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老人保健品的公司要如何防止销售业务员向老人收取现金货款后卷款潜逃?请给

来源:本站 作者: 浏览量:4344

  为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守护老年消费安全,促进消费公平,5月12日,江西省消保委发布养老安全消费警示,提醒广大老年人警惕以销售“养老产品”、提供“养老服务”等为名的诈骗行为。

  由于老年人对电信科技、时事热点等了解相对较少,辨别真假能力较弱,容易轻信他人,成为电信诈骗的目标人群。不法分子冒用机关、银行、通信运营商等名义,通过电话或短信形式声称赠送、返款、银行扣费或透支等,由于不法分子能够准确说出电话接听者的姓名、地址、保险、车牌号等个人信息,导致不少老年人上当受骗。

  不接听陌生电话不下载不明软件

  不接听陌生电话,不轻信陌生人提出的汇款、转账、垫资等要求。如果无法辨别,及时咨询子女、亲属或公安机关,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

  不参加非官方渠道扫码注册送礼品的活动,不下载来路不明的APP,更不要轻易将手机给他人操作,以防个人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

  一些不法分子冒充银行从业人员或金融机构人员,以高额分红、售后定期返利等手段,诱骗老年人购买虚假理财、投资虚假项目、参与非法集资等。

  高额回报风险高投资理财要三思

  面对所谓大额投资理财、入股项目时,要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高额回报意味着高风险甚至是诈骗。多与家人沟通,多渠道了解项目是否真实存在。

  主动学习投资理财知识,投资理财不同于银行储蓄存款,各种理财产品均存在一定风险。投资前按要求进行风险能力测评,注意适度投资、分散风险。

  老年消费者是保健品虚假宣传骗局的主要受害群体。不法分子常通过免费赠送礼品、讲座会销、免费旅游以及高新科技噱头等手段促销,且在销售过程中往往夸大功效,混淆食品、保健食品和药品的概念,混淆医疗器械和普通产品的区别,利用老年人追求健康的心理诱骗其高价购买,不仅导致老年人财产损失,甚至威胁生命健康。

  保健“神药”坑骗人赔了钱财又伤身

  从正规渠道获取科学的保健常识,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寻医问诊,到正规商场购买产品。

  不轻信所谓偏方、特效药、神药,警惕“最新技术”“最高科学”“祖传秘方”等用语。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瞄准老年人的房产,推出所谓“以房养老”项目,利用老年人理财知识和信息不充分等特点,忽悠老年人抵押房产贷款,并将贷款投资于号称每月可得10%—15%的高息“理财项目”;诱导老年人将房产处置权交给“理财公司”,导致老年人钱房两空。

  房产抵押要谨慎机构卷款跑路快

  不要轻易将房产抵押贷款,更不要轻信所谓的养老房项目。

  通过正规途径和手续购买商品房或进入养老社区,办理过程亲力亲为,或者请子女、亲属代办,必要时还要做好公证,不要将钱转交给陌生人或“代理机构”处理。

  不法分子谎称认识社保局、人社局等机构工作人员,可以提供代办养老保险服务,诱骗老年人一次性缴纳高额费用,交钱后又以“材料不足,缴纳不成功”,需“打点关系”等借口,利用受害人急于求成的心理,步步紧逼,催促老年人缴纳多笔“手续费”。

  代办保险乱象多勿贪小利吃大亏

  要通过正规渠道了解最新社保政策,不道听途说,前往相关部门按照正规流程缴纳养老保险。

  不轻信“热心朋友”的代办服务,不走捷径、图小利。

  不法分子假借“名医”专家”的旗号,租用场地,擅自提供无资质“免费诊疗”“健康讲座”“心理健康关爱”等养老服务,诱骗老年人缴纳会费、购买养老床位、预交养老服务费,甚至落入非法集资的陷阱。

  免费服务藏猫腻非法集资隐患大

  不参加来路不明的助老服务活动,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避免落入非法集资的陷阱。

  江西省消保委提醒消费者务必妥善保管好票据等凭证,一旦发生消费纠纷,先行与商家协商,协商不成可以向当地消保委(消协)组织投诉,或拨打当地12315投诉举报。

}

本文投稿首登于《零售银行》月刊2021年3

阅读之前,请问自己一个问题“教育客户的作用是什么?

A、针对客户可能受到的教育,通过营销手段进行抵抗。

B、指导客户具有判断能力,我努力做到客户心中最好。

选择A的朋友,请跳至第四章“营销抵抗教育”。

选择B的朋友,我们接着聊……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客户教育成为商业营销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越是复杂、越是抽象、越是专业度高、越是需要感情和信任的产品,往往需要在客户教育上下很大的功夫。而银行恰恰是这样的行业,银行的产品也正是符合这些特征的产品。当然,在逐渐功利化的银行前端营销,很快忽视了客户教育的作用,在强化触达和转化的今天,逐渐放弃了对银行长期有好处的“客户教育”。有一年,我在银行网点,遇到一个行长批评他的大堂经理“跟客户瞎聊那么久,也没有销售出去产品。”这句话就是一些银行重视销售转化而忽视客户教育的典型案例。

从另一方面,一直以来以在线服务、无人接触、小白思维为代表的企业,一面加速布局线下场景,另一面把“客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通过客户教育,在实现产品销售的同时,为企业实现品牌文化沉淀、强化客户依赖;为客户实现知识与价值的提升、生活方式的展望,在双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那么,客户教育究竟是什么?对于企业,对于银行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不妨看看客户在消费过程中遇到的痛点,以及这些痛点是如何一步步引领“客户教育”的演变。

一、客户教育的商业演变

客户教育不是教育,是人们在商业发生变化时自发形成的一种营销抵抗行为,在一部分商家的意识到客户教育的价值时,客户教育又向着有利于营销的方向发展。我们简单来回顾一下客户教育是如何被商业演变影响的。

最早出现的客户教育,是为了解决一个做基本的客户需求,防止假冒伪劣。“假冒伪”还是后话,主要还是“劣”,质量不好,服务不好,以次充好,这是劣,这自然是客户深恶痛绝的。在这里首先诞生出来客户教育是在KOC(关键意见客户)带来的,常发生在熟人社交,比如80年代很有名的识别毛料的方法,抽取一些毛料线头,用火烧一下,纯毛料是天然有机物(比如头发)烧着之后味道,而掺了涤纶之类材料的毛料有石油化工品或橡胶品(比如塑料绳)烧着之后的味道。随后一些质量好、服务好的商家,发现了客户教育的作用,就开始向社会传递识别各种“劣质品”的方法,成为最早期的“客户教育”。

很快,“客户教育”遇到了第一个门槛,那就是恶性竞争。在当年广告法还不健全的年代,一些商家厂家以“客户教育”之名,以“识别优劣”为手段,把竞争对手的产品作为“劣质产品”对客户进行宣传。结果你抨击我,我也贬低你,造成整个市场的崩塌。80年代初最有名的案例,就是“磁化杯”市场。A品牌说B品牌的磁化杯没效果、B品牌就说A品牌会引起高血压、A品牌又说B品牌会引起头疼、B品牌又说A品牌会诱发心脏病。最后,磁化杯市场整体崩塌,客户说“你们都有问题,我谁都不买”。

后来国家广告法逐渐规范,严控相互贬低直接比较,既然不能批评对手,那就只有夸大自己。那时候很多产品就以“全能”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小到厨房全能的抹布、大到肌肉全能的健身器、再大到包治百病的神药。一分功效夸到十分那都是保守腼腆的代表,一盒老鼠药就能打败帝国主义、拯救全人类的产品层出不穷。久而久之,客户也养成了习惯,你吹得越厉害,我就越不买。当年相声名宿马季大师的著名单口相声《宇宙牌香烟》讽刺的就是这种现象。吃一堑长一智是客户教育,只是成本太大;讽刺的艺术形式也是客户教育,只是不够正能量。

无论哪种吹嘘,最后都要兑现。有一些产品简单直接、即时有效,那么“成交即兑现”,比如我去餐馆吃饭,好吃就买单。另一些产品是延迟兑现的,但出于投入、成本考虑,客户必须提前支付代价,这中间就出现了一个交易的悬空期。起初一部分人,利用交易悬空期卷款跑路,这叫“诈骗”。为了防止诈骗怎么办?以合同的形式固化,以的名义保护消费者利益。受国家教育普及不均衡影响,合同也并非牢不可破,在很多合同中通过模糊概念、模棱两可、文字游戏,甚至通过排版、布局、字号的不同,隐藏重点设置陷阱,带来了巨大的消费障碍。多少年下来,客户们觉得,有时候合同保护的并不是消费者,对合同的认识也逐渐恶化。

当时代翻过新的篇章,随着市场化经济的推进,一大批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诞生,物产极大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空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产品越来越好,功能越来越强,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怎么用?一个消费者家庭,往往是文化水平最高的人,成为家里看说明书的那个人,当这个人不在家,也许开个电视,放个VCD都有问题。八国联军版的说明书,拿到手里的感觉让人有一种回到学校被老师用教鞭指着鼻子的感觉。你在家里怎么都折腾不好的东西,拿到店里退货,人家随便摆弄一下又是好的。粉红姐姐的成名作并不是《粉红女郎》,而是“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的商务通广告,号称“没有说明书的电子产品”,让多少人真正消费得舒舒服服。“客户教育”在这里进入了新的篇章,“不教之教”是为王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子买的越来越大,各种产品的价值和规格也越来越大,定制化的产品也越来越多。很多大型家庭设备、产品的技术水平提升带来了价格下降,普及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一部分商家又想出力了新的赚钱模式“产品不赚钱、赚钱在产品外”,有点接近当前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了。不赚钱怎么活下去?靠“加戏”。额外增加的流程,带来了客户持续性的消耗,这些流程包括安装,比如电视机空调等;保养,比如橱柜、汽车等;耗材,比如打印机、空气净化器等。一些口径、接口的不兼容带来耗材和服务方式的定向绑定,比如汽车保养要去4S点,否则买配件买不到之类。

客户教育做得好,营销工作就越难做,市场就向更多地转向了不易受到教育的客户群体,其中最弱势的群体是老年人和儿童。因为他们不接受教育,更不会对不良产品发出声音。盲坑哑骗,并不是指欺骗残疾人,而是指欺骗所有不能有合理渠道主张自己权益的客户。这里面最有名的就是儿童的乳制品、老年人的保健品了。

商品服务消费者只是一种低端的理念,商品教育消费者才是最高的成就。这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的营销骗局“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精神。全球最大的钻石开采公司戴比尔斯的主席尼基奥本海默说过:“钻石从本质上来说毫无价值,除非它们满足了人们从心底里需要它们的欲望。”也就是说,脱离使用价值而完全从精神价值形成的市场,而这一招用在女性用品消费市场屡试不爽。通过洗脑营销,实现了三个概念的捆绑:爱情是永恒的,女人是需要追求爱情的,钻石的永恒可以用来代表爱情。与之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iPhone6之后的苹果;从小X王到小X才;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

与这些或是抵抗客户教育、或是利用客户教育的前辈相比,涉及客户教育的时间还太短。在金融业也有一个银行一直追赶的前辈,就是业,更是离开“客户教育”一天都活不下去。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客户教育存在的两个基点也逐渐发生了转移,2020年之后成为银行人思考“客户教育”需要琢磨的新课题。这两个基点是“面对面接触”“人对人传播”,在互联网是如何解决的?我们通过研究小米的客户教育来探索答案。

小米究竟是一个互联网企业还是一个手机硬件企业?小米究竟擅长产品研发还是市场营销?都不是今天要讨论的主要话题,我们今天要聊的是,小米如何通过客户教育建立品牌认识,最终获得客户的认可、参与和喜欢。

客户教育的起点,就是得确认教育的客户是谁,划定一个市场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寻找主题和机会。小米如何定义的这个市场呢?一句话“为发烧而生”。这句话表达了几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我的产品很厉害,可以称得上“发烧级别”;第二层意思,买我产品的客户都是高端专业玩家,可以称为“发烧友”;第三层意思,我(指小米品牌)很专业,会告诉你如何定义“发烧”。光说自己很专业是没有用的,很快小米就丢出了“专业试金石”米柚操作系统。通过开源这个操作系统,有的人觉得很好用、有的人觉得很好看、有的人可以给手机刷米柚、有的人可以翻译成各国语言版,有的人还能编程往里面加功能……,一下子就把客户群体里的专业差距划分出来了。到这里,很多人才觉得,小米的“发烧”,是和所有客户一起参与,一起发烧。这种品牌定位,让技术宅男迅速把自己对标进去,归属到小米品牌下。

在完成客户定位之后,就正式启动了客户教育。这个时候客户们发现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传统意义上的发烧硬件,是高级昂贵的代名词。那小米贵么?”小米迅速针对当时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制定了定价策略,主力手机1999的价格,价格嵌在4000+的国际高档手机和1000以下的山寨手机中间,而性能直指4000+的国际高档手机。通过这个教育客户:贵并不是最好的,便宜也不一定没好货。提出了“极致性价比”的概念,这个概念除了是一种客户购物标准,更是一种消费理念“用有限的代价获得更好的性能”。这个产品认知,一方面符合客户定位标准,技术宅往往是对性能要求很高的年轻人,但年轻人的收入都不高;另一方面,也打击了竞争对手,界定了什么标准是“贵”,什么标准是“性能不好”。

手机这个产品是一个典型综合科技应用聚合的结晶,关于“性能好不好”这个的争论一直都在,苹果说苹果好,安卓说安卓好,三星说我的CPU好,OPPO说我的摄像头好,最后谁好不一而足。在比较的时候,大家都吹牛,都以自己的标准为依据,怎么办?很简单,找三方鉴定机构,用三方机构提供的大家都能接受的评价标准。这个评价标准有两个好处:第一个好处,很复杂所以看起来很专业,大家都能接受但自己不能测量计算出结果;第二个好处,这么复杂的东西通过工具可以测算出一个量化的结果,俗称“跑个分”。那些年最有名的手机评测软件叫“安兔兔”,后来据说被小米收购了。小米说自己的产品性价比最高,因为我的东西便宜,所以同等价格,我是“性能怪兽”。别人说,你为啥是性能怪兽?小米就回答“我们跑个分吧”,对于大部分客户来说,这个分值怎么构成的不知道,但结果是“分高价低”就是“极致性价比”。这在客户教育方面,一面传递专业的思维方式,另一面又努力把这种专业简单化、工具化,通过一个跑分轻松地让每个人都能掌握。

请问有谁比销售人员的“客户教育”做得更好?那就是创造出产品的技术人员,技术或生产制造企业有一个岗位叫做“售前工程师”,他们负责向客户传递产品的使用方法,收集客户修改意见,并对客户需求迅速做出反应。在小米,每个岗位的工程师都通过论坛与客户接触,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要求在15分钟做出应答。这并不是一个偶然案例,经济大萧条时期,公司就采取过解散销售团队,让后台开发的工程师担任销售。他们比销售人员更懂得汽车,帮助经济萧条时期的客户用最低的代价买到最实用的车,同时直接听取客户意见,作为回到公司修改设计的素材。更重要的一点,让工程师们能够在经济萧条时有足够的薪水,愿意留在福特,迎接经济复苏。作为客户,想一下,你不会用的功能,是这个产品的设计师直接讲解,你想改进的地方,立即有人与你商量如何改进,这种体验与什么都不懂需要转介的客服相比,你更喜欢谁?客户教育有两面,一面是企业教育客户,另一面是客户教育企业。

说到教育,都听过一句话“言传身教”,说的是说教永远没有身体力行的作用大。在小米的客户教育里,就有了一种“我就是你”的文化体验,形成了两个梯队的意见领袖。高层梯队是以小米CEO为代表的网红梯队,雷军自己是创业领袖,以前是与所有技术宅一样的程序猿、(,)劳模,他的选择也指引很多年轻人的方向,也形成从没有一家科技企业的CEO像雷军一样喜欢走向前台。底层梯队是以小米员工为代表的社群运营,他们通过小米之家等门店,在传递产品的同时,将上面品牌定位的生活方式传递给客户。我就是你,我用过的产品觉得好才推荐给你,我的生活方式觉得不错你也可以获得。

以上小米公司的客户教育并非面面俱到,2020年,小米也曾经陷入“

}

  一批消费维权典型案例同时公布

  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年主题为“凝聚你我力量”

  今年3月15日是第38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中消协确定2020年消费维权年主题为“凝聚你我力量”。3月14日,由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山西省消费者协会主办的2020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凝聚你我力量”年主题宣传活动举行,省市场监管局公布了山西省消费维权典型案例,省消费者协会发布了2019年度山西省消费投诉热点。

  2019年,全省各级市场监管机关与消协组织共发布消费警示(提示)285期,接受消费者投诉52200件,举报9700件,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158200余人次,办结案件48180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460.85万元,综合解决率92.3%,有效维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019年投诉与2018年相比,物业管理、房地产、产品质量和合同问题仍是引发投诉的主要原因,占投诉总量的七成以上。质量类投诉比重加大,体现出消费升级后,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关注度提高,对商品和服务质量提升期待值增强。

  疫情发生以来,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始终保持战时状态,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采取有力措施支持抗击疫情斗争。截至3月初,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 357716 人次,检查农贸市场13124个次、商店超市55873家次、餐馆75911户次,防护用品经营户146249户次,食品经营户商品148768户次,电商平台3366家次,药店58712家次,受理投诉14679次,查处各类案件398件,全力维护市场秩序,阻击疫情蔓延,确保消费者合法权益。

  今年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主要围绕“凝聚你我力量”年主题,凝聚社会力量,推进消费维权机制健全完善;凝聚消费者力量,推进消费者参与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凝聚经营者力量,推进落实经营者第一主体责任。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和各级消协组织积极创新宣传方式和手段,制作播放消费维权工作专题宣传片和12315公益宣传片、组织举办“市场监管·消费维权”法律知识竞赛、开展“网上3·15”系列活动、集中解决处理消费维权案件、展示消费维权成果、科学引导消费教育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积极关注回应消费者诉求,推动消费维权共治共享,切实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热点一:生活服务类投诉较多

  投诉的主要问题:一是擅自变更服务合同条款。单方变更服务项目和经营地址或失联、跑路的情况时有发生。二是涉嫌虚假宣传。商家在广告宣传中使用绝对化用语或宣传的服务项目与实际不符。三是设置消费陷阱。部分商家为了招揽顾客,以免费体验、开业酬宾、赠送礼物、低价团购为幌子,吸引消费者到店里参与体验,在体验过程中再额外增加收费项目。四是商家收取餐位费、谢绝自带酒水或人为设定强制消费标准,在提供用餐服务时存在不明示、不告知等问题。五是消费者对网上预订酒店价格标准上存在消费争议,入住酒店后发现无线网络、空调、热水等无法使用且不予退款,酒店卫生标准涉嫌违反有关规定等问题。

  热点二:老年消费和服务问题依然严重

  投诉的主要问题:一是老年养生保健服务不规范。部分经营者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从业人员不具备从事保健服务的资质,服务缺乏技术标准和规范。二是旅游服务漠视老年消费者。有些旅行社向老年人收取所谓的“老年费”,盲目降低服务标准,给老年人造成身心伤害。三是推销所谓收藏品牟取暴利。老年人有购买收藏品的爱好,但缺乏专业知识,很难辨别真伪,商家宣传的所谓收藏品价格一般都比较高,一旦上当受骗损失较大。四是保健产品投诉依然高发,不法商家为了牟取暴利,打着“医疗保健”的幌子销售保健品、治疗仪等,这些产品根本不具有其宣传的功效,不仅没有保健作用,甚至会带来各种副作用而贻误治疗。五是商家推销保健品手段多样。“赠药”“名医会诊”“免费旅游”“专家讲座”都是经营者惯用的手段,甚至雇用“托”现身说法,诱使老年人花冤枉钱。

  热点三:预付款投诉居高不下

  投诉的主要问题:一是承诺不兑现,办卡容易退卡难。经营者在销售时以高额折扣为诱饵,夸大宣传,服务时不兑现承诺。主要表现为降低服务质量或限制消费范围、减少服务项目,违反约定肆意加价,强制向消费者销售商品或服务。二是预付卡累计金额庞大,资金监管措施不力,安全难以保证。三是经营场所突然关闭或经营主体变更时,债权债务不做妥善处理,对消费者的合理诉求置之不理,易引发群体投诉。四是经营者利用格式条款多方限制消费者的权利,减轻、逃避自身责任。

  热点四:价格问题在某些领域仍然突出

  投诉的主要问题:一是交通运输中司乘人员对中途上下车的乘客随意收费,对免票、半票政策落实不到位。二是出租车在高峰期或者雨雪天不按里程表计费,随意要价。三是旅行社及导游不按照约定履行义务,擅自降低住宿和用餐标准、增加自费项目、缩短行程。四是物业公司不按等级收费,随意收取装修押金、垃圾清运费等,在代收水、电、气费用时不提供正规发票。五是供热改造时收取改造费、接口费等,电网和供电环节收费投诉量明显上升。六是经营性停车场不计时收费、超标准收费等。

  热点五:全屋定制家具类投诉较为突出

  存在问题有:一是很多定制家具涉及跨地域送货,运输途中出现磕碰、损坏等问题频发。二是交付产品与初选定制产品发生偏差,体现在材质、做工、颜色等方面。出现问题时,由于鉴定难等原因,消费者退换货诉求难以保障。三是在安装过程中,由于房屋结构、光线、安装工人技术等问题,导致安装后与样板间形成差异,引发争议,多数商家以材质无质量问题为由,进行一次或多次维修。四是家具属大件物品,有的消费者要承担高额的物流及搬运费用。

  热点六:远程购物投诉热度不减

  远程购物投诉主要涉及电商平台和电视购物等方面。

  投诉电商平台的问题:一是商品质量问题和假冒伪劣现象比较严重。二是“七日内无理由退货”落实难。三是退换商品耗时长。四是网上支付安全难保障。

  投诉电视购物的主要问题:一是虚假宣传,夸大商品质量和性能,误导消费者。二是消费者收到的商品与宣传的不符,甚至涉嫌假冒伪劣。三是电视购物大多是异地做广告、异地经营,出现纠纷调解难。

  热点七:家用汽车销售问题较多

  投诉的主要问题:一是在销售时故意隐瞒剐蹭、补漆、受损等真实情况,甚至将事故车、问题车当新车销售。二是汽车维修技术不过硬,服务质量差,多次送修仍不能排除故障。三是未按约定使用原厂配件,而以劣质配件替代。四是消费者贷款购车时被加收金融服务费,车辆交付后长时间拿不到合格证,导致车辆无法落户。五是合同纠纷多,经销商没有充分尽到告知义务,合同条款模糊,以格式合同方式单方面加重消费者义务,减免自身责任。

  热点八:房屋中介服务投诉仍是维权热点

  投诉的主要问题:一是乱收费,利用消费者不知情收取高额代办费、评估费、银行贷款手续费等;收费后不兑现承诺,或者以各种理由和借口拒绝退还定金和相关费用。二是在资金监管过程中,部分中介违规操作,代替银行为买方做资金监管,将购房款据为己有或者挪作他用,不予办理相关过户手续甚至卷款潜逃。三是隐瞒房屋的真实情况,利用房托或与假房主相互勾结蒙骗消费者。四是提供虚假的低价房源,吸引消费者参与交易。

  热点九:教育培训问题突出

  投诉的主要问题:一是培训机构资质不全,违规办学,夸大教师资历和办学条件来招揽生源。二是培训质量良莠不齐。三是服务合同问题多,格式条款显失公平。四是网络培训乱象丛生。有的培训项目主体没有培训资质,培训效果差,缺乏售后服务,甚至收钱后无法再取得联系;有的经营者以网络直播、在线讲座等名义躲避监管。

  热点十:家装、建材类投诉较多

  投诉主要问题:一是质量问题。家居建材类商品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的情况时有发生;家装服务方面工程流程长,部分装修公司缺乏应有的资质和水平,甚至有的野蛮施工、层层转包,质量难保障。二是合同问题。部分装修公司未使用规范合同文本,消费者在签约时忽视对合同条款的审核,容易引发纠纷。三是售后服务问题。有些家装公司对保修责任左右推诿,保修期内不保修,或保修服务不完善、不履行质量承诺。四是延期问题,未按照合同约定要求装修或因装修时发生纠纷出现延期交付。

  山西晚报记者 许晶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专骗老年人保健品的套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