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种小时候的零食

第1篇:童年的零食梦作文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童年,童年是美好的,童年似一杯浓浓的咖啡,暖到你的心窝,童年似一杯淡淡的茶,让你回味;童年似暴风后的*虹;五颜六*,绚丽多*;童年似那晚霞后的余光,那么让人怀念。

记得那一次,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妈妈上完晚班,提着一袋零食,里面有各式各样的夹心饼干,几大包比克薯片等等,这对身为“零食吃货”的我真是至大的诱惑啊!于是,我和妈妈进行了一场“零食抢夺战”。

我的第一招:正面地请求。我一见到零食就像小谗猫,两眼发光,流着口水对妈妈说:“妈妈,这些零食能给我吃一些吗?”妈妈斩钉截铁地说:“不行!你这小谗猫吃多零食会对身体没营养!”我只好使出绝招——撒娇。我拽着妈妈的衣服,撒娇地说:“哎呀,好妈妈!好妈妈!您就给我吃一点零食吧!”可无论我怎么撒娇,妈妈还是不动于衷。因为我吃不到零食,所以大哭起来。妈妈经不住我大哭,只好给了我一包比克薯片,我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妈妈看着我那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脸上露出了微笑。

我的童年被一股母所缠绕,就是这股母爱让我的童年多姿多*。

第2篇:回忆童年的零食作文

去超市,穿过琳琅满目的食品货架,走过香甜美味的甜点加工区,都不知道买什么,因为品种太多了,几乎花了眼。但有一种食品我经常买,那是我童年时候渴望而常常得不到的美食,凝聚着童真童趣的记忆,那就是青食牌青岛饼干。有趣的是饼干包装袋、印刷图案还是当年的样子,长方体,红黄相间的斜条,“青食”两字也是斜斜的。味道还是老味道,只是吃起来不再那么香甜了!不是饼干质量的问题,是习惯美食的味蕾开始挑剔了。六十年代生人,在那个吃饭都吃不饱的年代里,能有零食解馋,已经是很奢侈了。所以,那个年代的零食的种类,的确是屈指可数的,现在看来也是可怜之极的了!

“棉花套子来——换针换线——当当当!”街上传来悠长的吆喝和敲着的锣声,这是走村串乡的货郎来了。女人们可以用破旧的棉絮换些针头线脑等物品。货郎担前一会儿围满了孩子们。除了担子里那些崭新的日用品,吸引他们的是小瓶子里花花绿绿的糖豆。大多数母亲们都是少换几根针,为眼巴巴的孩子换几颗糖豆。我总是舍不得一次吃完,慢慢吃,在口里细细地化,满口甜津津的,简直甜到心里!一颗一颗数着,琢磨着先吃红的还是绿的,有时给母亲尝尝,能吃好几天,那甜甜的感觉真是余味无穷呢!

“嘭!嘭!”几声爆响,打碎了乡村的宁静。孩子们又兴奋起来了,是爆玉米花的来啦!这是每一个乡村孩子的节日。因为,家家都有玉米,家家都能拿得出一毛钱的加工费。路上没有空手的,来的都端着一个搪瓷缸子,去的都提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口袋。街上弥漫着玉米花特殊的香味。“一毛钱的崩一崩,一毛五的带糖精!”广告词充满诱惑。有的大人经不住孩子的粘缠,就多给五分钱,于是,这个孩子拿着袋子冲小伙伴们高声嚷嚷:“我这是甜的!”红扑扑的小脸充满兴奋。再说一缸子玉米的爆米花,能吃上好大一阵子呢!

乡村五天一个集。父亲编篓子要赶集,如果稍微宽裕一些,父亲卖了篓子,往往会买一斤炒花生带回家,一把把分给五个子女。我最小,往往分的多一些。为此,作为独子的哥哥没少和我吵架。为了使花生的香最大化,我们还发明了许多吃法。譬如,就着煎饼吃,一个花生粒,嚼一口煎饼,粗劣的煎饼也有了花生的奇香,变得那么好吃!

后来,六里外的村子也有种花生的了,姐姐们就去拾荒,拾荒几天也能攒几斤。晒干后,母亲就用铁锅放上细沙炒热,再倒上花生炒,皮儿微黄,花生仁儿又酥又香!一家人**地吃一顿,解了馋!

再后来,我们村也种上花生了,每年秋收,生产队都分一些,我们家能分几十斤,虽然不能想吃就吃,但再也不会那么稀罕了。

小时候,好像爷爷身体不好,老在家里,种了一院子的花,姹紫嫣红的。分家了,我家在另一个院子。但是我们都愿去爷爷院子里玩。爷爷有很多好玩的东西,也有零食。有时他会悄悄塞给我几块饼干,让我带回家吃。如果奶奶看见,会闹腾的,奶奶是父亲的后妈。饼干酥脆香甜,入嘴即化,好吃极了。有时,我会把饼干泡在开水里,软软的却不碎,一种格外的滋味。

偶尔父亲会坐火车去济南走亲戚,回来时,也会买几筒饼干。就是青岛饼干。一人分给半包。记得小时候我最愿意干的事就是坐在街头,等父亲赶集回来,或者走亲戚回来。有时一等等大半天,望眼欲穿。看着他那高大的身影出现在远处,飞奔过去。父亲笑吟吟地看着我们,变戏法一般拿出一把花生,或者几个糖块。现在想起那个场景,我仍然觉得那是最幸福的时刻了!

过年了,家家都要买几包点心,走亲戚用。刚买来时,崭新的包装纸,上面一张红签,一根纸绳十字花捆着,有棱有角,庄重别致。然后,带着点心七大姑八大姨家走,按规矩亲戚们留下我们吃饭,东西是不留的。待到过了元宵节,年也过完了,好吃的也没了。我们又开始算计那几包点心了。父母仿佛看透了孩子们的心思,从墙上摘下一包,包装纸都让油浸透了,鲜红的纸签也暗淡了,棱角也没了,皱皱巴巴的看起来很陈旧。打开包装,圆圆的点心大多数都不完整,有的碎成粉末。但是这一点也不影响我们的兴致。母亲把完整一些的分给我们,真甜!吃完了手上还油汪汪的!剩下的粉末父母尝一尝,也就算吃完了过年的最后的美食了。

这就是伴随着我童年时候的基本所有的零食了。每一种,都写着贫穷和艰难,刻着深深的时代烙印;每一种,都伴随着特有的快乐和苦*,深深扎根于我的记忆深处。今天,我写出来,怀着对父母深深的感激和爱戴!在那个连吃饭都是问题的年代,他们是怎样的用尽心思,给予了我们奢侈品一般的零食!贵族一般的享受!

第3篇:描写童年的美味零食的作文

小时候生活的乡下奶奶家,虽然是女孩子却无半点女生的胆小怯懦和文雅,反而像奶家那匹小马驹一般顽劣,无拘无束。无论是上树掏鸟窝,还是下河捉青蛙,或是沙陀子里逮跳兔都是我强项。就连走路也绝不会好好在路上走,而是像体*运动员走平衡木一样从这家墙头跳到那家墙头,喜欢走在高高的土墙头上。

每年冬天都是我期盼的季节,童年的冬天有着各种诱人的味道,烤洋剌子的香,冻秋梨的甜……长大后那种童年冬天才有的味道一直弥漫在我的生活中。

洋剌子和洋剌子罐对于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是不会陌生的,夏天,奶家前院的李子树上,后院的大杨树上都有众多的洋剌子。有黑*还有白*,还有一种黄绿相间的**洋剌子,那种**的洋剌子显得颇有几分漂亮几分艳丽。它们或是肆无忌惮明晃晃的爬在树干上,或是躲藏在树叶子下面,像是果树的守护神,望着熟透了的果子,我每次都是乍着胆儿伸手去摘,运气不好碰触到了洋剌子必定会被它满身刺蛰出一片红疹子。

到了冬天,这些夏天恼人的洋剌子会钻进了它们的“小屋”里,变成了洋剌子罐。洋剌子罐多是黑白相间,也有纯白*的,表面看起来有点儿像大瓜子一样,不过比瓜子圆润光滑,洋剌子把自己装进罐子里挂在树上。我从来没看过洋剌子是如何给自己建造的,这个密不透风的房屋,也不知道它是如何进出的。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夏天把人蛰的生疼的洋剌子在冬季可就是孩子们嘴里的美味了。

冬天,约上几个小伙伴,爬树去掰洋剌子罐,一会儿功夫就能每人装满了衣兜,谁家没人去谁家烤,因为虽说农村孩子都散养着,但大多也不会允许烤这种夏天看起来恶心恐怖的毛毛虫吃。在农村,一般屋里都烧炉子,围着火炉孩子们开始掰洋剌子罐,捏开那层硬壳里面就露出来嫩黄*的蛹,小心地把它从里面拖出来,放在烧热的炉盖子上,一会儿工夫你就会闻到一种特殊的,难以形容的香味,来回翻几个个,*泽变的金黄,用手按一下不是很软的时候就可以吃了。抓起烤好的洋剌子,吹一吹放进嘴里,那股子香简直是无以伦比的,那是一种沁入心肺的香,无法用语言和文字可以表述出来的味道,那香香的味道是后来吃过蚕蛹所不能及的。

烤洋剌子也是个技术活,烤的轻了,火候不到洋剌子不香。烤的重了,时间久了,一不小心“*”的一声洋剌子炸了,?p一脸滚烫的洋剌子油,生疼生疼的。

长大后每到冬天最寒冷的季节我时常脑海中里会浮现出一种景象,一群穿着棉袄棉裤的半大孩子,团团围着火炉,炉盖子上放满了正在烤着的洋剌子,孩子们一个个咽着口水,眼睛盯着那散发着诱人香味的虫虫。烤熟后,急忙伸出小黑手拿起来顾不上等着凉却就放进嘴巴里,烫的嘴里咝咝哈哈却无比满足的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美味蛋白质。

前一段时间,我参加一个朋友聚会,饭桌上居然出现了一盘洋剌子罐,满桌十多个人却只有我一人准确说出来这道“菜名”,大家惊奇无比,在桌上给大家讲起小时候往事,所有人几乎都不相信我这个看着貌似端庄雅致的小女子居然童年爱吃这种烤虫虫。当然,那天的“盐?h九龙虫”我也是没敢入口吃的,掰开一个,里面的蛹萎缩在壳里,一点也不如我小时候掰开时候看着的洋剌子饱满诱人。

几十年前在乡下,冬天孩子们可吃的零嘴很少,物质也不丰富。最为盼望的,至今想起依然口中生津的莫过于每年过年前后老叔骑着自行车跑二十多里路赶集买回来的冻秋梨了。通常吃冻秋梨都是在寒冬腊月嘎嘎冷的季节,现在想来,冻秋梨可能在当时也不是什么贵东西,因为印象里,节俭到有些吝啬的奶奶每年冬天都能买满满一大筐的冻秋梨放在仓房里储存着。

冻秋梨其实就是花盖梨冻的,花盖梨刚摘下来新鲜的时候并不好吃,**的,还有渣子,但是做冻秋梨却是最好不过了。冻秋梨,在现在看来品相是极其难看的,小孩子拳头大小,冻了以后黑不溜秋,有些还皱巴巴,蔫头耷拉脑,冻的硬邦邦,这种品相上看着寒*的冻秋梨却是我童年冬天最*甜的味道。

冬季晚上,老叔拎进屋里一桶*凉的水,放在桶里一些冻秋梨,让其慢慢浸泡,这个时候我也难得乖乖的钻进炕上的热被窝,眼巴巴盯着水桶里的梨,咽着口水,耐心的等着融化。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漫长冬夜里冻秋梨是每个孩子的最爱,也是成长以后我童年最甜美的记忆。至今,那香甜的*凉凉冻秋梨味道也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远去,而是深藏在身体里,灵魂中。那么美味,香甜,那不只是梨子,不只是一种廉价的水果,那是对童年的一种追忆,一种怀念。

终于等到冻秋梨化好了,化好的梨被厚厚的*包裹着,晶莹剔透,我会迫不及待的剥开梨上面的那层*,咬一个小小的口,有力一吸,一种凉爽清甜的汁水涌入口腔,沁入心肺。随着下咽,你会清楚的感受到它的路线,*凉的梨汁顺着你的口腔经过你的咽喉进入你的肺腑,让你从头到脚都凉的通透,甜的绵长。等到把汁水吸完再去慢慢的吃梨肉,梨经过冻和化的过程已经完全改变了它本来的*质,依我看来,冻秋梨是远远比新鲜梨子好吃的多了,梨肉也变的柔软劲道。

在如今市场上,超市里,各种水果应有尽有,不分季节和区域,却怎么也找不到儿时冬天吃冻秋梨的感觉。那黑不溜秋,经历寒冬,冻的邦邦硬的冻秋梨,那股子清心润肺的汁水滋养了我童年最甜美的记忆。

}

大家好,我是超会吃饭的小泽。

前几天看了一部怀旧美食的纪录片,瞬间就唤醒了我对小时候吃过的那些零食的记忆,突然感叹起小时候无忧无虑的生活,简直太美好了!所以我今天也打算来盘点一下自己小时候吃过的一些零食,这些零食短一点的也有近15年的历史了,相信也是大多数人的童年记忆,最关键的时这些美味的零食现在还时可以买的到的!价格虽然跟十年前相比有所小涨,但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依然是相当白菜,接下来就跟我一起看看那些同年的美味吧!小伙伴们一定要在评论区积极地留下你小时候吃过的那些零食哦!

老规矩,在开始分享之前,还是希望大家可以点个赞啦!你们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你还记得小时候收藏干脆面中水浒英雄卡的时候嘛?为了集齐卡片,我让妈妈买了一箱干脆面,一晚上就全拆开了,为的就是能够提前拿到里面的卡片,后来被妈妈骂得很惨。小浣熊干脆面应该是80、90后的童年记忆了吧,那“咔呲咔呲”的脆爽口感直到现在还念念不忘,课余时间来上一包,相当解饿。这么多年了,小浣熊干脆面已然经常可以见到,对他虽然已经没有以前那么迷恋,但依然是午夜肚子饿时对于零食的第一选择。

这个得得B薄脆饼干是我小时候唯一当做零食来吃的饼干,买这个小饼干一定要认准嘉友牌的,他们家的味道最为正宗。小时候一直想不明白究竟是通过怎样的工艺才能把饼干做到这么薄的。又小又薄的小饼干,口感酥脆,色泽金黄,口味咸中带甜,看起来就很有食欲,一次抓一叠扔进嘴里,咔呲咔呲十分过瘾。

5毛钱一代的咪咪虾条应该是小时候吃的最多的一种零食了,也是后来被国产厂家仿冒的最多的一种,正宗的咪咪虾条应该是哪个牌子?懂的小伙伴快来说一说。虽然跟虾没有半毛钱关系,但这种叫做虾条的美味就是让人欲罢不能,有多少小伙伴在吃完之后一定要把手指舔一舔的,十几年过去了虽然价格有所小涨,但依然不到1块钱一包,很久没有吃过的小伙伴赶快去搜一搜,用它来找回童年的记忆吧!

听这个名字以为是一道大菜,实际上就是大豆做成的蛋白素肉,不过咬起来十分劲道,真的有种在吃肉的感觉,而且这么多年来它的味道一直没变过,价格也依旧是几年前的5毛钱一袋,绝对称得上是良心品牌了有没有,现在我也经常会买着吃,不过貌似除了网上,线下的超市里几乎很难见到了。

吃了好几个品牌的沙琪玛,只有徐福记得没有劣质糖精的味道,而且还有淡淡的鸡蛋香,另外,甜而不腻,嚼起来不黏牙,也是徐福记沙琪玛的特点,我平时会买一点放在办公室抽屉里,下午肚子饿的时候来两块沙琪玛,瞬间就能让身体恢复能量。

巧克力派是作为甜食控的我和老妈都很喜欢的一款零食,它中间的奶油夹心并不是流心状的,而是咬起来有一点Q弹的感觉,口感有点像麻薯,因此不会觉得很腻,作为甜食控,饥饿的时候一颗巧克力派吃进肚里,一定能够满足你对甜食的所有幻想,毕竟谁还没有吃完巧克力派吮吸手指的时候呢?

奶香味十足的旺仔小馒头,小时候拥有一大包那绝对是身份的象征,泡着牛奶吃更是美味十足,前不久去亲戚家做客,发现小侄女最爱的零食就是旺仔小馒头,随手扔嘴里两个发现还是熟悉的味道,这么多年过去依然受到小朋友的喜爱,绝对算得上是零食界的常青树。

上大学那段时间突然火起来的肉松饼,馅儿大皮薄,一口咬下去竟然能够吃出烤肉的味道,看着满满大馅儿的金丝肉松,顿时觉得厂家十分的良心,喜欢吃肉松又不喜欢甜食的朋友,可以试试这款肉松饼,保证让你一口难忘。

金味食品由新加坡味驰品食品食集团1991年在华投资所建,距今也快三十年的历史了,只可惜这款麦片在北方好像并不怎么容易见到,楼主也是在南方上大学时,在室友的种草下品尝了这款即食麦片,从此就对浓郁的奶香和麦香味印象深刻,这款麦片也成了我大学时期每天早餐必备的饮品,独立的小袋包装品尝时用开水冲泡即可,在办公室备几袋,丰富你的早餐,绝对不会后悔。

要说楼主吃过最好吃的锅巴,必须要属产自西安的广文咪咪锅巴,小时候5角钱一袋的咪咪锅巴不知道征服了多少小朋友的心,现在虽然价格已经涨到3块钱但依然性价比十足。虽然小猫图案和品牌名称都有蹭热度的嫌疑,但依然不妨碍他酥脆的口感和浓郁的米香味带给我的好感,现在依然会时不时买上几包跟同事们分享,并给他们普及这个属于我童年的品牌。

11、趣多多软香曲奇饼

“趣多多,一定吃到豆!”的广告语可谓是深入人心,虽然看起来跟普通的饼干没有什么两样,但咬下去的口感却要更为软糯,软硬度介于饼干和糕点之间,因此即使不就着牛奶、咖啡一起吃也不会觉得干嗓子。饼干上面的巧克力豆很好地提升了口感,同时也满足了甜食爱好者的需求,小巧的体积不会特变显眼,一口一个很过瘾,特别适合放在办公室当下午茶点。

小时候每到过年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拥有一大包的喔喔奶糖,一粒吃下去那满嘴的奶香味,至今依然无法忘怀,现在不知道大家家里还有没有过年买糖的习俗了,虽然我家现在不会囤特别多的糖果,但一到过年依然会买一点喔喔奶糖,去找寻一下熟悉的味道。

华夫饼又叫格子饼、格仔饼,是一种源自比利时的经典小吃,丹夫也是较早从欧洲引进全套华夫饼生产线,在国内生产销售华夫饼的企业,这款华夫饼色泽金黄,看上去就非常让人有食欲。食用之前如果能在微波炉里加热一分钟,会使华夫饼的口感更为软糯,奶香味也会被完全激发出来,如果能在华夫饼上搭配一勺奶油或者一个冰激凌球,就是一顿经典的意式下午茶,绝对能给饥肠辘辘的你带来满满的能量。

香港美心集团出品的这款鸡蛋卷算得上是鸡蛋卷界的天花板了,他们家鸡蛋卷最大的特点就是黄油味和奶香味特别浓郁,单是闻一闻就已经让人垂涎不已,一口咬上去口感酥脆,入口即化,接下来你肯定会对满口的蛋香味印象深刻,绝对算得上是鸡蛋卷界的翘楚,每当电商打折季,我就会忍不住的买买买。

小号包装的皇冠丹麦曲奇是我上学时候的最爱,每盒包含“满月园”、“黄油卷”、“糖片”、“香草圈”、“葡萄干”五种造型和口味,每次肚子饿了都忍不住偷偷拿几块来吃,虽然将产地搬到了印尼,但并不影响它的高品质。浓郁的黄油香一口下去香气四溢,解馋又解饿,内含葡萄干夹心的那款还能带来酸酸甜甜的口感,一吃就停不下来。

16、比利时Lotus和情焦糖饼干

几年前上海世博会之后被大家熟知的Lotus焦糖饼干,也是近几年一直很火的网红产品。独立小包装,吃起来十分方便,由于没有使用其他的添加剂,焦糖味十分浓郁的同时,还带有一点点肉桂粉的香味,完全不会觉得甜的发腻,与咖啡搭配在一起,简直就是理想中的欧式下午茶。

近几年大火的每日坚果,除了好吃之外,最大的作用就是传递健康的生活意识。核桃和巴旦木,很好地中和了蔓越莓和黑加仑的酸甜,腰果带来了浓郁的香气,大颗饱满的坚果从外形上就能看出品牌对于原材料选择的严苛标准,虽然不是饼干面包,但却十分解饿,一小袋吃完竟然能够收货饱腹的满足感,小袋包装也特别适合放置在办公室里当做日常零食。

康师傅家卖了十几年的妙芙蛋糕,在我心里绝对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每次早上来不及买早餐,我都会用一包妙芙蛋糕搭配牛奶,来解决早餐的问题,有时出远门需要在火车上过夜时我也会把食用起来更为方便的妙芙作为早餐来选择,奶油味和咖啡味两款能够带来完全不同的口感,在我心里能够占据蛋糕类零食No.1的位置。

酸酸甜甜的陈皮糖,光是想到嘴里仍不住就要流酸水,据说陈皮糖有开胃健脾的功能,酸酸溜溜的十分解腻,吃完饭后可以来一颗。

20、北海道白色恋人巧克力饼干

刚工作那阵,同事去日本玩,回来给我带了这个白色恋人巧克力饼干,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他,此后每回去日本旅行,白色恋人都成了我必囤的美味零食。他的饼干外壳第一口咬上去会感到十分酥脆,咀嚼几下后又会感到细腻柔软,入口即化。中间的巧克力夹心层完全不会有甜腻的感觉,绝对属于吃一口就能爱上一辈子的甜点零食。

以上就是小泽此次要分享的20款零食了,小伙伴们小时候还吃过什么零食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哦,我们下次再见啦!

}

  今年双十一前女儿问我们要买点什么吃的,看到家里堆着的女儿从网上买来的快过期的零食,我们跟女儿说不要买了,我们也不太吃零食,知道这样跟女儿说没什么效果,我就跟女儿说,“你网上买的都没有爸爸小时候农村自找野生零食好吃。”这话引起了女儿的很大兴趣,也让她这个双十一没再给我们买什么零食。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我们那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水网地带,河荡星罗旗布,除了水田只有房前屋后和圩堤上有些地,那时是农村生产队的时候,土地都是公家的,在那河边圩堤上长的野草野果是没人管的,这些野草野果就成了我们最爱的零食,吃起来很有兴味,至今都没有忘记儿时所吃过的这些野生的零食。

  我们那时读书没有现在的小孩那么辛苦,除了学校里上的几节课其余时间都是我们自己的,没有兴趣班,放学后一些小伙伴家里父母还会要求割草什么的任务,我则轻松得多,父母从不给我布置这些任务,但我喜欢跟着他们到圩堤、河边玩,寻找那原汁原味的零食。这些生长在河边地头的野草野果,也是听哥哥姐姐说的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有些是自己品尝出来的,那种滋味依然留在我的记忆中,也隐隐地长出某种情愫,那是儿时甜美的回忆。

  印象中经常吃的零食有桑果、野菱、芦苇根、茅草根、茅针、野草莓等,这些野草野果使我的儿时生活丰富起来,增添了很多快乐。吃得最多当然是桑果了,那时生产队里还养蚕,在圩堤、机耕路上都种有桑树,在春花成熟的季节也正是桑果熟了的时候,红红的、黑黑的,这是最吸引我们小孩子的,这些桑果是没人管的,所以我们尽可以采来吃,那些红得发紫的熟透了的桑果放在嘴里很是甘甜,常常吃得我们舌头、嘴唇又红又黑,又想采些放在衣服口袋里带回家,而那桑果的紫红颜色就染到衣服上,这是很难洗掉的,回家免不了父母一顿训,我父母只是告诉我桑果不能多吃,会拉肚子,而我们吃的时候可管不了那么多,倒时怕那毛虫,为采桑果被毛虫蛰到好几次,弄得手上、身上都是疱,很痛,但也忍不住桑果的味道。记得读一年级的时候,一天中午吃过午饭到学校感觉时间还早,就和几个同学一起去采桑果了,采着采着越走越远,忘记了上课时间,回到学校已经是下午第二节课,自然是吓得不轻,不敢走进教室……但这桑果的味道却也至今留在唇齿间,这当属我儿时吃得最多的野生零食了。

  芦苇荡里的芦苇根又是一种儿时最爱的零食,夏天大人们到河荡中游泳,我们则喜欢在芦苇荡边挖那芦苇根,我们那芦肚那里浅水滩里夏天长满芦苇,以水芦居多,那些水芦新生的根白白的,挖出来在河水里洗一下就放到嘴里咬,很脆很甜,那种津甜的味道比甘蔗好上百倍,而且没有渣,只是大人不在时不让我们到河边玩,怕掉下水,这几年回去看到芦苇已经很少了。

  到了秋季还常随伙伴们到圩岸上割草,最爱那种茅草,那茅草极易生长,一片连着一片,我们常抽出茅草的芯,剥开叶子,里面的茅针就是我们的零食了,放在嘴里有一种甜丝丝、软绵绵的味道,所以那时随小伙伴们去割草,我常顾着拔茅草针,他们的篮子里已经满满的了,我还什么草也没有,当然也不能空手而归,我会挖一些茅草根,挑上一小把粗壮的,放到沟水里冲洗干净,白白的,一节一节的,放在嘴里咀嚼着,也有一丝丝的甜味。

  当然水乡的孩子还总是多一些水里的零食,我们小时候河荡里集体种的环菱,也种有部分红菱和南湖菱,还有就是野生的戳嘴菱,集体种的不能采,但河边常有些自然生长的野菱或是集体成片种的菱飘下来的,常和小伙伴们去捞那些零星的菱头,总能采到一些,只是那戳嘴菱角尖尖的而且硬,常把手、嘴戳破,而菱肉也只一点点,但在那年月也觉得很是满足。到了冬季生产队里捻河泥,捻上来的河泥都堆在几片靠近河的田里,等那河泥有点干了,我们就到那河泥地里找零食,总能找到一些菱角,也以戳嘴菱居多,有时为了一只戳嘴菱,不顾那河泥还软,把脚都陷进去了……到了清明时节,那些掉落在河里的老菱会发芽从河里长出来,这个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就会拿着两根小竹杆,沿着河边找那些还没冒出水的菱秧,看到了就用两根竹杆,绞着这菱秧,往上一提,菱秧下面的菱角就出来了,这也是我们的一种零食,尽管那种菱角有点河泥味,但不妨碍我们找得有劲,吃得津津有味。

  就这样在我儿时一年四季总能找到一些野生的零食,还有一些如野草莓、金樱子等,偶尔还能采到鸟衔瓜等。看着网上商店里琳琅满目的零食,我那儿时野生的零食,那津甜的味道也留给了我很多甜美的回忆,也让女儿听得很是向往。

  【本文作者:王永华,现任洪合镇人大副主席】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时候吃的零食一种面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