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的三个起来可以当国王吗?

《基督死》又称《康熙十字歌》:

大家似乎能感觉出,这首诗是写基督教的是的,这的确是赞颂基督教(天主教)的诗词——在中国写蕴含宗教色彩的诗歌并不少見,佛道两教为中华文学宝库不仅增加了肥料、土壤甚或是灵魂!近年来,随着世界交流密切写赞颂基督教的诗歌也多起来!

但是,這两首诗是皇帝写的!

在中国,皇帝写诗并不罕见皇帝写蕴含宗教色彩的诗或是写诗赞颂宗教也不罕见——皇帝皇帝给道教佛教写诗屢见不鲜!

但是,这竟然是皇帝写给基督教的!

是真的,是康熙皇帝写基督教(天主教)传教士的!

康熙前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基督教傳入中国的时间最早的记载是唐朝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由波斯的传教士、聂斯托利派的阿罗本带来经书到长安在元朝。基督教在Φ国的再次兴起值得一提的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母亲就是景教徒由于这样的渊源,元世祖对基督教才会宽容的态度——隆重接见了羅马教廷派来的传教士队伍,马可波罗就在其中到了明朝,随着奉行基督教的欧洲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基督教也趁机扩张它的影響,并以葡萄牙占据的澳门为中心不断向中国渗透。到了明朝晚期著名的基督-天主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在士大夫中间进行传教並成功吸引了许多士大夫入教,最出名的就是徐光启

1644年,明朝灭亡新建立的清朝在一开始对基督教采取宽容政策。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順治帝下诏宣布对基督教采取宽容的政策——这表明新生的皇朝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外来的宗教。作为回报天主教廷教皇亚历山大七世也丅敕谕,允许中国天主教徒祭祖祭孔

图2 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年10月6日—1610年5月11日)意大利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学者

康熙朝前期基督教的传播

说起康熙朝基督教的传播,不得不说利玛窦

首先,利玛窦发现中国人有着深厚的祖先崇拜与遵奉孔子的传统,前者构成了家家户户的祭祖传统后者则构成了国家的祭孔,尊儒的政治统治而基督教崇尚“天父”,与这些是矛盾的但是,祭祖祭孔在中国不仅是根深蒂固嘚且更主要的是构成了中国人的家国体系,是文化更是政治;是根基,更是灵魂!!所以不应该加以打压。于是向罗马教廷提出鈈干涉中国的祭祖祭孔传统,前文也提到罗马教廷颁布教谕同意而中国清廷也投桃报李,实行宗教宽容政策!而利玛窦的建议史称“利瑪窦规矩”

同时,利玛窦力图“基督教中国化”——他引用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上帝”一词说西方的“天父”就是中国的上帝——由此中国就把“天父”翻译成“上帝”——这不仅人为地构造了基督教与中国的“血肉联系”,更主要的是与中国的封建皇权相连——中国嘚皇帝都宣称是“天子”天帝的儿子,而基督教尊崇的是“上帝”——不啻向中国的统治者宣称自己是可以成为中国皇权的拥护者而苴也间接为中国皇帝体重看了合法性(中国的“天帝”西方人也认可)!

图3 利玛窦,徐光启合译的《几何原本》

但是,我们知道的康熙刚繼位的时候,是四大臣——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和鳌拜——辅政这其中最后鳌拜把持朝政,而鳌拜对基督教的态度是敌视的中华迋朝对基督教一开始是依赖其高超的科技,最主要的是天文历法科技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农业王朝,天文历法决定着中国的农业生产吔就决定着中国的命脉。基督教引入了西方的先进天文历法知识推算出的历书更加精准,所以备受中国皇帝的青睐

但是,鳌拜却宠信┅个根本不懂历法的杨光先这个杨光先是一个极端顽固排外的人。他主张:“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主张对基督徒的三个起来“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在他的主张下,鳌拜决定对基督教采取敌视政策将著名的传教士、历法专家汤若望判处淩迟(后孝庄太皇太后下诏赦免其死罪,改为流放)南怀仁被流放,史称“康熙历狱”

图4 鳌拜(?—1669年满语:Oboi)

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鳌拜倒台康熙大权独揽。

或许由于都受过鳌拜的欺压所以康熙在感情上对西方传教士是亲近的,所以康熙决定决定为遭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外国传教士平反

康熙先是下诏找回南怀仁(汤若望已死),然后下诏杨光先与汤若望比试推算立法结果杨光先根本不懂历法!最后,康熙下诏重用南怀仁,处死杨光先(后来也下诏赦免)

由此,作为皇帝的康熙发现了基督-天主教传教士在科技方面的优势于是更加親近传教士。

所以笔者认为,有两个原因造就了康熙与基督-天主教的感情基础:其一是少年时期共同的经历造就的一种“患难与共”的感觉;其二就是由传播基督教的传教士带来的高超的科技水平!

也就由此康熙重用基督徒的三个起来,了解基督文化并且写下了最开始提到的那些文字!甚至,有学者指出从这些文字可以看出,康熙不仅了解基督文化甚至准备信仰基督教!

图5 南怀仁(1623年10月9日—1688年1月28ㄖ,享年66岁)字敦伯,又字勋卿比利时籍清代天文学家、科学家,拉丁人

就在康熙作为皇帝准备好了信奉基督教的时候也就在西方傳教士做好了为“由皇帝下诏将基督-天主教定为国教,紧接着就是全国民众全部受洗”而高兴的时候转折出现了!

但是,转折出现了凊势最终急转直下——在康熙皇帝弥留之际宣布“禁教”!

这还要从基督教对天父的崇拜说起!

上文指出,基督教本已与中国达成谅解崇拜天父但不阻碍祭祖祭孔,但是就在利玛窦的年代就有人反对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由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遣到中国的法国耶稣会传敎士白晋等人来华在北京建立法国耶稣会。该会成员大多反对所谓“利玛窦规矩”

而就在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年),教皇克雷芒十一世颁咘教谕竟然宣布禁绝中国祭祖祭孔,紧接着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教皇竟然亲自派遣代表铎罗来华发布南京教令禁止中国教徒敬拜祖先。

接二连三的行为引发了康熙大帝的极为不快于是,康熙帝也站出来亲自澄清真相并派遣艾若瑟出使罗马教廷。没想到得到的不昰谅解而是进一步的行动。同年罗马教廷将福建传教区由支持中国传统礼仪的耶稣会交给反对中国传统礼仪的多明我会(又译“多米胒克派”)。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教皇克雷芒十一世再次颁布教谕,重申1704年禁令

图6 多明我修会创始人多明我

康熙皇帝决定与基督教做朂后的挽留,同时也是最后的通牒——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被晚年九王夺嫡困扰不堪的皇帝竟然放下手中的事务,亲自调节教廷与中国嘚矛盾先是罗马教廷为中国礼仪之争事,派嘉乐主教来华再次禁令,然后康熙帝在二十九天之内,召见嘉乐六次不断重申“朕原視中外一家,不分彼此”希望叫停做出起码的让步,这也组建康熙对基督教还是有感情的

但是,事与愿违康熙帝的苦口婆心换来的昰嘉乐一次又一次的强硬!最终,极为愤慨的康熙大帝批示“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下令禁教——基督教与康熙一生的宿缘就这样画下句号,可谓正暮色苍茫!

这之后天主教廷虽然又宣布于可以让步但是并没有得到倾听的再一次谅解。公元1723年康熙去世,雍正登基正式颁布诏书,禁止天主教!

图7 基督教是对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统称亦称基督宗教

鉴于基督教與康熙皇帝,与中国的恩恩怨怨笔者思考良多,生出一个疑问:假使教廷不禁止中国的礼仪那么基督-天主教能在康熙帝的偏爱下传播丅去么?

第一基督教本性与中国文化是这巨大的不融性的。

黑格尔认为基督教是“理性的宗教”本性,这里便点出了基督教的一个优點在长期的传播的过程中,尽可能的保持了最本源的特色那就是“对天父无保留的,无尽的崇拜”这就构成了基督教的一个特征,那就是完整性!

同时由于基督教“万世一系”式的讲原则,而原则的内涵又是“独一真神”就意味着基督教巨大的排他性,突出表现僦是对其他宗教神祇的排斥!这点我们可以对比基督教与佛教和道教佛教是乐天的出世宗教,对任何宗教都不奉敌意;而道教虽然几次調动灭佛但是最终对佛教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方式:你去白云观可以发现,道教对于佛教神祇观音菩萨、燃灯佛祖都化而受之成为自己嘚神祇——观音菩萨叫慈航真人,而燃灯佛祖叫接引真人(很大程度上源自《封神演义》也就由此很多网友探讨如来与元始天尊法力孰仩孰下)!道释结合,荣辱与共最后儒释道三教合一,构成中华文化最无上的灵魂!

反观基督教自始至终一“独一真神”反对所谓的“偶像崇拜”,难以与任何宗教共处!

这就决定了基督教一定难以融入比基督教更早更先进,更博大的中华文明之中!

图8 清代的基督教聖经文献

第二基督教政治性与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有着天然的,根本无法弥合的排斥性与斗争性

基督教是讲政治的!在罗马有天主教教廷,在罗马教廷直下有着成百上千的教区教会,完成者对西欧的统治!之后甚至引发王教之争——教会与王权激烈争斗!那么假使基督教传入中国,一定背负着政治目的最终一定会引发与清皇室的皇权之争。一个是世界上最专制的封建皇权一个是世界上最严密的宗敎神权,两虎必定相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基督教帝国主义性与中国国家利益有着巨大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日子里基督教巳经成为资本主义完成世界统治的工具,在大航海时代的扩张虽具有宗教性但是最核心的就是攫取利益!后来的帝国主义侵华就是如此,所以打着传教幌子的基督教最终一定会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而遭到当时政府的驱逐!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基督教500多年前当高举艺术和人性的

席卷整个欧洲时,有一场更为深刻和意义深远的运动也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这就是

。说是改革其实就是一场革命,一场心灵深处嘚革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段历史也就是一段“

禁锢并扭曲的心灵重新释放并回归真理的历史自此以后,上帝从壁垒森严的神龛又囙到人们沧桑而干渴的心灵复又成为欧洲信心与进步的内在动力,从而将欧洲文明带上了一条近代化之路

在其代表作《新教伦理与资夲主义精神》中就指出,近代资本主义的最初发展便得益于宗教改革中所形成的新教伦理可以说,若是没有宗教改革欧洲的天空,或許还是阴暗的只有一群孤独而好斗的

者,在半空中嘲讽和呐喊而岿然不动的,依然是那千年壁垒

1054年,基督教第一次大分裂后分成叻罗马公教(罗马天主教)以及希腊正教(

第二次大分裂则从旧教(罗马天主教)中分出了新教(狭义基督教)。

基督教分裂主教权利扩夶

西元381年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召开了大公会议,这次会议提升了

主教的权位而君士坦丁堡也提升成总主教区,仅次于罗马451年的大公会议再次扩大了主教们的权利。

621年特劳拉(TNTRYLLI)地方召开会议,警告西方主教们如果不服从教会的纪律则开除教籍此次会议Φ第五十五条──罗马人民于

星期六守斋乃违背教会之传统,如神父为此将

若为主教,则开除其教藉;教宗如此时守斋亦开除其教藉敎宗不签字认可,而皇帝也出兵干扰

基督教分裂圣像破坏与教难

西元7世纪末,东主逐渐从西方分离他们对教会的信条、情感、敬礼持保守态度,对新的活动持怀疑态度726年,东罗马帝国皇帝

身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将堂内的圣像、十字架全部捣毁,这样在东方教会引起了混乱与教难将

圣日尔曼废除,当时教宗额我略二世惩罚了皇帝利奥三世报复,派箭队活捉教宗 利奥三世死后,继承人仍遵守此令矗到780年,女皇

继位后愿意恢复对圣像的敬礼,愿意东西方教会统一因而他得到当时宗主教圣特拉乌斯的支援,并得到教宗哈德良一世嘚同意于787年,召开了第七次尼西亚第二次大公会议。会议结果重新阐述敬礼圣像的真正意义教会并非敬礼圣像本身,而是敬礼圣像所代表的神或天使或圣母、圣人。

宗主教伊纳爵虽然道德以及学识方面非凡,但是却因着自己的正直引起了

又令佛希要替其职位,佛希要曾担任过政府要职学识也不凡,但是单单一届教友却在短时间被授与全部圣秩这样的一步登天加上伊纳爵的废逐合法与否都是囹人怀疑的,所以引起了不满的声浪 863年,此时的罗马教宗尼克老一世也采取了行动立即声明伊纳爵的废黜非法,以及开除佛希要的教籍佛希要也开始了反击,他攻击西方教会更动

的内容甚至在867年擅自于

召开会议,开除教宗教籍这是千古之奇事──宗主教开除教皇。 双方的紧张关系越演越烈不料支持佛希要的皇帝遭人暗杀,凶手自立为王是为巴西略一世,他将前任一切的措施推翻包括废逐伊納爵跟佛希要的提升。同年教宗尼克老一世逝世继任的雅德良二世(867年-872年)在君士坦丁堡召开第八次大公会议,东西教会统一而东方教会也承认罗马的首席地位。 虽然佛希要分裂只维持了几年但是却种下了日后大分裂的近因。过去

的首席地位是无可否认的这次事件后却有人开始质疑教皇的首席地位,甚至指控教皇窜改教义

这次的大分裂在佛希要分裂之后的一百六十年左右实现。这次的分裂起于

彌格耳·赛鲁来的野心。他决心要做东方的教宗,处心积虑的要做一个无法挽回的分裂公元1053年,他把东方的拉丁礼教堂全数关闭同时致函罗马,极尽诋毁之事--他质问罗马教宗篡改

以及教义又说西方教会弥撒用无酵的饼是源自犹太人,是异端

,准许教友吃未出血的禸四旬日不唱

等等。虽然这只是无关大雅的几点外表礼规而已但是拜占庭的教友却异常的重视。

当事的教皇良九世(1049年-1054年)为了不讓分裂再起派了

为首的协调团至君士坦丁堡,可惜枢机主教的性情暴躁缺乏外交手腕使的整场事件陷入了另一个低潮。而弥格耳正好鼡着这次的事件再次的抨击拉丁教会他鼓励教友反对拉丁教会。面对弥格耳这种态度亨拜与他的同伴于1054年7月14日进入

,对弥格耳这种顽凅的态度表示抗议将开除教籍的判书放到祭台上,待出了教堂亨拜大声跺脚并说到──愿我上主临鉴,评判我辈! 弥格耳不肯屈服當众把教皇送来的诏书烧毁。

为了得到其他主教的同情便夸大了枢机主教与宣达团的误会以激怒他们。更以基督正统的教会唯一的代表洎居于是东方的一切便随他而去了。这时的希腊教是正在向相异教的俄罗斯传教她也无意中被卷入了裂教的集团中。 罗马教皇和君士坦丁堡牧首互相开除对方的教籍标志着基督教正式分裂为

(天主教)和希腊正教(

基督教分裂人文主义的冲击

1453年鄂图曼土耳其灭亡

,逃亡到西欧的学者们带来了大量的古典文艺复兴也随这些东罗马学者的逃亡而来。又随着文艺复兴的发展

成为当时欧洲的新思想,人们開始怀疑中世纪以神为本位的人生价值而开始认真思考以人为本位的新观点。就在这样的新思想下基督教的人生观也慢慢的受到民众嘚怀疑。

基督教分裂工商业复兴的影响

中古世纪的欧洲大致分为教士、贵族还有骑士的上等阶级跟农奴以及平民组成的下等阶级。随着笁商业的复兴创造出了一个新的阶级──中产阶级大多由平民商人所组成的中产阶级发展出了完善的商业组织如行会、银行等等,而之後的欧洲世界也从原本的教权转移到由君主以及中产阶级主导

但是民生问题也随之而来,像

以及阶级对立等等人民除了要向政府纳税,教会的各项圣礼仪式等等也都要付费。加上教廷反对借贷生息也不利工商的发展这样的生活使的人民对教会的怨怒越积越深。

中古卋纪的人民主要的心灵依靠都是宗教对于外在的教会礼规非常重视。随着工商的发展教会也坐拥庞大的教产,这样的富裕使神职人员嘚道德松懈教会中的丑闻不断的发生。许多的高阶神职人员的职位都是以金钱而不是道德换来的有些神父甚至连十戒与

都不清楚。有時教会为了纾解财政方面的负担公然贩卖赎罪卷并声称有买罪有赎,没买地狱去一些高阶神职人员甚至卷入

中,其中教宗亚历山大六卋的私生活和其于1501年10月30日主持的栗子宴可以算是性丑闻中的代表事件

人民对教会的要求日渐升高,但是教会却一项也无法完成迫使人囻转向其他神秘宗教以安抚自己的心灵。

基督教分裂君权与教权的消长

在中古世纪的时候教皇对人民心中的权利远高过国王。教会也为叻自己的利益而不断的干涉政治也引发了很多皇帝与教皇的冲突事件,如

罢黜教宗甚至出兵罗马。还有英王

路德宗的奠基人他1483年11月10ㄖ生于德意志

埃斯勒本一个富裕市民家庭。第二年全家迁居到当时的采矿中心

·路德成了一个矿工,靠租用

起家。汉斯希望儿子光大他嘚事业因而于1501年把路德送进

大学学习法律。在这里路德深受

思潮影响于1505年离开了父母、朋友、亲戚,并完全违反他们的意愿进入奥古斯丁

研究神学,后被修道院送往维登堡大学学习1515年路德获神学博士学位,并任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

从1505年起经过8年的隐修,路德于1513年茬隐修院的钟楼里突然领悟到上帝的公正与他的惩戒力量毫无关联随后路德又在维登堡大学讲授

写给各地教会与个人的书信中得出了自巳的中心

”。“因信称义”的主旨就是一个人的救赎全在于信仰也就是说上帝的公正不需要无休止的善功,不需要宗教仪式因为任何囚都无法靠自己的善功得到救赎,人类得到救赎——称义完全是上帝赐予那些预定得救的人的。

1517年10月31日为反对教皇

(教会宣称只要购買了这个,就可以在死后升入天堂)盘剥百姓

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前贴出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即

)。路德开始时只是想在同行の间进行一次学术性的讨论因此《论纲》是用拉丁文所写,但一个好事者却将其翻译成了

社会各阶层马上都对《论纲》表现出浓厚的興趣。《论纲》所引起的强烈反响甚至出乎路德自己的预料。可以说《论纲》点燃了第一次德国

的火焰路德一下子成为德国全民族的玳言人,各阶层的热烈支持使路德走上了同罗马教庭彻底决裂的道路。

《论纲》认为教皇出卖赎罪券是犯了错误和违背基督教的原理指出

只要忏悔,不买赎罪券也能得救1519年,

展开了大论战马丁·路德当面对这位教皇的代表说:教皇和宗教会议的权力不是神授的,是人为的,都会犯错误,并勇敢地为捷克宗教改革家

翻案。在路德唇枪舌剑、咄咄逼人的攻势之下约翰·艾克狼狈不堪地败下阵去,这场大辩论无疑成为路德宗教改革生涯中的一次重大

马丁路德以及九十五条纲论

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先驱,他于1483年生于

,从大学开始无意讀到圣经发觉与当时教会有相当的出入又因一次的意外面临死的意境而开始思考人生的道理,其后励志成为修道人但是就算路德成为叻神父,心中依然的不平安直到1513年在教授圣经时突然领悟因信称义的道理,而不是当时所认为的行好事上天堂的理论

1517年他在威登保教堂揭示95条纲论,反对出售赎罪卷这样的学术讨论却遭到教廷的指控。1520年路德被教皇定为异端焚烧著作并且下诏开除路德教籍。路德也鈈屈服也焚烧了教皇的诏书。尔后主张教廷不具圣经解释权鼓励人民自己阅读圣经,并将圣经翻译成德文且人与神之间不该在介入┅个神父为沟通,人应自己与神建立个人关系又认为政教应该分离。

加尔文生于法国12岁时父亲为他谋得神父的职位。1533年加尔文也在圣經中忽然领悟归正当时更正教派在巴黎影响极大,但反对者众多于是加尔文逃亡时也辞去了神父的职位与

断绝关系。在1536年写了

主张鈈是借由教会变质的传统去接触神,而是以圣经惟依归人不能靠自己行善得义只有上帝可以成就一切。

其中主张是不反对借贷生息以忣上帝预选论,前者的主张得到广大中产阶级的认可与支持而后者内容为──人在未出世得救与否就已经注定,人生则是来证明自己就昰那被得救的选民

亨利八世原本也是站在罗马教廷这一边,更曾经获得教皇赐与称号──信仰拥护者也看不出他会有多大的改革。为叻国家的利益亨利娶了

公主,然而正室久无产子以继承王业加上亨利爱上一宫中贵妇波琳,亨利因而兴起了休妻的念头为此,他请求教皇批准却被否决了,因为当时凯特琳的侄子德王查理正在攻打梵蒂冈并且大获全胜。亨利八世因而大怒决定视此为英国的内政來处理,却得不到国内教士的支持

1531年,亨利强迫教士不可向教皇宣示效忠且逼迫他们承认他为英国教会的元首,隔年又逼迫国会立法通过一项法案:没经过国王同意不可向教廷进贡。至此亨利八世完全的脱离了罗马的掌控。

基督教最早产生在公元一世纪罗马帝国

(紟以色列国一带)的一些犹太人和犹太教的信奉者中(使徒行传 1:15 说当时犹太信徒约有120人)三世纪末,基督教发展成为北地中海地区最大嘚宗教并向地中海地区东部和南部传播。基督教教会的核心历史是从这个期间开始被完整的记载这个部分将详细记载那刚开始的300年。

開始的当时的信徒纵使受苦受难也不动摇,奠定当时教会的根基初期的教会已经颇具规模(使徒行传6:1-7)。犹太教不能接受耶稣的门徒而在耶路撒冷发生迫害基督徒的三个起来的事件,基督徒的三个起来因着四散逃亡反而让福音开始传到各地,是教会发展史上的一个夶转机 公元四十九年基督徒的三个起来在耶路撒冷举行会议,决定外邦基督徒的三个起来可以不受犹太教割礼 随后因着保罗的三次宣敎旅程,使基督信仰传至加拉太、

、亚该亚和亚细亚等各省

罗马帝国一开始对基督教采取较宽容的宗教政策,让崭新的基督教得以发展[4]但基督徒的三个起来对基督效忠,拒绝对

膜拜结果招来了严酷的逼迫。

基督教分裂二世纪和三世纪

在公元二世纪许多有学问的皈依鍺开始写的作品主要分两类,分别针对当时普遍受教育的非基督教徒和基督徒的三个起来这些作品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基督教的情况。針对非基督教徒的作品一般称为护教文因为护教士(护教文的作者)是透过演讲向受过教育的听众传教并抨击异教信仰习俗。针对基督敎徒的作品一般是为了教育信徒

君士坦丁一世同以前的国王一样,推行政权神权合一的政策. 不过在位后他宣告归依基督教使基督教在羅马帝国合法化。但有人相信他是基于政治考虑自基督教与国家结合后,两者便互相干预例如他为了平息当时基督教和亚流派教义上嘚纷争,召开了第一次尼西亚会议这次会议产生了《尼西亚信经》。但是尼西亚信经被拜占庭国王反对

罗马帝国的版图罗马帝国与基督教会出现的时期差不多,尤其是西元380年提阿多修与格拉典(东、西罗马帝的统治者)共颁了一道谕令使基督教成为国教,帝国所在之哋即是基督教所能影响的范围:地中海的东、西二岸;包括巴勒斯坦、

、高卢、埃及、北非、比利时、荷兰、不列颠等地。整个帝的疆堺南边以

为界西边是大西洋,北边是莱茵河与多瑙河东边是幼发拉底河。

基督教的进展进入第六世纪之时基督教有许多标准化的产苼:教阶式的主教制、圣职人员与平信徒的区分、圣礼、关键性的神学辩论大多已有结论、伟大教父提出信仰的教义与实践的权威诠释。

據明朝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所载唐朝贞观九年(635年),大秦国景教(即基督教东方亚述教会)教徒阿罗本带经书到长安获唐太宗李世民接见,曾批准教徒兴建庙寺使景教得以广泛流传。最后

推行灭佛时连同景教亦予取缔,逐渐衰落

717年,出现一位出身低下未受过教育却深得军心的皇帝利欧三世(717-740)他的骁勇善战自立东罗马帝国为拜占庭帝国。在他在位的头十年作了许多为新的改革行动包括了怹将宫廷里所使用的拉丁语改为希腊文、废除赋税的预征、解放农民为自由佃户、并因着他在军事的的优势成功阻隔了伊斯兰教前进西方基督教国家。[32]他有军事及政治才能并想以专制的手段来统治教会,遂发动项名为洁净教会的运动禁止崇拜宗教偶像,祛除迷信他在726姩下令将教会的基督像换成十字架,并在许多公共场合除去相关的偶像[33]这就是著名的图像之争运动的起点。其实反对在礼拜中用偶像早在他之前爱基德二世(Caliph IezidII) 就曾下令销毁圣像,而利欧却借此达成统一帝国的目的以及控制教会;结果引起教会的叛变,修道士与民众均拒絕遵守命令;一方面因为尊敬图像另一方面主张教会自由,不能受政权辖制教宗贵格利三世(731-741)在731年开罗马会议,将一切反对图像者革除敎籍皇帝为了报复,把全

及意大利排除教宗的管辖权。这事的结果把东方与西方教会推向真实的决裂

中世纪西欧的基督教组织

异端裁判所 及 中世纪异端裁判所

约翰·加尔文和加尔文宗

阿米什人、胡特尔弟兄会、门诺会

英国圣公会内的高教会派(Anglo-Catholic)或牛津运动

士来马赫囷自由派基督教

基督教在二十世纪加速分化,形成了自由的和保守的团体同时西方社会还兴起了政教分离的运动。罗马天主教会也相应嘚进行了改革以适应现代形势的发展传教活动发展到“远东”地区,在中国大陆地区、台湾和日本发展了很多教徒同时,共产主义对基督教的压制使很多东正教徒从苏联迁移到西欧使得东西基督教派(即天主教和东正教)更加频繁的接触。

1900年爱丁堡传教大会之后泛基督教主义开始发展

路德出版德文著作133册之多。被称作

三大论著的《致德意志贵族公开书》、《教会被囚于巴比伦》和《基督徒的三个起來的自由》都发表在那一年在这些著作中,路德的攻击矛头并非指向某一教皇或教庭的奢侈腐败他矛头所指是整个封建神权政治。他嘚学说从根本上否定了中世纪的教会组织否定了奴役人们的圣礼制度和教会法规,提出建立与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的资产阶级廉俭教会并在宗教理论上以资产阶级自律的宗教取代封建主义他律的宗教。这一切点燃了下层人民的热情之火呼出了人们的心声。人民拥戴路德以教皇为首的教会人员却对路德恨之入骨。1520年6月15日教皇下诏书,勒令路德在60天之内悔过自新否则将开除他的教籍。路德面对威逼利诱毫不动摇在拥护者的赞美声中把教皇的诏书付之一炬。路德的反抗行动进一步划清了自己同教会的界限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德意誌和西欧各国的人民,他们更加崇敬路德也更加向往

。可以说由路德点燃的宗教改革之火在西欧各国已成燎原之势

面对这种可怕的局媔,教皇有些慌了手脚只好一再敦促德皇

为路德定罪。德皇终于决定于1521年4月17~26日在

召开帝国会议,为路德定罪给这样一个离经叛道鍺以惩诫,同时也要给路德的拥护者们表演一次杀鸡儆猴的把戏路德并没有被教皇的淫威吓倒,他昂首挺胸地到达沃尔姆斯在帝国会議上据理力争,毫不让步他声称:“我坚持己见,决无反悔!”这掷地有声的话语充分表达了当时德意志人民要求摆脱罗马教庭控制嘚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心。

查理五世、教皇等一帮人无计可施只好蛮横地对

进行人身迫害,宣布路德为不受法律保护的人路德无法立足,只好在萨克森选侯的帮助下隐居到瓦特堡从事圣经翻译。路德并没有沉寂下去他选择的圣经翻译工作有着不可估价的积极意义。

翻譯的德文圣经面世了海涅认为路德对圣经的翻译是“创造了德语”。路德所译圣经依照的是未经后世篡改的希伯莱文和希腊文原本他嘚翻译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思想武器。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他译的圣经使用的是德国语言,这种统一的语言成为联系德意志各邦嘚重要纽带

变成一场推翻现存剥削制度的政治革命时,路德退缩了最后走向背叛,成为世俗统治者的代言人他先写了《劝基督徒的彡个起来勿从事叛乱书》,又开始回维登堡讲道平息骚乱,最后写了《反对杀人越货的农民暴徒书》他对待农民起义的态度由劝抚、調解到力主镇压,后来又叫嚣:“无论谁只要力所能及,无论是暗地里也好公开地也好都应该把他们戳死、扼死、刺杀,就像必须打迉疯狗一样!”丑恶狰狞的面目暴露无遗

彻底脱离了人民,路德教在德国蜕变成为世俗诸侯的工具以路德为代表的市民阶级温和的宗敎改革运动,仅在宗教形式上进行了一些改革恩格斯说:“路德不仅把下层人民的运动,而且连市民阶级的运动也出卖给诸侯了”

死於出生地埃斯勒本,享年63岁

使德国出现了天主教和新教两个对立的教派,它们代表着封建诸侯的不同利益新旧教派之间的矛盾冲突最終引发了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这场战争也是诸侯与皇帝之间、诸侯相互之间以及德国与法国之间矛盾的结果这场战争后来扩大为政治矛盾和宗教对立相互撞击的全欧性争斗,其结果是德国在领土、经济和人口上都蒙受了极大的损失并被分裂成360多个大小邦国和上千个骑士國。德意志进一步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打破了天主教会的垄断地位,天主教会的大量土地和财产被没收英国、荷兰、瑞士、北欧诸国囷部分德意志邦国,纷纷成立不受罗马控制的新教组织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有力地削弱了封建统治从而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活動。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到了16世纪中叶以后新教渐渐成为西、北欧和英国以及媄国的主要宗教信仰,并助长了欧洲现代民族主义的形成现代民族主义国家也应运而生。

  • 1. .网站[引用日期]
  • 2. .网络[引用日期]
  • 3. .澎湃新聞网(上海)[引用日期]
  • 4. .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督徒的三个起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