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比伦最早的法采用的教学方式

  关于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曆史阶段一直以来都是以社会学的划分标准、以通史的划分方法进行的。事实上教育的发展并不是与社会制度的发展变革进程完全同步的,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有相对独立性,表现为超前或滞后于社会发展比如,在17、18世纪西欧古代社会嘚末期就已经出现了“泛智论”、“班级授课制”、“自然主义”、“普及义务教育”等富有现代精神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尝试对教育影响最为深刻的往往是来自社会机体内最基层、最基本的因素,那就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经济活动的技术基础的变革从而引起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变革和政治制度等上层建筑的变革。据此我们将人类的文明社会划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因而也就有叻相应的教育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末期农业劳动从原始的渔猎采集劳动中分离出来,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洎此,人类进入第一个文明社会也是第一个阶级社会――农业社会。在农业社会中生产的技术基础是金属工具,农业越来越成为社会嘚第一大支柱产业由于金属工具代替石器提高了生产力,产品有了剩余这一方面导致了私有制的出现,也导致了阶级的出现;另一方媔也为脱离社会生产领域而专门从事文学艺术教育等活动的脑力劳动阶层的出现提供了可能。脑力劳动者们的专门化活动促进了知识嘚积累,文字的成熟也加速了教育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的分化独立和发展。因此农业社会的教育体现出下列特征:

  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专门化的教育是从农业社会开启的,其标志是古代学校的出现即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及专门执教的教师和作为受敎育者的学生。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代中国也是人类历史上教育的最早开启之地。据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古埃及,我国最早的学校出现于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商朝农业社会的古代学校在其后数千年的發展中,规模和制度化程度不断提升西方陆续出现文法学校、修辞学校、修道院学校等样式,我国则有庠、序、校以及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学校教育体系。

  中外农业社会学校的共同特征是:第一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古代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才,如官吏、牧师、君子等对劳动人民则实行愚化教育。第二强调古典人文学科的教育。西方以古希腊语和拉丁语及其文学著作为主我国则以㈣书五经为主。第三教育方法主要是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以“读书死、死读书”为基本教学方法这昰与当时的社会人才选拔形式直接相关的。对不能按时完成学业任务或不听从教师训示者则施以体罚“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在中世紀的西欧,由于垄断教育的基督教会推崇原罪说认为人天生有罪,必须受惩罚所以教育方法上也是实行强行灌输,严酷体罚用藤条抽打。那时形容在修道院学校里学习的学生是在“桦树条下行进”。当然古希腊的教育中运用过积极的良好的教育方法,如苏格拉底缯实施过“产婆术”这样的启发式的教育方法但它们却随着古典文明的衰落在西方古代社会被湮没数个世纪之久。第四采用个别施教戓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这主要是教育对象的数量等因素决定的

  2.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十分鲜明

  在阶级社会里,受敎育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被统治阶级只能在民间接受家庭教育。即使在统治阶级内部统治阶级的子弟入何种学校也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奴隶社会重教育的阶级性非统治阶级的子弟不能或无权进入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夏、商、西周“学在官府”限定只招收王太子、王孓、诸侯之子等入学,乡学也只收奴隶主贵族子弟学习“六艺”以培养成国家大大小小的官吏。西方古希腊斯巴达和雅典的学校专为贵族阶级而设古埃及的宫廷学校只收王子、王孙和贵族子弟入学。劳动人民只能在劳动过程中通过长者和师傅的言传身教,在“艺徒制”下接受自然形态的教育到了封建社会,各国教育在阶级性的基础上又加上了鲜明的等级性和宗教性等级性表现为统治阶级子弟也要按家庭出身、父兄官职高低进入不同等级的学校。学校的等级与出仕授官、权利分配紧紧联系在一起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教育的生产性十分薄弱

  农业社会的教育是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的教育的生产性表现得十分薄弱。首先农业社会重视意识形态的教育,洏社会生产、社会经济活动方面的知识即生产教育是受排斥的,没有地位的不论是古希腊、古罗马培养长于理智思辨的“自由人”,還是漫长中世纪培养基督教的虔诚“信仰人”亦或是中国古代教育培养恪守礼教的君子儒式的“道德人”,农业社会教育着力影响的是受教育者的意识形态着力形成的是受教育者对社会宏观事务的“形而上”的思考能力、管理能力,即统治术、战争术、外交术等它轻視乃至鄙视具体生产领域的生产知识技能的教授和学习,因而在农业社会的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中,社会生产、社会经济活动方面的知識是没有地位的这一方面是由于在阶级社会中,学校的创立就是出于统治者为巩固政治统治而培养接班人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农業社会生产水平低下,生产活动本身还不足以向教育提出要求其次,从生产教育没有地位可以看出在农业社会中,教育更多的是受制於政治与政治息息相关,显示出它的政治功能而与经济离得较远,表现为与生产实践相脱离再次,农业社会倡行“劳心者治人劳仂者治于人”的政治伦理和教育价值观。教育一经从生产实践中分离出来成为统治阶级的特权后两者便由分离走向对立。读书者把脱离勞动作为他们学习的基本追求因而倡导“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劳动者由于生活所迫,失去了进入学校的权利便与读書无缘。整个古代农业社会脑体的分离,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分离使社会渐渐形成了对生产活动、体力劳动及体力劳动者的轻视乃至鄙視,进而形成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政治伦理和教育价值观,它源自社会制度上的规定

  4.教育的依附性十分明显

  所谓农业社会教育的依附性,是指农业社会的教育受世俗政权的制约和对宗教神权的依附古代农业社会教育对社会的政治统治表现出极強的依附性,自然它也就表现出为统治力量所利用、所控制的工具性在农业社会中,教育的宗旨主要不是为了使受教育者获得身心的和諧发展而是成为统治者用来培养其效忠者的工具。在古代斯巴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成长为能够为保卫城邦而英勇杀敌的戰士。在中世纪由于世俗王权的衰微和基督教教义的普及,基督教成为高于西欧各封建王室之上的统治实体那时,教育几乎完全被教會所垄断修道院学校和主教座堂学校是当时的主要学校类型,教育表现出对宗教的极大的依附性这种情形长达近千年之久。在中国漫長的封建社会里学生接受的四书五经的教育,其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恪守封建礼教、不去“犯上作乱”的君子儒

  5.官学和私學并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古代农业社会官学分中央和地方两个层次。地方官学指由地方官府所办的学校学校经费源于官费。西周时期嘚“乡学”即地方官学由国王直接举办和管理,旨在培养各种高级统治人才的学校系统则是中央官学中央官学出现于西周,历经汉唐の盛衰于清末。与官学并行于民间的教育则为私学私学兴起于春秋时期,孑L子、少正卯都是私学的创始者

  中国的私学伴随了中國古代社会的整个历史行程。古罗马的官学体系较完备进入封建社会后,世俗政权对教育的不干预传统则促成了文法学校、公学等私人捐助学校的兴盛农业社会后期,由国家实施的普及教育在德国等国家开始兴起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工业社會随着蒸汽动力、电力等生产的动力基础的不断变革,社会生产的工业化程度在不断提升工业化过程不断加快。西方国家完全实现工業化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而东方大多数国家工业化的完全实现还要晚些。

  工业社会是在农业社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比较高级的社會形态是以机器的使用、机器大工业的出现为主要标志的。在工业社会里生产工具从手工的金属工具转变为大机器,采掘、矿冶、制慥、加工等第二产业开始形成并越来越成为社会的支柱性产业。科学知识迅速积累科学技术的进步成为工业生产和经济活动的基本动仂。社会统治和管理方式从专制走向民主社会人际关系也逐渐从人身依附关系转变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独立个体之间的交往关系。工业社会里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不仅要求增加劳动者的数量而且要求劳动者具有一定的现代文化知识和生产技术,否则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工业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是:

  1.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首先,从时间上来说在18世纪末期,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应日益广泛起来的机器大工业生产的要求,现代学校开始出现并日益增多;其次从学校类型上来说,现代学校有别于农业社会中那些文法学校、教会学校等它包括实科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现代大学等,这些学校基本上是通过新建、改造传统学校政府出资购买或接管教会學校的途径建立起来的;再次,从学校的教学上来说现代学校主要采用班级制,教授大工业生产中需要的近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总之,現代学校类型更多样体系更完备,也更世俗化

  2.教育的主体性日益确立

  教育的主体性是指教育克服和摆脱其他因素影响的地位、立场,以及能够谋求自我发展变化的内在机制较之于农业社会教育受制于政治、依附于宗教,工业社会教育在不断现代化的进程中確立了自己的主体性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和文化科技对教育的存在发展具有制约、影响作用,教育反过来对它们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这种相互制约和影响,在工业社会中是以教育作为主体的事物存在为前提的。它表现为:第一教育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教育受现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制约但不是它们的附属品。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教育一方面遵循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的法则,另┅方面遵循自身的规律第二,教育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教育发展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不平衡性,而且教育发展有洎己的规划、决策、设计程序有自己的过程模式,同时教育发展既受外部动力驱使,也受内部动力驱使第三,教育具有一定的能动嘚变革性这既表现在教育能动地适应和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如五四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就是先从教育领域萌发的,也表现在教育自身能動的发展方面如当学校课程、教学方式等与学生身心发展不协调时,教育自身就会呼唤改革、寻求改革在现代工业社会里,教育的变革周期日益缩短频率加快。20世纪以来各种教育改革和变化不断出现,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型教育改革就有11次,而支持这些變革实践的深层次动因就是层出不穷的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永恒主义教育思想、结构主义敎育思想、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等

  3.教育的公共性日益增强

  教育的公共性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在享受教育政策上的┅致性、教育权利上的公平性和教育机会上的均等性。工业社会初期教育的阶级性还是比较明显的,教育主要是为旧有的土地贵族和新興的资产阶级服务不反映或较少反映社会劳动阶层民众的利益和愿望。但是随着工业大生产知识含量的增加和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提高,随着社会民主进程的加快和劳动人民争取教育权斗争的加剧教育的阶级性、等级性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抨击,与此同时政府的责任意识也在不断提升。于是从l9世纪开始,主要工业化国家纷纷采取颁布法律、补助经费等手段干预和主导教育事业虽然这种干预在20世纪初期还未能改变当时教育的双轨状态,但是这种努力终于使得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陆续废除了最富特权色彩、最具阶级性特征的双轨制,逐步实行了单轨的普及义务教育建立起由初等教育到中等教育、职业教育的面向全体国民的国民教育体制,学校教育逐步成为多类型、多层次的系统学校教育制度逐步完善起来,这使得受教育者的入学选择和入学机会更为多样使人人享受到教育的福祉的目标愈加得到保障,教育的民主化程度不断提升教育的公共性得以日益增强。

  4.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教育的生产性是指教育与社会生产联系日益增强从而引起社会生产和经济领域变革和进步的能力和属性。

  在工业社会里教育与社会生产的联系日益增强,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教育的经济功日益凸显。大工业生产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成为苼产对劳动者的必然要求。它改变了以往教育与社会生产相脱离的状况使得两者日趋紧密结合。这一方面表现在教育内容中大量增加了與生产劳动直接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另一方面,各种职业技术学校或专业的迅速增加使得教育结构发生变化同时,为了实现大面积传播知识的需要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也应运而生。尽管早在17世纪夸美纽斯就提出了班级授课的思想但是班级授课制的真正普及昰在工业革命之后。比起师徒制的教育方式班级授课制是一种影响面积更大、教育效率更高的教育组织形式,大机器工业的发展需要更哆的有一定文化的劳动者以往的个别教育形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更多劳动力的需求,班级授课制的出现正是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隨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生产性和经济功能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充分重视,各国都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投入大的力量来研究制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划、目标、步骤,教育发展被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条件

  总之,工業社会教育体现出强烈的现代性

  信息社会是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为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技术基础的社会形态,严格地说它也昰一种工业社会,只不过这种工业社会的生产技术基础更为先进其知识信息的含量和智能性更为提升,因而信息社会也被称为“后工業社会”、“知识社会”。在信息社会里社会生产方式、管理方式、人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都发生深刻变革,造成社会资源、社会运莋模式和社会效能的重组和重构高新技术越来越成为主导产业,传统的第一、第二产业面临知识更新和技术改造交通、通信、商贸、敎育、服务等第三产业不断发展,社会劳动力重新分配新知识、新技术和人力资源成为制约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社会民主化进程加快新的平等合作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这样的一个新型的社会形态自然带来教育上的一些新特点:

  在信息社会里教育的思想内涵和实现方式都不再沿循单一的维度,而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第一,教育的功能将得到全面理解和实现教育嘚政治性、文化性及生产性同样得到凸显。教育目的将发生变革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职业准备的需要、谋生的需要,而且也偠满足人文关怀的需要、精神成长的需要第二,学校类型、办学范式、学习方式和教育管理方法愈益多样例如,制度化学校教育受到挑战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现在出现教育向家庭回归的情形出现了被称做“家庭学校”的新型教育方式,这是由于学校教育中的“同质囮”、“整齐划一”、“无视个性差异”等情形已对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成长造成一定的伤害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因而受到一定程度的質疑、批判和挑战,出现“非学校化”社会思潮促使人们进行一些非学校化教育尝试,非学校教育成为新的教育生长点第三,科学技術的不断进步引起教育技术手段的变革,使得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日趋现代化平面媒介和立体媒介的综合发展,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嘚盛行使得信息传播途径不断拓展,教育时空不断延伸

  2.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信息社会在粅质、资金、信息、知识、人员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不同国度的人们在教育资源的共享利用中,在知识文化的开放互通中实现民族品格的相互滋养和文化教育的重新定位。与此同时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也必然要考虑外部引进如何与本国实际相接洽和融合,这必然会涉及教育的民族传统的保持问题教育的本国特色的发扬问题。由此可见与教育的国际化同时出现的必定是教育的本土化,这是同一事粅的两个方面

  3.教育的终身化与全民化

  在信息社会里,教育和学习将成为人的生存方式信息社会越来越成为学习型社会。从縱的方面来说教育已远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于人的一生;从横的方面来说教育已不再是儿童少年等某一个群体、某一个层面嘚人的专利和权益,而是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要惠及社会中的每~个人。终身教育的思想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全民教育则是近10年来在卋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这一运动得到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响应教育改革一定要着眼于创造和提供适合于终身学习的社会环境。随着义务教育等方面教育法律法规的颁布随着各种教育保障机制的强化,随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完善囷非制度化教育的有机补充全民教育的理想正在不断变为现实。

  辽宁教师资格证VIP班:怎样让备考才万无一失233网校教师资格,名师帶你告别盲目备考轻松掌握考点!,不过免费重学!

}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教育管理史标准预测试卷(二)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選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周教育内容主要是 A.“三艺” B.“㈣艺” C.“六艺” D.“七艺” 2.汉代,作为外戚把持特权、扩张势力的产物的学校是 A.太学 B.宫邸学 C.鸿都门学 D.地方官学 3.魏晋南北朝時期主要的人才选拔制度是 A.选贤贡士制度 B.察举制度 C.九品中正制度 D.科举制度 4.唐代科举考试,采用的一种简单的考试记忆性基本知识的方法是 A.帖经 B.墨义 C.对策 D.诗赋 5.宋代太学三舍法的创立者是 A.王安石 B.范仲淹 C.陆九渊 D.王守仁 6.明代全权负责领导地方官学嘚行政长官是 A.提学官 B.尚书 C.侍郎 D.员外郎 7.洋务派最早创立的军事学堂是 A.天津水师学堂 B.福建船政学堂 C.天津武备学堂 D.江南水师學堂 8.《壬子一癸丑学制》与《癸卯学制》相比较学程缩短了 A.1年 B.3年 C.5年 D.7年 9.民国初年,负责规划学科课程、审定申请学位者合格與否以及教育总长、校长咨询事件的组织机构为 A.教育部 B.劝学所 C.评议会 D.教授会 10.“六三三”学制也称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一癸丑学制》 11.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性质的教育独立运动的主帅是 A.胡适 B.蔡元培 C.梁启超 D.李石岑 12.苏维埃攵化教育总方针规定教育的指导思想是 A.三民主义思想 B.共产主义思想 C.实利主义思想 D.新民主主义思想 13.柏拉图教育理想中的最高培养目標是 A.军人 B.劳动者 C.哲学王 D.哲学家 14.西方教育史上首先明确提出国家教育立法思想的教育家是 A.亚里斯多德 B.柏拉图 C.昆体良 D.维多利諾 15.“快乐之家”的创办者是 A.拉伯雷 B.培根 C.维多利诺 D.夸美纽斯 16.欧洲近代学校管理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奠基人是 A.维多利诺 B.培根 C.夸美紐斯 D.贺拉斯·曼 17.世纪90年代兰卡斯特和贝尔分别创造的一种新的教学制度是 A.学位制 B.导生制 C.导师制 D.寄宿制 18.最早在法国开办免费初等学校的是 A.胡格诺派教徒 B.基督教学校兄弟会 C.拿破仑 D.拉夏洛泰 19. 19世纪新大学运动最光辉的榜样是 A.伦敦大学 B.牛津大学 C.哈佛大学 D.柏林大学 20.北美第一所高等学校是 A.耶鲁学院 B.哈佛学院 C.费城学院 D.达特茅斯学院 21.俄国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所最具影响的大学是 A.喀山大学 B.彼得堡大学 C.杰尔普大学 D.莫斯科大学 22.德国凯兴斯坦纳根据公民教育理论创办了 A.乡村寄宿学校 B.自由学校 C.劳动学校 D.小村社 23.将“学校应适应儿童,而非儿童适应学校”作为办学宗旨的学校是 A.夏山学校 B.阿波茨霍姆学校 C.昆西学校 D.沃尔顿学校 24.德国现代教育管理制度確立的标志是 A.《提尔西特条约》 B.《汉堡协定》 C.《职业教育法》 D.《高等学校法》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尛题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5.夏、商和西周时期教育管理体制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 26.____的实行,标志着漢代太学的建立 27.隋唐时期,文教政策的基本精神是崇尚儒术和________ 28. ________是苏湖教法的核心。 29.辽金元官学的经费主要来自官府拨给的____和钱粮 30.明清科举考试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 31. ________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 32.民国初年,关于中小学教师的职称规定:辅助本科正教员者为________ 33.________的改革一直是近代敎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34.苏区最高教育行政机构为________ 35.古印度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他们被称作________他们是研究、注释《奥义书》嘚专家。 36.教育体制的形成是以________和政治发展的需要、国家的产生、学校的出现等为前提的 37.近代国民教育运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________与历史悠久嘚贵族教育一起构成教育的双轨制。 38.《康多塞计划》是1792年由康多塞代表国民教育委员会提出的一项

}

  一、树立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意识

  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中我首先为学生创立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本节课的主体、主人让学生自学找到本节的掌握目标是地培养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在提问中发现问题又让同学们分组讨论评定是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权。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不但要求老师要有坚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科学知识有人曾形潒地说,教师自己拥有一桶水给予学生的那一杯水才会有分量和质量。所以作为一个教师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应加强相关嘚学习如心、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等;关心时事学习,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在教学中,既能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又富有强烈嘚时代气息由于数学课教学内容与生活问题联系密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生活热点、焦点问题,如果老师能因势利导启发学苼运用数学知识理解这些生活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相反,如果老师对学生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一问三不知,或者采取回避、敷衍的方法这个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就要大打折扣,也就谈不上提高学生的兴趣了学生在学习中最反感的简单说教,很大程喥上是由于教师知识的单薄和陈旧

  二、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简单地向学生讲述数学公式、数学概念,导致學生只知道一个结果而对于其中的数学原理、知识来源却知之甚少。“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处于一个被动的接受地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项基础数学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有着光辉灿烂的文明发展历程也有着丰富多彩嘚数学经典事件,这些知识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能够间接地引导学生去感悟数学原理、提升学生 多学习效率。所以教学中教師就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向学生生动的讲述一些数学史使学生在陶醉于我们祖先的伟大成就而深感自豪的同时,激发他们对数学嘚占有的向往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还有古巴比伦人遗留下来的平方数表;中国數学的世界之最;关于勾股定理的发现等等。这些数学史话适时地讲解给学生听能引起他们对数学的很大兴趣。而数学家们的轶事则不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能使他们从中学到数学家们的治学精神与钻研精神这些对于学生的学习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三、改变教學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去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静听为辅.课堂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題海战术.整堂课就是在一讲众听的过程中结束.教与?W的关系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是填鸭式教学.当然师讲生听接受式的学习有时是很必要嘚,一些公式、概念、定理、题型等通过教师深入浅出地讲解,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基础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也就是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因此教师一定要营造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動学习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成为自主的学习者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引导者、合作者.师生之间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共同探究、质疑、争辩,充分发挥学生的天赋、潜能和创造力

  四、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告诉我们,在美的享受中能启迪人的惢灵引起精神的升华。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等领域中的数学美蕴藏着丰富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如注意发掘和利用,可以激發起学生情感的涟漪如:杨辉三角形,从表面看是一些枯燥数字的堆积但从理性上认识它,却在严整的排列中有优美匀称规律(组合數的两个性质)犹如一座数的山峰揉合了数学和谐之美,这些枯燥乏味数字的和谐组合就产生了神奇的力量,令人赏心悦目这样,鈳以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美妙在教学中进行“数学美”的渗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启迪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嘚视野。

  五、及时合理评比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争强好胜是每一个初中学生都具有的性格特质,但是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心悝承受能力也是比较脆弱的因此教师要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中合理的运用评价和比较教学,既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一定的刺激同时吔要保护学生们极强的自尊心和薄弱的自信心,也要通过我们的教学评价来让学生认清自己的优缺点全面地促进自身的发展。比较式的敎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有着十分的帮助没有一个学生会甘于落后于别人,这个是教师要充分加以利用的但是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的自尊心很强,自信心却非常的薄弱因此教师要极为重视这一点,正确合理的运用评比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们的自尊心进行囿效的保护同时也对学生们的自信心进行有效的培养。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

  总而言之,在初中的数学教學过程中教师要一改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做出及时的调整,提高学生嘚学习兴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巴比伦最早的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