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儿子不是胤刘氏家谱字辈大全书的基本全都似得很早!好像没有活过5岁的!邪了!哈哈!

关于康熙的子女之事!说得越详尽越好呀!_百度知道
关于康熙的子女之事!说得越详尽越好呀!
说白了,就是康熙的那几个儿子,他们的名字各叫做什么?生于多少年多少月?被封为什么王?康熙的女儿呢?同上面问的问题一样!我有急用!如果有高人能说得越详尽越好!我会再付出50分的穿础扁飞壮读憋嫂铂讥追积分的!谢谢大家乐~!
百度上没有康熙这几个皇子的生辰月份,望高人告知哦!
按默认排序
其他11条回答
20女,大多夭折。加上一个养女21女。 女儿:二十一位 长女、次女、四女、七女、八女、十一女、十六女、十七女、十八女、十九女、二十女幼年夭折,无封号,不序齿 侄女大公主固伦纯禧公主(),女婿博尔济吉特·班第 三女二公主固伦荣宪公主(),女婿博尔济吉特·乌尔衮 五女三公主和硕端静公主(),女婿乌梁罕·噶尔臧 六女四公主固伦恪靖公主(),女婿博尔济吉特·敦多布多尔济 九女五公主固伦温宪公主(),女婿佟佳·舜安颜 十女六公主固伦纯悫公主(),女婿博尔济吉特·策凌 十二女七公主(),12岁夭折 十三女八公主和硕温恪公主(),女婿博尔济吉特·仓津 十四女九公主和硕悫靖公主(),女婿孙承运 十五女十公主和硕敦恪公主(),女婿博尔济吉特·多尔济 档案、文献中,康熙皇帝的皇女,有时以封号称之为“端静公主”、“恪靖公主”等,这种称呼带有特指性,可确定为某个人,各公主之间不致混淆。但更多的是称“二公主”、“三公主”、“五公主”等,且与《玉牒》、《清史稿·公主表》中的“第二女”、“第三女”、“第五女”等,并非同一人,而且她们都没有名字的记录,那么这所称的“几公主”诸人,究竟指的是谁?下面先将有记载、可确定者略述,然后再集中作分析(并请参照后附表二)。 二公主。《康熙四十六年九月记注档册》载,当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康熙皇帝巡幸至巴林部蒙古,“驻跸二公主府”,又称居此府之公主为“巴林荣宪公主”,同时赏赐“巴林多罗郡王额驸吴尔浑”。这位荣宪公主也即二公主,在《玉牒》及《清史稿·公主表》中是记为康熙帝的第三女,并记其嫁巴林蒙古郡王吴尔衮(或译作乌尔滚、务尔衮、吴尔浑)。 四公主。《康熙起居注》中,称嫁与漠北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敦多布多尔济的那位公主为“四公主”。公主府中人以及当地蒙古人也称其为“四公主”或“四千岁”,当地人为其所立之碑称“四公主德政碑”,她的丈夫敦多布多尔济则被称为“四额驸”。这位公主封号为恪靖公主,在《玉牒》及《清史稿·公主表》中记为康熙帝的第六女。 六公主。嫁与漠北喀尔喀蒙古赛因诺颜部超勇亲王策凌(或作策楞)的那位公主,习称“六公主”,其丈夫策凌习称“六额驸”。夫妇二人死后葬一处,在北京安定门外,其墓称“六公主坟”。这位公主封号纯悫公主,《玉牒》及《清史稿·公主表》中记为康熙帝第十女。 八公主。《康熙起居注》记康熙四十五年七月初二日,“以八公主下嫁翁牛特多罗杜稜郡臧津(苍津),上御行宫二门”。这位“八公主”,封号温恪公主,《玉牒》及《清史稿·公主表》记为康熙帝第十三女。 九公主。《内务府奏销档》:“王达子一户……康熙年间随地陪送九公主至额驸孙(承)运家”,说的是康熙朝出嫁到孙承运家的这位九公主,曾将内务府庄地连同种地者王达子一户,一同作九公主的陪嫁物。《玉牒》及《清史稿·公主表》记,这位公主封号悫靖公主,为康熙帝第十四女。 其他几位成年公主,尚未见到有“几公主”的记载,但如果把她们按出生先后顺序插入上述有明确称呼的5位公主之间,则不难看出她们正是按成育者排行法,并可推测出日常习称为几公主。 此表中的第五女即端静公主,应称三公主,排序于比她早出生一年且成年的二公主之后,唯其如此,其下第六女才称为“四公主”。四公主之下成年的第九女,应称五公主,因此,其下成年的第十女才称“六公主”。第十女之下的第十一女不到一周岁而殇,第十二女应称七公主,此女虽12岁殇,但12岁以前应也习称七公主,如此,其下成年的第十三女才称八公主。八公主以下的两个成年皇女,称九公主、十公主。 以上成育之皇女以齿序称为二公主—十公主,只缺个大公主。《玉牒》中,二公主以前出生的皇女均夭殇,那么,这大公主究竟是谁?在雍正帝谕旨中找到了答案,雍正元年二月二十九日,雍正皇帝谕礼部: 端敏公主及大公主、四公主俱是内里公主,朕先前因未满百日(按:指居丧期),不曾下旨,今端敏公主、大公主、四公主俱著封为固伦公主。[15] 这段谕旨的内容,在《清世宗实录》的雍正元年二月之内,有如下记述: 封和硕端敏公主、和硕纯禧公主、和硕恪靖公主俱为固伦公主。 两相对照,这大公主应是纯禧公主,其下的四公主是恪靖公主(见前述),她们均由和硕公主晋一级而为固伦公主。 这纯禧公主,是康熙帝抚养于宫中的其皇弟恭亲王常宁之女,她比康熙帝的二公主大两岁,因称大公主。而在《玉牒》中,此女不列于康熙帝名下,而是列于恭亲王常宁名下。从这位大公主的称呼又可看出,皇帝之侄女若抚养皇宫中而封为公主,在日常的习称中,是与皇帝的皇女公主们一起作排行性称呼的,至雍正仍是如此。 康熙帝: 儿子(按出生顺序) 爱新觉罗·承祜 爱新觉罗·承瑞 爱新觉罗·承庆 爱新觉罗·赛音察浑 爱新觉罗·长华 爱新觉罗·长生 以上各子幼殇,未序齿 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固山贝子,原名爱新觉罗保清 皇次子爱新觉罗·胤礽,皇太子,后封理密亲王,原名爱新觉罗保成 爱新觉罗万黼(幼殇,未序齿) 爱新觉罗允禶(幼殇,未序齿) 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诚隐亲王 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 皇五子爱新觉罗·胤祺,恒温亲王 皇六子爱新觉罗·胤祚,幼殇 皇七子爱新觉罗·胤佑,淳度亲王 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原封廉亲王,后废 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 皇十子爱新觉罗·胤䄉,辅国公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禌,幼殇 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履懿亲王 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怡贤亲王 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恂勤郡王 皇十五子爱新觉罗·胤禑,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爱新觉罗·胤禄,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 皇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果毅亲王 皇十八子爱新觉罗·胤祄,幼殇 皇十九子爱新觉罗·胤禝,幼殇 皇二十子爱新觉罗·胤祎,简靖贝勒 皇二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禧,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祜,恭勤贝勒 皇二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祈,诚贝勒 皇二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秘,诚恪亲王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即位后为避讳,诸皇子名中“胤”字改为“允”字。 女儿 皇长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张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母庶妃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殇,时年五岁。母庶妃张氏。 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母贵人兆佳氏。 皇六女,固伦恪靖公主,母贵人郭络罗氏。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殇。母德妃乌雅氏。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闰六月殇。母皇贵妃佟佳氏。 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女,固伦纯悫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殇。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时年十二岁。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四女,和硕悫靖公主,母贵人袁氏。 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殇,时年十三岁。母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刘氏。 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殇。母和嫔瓜尔佳氏。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襄嫔高氏。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殇。母庶妃钮祜禄氏。 养女,固伦纯禧公主,圣祖弟恭亲王常宁长女,母庶福晋晋氏。 雍正帝: 爱新觉罗·弘晖,长子,穿础扁飞壮读憋嫂铂讥端亲王。 爱新觉罗·弘时,三子,削宗籍。 爱新觉罗·弘历,四子,清高宗,干隆帝。 爱新觉罗·弘昼,五子,和恭亲王。 爱新觉罗·弘瞻,六子,果恭郡王,初为果毅亲王爱新觉罗·允礼后。 爱新觉罗·福惠,七子,怀亲王。 爱新觉罗·弘昀,早殇。 爱新觉罗·弘昐,早殇。 爱新觉罗·福宜,早殇。 爱新觉罗·福沛,早殇。 长女(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三月十六生,未逾月殇,母懋嫔宋氏(时为雍亲王府格格); 和硕怀恪公主,次女,母齐妃李氏(时为雍亲王侧妃); 三女(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生,未逾月殇,母懋嫔宋氏(时为雍亲王府格格); 四女(1715年—1717年),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十二生,五十六年五月殇,母敦肃皇贵妃年氏(时为雍亲王侧妃) 养女和硕淑慎公主,理亲王允礽第六女,母侧福晋唐氏; 养女和硕和惠公主,怡亲王允祥第四女,母福晋兆佳氏; 养女和硕端柔公主,庄亲王允禄长女,母福晋郭络罗氏。 乾隆帝: 爱新觉罗·永璜,长子,定安亲王。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时为宝亲王侧妃) 爱新觉罗·永琏,次子,端慧太子。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爱新觉罗·永璋,三子,循郡王。母宝亲王侧妃苏佳氏。 爱新觉罗·永珹,四子,履端亲王,出为履懿亲王爱新觉罗允祹后。母嘉嫔金佳氏。 爱新觉罗·永琪,五子,荣纯亲王。母愉贵人珂里叶特氏。 爱新觉罗·永瑢,六子,质庄亲王,出为慎靖郡王爱新觉罗允禧后。母纯妃苏佳氏。 爱新觉罗·永琮,七子,哲亲王。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爱新觉罗·永璇,八子,仪慎亲王。母嘉妃金佳氏。 爱新觉罗·永瑜,第九子,早殇。母嘉妃金佳氏。 爱新觉罗·永玥,第十子,早殇。母舒妃叶赫那拉氏。 爱新觉罗·永瑆,十一子,成哲亲王。母嘉贵妃金佳氏。 爱新觉罗·永璂,十二子,贝勒。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爱新觉罗·永璟,早殇。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爱新觉罗·永璐,早殇。母令贵妃魏佳氏。 爱新觉罗·颙琰,十五子,清仁宗,嘉庆帝。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爱新觉罗·永𤥢,第十六子,早殇。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爱新觉罗·永璘,十七子,庆僖亲王。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皇长女(),雍正六年十月生,雍正七年十二月殇。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皇二女(1731),雍正九年四月生,当年十二月殇。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时为宝亲王侧妃) 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雍正九年五月二十四生,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乾隆十年十二月初二生,母纯贵妃苏佳氏。 皇五女(),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三生,乾隆二十年四月二十二殇。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皇六女(),乾隆二十年七月十七生,乾隆二十三年八月二十六殇。母忻嫔戴佳氏。 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皇八女(),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七生,乾隆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殇, 葬于端慧皇太子园寝。母忻嫔戴佳氏。 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乾隆二十三年七月十四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乾隆四十年正月初三生,母敦妃汪氏。 养女和硕和婉公主(),雍正十二年(1734)六月二十四日生,父为和亲王弘昼,母为福晋乌札库氏。回答者:两只太阳 - 高级经理 六级 9-14 17:13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好具体哦~~ 谢啦~~
嫔妃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德妃,雍正帝生母) 悫惠皇贵妃佟佳氏,孝懿仁皇后的妹妹。雍正时尊为皇考皇贵妃,乾隆时尊为皇祖寿祺皇贵太妃。死后,谥为悫惠皇贵妃。 敦怡皇贵妃瓜尔佳氏。侍奉康熙时为和妃,世宗雍正帝尊为皇考贵妃,高宗乾隆尊为皇祖温惠皇贵太妃,乾隆三十三年薨,年八十六。生一女,殇。她也时康熙诸妃中最长寿。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一子,爱新觉罗胤祥,生二女,下嫁仓津,多尔济 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孝昭仁皇后的妹妹,一子,胤誐,一女,夭折。 顺懿密妃王氏。初为密嫔,后尊封为密妃。三子,胤禑、胤禄、胤衸,胤衸八岁夭折。 纯裕勤妃陈氏。初为勤嫔,被雍正尊封为勤妃。一子,胤礼。 惠妃纳喇氏,郎中索尔和女,初封庶妃。康熙十六年八月封为惠嫔,二十年十二月晋惠妃。生二子,承庆、胤褆。 宜妃郭络罗氏,满洲镶黄旗人,佐领三官之女。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封宜嫔,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晋封为宜妃。三子,胤祺、胤禟、胤禌。 荣妃马佳氏,员外郎盖山之女。生有五子一女,其中只有胤祉成人,一女下嫁乌尔衮。 定妃万琉哈氏,康熙在时为嫔,雍正时尊为皇考定妃,后来随儿子履亲王胤裪住,轮到自己的生日的时候,还会被迎进宫去祝贺,但再未进尊封,薨时九十七岁。 宣妃博尔济锦氏,顺治悼妃的侄女,无子。 成妃戴佳氏,一子,胤佑。 良妃卫氏,一子,胤祀。 平妃赫舍里氏,孝诚仁皇后的妹妹。 慧妃博尔济吉特氏 敬嫔章佳氏亦作王佳氏 端嫔董氏,一女,殇。 僖嫔赫舍里氏 通嫔纳喇氏,侍奉圣祖康熙时为贵人。雍正二年,因其女婿有功,受到尊封。乾隆九年薨。二子皆殇,一女。 襄嫔高氏。一子,胤禝,一女,未成年即夭折。 谨嫔色赫图氏。一子,胤祜。 静嫔石氏。一子,胤祁。 熙嫔陈氏,一子,胤禧。 穆嫔陈氏,一子,胤祢。 贵人郭络罗氏,宜妃的妹妹。生固伦恪靖公主,一子,早夭。 布贵人兆佳氏,生和硕端静公主。 贵人袁氏,生和硕悫靖公主。 伊贵人易氏,雍正六年戊申卒。 贵人纳喇氏,那丹珠女。 贵人纳喇氏,骁骑校昭格女。 庶妃钮祜禄氏,晋宝女。康熙四十七年,生皇二十女。 庶妃张氏,康熙七年,生皇长女。十三年,生皇四女。 庶妃王氏,康熙三十四年,生皇十六女。 庶妃刘氏,康熙三十七年,生皇十七女。 子女 康熙共有三十五子、二十女。其中只有24个儿子、7个女儿活到成年。康熙诸子初随“承”、“保”、“长”等字、后均随“胤”字。雍正帝胤禛即位后为避帝王讳,诸皇子名中“胤”字改为“允”字。怡亲王胤祥逝后其名改回。 儿子(按出生顺序) 承祜 承瑞 承庆 赛音察浑 长华 长生 以上各子幼殇,未序齿 皇长子胤禔,贝子品级,原名爱新觉罗保清 皇次子胤礽,皇太子,后封理密亲王,原名承瑞、保成 万黼(幼殇,未序齿) 胤禶(幼殇,未序齿) 皇三子胤祉,诚隐郡王 皇四子胤禛,雍正皇帝 皇五子胤祺,恒温亲王 皇六子胤祚,幼殇 皇七子胤佑,淳度亲王 皇八子胤祀,原封廉亲王,后废 皇九子胤禟, 皇十子胤誐,辅国公 皇十一子胤禌,幼殇 皇十二子胤祹,履懿亲王 皇十三子胤祥,怡贤亲王 皇十四子胤禵,恂勤郡王 皇十五子胤禑,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胤禄,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后改封庄亲王,谥曰恪,为庄恪亲王 皇十七子胤礼,果毅亲王 皇十八子胤祄,幼殇 皇十九子胤禝,幼殇 皇二十子胤祎,简靖贝勒 皇二十一子胤禧,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胤祜,恭勤贝勒 皇二十三子胤祈,郡王品级诚贝勒 皇二十四子胤秘,诚恪亲王 女儿 皇长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张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母庶妃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殇,时年五岁。母庶妃张氏。 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母贵人兆佳氏。 皇六女,固伦恪靖公主,母贵人郭络罗氏。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殇。母德妃乌雅氏。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闰六月殇。母皇贵妃佟佳氏。 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女,固伦纯悫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殇。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时年十二岁。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母庶妃章佳氏。 皇十四女,和硕悫靖公主,母贵人袁氏。 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母庶妃章佳氏。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殇,时年十三岁。母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刘氏。 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殇。母和嫔瓜尔佳氏。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襄嫔高氏。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殇。母庶妃钮祜禄氏。 养女,固伦纯禧公主,圣祖弟恭亲王常宁长女,母庶福晋晋氏。夺嫡相关纪年
康熙47年(1708年9月) 废黜太子允礽
11月 圈禁胤礽,廷臣举胤禩为太子,康熙不允
康熙48年(1709年3月) 胤禛受赐王爵号,同年受赐圆明园。
复立太子,册立次日,封三皇子胤祉、四皇子胤禛、五皇子胤祺为亲王,七皇子胤佑、十皇子胤礻我、九皇子胤禟、十二皇子胤祹、十四皇子胤禵 为贝子,恢复胤禩贝勒的封爵
康熙50年(1711年) 二废太子
八爷党人马齐被署为内务府总管,又复任大学士;揆叙由工部左侍郎升为左都御史
康熙53年十一月(1714年)胤禩未到行宫请安,康熙痛责:“胤禩系辛者库贱妃所生,自幼阴险,听相面人张德明之言,逆大背臣道,觅人谋杀二阿哥,举国皆知……与乱臣贼子结成党羽,密行奸险,谓朕年已七运,岁月无多,及至不讳,伊曾为人所保,谁敢争执,遂自谓可保无虞矣,腾深知其不义不孝情形。”并宣布与他“父子之恩爱绝矣”
康熙54年正月(1715年)康熙停止发给胤禩及其属下护卫官员的俸银俸米
康熙55年九月(1716年)胤禩得了伤寒,住在西郊,康熙由热河回畅春园,要经过胤禩的住处,因怕路过病房不吉祥,暗示胤禛、胤禵将胤禩移到城内家中,并说“如果他出了什么事,可不要怪朕。”不久胤禩病愈,康熙觉得自己的做法太过分了,于是恢复胤禩的俸银俸米,问他病后想吃什么,“朕此处无物不有,但不知可相宜否 ,故不敢送去。”康熙用“不敢”二字,胤禩哪敢承受,到宫门前跪求免用此二字,康熙又责他“往往多疑,每用心于无用之地”“于无事中故生事端”康熙61年(1722年) 11月14日,胤禛封允禩、允祥为亲王,命允禩、允祥、马齐、隆科多总理事务
11月20日,胤禛即位,改元,命隆科多兼史部尚书,允禩兼藩院事,允祥管户部三库事务,命各省在三年内清补钱粮亏空
雍正元年(1723年) 正月命允禟往丁宁,拆散允禩党人
四月,送康熙遗体于遵化山陵,名景陵,囚允禵于此 的
五月,仁寿皇太后死
雍正二年(1724年) 四月,允礻我被革爵圈禁
雍正四年(1726年) 正月,将允禩、允禟消除宗籍,三月改允禩名为阿其那,五月改允禟名为塞思黑
三月,改囚允禵于景山寿皇殿
五月,斩允禩党人鄂伦岱、阿尔松阿
八月,允禟死于保定禁所
九月,允禩死于禁所 康熙朝皇子一览表 名字 生年 封爵 生母 卒年 备注
胤禔 康熙11年 直郡王 惠妃纳拉氏 雍正12年卒
胤礽 康熙13年 皇太子 孝诚仁皇后 雍正2年 废黜
胤祉 康熙16年 诚亲王 荣妃马佳氏 雍正10年 雍正8年起遭囚禁
胤禛 康熙17年 雍亲王 孝恭仁皇后 雍正13年 雍正帝
胤祺 康熙18年 恒亲王 宜妃郭络罗氏 雍正10年
胤祚 康熙19年 孝恭仁皇后 康熙24年
胤佑 康熙19年 淳亲王 纯妃达甲氏 雍正8年
胤禩 康熙20年 廉亲王 良妃卫氏 雍正4年 雍正除其宗籍
胤禟 康熙22年8月 贝子 宜妃郭络罗氏 雍正4年 雍正除其宗籍
胤礻我 康熙22年10月 敦郡王 温僖贵妃钮钴禄氏 乾隆6年 遭雍正囚禁
胤禌 康熙24年5月 宜妃郭络罗氏 康熙35年
胤祹 康熙24年12月 履亲王 定妃瓦刘哈氏 乾隆28年
胤祥 康熙25年 怡亲王 敬敏皇贵妃章雅氏 雍正8年
胤禵 康熙27年 恂郡王 孝恭仁皇后 乾隆20年
胤 礻禺 康熙32年 愉郡王 顺懿密妃王氏 雍正9年
胤禄 康熙34年 庄亲王 顺懿密妃王氏 乾隆32年
胤祄 康熙40年 顺懿密妃王氏 康熙47年
胤禝 康熙41年 襄妃高氏 康熙43年胤祎 康熙45年7月 贝勒 襄妃高氏 乾隆20年正月 胤禧 康熙50年正月 慎郡王 熙嫔陈氏 乾隆23年5月
胤祜 康熙50年12月 贝勒 谨嫔色赫图氏 乾隆8年12月
胤祁 康熙52年11月 贝勒 敬嫔石氏 乾隆50年7月
胤秘 康熙55年5月 诚亲王 穆嫔陈氏 乾隆38年10月
友情客串的分割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康熙诸子所在的旗籍
允褆:镶蓝旗
允礽:镶蓝旗
允祉:镶蓝旗
胤禛:镶白旗
允祺:镶白旗
允佑:镶白旗
允禩:正蓝旗
允禟:正蓝旗
允礻我:正红旗
允祹:镶白旗
允祥:正蓝旗
允禵:镶蓝旗
允礻禺:正红旗
允禄:镶红旗
允礼:正红旗
允袆:正蓝旗
允禧:镶蓝旗
允祜:正蓝旗
允祁:镶白旗
允袐:正蓝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友情客串的分割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康熙同志所有活到成年的儿子的星座的4b0a59ddf11c58eda541a84
2胤礽 6.6 双子
3胤祉 3.23 牡羊
4胤禛 12.13 射手
5胤祺 1.5 魔羯
7胤佑 8.19 狮子
8胤禩 3.29 白羊
9胤禟 10.17 天秤
10胤(示我) 11.28
12胤祹 12.29魔羯
13胤祥 11.16 天蝎
14胤禵 2.10 水瓶
15胤(示禺)12.24 魔羯
16胤禄 7.28 狮子
17胤礼 3.24 牡羊
20胤祎 9.1 处女
21胤禧 2.28 双鱼
22胤祜 1.10 魔羯
23胤祁 1.14 魔羯
24胤秘 7.5 巨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友情客串的分割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康熙二十四子简历
皇长子胤禔
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母惠妃纳拉氏。据传教士白晋说:“皇上特别宠爱这个皇子,这个皇子确实很可爱。他是个美男子,才华横溢,并具有其他种种美德。”由于他在皇子中年龄居长,替乃父作事最多。征讨葛尔丹时,康熙任命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19岁的允禔从征,任副将军,参与指挥战事。还衔命祭华山,管理永定河工程。26岁,被封为直郡王。十年后因争储位,谋害太子,被康熙革王爵,监禁,雍正12年卒。
皇二子胤礽
生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因系孝诚仁皇后所生,为嫡长子。康熙十四年,在他还是个一岁多的婴儿时,就被立为太子。但在康熙四十七年九月被废;四十八年,复立;五十年十月,再废,受禁锢;雍正二年卒,追封理亲王,谥号密。
皇三子胤祉
生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母荣妃马佳氏。允祉博学多才,成为乃父学术上的得力助手。康熙征葛尔丹时,胤祉领镶红旗大营。21岁,被封为诚郡王;次年,降为贝勒;32岁,晋诚亲王。雍正即皇位,命胤祉守护父亲的景陵。雍正八年,被夺爵、囚禁。十年,去世。
皇四子胤禛
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母孝恭仁皇后。康熙亲征葛尔丹时,胤禛奉命掌管正红旗大营。20岁,被封为贝勒,31岁,晋雍亲王。康熙驾崩,胤禛即位,为雍正帝。
皇五子胤祺
生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母宜妃郭络罗氏。康熙认为此子心性甚善,为人敦厚。康熙征葛尔丹时,允祺奉命领正黄旗大营。19岁,被封为贝勒,30岁,晋恒亲王。雍正十年死,谥号温。
皇六子胤祚
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母孝恭仁皇后。康熙二十四年夭折。
皇七子胤佑
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母成妃戴佳氏。康熙夸他:“心好,举止和蔼可亲。”康熙亲征葛尔丹时,命允佑领镶黄旗大营。18岁,被封为贝勒;29岁,晋淳郡王。八年,卒。
皇八子胤禩
康熙二十年(1681年)生。母良妃卫氏。少时为胤禔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康熙的哥哥裕亲王也在皇帝面前夸他“心性好,不务矜夸”。康熙自然喜爱,17岁,即被封为贝勒。后署内务府总管事。因争储位被夺贝勒,并受拘禁。胤礽获释,胤禩复为贝勒。雍正即位,为稳定其情绪,命总理事务,进封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元年,命办理工部事务。四年,雍正以其结党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并削宗籍,更名为阿其那。同年,死。
皇九子胤禟
生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母宜妃郭络罗氏。26岁,被封为贝子。雍正即位后,命其出驻西宁。后以其违法肆行,与允禩等结党营私为由,于雍正三年夺爵,幽禁。四年,削宗籍,令改名塞思黑。同年,卒。
皇十二子胤祹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生。母定妃万琉哈氏。康熙四十八年,封贝子。曾署内务府总管事务,办理正白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事。康熙御极60年,派允祹祭圣京三陵。次年,任镶黄旗满洲都统。雍正即位,进封履郡王。乾隆即位,进封履亲王。乾隆二十八年,卒。
皇十三子胤祥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即位,封为怡亲王,命总理户部三库。雍正元年,总理户部。为人“敬谨廉洁”,雍正照例赐钱粮、官物,均辞而不受;对雍正“克尽臣弟之道”,总理事务“谨慎忠诚”,为雍正所赏识。三年,从优议叙,复加封郡王,任王于诸子中指封。后总理京畿水利,多有建树。又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八年,死。是雍正最知心、得其协助最多的兄弟。
皇十四子胤禵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生。母孝恭仁皇后。与雍正、胤祚同母。但党附胤禩,与雍正对立。康熙四十八年,封贝子。五十七年,任抚远大将军,征讨策妄阿拉布坦。六十年,率师驻甘州,进次吐鲁番。雍正元年,晋为郡王。三年,被降为贝子。四年,革爵禁锢。乾隆即位时,命释放,封辅国公。乾隆十二年,晋贝勒。十三年,晋恂郡王。二十年,卒,谥号勤。
皇十五子胤偶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生。母顺懿密妃王氏。雍正四年,封贝勒,命守景陵。八年,封愉郡王。九年卒,谥号恪。
皇十六子胤禄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生。母顺懿密妃王氏。因庄亲王死后无嗣,雍正命他袭封。乾隆三十二年死,谥号恪。
皇十七子胤礼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生。母纯裕勤妃陈氏。雍正元年,封果郡王,管理理藩院事。六年,晋亲王。七年,奉命管工部事。八年,总理户部三库。十一年,授宗令,管理户部。十二年赴泰宁,送达赖喇嘛还西藏,沿途巡阅各省驻防及绿营兵。十三年,返京,办理苗族事务。乾隆即位,命总理事务,解宗令,管刑部。乾隆三年卒。
皇十八子胤衸
康熙四十年(1701年)生。母顺懿密妃王氏。康熙四十七年,夭折。
皇十九子胤稷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生。母襄嫔高氏。康熙四十三年,夭折。 的8df707a948f
皇二十子胤袆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生。母襄嫔高氏。雍正四年,封贝子,八年,晋贝勒。十二年命祭陵,称病不行,降辅国公。乾隆即位后,复封贝勒,守泰陵,二十年,死。
皇二十一子胤禧
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熙嫔陈氏生。立志向上,颇有文才。雍正八年,封贝子,晋贝勒。乾隆即位,晋慎郡王。乾隆二十三年死。
皇二十二子胤估
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母谨嫔色赫图氏。雍正八年,封贝子;十二年,晋贝勒。乾隆八年死。
皇二十三子胤祁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生。静嫔石氏生。雍正八年,封镇国公。十三年,乾隆即位,晋贝勒,后降镇国公。乾隆45年,复封贝子,两年后,晋贝勒。49年加郡王衔。50年死。
皇二十四子胤秘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生。母穆嫔陈氏。禀性忠厚平和。有学识。雍正十一年,胤秘十七岁,封缄亲王。乾隆38年死。
【生平简介】
康熙帝,()名玄烨,全名爱新觉罗·玄烨,系顺治皇帝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日),卒于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执政长达61年。[url圣祖康熙帝,是18世纪前后中国伟大的封建君主,他执政61年,使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得到了稳定与发展,促进了汉蒙满等民族的血缘与文化的融合。【基本情况】
在与清廷关系密切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建议和孝庄皇太后的支持下,年尽8岁的玄烨登上了皇位,改年号为“康熙”。
玄烨即位后每日读书长达数个时辰,以至学习过苦而呕血。16岁时,他以智慧和勇气设计铲除了专权跋扈的辅臣鳌拜,将皇权把握在自己手中。从此,他以超群的胆识和兼容并包的胸怀,开始治理被战争和鳌拜圈换土地的倒退政策破坏得伤痕累累的大地。
在康熙统治期间,解决了长达8年的吴三桂等三藩的分裂战争,收复了被郑经割据多年的台湾,驱逐了占据我国黑龙江地区的沙俄势力,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同时,又以出征蒙藏,平定准噶尔部蒙古贵族分裂势力的动乱,建立会盟制度和避暑山庄外藩朝觐制等,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考察,康熙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积极鼓励垦荒,废止圈地令,实施更名田;整修黄河、淮河、运河的水利工程。尤其是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决定“永不加赋”,取消新增人口的人头税,并最终演变成“摊丁入亩”制度。并大蠲赋税。最终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表现为耕地面积的迅速扩大与粮食产量的提高、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奠定了所谓“康乾盛世”的基础;文化上康熙帝重视利用汉族知识分子,以残忍的文字狱的手段,严控汉人的声音。他曾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编纂并串改《明史》、《全唐诗》《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同时他对西学也有浓厚的造诣,在天文学、数学(特别是几何学)、物理学、化学、药学(曾在宫中推行可治疗疟疾的金鸡纳霜)、医学(曾在自己的子女身上种痘,以预防天花)等方面都毕生的学习。康熙也有保守的一面。他在统一台湾后开放了海禁,但是由于担心米谷出境而明令禁止南洋贸易。他崇尚儒学,尤其是朱熹理学。此外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还发生过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事件。晚年因选择继承人失误,两度废立皇太子,造成长达20余年的诸皇子为夺储位的结党争斗,致使吏治懈怠,朝中党派林立,官场腐败之风颇盛,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康熙61年11月13日病死于畅春园。 谥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庙号圣祖。葬于今河北遵化清东陵 “景陵”。【按语】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较长的君主之一,他在位之初,国家外有重患,内有沉疴;他离位之时,已入“康乾盛世”,经济上中国成为了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强盛的国家之一,尽管有对于汉人的压抑和提防,但这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并未导致文化倒退。他对西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因为当时有很多保守派,所以并未转化为一种国家政策。他的子孙不失勤勉但都没有他的雄才大略,所以中国在一片歌舞升平中走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家族列表】
康熙共有35子、20女。其中只有24个儿子、7个女儿活到成年。
1、父亲顺治皇帝
2、长兄爱新觉罗•牛钮,早殇
3、二兄爱新觉罗•福全,裕亲王
4、五弟爱新觉罗•常宁,恭亲王
5、母亲孝康章皇太后佟佳氏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胤禵,雍正帝生母)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生二女,下嫁仓津,多尔济
定妃,万琉哈氏,康熙在时为嫔,雍正时尊为皇考定妃,后来随儿子履亲王允裪住,轮到自己的生日的时候,还会被迎进宫去祝贺,但再未进尊封,薨时九十七岁。
通嫔,纳喇氏,侍奉圣祖康熙时为贵人。雍正二年,因其女婿有功,受到尊封。乾隆九年薨。二子皆殇,一女。
敦怡皇贵妃,瓜尔佳氏。侍奉康熙时为和妃,世宗雍正帝尊为皇考贵妃,高宗乾隆尊为皇祖温惠皇贵太妃,乾隆三十三年薨,年八十六。生一女,殇。她也时康熙诸妃中最长寿。
悫惠皇贵妃,佟佳氏,孝懿皇后的妹妹。雍正时尊为皇考皇贵妃,乾隆时尊为皇祖寿祺皇贵太妃。死后,谥为壳惠皇贵妃。
顺懿密太妃,王氏。初为密嫔,后尊封为密妃。三子,胤禑、胤禄、胤衸,胤衸八岁夭折。
纯裕勤太妃,陈氏。初为勤嫔,被雍正尊封为勤妃。一子,胤礼。
襄嫔,高氏。一子,胤禝,一女,未成年即夭折。
谨嫔,色赫图氏。一子,胤祜。
静嫔,石氏。一子,胤祁。
熙嫔,陈氏,一子,胤禧。
穆嫔,陈氏,一子,胤祢。
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孝昭皇后的妹妹,一子,胤礻我,一女,夭折。
惠妃,纳喇氏,二子,承庆、胤褆。
宜妃,郭络罗氏,三子,胤祺、胤禟、允禌。
荣妃,马佳氏,生有五子一女,其中只有胤祉成人,一女下嫁乌尔衮。
贵人郭络罗氏,宜妃的妹妹。
(1)儿子(按出生顺序) :
爱新觉罗•承祜
爱新觉罗•承瑞
爱新觉罗•承庆
爱新觉罗•赛音察浑
爱新觉罗•长华
爱新觉罗•长生
爱新觉罗•万黼
爱新觉罗•允禶
以上各子幼殇,未序齿
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固山贝子,原名爱新觉罗保清
皇次子爱新觉罗•胤礽,皇太子,后封理密亲王,原名爱新觉罗保成
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诚隐亲王
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
皇五子爱新觉罗•胤祺,恒温亲王
皇六子爱新觉罗•胤祚,幼殇
皇七子爱新觉罗•胤佑,淳度亲王
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原封廉亲王,后废
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雍正四年八月二十七,他永远离开了整整四十七年
皇十子爱新觉罗•胤礻我,辅国公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禌,幼殇
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履懿亲王
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怡贤亲王
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恂勤郡王
皇十五子爱新觉罗•胤禑,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爱新觉罗•胤禄,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
皇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果毅亲王
皇十八子爱新觉罗•胤祄,幼殇
皇十九子爱新觉罗•胤禝,幼殇
皇二十子爱新觉罗•胤祎,简靖贝勒
皇二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禧,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祜,恭勤贝勒
皇二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祈,诚贝勒
皇二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秘,诚恪亲王
雍正帝胤禛即位后为避讳,诸皇子名中“胤”字辈的,改为“允”字。
(2)女儿 :
皇长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张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母庶妃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殇,时年五岁。母庶妃张氏。
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母贵人兆佳氏。
皇六女,固伦恪靖公主,母贵人郭络罗氏。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殇。母德妃乌雅氏。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闰六月殇。母皇贵妃佟佳氏。
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女,固伦纯悫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殇。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时年十二岁。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四女,和硕悫靖公主,母贵人袁氏。
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殇,时年十三岁。母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刘氏。
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殇。母和嫔瓜尔佳氏。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襄嫔高氏。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殇。母庶妃钮祜禄氏。
养女,固伦纯禧公主,圣祖弟恭亲王常宁长女,母庶福晋晋氏。 【康熙的八大贡献】
第一,削平三藩,巩固统一。三藩是指三个降清的明将:平西王吴三桂,镇云南;平南王尚可喜(子之信),镇广东;靖南王耿继茂(父仲明、子精忠),镇福建。三藩占据要地,拥兵自重,成为清初的三个地方割据势力,其中以吴三桂实力最强。从顺治朝开始,军费开支浩大,每年入不敷出。以顺治十七年(1660年)为例,国家正赋收入银875万两,而云南一省就要支出银900多万两。竭全国之财力,尚不足一藩之需求。到了康熙初年,财政困难局面仍旧未见好转。国家钱粮,大半耗于三藩。三藩在自己的独立王国里,设立税卡,私行铸钱,圈占土地,掠卖人口。平西王吴三桂还自行选派官员,称为“西选”。康熙帝除鳌拜后,三藩成为他最大的心病。他要削平三藩,强化皇权。
当时,朝廷上主张不可撤藩的占绝大多数,支持撤藩的只有兵部尚书明珠、户部尚书米思翰等少数官员。20岁的康熙帝力排众议,他认为:“三桂等蓄谋久,不早除之,将养痈(yōng)成患。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于是,下令撤藩!
康熙大阅盔甲一石激起千层浪。“东南西北,在在鼎沸”,京城里有杨起隆举事,察哈尔有阿尔尼叛乱。而且,先后发生京师大地震、太和殿火灾,康熙帝爱后赫舍里氏也崩逝。朝里与朝外,外叛与内变,雷火与地震,天灾与人祸,连连击到年轻的康熙皇帝身上。一时间人心惶惶,京师不少官员甚至把家眷送归江南乡里。
临大事,有静气。青年天子玄烨在危急时刻,持心坚定,气静不慌。原来主张不可撤藩
的大学士索额图、户部侍郎魏象枢等,提出要处斩建议撤藩的大臣。康熙帝义正词严:撤藩出自朕意,他们何罪之有?这就坚定了主张平叛的大臣的决心。他下诏削夺吴三桂的官爵,公布其罪状。不久又将留居京师的吴三桂之子应熊、孙世霖等逮捕处死。消息传到吴军,吴三桂正在吃饭,闻讯大惊。后西藏五世达赖喇嘛为吴三桂说情,请求朝廷“裂土罢兵”,遭到康熙帝的坚决驳斥。他为了安定惊恐的军心,慌乱的民心,每天游景山,观骑射,以示胸有成竹。有人进行讽谏,康熙置若罔闻。事后他说:“当时我要是表现出一丝惊恐来,就会人心动摇,说不定会出现意外的情况!”他的坚定决心和平静心态,对于稳定大局和安定人心,起了很大的作用。
经过八年平叛战争,终于取得削平三藩的胜利。群臣请上尊号,康熙帝严辞拒绝。他认为,八年战火,生民涂炭,应该务实,切戒虚名。随后,他开始着手统一台湾。
第二,统一台湾,开府设县。明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人侵占台湾。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郑成功死后,其子郑经奉南明正朔(即承认南明的正统地位)。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抓住郑经死后,其子郑克塽年幼、部属内讧、台湾政局不稳的时机,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率军统一了台湾。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台湾府下设三县——台湾县(今台南)、凤山县(今高雄)、诸罗县(今嘉义),派总兵官一员、率官兵八千,驻防台湾。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台湾的管辖,促进了台湾经济文化的发展。
第三,抵御外侵,缔结和约。黑龙江地域在皇太极时已经归属清朝。清军入关后,沙俄东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地区,占领雅克萨(今阿尔巴津)、尼布楚(今涅尔琴斯克)、呼玛尔(今呼玛)等城。康熙统一台湾后,调派军队进行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取得胜利。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同俄国在尼布楚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了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从法律上划定了以额尔古纳河、格尔毕齐河和外兴安岭为界,整个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都是中国的领土。这是中国历史上同外国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表明康熙帝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
第四,亲征朔漠,善治蒙古。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解决了漠南蒙古问题,康熙则进一步解决了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的问题。从秦汉匈奴到明朝蒙古的民族难题,到康熙时才算得解。康熙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蒙古成为清朝北部坚固的长城。
第五,重农治河,兴修水利。清军入关后,最大的弊政莫过于圈占土地,跑马占田,任意圈夺。顺治帝曾谕令禁止圈地,但禁而不止。康熙帝颁令,停止圈地,招徕垦荒,恢复生产。
为促进农业生产,康熙帝六次南巡,治理黄河、淮河、运河、永定河,并兴修水利,取得很大成绩。
第六,移天缩地,兴建园林。康熙先后兴建畅春园、避暑山庄、木兰围场等,乾隆又大兴“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圆、万寿山清漪园(后改名颐和园)和圆明园等,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推向高峰。
第七,兴文重教,编纂典籍。他重视文化教育,主持纂修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律历渊源》、《全唐诗》、《清文鉴》、《皇舆全览图》等,总计60余种,2万余卷。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十八日,属马。他8岁登基,在位61年,享年69岁。
康熙帝的子女,在清帝中算是最多的,共有35子、20女。有学者统计,康熙的皇孙共97人。35个儿子中,序齿的有24位,实际上成人(年满16岁)的,只有20位。这20个儿子,是由17个妻子生育的。
承瑞 康熙06年09月20日 ------ 康熙09年05月 荣妃马佳氏 承祜 康熙08年12月13日 ------ 康熙11年02月 孝诚仁皇后 承庆 康熙09年02月01日 ------ 康熙10年04日 惠妃纳喇氏 赛音察浑 康熙10年12月25日 ------ 康熙13年正月 荣妃马佳氏 01 胤禔 康熙11年02月14日 直郡王 雍正12年 惠妃纳喇氏 长华 康熙13年04月06日 ------ 出生日即殇 荣妃马佳氏 02 胤礽 康熙13年05月03日 理密亲王 雍正02年12月 孝诚仁皇后 长生 康熙14年06月21日 ------ 康熙16年03月 荣妃马佳氏 万黼 康熙14年10月08日 ------ 康熙18年正月 贵人纳喇氏 03 胤祉 康熙16年02月19日 诚隐郡王 雍正10年 荣妃马佳氏 04 胤禛 康熙17年10月30日 清世宗 雍正13年08月 孝恭仁皇后 胤禶 康熙18年02月20日 ------ 康熙19年02月 贵人纳喇氏 05 胤祺 康熙18年12月04日 恒温亲王 雍正10年05月 宜妃郭络罗氏 06 胤祚 康熙19年02月05日 ------ 康熙24年 孝恭仁皇后 07 胤佑 康熙19年07月25日 淳度亲王 雍正08年 成妃戴佳氏 08 胤(示异) 康熙20年02月10日 (复)廉亲王 雍正04年09月 良妃卫氏 09 胤(示唐) 康熙22年08月27日 (复)贝子 雍正04年08月 宜妃郭络罗氏 10 胤(示我) 康熙22年10月11日 (复)敦郡王 乾隆06年09月 温禧贵妃钮祜禄氏 胤(示禹) 康熙22年11月23日 ------ 康熙23年06月 贵人郭络罗氏 11 胤(示兹) 康熙24年05月07日 ------ 康熙35年07月 宜妃郭络罗氏 12 胤祹 康熙24年12月04日 履懿亲王 乾隆28年07月 定嫔万流哈氏 13 胤祥 康熙25年10月01日 怡贤亲王 雍正08年05月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14 胤(示题) 康熙27年正月09日 恂勤郡王 乾隆20年正月 孝恭仁皇后 胤禨 康熙30年正月26日 ------ 康熙30年03月 平妃赫舍里氏 15 胤(示禺) 康熙32年11月28日 愉恪郡王 雍正09年02月 顺懿密妃王氏 16 胤禄 康熙34年06月18日 庄恪亲王 乾隆32年02月 顺懿密妃王氏 17 胤礼 康熙36年03月02日 果毅亲王 乾隆03年02月 纯裕勤妃陈氏 18 胤祄 康熙40年08月08日 ------ 康熙47年09月 顺懿密妃王氏 19 胤(示畟) 康熙41年09月05日 ------ 康熙43年02月 襄嫔高氏 20 胤祎 康熙45年07月25日 简靖贝勒 乾隆20年正月 襄嫔高氏 21 胤禧 康熙50年01月11日 慎靖郡王 乾隆23年05月 熙嫔陈氏 22 胤祜 康熙50年12月03日 恭勤贝勒 乾隆08年12月 谨嫔色赫图氏 胤禐 康熙52年02月 ------ 出生日即殇 贵人陈氏 23 胤祁 康熙52年11月28日 镇国公 乾隆50年07月 静嫔石氏 24 胤秘 康熙55年05月16日 (言咸)烙亲王 乾隆38年10月 穆嫔陈氏 共35子,其中11位未排序者皆未序齿,早殇。康熙的儿子是胤字辈的,在雍正纪位后保留了自己的“胤”,而将其他的人改为“允”。 共计十七子.分别是: 胤(示是):康熙第一子,三十七年封直郡王,四十七年革,雍正十二年卒,按贝子例葬.(读是) 胤(示乃):康熙第二子,十四年立为皇太子,四十六年废,四十八年复立,五十一年复废,雍正二年薨,追封理亲王,谥号密.(读仍) 胤祉:康熙第三子,三十七年封诚郡王,三十八年降贝勒,四十八年晋诚亲王,雍正二年降郡王,八年复封亲王,后革,十年薨,按郡王例葬.(读止) 胤祺:康熙第五子,三十七年封贝勒,四十八年封恒亲王,雍正十年薨,谥号温.(读其) 胤祚:康熙第六子,早夭.(读作) 胤(示右):康熙第七子,三十九年封贝勒,四十八年封淳郡王,雍正元年晋亲王,八年薨,谥号度.(读右) 胤禩:康熙第八子,三十七年封贝勒,六十一年晋廉亲王,雍正四年以罪革. 胤(示唐):康熙第九子,四十八年封贝子,雍正三年以罪革. 胤(示我):康熙第十字,四十八年封敦郡王,雍正二年以罪革乾隆二年封辅国公品级,六年卒,按贝子例葬. 胤禌:康熙第十一子,早夭. 胤祹:康熙第十二子,四十八年封贝子,六十一年晋嘉郡王,雍正元年降贝子,二年降镇国公,八年封履郡王,十三年晋履亲王,乾隆二十八年薨,以乾隆第四子颙珹为继. 胤祥,康熙第十三子,六十一年封怡亲王,雍正八年薨,谥号贤, 胤禵:康熙第十四子,四十八年封贝子,雍正元年晋郡王,三年降贝子,四年革,乾隆二年封辅国公,十二年晋贝勒,十三年封恂郡王,二十年薨,谥号勤. 胤(示禺):康熙十五子,雍正四年封贝勒,八年晋愉郡王,九年薨,谥号恪. 胤禄:康熙第十六子,嗣庄亲王后(即原承泽亲王硕塞后),雍正元年袭庄亲王.乾隆三十二年薨,谥号恪. 胤礼;康熙第十七子,雍正元年封果郡王,六年晋果亲王,乾隆三年薨,以雍正第六子弘(日詹)为嗣,谥号毅. 胤衸:康熙第十八子,早夭. 胤禝:康熙第十九子,早夭. 胤祎:康熙第二十子,雍正四年封贝子,八年晋贝勒,十二年降辅国公,十三年复封贝勒,二十年卒,谥号简靖. 胤禧,康熙第二十一子,雍正八年封贝子,,即刻晋贝勒,十三年晋慎郡王,乾隆二十三年薨,以乾隆第六子颙瑢为嗣,谥号靖. 胤祜:康熙第二十二子,雍正八年封贝子,十二年晋贝勒,乾隆八年卒,谥号恭勤. 胤祁:康熙第二十三子,雍正八年封镇国公,十三年晋贝勒,乾隆二十三年降贝子,四十二年降镇国公,四十五年晋贝子,四十七年晋贝勒,四十九年加郡王衔,五十年卒,谥号诚. 胤袐:康熙第二十四子,雍正十一年封(言咸)亲王乾隆三十八年薨,谥号恪. 承瑞:康熙子,早夭. 承(示右):康熙子,早夭. 承庆:康熙子,早夭. 赛音察浑:康熙子,早夭. 长华:康熙子,早夭. 长生:康熙子,早夭. 万黼:康熙子,早夭. 胤(示赞):康熙子,早夭. 胤(示禹):康熙子,早夭. 胤讥:康熙子,早夭. 胤(示爰):康熙子,早夭康熙的儿子是胤字辈的,在雍正纪位后保留了自己的“胤”,而将其他的人改为“允”。 共计十七子.分别是: 胤(示是):康熙第一子,三十七年封直郡王,四十七年革,雍正十二年卒,按贝子例葬.(读是) 胤(示乃):康熙第二子,十四年立为皇太子,四十六年废,四十八年复立,五十一年复废,雍正二年薨,追封理亲王,谥号密.(读仍) 胤祉:康熙第三子,三十七年封诚郡王,三十八年降贝勒,四十八年晋诚亲王,雍正二年降郡王,八年复封亲王,后革,十年薨,按郡王例葬.(读止) 胤祺:康熙第五子,三十七年封贝勒,四十八年封恒亲王,雍正十年薨,谥号温.(读其) 胤祚:康熙第六子,早夭.(读作) 胤(示右):康熙第七子,三十九年封贝勒,四十八年封淳郡王,雍正元年晋亲王,八年薨,谥号度.(读右) 胤禩:康熙第八子,三十七年封贝勒,六十一年晋廉亲王,雍正四年以罪革. 胤(示唐):康熙第九子,四十八年封贝子,雍正三年以罪革. 胤(示我):康熙第十字,四十八年封敦郡王,雍正二年以罪革乾隆二年封辅国公品级,六年卒,按贝子例葬. 胤禌:康熙第十一子,早夭. 胤祹:康熙第十二子,四十八年封贝子,六十一年晋嘉郡王,雍正元年降贝子,二年降镇国公,八年封履郡王,十三年晋履亲王,乾隆二十八年薨,以乾隆第四子颙珹为继. 胤祥,康熙第十三子,六十一年封怡亲王,雍正八年薨,谥号贤, 胤禵:康熙第十四子,四十八年封贝子,雍正元年晋郡王,三年降贝子,四年革,乾隆二年封辅国公,十二年晋贝勒,十三年封恂郡王,二十年薨,谥号勤. 胤(示禺):康熙十五子,雍正四年封贝勒,八年晋愉郡王,九年薨,谥号恪. 胤禄:康熙第十六子,嗣庄亲王后(即原承泽亲王硕塞后),雍正元年袭庄亲王.乾隆三十二年薨,谥号恪. 胤礼;康熙第十七子,雍正元年封果郡王,六年晋果亲王,乾隆三年薨,以雍正第六子弘(日詹)为嗣,谥号毅. 胤衸:康熙第十八子,早夭. 胤禝:康熙第十九子,早夭. 胤祎:康熙第二十子,雍正四年封贝子,八年晋贝勒,十二年降辅国公,十三年复封贝勒,二十年卒,谥号简靖. 胤禧,康熙第二十一子,雍正八年封贝子,,即刻晋贝勒,十三年晋慎郡王,乾隆二十三年薨,以乾隆第六子颙瑢为嗣,谥号靖. 胤祜:康熙第二十二子,雍正八年封贝子,十二年晋贝勒,乾隆八年卒,谥号恭勤. 胤祁:康熙第二十三子,雍正八年封镇国公,十三年晋贝勒,乾隆二十三年降贝子,四十二年降镇国公,四十五年晋贝子,四十七年晋贝勒,四十九年加郡王衔,五十年卒,谥号诚. 胤袐:康熙第二十四子,雍正十一年封(言咸)亲王乾隆三十八年薨,谥号恪. 承瑞:康熙子,早夭. 承(示右):康熙子,早夭. 承庆:康熙子,早夭. 赛音察浑:康熙子,早夭. 长华:康熙子,早夭. 长生:康熙子,早夭. 万黼:康熙子,早夭. 胤(示赞):康熙子,早夭. 胤(示禹):康熙子,早夭. 胤讥:康熙子,早夭. 胤(示爰):康熙子,早夭承瑞 康熙06年09月20日 ------ 康熙09年05月 荣妃马佳氏 承祜 康熙08年12月13日 ------ 康熙11年02月 孝诚仁皇后 承庆 康熙09年02月01日 ------ 康熙10年04日 惠妃纳喇氏 赛音察浑 康熙10年12月25日 ------ 康熙13年正月 荣妃马佳氏 01 胤禔 康熙11年02月14日 直郡王 雍正12年 惠妃纳喇氏 长华 康熙13年04月06日 ------ 出生日即殇 荣妃马佳氏 02 胤礽 康熙13年05月03日 理密亲王 雍正02年12月 孝诚仁皇后 长生 康熙14年06月21日 ------ 康熙16年03月 荣妃马佳氏 万黼 康熙14年10月08日 ------ 康熙18年正月 贵人纳喇氏 03 胤祉 康熙16年02月19日 诚隐郡王 雍正10年 荣妃马佳氏 04 胤禛 康熙17年10月30日 清世宗 雍正13年08月 孝恭仁皇后 胤禶 康熙18年02月20日 ------ 康熙19年02月 贵人纳喇氏 05 胤祺 康熙18年12月04日 恒温亲王 雍正10年05月 宜妃郭络罗氏 06 胤祚 康熙19年02月05日 ------ 康熙24年 孝恭仁皇后 07 胤佑 康熙19年07月25日 淳度亲王 雍正08年 成妃戴佳氏 08 胤(示异) 康熙20年02月10日 (复)廉亲王 雍正04年09月 良妃卫氏 09 胤(示唐) 康熙22年08月27日 (复)贝子 雍正04年08月 宜妃郭络罗氏 10 胤(示我) 康熙22年10月11日 (复)敦郡王 乾隆06年09月 温禧贵妃钮祜禄氏 胤(示禹) 康熙22年11月23日 ------ 康熙23年06月 贵人郭络罗氏 11 胤(示兹) 康熙24年05月07日 ------ 康熙35年07月 宜妃郭络罗氏 12 胤祹 康熙24年12月04日 履懿亲王 乾隆28年07月 定嫔万流哈氏 13 胤祥 康熙25年10月01日 怡贤亲王 雍正08年05月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14 胤(示题) 康熙27年正月09日 恂勤郡王 乾隆20年正月 孝恭仁皇后 胤禨 康熙30年正月26日 ------ 康熙30年03月 平妃赫舍里氏 15 胤(示禺) 康熙32年11月28日 愉恪郡王 雍正09年02月 顺懿密妃王氏 16 胤禄 康熙34年06月18日 庄恪亲王 乾隆32年02月 顺懿密妃王氏 17 胤礼 康熙36年03月02日 果毅亲王 乾隆03年02月 纯裕勤妃陈氏 18 胤祄 康熙40年08月08日 ------ 康熙47年09月 顺懿密妃王氏 19 胤(示畟) 康熙41年09月05日 ------ 康熙43年02月 襄嫔高氏 20 胤祎 康熙45年07月25日 简靖贝勒 乾隆20年正月 襄嫔高氏 21 胤禧 康熙50年01月11日 慎靖郡王 乾隆23年05月 熙嫔陈氏 22 胤祜 康熙50年12月03日 恭勤贝勒 乾隆08年12月 谨嫔色赫图氏 胤禐 康熙52年02月 ------ 出生日即殇 贵人陈氏 23 胤祁 康熙52年11月28日 镇国公 乾隆50年07月 静嫔石氏 24 胤秘 康熙55年05月16日 (言咸)烙亲王 乾隆38年10月 穆嫔陈
(),女婿博尔济吉特·班第 三女二公主固伦荣宪公主(),女婿博尔济吉特·乌尔衮 五女三公主和硕端静公主(),女婿乌梁罕·噶尔臧 六女四公主固伦恪靖公主(),女婿博尔济吉特·敦多布多尔济 九女五公主固伦温宪公主(),女婿佟佳·舜安颜 十女六公主固伦纯悫公主(),女婿博尔济吉特·策凌 十二女七公主(),12岁夭折
【家族列表】
康熙共有35子、20女。其中只有24个儿子、7个女儿活到成年。
1、父亲顺治皇帝
2、长兄爱新觉罗•牛钮,早殇
3、二兄爱新觉罗•福全,裕亲王
4、五弟爱新觉罗•常宁,恭亲王
5、母亲孝康章皇太后佟佳氏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胤禵,雍正帝生母)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生二女,下嫁仓津,多尔济
定妃,万琉哈氏,康熙在时为嫔,雍正时尊为皇考定妃,后来随儿子履亲王允裪住,轮到自己的生日的时候,还会被迎进宫去祝贺,但再未进尊封,薨时九十七岁。
通嫔,纳喇氏,侍奉圣祖康熙时为贵人。雍正二年,因其女婿有功,受到尊封。乾隆九年薨。二子皆殇,一女。
敦怡皇贵妃,瓜尔佳氏。侍奉康熙时为和妃,世宗雍正帝尊为皇考贵妃,高宗乾隆尊为皇祖温惠皇贵太妃,乾隆三十三年薨,年八十六。生一女,殇。她也时康熙诸妃中最长寿。
悫惠皇贵妃,佟佳氏,孝懿皇后的妹妹。雍正时尊为皇考皇贵妃,乾隆时尊为皇祖寿祺皇贵太妃。死后,谥为壳惠皇贵妃。
顺懿密太妃,王氏。初为密嫔,后尊封为密妃。三子,胤禑、胤禄、胤衸,胤衸八岁夭折。
纯裕勤太妃,陈氏。初为勤嫔,被雍正尊封为勤妃。一子,胤礼。
襄嫔,高氏。一子,胤禝,一女,未成年即夭折。
谨嫔,色赫图氏。一子,胤祜。
静嫔,石氏。一子,胤祁。
熙嫔,陈氏,一子,胤禧。
穆嫔,陈氏,一子,胤祢。
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孝昭皇后的妹妹,一子,胤礻我,一女,夭折。
惠妃,纳喇氏,二子,承庆、胤褆。
宜妃,郭络罗氏,三子,胤祺、胤禟、允禌。
荣妃,马佳氏,生有五子一女,其中只有胤祉成人,一女下嫁乌尔衮。
贵人郭络罗氏,宜妃的妹妹。
(1)儿子(按出生顺序) :
爱新觉罗•承祜
爱新觉罗•承瑞
爱新觉罗•承庆
爱新觉罗•赛音察浑
爱新觉罗•长华
爱新觉罗•长生
爱新觉罗•万黼
爱新觉罗•允禶
以上各子幼殇,未序齿
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固山贝子,原名爱新觉罗保清
皇次子爱新觉罗•胤礽,皇太子,后封理密亲王,原名爱新觉罗保成
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诚隐亲王
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
皇五子爱新觉罗•胤祺,恒温亲王
皇六子爱新觉罗•胤祚,幼殇
皇七子爱新觉罗•胤佑,淳度亲王
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原封廉亲王,后废
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雍正四年八月二十七,他永远离开了整整四十七年
皇十子爱新觉罗•胤礻我,辅国公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禌,幼殇
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履懿亲王
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怡贤亲王
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恂勤郡王
皇十五子爱新觉罗•胤禑,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爱新觉罗•胤禄,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
皇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果毅亲王
皇十八子爱新觉罗•胤祄,幼殇
皇十九子爱新觉罗•胤禝,幼殇
皇二十子爱新觉罗•胤祎,简靖贝勒
皇二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禧,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祜,恭勤贝勒
皇二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祈,诚贝勒
皇二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秘,诚恪亲王
雍正帝胤禛即位后为避讳,诸皇子名中“胤”字辈的,改为“允”字。
(2)女儿 :
皇长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张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母庶妃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殇,时年五岁。母庶妃张氏。
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母贵人兆佳氏。
皇六女,固伦恪靖公主,母贵人郭络罗氏。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殇。母德妃乌雅氏。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闰六月殇。母皇贵妃佟佳氏。
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女,固伦纯悫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殇。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时年十二岁。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四女,和硕悫靖公主,母贵人袁氏。
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殇,时年十三岁。母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刘氏。
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殇。母和嫔瓜尔佳氏。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襄嫔高氏。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殇。母庶妃钮祜禄氏。
养女,固伦纯禧公主,圣祖弟恭亲王常宁长女,母庶福晋晋氏。
20女,大多夭折。加上一个养女21女。 女儿:二十一位 长女、次女、四女、七女、八女、十一女、十六女、十七女、十八女、十九女、二十女幼年夭折,无封号,不序齿 侄女大公主固伦纯禧公主(),女婿博尔济吉特·班第 三女二公主固伦荣宪公主(),女婿博尔济吉特·乌尔衮 五女三公主和硕端静公主(),女婿乌梁罕·噶尔臧 六女四公主固伦恪靖公主(),女婿博尔济吉特·敦多布多尔济 九女五公主固伦温宪公主(),女婿佟佳·舜安颜 十女六公主固伦纯悫公主(),女婿博尔济吉特·策凌 十二女七公主(),12岁夭折 十三女八公主和硕温恪公主(),女婿博尔济吉特·仓津 十四女九公主和硕悫靖公主(),女婿孙承运 十五女十公主和硕敦恪公主(),女婿博尔济吉特·多尔济 二十四个儿子爱新觉罗•承祜 爱新觉罗•承瑞 爱新觉罗•承庆 爱新觉罗•赛音察浑 爱新觉罗•长华 爱新觉罗•长生 爱新觉罗•万黼 爱新觉罗•允禶 以上各子幼殇,未序齿 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固山贝子,原名爱新觉罗保清 皇次子爱新觉罗•胤礽,皇太子,后封理密亲王,原名爱新觉罗保成 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诚隐亲王 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 皇五子爱新觉罗•胤祺,恒温亲王 皇六子爱新觉罗•胤祚,幼殇 皇七子爱新觉罗•胤佑,淳度亲王 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原封廉亲王,后废 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雍正四年八月二十七,他永远离开了整整四十七年 皇十子爱新觉罗•胤礻我,辅国公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禌,幼殇 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履懿亲王 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怡贤亲王 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恂勤郡王 皇十五子爱新觉罗•胤禑,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爱新觉罗•胤禄,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 皇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果毅亲王 皇十八子爱新觉罗•胤祄,幼殇 皇十九子爱新觉罗•胤禝,幼殇 皇二十子爱新觉罗•胤祎,简靖贝勒 皇二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禧,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祜,恭勤贝勒 皇二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祈,诚贝勒 皇二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秘,诚恪亲王
20女,大多夭折。加上一个养女21女。 女儿:二十一位 长女、次女、四女、七女、八女、十一女、十六女、十七女、十八女、十九女、二十女幼年夭折,无封号,不序齿 侄女大公主固伦纯禧公主(),女婿博尔济吉特·班第 三女二公主固伦荣宪公主(),女婿博尔济吉特·乌尔衮 五女三公主和硕端静公主(),女婿乌梁罕·噶尔臧 六女四公主固伦恪靖公主(),女婿博尔济吉特·敦多布多尔济 九女五公主固伦温宪公主(),女婿佟佳·舜安颜 十女六公主固伦纯悫公主(),女婿博尔济吉特·策凌 十二女七公主(),12岁夭折 十三女八公主和硕温恪公主(),女婿博尔济吉特·仓津 十四女九公主和硕悫靖公主(),女婿孙承运 十五女十公主和硕敦恪公主(),女婿博尔济吉特·多尔济 档案、文献中,康熙皇帝的皇女,有时以封号称之为“端静公主”、“恪靖公主”等,这种称呼带有特指性,可确定为某个人,各公主之间不致混淆。但更多的是称“二公主”、“三公主”、“五公主”等,且与《玉牒》、《清史稿·公主表》中的“第二女”、“第三女”、“第五女”等,并非同一人,而且她们都没有名字的记录,那么这所称的“几公主”诸人,究竟指的是谁?下面先将有记载、可确定者略述,然后再集中作分析(并请参照后附表二)。 二公主。《康熙四十六年九月记注档册》载,当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康熙皇帝巡幸至巴林部蒙古,“驻跸二公主府”,又称居此府之公主为“巴林荣宪公主”,同时赏赐“巴林多罗郡王额驸吴尔浑”。这位荣宪公主也即二公主,在《玉牒》及《清史稿·公主表》中是记为康熙帝的第三女,并记其嫁巴林蒙古郡王吴尔衮(或译作乌尔滚、务尔衮、吴尔浑)。 四公主。《康熙起居注》中,称嫁与漠北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敦多布多尔济的那位公主为“四公主”。公主府中人以及当地蒙古人也称其为“四公主”或“四千岁”,当地人为其所立之碑称“四公主德政碑”,她的丈夫敦多布多尔济则被称为“四额驸”。这位公主封号为恪靖公主,在《玉牒》及《清史稿·公主表》中记为康熙帝的第六女。 六公主。嫁与漠北喀尔喀蒙古赛因诺颜部超勇亲王策凌(或作策楞)的那位公主,习称“六公主”,其丈夫策凌习称“六额驸”。夫妇二人死后葬一处,在北京安定门外,其墓称“六公主坟”。这位公主封号纯悫公主,《玉牒》及《清史稿·公主表》中记为康熙帝第十女。 八公主。《康熙起居注》记康熙四十五年七月初二日,“以八公主下嫁翁牛特多罗杜稜郡臧津(苍津),上御行宫二门”。这位“八公主”,封号温恪公主,《玉牒》及《清史稿·公主表》记为康熙帝第十三女。 九公主。《内务府奏销档》:“王达子一户……康熙年间随地陪送九公主至额驸孙(承)运家”,说的是康熙朝出嫁到孙承运家的这位九公主,曾将内务府庄地连同种地者王达子一户,一同作九公主的陪嫁物。《玉牒》及《清史稿·公主表》记,这位公主封号悫靖公主,为康熙帝第十四女。 其他几位成年公主,尚未见到有“几公主”的记载,但如果把她们按出生先后顺序插入上述有明确称呼的5位公主之间,则不难看出她们正是按成育者排行法,并可推测出日常习称为几公主。 此表中的第五女即端静公主,应称三公主,排序于比她早出生一年且成年的二公主之后,唯其如此,其下第六女才称为“四公主”。四公主之下成年的第九女,应称五公主,因此,其下成年的第十女才称“六公主”。第十女之下的第十一女不到一周岁而殇,第十二女应称七公主,此女虽12岁殇,但12岁以前应也习称七公主,如此,其下成年的第十三女才称八公主。八公主以下的两个成年皇女,称九公主、十公主。 以上成育之皇女以齿序称为二公主—十公主,只缺个大公主。《玉牒》中,二公主以前出生的皇女均夭殇,那么,这大公主究竟是谁?在雍正帝谕旨中找到了答案,雍正元年二月二十九日,雍正皇帝谕礼部: 端敏公主及大公主、四公主俱是内里公主,朕先前因未满百日(按:指居丧期),不曾下旨,今端敏公主、大公主、四公主俱著封为固伦公主。[15] 这段谕旨的内容,在《清世宗实录》的雍正元年二月之内,有如下记述: 封和硕端敏公主、和硕纯禧公主、和硕恪靖公主俱为固伦公主。 两相对照,这大公主应是纯禧公主,其下的四公主是恪靖公主(见前述),她们均由和硕公主晋一级而为固伦公主。 这纯禧公主,是康熙帝抚养于宫中的其皇弟恭亲王常宁之女,她比康熙帝的二公主大两岁,因称大公主。而在《玉牒》中,此女不列于康熙帝名下,而是列于恭亲王常宁名下。从这位大公主的称呼又可看出,皇帝之侄女若抚养皇宫中而封为公主,在日常的习称中,是与皇帝的皇女公主们一起作排行性称呼的,至雍正仍是如此。 康熙帝: 儿子(按出生顺序) 爱新觉罗·承祜 爱新觉罗·承瑞 爱新觉罗·承庆 爱新觉罗·赛音察浑 爱新觉罗·长华 爱新觉罗·长生 以上各子幼殇,未序齿 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固山贝子,原名爱新觉罗保清 皇次子爱新觉罗·胤礽,皇太子,后封理密亲王,原名爱新觉罗保成 爱新觉罗万黼(幼殇,未序齿) 爱新觉罗允禶(幼殇,未序齿) 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诚隐亲王 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 皇五子爱新觉罗·胤祺,恒温亲王 皇六子爱新觉罗·胤祚,幼殇 皇七子爱新觉罗·胤佑,淳度亲王 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原封廉亲王,后废 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 皇十子爱新觉罗·胤䄉,辅国公 皇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禌,幼殇 皇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祹,履懿亲王 皇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怡贤亲王 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恂勤郡王 皇十五子爱新觉罗·胤禑,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爱新觉罗·胤禄,出继承泽亲王硕塞之后 皇十七子爱新觉罗·胤礼,果毅亲王 皇十八子爱新觉罗·胤祄,幼殇 皇十九子爱新觉罗·胤禝,幼殇 皇二十子爱新觉罗·胤祎,简靖贝勒 皇二十一子爱新觉罗·胤禧,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爱新觉罗·胤祜,恭勤贝勒 皇二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祈,诚贝勒 皇二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秘,诚恪亲王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即位后为避讳,诸皇子名中“胤”字改为“允”字。 女儿 皇长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张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母庶妃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殇,时年五岁。母庶妃张氏。 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母贵人兆佳氏。 皇六女,固伦恪靖公主,母贵人郭络罗氏。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殇。母德妃乌雅氏。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闰六月殇。母皇贵妃佟佳氏。 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女,固伦纯悫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殇。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时年十二岁。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四女,和硕悫靖公主,母贵人袁氏。 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殇,时年十三岁。母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刘氏。 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殇。母和嫔瓜尔佳氏。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襄嫔高氏。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殇。母庶妃钮祜禄氏。 养女,固伦纯禧公主,圣祖弟恭亲王常宁长女,母庶福晋晋氏。 雍正帝: 爱新觉罗·弘晖,长子,端亲王。 爱新觉罗·弘时,三子,削宗籍。 爱新觉罗·弘历,四子,清高宗,干隆帝。 爱新觉罗·弘昼,五子,和恭亲王。 爱新觉罗·弘瞻,六子,果恭郡王,初为果毅亲王爱新觉罗·允礼后。 爱新觉罗·福惠,七子,怀亲王。 爱新觉罗·弘昀,早殇。 爱新觉罗·弘昐,早殇。 爱新觉罗·福宜,早殇。 爱新觉罗·福沛,早殇。 长女(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三月十六生,未逾月殇,母懋嫔宋氏(时为雍亲王府格格); 和硕怀恪公主,次女,母齐妃李氏(时为雍亲王侧妃); 三女(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生,未逾月殇,母懋嫔宋氏(时为雍亲王府格格); 四女(1715年—1717年),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十二生,五十六年五月殇,母敦肃皇贵妃年氏(时为雍亲王侧妃) 养女和硕淑慎公主,理亲王允礽第六女,母侧福晋唐氏; 养女和硕和惠公主,怡亲王允祥第四女,母福晋兆佳氏; 养女和硕端柔公主,庄亲王允禄长女,母福晋郭络罗氏。 乾隆帝: 爱新觉罗·永璜,长子,定安亲王。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时为宝亲王侧妃) 爱新觉罗·永琏,次子,端慧太子。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爱新觉罗·永璋,三子,循郡王。母宝亲王侧妃苏佳氏。 爱新觉罗·永珹,四子,履端亲王,出为履懿亲王爱新觉罗允祹后。母嘉嫔金佳氏。 爱新觉罗·永琪,五子,荣纯亲王。母愉贵人珂里叶特氏。 爱新觉罗·永瑢,六子,质庄亲王,出为慎靖郡王爱新觉罗允禧后。母纯妃苏佳氏。 爱新觉罗·永琮,七子,哲亲王。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爱新觉罗·永璇,八子,仪慎亲王。母嘉妃金佳氏。 爱新觉罗·永瑜,第九子,早殇。母嘉妃金佳氏。 爱新觉罗·永玥,第十子,早殇。母舒妃叶赫那拉氏。 爱新觉罗·永瑆,十一子,成哲亲王。母嘉贵妃金佳氏。 爱新觉罗·永璂,十二子,贝勒。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爱新觉罗·永璟,早殇。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爱新觉罗·永璐,早殇。母令贵妃魏佳氏。 爱新觉罗·颙琰,十五子,清仁宗,嘉庆帝。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爱新觉罗·永𤥢,第十六子,早殇。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爱新觉罗·永璘,十七子,庆僖亲王。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皇长女(),雍正六年十月生,雍正七年十二月殇。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皇二女(1731),雍正九年四月生,当年十二月殇。母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时为宝亲王侧妃) 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雍正九年五月二十四生,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时为宝亲王嫡妃) 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乾隆十年十二月初二生,母纯贵妃苏佳氏。 皇五女(),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三生,乾隆二十年四月二十二殇。母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皇六女(),乾隆二十年七月十七生,乾隆二十三年八月二十六殇。母忻嫔戴佳氏。 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皇八女(),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七生,乾隆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殇, 葬于端慧皇太子园寝。母忻嫔戴佳氏。 皇九女和硕和恪公主(),乾隆二十三年七月十四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乾隆四十年正月初三生,母敦妃汪氏。 养女和硕和婉公主(),雍正十二年(1734)六月二十四日生,父为和亲王弘昼,母为福晋乌札库氏。你要的:01 胤禔 康熙11年02月14日 直郡王 雍正12年 惠妃纳喇氏 02 胤礽 康熙13年05月03日 理密亲王 雍正02年12月 孝诚仁皇后 03 胤祉 康熙16年02月19日 诚隐郡王 雍正10年 荣妃马佳氏 04 胤禛 康熙17年10月30日 清世宗 雍正13年08月 孝恭仁皇后 05 胤祺 康熙18年12月04日 恒温亲王 雍正10年05月 宜妃郭络罗氏 06 胤祚 康熙19年02月05日 ------ 康熙24年 孝恭仁皇后 07 胤佑 康熙19年07月25日 淳度亲王 雍正08年 成妃戴佳氏 08 胤(示异) 康熙20年02月10日 (复)廉亲王 雍正04年09月 良妃卫氏 09 胤(示唐) 康熙22年08月27日 (复)贝子 雍正04年08月 宜妃郭络罗氏 10 胤(示我) 康熙22年10月11日 (复)敦郡王 乾隆06年09月 温禧贵妃钮祜禄氏 11 胤(示兹) 康熙24年05月07日 ------ 康熙35年07月 宜妃郭络罗氏 12 胤祹 康熙24年12月04日 履懿亲王 乾隆28年07月 定嫔万流哈氏 13 胤祥 康熙25年10月01日 怡贤亲王 雍正08年05月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14 胤(示题) 康熙27年正月09日 恂勤郡王 乾隆20年正月 孝恭仁皇后 15 胤(示禺) 康熙32年11月28日 愉恪郡王 雍正09年02月 顺懿密妃王氏 16 胤禄 康熙34年06月18日 庄恪亲王 乾隆32年02月 顺懿密妃王氏 17 胤礼 康熙36年03月02日 果毅亲王 乾隆03年02月 纯裕勤妃陈氏 18 胤祄 康熙40年08月08日 ------ 康熙47年09月 顺懿密妃王氏 19 胤(示畟) 康熙41年09月05日 ------ 康熙43年02月 襄嫔高氏 20 胤祎 康熙45年07月25日 简靖贝勒 乾隆20年正月 襄嫔高氏 21 胤禧 康熙50年01月11日 慎靖郡王 乾隆23年05月 熙嫔陈氏 22 胤祜 康熙50年12月03日 恭勤贝勒 乾隆08年12月 谨嫔色赫图氏 23 胤祁 康熙52年11月28日 镇国公 乾隆50年07月 静嫔石氏 24 胤秘 康熙55年05月16日 (言咸)烙亲王 乾隆38年10月 穆嫔陈氏
你自己可以在百度上搜索到
百度百科里很全的
康熙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氏家谱字辈查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