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充电口用type-c转接器吗?

最近,小编又双叒叕给弄丢了一根充电线。

本来嘛,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直接再买一根就是了,价格也不贵。

但谁叫小编原来用的那根线刚好有一点特殊,一条线上分别拖着 Lightning、Type-C 和 micro-USB 三个不同类型的充电头。

一下子一丢丢所有,新充电线还没到的这几天日子里,小编算是体会到了本不该有的充电焦虑:

先是跑去找师兄 A 借了 Type-C 线给手机充电;再从师姐 B 那借了 Lightning 线给 iPad 充电;最后再问室友借了 micro-USB 给耳机充电。。。

一来二去问人借充电线的次数多了,小编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虽然现在 Type-C 接口在安卓手机上已经大规模普及,几乎成了标配,但在其他数码设备上,接口的 " 历史遗留 " 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和这几年智能手机越做越薄、越做越轻一样,数码设备的接口,也经历过一个变小变薄的过程。

尽管接口在不断的变轻薄,有个特别反人类的设计却一直存在:不支持正反盲插。

这就有点尴尬了,对小编这种喜欢在夜间玩手机的人来说,熄灯后睡前的盲插几乎没有成功过,很多时候还差点大力出奇迹把充电头给插弯。

直到后来能正反随便插的 Type-C 接口的出现," USB 永远插不准 " 的世界性难题才得以解决( 当然,特立独行的苹果也有了 Lightning 接口,顺便收一波 MFi 税 )。

不用事先区分方向,不需要找对正反就能插入,简直再方便不过,Type-C 接口可以说是完美的提升了我们对数码设备的体验感和幸福感。

可 Type-C 接口出现归出现,好用归好用,精明的厂商们舍不舍得给自家产品用就是另外一回事。

就像这次小编丢了线,如果自己的设备接口全是 Type-C,那么只要再借一根线就完事,哪还要麻烦这么多人借不同的充电线。

话虽如此,不过就算你现在的电脑、手机等设备都已经用上了 Type-C 接口,很多情况下也只是徒有其表而已,有不少都是残血版。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疑问了,明明接口都是一样的 Type-C 外形,并且都能用同一根线来充电,怎么突然和处理器一样冒出个残血的概念?

在开始解释之前,小编先不得不提一个很厉害的非营利组织:USB-IF 协会( USB Implementers Forum ),也就是现在的 USB 标准化组织。

这家组织自打成立以来,就制定了包括 PD 快充、USB 等接口在内的很多技术规范,从而让计算机 / 手机等设备的外设扩展有了统一的标准。

Type-C 就是 USB 标准化组织当时为了解决 USB 接口规范不统一,充电时只能单向传输等缺点而在 14 年制定推出的全新接口。

从定义上我们也不难理解,只要接口的引脚、样子和 Type-C 相同,都可以叫做是 Type-C 接口。

其实要说乍一看,Type-C 接口相比起其他接口也没多大区别,也就是体积小、支持正反插罢了,这点优势好像也不足以统一掉其他接口啊?

很多朋友也知道,一台电脑上,除了电源充电口,往往还会设置有 HDMI、DVI、VGA、DISPLAY、USB 等等好几个扩展接口。

这么多接口放一起,虽然用起来方便但也占用了不少物理空间,有了替代模式,Type-C 接口功能就变得更加强大。

光是一个 Type-C 接口不仅可以充当电源口,还可以插 U 盘耳机、外接键盘或者显示器。

无论是数据传输、还是音视频输出、充电等功能,都可以通过 Type-C 来实现。

但前面也说了,Type-C 仅仅只是个接口的形态,想要实现诸如前面所说的功能,光有接口是不行的,还需要有相应的接口传输协议的支持。

如果把 Type-C 接口比作是一条高速公路,货车、客车、轿车想要开到这条路上行驶,就必须遵守相应的协议规定。

此时,车型就好比接口的功能,协议则规定了能上路的车型和最快速度。

拿 USB 3.1 GEN2 版本的协议来说,最大传输速率有 10Gb/s,尽管它的传输速率已经够快,但比起雷雳 3 全速 40Gb/s 来说差距还是很大。

这就导致了两台手机或者电脑,即使都用 Type-C 接口,却因为各自的传输协议不同,接口性能差距带来的体验可以是天差地别。

使用 USB 3.1 Gen1 协议的手机连电脑传文件和相册备份数据,只需要 10 分钟。

到了使用 USB 2.0 协议的手机上,连电脑传文件和相册备份数据,可能就要三个多小时。。。

参数没有特别注明,那大概就是 USB 2.0 了

同样是 Type-C 接口,一台只能用 Type-C 接口来充电,另外一台却能用 Type-C 接口外接四台 4k 的显示器或者显卡坞,扩展性能不尽相同。

虽说 Type-C 接口在未来取代其他接口是一种趋势:它支持更广泛的应用领域,更先进的传输协议 ……但目前为止我们还不能完全替代老接口。

大多数用户的鼠标、键盘、显示器、移动硬盘等设备还需要 Type-A 口,厂商暴力推动等于让用户手里的产品变成了电子废品( 除非用转接头 )。

同时,很多厂商虽然给产品配备了 Type-C 接口,但它们其实并不是 " 满血版 " 接口:

少几个有效针脚啦,只支持低速率协议啦 …… 说白了还是为了省钱做的虚有其表的玩意儿,而消费者现在也不够了解 Type-C 接口,虽然有些功能他们未必用得到。

因为这些种种问题,Type-C 接口真正意义上的普及还需要时间,但哪项技术不是这样呢?

如果有一天真的成本下降,消费者意识提高让 Type-C 完全普及,那么整天丢数据线的小编再也不怕了,看谁桌上有直接偷一根就跑。

" 现在标准太多,我都有接口恐惧症了 "

}

经常用手机听东西,特别是出去玩的时候打发时间。有一次手机快没电了发现充电没法听了,京东上买了个typec充电耳机二合一的转接头,发现充电超慢。以为用的劣质线材导致压降太大。拆开后换了粗线充电电流还是上不去只有0.5A不到。网上一搜才发现原来使用USB-IF协议的转接头只能支持0.5A的充电电流。而且这种转接头毫无技术含量,提醒大家不要在上当受骗了!!

一下为网上复制的信息,只是做个搬用工。

既然是 USB TYPE-C耳机,那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USB-IF说什么。从USB TYPE-C SPEC 1.2文档中,我们可以看到,USB-IF为了把3.5mm耳机孔兼容,费了老大劲了,直接把TYPE-C模拟耳机定义在了CC LOGIC层面上。在CC LOGIC的状态机定义中,USB-IF为了兼容TYPE-C模拟耳机,把状态转换图画的跟蜘蛛网一样。引脚定义中,为了兼容音频的负电平信号输出,也是煞费苦心。最后定出来的引脚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TYPE-C耳机,最简单的做法是,直接把CC和VCONN都接地。那么原有的USB2.0数据传输线,将分别作为左声道和右声道。SBU1和SBU2,则作为麦克风信号。因此,USB-IF所定义的TYPE-C耳机,上面是不需要任何芯片,或者电阻电容的。说到这里,有人会掉下巴了,不用芯片和阻容……。那不是瞎胡闹吗?是的,不仅仅如此,在这种模式下,耳机还可以通过VBUS往手机反向充500mA的电能。于是,一边充电,一边听音乐,感觉很High。所以,TYPE-C耳机炒的火热的其中一部分就是瞎胡闹。
以上所述为USB-IF对模拟TYPE-C耳机的定义。那么USB-IF有没有定义数字耳机呢?还确实有一句话,这句话是这么说的:
第二、乐视的CDLA与数字音频TYPE-C耳机
USB-IF,为何会要“以后再说”,而不是像乐视那样,提一个标准出来呢?主要原因是“有点多余”。数字音频技术其实由来已久,有部分音响发烧友在PC时代,其实就玩过高保真USB声卡或者叫做HIFI发烧级 USB外置声卡,淘宝搜索可以找到很多。没玩过的朋友就会觉得很奇怪,电脑上集成了好好的内置声卡,怎么就有一群人老喜欢折腾呢?其中的奥秘,就在于音质上。电脑原配的声卡,是针对大众用户,DAC输出是16位,采样频率一般在22k到48k之间。对于大多数人的耳朵来说,这就足够了。但是,偏偏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对音乐效果有极致的追求,希望听到天籁之音。觉得现有的声卡远远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于是,更高的输出精度和输出速度的USB外置声卡出现了,精度高达24bit(并非真的能够做到24bit,只是比16bit有显著提高),速度达到192K。事实证明,这种天籁之音,能够触动发烧友在心灵深处的某根弦,因而深受喜爱。但是,PC对于听歌来说,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于是,在PC时代,高保真外置声卡,没有真正的流行起来。而乐视CDLA本质上就是把PC时代的做法,延续到了手机时代,并且把外置声卡的模块体积,缩小到只有USB插头大小,使得高保真音质,真的能够普及到每一个消费者,这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音频传输过程中的通路,在传统方式和CDLA方式的区别:
(图1 模拟TYPE-C耳机的音频传输通道)
图1为传统模拟TYPE-C耳机音乐传输通道,红色部分为音质损失,对于国产android手机来说,内置DAC已经对音质造成了最主要的音质损失。而且在进入TYPE-C口之前,还有个模拟开关用来切换音频模式还是数字模式,然后经过TYPE-C接口,再经过耳机线,传送到左右两个扬声器。其中,最重要的音质损耗在DAC部分,其他部分,只是理论上有损耗,未必真的损失听觉效果。
图2为CDLA  TYPE-C耳机的音频传输通道,由于DAC放在了外置的USB插头上,因此不再需要内部的Switch,音质损耗只存在于耳机线上。当然,这个是简易的示意图,实际上,从解码器到DAC之间,是以USB2.0的格式传输的,但是这部分属于纯数字传输,是100%保真,可以无视。
(图3 理想无损传输路径)
图3是理想的音频传输路径,在到达扬声器之前,全部为数字信号传输100%保真,DAC与扬声器集成在一起。DAC的输出经过缓冲后,直接驱动扬声器。两边的DAC之间,可以通过一个数字信号去进行数据同步。这样就是真正的全程无损传输了。
当然,个人认为,这些做法,不见得会成为TYPE-C耳机的最终形式。作为做音乐播放器出身的Apple,个人感觉他的TYPE-C耳机应该是这样:
(图4 TYPE-C耳机,不需要任何元器件,纯模拟耳机。其中的原因在于,接口和连接线上的音质损失,是可以通过良好的设计来降低的。CDLA,最核心的价值,说到底还是解决国产手机本身的音频输出性能不过关的问题。
第三,使用耳机时的手机充电问题
根据USB-IF的规范,模拟耳机只要外接VBUS供电过来,可以进行500mA的充电。但是,这个电流远远不能够满足现在手机的充电需求。对于CDLA这类数字耳机,带来的好处就是可以实现一边听音乐,一边快速充电。只需要再增加一颗USB PD控制器例如LDR6023,以及增加一个USB TYPE-C的母座作为适配器接入口,就可以了。
(图5 一边充电一边听音乐的应用)
总结以上所述可见,TYPE-C耳机火起来的原因,有一半是胡闹,另外一半是商机。机会出在两部分,一部分是高保真音质的实现,例如CDLA,另一部分是充电与耳机功能的整合。希望业界各位朋友认真思考各自的资源优势,有的放矢,不要盲目跟风。当然,限于个人眼界,可能有更多的商机,笔者未曾识别到。TYPEC

现在手机用TYPE-C 接口,定义有两种 一种是楼主讲的,还一种是通过协议协议芯片去将DP信号要出来转换。这种是针对于TYPE-C 全功能的接口设计的。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40-2108 未成年人相关举报:400-140-2108,按5 公司名称:北京抖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充电转换器怎么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