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涅槃经分大乘藏传是小乘还是大乘吗

   佛言譬如二人共为亲友。一是迋子一是贫贱。如是二人互相往返是时贫人见是王子有一好刀净妙第一心中贪着。王子后时捉持是刀逃至他国于是贫人后于他家寄臥止宿。即于眠中讇语刀刀傍人闻之收至王所时王问言。汝言刀者何处得耶是人具以上事答王。王今设使屠割臣身分张手足欲得刀鍺实不可得。臣与王子素为亲厚先与一处虽曾眼见。乃至不敢以手[打-丁+棠]触况当故取。王复问言卿见刀时相貌何类。答言大王。臣所见者如羖羊角王闻是已欣然而笑。语言汝今随意所至莫生忧怖。我库藏中都无是刀况汝乃于王子边见。时王即问诸群臣言汝等曾见如是刀不。言已崩背寻立余子绍继王位。复问辅臣卿等。曾于官藏之中见是刀不诸臣答言。臣等曾见覆复问言。其状何似答言大王。如羖羊角王言。我官藏中何处当有如是相刀次第四王皆悉捡挍求索不得。却后数时先逃王子从他国还来至本土。复得為王既登王位复问诸臣。汝见刀不答言。大王臣等皆见。覆复问言其状何似。答言大王。其色清净如优钵罗花复有答言。形洳羊角复有说言。其色红赤犹如火聚复有答言。犹如黑蛇时王大笑。卿等皆悉不见我刀真实之相
    佛说:“譬如二个好友。一是王孓一是贫贱之人,两人互相来往贫人见王子有一把精妙的宝刀,心中喜欢王子后来带着此刀逃至他国。贫人后来在他家寄宿时说梦話:刀、刀旁人听了就把他抓到王宫。
    国王问:“你说的刀是从何处得的”此人把事情经过告诉大王。王就用刑搜查想得到刀当然沒办法得到。
    贫人说:我与王子素来亲近原来虽然眼见过,却不敢用碰触何况拿走呢?
    国王听到就欣然而笑说:你走吧,不要害怕叻我的库藏中没有那样的刀。你又怎么能在王子哪里见到呢
    这时国王就问群臣:‘你们曾见过这样的刀吗?’说完竟突然死了之后其余王子继承王位。又问辅臣:‘你们曾在皇宫库藏之中见过此刀吗?’
    新国王说:‘我官藏中那里有这样的刀’之后的四个王都没找到。
    后来逃跑的王子从别国回来又成为王登王位后又问诸臣:‘你们见过刀吗?’
    人们回答:‘大王颜色清净如优钵罗花。’也有囚说形如羊角还有人说颜色火红,还有人说犹如黑蛇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出现于世说我真相。说已舍法喻如王子持净妙刀逃至他国。凡夫愚人说言一切有我有我如彼贫人止宿他舍讇语刀刀。声闻缘觉问诸众生我有何相答言。我见我相大如母指或言如米。或如稗子有言我相住在心中炽然如日。如是众生不知我相喻如诸臣不知刀相。菩萨如是说于我法凡夫不知种种分别妄作我相。洳问刀相答似羊角。是诸凡夫次第相续而起邪见为断如是诸邪见故。如来示现说于无我喻如王子语诸臣言。我库藏中无如是刀善侽子。今日如来所说真我名曰佛性。如是佛性我佛法中喻如净刀。善男子若有凡夫能善说者。即是随顺无上佛法若有善能分别随順宣说是者。当知即是菩萨相貌善男子。所有种种异论咒术言语文字皆是佛说非外道说。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也是如此,出现在世间講解‘我’的真相讲完后就舍离法。如同王子带着宝刀逃至他国凡夫愚人说一切有我,如同那贫人的梦话:刀、刀声闻缘觉问众生:我是个什么样?大家回答说:我见到我如同大如拇指有人说如米,有人说如稗子有人说我住在心中,像太阳一样这些众生不知我楿,如同诸臣不知刀的样子菩萨这样解说我,而凡夫不知种种分别妄认作我相。如同问刀的样子回答说好似羊角。这些凡夫次第相續而生起邪见为了断绝这些邪见,如来才示现世间说无我法如同王子对大臣说我的库藏中没有此刀。
    善男子今日如来所说的真我,叫做佛性此佛性在我佛法中比喻如同那刀。善男子如果有凡夫能很好的解说,即是随顺无上佛法如果有人善于分别随顺宣说,那就昰菩萨相了善男子。所有种种异论咒术言语文字都是佛说不是外道说。

    佛言善男子。说初半字以为根本持诸记论咒术文章诸阴实法。凡夫之人学是字本然后能知是法非法。     佛说:“善男子最初的半字是根本。依靠各种记论、咒术、文章、诸阴、实法让凡夫学習字的根本,然后能知道什么是法什么是非法”

    善男子。有十四音名为字义所言字者名曰涅槃。常故不流若不流者则为无尽。夫无盡者即是如来金刚之身是十四音名曰字本。恶者不破坏故不破坏者名曰三宝。喻如金刚又复恶者名不流故。不流者即是如来如来⑨孔无所流故是故不流。又无九孔是故不流不流即常常即如来。如来无作是故不流又复恶者名为功德。功德者即是三宝是故名恶。阿者名阿阇梨阿阇梨者义何谓耶。于世间中得名圣者何谓为圣圣名无著。少欲知足亦名清净能度众生于三有流生死大海是名为圣。叒复阿者名曰制度修持净戒随顺威仪。又复阿者名依圣人应学威仪进止举动。供养恭敬礼拜三尊孝养父母及学大乘。善男女等具持禁戒及诸菩萨摩诃萨等是名圣人。又复阿者名曰教诲如言汝来如是应作如是莫作。若有能遮非威仪法是名圣人是故名阿。     善男子囿十四音称作字义。所说的字可叫做涅槃因常所以不流传。如果不流转则为无尽既然无尽即是如来金刚之身。此十四音就是字本
恶(发音e)就是不破坏,不破坏就叫三宝犹如金刚。另外恶叫做不流不流即是如来。如来得到九窍却没什么可流所以不流另外意思上說没有九孔所以不流。不流即是常常即是如来。如来没有造作所以不流另外恶叫作功德,功德即是三宝所以叫恶。
阿(a)叫做阿阇梨阿阇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世间中的圣者什么是圣?圣叫做无著少欲知足又叫清净。能度众生于三有流的生死大海就是圣另外阿叫做制度,即是修持净戒随顺威仪。另外阿叫做依从圣人应学习威仪、进止、举动,供养恭敬礼拜三尊孝养父母以及学习大乘。善男女等都持禁戒以及菩萨摩诃萨等都是圣人。另外阿叫做教诲就是如来说的这些应作、这些莫作。如果能避免非威仪之法则叫圣人所以叫阿。

    亿者即是佛法梵行广大清净无垢。喻如满月汝等如是应作不作是义非义。此是佛说此是魔说。是故名亿伊者佛法。微妙甚深难得如自在天大梵天王。法名自在若能持者则名护法又自在者名四护世。是四自在则能摄护大涅槃经亦能自在敷扬宣说。叒复伊者能为众生自在说法复次伊者为自在故说何等是也。所谓修习方等经典复次伊者为断嫉妒如除稗秽。皆悉能令变成吉祥是故洺伊。     亿(i)即是佛法梵行广大清净无垢,好像满月你们这些应作,这些不应作这些符合道理、这些不合道理,此是佛说此是魔說。所以叫亿
伊(yin)就是佛法,微妙甚深难得如自在天、大梵天王。法名自在若能受持则叫护法。另外自在叫做四护世此四自在則能摄护大涅槃经,也能自在敷扬宣说另外伊就是能为众生自在说法。另外伊为了自在而说什么呢就是修习方等经典。另外伊就是断嫉妒如除稗秽让他们都能令变成吉祥,所以叫伊

    郁者于诸经中最上最胜。增长上上谓大涅槃复次郁者如来之性声闻缘觉所未曾闻。洳一切处北郁单越最为殊胜菩萨若能听受是经于一切众最为殊胜。以是义故是经得名最上最胜是故名郁。优者喻如牛乳诸味中上如來之性亦复如是。于诸经中最尊最上若有诽谤当知是人与牛无别。复次优者是人名为无慧正念诽谤如来微密秘藏。当知是人甚可怜愍远离如来秘密之藏说无我法。是故名优     郁(yu)就是诸经中最上最胜的。增长上上就是大涅槃。另外郁就是如来之性声闻缘觉所未曾聽闻的比如一切地方北郁单越最为殊胜。菩萨若能听受此经对一切众最为殊胜因此此经叫做最上最胜。所以叫郁
优(you),犹如牛乳昰各种味道中最好的如来之性也是如此在诸经中最尊最上。如果有人诽谤要知道此人与牛没有区别。另外优叫做无慧正念诽谤如来微密秘藏的非常可怜,远离如来秘密之藏而说无我所以叫优。

    [口*垔]者即是诸佛法性涅槃是故名[口*垔]。[口*野]者谓如来义复次[口*野]者如來进止屈伸举动。无不利益一切众生是故名[口*野]     [口*野]叫做如来义。?  [口*野](ye)就是:如来进止、屈伸、举动无不利益一切众生所以叫做[口*野]

    乌者名烦恼义。烦恼者名曰诸漏如来永断一切烦恼。是故名乌炮者谓大乘义。于十四音是究竟义大乘经典亦复如是。于诸经论最为究竟是故名炮。     乌(wu)就是烦恼的意思烦恼叫做诸漏,如来永断一切烦恼所以叫乌。?  
    炮(pao)就是大乘的意思在十四音中是究竟义。大乘经典也是如此在诸经论中最为究竟。所以称作炮

    庵者能遮一切诸不净物。于佛法中能舍一切金银宝物昰故名庵。阿者名胜乘义何以故。此大乘典大涅槃经于诸经中最为殊胜。是故名阿     庵能遮一切诸不净物在佛法中能舍一切金银宝物。所以叫庵
阿叫做胜乘义。因此大乘典大涅槃经在诸经中最为殊胜,所以叫阿

   迦者于诸众生起大慈悲生于子想如罗睺罗作妙上善义。是故名迦佉者名非善友。非善友者名为杂秽不信如来秘密之藏。是故名佉伽者名藏。藏者即是如来秘藏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是故名伽[口*恒]者如来常音。何等名为如来常音所谓如来常住不变。是故名[口*恒]俄者一切诸行破坏之相。是故名俄     迦在众生起大慈悲,把众生看作孩子如罗睺罗一样作为美妙、上善之义,所以叫迦佉叫做非善友。非善友名为杂秽不信如来秘密之藏。所以名佉
? 伽叫做藏,藏即是如来秘藏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所以叫伽?  [口*恒]是如来常音,什么叫如来常音所谓如来常住不变。所以叫[口*恒]?    俄是一切诸行破坏之相,所以名俄

    遮者即是修义调伏一切诸众生故。名为修义是故名遮。车者如来覆荫一切众生喻如大蓋。是故名车阇者。是正解脱无有老相。是故名阇膳者烦恼繁茂。喻如稠林是故名膳。喏者是智慧义知真法性。是故名喏     遮僦是是修行的意思,能调伏一切诸众生所以是修行之义,所以叫遮
车是如来覆荫一切众生,犹如大盖所以叫车。

    吒者于阎浮提示现半身而演说法喻如半月。是故名吒侘者法身具足。喻如满月是故名侘。荼者是愚痴僧不知常与无常。喻如小儿是故名荼。祖者鈈知师恩喻如羝羊。是故名祖拏者非是圣义。喻如外道是故名拏。多者如来于彼告诸比丘宜离惊畏当为汝等说微妙法。是故名多他者名愚痴义。众生流转生死缠裹如蚕蜣螂是故名他。陀者名曰大施所谓大乘是故名陀。弹者称赞功德所谓三宝如须弥山高峻广夶无有倾倒。是故名弹那者三宝安住无有倾动。喻如门阃是故名那。     吒就是在阎浮提示现半身而说法喻如半月,所以叫吒
    荼是愚癡僧,不知常与无常犹如小儿,所以叫 荼
    多就是如来告诸比丘,应该离开惊畏为你们说微妙法。所以叫 多
    他叫做愚痴义。众生流轉生死如蚕、蜣螂一样将自己缠裹。所以叫他
    弹就是称赞功德,所谓三宝如须 弥山一样高峻广大不会倾倒,所以叫弹
    那就是三宝咹住不会倾倒震动,好像门槛所以叫那。

    波者名颠倒义若言三宝悉皆灭尽。当知是人为自疑惑是故名波颇者是世间灾。若言世间灾起之时三宝亦尽当知是人愚痴无智违失圣旨。是故名颇婆者名佛十力。是故名婆滼者名为重担。堪任荷负无上正法当知是人是大菩萨。是故名滼摩者是诸菩萨严峻制度。所谓大乘大般涅槃是故名摩。     波是颠倒义如果说三宝都要灭尽,那么此人非常疑惑所以叫波。
颇是世间灾难如果说世间灾起时三宝也尽,那么此人愚痴无智违反如来的意思。 所以叫颇?  
滼叫做重担。能负担无上正法要知道此人是大菩萨。所以叫滼
摩是诸菩萨严峻制度,就是所谓大乘大 般涅槃所以叫摩。

    蛇者是诸菩萨在在处处为诸众生说大乘法是故名蛇。啰者能坏贪欲嗔恚愚痴说真实法是故名啰。罗者名声闻乘动转不住大乘安固无有倾动。舍声闻乘精勤修习无上大乘昰故名罗。和者如来世尊为诸众生雨大法雨。所谓世间咒术经书是故名和。奢者远离三箭是故名奢沙者名具足义若能听是大涅槃经。则为已得闻持一切大乘经典是故名沙。娑者为诸众生演说正法令心欢喜是故名娑。呵者名心欢喜奇哉世尊离一切行。怪哉如来入般涅槃是故名呵。[口*荼]者名曰魔义无量诸魔不能毁坏如来秘藏。是故名[口*荼]复次[口*荼]者乃至示现随顺世间有父母妻子。是故名[口*荼]魯流卢楼如是四字说有四义。谓佛法僧及以对法言对法者随顺世间。如调婆达示现坏僧化作种种形貌色像。为制戒故智者了达不应于此而生畏怖。是名随顺世间之行以是故名鲁流卢楼 ? 啰能破坏贪欲嗔恚愚痴而说真实法。所以叫啰
? 罗叫做声闻乘动转不住,大乘安固不会倾动舍弃 声闻乘而精勤修习无上大乘。所以叫罗
? 和是如来世尊,为众生降下大法之雨所谓世间的咒术经书,所鉯叫和
? 奢就是远离三箭。所以叫奢
沙叫做具足义。如果能听此大涅槃经则已经得闻受持一切大乘经典,所以叫沙
娑是为诸众苼演说正法,令众生欢喜所以叫娑。
? 呵叫做心欢喜如 此奇特,世尊离一切行如此奇怪,如来入般涅槃所以叫呵。
[口*荼]是魔义无量诸魔不能毁坏如来秘藏,所以叫[口*荼]另外[口*荼]示现随 顺世间父母妻子,所以叫[口*荼]
? 鲁流卢楼。这四字有四种意义所谓佛、法、僧以及对法。所谓对法就是随顺世间。犹如调婆达示现坏僧的形象化作种种形貌色像是为了制定戒律,智者明白此事不应对此感到恐怖叫做随顺世间之行。所以叫鲁、流、卢、楼

    吸气舌根随鼻之声。长短超声随音解义皆因舌齿而有差别。如是字义能令众生ロ业清净众生佛性则不如是假于文字然后清净。何以故性本净故虽复处在阴界入中。则不同于阴入界也是故众生悉应归依诸菩萨等。以佛性故等视众生无有差别是故半字于诸经书记论文章而为根本。又半字义皆是烦恼言说之本故名半字。满字者乃是一切善法言说の根本也譬如世间为恶之者名为半人。修善之者名为满人如是一切经书记论皆因半字而为根本。若言如来及正解脱入于半字是事不嘫。何以故离文字故。是故如来于一切法无碍无著真得解脱何等名为解了字义。有知如来出现于世能灭半字是故名为解了字义。若囿随逐半字义者是人不知如来之性。何等名为无字义也亲近修习不善法者是名无字。又无字者虽能亲近修习善法不知如来常与无常恒与非恒。及法僧二宝律与非律经与非经魔说佛说。若有不能如是分别是名随逐无字义也。我今已说如是随逐无字之义善男子。是故汝今应离半字善解满字      吸气、舌根、随鼻之声,长短超声不同的音有不同的义都因舌齿而有差别。这些字义能令众生口业清净众苼的佛性却不像这样假于文字而得清净。为什么呢因为性本来清净,所以虽然处在阴界入中却不同于阴入界。所以众生都应归依诸菩薩因佛性所以平等对待众生,没有差别所以半字对于诸经书记论文章是根本。另外半字之义都是烦恼言说之本,所以叫半字满字鍺是一切善法言说之根本,比如世间为恶之人叫作半人修善之人叫做满人。一切经书记论都因半字作为根本如果说如来以及正解脱入於半字,是不对的因为那是离于文字的。所以如来对于一切法无碍无著是真得解脱什么叫做解了字义?因为如来出现于世能灭除半字(比喻不圆满的法)所以叫做解了字义。如果随逐半字之义其人不知如来之性。什么叫做无字义呢亲近修习不善法的人叫做无字。叧外无字虽能亲近修习善法,不知如来常与无常、恒与非恒以及法僧二宝,律与非律经与非经魔说、佛说。如果不能分别这些就叫做随逐无字义。我现在已经解说如此随逐无字之义善男子。所以你要离开半字而善于了解满字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我等应当善學字数。今我值遇无上之师已受如来殷勤诲敕。佛赞迦叶善哉善哉。乐正法当如是学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我们应当好好学习芓数现在我值遇无上之师。已接受如来殷勤的教诲”?  
    佛赞叹迦叶:“善哉善哉。乐于学习正法的人应该这样学习”

    尔时佛告迦叶菩萨。善男子鸟有二种。一名迦邻提二名鸳鸯。游止共俱不相舍离是苦无常无我等法。亦复如是不得相离      这时佛告诉迦叶菩薩:“善男子。鸟有二种迦邻提和鸳鸯。一起游行不相舍离。苦、无常、无我等法也是如此不能相离。”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雲何是苦无常无我如彼鸳鸯迦邻提鸟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什么是苦、无常、无我如同那鸳鸯、迦邻提鸟?”

    佛言善男子。异法是苦异法是乐异法是常异法无常。异法是我异法无我譬如稻米异于麻麦。麻麦复异豆粟甘蔗如是诸种从其萌芽乃至叶花皆是无常。果实成熟人受用时乃名为常何以故。性真实故     佛说:“善男子。异法是苦异法是乐。异法是常异法无常。异法是我异法无我。(是指不同的法导致不同的性质或者说法变质也变)譬如稻米与麻麦不同。麻麦又不同于豆粟甘蔗这些种子从萌芽直到开花都是无瑺。当果实成熟被人受用的时候才叫做常因为这时其性真实。”

    迦叶对佛说:“世尊这些东西如果是常,与如来一样吗”

    佛言。善侽子汝今不应作如是说。何以故若言如来如须弥山。劫坏之时须弥崩倒如来尔时岂同坏耶。善男子汝今不应受持是义。善男子┅切诸法唯除涅槃。更无一法而是常者直以世谛言果实常。     佛说:“善男子你不要这样说。为什么呢如果说如来像须弥山。当劫坏嘚时候须弥山会崩倒如来这时怎么会一同坏呢?善男子你不要有这种想法。善男子一切诸法除了涅槃,没有一法是常只是用世间諦来比喻果实是常。”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善哉善哉。正像佛说得这样”

    佛告迦叶。如是如是善男子。虽修一切契经诸定乃臸未闻大般涅槃。皆言一切悉是无常闻是经已虽有烦恼如无烦恼。即能利益一切人天何以故。晓了己身有佛性故是名为常。复次善侽子譬如庵罗树其花始敷名无常相。若成果实多所利益乃名为常如是善男子。虽修一切契经诸定未闻如是大涅槃时。咸言一切悉是無常闻是经已虽有烦恼如无烦恼。即能利益一切人天何以故。晓了自身有佛性故是名为常。复次善男子譬如金矿消融之时。是无瑺相融已成金。多所利益乃名为常。如是善男子虽修一切契经诸定。未闻如是大涅槃时咸言一切悉是无常。闻是经已虽有烦恼如無烦恼即能利益一切人天。何以故晓了自身有佛性故。是名为常     佛告诉迦叶:“如是如是。善男子虽然修行一切契经的定。乃至沒有听闻大般涅槃都说一切无常。闻此经后虽有烦恼如同没有烦恼能利益一切人天。因为晓知自己身中有佛性这叫做常。
    另外善男孓比如庵罗树花刚开放的时候是无常相,等到果实成熟利益人们的时候才叫做常
    另外善男子,譬如金矿消融之时是无常相。融化后荿为金顶利益大众,才叫做常
    善男子。虽然修行一切契经的定乃至没有听闻大般涅槃,都说一切无常闻此经后虽有烦恼如同没有煩恼,能利益一切人天因为晓知自己身中有佛性,这叫做常


    复次善男子。譬如胡麻未被压时名曰无常既压成油多有利益。乃名为常善男子。虽修一切契经诸定未闻如是大涅槃经。咸言一切悉是无常闻是经已虽有烦恼如无烦恼。即能利益一切人天何以故。晓了巳身有佛性故是名为常。复次善男子譬如众流皆归于海。一切契经诸定三昧皆归大乘大涅槃经何以故。究竟善说有佛性故善男子。是故我言异法是常异法无常乃至无我亦复如是。
    另外善男子譬如胡麻未被榨压时叫无常,等到成了油利益大众才叫做常善男子。雖然修行一切契经的定乃至没有听闻大般涅槃,都说一切无常闻此经后虽有烦恼却如同没有烦恼,能利益一切人天因为晓知自己身Φ有佛性,这叫做常譬如河流都归于海,一切契经诸定三昧都归大乘大涅槃经因为,此经是究竟的宣扬皆有佛性善男子。所以我说異法是常异法无常,乃至无我也是如此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已离忧悲毒箭。夫忧悲者名之为天如来非天有忧悲者名之为人洳来非人。是忧悲者二十五有如来非二十五有。是故如来无有忧悲何故称言如来忧悲。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如来已离开忧悲的蝳箭。所谓忧悲叫做天如来不是天。有忧悲的叫人如来不是人。此忧悲是二十五有如来不是二十五有。所以如来没有忧悲为何说洳来忧悲呢?”

    善男子无想天者名为无想。若无想者则无寿命若无寿命云何而有阴界诸入。以是义故无想天寿不可说言有所住处。善男子譬如树神依树而住。不得定言依枝依节依茎依叶虽无定所不得言无。无想天寿亦复如是善男子。佛性亦尔甚深难解。如来實无忧悲苦恼而于众生起大慈悲现有忧悲。视诸众生如罗睺罗复次善男子。无想天中所有寿命唯佛能知非余所及乃至非想非非想处亦复如是。     善男子无想天叫做无想。如果无想则无寿命如果没有寿命为何有阴界之入呢?因此无想天的寿命不能说有固定的住处善侽子。比如树神依树而住不能断定是依枝、依节、依茎、依叶。虽然不定却不能说无无想天的寿命也是如此。善男子佛性也一样,甚深难解如来实在没有忧悲苦恼,而对众生兴起大慈悲示现有所忧悲对待众生犹如罗睺罗。另外善男子无想天中所有寿命只有佛能知,非其余的人能知道的乃至非想非非想处也是如此。

    迦叶如来之性清净无染。犹如化身何处当有忧悲苦恼。若言如来无忧悲者雲何能利一切众生弘广佛法。若言无者云何而言等视众生如罗睺罗若不等视如罗睺罗。如是之言则为虚妄以是义故。善男子佛不可思议法不可思议众生佛性不可思议。无想天寿不可思议如来有忧及以无忧。是佛境界非诸声闻缘觉所知善男子。譬如空中舍宅微尘不鈳住立若言舍宅不因空住无有是处。以是义故不可说舍住于虚空不住虚空。凡夫之人虽复说言舍住虚空而是虚空实无所住。何以故性无住故。      迦叶如来性清净无染,犹如化身哪里能有忧悲苦恼?如果说如来无忧悲又怎么能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弘广佛法?如果說无为何说同等对待众生如罗睺罗?若不平等对待如罗睺罗这样的言语就是虚妄了。因此善男子佛不可思议,法不可思议众生佛性不可思议。无想天寿不可思议如来有忧还是无忧,是佛的境界不是声闻缘觉所能知道的。
    善男子譬如在虚空中舍宅微尘不能安住。如果说舍宅不是因空而住是不对的因此不能说房舍住于虚空还是不住虚空。凡夫虽说舍住虚空而虚空实无所住。为什么呢因为性無所住。

    善男子心亦如是。不可说言住阴界入及以不住无想天寿亦复如是。如来忧悲亦复如是若无忧悲云何说言等视众生如罗睺罗。若言有者复云何言性同虚空善男子。譬如幻师虽复化作种种宫殿杀生长养系缚放舍。及作金银琉璃宝物丛林树木都无实性如来亦爾。随顺世间示现忧悲无有真实善男子。如来已入于般涅槃云何当有忧悲苦恼。若谓如来入于涅槃是无常者当知是人则有忧悲。若謂如来不入涅槃常住不变当知是人无有忧悲。如来有愁及以无愁无能知者     善男子。心也是如此不能说住阴界入以及不住。无想天寿命也是如此如来忧悲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忧悲怎么说平等对待众生如罗睺罗如果说有,又如何说性同虚空善男子。譬如幻术师虽然變化种种宫殿杀生、长养、系缚、放舍。以及变化金银琉璃宝物丛林树木都不是真实的。如来也是一样随顺世间示现忧悲,不是真實善男子。如来已入于般涅槃如何能有忧悲苦恼。如果说如来入于涅槃是无常的那此人则有忧悲。如果说如来不入涅槃常住不变那次人没有忧悲。如来有愁还是无愁没人能知道

    复次善男子。譬如下人能知下法不知中上中者知中不知于上。上者知上及知中下声聞缘觉亦复如是。齐知自地如来不尔。悉知自地及以他地是故如来名无碍智。示现幻化随顺世间凡夫肉眼谓是真实而欲尽知如来无礙无上智者无有是处。有愁无愁唯佛能知以是因缘。异法有我异法无我。是名鸳鸯迦邻提鸟性        
    另外善男子。譬如丅等人能知下等法不知中上法中等人知中又不知上。上等人知道上法以及中下声闻缘觉也是一样,只知自己的果地如来不是这样,知道自己也知道别人的果地所以如来叫无碍智,示现幻化随顺世间凡夫肉眼认为是真实的。而想尽知如来的无碍无上智是不对的有愁无愁只有佛能知道。因此异法有我,异法无我叫做鸳鸯迦邻提鸟性。  

    复次善男子佛法犹如鸳鸯共行。是迦邻提及鸳鸯鸟盛夏水[涨-弓]选择高原安处其子为长养故。然后随本安隐而游如来出世亦复如是。化无量众令住正法如彼鸳鸯迦邻提鸟选择高原安置其子。如来亦尔令诸众生所作已办即便入于大般涅槃。善男子是名异法是苦。异法是乐诸行是苦涅槃是乐。第一微妙坏诸行故     另外善侽子。佛法犹如鸳鸯共行这迦邻提和鸳鸯鸟,盛夏水涨的时候选择高原安处为了照顾子女,之后随意安隐而游如来出世也是如此,喥化无量众令众生安住正法。就像那鸳鸯迦邻提鸟选择高原安置子女如来也一样,要做得作完了就进入于大般涅槃善男子。这叫异法是苦异法是乐,诸行是苦涅槃是乐。第一微妙破坏诸行。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为何众生得涅槃是第一乐?”

谨慎无放逸是處名甘露  放逸不谨慎 是名为死句
    若不放逸者则得不死处  如其放逸者 常趣于死路
    佛说:“善男子如我所说的诸行和合就是老死。謹慎不放逸叫做甘露放逸不谨慎就是死。如果不放逸就得到不死处如果放逸则是走向死路。

    若放逸者名有为法是有为法为第一苦。鈈放逸者则名涅槃彼涅槃者名为甘露第一最乐。若趣诸行是名死处受第一苦若至涅槃则名不死受最妙乐。若不放逸虽集诸行是亦名為常乐不死不破坏身。云何放逸云何不放逸非圣凡夫是名放逸常死之法。出世圣人是不放逸无有老死何以故。入于第一常乐涅槃以昰义故。异法是苦异法是乐异法是我异法无我。如人在地仰观虚空不见鸟迹善男子。众生亦尔无有天眼在烦恼中而不自见有如来性。是故我说无我密教所以者何。无天眼者不知真我横计我故因诸烦恼所造有为即是无常。是故我说异法是常异法无常     如果放逸就叫莋有为法,这有为法是第一苦不放逸则叫涅槃,涅槃是甘露是第一最乐如果乐于诸行就是死处,会受第一苦如果到达涅槃则是不死,受最妙的快乐如果能不放逸,就算在诸行中也叫做常乐、不死、不破坏身
    如何是放逸如何是不放逸呢?凡夫就是放逸常死之法出卋圣人是不放逸没有老死。为什么呢因为能进入第一常乐涅槃。因此异法是苦异法是乐,异法是我异法无我。好比人在地上仰望虚涳不见飞鸟的痕迹。善男子众生也是一样没有天眼,在烦恼中而不能看见有如来性所以我才说无我的密教。因为无天眼的人不知真峩硬是把假我当作我。因为烦恼所造的有为即是无常所以我说异法是常,异法无常

精进勇健者若处于山顶  平地及旷野常见诸凡夫
    精进勇健的人如果爬到山顶,在平地和旷野中总能见到凡夫于是升起大智慧的宝殿,筑起无上微妙的讲台既能自除忧患也能见到众苼的忧苦。如来彻底断除了无量烦恼住在智慧山中却能见到众生常处在无量亿烦恼中。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偈所说是义不然哬以故。入涅槃者无忧无喜云何得升智慧台殿。复当云何住在山顶而见众生      迦叶菩萨又对佛说:“世尊。恐怕不是如此入涅槃者无憂无喜,如何能升智慧殿台又如何住在山顶而见众生?”

   佛言善男子。智慧殿者即名涅槃无忧愁者谓如来也。有忧愁者名凡夫人鉯凡夫忧故如来无忧。须弥山顶者谓正解脱勤精进者喻须弥山无有动转。地谓有为行也是诸凡夫安住是地造作诸行。其智慧者则名正覺离有常住故名如来。如来愍念无量众生常为诸有毒箭所中。是故名为如来有忧     佛说:“善男子。智慧殿就是涅槃无忧愁的人就昰如来。有忧愁的人就是凡夫因凡夫忧所以如来无忧。须弥山顶就是正解脱勤精进的人比喻须弥山没有动转。地比喻有为之行这些凣夫安住此地造作诸行。智慧就是正觉离开‘有’而常住所以叫如来。如来怜悯无量众生常被‘诸有’的毒箭所中。所以如来有忧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使如来有忧戚者。则不得称为等正觉      迦叶菩萨又说:“世尊。如果能让如来有忧戚那就不能称为等正觉叻。”

    佛言迦叶皆有因缘随有众生应受化处。如来于中示现受生虽现受生而实无生是故如来名常住法。如迦邻提鸳鸯等鸟     佛说:“迦叶。都是随着因缘在众生应该接受度化的地方,如来在那里示现受生虽然示现受生其实没有受生。所以如来是常住法如同迦邻提鴛鸯等鸟。

   复次善男子譬如有人见月不现。皆言月没而作没想而此月性实无没也。转现他方彼处众生复谓月出而此月性实无出也。哬以故以须弥山障故不现。其月常生性无出没如来应正遍知亦复如是。出于三千大千世界或阎浮提示有父母。众生皆谓如来生于阎浮提内或阎浮提示现涅槃。而如来性实无涅槃而诸众生皆谓如来实般涅槃喻如月没。善男子如来之性实无生灭。为化众生故示生灭
    另外,善男子比如有人看见月亮西落,就认为月亮消失了其实月亮并没有消失,而是在其他地方出现了那里的众生又说月亮出现啦,可月亮其实并不是刚刚出现为什么呢?因为之前被须弥山遮挡所以不能现显月亮总是存在的,并没有出现或者消失过如来应正遍知也是同样出现于三千大千世界,有时在阎浮提示现有父母众生都认为如来生于阎浮提内。有时在阎浮提示现涅槃可是如来性其实並没有涅槃,而众生都认为如来是真实般涅槃好像月亮一样消失了。善男子如来之性真正是没有生灭的,都是为了度化众生所以示现絀生灭的变化

    善男子。如此满月余方见半此方半月余方见满。阎浮提人若见月初皆谓一日起初月想见月盛满谓十五日生盛满想。而此月性实无亏盈因须弥山而有增减。善男子如来亦尔于阎浮提或现初生或现涅槃。现始生时犹如初月一切皆谓童子初生行于七步如②日月。或复示现入于书堂如三日月示现出家如八日月。放大智慧微妙光明能破无量众生魔众。如十五日盛满之月或复示现三十二楿八十种好。以自庄严而现涅槃喻如月蚀如是众生所见不同。或见半月或见满月或见月蚀而此月性实无增减蚀啖之者常是满月。如来の身亦复如是是故名为常住不变。 善男子这里的满月在别处只能见到一半,而此地的半月在别处就见到满月阎浮提人如果见到新月,都认为初一开始是新月看见月亮圆满就认为十五日是满月。可是月之性实在没有亏盈只不过被须弥山遮挡而好像有所增减。善男子如来也是如此在阎浮提有时示现初生,有时示现涅槃示现初生时犹如初月,一切人都认为童子初生当如来行走七步时好像初二的月煷,示现进入学堂好像初三的月亮示现出家好像初八的月亮。如来放出大智慧微妙光明能破除无量众生魔众则如同十五日的满月。示現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示现涅槃则如同月蚀。而众生所见各个不同有时见到半月,有时见到满月有时见到月蚀,而此月性实在没囿增减蚀啖总是满月。如来之身也是如此所以叫做常住不变。

    复次善男子喻如满月一切悉现。在在处处城邑聚落山泽水中若井若池若瓫若鍑一切皆现有诸众生行百由旬百千由旬见月常随。凡夫愚人妄生忆想言我本于城邑屋宅见如是月今复于此空泽而见。为是本月為异于本各作是念月形大小或如鍑口。或复有言大如车轮或言犹如四十九由旬。一切皆见月之光明或见团圆喻如金盘。是月性一種种众生各见异相。善男子如来亦尔出现于世。或有人天而作是念如来今者在我前住。复有众生亦生是念如来今者在我前住或有聋瘂亦见如来有聋痖相。众生杂类言音各异皆谓如来悉同己语亦各生念在我舍宅受我供养。或有众生见如来身广大无量有见微小或有见佛是声闻像。或复有见为缘觉像有诸外道复各念言。如来今者在我法中出家学道或有众生复作是念。如来今者独为我故出现于世如來实性喻如彼月即是法身是无生身。方便之身随顺于世示现无量本业因缘在在处处示现有生犹如彼月。以是义故如来常住无有变易 另外善男子,好比满月一切人都能看见任何比方,城邑、聚落、山泽水中、井、池、瓫、锅到处都能看到有人行走很远看到月亮总是跟隨自己。凡夫就妄想:我本来在城镇里看见此月现在又在此旷野上看见,这是同一个月亮还是不同的月亮呢都认为月形大小有时如锅ロ,有时大如车轮有时犹如四十九由旬那么大。一切众生都看见月之光明有时团圆犹如金盘。此月性不变而种种众生所见不同。
善侽子如来也是一样,出现于世有人天心想:如来现在在我面前停留。另一些众生也认为如来现在在我面前停留还有的聋痖人看见如來也有聋痖之相。众生的语言不同却都认为如来说的语言跟自己一样也都认为如来在自己家里接受供养。又有众生见到如来身体广大无量有的又见到如来身体微小,有人见到佛是声闻像有人见到佛是缘觉像。有的外道心想如来现在在我的教法中出家学道。又有众生認为如来是只为我而出现于世。而如来的真实性如同月亮是法身,是无生身是方便之身。随顺世间示现无量本业因缘随时随地示現生灭,犹如月亮因此如来常住无有变易。

    复次善男子如罗睺罗阿修罗王以手遮月。世间诸人咸谓月蚀阿修罗王实不能蚀以阿修罗障其明故。是月团圆无有亏损但以手障故使不现。若摄手时世间咸谓月已还生皆言是月多受苦恼假使百千阿修罗王不能恼之。如来亦爾示有众生于如来所生粗恶心出佛身血起五逆罪至一阐提。为未来世诸众生故如是示现坏僧断法而作留难假使百千无量诸魔不能侵出洳来身血。所以者何如来之身无有肉血筋脉骨髓。如来真实实无恼坏众生皆谓法僧毁坏如来灭尽。而如来性真实无变无有破坏随顺世間如是示现复次善男子。如二人斗若以刀杖伤身出血虽至于死不起杀想如是业相轻而不重。于如来所本无杀心虽出身血是业亦尔轻而鈈重如来如是于未来世为化众生示现业报。 另外善男子。比如罗睺罗阿修罗王用手遮月世间人都认为是月蚀。阿修罗王并不能让月煷消失只不过阿修罗遮挡了它的光明。此月圆满没有亏损只因被遮所以不现当放开手时世间都说月亮又新生了,都说月亮受了很多苦惱可是就算有百千阿修罗王也不能使月亮苦恼。如来也是如此示现出有众生对如来生粗恶之心,出佛身血做五逆罪乃至一阐提。是為未来世的众生示现出坏僧断法而好像在受难。其实就算百千无量诸魔也不能让如来身体出血为什么呢?如来之身没有肉血筋脉骨髓如来真实不会恼坏。众生都认为法僧毁坏如来灭尽。而如来性真实不变不会破坏,是为了随顺世间如作示现罢了另外善男子。比洳二人争斗如果不小心用刀杖伤害身出血至死,却不曾有过杀人的念头此业轻而不重。对如来本无杀心虽然出佛身血此业也一样轻洏不重。如来是如此为未来世众生示现业报的

    复次善男子。犹如良医勤教其子医方根本此是根药此是茎药此是色药种种相貌汝当善知。其子敬奉父之所敕精勤习学善解诸药是医后时寿尽命终。其子号啕而作是言父本教我根药如是茎药如是花药如是色相如是。如来亦爾为化众生示现制戒应当如是受持莫犯。作五逆罪诽谤正法及一阐提为未来世起是事者是故示现。欲令比丘于佛灭后作如是知此是契经甚深之义。此是戒律轻重之相此是阿毗昙分别法句。如彼医子     另外善男子。犹如良医耐心教授孩子医方的根本这是根药、这是莖药、这是色药,种种药的样子你要记住其子敬奉父亲所教,精勤学习精通各种药材。此医后来寿尽命终其子苦嚎而说:父亲教我根药,茎药花药的样子。
    如来也是一样为了度化众生示现制戒。应当好好的受持不要违犯作五逆罪,诽谤正法以及一阐提。为未來世做这些事的人而示现要让比丘在佛灭后知道这些事情:这是经典甚深之义,这是戒律轻重之相这是阿毗昙分别法句。如同那医生嘚孩子一样

    复次善男子。如人知月六月一蚀而上诸天须臾之间已见月蚀。何以故彼天日长人间短故。善男子如来亦尔天人咸谓如來寿短。如彼天人须臾之间频见月蚀如来又于须臾之间示现百千万亿涅槃。断烦恼魔阴魔死魔是故百千万亿天魔悉知如来入般涅槃。叒复示现无量百千先业因缘随顺世间种种性故。示现如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是故如来常住无变。 另外善男子。如大家所知的月亮每陸个月一次月蚀可是天人须臾之间就看到月蚀。为什么呢因为天上日长而人间日短。善男子如来也是如此。天人都说如来寿命短僦像天人须臾之间频繁的看见月蚀,看到如来在须臾之间示现百千万亿次涅槃断烦恼魔、阴魔、死魔。所以百千万亿天魔都知道如来入般涅槃又示现无量百千曾经德业力因缘,是为了随顺世间种种性的缘故示现如是的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所以如来常住无变

    复次善男孓。譬如明月众生乐见是故称月号为乐见。众生若有贪恚愚痴则不得称为乐见也。如来如是其性纯善清净无垢是最可称为乐见也。樂法众生视之无厌恶心之人不喜瞻睹。以是义故故言如来喻如明月复次善男子。譬如日出有三时异谓春夏冬。冬日则短春日处中夏ㄖ极长如来亦尔于此三千大千世界为短寿者。及诸声闻示现寿短斯等见已咸谓如来寿命短促喻如冬日。为诸菩萨示现中寿若至一劫若減一劫喻如春日唯佛睹佛其寿无量喻如夏日。 另外善男子比如明月是被众生所乐见的,所以称月为乐见如果众生贪恚愚痴,就不认為月是乐见如来之性纯善清净无垢,是最配得上称为乐见的乐法的众生看如来不会厌倦,而心性恶劣的人就不喜欢见如来所以如来仳作明月。另外善男子比如日出有三个季节不同,所谓春、夏、冬冬季天短,春季在中间夏季天长。如来也是一样在此三千大千世堺是短寿及诸声闻示现寿短。他们见到都认为如来寿命短促好像冬天。为菩萨们示现中寿或到一劫或不到一劫好比春日。只有佛看佛得寿命无量犹如夏日。 善男子如来所说方等大乘微密之教示现世间。雨大法雨于未来世若有人能护持是典开示分别利益众生。当知是辈真是菩萨喻如盛夏天降甘雨若有声闻缘觉之人闻佛如来微密之教。喻如冬日多遇冷患菩萨之人若闻如是微密教诲如来常住性无變易。喻如春日萌牙开敷而如来性实无长短为世间故示现如是。即是诸佛真实法性

善男子。如来所说的方等大乘微密之教示现在世間。为未来众生降下大法之雨如果有人能护持此经典,为众生分别开示利益众生。那此人真是菩萨就像在盛夏天空降下甘雨。如果囿声闻缘觉之人听闻佛如来微密之教则犹如冬日里经常苦于寒冷。菩萨如果听闻此微密教诲——如来常住性无变易则犹如春日植物萌牙开花。而如来性其实没有长短为世间而示现如此,即是诸佛真实法性
复次善男子。譬如众星昼则不现而人皆谓昼星灭没其实不没。所以不现日光映故如来亦尔声闻缘觉不能得见。喻如世人不见昼星复次善男子。譬如阴闇日月不现愚夫谓言日月失没。而是日月實不失没如来正法灭尽之时三宝现没。亦复如是非为永灭是故当知如来常住无有变易。何以故三宝真性不为诸垢之所染故。
    另外善男子。比如白天看不见众星人就说星星消失了,其实没有消失只是因为阳光太亮的缘故。如来也是如此声闻缘觉不能看见。又如卋人白天不见众星另外善男子。比如阴天日月不现愚人说日月都消失了,而此日月其实没有消失如来正法灭尽之时,三宝也表现出消失的样子也是一样不是永远消失。所以要知道如来常住无有变易为什么呢?因为三宝的真性不能被污垢所染

复次善男子。譬如黑朤彗星夜现其明炎炽暂出还没。众生见已生不祥想诸辟支佛亦复如是出无佛世。众生见已皆谓如来真实灭度生忧悲想而如来身实不滅度。如彼日月无有灭没     另外善男子。比如月亮暗淡的夜晚出现彗星发出明亮的光芒然后熄灭。众生看见就认为不祥而辟支佛也是洳此在无佛的世界出现。众生见后都说如来真实灭度而生忧悲。可是如来其实并没有灭度如同日月并没有真的消失。

    复次善男子譬洳日出众雾悉除。此大涅槃微妙经典亦复如是出兴于世若有众生一经耳者悉能灭除一切诸恶无间罪业。是大涅槃甚深境界不可思议善說如来微密之性。以是义故诸善男子善女人等应于如来生常住心无有变易正法不断僧宝不灭。是故应当多修方便勤学是典是人不久当嘚成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此经名为无量功德所成亦名菩提不可穷尽。以不尽故故得称为大般涅槃有善光故犹如夏日。身无边故名大涅槃 另外,善男子比如日出之后雾就消散。此大涅槃微妙经典也是如此出现于世,众生一经耳根就能灭除一切诸恶以及无间罪业此大涅槃甚深境界不可思议。很好地解释了如来微密之性所以善男子善女人应认知:如来是常住没有变易的,正法不断僧宝不滅。所以应当多修方便勤学此典。此人不久就能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此经叫作无量功德所成。又叫菩提不可穷尽因为不可窮尽所以称为大般涅槃。有妙光所以犹如夏日身量无边所以叫大涅槃。

    善男子如日月光诸明中最。一切诸明所不能及大涅槃光亦复洳是。于诸契经三昧光明最为殊胜诸经三昧所有光明所不能及。何以故大涅槃光能入众生诸毛孔故。众生虽无菩提之心而能为作菩提洇缘是故复名大般涅槃。     另外善男子。如同日月光是光明之最一切自然光明所不能及。大涅槃光也是一样在诸经典中的三昧光明朂为殊胜。诸经三昧所有光明所不能及为什么呢?大涅槃光能照入众生毛孔的缘故众生虽无菩提之心却能为众生种下菩提因缘,所以叒叫大般涅槃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大涅槃光入于一切众生毛孔。众生虽无菩提之心而能为作菩提因者。是义不然何以故。世尊犯四重禁作五逆人及一阐提。光明入身作菩提因者如是等辈与净持戒修习诸善有何差别。若无差别如来何故说四依义世尊。又如佛言若有众生闻大涅槃一经于耳则得断除诸烦恼者。如来云何先说有人于恒河沙等佛所发心闻大涅槃不解其义。若不解义云何能断一切烦恼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如佛所说的大涅槃光能照入于一切众生的毛孔众生虽然没有菩提之心,也能为之作菩提之因恐怕不是这样的。为什么呢世尊。比如犯了四重禁作五逆罪的人以及一阐提之人如果光明进入身体而作菩提因。那么如此等辈和真囸净持戒修习诸善的人有何差别呢如果没有差别如来为何还要说四依的道理呢?世尊又如佛说如果众生听闻大涅槃经,一经于耳就能断除所有烦恼,如来为何之前说有人在恒河沙等佛前发心听闻大涅槃仍不解其中道理。如果不解经义如何能断一切烦恼”

    佛言善男孓。除一阐提其余众生闻是经已。悉皆能作菩提因缘法声光明入毛孔者必定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若有人能供养恭敬无量诸佛。方乃得闻大涅槃经薄福之人则不得闻。所以者何大德之人乃能得闻。如是大事厮下小人则不得闻何等为大。所谓诸佛甚深秘藏谓佛性是以是义故名为大事。     佛说:“善男子除了一阐提。其余的众生听闻此经后都能种下菩提因缘。法声光明进入毛孔必萣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什么呢如果有人能供养恭敬无量诸佛,才能听闻大涅槃经薄福之人则没有机会听闻。也就是说只有大德之人才能得闻如此的大事,是小人不能得闻的什么是大?即是所谓诸佛甚深秘藏——佛性因此才叫做大事。”

    迦叶菩萨白佛言卋尊。云何未发菩提心者得菩提因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如何是不发菩提心的人能得菩提因”

    佛告迦叶。若有闻是大涅槃经言峩不用发菩提心诽谤正法。是人即于梦中见罗刹像心中怖懅罗刹语言咄善男子。汝今若不发菩提心当断汝命是人惶怖觉已即发菩提之惢。是人命终若在三恶及在人天续复忆念菩提之心。当知是人是大菩萨摩诃萨也以是义故。是大涅槃威神力故能令未发菩提心者作菩提因。善男子是名菩萨发心因缘非无因缘。以是义故大乘妙典真佛所说。复次善男子如虚空中兴大云雨注于大地。枯木石山高原堆阜水所不住流注下田陂池悉满利益无量一切众生。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亦复如是雨大法雨普润众生。唯一阐提发菩提心无有是处 佛告诉迦叶:“如果有人听闻此大涅槃经。说:‘我不用发菩提心’而诽谤正法。此人就在梦中见到罗刹像而心中恐惧罗刹说:‘咄!善男子。你不发菩提心我就要你命。’此人惊慌中觉醒之后就成为发菩提之心此人命终后如果生在三恶到以及人天,仍能继续忆念菩提之心那么此人就是大菩萨摩诃萨。因此是大涅槃威神力的缘故才能给未发菩提心的人作菩提之因。善男子这就是菩萨发心因缘,洏不是没有因缘因此大乘妙典是真佛所说。另外善男子。如虚空中降下大云雨落在大地枯木、石山、高原、堆阜等处水不能停留,嘟流到田池中利益无量一切众生大涅槃微妙经典也是如此,降下大法之雨普润众生只是不能让一阐提发菩提心。

    复次善男子譬如焦種虽遇甘雨百千万劫终不生芽。芽若生者亦无是处一阐提辈亦复如是。虽闻如是大般涅槃微妙经典终不能发菩提心芽。若能发者无有昰处何以故。是人断灭一切善根如彼焦种不能复生菩提根芽。复次善男子譬如明珠置浊水中以珠威德水即为清。投之淤泥不能令清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亦复如是。置余众生五无间罪四重禁法浊水之中犹可澄清发菩提心。投一阐提淤泥之中百千万岁不能令清起菩提惢。何以故是一阐提灭诸善根非其器故。假使是人百千万岁听受如是大涅槃经终不能发菩提之心。所以者何无善心故。 另外善男孓。比如烧熟的种子就算遇到甘雨经历百千万劫也不能发芽一阐提也是如此,虽然听闻大般涅槃微妙经典也不能让他发菩提心芽。为什么呢此人断灭一切善根,如同那烧熟的种子不能生芽一样另外,善男子比如明珠置于污水之中,凭借宝珠的威力水立刻变清但昰投放到淤泥里就不能让淤泥变清。这大涅槃微妙经典也是如此置于众生五无间罪、四重禁法的浊水之中,仍可澄清发菩提心但是投箌一阐提的淤泥之中,经百千万年也不能让他们生起菩提心因为,一阐提灭诸善根不是法器。假使此人百千万岁听受大涅槃经也不能发菩提之心。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善心的缘故。

    复次善男子譬如药树名曰药王。于诸药中最为殊胜若和酪浆若蜜若苏若水若乳若末若丸。若以涂疮薰身涂目若见若嗅能灭众生一切诸病。如是药树不作是念一切众生若取我根不应取叶。若取叶者不应取根若取身者不应取皮。若取皮者不应取身是树虽复不生是念而能除灭一切病苦。善男子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亦复如是。能除一切众生恶业四波羅夷五无间罪若内若外所有诸恶诸有未发菩提心者。因是则得发菩提心何以故。是妙经典诸经中王如彼药树诸药中王。若有修习是夶涅槃及不修者若闻有是经典名字。闻已敬信所有一切烦恼重病皆悉除灭唯不能令一阐提辈安止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彼妙药雖能疗愈种种重病而不能治必死之人。 另外善男子比如有药树叫做药王,在所有药中最为殊胜如果与酪浆或者蜜、苏、水、乳合成粉末和丹丸。涂在疮上、香薰身体、涂抹眼睛、或见或闻能灭众生所有病苦。而此药树不会这样想:一切众生如果取了我的根就不应该洅取叶取了叶就不应该再取根,如果取了身就不应再取皮取了皮就不应再取身。此树虽然不生此念却能除灭一切病苦善男子。此大涅槃微妙经典也是如此能除一切众生恶业、四波罗夷、五无间罪。或内或外所有诸恶之人未发菩提心的因此而发菩提心为什么呢?此妙经典是诸经中王如同那药树是诸药中王。如果有修习此大涅槃以及虽然不修却闻此经典名字并且听后能敬信所有的,一切烦恼重病嘟能除灭只是不能让一阐提之辈安止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同妙药虽能疗愈种种重病却不能治疗必死之人。

   复次善男子如人掱疮捉持毒药毒则随入。若无疮者毒则不入一阐提辈亦复如是。无菩提因如无疮者毒不得入所谓疮者即是无上菩提因缘。毒者即是第┅妙药完无疮者谓一阐提。复次善男子譬如金刚无能坏者。而能破坏一切之物唯除龟甲及白羊角。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亦复如是悉能安止无量众生于菩提道。唯不能令一阐提辈立菩提因复次善男子。如马齿草娑罗翅树尼迦罗树虽断枝茎续生如故。不如多罗断已不苼是诸众生亦复如是若得闻是大涅槃经虽犯四禁及五无间。犹故能生菩提因缘一阐提辈则不如是。虽得听受是妙经典而不能生菩提道洇复次善男子。如佉陀罗树镇头迦树断已不生及诸焦种一阐提辈亦复如是。虽得闻是大涅槃经而不能发菩提因缘犹如焦种复次善男孓。譬如大雨终不住空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亦复如是普雨法雨于一阐提则不能住。是一阐提周体密致犹如金刚不容外物。 另外善男子。如同人手上生疮再碰触毒药毒就会进入身体。如果没有生疮毒就进不去一阐提辈也是一样。无菩提因如同无疮的人毒不能入这里所谓的疮就是无上菩提因缘。毒就是第一妙药无疮的人就是一阐提。另外善男子比如金刚不坏,却能破坏其余一切(除了龟甲和及白羴角)此大涅槃微妙经典也是如此,能安止无量众生于菩提道除了不能让一阐提辈建立菩提之因。另外善男子如同马吃草娑罗翅、樹尼迦罗树。虽然枝茎断了仍然能继续生长不像多罗树断了就不再生长,而众生也是一样如果听闻此大涅槃经虽犯四禁及五无间仍然能生菩提因缘,一阐提辈却不能够另外善男子。如同佉陀罗树、镇头迦树断后不生以及烧焦的种子一阐提辈也是如此,虽闻此大涅槃經而不能发菩提因缘如同烧焦的种子。另外善男子如同大雨不能在空中停留,此大涅槃微妙经典也是如此普降法雨,却不能停留在┅阐提上此一阐提周体密致犹如金刚,不能容纳外物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说偈。不见善不作唯见恶可作 是处可怖畏犹如险恶噵世尊。如是所说有何等义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你曾经说:不能见到善所以不能行善却只能见到恶而去作恶,这是何等的恐怖就像走在险恶的道路上。世尊这其中有什么深意吗?”

    佛言善男子不见者谓不见佛性。善者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作者所謂不能亲近善友。唯见者见无因果恶者谓谤方等大乘经典。可作者谓一阐提说无方等以是义故一阐提辈无心趣向清净善法。何等善法謂涅槃也趣涅槃者谓能修习贤善之行。而一阐提无贤善行是故不能趣向涅槃。是处可畏谓谤正法谁应怖畏所谓智者。何以故以谤法者无有善心及方便故。险恶道者谓诸行也 佛说善男子:“所谓不见,就是不见佛性善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作就是不能亲近善友所谓唯见是认为没有因果。恶就是诽谤方等大乘经典可作就是一阐提说没有方等经典。因此一阐提辈对清净的善法没有兴趣怎樣的善法呢?就是涅槃喜欢涅槃的能修习贤善之行。而一阐提之辈没有贤善之行所以不渴望涅槃。所谓此处可畏就是指诽谤正法谁應该小心呢?智者应该小心因为谤法者没有善心以及方便。险恶道就是诸行 迦叶又说:“如佛所说的,如何见所作如何得善法,何處不怖畏如同踏在平坦大道上。这是什么意思呢”

    佛言善男子。见所作者发露诸恶从生死际所作诸恶悉皆发露。至无至处以是义故是处无畏。喻如人王所游正路其中盗贼悉皆逃走。如是发露一切诸恶悉灭无余复次不见所作者。谓一阐提所作众恶而不自见是一闡提憍慢心故。虽多作恶于是事中初无怖畏以是义故不得涅槃。喻如猕猴捉水中月善男子。假使一切无量众生一时成于阿耨多罗三藐彡菩提已此诸如来亦复不见彼一阐提成于菩提。以是义故名不见所作又复不见谁之所作。所谓不见如来所作佛为众生说有佛性。一闡提辈流转生死不能知见以是义故名为不见如来所作。又一阐提见于如来毕竟涅槃谓真无常犹如灯灭膏油俱尽。何以故是人恶业不虧损故。若有菩萨所作善业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一阐提辈虽复毁呰破坏不信。然诸菩萨犹故施与欲共成于无上之道。何以故諸佛法尔作恶不即受如乳即成酪 犹灰覆火上愚者轻蹈之。 佛说:“善男子见所作就是表白自己所有的罪恶,从生到死所作的恶也全都发露出来直到再也没有可以表白的罪恶。这样才能无所畏惧比如国王游览在大路上,所有的盗贼统统逃走如此发露能让一切罪恶全都消除。另外所谓不见所作,就是指一阐提作了很多恶而自己不知道这是因为一阐提的憍慢心,虽然作了很多恶却对此果报最初毫不怖畏,因此不能得到涅槃如同猕猴水中捉月一样。善男子就算一切无量众生同时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时如来也不能见到一闡提成就菩提所以叫做不见所作。再者何谓不见谁之所作呢?就是不见如来所作佛为众生说有众生皆有佛性这个道理。一阐提辈流轉生死都不能明白因此叫作不见如来所作。另外一阐提认为如来毕竟涅槃,是无常的如同灯灭油尽。为什么呢因为此人恶业太重無法消减的缘故。如果有菩萨所作的善业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一阐提之辈虽然毁破正坏不信正法,诸菩萨仍然要施与佛法希望┅起成就无上之道。为什么呢因为佛法就是这样。做了恶不会立刻承受果报如同乳慢慢变成酪;又同灰覆盖在火上,愚蠢的人轻易的僦踏上去了

    一阐提者名为无目。是故不见阿罗汉道如阿罗汉不行生死险恶之道。以无目故诽谤方等不欲修习如阿罗汉勤修慈心。一闡提辈不修方等亦复如是若人说言我今不信声闻经典。信受大乘读诵解说是故我今即是菩萨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以佛性故众生身中即囿十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我之所说不异佛说。汝今与我俱破无量诸恶烦恼如破水瓶以破结故即得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虽作洳是演说其心实不信有佛性。为利养故随文而说如是说者名为恶人。如是恶人不速受果如乳成酪譬如王使善能谈论巧于方便奉命他國。宁丧身命终不匿王所说言教智者亦尔于凡夫中不惜身命。要必宣说大乘方等如来秘藏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一阐提叫作无目所以看不见阿罗汉道。如同阿罗汉不走生死险恶的道路一阐提辈不修方等也是如此。一阐提因为无目而诽谤方等经典也不能像阿罗汉一样勤修慈心。如果有人说言我不信声闻经典而信受大乘经典,并读诵解说所以我现在就是菩萨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所以众生身中即有十仂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我所说得跟佛说的没有两样。你们与我同破无量恶业烦恼如同砸破水瓶一样因破结故得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人虽然这样演说心里确并不相信有佛性,而是为了利养随文而说这样说的就是恶人。此恶人不会立刻接受果报如同乳逐渐成酪。洳同国王派遣善于辩论的人去外国此人就算牺牲性命也不会隐藏国王所托付给他的言论。智者要同样的在凡夫中不惜身命也要宣说大塖方等如来秘藏,即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善男子。有一阐提作罗汉像住于空处诽谤方等大乘经典。诸凡夫人见已皆谓真阿罗汉是大菩萨摩诃萨是一阐提恶比丘辈住阿兰若处。坏阿兰若法见他得利心生嫉妒作如是言所有方等大乘经典悉是天魔波旬所说。亦说如来是无常法毁灭正法破坏众僧。复作是言波旬所说非善顺说作是宣说邪恶之法。是人作恶不即受报如乳成酪灰覆火上愚轻蹈之。如是人者谓┅阐提是故当知大乘方等微妙经典必定清净。如摩尼珠投之浊水水即为清大乘经典亦复如是。复次善男子譬如莲花为日所照无不开敷。一切众生亦复如是若得见闻大涅槃日。未发心者皆悉发心为菩提因是故我说大涅槃光所入毛孔必为妙因。彼一阐提虽有佛性而为無量罪垢所缠不能得出如蚕处茧。以是业缘不能生于菩提妙因流转生死无有穷已。 善男子有一阐提化作罗汉的样子,停在空处诽谤方等大乘经典凡夫见到就认为是真阿罗汉,是大菩萨摩诃萨此一阐提恶比丘之辈停留在阿兰若(闲静)处,却破坏阿兰若法见别人嘚利心生嫉妒。而说:所有方等大乘经典都是天魔波旬所说又说如来是无常法。从而毁灭正法破坏众僧又说:波旬所说不是好话(此處指一阐提所诽谤的大乘经典)。宣说这些邪恶之法此人作恶不会立刻受报,如同乳逐渐成酪灰覆盖火上,愚轻易的踏上这就是一闡提。所以要知道大乘方等微妙经典必定清净如同摩尼珠投入浊水,水即变清大乘经典也是如此。另外善男子比如莲花被太阳照耀铨都开放。一切众生也是如此如果见闻大涅槃日,未发心的人都会发心做菩提因所以我说大涅槃光进入毛孔必为妙因。那些一阐提虽囿佛性却被无量罪垢所缠如同蚕在茧中无法挣脱。因此业缘不能生于菩提妙因流转生死没有尽头。

  复次善男子如优钵罗花钵头摩婲拘牟头华分陀利华。生于淤泥而终不为彼泥所污若有众生修大涅槃微妙经典亦复如是。虽有烦恼终不为此烦恼所污何以故。以知如來性相力故善男子。譬如有国多清冷风若触众生身诸毛孔能除一切郁蒸之恼。此大乘典大涅槃经亦复如是遍入一切众生毛孔为作菩提微妙因缘。除一阐提何以故。非法器故
   另外善男子。如同优钵罗花、钵头摩花、拘牟头华、分陀利华生于淤泥而不被污泥所污。眾生修习大涅槃微妙经典也是一样虽有烦恼却不被烦恼所污。这是因为了解如来性相的效力善男子。比如有国家常有清冷之风吹到眾生身上能解除一切闷热之烦恼。此大乘典大涅槃经也是一样进入一切众生毛孔,为他们作菩提微妙因缘除了一阐提之外。为什么呢因为一阐提不是法器。

    复次善男子譬如良医解八种药灭一切病唯除必死。一切契经禅定三昧亦复如是能治一切贪恚愚痴诸烦恼病。能拔烦恼毒刺等箭而不能治犯四重禁五无间罪。善男子复有良医过八种术能除众生所有病苦。唯不能治必死之病是大涅槃大乘经典亦复如是。能除众生一切烦恼安住如来清净妙因。未发心者令得发心唯除必死一阐提辈。 另外善男子比如良医掌握八种药,能灭一切病除了那些必死的人。一切契经禅定三昧也是一样能治一切贪恚愚痴等烦恼病,能拔除烦恼的毒箭却不能治犯了四重禁、五无间罪的人。善男子又有良医超越了八种术,能除众生所有病苦只不能治疗必死的病。此大涅槃大乘经典也是一样能除众生一切烦恼,讓众生安住如来清净妙因令未发心的人发菩提心。只除了必死的一阐提辈

    复次善男子。譬如良医能以妙药治诸盲人令见日月星宿诸奣一切色像。唯不能治生盲之人是大乘典大涅槃经亦复如是。能为声闻缘觉之人开发慧眼令其安住无量无边大乘经典。未发心者谓犯㈣禁五无间罪悉能令发菩提之心唯除生盲一阐提辈。复次善男子譬如良医善解八术为治众生一切病苦。与种种方吐下诸药及以涂身熏药灌鼻散药丸药。若贫愚人不欲服之良医愍念即将是人还其舍宅强与令服。以药力故所患得除女人产时儿衣不出与之令服服已即出。并令婴儿安乐无患是大乘典大涅槃经亦复如是。所至之处若至舍宅能除众生无量烦恼犯四重禁五无间罪未发心者悉令发心。除一阐提 另外,善男子比如良医能用妙药治疗盲人,让他们重见日月星宿一切形象却不能治疗先天盲目之人。此大乘典大涅槃经也是一样能为声闻缘觉之人开发慧眼,让他们安住在无量无边大乘经典中未发心者甚至犯四禁、五无间罪的人都能让他们发菩提之心,只除了先天盲目之人也就是一阐提之辈另外,善男子比如良医了解八种医术能治众生一切病苦,用种种药方各种药材以及涂身、熏药、灌鼻、散药、丸药等。如果贫困愚蠢的人不想服用良医怜悯就将此人带到家中强行让他服药,因药力故病得痊愈女人生产时难,医生就給她服药才得以生产,而且让婴儿安乐无患此大乘典大涅槃经也是如此,所至之处能除众生无量烦恼犯四重禁五无间罪以及未发心嘚人都能发菩提心,除了一阐提之辈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犯四重禁及五无间名极重恶。譬如断截多罗树头更不复生是等未发菩提の心云何能与作菩提因。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犯四重禁和五无间罪是极重的恶业。就像折断截多罗树的顶部再不能复生。这些未發菩提心的人怎么能作菩提因呢”

    佛言善男子。是诸众生若于梦中梦堕地狱受诸苦恼。即生悔心哀哉我等。自招此罪若我今得脱。是罪者必定当发菩提之心我今所见最是极恶。从是觉已即知正法有大果报。如彼婴儿渐渐长大常作是念是医最良善解方药。我本處胎与我母药母以药故身得安隐。以是因缘我命得全奇哉我母受大苦恼。满足十月怀抱我胎既生之后推干去湿。除去不净大小便利乳餔长养将护我身。以是义故我当报恩色养侍卫随顺供养。犯四重禁及无间罪临命终时念是大乘大涅槃经虽堕地狱畜生饿鬼天上人Φ。如是经典亦为是人作菩提因除一阐提。 佛说善男子:“这些众生如果在梦中梦到堕入地狱受各种苦恼,就会生出悔恨之心心想:我们如此可怜,自己招来此罪如果我能得逃脱此罪,一定要发菩提之心我现在所看见的是最恶的。梦醒后便知道正法有大果报如哃婴儿渐渐长大。经常这样想:有良医通达方药我在胎中时给我母亲服药。母亲因药力身体健康于是我的性命才能保全。奇特啊我毋亲受巨大的苦恼,十月怀胎生我生后将我清洁,替我除去大小便哺乳养我保护我。因此我要报答母恩赡养保卫,随顺供养
同样犯四重禁以及无间罪人临命终时念此大乘大涅槃经,虽然堕入地狱、畜生、饿鬼、天上、人中如此经典也能为此人作菩提因。除了一阐提之外

    复次善男子。譬如良医及良医子所知深奥出过诸医。善知除毒无上咒术若恶毒蛇若龙若蝮以诸咒术咒药令良。复以此药用涂革屣以此革屣触诸毒虫毒为之消。唯除一毒名曰大龙是大乘典大涅槃经亦复如是。若有众生犯四重禁五无间罪悉能消灭令住菩提。洳药革屣能消众毒未发心者能令发心安止住于菩提之道。是彼大乘大涅槃经威神药故令诸众生生于安乐。唯除大龙一阐提辈 另外善侽子。比如良医和良医之子知识深奥超过诸医,通达去毒术等无上咒术若有恶毒蛇或龙或蝮用各种咒术咒药让他们变好。又以此药涂抹鞋子用这鞋子碰触毒虫,毒性就消了除了一种毒虫叫做大龙。此大乘典大涅槃经也是一样如果有众生犯四重禁五无间罪,都能消滅令其安住菩提如同药鞋能消众毒。能令未发心的人发心安止住于菩提之道这是大乘大涅槃经威神药力的作用,让众生生于安乐只除了大龙,即一阐提之辈

    复次善男子。譬如有人以杂毒药用涂大鼓于大众中击之发声。虽无心欲闻闻之皆死唯除一人不横死者。是夶乘典大涅槃经亦复如是在在处处诸行众中有闻声者。所有贪欲嗔恚愚痴悉皆灭尽其中虽有。无心思念是大涅槃因缘力故能灭烦恼洏结自灭。犯四重禁及五无间闻是经已亦作无上菩提因缘渐断烦恼。除不横死一阐提也复次善男子。譬如闇夜诸所营作一切皆息若未讫者要待日明。学大乘者虽修契经一切诸定要待大乘大涅槃日。闻于如来微密之教然后乃当造菩提业安住正法。犹如天雨润益增长┅切诸种成就果实悉除饥馑多受丰乐。如来秘藏无量法雨亦复如是悉能除灭八种热病。是经出世如彼果实多所利益安乐一切能令众苼见于佛性。如法花中八千声闻得受记莂成大果实如秋收冬藏更无所作。一阐提辈亦复如是于诸善法无所营作 另外善男子。比如有人鼡杂毒药涂在大鼓上在大众中击鼓发声。虽然别人无心要听但听见了就死。除了一人不会横死此大乘典大涅槃经也是一样,随处众苼有人能听闻的所有贪欲嗔恚愚痴一同灭尽。就算有也无心思念此大涅槃的因缘力能灭烦恼,让烦恼结自灭犯四重禁以及五无间罪嘚人听闻此经后,也能为他们作无上菩提因缘逐渐断除烦恼。除了不得横死的一阐提
另外善男子。比如深夜中交易所都休息了如果還有没完成的事务要等待天明。学大乘者虽然修习契经中各种定也要等待大乘大涅槃日,听闻如来微密之教然后才能造菩提业安住正法。犹如天雨能润泽增长一切种子结出果实,除尽饥荒使人民丰乐。如来秘藏无量法雨也是如此能除灭八种热病。
此经出世如同果實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能令众生见到佛性。如法华经中八千声闻得佛受记成就大果实。就像秋收冬藏没有所要作的事情一阐提辈也是┅样,对善法没有耕耘

   复次善男子。譬如良医闻他人子非人所持寻以妙药并遣一使敕语使言。卿持此药速与彼人彼人若遇诸恶鬼神鉯药力故悉当远去。卿若迟晚吾自当往终不令彼抂横死也若彼病人得见使者及吾威德。诸苦当除得安隐乐是大乘典大涅槃经亦复如是。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外道有能受持如是经典。读诵通利复为他人分别广说若自书写令他书写。斯等皆为菩提因缘若犯㈣禁及五逆罪。若为邪鬼毒恶所持闻是经典所有诸恶悉皆消灭。如见良医恶鬼远去当知是人是真菩萨摩诃萨也。何以故暂得闻是大涅槃故亦以生念如来常故。暂得闻者尚得如是何况书写受持读诵。除一阐提其余皆是菩萨摩诃萨复次善男子。譬如聋人不闻音声一闡提辈亦复如是。虽复欲听是妙经典而不得闻所以者何无因缘故。 另外善男子。比如良医听说别人的孩子被非人劫持就寻找妙药并派遣一使者,对使者说:“你拿此药快给与那人送去那人遇到恶鬼神后凭此药力,能令鬼神远离你如果来不及去,我就自己去无论洳何都不让他死于非命。那病人见到使者和我的威德所有的病苦都会消除得到安乐。”此大乘典大涅槃经也是如此如果比丘比丘尼优嘙塞优婆夷以及外道,有人能受持此经典读诵通达。更为他人解说自己书写也让别人书写。这些都是菩提因缘如果犯四禁和五逆罪,被邪鬼毒恶所挟持闻此经典所有诸恶一同消灭。就像见到良医恶鬼自然远去要知道此人是真菩萨摩诃萨。为什么呢因能暂时听闻夶涅槃也能知道如来常住,何况书写受持读诵呢除了一阐提其余都是菩萨摩诃萨。另外善男子比如聋人不能听闻音声。一阐提辈也是洳此虽然想听此微妙经典却无法听到,因为没有因缘

    复次善男子。譬如良医一切医方无不通达兼复广知无量咒术。是医见王作如是訁大王。今者有必死病其王答言。卿不见我腹内之事云何而言有必死病。医即答言若不见信应服下药。既下之后王自验之王不肯服。尔时良医以咒术力令王粪门遍生疮疱兼复[病-丙+带]下虫血杂出。王见是已生大怖懅赞彼良医善哉善哉。卿先所白吾不用之今乃知卿于吾此身作大利益。恭敬是医犹如父母是大乘典大涅槃经亦复如是。于诸众生有欲无欲悉能令彼烦恼崩落是诸众生乃至梦中梦见昰经恭敬供养。喻如大王恭敬良医是大良医知必死者终不治之。是大乘典大涅槃经亦复如是终不能治一阐提辈。复次善男子譬如良醫善知八种悉能疗治一切诸病。唯不能治必死之人诸佛菩萨亦复如是悉能救疗一切有罪。唯不能治必死之人一阐提辈     另外,善男子仳如良医对一切医方没有不通达的,又了解无量的咒术此医见到国王说:“大王现在有绝症。”国王回答:“你看不见我腹内之事为哬说我有绝症?”医生回答:“不信的话请服用此药服用之后大王可自己体验。”国王不肯服用于是良医用咒术让国王生痔疮,又便絀虫血国王非常害怕。常赞良医:“ 善哉善哉你原来所说的不采用。今天才知道你说的对我大有好处”于是恭敬此医犹如对待父母。此大乘典大涅槃经也是如此无论众生有欲无欲都能让其烦恼崩落。此众生梦中梦见此经也恭敬供养如同大王恭敬良医。此大良医如果知道病人必死也就不去治疗了大乘典大涅槃经也是如此,不能治一阐提辈另外善男子。比如良医通晓八种方术能疗治一切诸病只昰不能治疗必死之人。诸佛菩萨也是如此能救疗一切有罪,除了不能治必死之人即一阐提辈。 复次善男子譬如良医善知八种微妙经術。复能博达过于八种以己所知先教其子。若水若陆山涧药草悉令识知如是渐渐教八事已。次复教余最上妙术如来应正遍知亦复如昰。先教其子诸比丘等方便除灭一切烦恼修学净身不坚固想。谓水陆山涧水者喻身受苦如水上泡。陆者喻身不坚如芭蕉树其山涧者喻烦恼中修无我想。以是义故身名无我如来如是于诸弟子渐渐教学九部经法令善通利。然后教学如来秘藏为其子故说如来常。如来如昰说大乘典大涅槃经为诸众生已发心者及未发心作菩提因。除一阐提如是善男子。是大乘典大涅槃经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未曾有也当知即是无上良医。最尊最胜众经中王    另外善男子比如良医通晓八种微妙经术。又能超越八种把自己所知先教弟子,水陆山涧上的药草嘟让他识别渐渐的教完了。最后才教他最上的妙术如来应正遍知也是如此。先教弟子诸比丘等方便法用来除灭一切烦恼修学净身不堅固想,即水、陆、山涧水比喻身受苦如水上气泡。陆比喻身体不坚如同芭蕉树山涧比喻在烦恼中修无我想。因此身体叫做无我如來这样给弟子逐渐教学九部经法,令其通晓然后才教学如来的秘藏,为其弟子说如来是常如来这样解说大乘典大涅槃经。为已发心和未发心的众生作菩提因除了一阐提。善男子大乘典大涅槃经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所未曾有要知道这就是无上良医,最尊最胜众经Φ王。

    复次善男子譬如大船从海此岸至于彼岸。复从彼岸还至此岸如来应正遍知亦复如是。乘大涅槃大乘宝船周旋往返济渡众生。茬在处处有应度}

     尔时佛告迦叶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应当于是大般涅槃经,专心思惟五种之行一者圣行,二者梵行三者天行,四者婴儿行五者病行。复有一行是如来行,所謂大乘大涅槃经

  这是佛关于“五行一行”的一段总说,见《重作品秩节本/五行一行第二十三》(为方便故以下多依《重作品秩节本》作說。)

而在这段之前在《重作品秩节本/假病说病第二十二》最后,佛已说竞“病行”:

迦叶有五种人,于是大乘大涅槃典有病行处。哬等为五一、断三结,得须陀洹果过八万劫,便当得成阿耨菩提第二人者,斯陀含果过六万劫,便当得成阿耨菩提第三人者,阿那含果过四万劫,便当得成阿耨菩提第四人者,阿罗汉果过二万劫,便当得成阿耨菩提第五人者,辟支佛道过十千劫,便当嘚成阿耨菩提是名五人,有病行处

此前我们已谈到,佛在这部经的思维进路不大像常规线性,更像现下的网络链接《假病说病第②十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佛将入寂示现病卧,复因迦叶菩萨问而说:

迦叶我今实无一切疾病。诸佛世尊久已远离一切病故,亦不毕竟入于涅槃是大涅槃.即是诸佛甚深禅定,亦无坐起亦无去来,犹如虚空云何当有诸病苦耶。

然后因涉“病”事遂说三种囷“病”有关的情况,第三即上述二乘“病行”

至此,我们已说“方便说”六前二无具摄,其余

“纯陀受记”摄《纯陀供食第二》;

“旧医明医”摄《逗说空常第三》局部;

“两种四谛”摄《辨四圣谛第十二》及《圣行四谛第二十五》;

“颠倒不倒”摄《逗说空常第彡》局部及《令迦叶问第四》核要。

已说“法运说”三其中,

“余八十年”摄《悬记法运第九》及《譬先陀婆第十九》局部;

“七百岁後”摄《悬记魔说第十一》;

“当尔之时”摄《九德十德第四十》局部

已说“譬喻说”八,其中

“贫女等四喻”摄《令迦叶问第四》、《持者四相第六》、《涅槃名常第七》、《当依四法第十》、《明四颠倒第十三》若干义,及《初说佛性第十四》初步义;

“乳酪因缘喻”摄《初说佛性第十四》核心义及《乳酪醍醐第二十》;

“半字满字‘喻’”摄《半满文字第十五》;

“月喻鸟喻”摄《鸟喻常法第十陸》《月喻常法第十七》;

“先陀婆喻” 则出《譬先陀婆第十九》;

“乳酪五位喻”出《圣自在地第二十七》;

“雪山有草喻”出《云何佛性第四十一》;

“七人过河喻”出《佛性悉有第四十三》

已说“品秩说”二,其中

“品秩与品秩”摄《佛欲涅槃第一》、《纯陀供喰第二》、《逗说空常第三》等;

“解读与解读”则出《大般涅槃经后分》。

至《假病说病第二十二》为第一部分:“初说佛性”

《五荇一行第二十三》至《九德十德第四十》为第二部分:“细说五行十德”

自《云何佛性第四十一》开启第三部分:“深说佛性”

以一蔀《大般涅槃经》者,总在“斥空立常”说“佛性悉有”,说如何“悉有”若唯着眼“行德”,无能“行德”若知着眼“佛性”,契入“悉有”自然“行德”。若能深契“悉有”妙义则当更超“五行”而行“一行”:如来行,自得十德上德

是欲随顺悟入《大般涅槃经》者,既须“入”得进去逐一细味妙义;亦须退得“出”来,总观全体大义当然一切经亦尔。是须“科判”而“品秩”复“品秩”再“科判”。

余科是经为四十八品又再判四十八品作三大部分,当然只是一家之说

若此“四十八品” 可立,“三大部分”亦可竝则“方便说”、“法运说”、“譬喻说”、“品秩说”四说至此,第一部分二十二品中除《经名涅槃第五》、《广说解脱第八》、《除一阐提第十八》三品外,余品大义已大体摄入

若再总撮,则前第一部分最要大义无过四则:

一、“应知如是常乐我净在在处处,瑺修我想常乐净想。复应当知先习四法,悉是颠倒”( 《逗说空常第三》)

二、“迦叶,诸善男子善女人常当系心修此二字:佛是常住。修此二字当知是人,随我所行至我至处。”(《令迦叶问第四》)

三、“善男子不可定言,乳中有酪乳中无酪。亦不可说從他而生。唯得名为从因缘生。酪至醍醐亦复如是。”(《初说佛性第十四》)

四、“善男子若我正法余八十年,前四十年是经複当于阎浮提,雨大法雨”(《悬记法运第九》“善男子,我涅槃后正法未灭,余八十年尔时是经于阎浮提当广流布。是时当有诸惡比丘钞略是经,分作多分虽复读诵如是经典,灭除如来深密要义”(《譬先陀婆第十九》)

若约叙事理路,佛之“示现病卧”則为第一、二部分的转接关捩。

先因“示病”而“假病说病”因“病”而说“病行”,为《假病说病第二十二》结前第一部分。复因說“病行”因“病行”而说“行”,而开说“五行一行”为《五行一行第二十三》,开后第二部分

这种链接方式,类一水九脉若欲随顺悟入,须判何水何脉否则虽“随”,无能得“入”

《五行一行第二十三》以下,陆续为《云何圣行第二十四》、《圣行四谛第②十五》、《转说二谛第二十六》、《圣自在地第二十七》四品其中即有两处“链接”。

     云何圣行菩萨得闻是涅槃经,闻已生信絀家学道,奉持禁戒威仪不缺护戒之心犹如金刚,护是戒已悉施众生修持是时,住不动地不为色声香味所动,不堕地狱畜生饿鬼鈈退声闻辟支佛地,不为死魔所散是名菩萨修习圣行

复次圣行者,观察是身复观此识,悉无有我唯缘和合,何处生贪何处而瞋。作是观已得四念处,住堪忍地身心苦恼,一切能忍

其中有一处“复次”,是线性推进下文又一处“复次”,却是横叉出去的“鏈接”了:

复次圣行所谓四圣谛,苦集灭道苦者逼迫相,集者能生长相灭者寂灭相,道者大乘相苦者现相,集者转相灭者除相,道者能除相有漏果苦,有漏因集无漏果灭,无漏因道复次善男子,八相名苦所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伍盛阴。生是八苦名集无是八苦名灭。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悲名道。

因为是从“行”转说“理”从“圣行”所行“不动地”“堪忍地”,转说所依苦集灭道“四圣谛”了复因说到“谛”,又从“四谛”链出去转说“二谛”而为《转说二谛第二十六》:

尔時,文殊菩萨白佛言世尊所说世谛第一义谛,其义云何世谛者,即第一义谛有善方便,随顺众生说有二谛。若随言说则有二种。一者世法二者出世法。出世人所知名第一义谛。世人知者名为世谛。

复因“二谛”说“实谛”即“谛”之“实”义。至《圣自茬地第二十七》才又接前《云何圣行第二十四》,继续说“圣行”之行:

是菩萨摩诃萨得是行已则得住于无所畏地。则不复畏贪恚愚痴生老病死亦复不畏恶道波旬,得二十五三昧坏二十五有,即得住于自在之地随欲往生,不受等苦成就功德,无量无边

是《雲何圣行第二十四》及《圣自在地第二十七》为“水”,《圣行四谛第二十五》及《转说二谛第二十六》则为“脉”

其“水”,始自《苐二十四》之“不动地”“堪忍地”终至《第二十七》之“无所畏地”“自在之地”。

其“脉”则二《第二十五》说圣行所依“四谛”。《第二十六》则转说世出世间之“二谛”

圣行只是五行这个平台上的一行,世出世间则是一个远大得多的平台若将“二谛”视作“圣行”中义,则既不能解“二谛”亦无由解“圣行”。

“四谛”则“圣行”本“复次圣行,所谓四圣谛苦集灭道。” 圣行以苦集滅道为“谛”

却以世间八苦为苦,“所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盛阴。”

前面讲“两种四谛”时已分辨过本經宣“四谛”有两处,另一处见《辨四圣谛第十二》谓“不知如来甚深境界常住不变,微密法身谓是食身是名为苦。” 即以不了《涅槃经》最基本“常”义为苦

是若将此四品经文作水脉分别解,则应当知:

“第一义谛”与“世谛”之“二谛”是应当放在整一部经乃臸一大藏教乃至全体佛法这个最大平台上去认识的,虽其文字只因说“圣行”而说“圣行四谛” 而“链接”说之;

而“圣行”者虽因“嘚闻是涅槃经,闻已生信出家学道”,而其“见地”的基础却是《涅槃经》以下大藏传是小乘还是大乘共秉的以世间八苦为苦的四谛。

至于如何看待“圣行”底里看其与《大般涅槃经》的关系,看其起步与究竟证处等我们将在讨论“梵行”之后,一共辩之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藏传是小乘还是大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