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徐李氏家谱字辈5000例万,国,炳,维字辈的延顺应是什么字

您当前位置: >>
徐氏家谱简介
&&通过姓氏族谱,不但可以了解自身姓氏的文化渊源,明白自身,祈福祖先,还可以增加同他人交往的实力。针对不知“一家一族为何物,不知一己一身何所出”的社会现实,为满足徐氏族人和徐氏血缘亲人们的需求,很多徐氏能人志士提出编修《徐氏家谱》,并号召徐氏族人给予大力支持。《徐氏家谱》的完稿付梓,不仅有编修人员的功劳,更凝聚了徐氏族人的心血,汇集了徐氏族人的智慧和才干,寄托了徐氏族人的希望,牵动了徐氏族人的心扉。唯望徐氏族人读谱之后,寻根探源,以谱为鉴,继往开来,励志进取,创造心中向往的辉煌,愿徐氏族人的明天更美好、徐氏族人的前程更辉煌!
徐氏家谱人物与知识
作者:(清)胡锦槐纂修
版本:清同治9年(1870...
作者:不详
版本:清, 木活字本
作者:徐家保
版本:清光绪31年(190...
作者:不详
版本:清, 木活字本
作者:徐家保
版本:清光绪31年(190...
作者:徐治岐
版本:清乾隆31年(176...
作者:徐明斐,徐日桂
版本:清同治5年(1866...
作者:徐兆顺
版本:民国15年(1926)...
作者:徐士贤
版本:民国8年(1919),...
作者:徐永昌
版本:民国36年(1947)...
作者:不详
版本:民国, 木活字本
作者:不详
版本:清, 刻本
作者:不详
版本:民国, 木活字本
作者:徐益藩
版本:民国30年(1941)...
作者:徐怀阶,徐怀桂
版本:清光绪24年(189...
作者:不详
版本:清, 木活字本徐氏家谱辈分排行
徐氏家谱辈分排行
炳、德、宣、茂、延、西、月、同、志、道、长、远、方、可、文、明
共十六个字循环使用,家谱可惜文化大革命时丢失,这是祖中文人专门记录。
徐氏出自赢姓,周朝时为诸侯,封于徐(今江苏徐州),便以国为姓,居住在江南凤阳。徐氏名人辈出,汉时有徐摨,吴时有徐顺,宋时有徐元党,元时有徐昭文。元顺帝时徐达辅佐明太祖朱元璋起兵,功成后被封为中山王。徐达生四子,后裔繁多,分支难以查考,只有次子添福的支派谱牒得以留存。添福六世孙徐飞,家资富厚,为人慷慨,于1511年(明正德六年)从句容迁居崇明,居住在本县平洋沙东北姚家桥。徐飞四世孙徐浦居响沙郁维和状南新镇西南。六世孙含亭居一号吴家沙东北区殷杨镇南。九世孙宏谟居殷杨镇东四 。十世孙汝霖居沈阜沙鳌镇竖头街。十一世孙学洙居响沙侯家镇东南,学渠居吴家沙老岸龙王庙东;瑞征居县城内,价增居丰海沙惠隆镇西。十二世孙景良居沈阜沙鳌镇北,绥斋居学洙宅西 ;衢洲居候家镇南,竹林居浜镇北数十步。十四世孙月桥居吴家沙三贞桥东二 。十五世孙福元居吴家沙倪家庙西南;嘉猷居倪家庙西北,甘霖居209号惠安沙朱伦元圩内东老脚洪向东第十三 。
《崇邑徐氏宗系谱》采用宋氏谱法,谱中只记徐达七世孙徐飞一脉,载一世至二十世。十四世孙云璈,字韵伯,号月桥,优廪生,道光时进土。十五世孙徐成祺,字引恬,号不更,历任本县参议会会长、县教育会会长、县通俗教育馆馆长、尚志女校校长;徐甘霖,字无极,号冶甫,日本关西大学法律科毕业。
《崇邑徐氏宗系谱》最初成书于1855年(清咸丰五年),由月桥修纂。1831年(清光绪七年)念祖、云倬续修,1920年第十五世孙树霖再次续修,分上、中、下三册。
徐氏今居住本县有数处。一部分后裔已移居外地,收藏载本的徐运泉,系十七世孙,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长期居住在上海,1984年传至十九世。
再谈中山王徐达先祖世系
徐达是明朝开国元勋,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人物。他的先祖世系是谱牒研究者的重点,更是徐达后裔迫于解决的关键问题。《中华徐氏通谱》编委成员几年来寻找到谱书和相关世系有十多个版本,这些谱书可谓是各有千秋,谁正谁误,难下定论。探讨徐达先祖世系,必须与《明史?徐达传》谱书序文、世系、源流以及有关书籍记载相结合,从多角度地加以分析比较和论证,有可能得出比较切合实际的世系,让人们接受。当然,世上也有巧合的事,不能排斥先后有几位徐达存在的历史事实。但是中山武宁王徐达只有一人,其他几位徐达,不能冠中山王顶替,而造成谱书世系世次的紊乱,真假难分,贻误后世。
有关徐达先祖世系的记载:一、山东滕州《徐氏宗谱》卷首20页,徐章奭作《徐氏分徙序》云:“曰雄万迁凤阳生福千,千生敬二,敬二生贵一,贵一生魏公、讳达、文武兼全、后居右相。”该序作于元至正十四年(1354)秋八月。据《徐氏古今文化大观》180页转载,加以注语云:“原作者是元朝人,但文中有明朝事,疑为后人所增补。”以此证实增补是误导。二、云阳徐氏始源流《徐氏族谱》载:“雄万娶方氏,福千商游凤阳,因入籍追封王爵,敬二追封王爵娶朱氏封夫人,合葬凤阳拐里,贵一追封王爵娶王氏封夫人,公之子封中山武宁王,为江宁四宗之始祖。”该谱记徐达为129世,兄弟四人:道、达、通、远。试问一家四代追封王爵,其真实可靠信,只能使人产生疑问(伪造自封)。三、徐建华著《中华姓氏通史?徐姓》114页载:“其中丹阳(古称云阳)明初大将徐达后裔一支就是其中很有代表的一个家族。”又据谱中116页记载:“徐达的曾祖父福千,因贾商游于凤阳遂定居,祖父敬二、父贵一皆因徐达而封爵。”该谱始修于明万历11年(1583),大约在八、九代人时才续谱。徐建华是谱牒学家,对丹阳《徐氏族谱》为什么隐去徐达的先祖世系,仅记述从福千起略加介绍,而重点是谈徐达及其后裔。很显然他已经看出世系有问题,不介绍为好,以免缪误流传。但是他画龙点睛一语道破天机,“徐达的祖辈世居皖南”,这说明不是中山王的先祖世系,是否有误!?
徐州徐清义主编《华夏徐氏宗谱》卷一下册载:“徐达病危时,还看《徐懋功家谱》,示其长子辉祖,长孙徐钦曰:《徐懋功家谱》为徐家传家至宝,万金难买,价值连城,实得之不易,尔后可据此重修《徐氏家谱》散发族人,发扬祖先之勋功伟业。言毕而卒。因受父、祖遗言,不敢忘怀,谱未修完,辉祖去世。钦继承父志辞官续编《徐达家谱》,谱成定名《中山王徐达家谱》,共22册132卷。”今年三月为查寻该谱,徐鸿章等专程去安徽寿县南乡安丰塘,一无所获,此处没有中山王庙,也无徐达后裔居住,哪有谱书可寻,皆误导所至也。
徐达的先祖在南昌丰城县角陂。据考证之一,在南京太平门外板仓村徐达墓前神道碑,是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19年丙(1386)4月御制。经朱元璋同五位大臣所研究起草的碑文是可靠可信的,神道碑文是:“大明中山武宁王,姓徐氏、讳达,南昌府丰城县角陂人,凤阳籍。”徐达祖籍在丰城县角陂,当然他的先祖们也在这里。证据二,据宋代徐经孙序云:“至晚唐时讳韬者,唐侍御史世居角陂。子晟因避乱而赘宜黄,生子全扶亲丧而归,葬角陂北水厥,后子孙蕃衍,有由角陂而复居吴塘,并徙居南兰栗塘者,其后彼此俱昌,而播于四方者难以悉举,若讳韬者,实吾徐之鼻祖也。”证据之三,宋柳源居士序云:“后唐韬祖,传世弈叶,悉因旧本而记之。韬生四子,长曰晁仕唐官侍中;次曰晸青州北海令;四曰旵居中结;晟其三子也,居角陂,因避黄巢乱,入赘抚州宜黄涂子兴,遂涂其姓,晟生全不忍异而祖人之祖,愤然扶二亲柩归,葬喜源坑韬祖坟侧,仍复故居。全生五子,郧、陵、鄩、邠、安阝。郧二子,长晷居宜黄,易姓涂,次邦诰居宜黄前复姓徐;三鄩改名能,正信乡吴塘,山水之胜,且近孺子读书台遂居焉;四邠改名求徙南兰上泽庄;五安阝改名搏徙易源栗塘;惟陵祖未离角陂。”证据之四,徐宗孟序云:“自晚唐时,有若侍御史曰韬,其先世居丰城之角陂也,是为吾之鼻祖也。”根据丰城县角陂这条线索,我们查到徐达先祖世系的一些流源。
从侧面了解,在南昌丰城县还有一位最早的鼻祖是南昌高士徐稚字孺子。一是湖北潜江地区《徐氏族谱》载:“钦明公之子徐稚即孺子,为南昌角陂始祖,生一子名季登即胤。”徐经孙序云:“汉高士徐孺子者居豫章(今南昌)之东湖,读书于丰城之隆泽寺。”宋廷采序云:“派衍江右南昌高士,为豫章鼻祖。”范纯云《徐氏族谱》序云:“今豫章汉处士稚公字孺子,乃为奕世之祖,其子孙宦游不一,有徙居天中上谷、中山蜀郡、晋阳永兴、始安闽中、永安始兴、东鲁羊城、池阳故熟、宛阳、晋熙晋宁、太原、大梁、京兆、楚黄、彭城、武林鄱阳者,皆出南昌派也。”谢一奎撰《徐氏大会重修谱序》云:“汉末南州高士孺子,史载世居豫章丰城,图志亦载孺子读书于南龙泽寺山中,遗址尚存,乐觉溪吴塘山水之胜,而子孙遂家焉。”韬公25世孙徐奋鹏序云:“稚公表汉,韬公耀唐,具载国史,与天垠俱存。”龚铎作《徐氏合修谱序》云“由高士而下上数10世有为之,前者知高士之为,孙可信其祖矣。由高士而下数10世有为之后者,信高士为祖,又可以知其祖孙矣。今其谱牒乃祖高士38世之韬,自韬而下又数30余世派列支分。”据以上六序所云,班班可考,韬公实属稚公之后裔无疑也。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多篇谱序有攀高枝,移花接木的手法。现将两位鼻祖的徐稚与徐韬做个比较分析,便可知晓其中疑点甚多,这便证明他们没有血缘的世系,只能是人为的世系。
唐代时期丰城富城乡角陂村即现在秀市乡潘桥村。徐稚字孺子,江西南昌府丰城人,生于东汉和帝永元11年己亥岁(公元99年),卒于汉灵帝建宁元年戊申岁(168年)殁,享年79岁,尊为豫章始祖,又称丰城县角陂鼻祖。徐韬字丕略、号显齐,生于唐大宗大中四年庚午岁(公元768年)8月初4卯时,唐宣宗大中四年庚午(850年)为唐侍御史授紫金光禄大夫,殁于唐僖宗乾符四年丁酉岁(877年)正月16日寅时殁,享年109岁,葬于今丰城白土镇隐溪村喜原坑仙人舞掌地形,为源溪始祖,称为角陂鼻祖。两年前徐先觉来信说韬公墓址尚存,不可能在同一地点,同一支系中先后出现始祖、鼻祖,这只能说明他们不是同一支系,根本没有血缘关系。
徐稚与徐韬之间的年代有669年,谱序所说为38世,平均每世17年又怎样解释呢?其真实可靠如何,又出自何处?而徐韬与徐达(生于1332年)之间有564年,实际只有16世,平均每世35年,谱序所说徐达非长房传承可以说合符人类自然繁衍规律。
还有几篇与徐达有关及其先祖的谱书序文,一并引用,供参考研究。湖北鄂州《徐氏大成宗谱》载明成化16年庚子(1480年),谢一奎为《徐氏大会重修宗谱》序云:“迨我朝魏国公以觉溪之派衍与凤阳,佐太祖高皇帝棘捷帝业,玉牒连姻,揄言奚足以尽之哉。”清康熙29年戊辰(1688年)之冬,徐思允作《清潭徐氏宗谱》(江西瑞昌县)序云:“朝夫之从丰城六世而生惟勤,始迁濠州(今凤阳县),中山武宁王达其后也。”清康熙10年辛亥(1671年)春正月,韬公26世孙徐元文撰《修宗谱序》云:“吾肇基伯益,祖高士嗣中山王,载籍可考,而知独计谱溥也。”湖南浏阳市徐文来信说:“《寻乌吉潭徐氏族谱》卷一载,达公之裔孙因避国难于安远鸭公潭、仙羊岩,原籍丰城。思温徙凤阳,生惟勤,惟勤生达,徐达为遗腹子,并无兄弟。”据《明史?列传》卷125载:“徐达、字天德,濠人、世务农。子四,长子辉祖、次子添福、三子膺绪、四子增寿,长女为文皇帝后、次女代王妃、次安王妃。”这些序记载,大都与史书碑文基本相合,至今尚未见到《江宁中山王府谱》,还待大家寻查,日后史料聚多,加以补正。
《寻根问祖百家姓》摄制组到徐福故里,采访到徐福的后裔徐光汉,时年76岁,他说自己是徐福的70世孙,加上徐福先祖60世,他是70加上3世,共133世,这个世次比较合符清理。摄制组还到江苏江阴梧滕徐霞客家乡访问到徐挺生,时年80多岁,他是徐霞客的9世孙,该支尊宋朝徐锢为一世祖,最高26世,最低辈为33世。至徐霞客为117世,全系接通为135世,这支世系也是比较可信。中山王徐达是多少世?这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在编委成员曾多次专题讨论,但有个别意见还不统一。我根据江西丰城县《徐氏族谱》世系,以《新唐书?宰相世系》为证,全面校对改错,达到正本清源,中山王徐达为110世,目前已得到一些地区徐达后裔的认可,还需进一步论证,取得一致认可。徐达后裔已传至27世,计为137世,故我坚信是正确的世系。
对徐达世系的探讨,认为三点可肯定:一是中山王徐达之父是惟勤,而不是贵一;二是徐达祖源在南昌丰城角陂(今秀市乡潘桥村),而不是世居皖南;三是徐达是徐韬之后裔,同汉徐稚无血缘关系。这仅是个人经通考证之后的愚见,不一完全对,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教。我真诚希望各地中山王徐达公后裔积极热情提供谱书世系,共同完成续编《徐达家谱》大业。血缘世系宋以下比较可靠,较远世系不可求也。可能只有相对世系,难有绝对世系,年代久远,难以考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徐氏家谱辈分排行
徐氏家谱辈分排行
徐氏家谱辈分排行
炳、德、宣、茂、延、西、月、同、志、道、长、远、方、可、文、明
共十六个字循环使用,家谱可惜文化大革命时丢失,这是祖中文人专门记录。
徐氏出自赢姓,周朝时为诸侯,封于徐(今江苏徐州),便以国为姓,居住在江南凤阳。徐氏名人辈出,汉时有徐摨,吴时有徐顺,宋时有徐元党,元时有徐昭文。元顺帝时徐达辅佐明太祖朱元璋起兵,功成后被封为中山王。徐达生四子,后裔繁多,分支难以查考,只有次子添福的支派谱牒得以留存。添福六世孙徐飞,家资富厚,为人慷慨,于1511年(明正德六年)从句容迁居崇明,居住在本县平洋沙东北姚家桥。徐飞四世孙徐浦居响沙郁维和状南新镇西南。六世孙含亭居一号吴家沙东北区殷杨镇南。九世孙宏谟居殷杨镇东四 。十世孙汝霖居沈阜沙鳌镇竖头街。十一世孙学洙居响沙侯家镇东南,学渠居吴家沙老岸龙王庙东;瑞征居县城内,价增居丰海沙惠隆镇西。十二世孙景良居沈阜沙鳌镇北,绥斋居学洙宅西 ;衢洲居候家镇南,竹林居浜镇北数十步。十四世孙月桥居吴家沙三贞桥东二 。十五世孙福元居吴家沙倪家庙西南;嘉猷居倪家庙西北,甘霖居209号惠安沙朱伦元圩内东老脚洪向东第十三 。
《崇邑徐氏宗系谱》采用宋氏谱法,谱中只记徐达七世孙徐飞一脉,载一世至二十世。十四世孙云璈,字韵伯,号月桥,优廪生,道光时进土。十五世孙徐成祺,字引恬,号不更,历任本县参议会会长、县教育会会长、县通俗教育馆馆长、尚志女校校长;徐甘霖,字无极,号冶甫,日本关西大学法律科毕业。
《崇邑徐氏宗系谱》最初成书于1855年(清咸丰五年),由月桥修纂。1831年(清光绪七年)念祖、云倬续修,1920年第十五世孙树霖再次续修,分上、中、下三册。
徐氏今居住本县有数处。一部分后裔已移居外地,收藏载本的徐运泉,系十七世孙,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长期居住在上海,1984年传至十九世。
再谈中山王徐达先祖世系
徐达是明朝开国元勋,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人物。他的先祖世系是谱牒研究者的重点,更是徐达后裔迫于解决的关键问题。《中华徐氏通谱》编委成员几年来寻找到谱书和相关世系有十多个版本,这些谱书可谓是各有千秋,谁正谁误,难下定论。探讨徐达先祖世系,必须与《明史?徐达传》谱书序文、世系、源流以及有关书籍记载相结合,从多角度地加以分析比较和论证,有可能得出比较切合实际的世系,让人们接受。当然,世上也有巧合的事,不能排斥先后有几位徐达存在的历史事实。但是中山武宁王徐达只有一人,其他几位徐达,不能冠中山王顶替,而造成谱书世系世次的紊乱,真假难分,贻误后世。
有关徐达先祖世系的记载:一、山东滕州《徐氏宗谱》卷首20页,徐章奭作《徐氏分徙序》云:“曰雄万迁凤阳生福千,千生敬二,敬二生贵一,贵一生魏公、讳达、文武兼全、后居右相。”该序作于元至正十四年(1354)秋八月。据《徐氏古今文化大观》180页转载,加以注语云:“原作者是元朝人,但文中有明朝事,疑为后人所增补。”以此证实增补是误导。二、云阳徐氏始源流《徐氏族谱》载:“雄万娶方氏,福千商游凤阳,因入籍追封王爵,敬二追封王爵娶朱氏封夫人,合葬凤阳拐里,贵一追封王爵娶王氏封夫人,公之子封中山武宁王,为江宁四宗之始祖。”该谱记徐达为129世,兄弟四人:道、达、通、远。试问一家四代追封王爵,其真实可靠信,只能使人产生疑问(伪造自封)。三、徐建华著《中华姓氏通史?徐姓》114页载:“其中丹阳(古称云阳)明初大将徐达后裔一支就是其中很有代表的一个家族。”又据谱中116页记载:“徐达的曾祖父福千,因贾商游于凤阳遂定居,祖父敬二、父贵一皆因徐达而封爵。”该谱始修于明万历11年(1583),大约在八、九代人时才续谱。徐建华是谱牒学家,对丹阳《徐氏族谱》为什么隐去徐达的先祖世系,仅记述从福千起略加介绍,而重点是谈徐达及其后裔。很显然他已经看出世系有问题,不介绍为好,以免缪误流传。但是他画龙点睛一语道破天机,“徐达的祖辈世居皖南”,这说明不是中山王的先祖世系,是否有误!?
徐州徐清义主编《华夏徐氏宗谱》卷一下册载:“徐达病危时,还看《徐懋功家谱》,示其长子辉祖,长孙徐钦曰:《徐懋功家谱》为徐家传家至宝,万金难买,价值连城,实得之不易,尔后可据此重修《徐氏家谱》散发族人,发扬祖先之勋功伟业。言毕而卒。因受父、祖遗言,不敢忘怀,谱未修完,辉祖去世。钦继承父志辞官续编《徐达家谱》,谱成定名《中山王徐达家谱》,共22册132卷。”今年三月为查寻该谱,徐鸿章等专程去安徽寿县南乡安丰塘,一无所获,此处没有中山王庙,也无徐达后裔居住,哪有谱书可寻,皆误导所至也。
徐达的先祖在南昌丰城县角陂。据考证之一,在南京太平门外板仓村徐达墓前神道碑,是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19年丙(1386)4月御制。经朱元璋同五位大臣所研究起草的碑文是可靠可信的,神道碑文是:“大明中山武宁王,姓徐氏、讳达,南昌府丰城县角陂人,凤阳籍。”徐达祖籍在丰城县角陂,当然他的先祖们也在这里。证据二,据宋代徐经孙序云:“至晚唐时讳韬者,唐侍御史世居角陂。子晟因避乱而赘宜黄,生子全扶亲丧而归,葬角陂北水厥,后子孙蕃衍,有由角陂而复居吴塘,并徙居南兰栗塘者,其后彼此俱昌,而播于四方者难以悉举,若讳韬者,实吾徐之鼻祖也。”证据之三,宋柳源居士序云:“后唐韬祖,传世弈叶,悉因旧本而记之。韬生四子,长曰晁仕唐官侍中;次曰晸青州北海令;四曰旵居中结;晟其三子也,居角陂,因避黄巢乱,入赘抚州宜黄涂子兴,遂涂其姓,晟生全不忍异而祖人之祖,愤然扶二亲柩归,葬喜源坑韬祖坟侧,仍复故居。全生五子,郧、陵、鄩、邠、安阝。郧二子,长晷居宜黄,易姓涂,次邦诰居宜黄前复姓徐;三鄩改名能,正信乡吴塘,山水之胜,且近孺子读书台遂居焉;四邠改名求徙南兰上泽庄;五安阝改名搏徙易源栗塘;惟陵祖未离角陂。”证据之四,徐宗孟序云:“自晚唐时,有若侍御史曰韬,其先世居丰城之角陂也,是为吾之鼻祖也。”根据丰城县角陂这条线索,我们查到徐达先祖世系的一些流源。
从侧面了解,在南昌丰城县还有一位最早的鼻祖是南昌高士徐稚字孺子。一是湖北潜江地区《徐氏族谱》载:“钦明公之子徐稚即孺子,为南昌角陂始祖,生一子名季登即胤。”徐经孙序云:“汉高士徐孺子者居豫章(今南昌)之东湖,读书于丰城之隆泽寺。”宋廷采序云:“派衍江右南昌高士,为豫章鼻祖。”范纯云《徐氏族谱》序云:“今豫章汉处士稚公字孺子,乃为奕世之祖,其子孙宦游不一,有徙居天中上谷、中山蜀郡、晋阳永兴、始安闽中、永安始兴、东鲁羊城、池阳故熟、宛阳、晋熙晋宁、太原、大梁、京兆、楚黄、彭城、武林鄱阳者,皆出南昌派也。”谢一奎撰《徐氏大会重修谱序》云:“汉末南州高士孺子,史载世居豫章丰城,图志亦载孺子读书于南龙泽寺山中,遗址尚存,乐觉溪吴塘山水之胜,而子孙遂家焉。”韬公25世孙徐奋鹏序云:“稚公表汉,韬公耀唐,具载国史,与天垠俱存。”龚铎作《徐氏合修谱序》云“由高士而下上数10世有为之,前者知高士之为,孙可信其祖矣。由高士而下数10世有为之后者,信高士为祖,又可以知其祖孙矣。今其谱牒乃祖高士38世之韬,自韬而下又数30余世派列支分。”据以上六序所云,班班可考,韬公实属稚公之后裔无疑也。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多篇谱序有攀高枝,移花接木的手法。现将两位鼻祖的徐稚与徐韬做个比较分析,便可知晓其中疑点甚多,这便证明他们没有血缘的世系,只能是人为的世系。
唐代时期丰城富城乡角陂村即现在秀市乡潘桥村。徐稚字孺子,江西南昌府丰城人,生于东汉和帝永元11年己亥岁(公元99年),卒于汉灵帝建宁元年戊申岁(168年)殁,享年79岁,尊为豫章始祖,又称丰城县角陂鼻祖。徐韬字丕略、号显齐,生于唐大宗大中四年庚午岁(公元768年)8月初4卯时,唐宣宗大中四年庚午(850年)为唐侍御史授紫金光禄大夫,殁于唐僖宗乾符四年丁酉岁(877年)正月16日寅时殁,享年109岁,葬于今丰城白土镇隐溪村喜原坑仙人舞掌地形,为源溪始祖,称为角陂鼻祖。两年前徐先觉来信说韬公墓址尚存,不可能在同一地点,同一支系中先后出现始祖、鼻祖,这只能说明他们不是同一支系,根本没有血缘关系。
徐稚与徐韬之间的年代有669年,谱序所说为38世,平均每世17年又怎样解释呢?其真实可靠如何,又出自何处?而徐韬与徐达(生于1332年)之间有564年,实际只有16世,平均每世35年,谱序所说徐达非长房传承可以说合符人类自然繁衍规律。
还有几篇与徐达有关及其先祖的谱书序文,一并引用,供参考研究。湖北鄂州《徐氏大成宗谱》载明成化16年庚子(1480年),谢一奎为《徐氏大会重修宗谱》序云:“迨我朝魏国公以觉溪之派衍与凤阳,佐太祖高皇帝棘捷帝业,玉牒连姻,揄言奚足以尽之哉。”清康熙29年戊辰(1688年)之冬,徐思允作《清潭徐氏宗谱》(江西瑞昌县)序云:“朝夫之从丰城六世而生惟勤,始迁濠州(今凤阳县),中山武宁王达其后也。”清康熙10年辛亥(1671年)春正月,韬公26世孙徐元文撰《修宗谱序》云:“吾肇基伯益,祖高士嗣中山王,载籍可考,而知独计谱溥也。”湖南浏阳市徐文来信说:“《寻乌吉潭徐氏族谱》卷一载,达公之裔孙因避国难于安远鸭公潭、仙羊岩,原籍丰城。思温徙凤阳,生惟勤,惟勤生达,徐达为遗腹子,并无兄弟。”据《明史?列传》卷125载:“徐达、字天德,濠人、世务农。子四,长子辉祖、次子添福、三子膺绪、四子增寿,长女为文皇帝后、次女代王妃、次安王妃。”这些序记载,大都与史书碑文基本相合,至今尚未见到《江宁中山王府谱》,还待大家寻查,日后史料聚多,加以补正。
《寻根问祖百家姓》摄制组到徐福故里,采访到徐福的后裔徐光汉,时年76岁,他说自己是徐福的70世孙,加上徐福先祖60世,他是70加上3世,共133世,这个世次比较合符清理。摄制组还到江苏江阴梧滕徐霞客家乡访问到徐挺生,时年80多岁,他是徐霞客的9世孙,该支尊宋朝徐锢为一世祖,最高26世,最低辈为33世。至徐霞客为117世,全系接通为135世,这支世系也是比较可信。中山王徐达是多少世?这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在编委成员曾多次专题讨论,但有个别意见还不统一。我根据江西丰城县《徐氏族谱》世系,以《新唐书?宰相世系》为证,全面校对改错,达到正本清源,中山王徐达为110世,目前已得到一些地区徐达后裔的认可,还需进一步论证,取得一致认可。徐达后裔已传至27世,计为137世,故我坚信是正确的世系。
对徐达世系的探讨,认为三点可肯定:一是中山王徐达之父是惟勤,而不是贵一;二是徐达祖源在南昌丰城角陂(今秀市乡潘桥村),而不是世居皖南;三是徐达是徐韬之后裔,同汉徐稚无血缘关系。这仅是个人经通考证之后的愚见,不一完全对,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教。我真诚希望各地中山王徐达公后裔积极热情提供谱书世系,共同完成续编《徐达家谱》大业。血缘世系宋以下比较可靠,较远世系不可求也。可能只有相对世系,难有绝对世系,年代久远,难以考证。
发表评论:
馆藏&11252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氏家谱字辈查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