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建筑比古希腊建筑开间增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7外国建筑史——第四章古希腊建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外国建筑史——第四章古希腊建筑(33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章 古代希腊的建筑古代希腊的建筑 第一节第一节 古代希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生活古代希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生活 第二节第二节 古代希腊的建筑概述古代希腊的建筑概述 第三节第三节 古代希腊的神庙古代希腊的神庙 第四节第四节 古代希腊的其他建筑类型古代希腊的其他建筑类型 第五节第五节 两种柱式的演进两种柱式的演进 第六节第六节 雅典卫城雅典卫城 附加附加 视觉校正法视觉校正法学习重点学习重点1、神庙的形制。、神庙的形制。 2、产生并成熟的两种柱式,基本特点。、产生并成熟的两种柱式,基本特点。3、圣地建筑群的演进、圣地建筑群的演进雅典卫城。雅典卫城。第一节第一节 古代希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生活古代

2、希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生活 自然条件:自然条件: 气候温和,版图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上的许多岛屿,小亚细亚西海岸气候温和,版图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上的许多岛屿,小亚细亚西海岸以及东至黑海,西至西西里的广大地区以及东至黑海,西至西西里的广大地区社会生活:社会生活:1、公元前、公元前11世纪世纪-公元前公元前8世纪世纪-荷马文化时期荷马文化时期 在希腊半岛出现了许多氏族国家,到公元前在希腊半岛出现了许多氏族国家,到公元前800年左右,形成年左右,形成30多个多个城邦式的奴隶制国家。这些国家从未统一过,发展也不平衡,但各国城邦式的奴隶制国家。这些国家从未统一过,发展也不平衡,但各国的经济文

3、化交流频繁,逐渐形成自称为希腊的统一民族和民族文化。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逐渐形成自称为希腊的统一民族和民族文化。2、公元前、公元前8世纪世纪-公元前公元前6世纪世纪-古风文化时期古风文化时期 是初期奴隶制的产生时期,在这过程中,形成了两种类型的城邦制国是初期奴隶制的产生时期,在这过程中,形成了两种类型的城邦制国家。一种是采用寡头政治的城邦,包括西西里、意大利、伯罗奔尼撒家。一种是采用寡头政治的城邦,包括西西里、意大利、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城邦,以农业为主;另一种是采用共和政体的城邦,包括小亚半岛的城邦,以农业为主;另一种是采用共和政体的城邦,包括小亚细亚、爱琴海和阿提加地区的城邦,以手工业和商业为

4、主;在这些城细亚、爱琴海和阿提加地区的城邦,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在这些城邦中平民获得了比较多的政治权利。邦中平民获得了比较多的政治权利。3、公元前、公元前5世纪中叶世纪中叶-公元前公元前4世纪中叶世纪中叶-古典文化时期古典文化时期 雅典城联合各城邦战胜了波斯的入侵,建立了雅典霸权,社会的经济雅典城联合各城邦战胜了波斯的入侵,建立了雅典霸权,社会的经济文化都达到了高度繁荣。文化都达到了高度繁荣。4、公元前、公元前4世纪后期世纪后期-公元前公元前146年年-希腊化时期希腊化时期 城邦制没落,北方的马其顿发展成为军事强国,统一希腊,并建立起城邦制没落,北方的马其顿发展成为军事强国,统一希腊,并建立起

5、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马其顿帝国。希腊的古典文化也就随着马其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马其顿帝国。希腊的古典文化也就随着马其顿的远征而传到了北非和西亚。顿的远征而传到了北非和西亚。5、公元前、公元前146年希腊为古罗马所灭。年希腊为古罗马所灭。6、古希腊的宗教、古希腊的宗教-多神教多神教 以多个神灵作为自然象征的宗教。只是比人更强大,更有力量些,他以多个神灵作为自然象征的宗教。只是比人更强大,更有力量些,他们一样有尊卑,有专长,有个性,有情感,希腊的每个民族,每个城们一样有尊卑,有专长,有个性,有情感,希腊的每个民族,每个城市,甚至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守护神。例如,市,甚至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守护神。

6、例如,雅典的守护神就是智慧雅典的守护神就是智慧女神雅典娜女神雅典娜。并且他们非常崇拜英雄。并且他们非常崇拜英雄。7、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人提出了西方文明中古希腊人提出了西方文明中最早的民主观念最早的民主观念。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全体权力机关。全体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但女人、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但女人、外乡人和奴隶式没有权利的。外乡人和奴隶式没有权利的。第二节第二节 古代希腊的建筑概况古代希腊的建筑概况一、建筑材料一、建筑材料 -白色大理石白色大理石二、结构体系二、结构体系 -梁柱体系梁柱体系三、建筑类型:三

7、、建筑类型:1、古风文化时期、古风文化时期 -以石砌神庙为主以石砌神庙为主2、古典文化时期、古典文化时期 -神庙、露天剧场、神庙、露天剧场、竞技场,广场竞技场,广场3、希腊化时期、希腊化时期 -会堂、剧场、会堂、剧场、 市场、浴室、旅馆、俱乐部、图市场、浴室、旅馆、俱乐部、图书馆、灯塔、码头、风塔书馆、灯塔、码头、风塔第三节第三节 古代希腊的神庙古代希腊的神庙一、神庙一、神庙 -古希腊建筑中最重要的古希腊建筑中最重要的类型类型二、古希腊神庙普立原因二、古希腊神庙普立原因 -多神教多神教 v建于公元前449年,在希腊神话中波赛冬(Poseidon)是主神宙斯(Zeus)的大哥,他掌管世上所有的海

8、洋,传说他手中常握一柄三叉戟,当人们触怒了他时,就会掀起巨浪淹没大地,所以古希腊人都十分敬畏他。海神波塞冬神庙海神波塞冬神庙 三、神庙的演进三、神庙的演进:1、土坯砖房屋、土坯砖房屋 最初的神庙是只有一间圣殿的最初的神庙是只有一间圣殿的土坯砖房屋。以狭端为正面,土坯砖房屋。以狭端为正面,另一端为半圆形。另一端为半圆形。2、两坡顶、两坡顶,有柱廊有柱廊 使用陶瓦之后,屋顶两坡起脊,使用陶瓦之后,屋顶两坡起脊,平面取整齐的长方形,并且在平面取整齐的长方形,并且在两端构成三角形的山花。同时两端构成三角形的山花。同时为了保护墙面,沿边搭一圈棚为了保护墙面,沿边搭一圈棚子遮雨,于是形成了柱廊。子遮雨,于

9、是形成了柱廊。3、石质围廊式、石质围廊式 后来,作为纪念性建筑物,神后来,作为纪念性建筑物,神庙的建筑材料逐渐由木构架和庙的建筑材料逐渐由木构架和土坯转变为石材。土坯转变为石材。四、庙宇的形制四、庙宇的形制-列柱围廊式列柱围廊式 最常见的最常见的613柱的列柱围廊式庙宇柱的列柱围廊式庙宇第四节第四节 古希腊的其他建筑类型古希腊的其他建筑类型一、剧场和会堂一、剧场和会堂1、露天剧场:、露天剧场:(1)形制(古典时期):)形制(古典时期): 观众席作半圆形,利用山坡观众席作半圆形,利用山坡建造建造,逐排升高逐排升高(2)形制(希腊化时期):)形制(希腊化时期): 观众席仍是半圆形,但一般观众席仍是

10、半圆形,但一般用石头砌筑台阶和坐席等用石头砌筑台阶和坐席等 典型实例:埃比道拉斯剧场典型实例:埃比道拉斯剧场埃庇道鲁斯剧场是古希腊著名建筑师阿特戈斯和雕刻家波利克里道斯的杰作,坐落在一座山坡上,中心的舞台直径20.4米。歌坛前的34排大理石座位依地势建在环形山坡上,次第升高,像一把展开的巨大折扇,全场能容纳1.5万余名观众。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埃普道鲁斯古迹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室内会堂:、室内会堂: 平面矩形,座位沿三面排平面矩形,座位沿三面排列,逐排升起,室内的列,逐排升起,室内的柱子都按以讲台为中心柱子都按以讲台为中心的放射线排列,不致遮的放射线排列,不致遮挡讲台

11、的视线。挡讲台的视线。二、风塔二、风塔 希腊化时期出现的建筑物,希腊化时期出现的建筑物,是用来观测气象的。是用来观测气象的。三、集中式纪念性建筑物三、集中式纪念性建筑物1、出现:希腊化时期的新形制、出现:希腊化时期的新形制2、奖杯亭、奖杯亭(1)概况)概况(2)构图手法:构图手法: 基座和亭子各有完整的台基和基座和亭子各有完整的台基和檐部,构图独立,然后再谋求二檐部,构图独立,然后再谋求二者的协调统一;者的协调统一; 圆亭和方基座相切,这是圆形圆亭和方基座相切,这是圆形和方形体积间常用的交接法;和方形体积间常用的交接法; 下部简洁厚重,越往上越轻快下部简洁厚重,越往上越轻快华丽,分化越细。下部

12、用深色粗华丽,分化越细。下部用深色粗石灰石,表面处理比较粗糙,砌石灰石,表面处理比较粗糙,砌缝清晰,上部用白色大理石,表缝清晰,上部用白色大理石,表面光滑,不露砌缝。面光滑,不露砌缝。v建于公元前335年-334年。奖杯亭是早期科林斯柱式的代表作。3、莫索列姆陵墓、莫索列姆陵墓 它在形制上也是一种创新,把它在形制上也是一种创新,把围廊式的方方的灵堂放在高高围廊式的方方的灵堂放在高高的基座上,顶上再加一个金字的基座上,顶上再加一个金字塔,塔上又立了奔马驾车的铜塔,塔上又立了奔马驾车的铜像。像。4、纪念性建筑物的构图手法、纪念性建筑物的构图手法 -集中式向上发展的多层构图集中式向上发展的多层构图

13、它容易造成一种卓然逸群的气概,它容易造成一种卓然逸群的气概,引起人的景仰崇敬。世界各地的引起人的景仰崇敬。世界各地的纪念性物都采用这种建筑物。纪念性物都采用这种建筑物。集中式纪念性建筑在希腊晚期出现。是古代七大奇观之一,还是希腊化审美情趣的表征。四、市场敞廊四、市场敞廊古典时期,城市市场古典时期,城市市场上除了庙宇,旅社之上除了庙宇,旅社之外,边沿就有敞廊,外,边沿就有敞廊,以长条形的居多。以长条形的居多。晚期,市场普遍建设晚期,市场普遍建设敞廊,并且扩大了规敞廊,并且扩大了规模,沿市场的一面或模,沿市场的一面或几面,开间一致,形几面,开间一致,形象完整。这些敞廊用象完整。这些敞廊用于商业活动

14、。于商业活动。五、宗教建筑的新形制五、宗教建筑的新形制1、围廊式庙宇、围廊式庙宇-宗教神秘宗教神秘化化-用一圈廊子把庙宇用一圈廊子把庙宇围在中间围在中间2、祭坛发展为独立的建筑、祭坛发展为独立的建筑物物宙斯祭坛宙斯祭坛 v古代七大奇迹之一。祭坛为一座U字形建筑东西长34.2米南北长36.44米周围上层是爱奥尼亚式的柱廊柱廊下为高约6米的台座。台座上部刻有1条巨大的高浮雕壁带全长约120米高2.3米由宽度1米左右的雕刻石板连接而成。浮雕带的内容是表现希腊众神与巨人的战斗象征帕加马对高卢人的胜利充满了动势突出的形像和激烈紧张的气氛。第五节第五节 柱式的演进柱式的演进一、定义一、定义1、所谓、所谓“

15、柱式柱式”就是柱子、就是柱子、额枋和檐部在形式、比例额枋和檐部在形式、比例和相互组合上的成套的做和相互组合上的成套的做法。这套做法以后被罗马法。这套做法以后被罗马人称为人称为“柱式柱式”。2、“柱式柱式”具有强大生命力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的原因:(1)是结构方式)是结构方式(2)艺术上成熟)艺术上成熟(3)适应性强)适应性强(4)蕴涵饱满的人文精神)蕴涵饱满的人文精神二、古希腊的美学观点二、古希腊的美学观点1、人体是最美的东西,没、人体是最美的东西,没有比人体更完善的。有比人体更完善的。2、严谨的数字关系是美的、严谨的数字关系是美的形态的基础。形态的基础。 这种严谨的数字关系和对人体这种严谨

16、的数字关系和对人体的模仿并不矛盾,人体的美也的模仿并不矛盾,人体的美也由和谐的数的原则统辖着。由和谐的数的原则统辖着。三、两种柱式风格的成熟三、两种柱式风格的成熟1、多立克柱式多立克柱式2、爱奥尼柱式爱奥尼柱式3、比较、比较4、科林斯柱式、科林斯柱式v多立克柱式多立克柱式v比例粗壮,开间较小比例粗壮,开间较小v檐部较重檐部较重v柱头是简单而刚挺的倒柱头是简单而刚挺的倒圆锥台圆锥台v柱身柱身20个凹槽,成锋利个凹槽,成锋利棱角棱角v无柱础无柱础v收分,卷杀明显收分,卷杀明显v线脚少线脚少v三层台基,中央高,四三层台基,中央高,四角低角低v雕刻强调体积雕刻强调体积v爱奥尼柱式爱奥尼柱式v比例修长,

17、开间较宽比例修长,开间较宽v檐部较轻檐部较轻v柱头是精巧柔和的涡卷柱头是精巧柔和的涡卷v柱身柱身24个凹槽,棱上有圆个凹槽,棱上有圆面面v有柱础有柱础v收分,卷杀不明显收分,卷杀不明显v线脚多线脚多v侧面壁立,上下有线脚,无侧面壁立,上下有线脚,无隆起隆起v雕刻强调线条雕刻强调线条第六节第六节 雅典卫城雅典卫城一、圣地建筑群的演进一、圣地建筑群的演进1、氏族制时代、氏族制时代2、共和制城邦、共和制城邦3、布局方式:追求同自然、布局方式:追求同自然环境的协调。不求平整对环境的协调。不求平整对称,乐于顺应和利用各种称,乐于顺应和利用各种复杂的地形,构成活泼多复杂的地形,构成活泼多变的建筑景色,由庙

18、宇统变的建筑景色,由庙宇统率全局。既照顾到远处观率全局。既照顾到远处观赏的外部形象,又照顾到赏的外部形象,又照顾到内部各个位置的观赏。内部各个位置的观赏。二、雅典卫城二、雅典卫城1、建造雅典卫城的原因、建造雅典卫城的原因(1)庆祝胜利)庆祝胜利(2)歌颂和装饰雅典,)歌颂和装饰雅典,以加强雅典的上邦地位以加强雅典的上邦地位(3)繁荣经济)繁荣经济2、雅典卫城的布局、雅典卫城的布局胜利神庙胜利神庙-山门山门-帕提农帕提农神庙神庙-伊瑞克先神庙伊瑞克先神庙主持卫城建设的是大雕刻家菲狄亚斯主持卫城建设的是大雕刻家菲狄亚斯3、帕提农神庙、帕提农神庙(1)、形制及组成)、形制及组成形制形制:列柱围廊式:

19、列柱围廊式 817柱柱 是希腊本土庙宇最高贵的是希腊本土庙宇最高贵的形制。形制。组成组成:中央有墙垣围成的核:中央有墙垣围成的核心部分分隔成东西两个心部分分隔成东西两个部分,东部比较深,是部分,东部比较深,是圣堂;西部比较浅,是圣堂;西部比较浅,是档案库和财库。档案库和财库。(2)多立克柱式)多立克柱式为了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庄重,采为了使建筑物显得更加庄重,采取了如下措施:取了如下措施:加粗角柱,缩小角开间。加粗角柱,缩小角开间。所有柱子都向后倾大约所有柱子都向后倾大约7厘米,同时它们厘米,同时它们又向各个立面的中央微有倾斜,越靠外又向各个立面的中央微有倾斜,越靠外的倾斜越多。的倾斜越多。柱子有卷杀而不显著,因此柱子显得既有柱子有卷杀而不显著,因此柱子显得既有弹性而又硬朗。弹性而又硬朗。(3)圣堂内部)圣堂内部(4)雕刻)雕刻v雅典卫城主体建筑,为了歌颂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的胜利而建。设计这座神庙的建筑师为伊克梯诺(lctinus)和卡里克利特v帕特农神庙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最大神殿,帕特农原意为

}

梵蒂冈圣彼得广场全景图

雅典宙斯神庙(科林斯柱式)

自从人类摆脱穴居以后,建筑就无处不在,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越来越讲究。中西建筑各有其特点及辉煌历史。仅就西方的建筑风格而言,随着历史的推移不断更新换代,且每一种建筑风格都经过了充分的发展,留下了诸多人类共同的“世界遗产”。作为这份世界遗产的接受者和继承人,我们有必要识别并学会欣赏它们,以丰富我们自己的建筑智慧。今年年初发布的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本文想通过西方建筑史上多种风格的展示,让读者在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也看看西方文化中活跃的创新思维和“工匠精神”,从而激发我们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与哲学、文学、戏剧、雕塑等门类一样,古希腊建筑是欧洲建筑的始祖。公元前5至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希腊文明高度繁荣,建筑也达到鼎盛,建成了宏伟的雅典卫城,包括多座神庙,其中以名扬古今的帕特农神庙最为巍峨壮观,成为整个时代的建筑标志。

欧洲建筑以五种柱式为基础,其中前三种就是古希腊时期产生的,即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和科林斯柱式。三种柱式均以其产生地区命名。以此为基础,后来罗马人又创造了塔司干柱式和混合性柱式,并使其精益求精。直到20世纪初叶,这五种柱式一直是欧洲建筑技术的基本构件,也是欧洲建筑美学的基本要素。

在古希腊时期最早被创造出来并普遍使用的是多立克柱式。它的特点是粗壮雄健,其高度是柱脚直径的5至5.75倍,柱头高度是柱身的三分之一。它没有柱础,周身有很多凹槽,形成20个左右锐利的棱线。多立克柱式的美主要体现在柱头,柱头的主要部分是檐部,包括额枋、檐壁和檐口。其中精华在檐壁,那里有精美的雕刻。

爱奥尼柱式是多立克柱式在技术和艺术上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三个地方,一是柱身比多立克“苗条”,柱高是底径的9至10倍,檐部也相应缩小,为柱身的五分之一;一是它有了柱础,穿上“鞋”了;柱头底部也增加了两个对称的涡旋,戴上了“耳环”,讲究装饰了;再就是柱身上凹槽的槽沟变成圆弧形,槽背也不再是锋利式,而变成平和的带状式的了。两种柱式,若是拿人来做个比喻,恰好是一对男女:一个是“彪形大汉”,一个是“窈窕淑女”。这是古希腊人对人体美的追求在建筑上的生动表现。

第三种柱式叫科林斯,它是前两种柱式的进一步发展,比爱奥尼柱式更纤细;其柱头更讲究雕饰,围以忍冬草等草叶形象,使柱头整体像个花篮。

古希腊人对艺术美的总体要求是庄重、优美、匀称、崇高。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美是由度量和秩序所组成的”(《诗学》)。一般纪念性的大型建筑如神殿,只有门,没有窗,四周都是柱廊,柱与柱之间距离都不超过两根柱子的柱围直径;东、西两头各有山花,以雕刻装饰,山花下的檐部亦有精致的雕刻;四周的檐壁都是精美的浮雕。由此可见,欧洲人从一开始就追求建筑的审美功能。

古希腊的戏剧很繁荣,诞生了三大悲剧和三大悲剧家,喜剧的成就也很高。戏剧的繁荣推动了剧场的建设,故而剧场是重要的建筑之一。古希腊的剧场都是半圆形、漏斗式的露天剧场,有的规模很大,能容纳几万人。古希腊其他大型建筑还有斗技场、广场及敞廊等。

古希腊文明持续了约650年,其后历史把这顶辉煌的桂冠戴在了罗马人的头上。罗马人不仅是个合格的继承人,而且是个有为的创新者。有意思的是,这个新崛起的欧洲统治者,虽然在军事上把希腊人打败了,但在文化上却被希腊人的文化软实力征服了。然而罗马人不是被动地接受希腊文化,而是创造性地加以改造和提高,在公元1至3世纪达到极盛。罗马人在建筑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发展了希腊柱式,最终确定的五种形态,作为建筑的基本形制在欧洲建筑史上大放光彩。

二是发明了拱券技术,从而为创设巨大的内部空间及其不同层次、不同形态的空间组合提供了可能。这一成果尤其在中世纪教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发展。

三是在丰富的建筑实践基础上及时作出了理论总结。公元前1世纪就由建筑师维特鲁威写出了《建筑十书》这一不朽论著。它最早提出“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三原则,至今依然是金科玉律,尤其是其中蕴含的“工匠精神”历久不衰。

四是兴办建筑教育。公元288年罗马人就创办了建筑工程技术学校,规模系统地培养建筑人才,摆脱了传统的师徒传授方式,为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作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创建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世界帝国”的民族,罗马是个气魄宏大并且懂得享受生活的民族,所以这时期的建筑以恢宏、豪华为特色。鼎盛时期,罗马人留下的宏伟而丰富的公共建筑遗产,就技术和艺术而言,最重要的依然是“神”的建筑,其中首屈一指的当推建于公元2世纪的罗马万神庙。这是个大型圆形穹顶建筑,地面直径和高均为43.3米(这个跨度记录保持了1800年)。穹顶中央开了一个圆形天窗,直径8.92米。穹内表面做出140个方形凹格以减轻重量,分5圈排列。正立面是一座秩序端庄的柱廊。神庙具有一种巨大的美的震撼力,站在殿内,置身于这样一个宏大而单一的圆形空间,能感到一种“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温克尔曼语)。

古罗马的皇权势力很大,皇宫建筑无疑也很壮观。就形制之典型而言,当推杜米善皇宫:一头宫殿,另一头花园,中间是住宅;而论功能之齐全,则是哈德良离宫:宫殿、浴场、剧场、图书馆、神庙、花园等。但这两处建筑如今都已成为废墟了。

古罗马时期商业已有相当发展,人们追求享受,浴场很受青睐,浴场的建筑也十分讲究——结构复杂,拱券技术大显身手,供暖技术十分高超。论建筑之精致当首推图拉真皇家浴场;论规模之宏大,则非戴克里先浴场莫属,可容3000人之众。与此相关,斗技场作为娱乐场所也很普遍。其中最有名的是以罗马命名的罗马大斗技场,这是个椭圆形平面的建筑,最多能容纳5万人。偌大的梯形观众席是以复杂的拱券结构支撑的,外墙由四重叠柱建成,十分壮丽。

再一类重要的公共建筑当属“大会堂”,希腊文叫“巴西利卡”,意即“王者之厅”,一般用于法庭或大市场。这种建筑通常都是以长方形作为平面,系单向纵深空间,外立面加一圈突现的线脚作为装饰。此外广场和凯旋门也是古罗马重要的建筑景观,前者如现在罗马城内的那处市场废墟,依然能感受到当年周围的建筑气派;后者如哈德良凯旋门,是以拱券门洞为特征的双层建筑。

罗马帝国395年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历史开始进入教会统治的“中世纪”,一直到14世纪。这一千年中思想文化受到严酷的禁锢,唯独建筑,尤其是宗教建筑依然兴盛,先后盛行过三种建筑风格,即拜占庭建筑、罗曼建筑和哥特建筑。拜占庭是君士坦丁堡的古代称谓,即现在的伊斯坦布尔。东罗马帝国兴起后,通过战争,其版图一直扩展到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北非、两河流域等地区。建筑上,在罗马人发明的拱券技术的基础上吸收了这些新地域的伊斯兰教的建筑风格,形成一种盛行了六七个世纪的新风格,叫拜占庭风格。

拜占庭建筑摆脱了希腊、罗马时代以墙作为屋顶或穹顶承重的载体,改用墩座或鼓座经由帆拱来发挥这种作用。穹顶可以是群体式的,即以中心的为最大,周围簇拥着4个较小的穹顶,形成集中式形制,以此来扩大内部的空间。平面改为正方形或圆形。穹顶的外壳则鼓出许多,形成葱头的模样。这种风格影响到俄罗斯和巴尔干乃至南亚、西亚一带的建筑。

拜占庭建筑最辉煌的代表作是直到现在仍耸立在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它诞生于公元6世纪30年代,由查士丁尼一世与大主教亲自督造。查士丁尼多才多艺,为了建造属于自己时代的建筑纪念碑,他特地从小亚细亚请来了最有名的两位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作工程师。受小亚细亚建筑的启示,它不再重复巴西利卡的长方形造型和封闭式的承重墙,而采用巨大穹顶覆盖下的集中式和复杂的拱券平衡技术相结合的形制,在穹顶周围的承重部位开设了40个狭长的拱券式小天窗,从而使穹顶显得宏大而轻盈,收到庄严的纪念性效果。奥斯曼帝国灭掉拜占庭帝国后,将其改为清真寺,在其四周又增设了4根高耸的尖柱,叫授时塔,更加强了它的审美效果,堪称技术和艺术完美结合的建筑典范。

圣索菲亚大教堂之后比较辉煌的拜占庭建筑当推威尼斯的圣马可大教堂了。这座教堂的特点是由5个穹顶组合成正堂空间,并由正立面的5座拱形门宙加以暗示。其正立面辅以纷繁富丽的雕饰。

拜占庭建筑所创设的穹顶技术为后来的西方国家以穹顶为标志的城市天际线开了先河。

若把欧洲建筑史的画面全部展现出来,不难发现,拜占庭建筑是东西方的“混血儿”。但西方建筑的第四代“产儿”却没有沿袭第三代的基因,而主要是按照罗马建筑的基因发展,所以罗曼建筑也叫“罗马式建筑”或“罗马风建筑”。这一代建筑盛行于10至12世纪。它采用了拉丁十字(即在长方形的“肩部”伸出两个袖堂或耳堂)的平面造型原则,放弃了对鼓式穹顶美的追求,而崇尚半圆形拱券。总体上,它以厚重的墙体和连拱的墙面、修长的躯体、狭窄而密集的窗户和高耸的钟塔为特征。美学上,它的外部形象指向高空,有一种意欲奔向上帝的动势;内部则以大殿的简朴装饰衬托圣坛的华丽。技术上,进一步发展了罗马时代的拱券力学,也继承了拜占庭建筑以墩柱为承重的支点,并开始使用后来哥特建筑常用的扶壁。因此严格讲,罗曼建筑是罗马建筑向欧洲建筑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哥特建筑的过渡。从宗教角度看,则是基督教势力向伊斯兰教势力夺回其在欧洲的主要建筑阵地。

罗曼建筑大多见于教堂、修道院和古城堡,其中最有名的是位于意大利比萨的比萨大教堂。它始建于1063年,拉丁十字的造型,长95米,纵向4排共68根科林斯圆柱,中堂和耳堂覆以椭圆形拱顶,外墙以醒目的密集拱窗著称。前面的洗礼堂和后面的筒形塔(即斜塔)均为12世纪所建。其中斜塔直至14世纪才完成,费时176年。它斜而不倒,成为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位于德国西南的小城施佩耶尔的施佩耶尔大教堂,也是公认的罗曼风格的经典建筑。拉丁十字形建筑,以半圆拱和十字拱超越了古罗马的木结构;为使拱顶适应于不同的尺寸和平面,它创造了骨架券以取代原来的拱顶,并首次使用了扶壁,且将多个尖顶钟塔组织进前后主体结构中,还在拉丁十字的交点处也融入一座主塔,从而将沉重的结构与垂直向上的动势结合起来。中堂大小立柱有韵律地交替设置;所有窗口狭小,室内幽暗而神秘;装饰朴素,而圣坛则十分华丽。中堂与侧廊的分割打破了古典的“均衡”规则。总之,施佩耶尔大教堂无论技术上还是美学上都是通向哥特建筑最近的桥梁。它在宗教界和政界影响也很大——建成后的300年中,历任教皇、大主教和8位国王、王后都葬在这里。

作为审美风尚,哥特建筑盛行于欧洲中世纪的高峰与晚期,是欧洲中世纪建筑的高峰。它将前述技术和风格不断改进、创新——把拱券改进为更先进、更美观的尖拱、肋拱形式并发明了“飞扶壁”技巧,从而创造了高旷、挺拔、庄严、神圣的空间形象;同时它把罗曼时期出现的钟塔改进为挺拔俏丽的尖塔,营造出一种直奔上帝的意象。堂内使用高耸俏丽的束形柱,空间幽暗,梯子狭窄且盘旋而上。它的花窗绚丽夺目,内外雕刻丰富精美。可以说,哥特建筑使宗教与建筑、技术和艺术、结构与风格达到完美的结合,是西方古建筑史上华丽的一笔。

哥特建筑多见于基督教教堂,多彩多姿,琳琅满目。它首先在法国兴起,早期的代表作当推巴黎圣母院,通过雨果同名小说的描写,广为人知。哥特风格巅峰时期的代表作至少有两座:一是法国的亚眠大教堂,位于巴黎附近的亚眠市。它始建于1220年,直到15世纪才全部竣工。这是一座三堂式的大型教堂,拉丁十字长133.5米,宽65.25米,中堂高42.3米;正面有两座钟塔,最高的钟塔耸立于中堂与侧廊的交叉处,达112米。12米高的彩色玻璃窗绚丽夺目。墙壁上的雕饰都是《圣经》中的人物和故事。主体建筑使用巨大的束形柱。教堂上下共分三层,巨大的连拱几乎占了一半,唱诗台由4个连拱构成。整个建筑布局严谨,结构轻盈。教堂的三座门里的雕刻内容包含各种宗教训条、圣人传记以及创世纪故事,被称为“石头上的百科全书”;三座门均饰以雕塑,分别以圣母生平、殉道者和最后的审判为主题,被称为“亚眠圣经”,乃艺术杰作。该教堂是最早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哥特建筑(1981年)。

另一座是位于莱茵河畔德国科隆市的科隆大教堂。其最显著的外部特征是双塔高耸,且塔身起点很高,是世界上最高的哥特建筑之一,仅次于德国的乌尔姆大教堂。科隆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因战争等原因断断续续,直至1880年方全部竣工,耗去石材40万吨。教堂依然是拉丁十字造型,东西长145米,宽86米,五堂式,内设5座礼拜堂和5口吊钟。内外雕饰丰富浩繁,雕刻作品达4000件,花窗玻璃共达10000平方米。教堂藏有许多珍宝,其中有两件金器均为无价之宝,一件是藏有从东方前往朝拜耶稣的“东方三圣王”的遗骨的金盒子;另一件是保存名贵珍宝的金神龛。教堂于199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

哥特建筑的晚期代表作也有两座,即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和英国的伦敦西敏寺(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米兰大教堂始建于1386年,后也因战争等原因,直到1965年才竣工。这是一座全部大理石的建筑,正立面为少见的三角形。此外它还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体大,是罕见的五堂式教堂,长157米,最宽处92米(一说109米),面积达11000多平方米,可容纳35000人,其规模仅次于圣彼得大教堂,而在哥特建筑中居首位;二是塔多,共有135座大小石塔,构成一座壮观的塔林,每座塔都是一件独立的雕塑,且每个塔尖都耸立着一尊石雕信徒的立像;三是窗大,它有24扇巨大花窗,创世界之最。

伦敦西敏寺为英王亨利三世于1245年撤旧所建,也是断断续续,直到1745年才建成两座标志性的钟塔。19世纪又多次扩建、装修,才形成现在的面貌。其雕刻艺术亦甚丰富。

文艺复兴作为一个历史阶段存在于14至17世纪这一时期,其策源地是处于古罗马版图上的意大利。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的自我意识的开始觉醒,人在神的面前站立了起来,成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时人们对于神权时代那种表现追慕上帝的峭拔的建筑风格感到厌弃了,而想起了古希腊罗马时代那些富有人文精神的建筑,于是“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马克思语)。它从古代拾回希腊、罗马时代规整、稳重的“十字”平面造型原则和体现人体美的柱式的基本形制,采用以圆拱代替尖拱的技术手段,吸收力学上的新成就以及绘画中的透视原理,强调秩序和比例,遵循所谓“黄金分割律”,因而以均衡、端庄、典雅、精致为美学追求,从而创造出多种空间效果,来标示属于自己时代的、富有活力的崭新风格。

文艺复兴建筑风格早期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是已成为佛罗伦萨显著城标的佛罗伦萨主教堂,尤其是它的穹顶。那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建筑师之一布鲁内莱斯基精心设计的杰作。设计者让穹顶坐落在八角形的墙上,而又巧妙地在墙与穹之间加了个12米高的鼓座,堪称神来之笔;并在穹顶下方周围开了12扇狭高的拱形窗,使穹内透亮;又在穹壁内外加套壳,使穹体体形饱满、俊俏,显得刚健有力,绝妙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它以107米的总高在佛罗伦萨这座古城如鹤立鸡群,格外醒目。

文艺复兴的巅峰之作诞生于天主教的大本营罗马梵蒂冈,即圣彼得大教堂。它自1506年动工兴建,直到17世纪头30年才竣工,跨越了文艺复兴风格后期和巴洛克风格前期;四五代当时最杰出的建筑师和艺术家先后参加了设计,如大建筑师勃拉孟特、大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大画家拉斐尔、大建筑师兼大雕塑家贝尔尼尼等,可以说集中了世界历史上人类顶尖级的建筑智慧。从建筑风格而言,它是个内外矛盾体,即主体建筑是属于文艺复兴的,内部装饰则是巴洛克的,后者出自于贝尔尼尼的大手笔。祭坛前的华盖是贝氏设计的杰作。与华盖上下对应的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穹顶,这是举世公认的世界上最美的穹顶之一,是这位文艺复兴巨人在人类建筑史上贡献的天才一笔。

文艺复兴是一个经济蓬勃发展、思想文化和艺术创新意识十分活跃的时代,各种世俗建筑的风格多种多样,甚至连那些杰出的建筑理论家都常常离开自己的理论进行设计,手法迭出,如山花的变化,立面的分层,叠柱、双柱、券柱、隅石、拱廊的普遍使用等,产生了如佛罗伦萨育婴院、维琴察圆厅别墅、美第奇府邸等经典建筑。与此相适应,广场的样式也灵活多变,如纪念性广场、装饰性广场、复合式广场、集市广场等。

这也是个建筑理论大有建树的时代。较早的阿尔柏蒂,其《建筑论》(1485,又名《建筑十书》)最早提出把建筑技术作为艺术来追求。其他如帕拉提奥的《建筑四书》(1554)和维尼奥拉的《五种柱式规范》(1562)也都是欧洲建筑学校几十代人的教科书。从这时候起,欧洲造屋者结束了“匠人”的身份而步上了建筑师或艺术家的新台阶。

(作者:叶廷芳 系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配图均为资料图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希腊罗马建筑具有怎样的特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