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四街火灾死亡人数

红星林场区域“森林眼”高清摄像头,一旦发现疑情,“森林眼”将自动触发报警并联动相关单位,确定处理方案,将灾害控制在萌芽状态,从而实现早发现、早处置。


守好“空中大门”西昌青山机场强化疫情防控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关于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工作系列部署要求,结合西昌市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坚决打好森林草原防灭火翻身仗的实施方案》,于1月6日中共西昌市委九届九次全会上审议通过。

为进一步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冬春季特别是春节期间疫情防控措施,确保全市人民度过一个健康、安全、祥和的春节,1月21日,西昌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发布2021年1号公告,出台十个方面工作措施,为做好春节期间的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筑起一道疫情防控大堤。

2020年,西昌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将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深刻反思西昌“3·30”森林火灾事件惨痛教训,全力以赴破难关、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

全市上下深刻反思警醒。围绕国务院督导组和省州反馈问题及《凉山州西昌市“3.30”森林火灾事件调查报告》指出问题,先后通过常委会议、常务会议等进行反思,带动全市各级各部门、乡镇(街道办)、企事业单位、村组(社区)、卫生院、学校等全覆盖开展专题反思学习4轮。

采取常态化培训+专题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深化培训教育,对全市县处级以下领导干部进行培训22期、覆盖8092人次。

深入安排部署。细化制定“1+1+3+12+8”系列方案25个,结合西昌实际创新制定《西昌市特殊时期风险防控十二条措施》等制度文件,实现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方向清、思路明。

加强宣传教育。认真开展宣传“十进”活动,累计制作护林防火宣传碑、牌、标语2000余个,印发省州市《禁火令》《防火令》《教育读本》等16.5万份(册),在校开设森林草原防灭火课程30万课时、召开主题班会10万余次、黑板报9000余期、作文28万余篇,通过电台累计播出护林防火新闻300余条,每天播出护林防火公益广告15次,刊发防火信息200余条;放映森林防火科教片1320余场次,观影超12万人次。

加强隐患整治。聚焦“五周五缘”,按照《凉山州森林草原防灭火风险防控指南》规定的林缘50米、重要设施300米等标准,在全市范围内广泛组织开展林下可燃物清理和电力线路隐患排查整治。截至目前,已完成林下可燃物清理8172吨;发现其他隐患795起,整改完成率100%;全覆盖完成982.11公里林区线路摸排,梳理出隐患点位470个,整改完成率100%;对危险地段开展计划烧除14万亩。

加强火案查处。严格野外火源管理,凡发现野外违规用火,一律严处重罚,截止1月13日,全市共发现打击野外违规用火16起并依法予以拘留14人。

全面提升森林草原火灾应急处置能力

坚定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凉山州森林草原火灾重要指示、郑重告诫为引领,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全省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会议、州委八届十次全会、全州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决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思想,深刻吸取西昌“3·30”森林火灾沉重教训,毫不放松深入推进专项整治,严阵以待全面落实各项举措,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行动,切实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添措施,坚决打好森林草原防灭火翻身仗,坚决守住安全红线和人民群众生命线。

坚持依法治火。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草原防火条例》《四川省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为遵循,进一步明确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法律责任,加强治理森林草原火灾的法律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坚持安全治火。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思想,以《国家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省州市《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等为指导,建立健全有针对性、操作性、科学性的市乡村三级应急响应体系,坚决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决保障扑火人员生命安全,坚决保护森林草原资源安全。

坚持科学治火。坚定科学思维、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理性、整合科学力量,倡导运用新技术和新手段,推进科技交流协作与项目对接,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推动人防向物防、技防转变,推动人扑土埋向以水灭火、科技灭火转变。

坚持发展治火。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新发展理念指导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高质量发展林业生态,加强林分改造和生态修护,突出调结构、优品种、强产业,立足林业生态的长远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森林草原火灾易发频发的问题。

《方案》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机制制度、物资装备、指挥体制、领域责任、综合整治、政策支持、组织保障等八个大方面作出了四十四条具体分工,厘清了责任和区域,责任从市级领导到市森防指成员单位、各乡镇(街道)都承担在肩。

《方案》建立落实全覆盖宣传教育机制,深入开展思想教育、反思教育、培训教育、宣传教育,加大鼓励激励力度;建立落实全方位火灾预防机制,严格执行封山封林制度、景区保护区管理制度、检查站(点)管控制度、巡山护林管理制度、野外用火审批制度、火源管控制度、一线执法制度、“五周五缘”隐患整治制度、电力线路隐患整治制度、重点人群监管制度、有组织的计划烧除制度、高危火险地段防控制度;建立落实全环节防灭结合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设施管理养护、专业灭火力量、扑火物资装备、实行分区分类精准防控、严格落实专业队伍“三联”要求;建立落实全过程安全扑救机制,理顺指挥体系、建强指挥队伍、完善各级应急预案、加强扑火知识技能储备、加强扑火实战技能储备、规范应急响应启动程序;建立落实全领域责任落地机制,实行党委统一领导的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制度、建立市级领导联系督导森林草原防灭火制度、实行森防指办实体化运行制度、实行林长制、实行防灭火承诺制度、实行暗访督查制度;建立落实全链条综合整治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林下可燃物载量控制力度、加强火烧迹地综合治理力度、大力发展良好的林业生态;强化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落实支持政策、加强组织保障、实行清单作战等最严格规定与做法。

确保每个山头每片森林每座坟头每个卡点每条通道都有人负责

根据西昌实际,修订完善《西昌市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明确了“专业的事专业的人来办”等原则。制定泸山等重点林区专项扑救方案。

推动设施建设。以全面建成“半小时”扑火响应圈为目标,统筹投入2.2亿元,规划防火通道1830公里、隔离带331公里、防火阻隔带2万亩、蓄水池626口、航空取水点2个、防火检查站20个、自动雨量监测站3个、气象站8个、瞭望塔2座、视频监测系统76套。已建成防火通道1564公里、隔离带331公里、防火阻隔带2万亩、蓄水池595口、航空取水点2个、防火检查站20个、自动雨量监测站3个、气象站8个、瞭望塔2座、视频监测系统76套。

建强扑火队伍。组建市级专业扑火队伍1支、300人,分片靠前驻防8个重点林区,乡镇(街道)组建半专业打火队伍28支、994人,组建村综合应急救援队伍142支、2345人,开展市级森林草原防灭火综合演练2次,乡镇(街道)实战化演练96次、村应急处置手册实战化演练153次。投入2200余万元,累计采购消防水车34台、便携式风力灭火机1425台、扑火服1000套、水泵275台、二号工具6750把、背负式水枪1750台等物资装备,市、乡、村三级扑火装备逐步完善。

严格“十四条”规定,加强宣传教育、加强林牧区输配电设施隐患排查整治、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加强野外用火管控、加强应急准备、推行“十户联保”措施、用好“三联”机制、建强专家队伍、规范应急响应启动程序、认真落实“三张清单”“一项承诺书”、全面开展督促指导、严格执行战时措施、严格执行分片包干制度、严格执行林长制,确保每个山头、每片森林、每座坟头、每个卡点、每条通道都有人负责。

统筹部门力量,强化疫情防控指挥调度

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当前境外新冠肺炎疫情加速蔓延,国内出现多点、零星、散发本土病例,部分地区出现局部聚集性疫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全国疫情防控电视电话的总体安排,西昌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从十个方面强化疫情防控工作。

1月15日启动西昌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集中办公,选派精干力量补充到指挥部办公室,人员于当日全部到岗就位,指挥体系已有序运转。指挥部办公室每日调度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及各成员单位、乡镇、街道办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明确值班电话,制定值班表,每日向应急指挥部报送工作情况。

落实“五有一网格”措施,摸排重点人群信息。各乡镇(街道)、村(社区)严格落实“五有一网格措施”。做好春节期间返乡人员、外来人员、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入境人员等重点人群的信息登记、摸排和日常健康监测,落实专人每日上报排查人员情况。

严格疫情多点监测,做好发热患者监测,加大冷链物流监管力度,落实人、物同防。坚持人、物、环境同查,持续对重点人群、特定环境开展核酸检测,开展进口冷链食品疫情输入风险评估,查“两证明一报告一信息”。严格落实发热门诊患者6小时完成检测、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检测阴性才可入院;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境外入境人员、监管场所新入监人员24小时完成检测;高风险从业人群每周全员检测;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每批次全覆盖核酸检测。

春节期间,做好人员流动管理服务

严控聚集性活动,减少人员聚集

春节期间,全市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带头在凉山州过节,出市须向单位报告并经同意。市人社局及各乡镇、街道办加强宣传,倡导辖区内外出务工人员在工作所在地过年,确定返昌人员落实点对点接返。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实行错峰放假及返校。企业行业主管部门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依规做好加班工资支付和调休等工作。按照属地、行业、单位管理等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执行高风险岗位人员出省前7天内核酸检测要求。

规范发热患者管理。个体诊所(医务室)、综合门诊部、村卫生室、药店严禁收治发热患者,出售“一退两抗”药品;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及民营医疗机构向发热患者出售“一退两抗”药品时需实名登记购买人的姓名、身份证号、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所购药品名称、数量等内容。所有发热患者,需配合医疗机构做好核酸采样和检测工作,严格落实村报告-乡采样-市检测流程。

严控聚集性活动,减少人员聚集。严格控制大型会议活动数量及规模,50人以上的由组织(或承办)单位制定防控方案,承担防疫主体责任,卫生健康部门协助指导防疫保障。严格落实聚集性活动“三个不举办”,不举办群众性庆祝庆典、展销促销等活动、不举办坝坝宴、不举办聚集性宗教和民俗活动。严格落实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快办、宴会不办、提倡家庭聚餐控制在10人以内。景点景区、剧院影院、娱乐场所等人员聚集场所按75%最大承载量或核定人数控制流量。

严防疫情输入,做好重点人员管理。加强入境人员闭环管理,严格落实“14+7+7”隔离要求,即在口岸城市执行完14天集中隔离后,入(返)昌时必须严格落实后续“7+7”管理要求(7天集中隔离和7天居家隔离),7天集中隔离期间进行2次核酸检测,7天居家隔离结束时对入境人员和与其有过接触的家属进行1次核酸采样检测。对有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入(返)昌人员严格实施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有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区(市)旅居史的人员,需持有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无法提供的,实行全闭环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阴性后方可自由流动。对其他来自低风险地区的入(返)昌人员,持“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健康码”或“四川天府健康通”绿码可自由通行。

突出交通运输领域疫情防控,把好“入口”关。落实飞机、列车、长途汽车客运实名购票、对号入座,严格控制列车超员。机场、火车站、客运站配备体温监测门实施进站人员体温检测,安排工作人员查验健康码、行程码。设置临时留观点和异常处置室,医务人员驻守异常处置室。若出现发热人员,立即送往定点医疗机构。若排查出境外及国内中高风险区回昌人员,引导至临时留观点,专人专车送往集中隔离酒店。

推进新冠疫苗应急接种,树立免疫屏障

压紧压实责任,加强督导检查

分步推进重点人群“应种尽种”,目前已完成第一类:进口冷冻食品加工、运输及销售工作人员,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隔离场所、境外输入转运、服务、健康管理人员。第二类:交通运输从业人员,铁路、客运、公共交通、机场、车站工作人员。第三类:出国人员,因公因私出国工作、学习人员。第四类:医疗卫生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非定点公立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和急诊等高风险岗位医务人员、疾控人员。共计600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压紧压实责任,加强督导检查。指挥部办公室明确督查人员,定期开展督导检查,落实整改责任,发出整改清单,对整改不到位的予以问责。各主管部门也要落实主管责任,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细。

西昌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呼吁广大市民留本地过节,减少聚集,不去或少去旅游景区、酒店、网吧、影剧院等人群密集公共场所,尽量减少外出、聚会聚餐次数。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扎堆、保持“一米线”等良好习惯。密切关注个人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前往就近的发热门诊进行就诊,就医过程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并主动告知医生14天内旅居史。(记者 张崇宁)

}

为明晰2021年应急管理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新区应急委、安委会、减灾委以建设智慧韧性安全城市为抓手,聚焦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聚焦“全灾种、大应急”,持续完善全周期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强城市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统筹提升防灾减灾、 抗灾救灾水平,坚决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有效应对各类自然灾害,为全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先行区建设提供有力安全保障,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工作要点》主要依据《2021年成都市应急管理工作要点》文件精神,结合新区实际,研究制定。

共有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建强风险防控体系、强化重点专项治理、加强法规预案标准建设、提升综合应急能力五项重点任务。

(一)完善应急管理机制。一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细化行业、属地安全监管责任清单,固化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经验做法,推动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提档升级。充分发挥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综合协调作用,完善联动工作机制,堵塞监管盲区,形成监管合力。二是持续完善自然灾害防救职责体系进一步细化森林火灾、水旱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的“防”和“救”职责分工,厘清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直接相关部门的职责边界,理顺和完善指挥体制机制。加强应急指挥救援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资源共享、分级响应、协调联动机制,强化灾害事故应急管理统筹协调。加强应急管理部门、消防救援机构联动指挥体制机制建设。三是推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大力推进重点工商贸企业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控制体系工作,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企业、车间、班组和一线员工。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继续实施标准化奖补政策。

二、建强风险防控体系一是积极打造智慧应急管理应用。依托“天府大脑”,推进“智慧应急管理”建设,提升风险监测预警、安全精准治理、救援辅助决策水平。推进城市安全和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和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入驻使用,完善专用应急指挥场所及配套设施。二是健全完善城市安全防控体系。落实城市安全综合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加强灾害事故风险动态联合会商,坚持每月和重要时段发布城市安全风险预警。加大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全面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督办、销号全链条闭环管理。严格实施新区重大安全隐患挂牌督办制度,规定时限内隐患整治率100%。三是积极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新区承灾体、致灾因子、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区域抗灾能力。积极推进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强化监测预警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共享,协同开展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工作。加快实施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工作,启动1个一类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建成不低于2个二类应急避难场所,利用公园、绿地、广场、学校等场地建立“平战结合、就近避险”的应急疏散体系。四是突出抓好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出台基层应急管理体系系统性建设的指导意见,实施基层应急能力提升行动。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立“第一响应人”制度。建立健全街道等基层风险预警、隐患治理、应急指挥、救援处置、救灾救助、善后恢复等制度机制,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公共消防设施、应急避难场所、基层救援队伍等基础建设。完成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和全省安全社区复评任务。

三、强化重点专项治理一是不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治本攻坚。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战”,持续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盯住高风险场所、高危作业环节,动态更新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两个清单。开展房屋建设、道路桥梁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风险大排查大整治,推进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深化“两客一危一货”以及总质量4.5吨及以下普通货运车辆安全治理,严查“三超一疲劳”、无牌无证、货车“大吨小标”、违法载人等行为。全面治理重点领域、重点部位环节安全隐患,严格石油天然气井井控安全风险防范,持续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特种设备、民爆、电力、油气输送管道、旅游、农机等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全面开展城乡消防安全“大检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建立完善火灾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工作机制。二是开展森林防灭火和城乡防火专项整治。突出抓好森林火灾防控,全面完成重大风险、突出问题、整改任务、完善制度“四个清单”整改提升任务;聚焦森林火灾“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建设,加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聚焦高层建筑、城市轨道交通、大型城市综合体、商场市场、老旧院落、“三合一”等高风险场所,量身制定整治措施;重点整治违规使用易可燃材料装修装饰、违规存放易燃品、电动自动自行车违规充电等隐患问题。三是全面加强化工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管控。督促指导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和加油站等企业标准化建设工作。加大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动火、受限空间作业等特殊作业专项执法检查,依法从严查处特殊作业违法违规行为。严格非药品类易制毒(爆)、剧毒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废弃物处置流向管理,防范非药品类易制毒、易制爆和剧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加强液化石油气安全监管,督促燃气主管部门加大对非法经营液化石油气的打击,完善液化石油气配送机制,实施配送“最后一公里”制度。

四、加强法规预案标准建设一是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地方法规标准体系。制定《应急管理领域地方标准编制推进方案》,发布家具行业木质粉尘防爆、企业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医药化工安全管理、甲级库房物品堆放等应急管理地方标准,编制洪涝灾害应急救援物资配备、城市安全和应急管理大数据共享等地方标准。二是高质量编制“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科学编制新区“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综合防灾减灾、安全生产、消防事业发展等综合性规划,出台应急物资储备等专项规划。三是持续加强应急管理执法。将安全生产监管,以及应急抢险和灾害救助、防震减灾等方面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职能进行整合,组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创安2021”专项执法行动为契机,推进分类分级清单制执法。严格执行年度行政执法计划,实施重点企业固定周期“全覆盖”执法检查、其他企业“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抽查,加强“执法+专家”式执法,强化部门联合执法,提高监管执法效能。四是全面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出台《四川天府新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试行)》,完善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加强预案编制、修订、评审和备案,推进数字化预案建设,加快预案结构化、实战化进程。开展各层级、各灾种应急演练,突出抓好危险化学品燃烧爆炸、地震灾害、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等综合应急演练,广泛开展疏散逃生、应急避险等群众性应急演练。

五、提升综合应急能力。一是加快提升应急指挥响应能力。完善应急指挥中心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规范事故灾害信息报送程序,打造全勤指挥部。优化模块化编成出动模式,完善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和专业指挥机制,建立应急救援现场指挥实战化保障服务体系。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响应1+6+N”工作手册,启动巨灾情景构建。二是深入实施应急救援能力提升行动。推进城乡消防站、队和专职消防力量建设,组建一支区级应急救援尖刀分队,各街道组建一支综合应急救援队伍,配备人员装备,加强训练管理,开展比武竞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与无人机、通用航空等专业队伍签订救援服务合作协议。推进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军地应急救援队伍共训共练。建成应急指挥专网和卫星、无线等通讯系统。三是加快提升自然灾害救助和灾备能力。制订自然灾害救助工作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加强灾情信息员队伍建设,指导制订灾情信息员管理办法,每年组织开展2次集中专业培训,指导各街道每季度开展1次实操训练。出台天府新区应急物资储备“十四五”专项规划,制订救灾物资采购清单,明确职责任务,强化应急装备物资信息化共享、业务协同与互联互通,建立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协同,区、部门、街道、社区(村)、家庭五级储备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四是加快提升防灾减灾基层基础能力。推动打造集救援培训、宣传教育、技术创新与应用、展示交流、学术研讨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应急服务保障基地。指导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和持续改进,力争建成1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深入开展“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国际减灾日”等主题活动,推动防灾减灾宣传“五进”。五是全力做好防疫物资保障。稳步提升疫情防控物资保障质量,形成“社会储备供常态+政府储备供应急”模式。制定完善大规模核酸检测防疫物资保障预案和储备物资调用等机制。落实物资储备消防安全防范措施,建立完善安全防控预案,落实专人值班值守制度,加强防火巡查检查,定期组织仓储管理人员消防安全教育,开展灭火实战演练。

}

消防安全征文(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征文了吧,征文的结尾要或紧扣开头,首尾呼应,或重申观点,再次点题,或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等。那么你有了解过征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消防安全征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笃呜――笃呜――”急促的警报声划破了校园的宁静,消防演习开始啦!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挥下赶紧排好两列纵队跑出了教室,呀!只见教学楼东西两边的楼道口浓烟滚滚,赤色的烟雾正向着整个教学区蔓延开来,一股刺鼻的烟味钻入我们的鼻孔,同学们纷纷用事先准备好的湿毛巾捂住口鼻,猫着腰往指定路线撤离。

  越接近楼梯口,烟雾越浓,烟味越大,眼前的一切被赤色的浓烟包裹着,仿佛张牙舞爪的死神正一步一步地向我逼近,露出狰狞的面目,嘴角还挂着一丝邪恶的冷笑,令人毛骨悚然!浓烟中,电视里火灾的场面又浮现在眼前――千万簇火苗迎面扑来,肆虐地吞噬着一切,断壁残垣横亘,呼救声、哭喊声震天……“咳咳咳……”咳嗽声四起,浓烟中,同学们在老师的组织下有序地顺着楼梯往下跑,经过楼道口的火源引发地带,团团浓烟顺着风势扑向我们,一阵莫名的恐惧再一次袭遍全身,我的心砰砰地直跳,手中的湿毛巾捂得更紧了……

  终于穿越了“危险地带”,撤到了“绿色安全基地”――操场。方校长隆重宣布:“本次紧急疏散,用时4分钟!”我们贪婪地吮吸着清新的空气,心头掠过一阵“死里逃生”的快感,感觉头顶的天格外的蓝,沐浴在阳光里格外的温暖……

  随着一声清脆的口哨声,我看到操场两边又燃起了高高的几堆火焰,火苗忽左忽右地闪动着,原来,消防员叔叔要向我们介绍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了,方校长还请上六年级的几位同学现场体验,只见消防员叔叔边向同学们介绍,边示范起来:先除掉灭火器的铅封,再拔掉保险销,然后用左手握着喷管,右手握着压把,在距火源三四米处,右手用力压下把,左手持着喷管左右摆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火灾最严重的一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