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那么多车企高管离职手续办理流程,他们都去哪儿了

在被称为“野蛮人”的互联网造车企业与传统车企的对弈中,野蛮人们再下一城。

春节一过,雷克萨斯副总经理朱江在数度“被离职”风波之后,正式递交辞呈,并火速与下家蔚来汽车对接成功。

朱江在离开雷克萨斯之前主持活动

新兴互联网车企成为车圈宠儿

随着“互联网+”裹挟着资本对传统车企的不断冲击,汽车圈近两年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离职潮和跳槽热。

这一份大咖出走的名单,我们可以列出很长一页。单说上汽系就有三位重磅高管卸甲转舵,比如“造车梦”声量最大的乐视,先后挖走了上汽通用和上汽大众曾经的一把手,丁磊和张海亮;几个月前,上汽前CFO谷峰也选择出走爱驰亿维。

除此之外,爱驰亿维创始人兼总裁付强,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秦力洪、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和谐汽车(CMF)创始人毕福康博士和戴雷博士,均出身于传统汽车行业的名家高位。

此外,还有更多攀爬至传统车企中高层的中坚人才,也为这份名单添彩:郑显聪、吕征宇、高景深、金新……他们告别了广汽菲克、英菲尼迪、广汽集团、北汽新能源等传统车企,投奔到乐视、蔚来汽车、爱驰亿维等新兴公司,想要将整个汽车产业链在一个二进制的世界里重新洗牌。

在汽车圈,媒体之间人才流转是常态,而作为后辈,一进圈就有“甲方厂商才是媒体人的更好出路”诸如此类的前辈忠言如雷贯耳。但是近两年, 转型“触媒”却也成了车企高管们的新选择。而且不仅伸手传播,还玩儿起跨界。

前有海马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吴刚加盟寰球汽车集团旗下的“我的车城”,后有东风雷诺市场部部长熊毅加盟越野e族出任总裁。这边厢原长安PSA副总裁徐骏走马上任上海评驾科技(原“芮锶钶(上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CEO,那边厢柳燕离开四年情缘沃尔沃跳至吉广国际当起了文化产业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他们为啥都抛弃了“铁饭碗”?

对于一般人而言,车企高管曾经是一个高档体面的存在。在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黄金期,一份车企高管的职位,是能力的认可,高薪的保证,令人垂涎三尺。

不同往昔,传统车企已经不是高级汽车管理人才的唯一选择。不论是出走新型车企还是跨界媒体,其中都有一个关键词:互联网。这样的二进制变革浪潮,在当今汽车圈内企业与汽车营销、管理人才的双向选择中,起到了催化剂般的作用,分子的碰撞开始出现新走向。

我们先说唇齿相依的媒体

过去纸媒一统天下,媒体属性相对单一。但互联网的出现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媒体改革浪潮。从门户到垂直再到自媒体,从传播到跨界营销、社群运营甚至电商平台。媒体的属性日渐多元化,而边界亦得以扩充。此外,对于自身品牌的宣传需求,那些浸淫车企数年的高管,必然成为品牌能力的最好背书。正是基于这样无限的可能性,让曾经的高管们带着既有的经验,开始跨界融合,不断翻出新花样发掘商机。

回到角力竞逐的传统车企VS互联网新兴造车“野蛮人”。为什么高官们愿意离开“安乐窝”而重新开辟一个“洪荒时代”?

从新型的互联网造车企业的角度,他们需要这样的人才。与媒体相同,依靠融资作为营养补给的互联网造车企业,需要有丰富汽车管理、营销经验的人才来为自己赢得资本的持续信任。

同时, 对汽车产业链的深度掌握,也是互联网企业完全不具备的经验与技术。这些复杂的过程和精密的体系,必须有丰富经验的人才能胜任。 因此,互联网造车企业对人才需求,使高管们近两年成了香饽饽。因此,裹挟着资本的互联网造车企业用长期激励和高薪这样的糖衣炮弹,“策反”了一大批在传统车企中拥有较强技术背景、资源背景的工程、营销类骨干人才。

对于车企高管来说,行业内跳槽司空见惯,职业发展的路径,除了个人能力、口碑之外,还可能受到个人眼光、运气、当下时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于跳槽到新兴造车企业的高管而言,这样的选择首先在物质基础上充分满足了他们的跳槽职业需求。其次,根据马斯洛的精神需求理论,物质丰盈后更高层次的追求是精神的满足。比如谷峰,作为少有的具有金融背景的汽车经理人,请辞后的去向一度成谜。大家纷纷猜测他会回归金融界,毕竟金融领域的薪酬在中国仍领跑全行业。但最终他却选择了风险与回报正相关的互联网造车。

对于这样的高管,他们在传统车企的职业生涯,不可谓不辉煌,但同时也都面临着“天花板”的尴尬与瓶颈。传统车企虽然有着相对完善和健全的制度,却也一定程度上成为高管施展拳脚的“桎梏”。正如一位资深媒体人曾评价的,“大企业形成于上个世纪的平衡逻辑和管理体系,虽然不磨灭个人发展,但也不够支持,在一定逻辑下更是阻碍。”

虽然得到的不多,却没有失去的风险,这是传统企业作为“铁饭碗”的重要保证。对于这些高管,选择互联网企业虽然在薪酬、职级、知名度上得以步步高,但互联网造车企业能活多久,活多好,没有任何“前车之鉴”。从长远来看,风险犹存。

不过, “互联网+”带来的市场细分,提供了更多的美味蛋糕。在新一轮汽车产业技术的升级中,自动驾驶、新能源、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不仅击碎了传统机械技术的一手遮天,更以惊人的速度不断自我翻新。这些领域都为汽车从业者提供着无限的可能性,来促进汽车产业智能化,构建起庞大的、多层级的汽车大数据生态商业。

与其被束手束脚顺利终老,倒不如当一次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何况有资本基金的支撑,风险相对可控,玩儿脱了是潇洒,万一玩儿成了,那可就载入史册了。在自我职业顶峰的攀登中,能有“互联网汽车人”这样的跨界经验,对于职业汽车人来说,也算是座里程碑了。

不论选择坚守传统车企还是转投互联网造车,汽车高管们都没有放弃用自身的专业性和努力去不断扩展中国汽车产业的宽度与深度。而两个阵营不论是对弈还是合作,实现共赢才是终极奥义。

}

    今年开年以来,整个汽车行业经历1-4月的销量萎靡重压后,开始了缓慢而揪心的弱增长。每当淡季来临,车企的高层领导就会密集换防,这甚至已经成为中国车市调整的一个信号。回首过去,不难发现汽车行业的人事变动与整个车市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车市需求过旺,车企开足马力扩充产能、供应产品,市场上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随后销量增幅相对下降,主管领导职务被调整,“换人”便成为当年车市的基调。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汽车圈共计有118位车企高管职位产生了变动,2016年略有下降,约70位高管进行了调整。而进入到2017年,变动再次密集起来,据盖世汽车不完全统计,仅2017年上半年,国内汽车圈就有近百位高管发生了变动,超过去年全年的数量。具体车企来看,东风、一汽调整最为密集,北汽、长安、丰田、沃尔沃紧随其后,且很多岗位都与市场销售及品牌传播有关,不过,不同车企的换人,也是各有“画风”,有甩手掌柜型的也有赴汤蹈火型的,有顺理成章的也有出乎意料的,有临危受命的也有代人受过的,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车企的每一轮人事调整,都关系企业的未来走向。

    人事变动:近日,一汽轿车和一汽夏利先后发布公告,曾同时兼任两家上市公司董事长的秦焕明因工作原因分别向两家公司申请辞职。

    剖析:2016年,一汽轿车和一汽夏利业绩惨淡。由于两家上市子公司业绩均未达到预期,一汽股份因原定上市计划失败而与小股东发生矛盾,随后一汽轿车原董事长许宪平、原董事滕铁骑、原监事会主席汪玉春等高层后辞职,时任一汽轿车副董事长的秦焕明代行董事长职权。

    秦焕明任职期间,一汽夏利和一汽轿车通过剥离资产的方式进行了资产重组,并调整了发展战略,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4 .2亿元的价格将红旗品牌转让给母公司一汽股份,集中力量做奔腾品牌;终止建设已投资超过两亿元的中国一汽D 20 1项目(研发高端MPV车型);终止建设烂尾的新能源工厂技术改造项目。一汽夏利今年一季度仍然亏损2.66亿元,但去年亏损近10亿元的一汽轿车一季度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1 .62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38.22%。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一汽之所以发展得磕磕绊绊,主要原因在于产品力不足。

    点评:一汽集团近几年高层变动频繁,销量和业绩也持续动荡,秦焕明让一汽轿车的亏损有所好转,暂时实现扭亏为盈,秦焕明此时辞职,对一汽系来说无疑扔了枚重磅炸弹。未来无论谁接任,一汽轿车依旧是“烫手山芋”。(何羽)

    人事变动:今年2月底,雷克萨斯(中国)副总经理朱江通 过 微 信 确 认 离职。随后,朱江加盟蔚来汽车,担任副总裁职位。而朱江在雷克萨斯的位置一直空置。

    剖析:在朱江加盟的两年多时间里,雷克萨斯在中国的品牌形象逐渐清晰,销量也从20 14年的7 .6万辆做到了2016年的10 .9万辆,这是自雷克萨斯品牌进入中国12年以来首度完成10万辆的销量目标。朱江离开后,雷克萨斯的高增长势头并未遏制,3-5月的月销量增幅均超20%,5月销量同比 更 是 大 幅 提 升97.2%。或许就是因为销势很好,在众多豪华品牌纷纷国产的情况下,雷克萨斯坚持不国产,而朱江的位置也一直空置。

    点评:对于求贤若渴的互联网车企而言,像朱江这样经验丰富的传统车企高管是香饽饽。朱江出走后的几个月来,雷克萨斯尚能保持增长的加速度,未来在本土营销上将怎么出牌,值得玩味。(何羽)

    人事变动:今年以来,要论高层变动最频繁的车企,沃尔沃中国一定可以进入榜单。5月底,原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公司市场副总裁易寒离职,调回吉利集团,他在沃尔沃任职不到一年时间。四月底,原沃尔沃亚太区企业传播副总裁宁述勇离职,加盟观致汽车,被调侃为“弃明投暗”,他的接任者则是赵琴,之前是沃尔沃中国区企业传播总监。再把视线延伸到去年,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公司的高层基本可谓换了个遍,既有原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总裁兼CEO付强、原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公司首席运营官柳燕的离任,也有原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市场传播高级总监文飞的跳槽,而袁小林也完成从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到沃尔沃汽车集团亚太区总裁兼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公司董事长再到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的三级跳,更有沃尔沃汽车中国台湾市场总经理陈立哲调任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举动,让人“眼花缭乱”。

    剖析:投进吉利怀抱的沃尔沃销量近年呈现增长态势,但在增速上却被另外几家豪华品牌比了下去。2014年,沃尔沃中国以8万销量居豪华品牌第四,2016年却以9万销量排名第七,眼睁睁看着雷克萨斯凯迪拉克以高增速排在自己前面,就连第一阵营的奔驰宝马也在拉大与自己的距离,焦虑感自然而然在销售环节产生,高层的频繁变动也就不奇怪了。

    点评:频繁的高管调动,与沃尔沃厚道稳重的品牌调性的确有些不匹配,但在频繁调动背后,纵观沃尔沃今年的成绩,仍跟去年相类似,销量仍处于增长阶段,前五个月销量突破4万,有望完成年度10万的目标,但相比雷克萨斯、凯迪拉克和捷豹路虎,增速仍无太大优势。要成为二线豪华阵营的领头羊,对于沃尔沃来说仍困难重重,尽管沃尔沃自身并不喜欢“二线豪华品牌”这一称号。虽然调动频繁,但纵观沃尔沃这两年的动作,也基本以老人离职跳槽、新人内部挖潜的套路为主,在关键岗位上并没有太多引入外界的人才,这种不太彻底的调动,让沃尔沃维持现状不难,但要脱胎换骨,恐怕不够力度。(钟键挺)

    人事变动:2017年伊始,苏南永返华接替金坚担任总经理一职。苏南永此前曾担任过东风悦达起亚总经理,于2015年8月卸任返回起亚韩国本部,此次回归,继续负责市场销量、渠道拓展、产品规划等重要工作。

    今年1月,D Y K提出了2017年以“投放7款新车型,实现产销70万辆”为核心内容的“双七战略”,如今时间已过近半,苏南永的回归未能阻止销量的下滑。数据显示,东风悦达起亚1-5月累计销售11.07万辆,同比下滑高达54%,只完成目标的15.81%。

    韩系车曾以超高的性价比赢得市场,但是自主品牌崛起后,以更高的性价比与韩系品牌短兵相接 。更 重 要 的 是 ,包 括D Y K在内的韩系品牌,自身产品策略都出了问题。东风悦达起亚的“三代同堂”产品策略已经无法适应中国消费市场的变化。从今年的产品布局可以看到,D Y K已经意识到自身产品策略上的软肋,值得期待的是未来会做出哪些调整。

    点评:苏南永是个很有亲近感的人,与他打过交道的人相信都会对这个韩国大叔心生好感。此番临危受命,相信起亚总部也对他寄予厚望。然而优秀的管理者无法弥补产品短板,连续几个月的销量滑坡不知是否让苏南永心力交瘁?(何羽)

    人事变动:6月,一汽-大众被曝多位高管人事调动,奥迪是“主场”。据媒体报道,现一汽-大众北区事业部总经理胡绍航将接替于秋涛,任主管产品、市场、公关的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副总经理;于秋涛则将出任奥迪与一汽新组建的移动出行公司(A SD )总经理;现负责服务、技术的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副总经理王宝春或将接替胡绍航,任一汽-大众北区事业部总经理。

    剖析:2016年,奥迪这个老牌豪华品牌销冠,随着产品投放步伐的放缓以及一汽-大众奥迪经销商矛盾的激化,加上竞争对手宝马、奔驰的高歌猛进,形势堪忧。2016年奥迪品牌在华累计销量为591554辆(含香港),虽然依然领先宝马和奔驰取得豪华品牌销冠之位,但同比增幅只有3.6%。而宝马在华销量达516355辆,同比增长1 1 .3%。奔驰更是取得26 .6%的高增长,累计销量达472844辆。

    在奔驰、宝马拔足追赶之时,奥迪却忙着宫斗。今年前几个月,奥迪与经销商矛盾进一步激化,加上新品乏力,销量一泻千里。1-5月,奔驰以35 .9%的销量增速引领豪华车市场,宝马前五月增速为6.3%,而奥迪只有5.8%。5月,奥迪与经销商终于达成协议,宫斗大戏总算落幕,在缺乏新品的情况下,接下来如何提振销量,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件大事。

    点评:业界对胡绍航的评价是:低调 ,有 想法 、敢 做事,且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着清晰的规划。胡绍航出任市场部部长的四年间,是奥迪在华突飞猛进的几年,年销量接连跨越20万、30万、40万辆大关,直逼2013年的50万辆。若一汽-大众将胡绍航重新调回奥迪属实,那么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重振奥迪的雄风。(何羽)

    人事变动:原福田雷萨重机总裁梁兆文将接替贾亚权履新宝沃汽车集团副总裁兼营销公司总经理。现任宝沃(中国)品牌传播执行总监果铁夫升任宝沃汽车集团营销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剖析:宝沃首款车型B X 7自去年4月上市后,销量一路走高,巅峰时月销量近6000辆。但是进入今年后销量却不升反降,现基本单月维持在台。3月24日正式上市的B X 5也未能挽回损失的销量,上市当月也仅仅117台的“零售量”,4月更是只有可伶的544台。自宝沃在中国市场“重生”之后,宝沃就在一刻不停地讲述其德国血统的故事,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随着销量的滑坡,这个去年带领宝沃创造销量奇迹的“德国故事”已经越来越受到质疑。况且由于福田属于上市公司,每个月都会有例行的产销月报和投资分析类文章。在此类文章中,宝沃往往成为点题的重要内容。这无异于在另一个维度强调宝沃与福田的关系。宝沃最明智的做法,其实应该是在获得初期的成功之后逐步淡化对于品牌血统的包装,将主要精力放在产品以及售后服务的打造。

    点评:最近宝沃汽车因为销量和人事变动再次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营销团队管理层的更迭,被业界看做是宝沃挽救销量下滑的举措。成败亦萧何,“德系”营销适度就好了,否则将会成为败笔。况且宝沃定位于“触手可及的豪华”,更应该在渠道建设、服务标准化和产品力完善这些问题上做到位。这一次宝沃管理层换防,能否“重拾升势”,我们拭目以待。(张泽彤)

    人事变动:福特在全球汽车市场的疲惫表现,不仅让前CEO马克·菲尔兹“下课”,包括福特亚太市场高层也被“一锅端”。现年50岁的P eterF leet接替即将退休的萧达伟,出任福特汽车公司集团副总裁、亚太区总裁及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同时任命M arkO venden为福特汽车亚太区市场、销售及服务副总裁,向Peter Fleet汇报。

    剖析:过去几年里,福特中国董事长一职的波动频繁,从2010年至2015年,曾经担任过这一职位的共有三人。此前福特在中国高层频繁的变动,均与福特当时在中国区面临的严峻态势相关。去年福特人事变动后,已不再单设中国区董事长这一职位,当时任亚太区总裁的萧达伟兼管中国区相关业务,而去年福特高层作出调 整 ,就 已 经 说明福特由传统汽车公司向移动出行公司的战略转变。

    进入2017年后,福特在中国市场的表现降势明显,前4个月的销量下滑了12%。如果说,全 球C E O马 克·菲 尔 兹 被“ 炒 鱿鱼”,主要原因是公司向移动出行转型的战略“光烧钱,不见效”,福特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差强人意,更体现在传统业务发展不力。当然,时隔仅一年的亚太区高层人事再次调整,还需要时间考验其效果如何。

    点评:一名已经离任的福特汽车内部人士指出,在推出新车型方面,2019年林肯将在中国实施本地化生产,加上一季度林肯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已经超出预期,福特中国还是让人期待。但是,如果接下来针对中国市场缺乏有力的产品战略,没有效益支撑,即使频繁换人,也将无法在“转型”中看到希望。(梁罗喆)

    人事变动:经历2013年和2016年的人事大调整后,北汽集团在2017年年初又进行了一次高管“换岗”行动,涉及旗下自主品牌及合资品牌。北汽集团原党委常委李峰将不再兼任北汽股份公司总裁,并出任北汽集团新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一职,取代他的是北京奔驰原高级执行副总裁陈宏良,成为新一任北汽股份公司总裁,北京奔驰原副总裁陈巍成为陈宏良的接任者。而北京现代原常务副总经理刘智丰在任满两届后,调回集团任职,并出任北汽鹏龙服务贸易股份公司总经理一职,接替他的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原常务副总裁陈桂祥。

    剖析:最引人注意的是北汽股份公司总裁李峰的职位变动,此次的调整,主要是北汽为了提升自主品牌技术研发。与此同时,北汽旗下自主品牌销量未达到预期更成为高层大变动的主要原因。北汽集团的自主品牌包括北汽福田、北汽银翔、昌河、北京牌、威旺等多个品牌,尽管品牌数目众多,但北汽在自主乘用车上表现差强人意,市场口碑并不强。2016年北京汽车(含绅宝、北京和威旺三个自主品牌)销量虽然同比增长35.59%,但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进入2017年后,北汽自主品牌(含绅宝、北京和威旺品牌)1月销量为1.71万辆,同比下降57.9%,其中,轿车销量同比下滑超98%。可以说,自主品牌销量不乐观、经营大幅亏损,导致了这场人事大变动。同时,由于研发体系不成熟,相比于研发体系完备的竞争对手,北汽整体竞争力尚显不足。技术岗位入行的原北汽股份公司总裁李峰,到北汽集团新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更像是回到自己所熟悉的领域。从这个角度看,李峰无疑将成为对于新产品以及新技术的把关人,他入主新技术研究院,也是为强化前瞻技术研究和智能化布局。

    点评:北汽集团近几年每次的人事调整都很有针对性。只不过,这次北汽的高层换防来得相对早一点,调整的级别也是前所未有的高。除了几个主要的自主品牌、合资车企高层变化,还反映出北汽集团在“十三五”期间对智能化战略的重心调整,此次的高层变化,不仅仅是出于提升销量的原因。(梁罗喆)

    剖析:销量距离理想相差太远,显然让长安福特高层不满。虽然长安福特今年再次提出100万辆目标,但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前四个月长安福特累计销售25.27万辆,同比下滑19.08%。今年1-5月,长安福特仅完成了31万销量,要实现全年10 0万的目标,压力很 大 。翼 虎车型同比下滑54 .4%,翼搏车型同比 下 滑52.5%。

    新品推进节奏太慢,导致长安福特旗下产品越来越受冷遇。目前销量较高的车型中,福克斯、福睿斯、翼虎、蒙迪欧大多是在2013年左右投放。最近两年,长安福特只推出了十余款改款车。同时长安福特还面临着产能过剩问题,目前产能160万辆,但即使完成了2017年100万的销售目标,产能利用率也仅为62%。

    相比起刘曰海,胡棣锋在福特内部有超过30年的管理大型销售市场方面的经验。但是接下来如果不加快新品推出的速度,换帅的效果也会打折扣。

    点评:长安福特一名经销商人士表示,中国市场的低迷导致销售高层需要背锅。作为经销商,在市场表现不佳的时候,自然希望通过新品提升关注度。但是,厂家在这方面反应太慢,导致经销商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梁罗喆)

    人事变动:东风标致宣布吴少革接替文南出任副总经理,将与东风标致总经理李海港先生形成工作搭档。如此一来,东风标致完全构建了“全华班”的领导班子。2017年是“东风标致SU V年”,吴少革上任后首要完成的事情是顺利导入5008的国产和上市,完成东风标致各级别SU V X008的产品布局。

    剖析:2016年,东风标致在中国市场不尽如人意,全年销售量为349364辆,同比下滑14.11%。2017年1-5月,中国车市增速整体下滑,而跌幅远大于大势的当然要数韩系和法系。根据乘联会统计数据,今年前4月标致在华累计销量5.69万辆,同比下降32.01%,尤其是SU V车型,均出现不同幅度下降。

    吴少革的到任,与李海港搭档无疑是为了加强中法双方的沟通,挽救东风标致在华的颓势,东风标致官方表示,在其担任P 8项目商务投放项目总监期间,主导完成了东风标致4008的成功投放。一系列经验优势,为其在全新岗位上的履职奠定了基础。

    然而,吴少革主导的4008和5008两款新产品出现了互掐的尴尬情况。从定价上来看,标致5008定价为18.77万-27.97万元,与标致万-27.37万元的售价区间完全重叠。从产品层面来看 ,4008和5008,共同搭载1 .6T H P和1 .8T H P两款动力系统,同样是采用同级“绝无仅有”的扭力梁式半独立后悬挂。产品力不突出,虚高的售价,加上高冷的品牌调性,注定难以短期内提振销量。

    点评:吴少革主导的两款产品,无论是产品、定价还是市场表现,最怕是 救 火 不成,反而火上浇油。

    人事变动:5月,原东风雪铁龙总经理陈曦接任东风雷诺市场销售部部长一职,全面负责东风雷诺的销售和渠道建设工作,而前任市场销售部部长熊毅则因个人原因离职。

    剖析:东风雷诺1-5月累计销量达到32452辆,单月销量超过6000辆,这对于一个新进入中国的非主流品牌而言,尤其是在法国车全面下滑的背景下,已是不错的成绩。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东风雷诺在中国的发展全靠科雷嘉、科雷傲两款S U V开路。这种靠S U V单脚走路、轿车几乎难觅其踪的产品策略也被批“偏科”严重,毕竟在雷诺欧洲市场超百万的年销量中,轿车车型也是其销量主力。

    升任东风雷诺市场销售部部长的陈曦,将全面负责雷诺的销售及品牌推广市场。当前,东风雷诺国产化刚刚起步,东风雷诺股东双方都对陈曦寄予厚望,希望他的加入能帮助东风雷诺进一步完善销售体系,从而推动销量的增长。

    点评:现在是东风雷诺的起步期,除了产品战略、渠道建设之外,掌舵人的管理能力也很重要。陈曦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曾在神龙公司工作长达19年,先后出任东风标致销售部部长、东风雪铁龙销售部部长,此番挂帅负责同为法系品牌的雷诺的销售和渠道,可谓顺理成章,其表现值得期待。(何羽)

    人事变动:在东风系今年的一系列人事调动中,东风启辰可谓打响了“头炮”,先是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党委常委周先鹏任东风启辰汽车公司总经理,其次,今年2月,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副中心长徐建明、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财务会计总部总部长高国林、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经销商支持部部长马磊以及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商品规划总部专职副总部长丰田泰治,共计四位高管出任东风启辰汽车公司副总经理。可以说,四人分别在技术、财务、营销、设计等方面对启辰进行全方位统筹。

    剖析:和其他很多公司动荡的人事变动不同,东风启辰的独立,又或者称之为升级,让这些调动看起来是顺理成章的,从内部抽调一干猛将为新的启辰护航,可以说是过渡期内比较稳妥,也在情理之中的做法。

    启辰算是含着“金钥匙”出身,近几年在销量和渠道上已经有一定基础布局,截至2016年累计销量已达到48万辆。今年5月,启辰终端销售10027辆,同比增长17.9%,如果看前五个月的销量累计的话,相比去年也是增加了11.4%,跑赢了市场“大盘”。羽翼丰满后,“合资自主品牌”的身份某种程度上,反而成为启辰发展的掣肘,不那么依靠东风和日产两大靠山,想要大展拳脚,独立成为唯一的路径。

    点评:品牌调性的培育对自 主 品 牌 来说 相 当 不 容易,尤其是当你身边还有许多个“同门兄弟”时。启辰的确是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过分依赖T70、T90两款SU V车型,且站稳月销量过万的“小目标”尚未达成,一系列的高层任命,成效还未显现。现阶段判断独立才不够半年的启辰何去何从,太笼统的预测显然是不合适的。不过,周先鹏和四大副总能否真正让启辰站稳并腾飞,恐怕就是这两年的事了。(钟键挺)

    人事变动:今年2月底,原北汽股份常务副总裁陈桂祥,接替刘智丰出任北京现代常务副总经理。陈桂祥可算是北京现代的“老人”了,因为其曾经担任过北京现代副总经理、技术中心本部长。

    剖析:陈桂祥此次重返北京现代可不轻松,上任之后销量因为之前的内部原因和外部环境等综合问题导致一直下滑。从北京现代公布的销量数据来看,今年1月销量为9.5万辆,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6.3%。但从2月起销量有了变化,这也是去年埋下的隐忧。1.6L排量及以下的购置税补贴政策截至去年年底,原来打算在今年上半年买车的客户就把需求提前在12月底之前释放了。另外,从厂商的角度来看,近几年自主品牌的实力得到了强化,已经跟韩系车构成了一个正面竞争的关系。

    另一方面,自今年3月起,由于国际环境等因素,现代汽车3月在华销量锐减44%,4月份更是突破了63%,5月继续下滑65%。但是作为企业,北京现代也没有办法去解决国家之间的问题,只能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最大的努力去调整和适应。北京现代官方也表示,作为一家走过15年的企业,北京现代也经历过多次销量增长和下滑,目前这几个月的下降对北京现代来说是完全可以应对的。

    “无法理解本地用户需求、不能融入本地发展的企业将会被市场淘汰。”陈桂祥认为,在后合资时代,企业的国别属性已经逐渐模糊,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植根本地,更多融入本地文化,理解本地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并加以满足。对此,北京现代现在最主要的一个方向是本地化,从研发本地化和采购本地化,到开发符合中国消费者用车习惯和审美标准的车型。不再是以前的全球化车型,而是针对中国消费者独特开发的本地化车型。北京现代也会积极调整设备或者是技术,缩短时间,尽快恢复正常化。

    点评:没有技术核心是韩系车最要命的制约,长期低价走量,品牌力无法提升。最大的卖点“性价比”也逐渐被自主品牌夺取,韩系车还剩什么?没有了!陈桂祥是搞技术出身的,希望真的能从根本上解决北京现代的病根。(周建雄)

}

原标题:5年前去北京的那批人都后悔了,而2017年的车企高管们却还是很勇敢!

转载请注明出处,关注我们一起侃车!

5年前,如果你问车载君是去阿里巴巴就职还是去乐视创造梦想,车载君一定会斩钉截铁的告诉你,去北京吧!去投入梦想的乐视麾下,成为中国第一互联网企业的缔造者,毕竟杭州只是个内陆城市……

5年之后的今天,那些和车载君有着同样想法的人,现在都坐在乐视公司门口苦苦讨薪,而去了杭州阿里巴巴的朋友,如今再次相遇,他们更是骄傲的告诉车载君:“我是阿里人”。

其实在互联网趋势与中国经济的高度发展下,我们很难对未来的发展进行精准的预判,正如新媒体的崛起,本以为网易、新浪等平台会因此大大受挫,但网易摇身游戏行业,新浪逆转平台方。“老兵不死,主要是战场上多了,懂得变通和随大流”

话题来到汽车行业,2017年,车企高管的跳槽成为了贯穿全年的焦点之一。从一汽集团的大换血,诸高管纷纷跳槽新能源汽车。未来车市的发展,仿佛因为2017年车企的跳槽,而有了决定性的方向。让我们先来看看,2017年里有哪些车企高管跳了槽。

看完了么?看到有啥天机了吗?其实从以上158名跳槽/换岗/离职名单中,车载君倒是发现了5个亮点。接下来,车载君就为大伙详细介绍一番。

2017年开年,东风雪铁龙在车市的表现就不尽如人意,开年1月销量8200台的成绩在令人“汗颜”之外,其表现尚不及2016年1月28000台的“零头”。而在2017年全年里,最低销量达到了6281台。总销量也尚不及2016年销量的70%。

左起:车艳华、孙亦文、饶杰

因此,在年初就展露颓势的东风雪铁龙,其在2017年也不得不面临效益降低,“被集团骂”的困境。在如此窘境下,东风雪铁龙市场部部长孙亦文率先辞职,随后品牌部副总经理车艳华也离职。

二人从东风雪铁龙跳槽到沃尔沃,孙亦文任职沃尔沃高级传播总监,而车艳华则直接升中国销售公司副总裁。在孙亦文与车艳华之后,东风雪铁龙品牌部总经理饶杰也选择了离职。

代表:贾亚权、李青、邱现东、宁述勇

一个企业的总裁级高管离职能代表什么?一方面,这位总裁级高管一定是看到了比现有企业更有前景的公司;另一方面,则是现处企业在未来发展上具有一定的约束性。

要知道,总裁级高管跳槽,一般会牵扯到股权交易、集体性离职、企业股价下跌等问题。因此,总裁级高管跳槽是非常谨慎,又很少有的。但是,排除集团内部之间的调换轮岗外,2017年里仍有X位总裁级高管选择了离职。

奇瑞汽车副总经理-贾亚权

最劲爆的就是前宝沃副总裁贾亚权,在宝沃刚刚任职5个月后,贾亚权突然离职,并加盟奇瑞汽车,任职副总经理。其次则是江铃汽车副总裁李青,只不过卸任之后的李青,尚未有新公司的消息公布。

此外,东风集团副总裁邱现东跳槽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副总经理,沃尔沃中国区企业传播副总裁宁述勇跳槽观致汽车任副总裁。

观致汽车副总裁-宁述勇

由此来看,在总裁级高管离任职上,奇瑞汽车今年的动作是非常大的。这不,贾亚权来了奇瑞,宁述勇来了观致,当然,还有前戴姆勒高管李洁博转投捷豹路虎中国事务及联席办公室执行副总裁。

奇瑞在2017年的全面领导班子“换血”,也侧面显示出奇瑞希望用新鲜血液,带来新思路、新方向,提升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地位。

代表:一汽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

当然,在中国的汽车行业里,别忘了还有“国字号”打头的车企。这不,一汽集团虽然在2017年进行了大面积的轮转换位,同时也有来自长安铃木的副总经理况锦文,至一汽集团任董经理助力兼红旗营销服务部部长。

在内部架构调整的同时,原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徐留平,接任一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而原一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平,则调任至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二人轮转换岗的同时,名字也是那么的相似。

一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徐留平

此外,一汽丰田、一汽大众、一汽轿车等一汽集团旗下的各公司高层也进行了岗位调整,共计约有43人在2017年里换了职位。

但是!在一汽集团大面积交替的同时,一汽技术研发院副院长刘明辉,则在大趋势下离开了一汽集团,转投小鹏汽车,任副总裁一职。

看好互联网、新能源的跨行跳槽

代表:各互联网公司大佬

以上所说的均是汽车行业内部的跳槽,而面对着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分支。互联网行业各阶层大佬,也纷纷开始了走向新能源汽车的道路。这里最典型的要属小鹏汽车。

由UC联合创始人何小鹏组建的小鹏汽车,在2017年里可是大刀阔斧的吸引了一大批互联网高管的加盟,这其中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熊青云任职小鹏汽车首席营销官,还有上文提到的一汽研究院副院长刘明辉。

同样进入汽车行业的还有新东方CFO谢东萤,其加入蔚来汽车任首席财务官;腾讯CTO熊明华任职威马汽车副董事长。当然,别忘了蔚来汽车的那批投资人,可都是互联网企业的巨佬。

互联网公司的大佬,在中国互联网走向世界,并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之后,均将目光投向了新能源市场。这就像是15年前,中国大力发展互联网,而这批人奋不顾身的投身进入一样,如今的新能源市场朝气蓬勃,而这些大佬的再次转投,也证明着新能源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那些设计师都去找新创意了

代表:沃尔夫冈·约瑟夫·艾格

2017年开年汽车圈最大的人事调动是什么?想必大家都记得跟随比亚迪王朝盛典亮相的沃尔夫冈·约瑟夫·艾格,这位前奥迪首席设计师以及奥迪集团设计总监,其跳槽来到中国车企比亚迪,着实震惊了全球车坛。

比亚迪设计总监沃尔夫冈·约瑟夫·艾格

随后,奇瑞汽车也不甘落后,通用汽车设计主管Steve Eum跳槽奇瑞汽车担任设计总监。而大众汽车前设计总监跳槽现代汽车中国区设计总监,宝马设计总监跳槽英菲尼迪任设计部总监。

诸多车辆设计师的跳槽,让车市在2017年产生了很多新的设计。当然,还有人担心各集团设计师的跳槽,未来的汽车会不会都长的更为相似。车载君认为,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品牌文化,尚不及“套娃”式设计,毕竟设计师的脑洞,可是非常大的。

从2017年的跳槽来看,车企的高管越来越大胆,他们在往高处走的同时,也往新市场走,更往“特立独行”的企业走。面对互联网与新能源对汽车的加持,这些高管的每一次跳槽,都将决定那个企业的发展,与自身未来的机遇。

当然,也有跳的不好的,比如上汽大众技术中心执行总监牛胜福,他毅然而然的去了乐视,可乐视嘛…

好了,2017年是中国车市的转换年,2018年的中国车市互联网与新能源将越发凶猛的入市,这些找到新东家的高管们,又将创造怎么样的奇迹呢?而招才纳士的车企们,又会因此创下怎么样的成绩呢?我们2018年年底揭晓!

全国新媒体第一联盟Wemedia成员

中国主流汽车新媒体联盟成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离职手续办理流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