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果没有农村的现代化,没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要在这样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必须依靠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政治优势,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在这一点,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判断和认识,保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船沿着正确航向和目标前行。
  最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借鉴吸取了世界其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一是经济发达国家实行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创造和积累了大量物质财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也通过市场化改革和经济开放实现了经济腾飞。实践证明,市场经济是人类迄今为止进行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完全可以为我所用。二是苏东剧变的教训。由于实行违背经济规律、高度集中的、僵化的经济体制,导致了生产力受到束缚,经济发展迟滞,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这是造成苏共倒台、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其惨痛深刻的教训,成为我们的前车之鉴。三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出现的“中等收入陷阱”。在战后亚洲、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中,仅有少数国家成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而大多数国家陷入经济发展停滞、贫富差距拉大、社会问题集中爆发的怪圈中无法自拔。这也告诫我们不能一味追求所谓西方式民主和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发挥社会主义国家的作用和制度优越性。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伟大实践经历了艰辛曲折,同时也取得了制胜致远、弥足珍贵的经验,成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宝贵财富。
  一是始终坚持党对改革的领导。回顾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同样如此。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同志同中央领导集体一起,以卓越的胆识和巨大的政治魄力,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方向。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开拓创新,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确立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提出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在推进改革的每一个重要关头,都是由党中央汇集全党智慧作出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毋庸置疑,党的领导是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二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另一方面,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动摇,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实践中,我们既鼓励非公经济的发展、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通过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等措施,促进公有制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用好政府与市场“两只手”,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又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克服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所以,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多次成功应对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特大自然灾害,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始终坚持把“三个有利于”作为改革成败的判断标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切改革都应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对于在经济发展中对社会主义片面、教条的观念和理解,我们党都作了明确的回答。正是因为有了生产力标准,我们才能大胆地推进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才能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才能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鼓励非公经济的发展,那些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制度才能在中国成长壮大。实践证明,“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是非的最根本标准。
  四是始终坚持处理好事关改革的重大关系。改革进程中,我们党深刻把握机遇和挑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注重协调改革力度、发展速度与社会可承受程度的关系,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采取先易后难、由点到面,从局部到全局、分阶段有步骤循序推进的方法,避免了一些转型国家出现过的经济严重衰退和社会剧烈震荡,使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坚持把经济改革同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做到相互促进、协调推进,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改革总格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改革,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注重全局谋划。
  五是始终坚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体中国人民自己的事业,广大人民群众是推进改革开放的主体和根本力量。只有切实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共享发展成果,才能使各项改革顺利推进。这也是我们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我们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激发出人民群众创业、创新、创造的主动性和热情,形成全民族共同推动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我们着力改善民生,丰富群众物质文化生活,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习近平同志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30多年来,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的道路是根本原因。现在,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历史和实践反复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功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展望未来,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都要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大的魄力,集中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未来。
  (作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
&&网站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