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haircutt 小说中文版

【总 页 数】:644 【产品条码】:5 【开  本】:16开
   《小说鉴赏Understanding Fiction(双语修订第3版)》这是美国新批评派学者布鲁克斯和沃伦合编的一部短篇小说鉴赏集,是新批评(the new criticism)理论观点和方法在小说批评与理论领域的体现。作者选用各种题材和多种风格的短篇小说,加以分析讨论和互相比较,提出鉴别好小说的一些原则,阐述小说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为我们提供了小说批评与赏析的范例;目的是为了加深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其鉴赏力,使读者更接近于成功小说的真谛。   作为新批评派细读式(close reading)批评和理论阐述的名著,《小说鉴赏Understanding Fiction(双语修订第3版)》帮助新批评派在美国大学的文学讲坛中确立了文学批评的地位,也是文学爱好者的自修读物。本书采用中英文对照模式,对于广大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文学爱好者和英文专业的师生来讲,它又是一部难得的英语阅读材料。·查看全部
作者简介    克林斯布鲁克斯(Cleanth Brooks,),美国著名的文化批评家,新批评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形式主义批评理论的创立者。任教于耶鲁大学,曾为美国高等教育中的诗歌教学变革做出过突出贡献。代表作有《现代诗歌与传统》(Modern Poetry and the Trandition, 1939)和《精致的瓮》(The Well Wrought Urn, 1947)。与沃伦合著《诗歌鉴赏》(Understanding Poetry, 1938)和《小说鉴赏》(Understanding Fiction, 1943),共同创办了当时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文学杂志《南方评论》(Southern Review,),推动新批评理论盛极一时。   罗伯特潘沃伦(Robert Penn Warren, ),美国著名诗人、小说家和评论家,新批评派代表人物之一,任教于耶鲁大学。创作并发表了大量诗歌和9部长篇小说,其作品最擅揭示南方传统乡村价值腐蚀下的道德困惑。长篇小说《国王的人马》(All the King‘s men, 1946)和诗集《许诺》(Promises, 1957)均获得普利策奖。《国王的人马》为新批评派扛鼎之作。短篇小说集《阁楼马戏团》(The Circus in the Attic,1948),其中包括著名的《春寒》(Blackberry Winner)。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和博林根诗歌奖等多种奖项,1986年成为美国第一位桂冠诗人。·查看全部
目录 审阅者序 曹文轩  译者序 李文俊 原序 主 万 译 Preface第一章小说的意图与要素主 万 译 Intentions and Elements of Fiction001.进攻堡垒 (美)弗朗西斯帕克曼 著主 万 译 The Attack on the Fort by Francis Parkman002.艾赛亚塞勒斯船长 (美)马克吐温 著主 万 译 Captain Isaiah Sellers by Mark Twain003.格拉米格纳的情人 (意)乔万尼维尔加 著姚梅琪 译 Gramigna's Lover by Giovanni Verga004.沃尔特米蒂的隐秘生活 (美)詹姆斯瑟伯 著冯亦代 译 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by James Thurber005.年轻的布朗大爷 (美)纳撒尼尔霍桑 著主 万 译 Young Goodman Brown by Nathaniel Hawthorne第二章情节潘庆 译 What Plot Reveals006.带家具出租的房间 (美)欧亨利 著刘文荣 译 The Furnished Room by O.Henry007.万卡 (俄)安东契诃夫 著汝 龙 译 Vanka by Anton Chekhov008.埋葬 (英)约翰科利尔 著潘庆 译 De Mortuis by John Collier009.鹰溪桥上 (美)安布鲁斯比尔斯 著江锡祥 纪 锋 译 An Occurrence at Owl Creek Bridge by Ambrose Bierce010.进入波兰 (俄)艾萨克巴贝尔 著潘庆 译 Crossing into Poland by Isaac Babel011.项链 (法)盖伊德莫泊桑 著郑克鲁 译 The Necklace by Guy de Maupassant012.战争 (意)路易吉皮兰德娄 著潘庆 译 War by Luigi Pirandello013.国王迷 (英)路德亚德吉卜林 著潘庆 译 The Man Who Would Be King by Rudyard Kipling第三章人物性格王秋荣 译 What Character Reveals014.田纳西的伙伴 (美)布雷特哈特 著主 万 译 Tennessee's Partner by Bret Harte015.阿拉比 (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 著宗 白 译 Araby by James Joyce016.县城的医生 (俄)伊凡屠格涅夫 著丰子恺 译 The District Doctor by Ivan Turgenev017.侨民 (美)卡森麦卡勒斯 著彭嘉林 译 The Sojourner by Carson McCullers018.醉汉 (爱尔兰)弗兰克奥康纳 著彭嘉林 译 The Drunkard by Frank O'Connor019.请买票 (英)D.H.劳伦斯 著邢 历 译 Tickets,Please by D.H.Lawrence020.理发 (美)林拉德纳 著雨 宁 译 Haircut by Ring Lardner第四章主题刘文荣 译 What Theme Reveals021.爱情:某猎人笔记上的三页 (法)盖伊德莫泊桑 著刘家有 译 Love:Three Pages from a Sportsman's Book by Guy de Maupassant022.爱情 (美)杰西斯图尔特 著刘家有 译 Love by Jesse Stuart023.杀手 (美)厄内斯特海明威 著海 观 译 The Killers by Ernest Hemingway024.林中之死 (美)舍伍德安德森 著刘文荣 译 Death in the Woods by Sherwood Anderson025.人,差点儿 (美)理查德赖特 著刘家有 译 The Man Who Was Almost a Man by Richard Wright026.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美)威廉福克纳 著杨岂深 译 A Rose for Emily by William Faulkner027.好人难寻 (美)弗兰纳里奥康纳 著屠 珍 译 A Good Man Is Hard to Find by Flannery O'Connor第五章新小说刘文荣 译 The New Fiction028.花园余影 (阿根廷)胡里奥科塔萨尔 著刘文荣 译 Continuity of Parks by Julio Cortzar029.相遇 (阿根廷)乔治路易斯博尔赫斯 著刘文荣 译 The Meeting by Jorge Luis Borges 030.密室 (法)阿兰罗布-格里耶 著刘文荣 译 The Secret Room by Alain Robbe-Grillet 031.二十九条臆想 (美)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著蓝仁哲 译 29 Inventions by Joyce Carol Oates 032.爱玛琴的手 (美)彼得泰勒 著刘文荣 译 The Hand of Emmagene by Peter Taylor 033.气球 (美)唐纳德巴塞尔姆 著刘文荣 译 The Balloon by Donald Barthelme 第六章小说与人生经验刘文荣 译 Fiction and Human Experience034.没有你的位置,我的爱 (美)尤多拉韦尔蒂 著刘文荣 译 No Place for You,My Love by Eudora Welty 035.我怎样写作? (美)尤多拉韦尔蒂 著刘文荣 译 How I Write by Eudora Welty 036.中午酒 (美)凯瑟琳安波特 著李文俊 译 Noon Wine by Katherine Anne Porter 037.《中午酒》的源流 (美)凯瑟琳安波特 著刘文荣 译 "Noon Wine":The Sources by Katherine Anne Porter 038.春寒 (美)罗伯特潘沃伦 著郑启吟 译 Blackberry Winter by Robert Penn Warren 039.《春寒》:一段回忆 (美)罗伯特潘沃伦 著刘文荣 译 "Blackberry Winter":A Recollection by Robert Penn Warren 第七章阅读材料雨 宁 译 Stories for Reading040.芙恩 (美)吉恩图默 著雨 宁 译 Fern by Jean Toomer 041.拳击大赛 (美)拉尔夫艾利森 著雨 宁 译 The Battle Royal by Ralph Ellison 042.远和近 (美)托马斯沃尔夫 著万 紫 译 The Far and the Near by Thomas Wolfe 043.狗 (法)科莱特 著 万 紫 译 The Bitch by Colette 044.魔桶 (美)伯纳德马拉默德 著董衡巽 译 The Magic Barrel by Bernard Malamud 045.戴米舍 (法)马瑟尔埃梅 著万 紫 译 Dermuche by Marcel Aym046.黑圣母 (英)多丽丝莱辛 著万 紫 译 The Black Madonna by Doris Lessing 047.A和P (美)约翰厄普代克 著雨 宁 译 A
P by John Updike 048.伊凡伊里奇之死 (俄)列夫托尔斯泰 著草 婴 译 The Death of Ivan Ilych by Leo Tolstoi 049.新娘来到黄天镇 (美)斯蒂芬克莱恩 著万 紫 译 The Bride Comes to Yellow Sky by Stephen Crane 050.冬梦 (美)弗司各特菲兹杰拉德 著雨 宁 译 Winter Dreams by F.Scott Fitzgerald 051.岩石 (美)詹姆斯鲍德温 著万 紫 译 The Rockpile by James Baldwin 重要词汇 马 昕 译 Glossary出版后记·查看全部
前言   审阅者序   与这样一部书相遇也许是值得庆贺的。   这些年,无论是出入文学创作的圈子还是出入文学批评的圈子,时不时总有一种清冷的、空寂的孤独感莫名地从心野浮起,且由淡而浓。如此状态,倒也不是我没有朋友--我这样一个对人性抱了宽容态度的人是不可能没有朋友的;只是觉得自己对文学的领会、理解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那一套文学主张,未免太有点儿单腔独调。面对那些陌生的目光,我觉得自己已是一个跟时代(时尚)严重脱节的落伍者。虽然在许多场合还是振振有辞地宣扬那些不合时宜的言论,但心中的虚弱感却是抑制不住地摇撼着自己。越是声调向高,就越是感到世界阔大无边、声音犹如被海绵吸尽一般凄清。我试图放弃自己的言说而进入那样一种趋之若鹜的话语,但总不能成功--不是我难以掌握那样一个知识系统,而是内心不肯对这样一种知识系统就范,加上性格的固执,尽管身处那样一个强大的语言场域之中,但依然还是你是你我是我,无法加入那样声势浩大、金碧辉煌的大合唱。为了避免这样的尴尬,这些年我一般也就不参加那些以文学的名义而召开的国内国外的各种学术会议了。但在2005年的夏天,我遭遇了美国人哈罗德布鲁姆的《西方正典》,心中不禁感动不已。那个远在天涯的美国人对文学的认知与解释,甚至是在对观念的叙述上,都与我如出一辙,而这个人是个学界宿将、文坛大腕。那些天,我逢人必谈哈罗姆。从那个夏天开始,我的孤独感大大地缓解了。   没有想到,2006的秋天,我又与布鲁克斯和沃伦的《小说鉴赏》相遇。他们的出现,再度使我感到了极大的欣慰。布罗姆、布鲁克斯和沃伦让我知道,在这一片天空下,并不只是我一个人是那样看待文学、解读文学的。环顾四周,我觉得天地间虽然苍茫四合,但天边却有熟悉而温和的人声。我再也不必去怀疑自己,只顾走下去就是了。我相信这远方的声音是实在的,是永恒的。   《小说鉴赏》将小说放置在文学而不是社会学的范畴中来加以分析--这样一种分析实在已经久违了。它感兴趣的问题是人物、叙述、结构、场景、情节、细节,在这里,小说是被当成艺术品来鉴赏而不仅仅是被当成社会学的一份材料来加以利用的。小说被看成是一种天然的、自足的形式。这种形式是小说特有的,不可替代的。优秀的小说家,必须重视形式,并处心积虑地在形式上显示自己的智慧和对形式做出别出心裁的处理。通过对作品细致入微的分析,该书将若干容易被我们忽略而又恰是小说成功的十分重要的元素向我们展示出来。它思考的问题看上去似乎都微不足道:这篇小说中为什么会设计一个旁观者?如果将这篇小说扩展成较长篇幅的小说,那么在现有的这篇作品中被省略的神秘中间部分可能是什么?为什么要通过万卡写信的方式诉说万卡的苦难处境而不是直接由作者去叙述?这种别具一格的手法是否有利于小说情节的推进?这个人物为什么会被安排在这一刻而不是那一刻出场?这段风景描写对于氛围的营造究竟有何意义?那女人为什么在说这句话时是突然发出一阵狂叫而不是泪流满面?为什么用这么多的笔墨去描摹那个人物的姿态?……   如此精微地解读小说,这在近20年时间的中国文学批评中,几乎已经绝迹。中国文学批评进入了有史以来最好大喜功的时期。批评家不再安于批评家的角色,而一个个争当起思想家来。没有人再有耐心去关注布鲁克斯和沃伦的问题,话题一天天地大了起来,直到与天地相当甚至与宇宙相当。深刻二字犹如头上悬剑,催迫着他们一路向前去追寻硕大的话题。说是评论小说,而实际上是扯不上几句,就早撇开作品撒开欢儿往前奔突了。评论小说只是一个幌子,心机全在比试所谓的文化大题上。这里没有文学,没有形式,没有艺术,而只有与文学无关的社会的、政治的、伦理的、哲学的、神话学的豪华理论。谁也不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会指认它是一篇小说?为什么确认它是一篇好小说?其结果是托尔斯泰、鲁迅就只剩下一个思想家的身影在高空中飘忽,而文学家的身影则荡然无存;殊不知这些人被认定为思想家正是在他作为一个文学家的前提下被认定的,这样的思想家与一般意义上的思想家有天壤之别,他们的思想只依附于文学而存在。关于文学的评论和关于文学的会议,雄辩滔滔、一泻千里,谈论的话题很少有文学本体的话题,而尽是政治、革命、现代性、全球化、三农、第三世界、殖民主义、独裁之类的话题。这些批评家们在布罗姆的眼中,是业余的社会政治家、半吊子社会学家、不胜任的人类学家、平庸的哲学家以及武断的文化史家,似乎还可加上一条:捕风捉影的巫术术士。   近二十年时间中,中国批评日益染上一个难以扳正的毛病:恋思癖。一部作品来到世间,批评家们蜂拥而上,但角度只有一个:解读它的思想或者是用思想加以解读。何以评论?惟有思想。难道仅思想一维就能判断作品高下了吗?艺术呢?形式呢?姑且抛开形式不论,一部好的作品,其维度也不当是一项,还有审美之维、情感之维等等--难道这些维度其价值就一定比思想之维低吗?就布罗姆所指认的正典来看,那些具有文学史意义的大师们之所以是大师,就在于他们能将各种维度均衡地结合在一起。   就我个人的创作经验以及我从同行朋友们那里感受到的是:一个小说家一旦确定基本写作意图之后,纠缠于心的就是如何干好这件活。他们思量的、盘算的、运筹的恰恰是布鲁克斯和沃伦所关心的元素。他们会为一个人物何时出场再三琢磨,会为一个词的出人意料的安排兴奋不已,会为一个绝妙细节的产生快意非常,会为一种新型结构的浮出欣喜若狂。在写作的那些日子,案前、路上、榻上乃至厕中,心头盘旋的都是这些问题,哪里有什么现代性、全球化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因为这一切是不必费心去思考的,他身处的时代、语境,这一切都会自然而然沉淀到文字中去。此时,他们想得更多的是自己在写一篇小说,在做一件艺术品。其情形犹如木匠做活,心里总想着怎样将这件活做得好看,该塑造成怎样的形状、安排成多大的尺寸……事实上,他们一旦进入工作状态,满脑子就只剩下一件事:手艺--以及如何尽可能完美地施展自己的手艺。   对于这样的写作事实,布鲁克斯和沃伦看到了。他们现在要做的事就是带领我们这些阅读小说的人真正进入小说家的写作情景,去体察小说家们的写作心机,去观摩他们是怎样制作一篇小说的。相对于那些不潜心剖析文本而只顾由着性子妄谈大而无当的话题的宏文大章,我真宁愿去看布鲁克斯和沃伦那些安静的、细微的、深入的分析、提示与追问。我更愿意相信他们关于小说言论的真实性--那是可信的、可靠的。他们引领我们走上了这样一条直接走向小说之门的通途,他们的阅读方式在帮助我们逐渐培养起一种稳妥而良好的阅读姿态。看着他们的文字,我们才会切实地体会到一个词:鉴赏。而当下的阅读在那些高屋建瓴的批评指引下,鉴赏几乎已不复存在,剩下的就只有云山雾罩的阐释。这样一种阅读实在是太糟糕了,也太令人匪夷所思了。   鉴赏--何等美好的情景与心境?透过这个词我们回望从前先人们的阅读,可以看到他们在品评一件艺术品的优雅姿态,耳边甚至依稀能听到他们的出神入化的点评。若干世纪以来,艺术品就是这样被阅读的,也正是这样一种阅读,使文学成为了文学。说《小说鉴赏》是新批评的产物,我感到有些奇怪,因为从前的文学批评不就是一直这样一脉相承下来的吗?比如说中国古代文学批评里的《文心雕龙》、《沧浪诗话》、《诗品》,以及张竹坡、脂砚斋、金圣叹等人的评点,所言所论,十有八九都是关于艺术与形式的。金圣叹一句绝妙好词,顿时使我们解悟了遣词造句的奥妙与语言的魅力究竟所在。而这样的感叹,当然只能够来自于鉴赏而不是阐释。就此一句,无论是对作者而言还是对读者而言,其作用与意义大概都不在一个关于文化的吓人的大话题之下。重读古代批评,我们会知道,所谓新批评,只不过是重捡老枪,又出新招而已。   说布鲁克斯和沃伦只关心形式,这是不确切的,《小说鉴赏》同样关心着小说的内容,但这样的关心依然是在文学范畴的领域里展开的。它告诉我们,小说是怎样与人生经验纠缠在一起的,什么样的经验对小说而言是有意义的,什么样的经验对小说而言是无价值的,小说为什么要在意它的恒久作用而对偶然作用可以忽略不计,诸如此类。他们很清楚一个道理:如果只是到文学这里索取思想,何不直接去阅读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显然,文学世界里除了思想,还有其他种种维度。   《小说鉴赏》是美国大学的教材。中国的大学也应当有这样的教材--当下的中国大学(夸夸其谈、已经没有正经的阅读姿态的大学)更需要这样的教材。而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这样的书,可能更有助于他们掌握最理想也是最有效的阅读方式,从而使他们更确切地理解小说何为,直至最终抵达小说风景最为旖旎的腹地。   这本书在当下语境中的再版,委实意味深长。   曹文轩   日于北京大学蓝旗营   译者序   二十多年前,翻译家前辈雨宁先生找到我,要我帮帮忙参与一部小说集的翻译工作。我了解后,才知道这部书即是闻名已久的《Understanding Fiction》。后来商定下来,让我翻译的是素以文笔细腻著称的美国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的《中午酒》。我译完交稿,后来也拿到了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样书,此后对这件事再没有多想。想不到不久前,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的编辑吴兴元先生找到我,说他们公司要出版此书的英汉对照本,而且表示,我是本书尚健在的译者中最适合审阅并写序的人。本来,以我的文艺理论素养,是没有条件写好这样的一篇文章的。但是我面前仿佛出现了先我而去的一个个译界师友的影子,这里面有荒芜、咸荣、亦代、雨宁、乐山、绍武、主万等等。他们走得匆忙,有些事没能来得及做完,总得有人帮忙打点吧,于是便答应了下来。   美国著名作家、批评家克林斯布鲁克斯()与罗伯特潘沃伦()合编的这部书最初出版于1943年,后经多次修订。这次出版的是1979年出版的第3版。在编这本书之前,他们就编过一本《诗歌鉴赏》,引起很大反响,于是便续编了这本《小说鉴赏》。这本书的体例比较特殊,它既是一部短篇小说鉴赏集,又是一本文学教科书。全书共收入作品51篇,除了英美的以外,还有欧洲、拉美等地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编者从小说鉴赏与写作的角度,把全书分为7章。每一章的开头都有编者撰写的前言,就优秀小说的一些总的原则和小说的基本要素做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前5章所收的每一篇小说之后,还附有针对该篇小说的讨论和思考题。我们通过对这些材料的阅读与思考,不难对每一篇具体作品以及文学这一总的现象,都能有较深一步的了解。即使光从学习英语的角度来说,这些作品可以说都是值得细读的范文。作者们(包括英译者们)的语言都是既准确而又优美的。所附的中译文,据我判断,我自己译的姑且不论,也都译得严谨而又相当流畅。我相信,原来就有一定英语水平的朋友,在参照中译读过这部集子后,再阅读一般的英语小说原著,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对于原书的两位编者我倒多少有些了解。众所周知,克林斯布鲁克斯也是一位研究福克纳的专家,著有这方面的专著多种。我在翻译与研究福克纳的过程中曾一再学习与参考他写的书。他虽然是新批评派文艺理论家,但是在评论福克纳时仍然很注意联系作家的时代、地域与家族历史。他在为1985年出版的《南方文学史》所写的福克纳专论中就很明确地指出:福克纳不仅仅在出生地上沾了‘地利’的光,他在降生时间上也得到了‘天时’的好处。至于罗伯特潘沃伦,我除译过他写的一些诗歌外,也很清楚地记得他所写的论福克纳的文章里那个警句式的结尾。他是这样写的:也许它(指考利的《便携本福克纳选集》)可以给福克纳的名声标志一个转折点。那对福克纳关系倒不大,因为他能同我们这国家这时代的任何大作家一样处之泰然。他能等待。但我们能等待吗?我感觉到,从他们二位那里得到的知识要远远超过某些以某种怪异理论去硬套福克纳的大部头专著;而且我还觉得,新批评派所主张的细读(close reading)与具体分析,倒正好能纠正我们这里流行了多年的时代背景--作家生平--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那种三段论式的外国文学讲授程式呢。   李文俊   2006年深秋   原序   编选一部出色的短篇小说选集并不难。这首先因为有很多作品可以说都已成为名篇--事实上,比任何一部普通集子所能收入的都要多,甚至足够为若干部特殊趣味的小说选集提供材料,如爱情小说选集、动物小说选集、儿童题材小说选集、种族关系小说选集,等等。英文anthology(选集)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一束采集起来的鲜花,而可供采集的花朵实在是太多了。   一部供教学用的选集--教科书--必须考虑到许多不同的因素。本书是一册教科书。不过,就是教科书中选的小说,也应该和任何其他选集中的作品一样,除非为了教   学原因而选入一些不成功的例子,它也应当给读者以乐趣。事实上,如果一册教科书达到了加深理解力和提高学生鉴赏力这一目的,那么它最终应该可以比普通选集提供更多的乐趣。一个真正懂得足球或是棒球的看客观看一场比赛,自然要比一个对比赛规则一窍不通的人更能欣赏。   然而,好的小说并没有一定的章法。相反的,我们只有某些总的原则,这从本书第一章至第四章的标题上就表明出来了。不过,对这些原则的理解(在本书中是通过对一篇篇小说的研读与讨论而取得的),目的在于使读者较为接近写得成功的小说的真谛--接近一种意识,知道小说与过得富有意义的生活的关系。就连所选的那类情节或是人物个性的刻画,虽然似乎只是从技巧方面出发,却也有一个深远的心理根据,如同我们试图表明的那样。当然,这种关系的一个方面在第六章中变得很明显,第六章的标题为小说与人生经验;在该章中,三位作家试图说明他们的小说的根源--最初出现的一个萌芽或是最初出现的一个综合因素,最终如何有了可能,成为对一次似乎偶然的经验的一种较为深刻、较为详尽的解释。   在这一版中,我们彻底检阅了过去几版选入的全部材料。如果先前收入的某篇作品和我们所能找到的其他任何一篇作品收到同样的效果,我们就保留下来。换言之,我们的准则绝不是单纯追求新奇。幸运的是,我们找到了一些的确为各项不同的原则提供较为出色、较为有趣的实例的作品。尽管在第一章至第四章中我们继续探讨方法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我们在第七章中却保留了(稍有改动)几篇作品,不加评论,不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在接触那些作品时,就可以像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那样--独立地、好奇地去领略其中的意义。概括起来,这次所做的改动就是:在这一版的全部51篇作品中,我们新收入了21篇。   第五章新小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在20世纪,科学理论和社会变化自然会影响到一定数量小说的内在设想。空间与时间的崭新的科学见解,以及心理学的持续发展,使人联想到根本的差别。不论从何种来源,都重新强调了骚动不安与虐待狂式的人物--也就是有时称为哥特式的那类作品。为此,我们选了巴塞尔姆、科塔萨尔、泰勒及其他人的作品,作为实例来说明这种变化。   《小说鉴赏》第2版有一篇附录,题为《小说写作中的技巧问题与原则》。显而易见,这篇附录是针对重点放在短篇小说写作上的那些课程的(这类课程很多)。我们略去了这篇材料,把它收入《教师手册》内,因为我们认为,倘若本书用作实际写作的一种依据,那么教师作为一个对班级最了解的人,会知道特殊的问题应于何时提出并与哪些小说或章节联系起来。我们被迫多少以提纲挈领的形式处理这些原则,而教师个人对这些原则的应用和阐述,会证明对该班级是极有价值的。   最后再说一句:即便粗略地翻阅一下这一版本,也可以看出,我们在这一版中甚至比以前更严格地遵循我们的一般归纳法,认为这是给学生以置身事内之感,并使学习成为一种自然的扩张与发展的最佳方法。   我们深为感激凯瑟琳安波特和尤多拉韦尔蒂,她们为《小说鉴赏》中收入的她们的作品特地写了背景情况。本书使用者的意见在修订过程中对我们很有价值,他们的人数太多,这里无法一一列举。不过我们要特别提及耶鲁大学的戴维米尔奇、仔细校订原稿的克劳德科尼尔斯和Prentice Hall公司的罗布里维尔,谨向他们表示谢意。   克林斯布鲁克斯   罗伯特潘沃伦   (主 万 译)·查看全部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小说的意图与要素   当夜色笼罩着外边的世界,穴居人空闲下来,围火坐定时,小说便诞生了。他因为恐惧而颤抖或者因为胜利而踌躇满志,于是用语言重现了狩猎的过程;他详细叙说了部落的历史;他讲述了英雄及机灵的人们的事迹;他说到一些令人惊奇的事物;他竭力虚构幻想,用神话来解释世界与命运;他在改编为故事的幻想中大大夸赞了自己。在高度发展的现代世界,穴居人炉边故事中的组成部分有许多都已经成为我们推论和研究的学科了——例如,历史学、文学、物理学、神学,以及心理学。我们发现在我们的小说里有许多原始的冲动在发挥作用。然而,我们发现它们并不是抽象地在发挥作用——像我们发现它们在心理学或哲学课本中那样——而是在人们现实生活的形象中发挥作用,像在小说或戏剧中那样。正如我们富于想象力地进入小说境界时那样,小说使我们扩大了经验,并使我们对于自我可能遭遇的情况增加了知识。小说是进行中的生活的生动体现——它是生活的一种富有想象力的演出,而作为演出,它是我们自我生活的一种扩展。   我们最好提醒自己,小说追溯到史前史,它体现了我们的某些最为深切的需要与利益,这是很恰当的。不过,还要提醒自己,小说经过多少年代,已经成为一种综合的艺术,正如西斯廷教堂中米开朗琪罗的壁画不同于史前洞穴中的动物绘画那样,它已不同于炉边故事,这也是很恰当的。   因此,让我们来探讨一下现代的实例及其组成要素。我们必须记住,随着世道的改变,小说也改变了,每一时代产生出自己的那种小说。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记住,虽然在我们的技术世界中,改变一般总被认为意味着进步,艺术世界中的改变(而小说基本上是一门艺术)则未必意味着进步;谁也不会认为最近的一部畅销书就一定比荷马的或莎士比亚的作品好。更为常见的是,我们预料到起伏不定,往往还有衰退。因此,我们在本书中探讨小说时,既涉及新的,也涉及老的,既涉及它们差异之处,也涉及它们类似之点。我们试图在可能范围内找出一些持续不变的原则。不过本书的主要目的不是叙述短篇小说的历史,而是加深我们对各种形式的小说的鉴赏,从而加深我们对小说的兴趣。   让我们首先看看我们一般同意称之为小说的所有作品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情节、人物和主题。   ……·查看全部
信息反馈:如果您发现商品信息或者图片不准确,欢迎更新。 权利声明: 1.京东商城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商城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2.本商品信息来自于出版社,其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及时性由信息拥有者(出版社)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 法律责任。且因供应商发货等不可控因素、页面关于赠品信息以及商品封面图片信息变更的及时性等均由供应商负责,消费者需以收 到的实物为准。 3.若有建议或意见请您联系本网站,本网站会依相关法律对相关信息进行删除、修改或作相应处理。
&21.00 - &23.00
共有4个报价
&25.40 - &31.70
共有3个报价
&6.70 - &18.00
共有2个报价
&18.80 - &21.10
共有2个报价
&33.40 - &42.70
共有3个报价
共有1个报价
&59.80 - &72.50
共有3个报价
&7.00 - &15.60
共有5个报价
&37.10 - &37.20
共有2个报价
共有1个报价
大学堂:小说鉴赏(双语)(修订第3版)点评
给“大学堂:小说鉴赏(双语)(修订第3版)”的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设置标签(自定义标签空格分隔,最多4个标签)
&使用我的51比购网账号自动登录“”
&不使用51比购网账号登录
(也可在""进行设置)
&&&&&&&&&&&&&&&&
设置降价提醒
一旦商品降价,您将收到邮件,第一时间获知价格变化。
设置提醒:
自定义商家
通过51比购到淘宝、京东等500多家商城购物,最低价还能再省50%!
或用以下账号登陆:
Copyright (C)2009-.All Rights Reserved. &&&&沪公网备:21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haircut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